A. 白塞病眼部病變症狀
白塞病可以累及全身多系統、多臟器,其中眼部病變是比較常見的損害。眼部病變可以出現角膜潰瘍、結膜炎、虹膜睫狀體炎、葡萄膜炎、視網答斗膜血管炎、視神經炎耐舉拍等,主要表現為視物模糊、視力減退、眼球充血疼痛、畏光流淚、甚至失明。
近些年來,經早期積極的對眼炎進行治療,並預防健側眼的受累,使失明有所減少,但仍有部分患者遺留有嚴重的視力障礙。所以,要重視眼部病變,一旦有相應的表現,要積極的就診,及早開始正規的治療,也要做好眼部的護理和保養,保持局部清潔衛生,避免過度用眼。
專家提示:白塞病,最常昌羨見的眼部病變是虹膜睫狀體炎,主要表現為視物模糊、視力減退、眼球充血疼痛、畏光流淚、甚至失明。要正規治療並且做好眼部的護理和保養,保持局部清潔衛生,避免過度用眼,避免強光刺激,避免久看電視、電腦、手機,外出戴防護鏡,以防光和風沙刺激。
B. 白塞病有什麼症狀
白塞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患者主要表現為反復性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疼痛的症狀,多數潰瘍可以自行好轉,消哪弊但是也會反復性發作。其次,患者也有可能會出現眼睛紅腫、眼睛疼痛、畏光、下肢發紺、結節紅斑、緩豎關節腫脹、關節疼痛、惡心、反酸、燒心、腹痛、腹瀉等症狀。目前在臨床上暫時沒有很好的葯物或預防方法治療白塞病,所以體質虛弱者應該避免感染拿族,降低白塞氏病發病率。
C. 白塞病的症狀圖片
白塞氏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時候歸類在系統性血管炎里,至於什麼原因引起的,白塞氏病也不是很清楚,多認為跟遺傳、後天某些感染有關。比如上世紀80年代以前,至少在中國認為白塞氏病40%是由結核引起,但是現在看沒有那麼多。它也說明一個問題,後天感染,特別是結核感染,可能誘發這個病。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白塞氏病也稱為絲綢之路病。為什麼稱為絲綢之路病呢,就是沿著絲綢之路這條線路的國家的人得白塞氏病比較多,像西方國家白種人就不多。所以這里也提出可能跟遺傳、環境有關,所以這個疾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多黏膜部位潰瘍,比如口腔黏膜潰瘍、會陰部黏膜潰瘍、結節紅斑,還有很多其它表現,但是通常多數人是長潰瘍,所以白塞氏沒森亮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白塞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典型的潰瘍為主要表現,可以出現口腔潰瘍和外陰潰瘍,診斷白塞病需要口腔潰瘍每年至少發作3次,發作期間在唇部、軟齶部出現不止1個的疼痛性紅色小結,進而形成潰瘍,還有的患者以皰疹的形式出現,一般1-2個星期後會自行緩解。外陰潰春帆瘍與口腔潰瘍的症狀基本類似,但是出現的次數比較少,除了潰瘍症狀外還有皮膚的表現,比如可能會出現結節性紅斑、淺表栓塞性靜脈炎等。還有的患者會出現眼部病變,比如葡萄膜炎、視網膜血管炎等,根據相應的潰瘍症狀配合檢查來明確診斷。常規檢查有枯寬針刺試驗,比如針刺部位有紅色丘疹或伴有白色皰疹,可考慮為陽性結果,根據檢查結果可以確診為白塞病。
D. 白塞病眼睛是什麼症狀表現
白塞病可以引起復發性眼葡萄膜炎,可累及前或者後葡萄膜炎。在裂隙燈顯微鏡檢查,發現玻璃體內可有細胞浸渣隱潤、可有視網膜血管炎。因為貝赫切特病是一種小血管性疾病,表現為小血管的血管炎,根據眼部的症狀,可以局部應用激素,從而減輕炎症,當合並感染如搏廳時,需要應用抗生素。一般情況下通過葯物治療,眼部症狀可銀宏改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眼部衛生,預防感染。
E. 白塞病的症狀圖片
主要表現為復發性口腔和生殖器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
全身多系統都可能被累及。
