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艾灸排病反應連載:艾灸排病反應及解決方案,請灸友收藏!(八)
21、崩漏,常伴有血塊
現象說明
1、崩漏指不在行經期間,陰道突然大量出血,或下血淋漓不斷,前者為「崩中」,後者為「漏下」。 出血量多,來勢洶涌者為崩;出血量少,淋漓日久者為漏。
2、灸後崩漏常伴有血塊, 說明患者體內有寒邪,寒則凝,凝則瘀,瘀血阻滯沖任,血不歸經,引起崩漏。
3、瘀仔渣血屬病理產物,也可轉為致病因素。 艾灸之後,體內陽氣增多,陽氣具有溫煦作用,將體內寒邪悉數化開,瘀血就會大量排出,以血液或血塊形式出現。
解決方案
1、對付灸後崩漏,切不可服用寒涼固澀的葯物, 一來招致寒邪入體,並可致瘀;二來艾灸前功盡棄。
2、灸後崩漏與體質過寒有關,理當以化瘀為先,瘀血去則血自止, 因此只要出血量在患者可承受范圍內,建議堅持艾灸,促進氣血運行,讓體內瘀血盡快排出。
3、灸後崩漏還與沖任失調有關,因此若出血量實在過大,導致體虛, 建議 酌情艾灸以下穴位:命門穴:培元補腎、強健腰脊;關元穴:調沖任、理氣血;隱白穴:健脾寧神、調經統血;氣海穴:益氣助陽、調理沖任;血海穴:調經統血、健脾化濕;三陰交穴:健脾理血、益腎平肝。
22、白帶異常
現象說明
1、白帶異常說明體內濕熱過重。 灸後陽氣增強,體內濕熱邪逐步被祛除,在正邪相爭的過程中,一旦濕熱邪侵襲胞宮,就會引起白帶異常。
2、白帶異常說明任脈失固,帶脈簡滑失約。 任脈屬於奇經八脈,有「陰脈之海」之稱;白帶異常屬於「帶下病」,「帶」指帶脈,往往因為帶脈不能約束所致。
解決方案
1、一般而言,任脈失固、帶脈失約是由於脾虛腎虛所致, 因此針對任脈失固、帶脈失約引起的白帶異常,必須健脾補腎。
脾虛,可灸以下部位:帶脈:益氣固攝,調理任督二脈;脾俞穴:振奮中陽,助升清降濁,運化水濕;足三里穴:調理脾胃,利於氣血化生;三陰交穴:平肝、補腎、健脾、利濕;隱白穴:補脾、益氣、攝血。
腎虛,可灸以下部位:帶脈,同上;次髎穴:疏理下焦、清散郁熱、補益虛損;腎俞穴+關元穴:強腎培元,固澀止帶;三陰交穴:同上。
2、對於濕熱以及其他原因導致的白帶異常, 具體可參考:月經是女人的命,白帶是女人的魂;艾灸,既保命又可安魂!
3、保持外陰乾爽,飲食清淡,多喝水。
注意事項
不能吃消炎葯,否則易將寒濕邪封藏在體內,不利於拔出病根。
23、腹脹、打嗝、放屁
現象說明
1、灸後腹脹、打嗝、放屁,說明腸胃功能開始恢復正常。
2、腹脹是身體虛寒所致。 盡管艾灸為身體補充了陽氣,但身體仍然處於正氣不足、脾胃虛弱的狀態,正邪二者相互博弈時,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暫時會受影響,就會表現出腹脹的症狀。
3、打嗝、放屁,是因為艾灸後體內陽氣增加了、氣機暢通了、胃腸道蠕動正常了、排氣能力增強了。 邪氣滯於體內,日久能滿,一朝被正氣驅逐出去,都會表現出頻繁打嗝、放屁的現象,且體質越念咐悄寒,反應越頻繁、越劇烈。
4、如果灸後排出的屁特別臭, 說明腸胃問題相對較重,腸道內宿便較多。
5、肝、膽、胰腺等消化性器官有問題,灸後也容易出現排氣現象。
解決方案
1、無論是腹脹引起的腹瀉,還是打嗝、放屁排出的氣,都是垃圾,一定要及時排出。
2、針對腸胃不調的症狀,可隔姜灸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如果肝膽胰腺等有問題,可隔姜灸肝俞穴、膽俞穴、太沖穴等,還可敲打肝經、膽經。
3、少吃洋蔥、紅薯、白蘿卜、豆類等容易產「氣」的食物。
未續待完..........
