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這是什麼蟲子
這是臭蟲,又稱壁虱、木虱、床虱、扁螂等。屬昆蟲綱,半翅目,臭蟲科、臭蟲屬,是半翅目昆蟲中具有醫學重要性的一個群類 。為不完全變態昆蟲。體扁,腹部寬,卵圓形,紅褐色,無單眼。觸角4節。喙3節,藏於頭下溝內。翅退化,僅保留前翅革片的殘痕。跗節3節。吸食恆溫動物的血液,夜出性,白天藏於縫隙中。
根據報道,全世界有臭蟲74種,但絕大多數寄生於蝙蝠和鳥,與人類有關的種類較少。[1]我國有2種:溫帶臭蟲Cimex lectularius分布於長江、黃河流域一帶,屬世界性種;熱帶臭蟲C. hemipterus分布於華南、台灣及熱帶地區。[3]
臭蟲長有一對臭腺能分泌一種異常臭液,有防禦天敵和促進交配之用,臭蟲爬過的地方可留下難聞的臭味,故名臭蟲。[2]
近10多年來,臭蟲在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和亞洲等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重新出現。我國部分地區也日趨常見,有廣泛發生的風險。大多數人被臭蟲叮咬後皮膚出現紅腫、瘙癢等免疫反應症狀。臭蟲侵擾會引起焦慮和失眠。雖尚未有臭蟲傳播疾病的報道,但在臭蟲體內檢測到了與人類疾病相關的病菌。
中文學名:臭蟲
外文名:bedbug
別名:木蚤、目虱、床虱、壁虱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綱:昆蟲綱
目:半翅目
科:臭蟲科
屬:臭蟲屬
形態特徵
卵
臭蟲卵橢圓型,長約1mm,帶卵帽,卵白色,卵殼有明顯的網狀花紋。常粘負於縫隙和粗糙表面上。
若蟲
剛孵化和新蛻皮的若蟲為淡褐色,以後變深,若蟲形似成蟲,習性相近,唯蟲體小,性未成熟和顏色較淺,能吸血,經5次蛻皮羽化為成蟲。
溫帶臭蟲、熱帶臭蟲兩種臭蟲形態相近,其主要區別點在於前胸部形態:溫帶臭蟲的前胸凹入較深,兩側角較寬;熱帶臭蟲的前胸凹入較淺,兩側角較窄。
成蟲
體扁,橢圓形,紅棕色,體長4-5mm,寬約3mm,厚約0.5mm。雌蟲稍大於雄蟲。
臭蟲吸血前後對比
雌、雄蟲成蟲和若蟲均吸血,吸血時間多在夜間。吸血時能分泌一種鹼性涎液,通過口器注入人體,防止血液凝固。此種涎液對人有刺激性,使叮刺部位紅腫奇癢。若蟲初孵出後,即能吸血,每次吸血需6-9min。臭蟲很貪食,吸血量可以超過它體重的1-2倍,通常每隔24-48小時吸血1次。成蟲每次吸血大約持續10-15min,吸血時,一般不爬在皮膚上,而是停在緊接皮膚的被褥、衣服或傢具上。
耐餓
大家知道,虱子寄生於人體上,它不離開人體,隨時吸血。而臭蟲只有吸血時才接近人體,吃飽就離開。如果臭蟲沒有機會遇到人,它只好挨餓,在溫度較低、濕度較大的環境里,通常成蟲能耐餓6-7個月,甚至可達1年以上;若蟲也能耐餓2個多月。
產卵
雌蟲每日產卵2-8枚,一生產卵6-50次,產卵總數可達200-300枚,多可達500枚以上。卵產出後粘附於產卵處的物面上。
活動規律
臭蟲怕光,多在夜間活動,但白天也能吸血。臭蟲活動很敏捷而機警,在吸血時,如人體稍有移動,即停止吸血,爬走而隱藏,臭蟲每分鍾能爬行1-1.25m。臭蟲喜群居,並可隨衣物、行李而到處散布。
棲息場所
臭蟲主要棲息在室內的床架、帳頂四角、牆壁、天花板、被褥、草墊、床席等縫隙和糊牆紙的後面。臭蟲棲息處常有許多棕褐色的糞跡。
季節消長
臭蟲於夏季極其活躍,繁殖旺盛,其繁殖適溫度一般為28-33℃,相對濕度為55%-60%。溫帶臭蟲一般是從5月份開始活動,8月份多,10月以後較少出現,冬季則停止活動和產卵。
❷ 請問這是什麼蟲子
這應該是米象,俗稱蛘子,歸屬鞘翅目象蟲科,是貯藏穀物的主要害蟲。成蟲嚙食穀粒,幼蟲蛀食穀粒內部。危害米、稻、麥、玉米、高粱等。
米象,是米穀中的小黑甲蟲[rice weevil],俗稱蛘子。學名Sitophilus oryzaeLinne。主要寄主在玉米、稻米、小麥、高粱、麵粉、等各種貯藏的穀物中。木地板的家庭出現的也較多。
分類學定義
中文學名:米象
拉丁學名: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
別稱:蛘子、牛子(赤峰地區)、蛀牛子(川西北)、米蟲、谷牛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Lsecta
目:鞘翅目Coleoptera
科:象甲科Curculionid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