該病是慢性疾病,很多患者需要經過數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出現症狀和體征。1.好發人群
該病可見於我國各類人群,從青少年到老人都可患病,中青年更多見,男女均可發病。
2.口腔潰瘍
患者主要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疼痛,潰瘍面較深、底部多為白色或黃色,可以同時在多個部位巧慧叢出現多個潰瘍(俗稱「口瘡」),包括舌、口唇、上顎、咽部等。多數潰瘍可自行好轉,但常反復發作,嚴重者疼痛劇烈,非常影響進食。
3.生殖器潰瘍
除口腔潰瘍外,患者還可出現外陰部潰瘍,如男性及女性生殖器潰瘍,這些部位的潰瘍可較大,可以是單發的。
4.眼部病變
部分患者還可表現為眼睛病變,出現眼睛紅腫、疼痛、畏光或視力下降、視物不清,可以一隻或兩隻眼睛受累。
5.皮膚表現
還有些患者出現皮膚病變,表現為面部、胸背部或其他部位「青春痘「樣皮疹,或類似於「癤子」的表現,可自行好轉,但易反復發作。另外有的患者會出現下肢發紺、腫脹和疼痛,可以觸摸到「疙瘩」,還有的患者下肢會出現反復發作的紅斑,大小不一,可以從黃豆到銅錢大小,按壓時疼痛,這種現象稱為「結節紅斑」。還有的患者在輸液或抽血針眼局部會出孝櫻現紅腫或水皰或膿皰,多數在注射後24~72小時內出現,這種現象被稱為「針刺反應」陽性。
6.關節病變
不少患者會出現關節疼痛或腫脹,可以單個或多個關節,下肢關節多見,可以伴胳膊和腿疼,嚴重者出現關節積液碧虧、滑膜炎。
7.消化道病變
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表現是消化道症狀,包括吞咽困難或吞咽時胸痛、反酸、燒心、腹痛、腹瀉、大便中有膿或血,或自己摸到腹部有包塊,體重下降、消瘦,沒有食慾,這些症狀可都出現或只出現其中一個,做過胃鏡或腸鏡的患者會被告知有「潰瘍」。
F. 白塞病綜合症是什麼症狀
白塞病是一種全身性免疫性系統疾病,可對人體多個器官造成傷害。這種疾病不僅會影響到患者自身的健康,也會給患者自身及患者家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折磨,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這種疾病。
一、復發性口腔潰瘍
在一年內觀察到至少3次口瘡樣耐笑或皰疹樣潰瘍。白塞病出現具有顯著特徵的口腔潰瘍,位於嘴唇內側、牙齦、舌尖及其邊緣,頰黏膜、軟齶黏膜圓鄭,單個或多個,一般3~5個,大小為大米粒到黃豆大(3~15毫米)。
潰瘍多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有清楚但不整齊的邊緣。深淺不一,潰瘍底有黃或白苔,周圍可見紅暈。
圖片
圖片
潰瘍出現後,一般1~2周後癒合,常反復發作。嚴重者可有咽喉部潰瘍,且潰瘍大且深,症狀重,癒合慢。
二、復發性外陰潰瘍
一般在口腔病變後發作,發生率75%,與口瘡性狀相似,女性常見外陰及陰道,男性在陰囊和陰莖,也可見於龜頭、肛門、子宮頸等處,男性疼痛著於女性。一般1-3周內消退殘留疤痕,反復發作頻率低於口瘡。
三 、眼部病變
部分患者還可表現為眼睛病變,出現眼睛紅腫、疼痛、畏光或視力下降、視物不清,可以一隻或兩隻眼睛受累。
圖片
圖片
四、皮膚病變
有些患者出現皮膚病變,表現為面部、胸背部或其他部位「青春痘「樣皮疹,或類似於「癤子」的表現,可自行好轉,但易反復發作。
一些患者會出現下肢發紺、腫脹和疼痛,可以觸摸到「疙瘩」,還有的患者下肢會出現反復發作的紅斑,大小不一,可以從黃豆到銅錢大小,按壓時疼痛,這種現象稱為「結節紅斑」。
另外有些患者在輸液或抽血針眼局部會出現紅腫或水皰或膿皰,多數在注射後24~72小時內出現,這種現象被稱為「針刺反應」陽性。
五、關節炎
不少患者會出現關節疼痛或腫脹,可以單個或多個關節,下肢關節多見,可以伴胳膊和腿疼,嚴重者出現關節積液、滑膜炎。
圖片
圖片
六、神經系統損害