Ⅱ 艾灸治療白帶異常有用嗎 這些穴位要牢記
白帶異常多是寒濕所致,艾灸最直接的功敬游效就是散寒祛濕,所以艾灸對白帶異常的效果還是很好的。配穴,關元、三陰交、太閉稿沖、涌亮態銷泉、足三里等。
Ⅲ 白帶異常艾灸哪些穴位
可以艾灸以下穴位能改善的:隱白、氣海、足三里、帶脈、脾俞、命門,;每個穴位灸上二十分鍾,也可以隱白、氣海、足三里、帶脈這幾個穴位同時艾灸,另兩個穴位同時灸的,這樣就可以省了很多時間;在艾灸時要避免肺部吸入過多的艾煙,艾煙最好是可以作用在皮膚上,這樣的葯效就比較多了;也可以上淘寶網關注一款 艾盒濾煙機,它就擁有了這樣的功能與特點了!
Ⅳ 艾灸治療婦科灸哪幾個穴位
女性經常是身患婦科病而自己卻不知道,往往等到病入深處,才發現原來疾病已經跟隨多時,那麼,艾灸能治療婦科疾病嗎?艾灸哪些穴位呢?下面是我給你介紹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點選進入更多精彩「婦科常見四胡察大疾病」 艾灸治療婦科疾病1.外陰瘙癢、白帶異常
【艾灸選穴】帶脈、氣海、三陰交、足三里。
· 肝膽溼熱者加太沖、行間、陰陵泉;
· 脾虛溼盛者加豐隆、脾俞、中脘、小腸俞;
· 陰虛溼熱者加腎俞、太溪、豐隆、行間。
【方法】艾條懸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鍾,或者用艾灸儀灸療多穴同灸,每次30-50分鍾,每日灸治1次,7次為一個療程。
2.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子宮下垂或脫出 *** 口外,甚則連同 *** 壁或膀胱直腸一並膨出。多由氣虛下陷,帶脈失約,沖任虛損,或多產、難產、產時用力過度,產後過早乎行參褲頃茄加重體力勞動等,損傷胞絡及腎氣,而使子宮失於維系所致。
【艾灸選穴】百會、神闕、子宮、三陰交等穴位。百會可以艾條懸灸,每次艾灸10分鍾,每天1次。三陰交等穴位可以用艾灸儀灸療,開始每天1次,5天後,可以隔天1次,每次20分鍾。
婦科疾病及原因01、 *** 不規則出血的原因:
如:黴菌性 *** 炎、老年性 *** 炎、 *** 損傷、宮頸息肉、宮頸糜爛、子宮內膜炎症、沾膜下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02、接觸性出血的原因:
性生活後或婦科 *** 檢查後的 *** 出血現象稱接觸性出血。正常情況下 *** 不應當引起 *** 出血,常因以下情況而發生 *** 後出血,如嚴重的 *** 炎、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子宮內膜異位及宮頸癌等
03、引起 *** 疼痛的原因:
生殖器官和泌尿系統的各種疾病,先天畸形都可能引起。女性盆腔臟器炎症沾連、區域性疤痕、附件炎、盆腔炎、子宮內膜炎、卵巢的囊腫或腫瘤、 *** 痙攣等都會產生 *** 疼痛。
04、外陰瘙癢的原因:
是一種症狀。區域性原因有特殊感染如黴菌性 *** 炎、滴蟲性 *** 炎、陰蝨、疥瘡、蟯蟲病、慢性外醫釜養不良、葯物過敏或化學品 *** 、不良衛曲習慣、面板病等....糖尿病、黃疸、白血病、維生素A缺乏、維生素B缺乏等慢性病患者也常有外陰瘙癢,部分患者無明顯的區域性或全身原因,可能與精神或心理因素有關。
女性自測婦科疾病1、觀察月經
月經能夠反映女性的身體狀況。關注自己的月經周期、月經量以及伴隨月經而來的症狀,對了解內分泌水平、卵泡發育等有重要意義。
2、觀察白帶
正常白帶是少量的略顯黏稠的白色分泌物,它的稀薄度與量伴隨行經周期有不同的變化,如明顯增多,並伴有異味,需引起重視。
3、及時排查疼痛源頭
如下腹部、腰背部或骶尾部經常有疼痛感,或嚴重痛經,都需注意。疼痛可能是一些婦科疾病引起的,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囊腫等。
4、自我摸觸
空腹平躺,略彎雙膝,放鬆腹部,摸觸下腹部,由輕到重,如果有較大的腫塊是可以發現的。
5、留意有無排尿、排便困難等不適
如果發生子宮肌瘤或子宮癌變,病灶有可能會壓迫膀胱、直腸及輸尿管等部位,引起排尿不暢、排便困難或腰酸背痛等症狀。
>>>下一頁更多精彩「預防婦科疾病的食療方」
Ⅳ 女人艾灸哪些部位最好
女人艾灸哪些部位最好
女人艾灸哪些部位最好,現今生活,許多女性為了調理好身體,會選擇艾灸。而艾灸是一種簡單又又親民的方法,可以治療一些疾病。那麼女人艾灸哪些部位最好?一起來看看!
女人艾灸哪些部位最好1
1、湧泉穴
湧泉穴是在人體足底的那個穴位,湧泉穴是腎經的首穴。根據黃帝內經說道:「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就是足底的湧泉穴是腎經的首穴。
女性們可以在晚上的時候先泡個腳,大概泡20-30分鍾的樣子,然後點燃艾灸放進艾灸罐里,上床睡覺時,將兩個艾灸罐分別綁在兩只足底的湧泉穴位。
2、神闕穴
神闕穴其實就是人體的肚臍眼,這里是經絡的總站。女性在艾灸的時候就可以綁在神闕穴位,既可以溫補經絡,又可以祛除寒氣。
艾灸神闕穴對於月經不調、內分泌失調、子宮肌瘤、手腳冰涼、痛經、附件炎、性冷淡、甚至是更年期提前等症狀都有著很明顯的改善效果。
3、大椎
大椎是在人體背面頸部到兩肩之間的地方,也是人體的督脈。女性艾灸大椎會對感冒、頸椎病等病症都有著很好的療效。同時大椎在上焦,如果治療寒涼等疾病艾灸大椎就是首選的穴位。
女性艾灸的注意事項
1、女性在艾敏核灸之前最好是先喝一杯溫開水,如果有幾顆紅棗是更好的。因為有不少氣虛的女性在宴液艾灸的時候可能會產生頭暈的症狀,如果艾灸之前喝一杯溫開水就會好很多。
2、女性在艾灸完之後的2小時內是不能碰水的,更不能洗澡。因此艾灸結束2小時後才能夠洗澡,因為熱水中含有濕氣,要是碰水的話就會造成濕氣進入身體。
3、如果對於備孕期的女性來說,在艾灸之後是不適宜立馬同房的。建議最好是在艾灸後24小時-48小時,因為這個時候子宮和輸卵管的環境就很適合精子的存活。
4、孕婦是不可以艾灸的;發炎的部位也是不可以艾灸的;飯後一小時之內不可以艾灸;過飢、過飽都不能艾灸。
女人艾灸哪些部位最好2
1、三陰交穴
三陰指的是足部三陰經,而三陰交穴則位於足部的三條陰經交匯的位置,又稱婦科三陰交,艾灸此穴位對於婦科疾病有顯著療效。
能夠緩解經期不順、白帶異常、凈量異常等症狀,能夠補益氣血、調理肝腎、幫助睡眠,是愛美女士艾灸的首選穴位。
2、八髎穴
八髎穴是指腰骶部的八個不同穴位,合稱八髎,經常艾灸八髎穴能夠緩解坐骨神經痛、腰骶部疾病、月經不調、小腹脹痛、盆腔炎、小便不利等症狀。
可以調節身體機能和子宮的情況,改善失眠、便秘、易怒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美容養顏的作用。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是能夠生發胃氣、燥化脾濕的保健要穴。艾灸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常艾灸足三里穴可以起到健脾和胃、促進腸胃蠕動、調理脾胃虛寒的`作用。
同時,足三里穴受到刺激後,能夠晌拿物生發陽氣,充沛氣血,提高免疫力,改善女士面色蠟黃、水腫等現象。
4、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人體臍下三寸處,具有補益下焦、培元固本的功效。對於女士來說,關元穴是女子蓄血之處,常艾灸關元穴能夠起到補腎固元、延緩衰老的作用。