有的患者可有手腳不靈活、頭疼頭暈、惡心嘔吐、手腳感覺麻木、疼痛或無力,還可出現一側的手腳癱瘓,嚴重的可出現抽搐、翻白眼等類似「抽羊角風」的表現,這些有可能是貝赫切特綜合征損害到了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最常受累的部位是腦干,也可見於脊髓、大腦半球、小腦和腦脊膜,可以出現腦萎縮。
七、消化道損害
消化道任何部位均可以出現病變,但以回盲部多見,其次是結腸、胃等處。為多發性潰瘍,可深可淺,深者可造成胃腸穿孔。
臨床症狀常見有右下腹疼、惡心、嘔吐、腹脹,消化道出血,急腹症等。
八、心血管損害
少部分患者可以出現血栓性靜脈炎以及深靜脈血栓,嚴重者還可以並發肺栓塞,患者可出現活動後氣短、憋氣,胸口疼痛甚至暈厥。
還有的患者可以出現動脈瘤,引起局部栓塞、缺血,動脈瘤破裂後可以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九、其他表現
肺部表現不太常見,主為咯血,可能是肺動脈瘤形成支氣管瘺所引起,另外,可見咳嗽,胸膜炎、肺動脈瘤、肺栓塞及氣管支昌腔含氣管潰瘍等。
腎臟受累可出現 間歇性蛋白尿、血尿。約10%的白塞病出出附睾炎,表現睾丸疼痛、腫脹,持續1-2周,可反復發作。
此外,部分患者急性發作時伴有高熱,疲倦、食慾不振、 易出汗等症狀,也可有全身淋巴結腫大。長期低熱者也不少見。
G. 白塞病是什麼病
白塞病(Behce病)是-種血管炎。1937年, 醫生白塞(Behcet)首先報告了一種以口、眼、外陰病變為特點的疾族祥病。之後,以他的名字命名此病,這就是白塞病。這種血管炎並非由細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而是一種無菌性炎症。 它是一種以血管炎為基本病變的慢性、進行性、復發性多系統損害的疾病。
免疫失調:醫學家們在許多病變部位,如血管周圍、腦脊液和血管壁等病損處可以見到與免疫反應有關的淋巴細胞及免疫球蛋白、補體出現;病人血中有自身抗體,如抗口腔粘膜抗體、抗動脈壁抗體等和血中免疫球蛋白升高,淋巴細胞芹穗逗的正常比例消失等等。因此,提示免疫失調在本病發病中佔有重要地位。
微量元素:病人病變組織多種微量元素含量增高,如有機氯、有機磷和銅離子。有人發現某些微量元素如鋅、硒缺乏與塞病有關。
H. 白塞病的症狀圖片
雖然典型患者有眼、口、生殖器等損害,但臨床過程各不相同。大多數病程很長,反復發作,最長者達41年。少數為頓挫型,短期發作後不再復發。常可自然緩解,緩解期由數月至數年不等。白塞病死亡率不高,少數患者可死於神經系統疾病、血管性疾病、腸穿孔、心肺疾病或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並發症。
一般症狀:
在發生黏膜潰型賣瘍之前的數月至數年內,會反復出現以下一些症狀和體征:全身乏力、不適、食慾減退、體重減信咐輕、頭痛、出滑租純汗、體溫低或升高、淋巴結腫大、胸骨下和顳部疼痛。常有反復發作的咽喉痛、扁桃體炎、肌痛、無明顯關節炎的遊走性疼痛性紅斑。
I. 白塞病是什麼病,有什麼症狀
如果有人幾次發生眼睛紅、痛,又經常發生口腔潰瘍,那麼一定要警惕是否患了白塞氏病。「白塞氏病」是一個西醫學診斷名詞,又稱白塞氏綜合橘察征,或眼口生殖器綜合征。
主要有一些三組症狀:
1、眼部病褲哪變部分患者還可表現為眼睛病變,出現眼睛紅腫、疼痛、畏光或視力下降、視物不清,可以一隻或兩隻眼睛受累。如果去眼科就診,診斷「虹膜睫狀體」或「葡萄膜炎」;
2、口腔潰瘍:患者主要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常反復發作,嚴重者疼痛劇烈,影響進食;
3、生殖器潰瘍患者還可出現外陰部潰瘍,如男性及女性生殖器潰瘍,這些部位的潰瘍可較大,可以是單發的。
一個患者如果同時具備了上述三組症狀,那麼白塞氏病就可以診斷了。
現代醫學認為,該病的發病原因不完全清楚,已經確定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目前還沒有針對病因的葯物治療,也沒有有效的預防再發措施。
所以,得了白塞氏病,無論是控制急性發作還是預防復發,都要及時尋求中西醫結合診治,重視中醫辨證論治,有希望理想胡伍碼控制。
J. 白塞病是什麼病有什麼症狀