還能夠健脾補虛、增強體質,能夠調理月經不調、白帶異常、痛經等婦科疾病,保持身體的年輕狀態。
5、神闕穴
神闕穴又叫臍中穴、氣合穴,位於人體的肚臍中央,穴位下是皮膚、結締組織和腹壁膜,附近有豐富的神經和血管網,神闕穴是經絡總樞,司管百脈,刺激神闕穴能夠起到培元固本、調理腸胃的功效。
常在神闕穴進行艾灸,能夠緩解月經不調、痛經、不孕、內分泌失調等症狀,可以顯著改善面部暗沉、色斑和面色蠟黃的情況,起到美容養顏的作用。
6、足三里
足三里,是女人養顏的第一大美容穴!足三里屬胃經,胃經又是多氣多血之經。脾胃是後天之本,也是我們身體的食品加工廠,身體所有系統的氣血虧虛,都可能因為脾胃功能不好而引發。
人體就好比一個摩天大樓,脾胃就是大樓的根基,脾胃好,人的健康才能有保障。足三里又是脾胃的貼身保鏢,所以,愛美的女生,千萬要用好足三里。
7、血海
女子以血為本,若要面若桃 花,不可不養血補血。血海就是個養血補血的明星。血海,它是人體氣血的「海洋」。
血海屬於脾經,中醫認為脾通血,該穴位是血所匯集之處,統治各種與血相關的病症 ,沒病的時候養血補血效果自不待言。
8、太溪
太溪是腎經的原穴。腎屬水,藏精水,如果腎功能不足,身體里的水不足以控制住火,心火旺盛,人就會出現諸如失眠、上火、口渴、便秘、皮膚乾燥、面色晦暗等一系列問題。
太溪就是儲藏腎氣的倉庫,人體腎氣不足,從倉庫里調撥就可以了。所以,養顏不可不用太溪。
女性朋友針灸時應該注意什麼
1、在許多針灸場所一般的針灸師在進行針灸的過程中,很少會進行酒精消毒,這樣做其實是很不衛生的,如果,需要針灸的時候,一定要央求對方先酒精火焰消毒。
2、現在的人們習慣了空調的生活,在針灸的過程中也喜歡吹著空調進行針灸,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雖然針灸可以幫大家疏通血脈,活血散瘀,。
但是,如果開著空調針灸,容易造成中風現象,得不償失,在針灸的過程中,我們要保證沒有風的情況下載進行。
3、切記搖晃,針灸講究快,准,恨,講究一陣到位,但是,許多人在針灸的時候,總是因為稍微的疼痛而扭動。
其實,這樣不僅僅會構成扎針錯誤,甚至會因為扎錯而導致輕微出血,得不償失,在針灸之前,大家應該先有一定的心理准備。
女性艾灸哪些部位好?當然是養顏還有放鬆的穴位比較好。女性朋友們其實大可不必這么拼。
只要保證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份穩定的收入和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就是最好的生活了。如果女性朋友的工作真的很忙,一定要定時的去做一個按摩或者針灸,放鬆自己。
Ⅵ 八髎穴位位置圖和作用,八髎對女人的作用
八髎穴不是一個穴位,它是一組穴位,所以合稱一起就叫:八髎穴,有八個點,左邊四個右邊四個,分為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正好是在我們腰骶的部位。八髎穴中的「髎」一般來講在人體當中穴位以「髎」來命名的,這樣的穴位一般來說就是一些骨縫或者說有孔的位置上才稱為髎,而且這個孔是比較深的。比如像人體上一些穴位:肩髎、天髎都是骨頭上大的骨縫或者是骨頭上重要的標志。一般在骨縫上的穴位都叫「髎」穴。腰骶上的八髎穴就恰恰在我們腰骶的骶骨分排著,左邊有四個,右邊有四個叫作骶神經孔。
八髎穴的位置怎麼找
直立位或者俯卧位時,爬在床上,臀部肌肉上面明顯有兩個凹陷,就是美人窩,八髎穴位於美人窩往下內側,恰恰是骶骨所在的位置。如果找不到美人窩,可以找髂後上嵴,簡單來說就是把手放到腰帶上(平時系腰帶的地方),從這個位置稍微往下一點,用手去找,可以找到一個圓形的骨性凸起,在它和背部的正中線之間的中點就是上髎穴的位置,用手四指一放,就把四個穴位都找到了。
【按摩八髎穴位的作用與好處】
1、八髎穴位對我們人體下半身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特別是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的問題。
2、對腰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經常按揉腰骶,促進腰部的氣血通暢,對老年人的保健有非常關鍵作用和意義。
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針刺鎮痛機理:抑制疼痛神經信號,通過神經介質發揮鎮痛作用。針刺八髎穴通過鎮痛作用使腰背部的骶棘肌、腰大肌、髂腰肌等保護性肌緊張得以緩解。
八髎五行屬水,擅缺昌長調節全身的水液,疏通氣血。凡是婦科病,都跟氣血水液有關。因而,八髎能通調所有的婦科病。命門、腎俞、志室在腰部橫向同一條線上。搓八髎是治療婦科男科之要穴。
口訣雲:大趾連通肝脾經,疏肝健脾強腰身。小趾歸屬膀胱經,泌尿疾病可醫治。第四趾節通膽經,便秘脅痛奉效奇。
中醫有句:「腳為腎之根」,《儒門事親》曰:「腎主兩足」。俗語雲:「腳為樹根身為干,泉水滋潤樹茂盛」。
通過這種方法治腰疼效果極好。我是用手背來回上下揉搓,抹點橄欖油,搓的面積盡量擴大到整個後腰部,從命門、腎俞、志室開始,一直到八髎,甚至長強。腰為腎之府,摩擊腎府,又名「擦精門」。
命門、腎俞、志室此三穴為腎精和元氣聚集之地,按摩搓揉此處,可以補充元氣,滋養腎精。從而令女人身體強壯,氣血充足。命門五行屬火,女人要想身體好,永遠不顯老,就需要命門之火不停燃燒,使腎水保持溫暖暢通。
圓纖腎俞是腎的直接代言人,跟腎一樣,五行也屬水。另外,凡是婦科病、腎系統疾病,在腎俞處都有壓痛點。
志室是藏腎精的宮殿,五行屬土。橘扮仿腎水沒有土的藏納,便會泛濫成災,女人身體的毛病也會一發不可收拾。
當你揉搓一段時間後,會發現熱力從後腰部源源不斷地往腹部的神闕和關元滲透。我在上個月的時候,只要運動十來分鍾身上就會發熱,現在天氣變冷,發熱的時間要長一些,每天做個一兩次可以驅寒保暖。
最好的按摩時間:按照中醫子午流注的時間推算,酉時17:00——19:00時是腎經氣血流注和開穴時辰,此時推拿效果最好。根據子午流注推拿可提高推拿之臨床療效。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腎經負責協調陰陽兩種基礎生命能量,和心、肝、脾、肺四臟的聯系都很密切。
女性臀部艾灸的好處
1、艾乃純陽之品,因此按照中醫理論,在女性身體陽經較為集中的臀部施灸,可有助於改善原本屬於陰寒之體—女性的生理功能,起到補益陽氣、調節沖任,預防和治療月經、白帶異常的作用;
2、懸灸有溫補作用,因此它最擅長地就是溫經散寒;在女性足太陽膀胱經、督脈經和臀部上施灸,能顯著改善女性盆腔內的血液循環,預防子宮肌瘤、囊巢囊腫的發生。
同時,艾灸還具有行氣活血、祛寒散濕的功效,可消除和緩解盆腔內的炎症和積液,避免輸卵管的黏連;
3、中醫認為:氣得溫則行、血遇寒則凝,所以臀部的督脈、太陽、少陽等經絡,如果為寒濕所傷,就會出現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此時以動態灸之法,能益氣助陽、散寒止痛,預防和減輕坐骨神經痛、痔瘡等疾病的形成。
4、臀部為人體任督二脈的交匯點,男女繁衍、生殖、性生活,這一切都離不開健康、結實的臀肌配合與參與。
灸陣激活臀部的經絡諸穴,可促進女性臀部的血液循環,令陰道反射性出現溫暖發熱、收縮等感覺,從而增強女性性生活的和諧度,改善女性的性冷淡、性高潮缺乏等異常。
Ⅶ 艾灸穴點陣圖,這十大穴位最補血,常艾通血活絡,快收藏