白塞氏病出現干、癢、紅、白、腫、痛、潰爛、灼熱,痛苦顯著者在30分鍾內明顯減輕痛苦(否則賠償病人全部車票費),臨床統計:白塞氏病治癒率99%,有效率100%。治療方法:採用祖傳九代的白塞氏病「秘方」,純中葯。用葯成分絕對不含有麻醉,不含有激素,不含有抗生素,不採用微波化療,不採用封閉注射,沒有任何副作用。白塞氏病患者一般不住院不手術。
臨床近來調查研究發現:白塞氏病癌變率出現明顯上升的趨勢。
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Behcet disease)又稱白塞氏綜合征(Behcet syndrome),或眼-口-生殖器(oculo-oral-genital syndrome)。是1937年由土耳其皮科醫生Behcet產生報告。白塞氏病與復發性口腔潰瘍關系密切,90%-100%的前不見古人均可發生復發搭爛性口瘡。但其不僅侵犯眼、口及生殖器,而是可使全身多個系統受累的血管炎性疾病,只不過各系統及器官病損發生的時間先後不同。有些病人先出現1-2種器官的病損,以後才有其他器官的病損,由此給診斷帶來一定難。
【白塞氏病病因】
目前白塞氏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確。有人認為是病毒感染或對感染因素的過敏反應引起,但還未得到充分的證明。最近在免疫學方面研究較多,發現有些病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免疫復合物等均升高,並有多種抗體,如抗口腔粘膜抗體、抗動脈壁抗體等。所以有人認為本病可能是某些因素,其中包括病毒所誘發的一種自身免疫病。
亦有人認為發病可能與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功能低下,使發生微循環而導致血液緩慢,紅細胞聚集,血栓形成,致組缺血壞死而形成病損。國內曾觀察白塞氏病病人手指甲皺、舌菌狀乳頭及眼球結膜的微循環變化,發現2/3的病人均有微循環障礙的表現。
國內外一些研究發現的白塞氏病病人HLA-B5抗原陽性率高。北醫大第一醫院及口腔醫院1987年曾檢測40例白塞病人HAL頻率。結果發現病人中HLA-B5陽性率佔57.5%,而對照組僅為10.1%,與Roitt及Lehner得結果相同。說明白塞氏病發病存在遺傳因素。
【白塞氏病臨床表現】
白塞氏病的基本特徵為非特異性血管炎性病變。病損反復發作,有自限性。可同時或先後侵犯多個器官。其臨床表現復雜多樣。1972年日本Behcet病研究委員會所定分型標准較適合於臨床應用。發病的性別報道不一致,國外報道男性多於女性,國內報道女性銷多於男性。發病年齡以青壯年多見。
(一)白塞氏病基本症狀
1. 口腔潰瘍 口腔的病損多數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小潰瘍,與復發性口瘡基本相同,僅少數為深潰瘍。潰瘍可發生於唇、舌、頰、齶及齦等部位,一般10天左右可以癒合。
2. 眼部病損 可表現為結膜炎、角膜炎、脈絡膜炎及視網膜炎,較嚴重的有虹膜睫狀體炎和前房積膿。視神經炎和視神經萎縮等可導致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3. 生殖器病損 男性多見於陰囊和陰莖,亦可引起副睾炎。女性多在陰唇發生潰瘍。潰瘍大小與口腔潰瘍相似或較深,疼痛明顯。一般發作間隔期遠較口腔潰瘍長,為數月或1至數年。
4. 皮膚病損 皮膚出現結節性紅斑、毛囊炎、癤腫等,還可有多形性紅斑的表現。
上述四種基本症狀中,以口腔潰瘍發作最多,多數報道為90%以上,有些報道甚至100%均有口腔潰瘍(口瘡),且其中半數以上為初發症狀。口腔潰瘍可與其他症狀同時出現或交替出現,亦有口腔潰瘍反復發作數年或十知含漏余年後再出現其他症狀者,亦有其他症狀早於口腔潰瘍出現者。如皮膚病損約有1/3為本老培病首發症狀。
(二)白塞氏病特殊症狀
1. 白塞氏病患者的關節 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少數有紅腫。多侵犯膝、腕、肘、踝等大關節。無明顯遊走性,但易復發。為特殊症狀中最常見的症狀。