很多人都知道艾灸能強壯身體,治療疾病,但是對於許多上班族而言,每天堅持到醫院進行艾灸談何容易。難道自己就不能在家裡進行艾灸嗎?哪些疾病又是對應哪些穴位的呢?不要急,下面我為你介紹艾炙的穴位有哪些,艾灸十大補血養生穴是什麼等相關內容。 一、天樞穴 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之穴;位於中腹部,臍旁開兩寸。此穴位輸出的強盛之氣具有補充強化人體後天之氣的作用。常對天樞嘩首穴施灸,可使胃經和大腸經保持活絡,促進胃經內氣血循環,幫助氣血由胃經輸向大腸經。胃經氣血充盈,則消化功能增強,就給生血系統提供足夠的精微物質,為補血提供最基礎的動力;大腸經氣血充盈,則可保證循、環排泄機能正常,即止瀉又通便,保持腸道清潔,使人免受「 」毒素」的困擾。 二、血海穴 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上兩寸。此穴是人體脾血的歸聚之處,具有祛瘀血和生新血的功能,屬女子生血之海。在血海穴施灸,對婦女痛經和經血過多或過少均有效,配合關元穴、三陰交穴效果更佳。痛經伴有嘔吐,艾灸此穴同時配合足三里穴可立刻緩解症狀。血海擅調婦科血病答哪,是治療婦科血證及同血分有關的皮膚病的要穴。它能調血、理血、引血。 三、三陰交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之穴;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三陰交穴是肝、脾、腎三條陰經交匯的穴位,脾統血、肝藏血、腎生血,因此,常對三陰交穴施灸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同時可起到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定的作用。 四、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屬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胃臟精氣功能的聚焦點。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足三里穴可理脾胃、調氣血、補虛弱,亦能祛病延年,也稱長壽穴。對氣血虧虛引起的頭暈、耳鳴、神經衰弱及胃動力不足的人、胃氣虛的人、因用眼過度或失眠熬夜而傷肝的人經常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艾灸足三里,可起到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宜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的作用。 五、關元穴 關元穴是任脈之穴,也是小腸的募穴,位於臍中下3寸。此穴是人體元陰和元陽的交匯處,是「 」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古有「 」針必取三里,灸必加關元。」之說。艾灸關元穴,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的作用,可提高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對月經不調、痛經、白帶異常等婦科疾病效果顯著。 六、隱白穴 隱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 」太陰根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位於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隱白穴有統血、止血的作用。艾灸此穴可 *** 脾經,促進氣血源源不斷的生化,是女性補血的大穴。 七、髀關穴 髀關穴屬足陽明胃經之穴,位於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股時平會陰,距縫匠肌外側凹陷處。髀關穴是胃經中脾土微粒沉降之處,是小腹之陰與股前之陽交匯之處,是調節下肢胃經之總穴。艾灸此穴,健脾除濕,固化脾土。理氣和胃,治療胃痛。對風濕、關節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減肥有良效。 八、下關穴 下關穴屬足陽明胃經之穴;位於人體的頭部側面,耳前一橫指,顴弓下陷處,張口時隆起,閉口取穴。艾灸此穴對腎虛缺血或胃火導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時改善腎血虛狀況;促進陰陽平衡,祛除胃火。腎虛缺血導致的牙痛:隱隱作痛、時痛時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齦萎縮、牙浮齒動、腰膝酸軟。艾灸時配合頰車穴、腎腧。胃火導致的牙痛:牙痛劇烈、牙齦紅腫、腮部腫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難。艾灸時配合頰車穴、支溝、胃腧。 九、期門穴 期門穴屬足厥陰肝經。位於 *** 直下,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功效:呵護肝臟,避免肝血虛。艾灸此穴,對肝血不足有良效。 十、章門穴 章門穴足厥陰肝經。位於側腹部,十一肋游離端的下方。 艾灸章門及期門、足三里、內關,可協調五臟、調節肝臟和胃部的氣血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亂舉數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Ⅷ 針灸推拿:白帶異常艾灸治
白帶異常中醫稱為「帶下病」。中醫認為,「帶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腎氣素虛,又受到濕熱之邪侵襲胞宮、陰器,導致任脈失固,帶脈失約引起的。治療上可採用艾灸方法,辨證取穴,療效較好。
脾虛型 患者帶下色白,淋漓不斷,面色萎黃少華,神疲肢冷,食慾不振,小腹發涼,腹脹便溏,舌質淡紅、苔白膩滑,脈緩而弱。可取帶脈、三陰交、足三里、脾俞、隱白等穴。灸帶脈能益氣固攝,調理任督兩脈;三陰交平肝健脾利濕,補腎強精;足三里調理脾胃埋讓,利於氣血化生,增強體質,促進康復;脾俞振奮中陽,健脾以助升清降濁,運化水濕;隱白補脾、益氣攝血。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氣,升陽除濕的作用。
腎虛型 患者白帶清冷,腰膝酸軟,乏力,高襪少腹冷墜,溲清便溏,或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可灸帶脈、三陰交、關元、腎俞、次髎等穴。帶脈、三陰交補腎健脾,益氣固攝;關元與腎俞配伍可強腎培元,固澀止帶;次髎疏戚液激理下焦,清散郁熱,補益虛損。諸穴合用以達到滋陰補腎,培元固澀之功。
在治療時,將艾條點燃後,右手持艾條與局部皮膚成45°角,點燃一端的艾頭對准穴位處,相距約1寸左右,以局部皮膚感到溫熱、泛紅為度。每天艾灸一次,每穴施艾條溫和灸15分鍾,連續10天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