2. 白塞氏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統 心血管損害可發生於心臟,引起心臟擴大、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動、靜脈血管均可發生病變,導致血管梗塞或動脈瘤等,引起身體各部位如肺、腎等相應的症狀,如咯血、腎性高血壓等。
3. 白塞氏病患者的消化系統 可發生非特異性消化道潰瘍及消化道出血,有腹痛、腹瀉、腹脹等症狀。
4. 白塞氏病患者的呼吸系統 由於血管的病變可引起咳嗽、咯血、胸痛、肺間質纖維化。肺部X線檢查出現陰影等為肺梗塞的表現。
5. 白塞氏病患者的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症狀較周圍神經的損害多見。主要表現為腦膜腦炎綜合症、腦干綜合征或器質性精神錯亂綜合症。其症狀早期有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以後有語言障礙、共濟失調、頸強直、偏癱等發生,嚴重時引起呼吸麻痹而死亡。
6. 發熱 部分病人有反復發熱病史,呈高熱或低熱。此類病人當伴有結節性紅斑或關節、肺部症狀時,易被誤診為風濕病或結核等。
以上各種基本症狀及特殊症狀發生的時間先後及頻率各不相同,根據其表現分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兩類。完全型:① 出現4個基本症狀;② 出現2個基本症狀和2個以上特殊症狀。不完全型:① 出現3個基本症狀;② 出現眼的症狀及另一個基本症狀。
白塞氏病病程長,有的可達數十年,各種症狀可能反復發作,而又可自行緩解。口腔及皮膚病損愈後無後遺症。眼部病損嚴重者有失明的危險。除少數因嚴重內臟或神經損害而死亡外,多數病人在屢次復發後可自然痊癒。
【白塞氏病診斷】
(一) 白塞氏病主要根據臨床表現 如有2個以上的基本症狀即可成立診斷。但如基本症狀不全,特殊症狀又先發時,則診斷比較困難。應仔細詢問病史,是否曾經有各器官的患病史。
(二) 白塞氏病根據皮膚針刺反應 如皮膚注射針眼處在24-48小時內出現丘疹或小膿皰即為陽性。白塞氏病病人約60%以上為陽性反應,可作為診斷的參考。
(三) Behcet 病患半數以上微循環發生障礙,血清中HLA-B5陽性。有些血清HLA-B5陽性臨床診斷為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患者,在追蹤觀察過程中,相繼出現除口腔潰瘍以外的其他症狀,如視網膜血管炎、關節炎、皮膚針刺反應由陰性轉為陽性等,最後診斷為Behcet病。故檢查病人微循環變化及血清中HLA可作為診斷的參考資料。
【白塞氏病治療】
在白塞氏病病情緩解期,口腔內無病損時無需用葯。潰瘍發作時,局部用消炎、對症及促進潰瘍癒合的葯物。全身應予支持治療及調整免疫治療。又因本病具有血管炎及微障礙的特點,故採用活血化瘀的中成葯,如復方丹參等,對改善病情有利的。對有各系統症狀的病人應與各有關科配合治療。
舌唇、腮、咽喉、牙齦出現紅腫、潰爛、痛、病等明顯者當時見效。或者生殖器、眼睛、眼部區出現潰爛、疼痛或搔癢者,搔癢乾燥即時見效。
治療白塞氏病用祖傳秘方,純中葯治療、無麻醉、無激素、無抗生素對人體無任何不利因素,被中國官員和世界衛生組織譽為奇跡。
白塞氏病患者親自就診面試者,無效賠患者車票費、接受治療一般連續治15天,病情治癒或症狀消除、達60%—95%以上;重者必須連續治療30天,治癒或消除達60%—90%,否則,退還患者費用。
【據白塞氏病臨床統計】
(一) 治癒:35181例白塞氏病患者,經連續3—5個療程,徹底治癒:病情沒有復發,身體連續多年一直很好。
(二) 療效顯著:6985例白塞氏病患者,經連續治療20—30天後,痛苦減輕:眼睛疾病、口腔潰瘍、生殖器病情、關節病和皮膚病等不適的感覺,恢復或消失達60%—80%。
(三) 發生惡化死亡:101例白塞氏病患者,因為沒有連續用葯,忽視病情,導致病情發生惡化死亡。
(四) 10例白塞氏病患者失去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