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書」字用隸書怎樣寫,最好有不同寫法
書字的隸書(如圖)
四、造字本義
動詞,手執毛筆,寫寫畫畫。
(1)驅字隸書怎麼寫圖片擴展閱讀
組詞:書寫看書草書念書藏書書本書包書畫書房說書還書叢書背書讀書
一、草書[cǎo shū]
漢字字體之一。字形比隸、楷簡化,筆畫牽連曲折,便於迅速書寫。從漢代以來,體勢屢有變遷,有章草、今草、狂草、行草等。
二、書包[shū bāo]
布或皮革等製成的袋子,主要供學生上學時裝書籍、文具用。
三、說書[shuō shū]
一部分曲藝的俗稱。一般指只說不唱的曲藝,如宋代的講史、元代的平話,以及現代的蘇州評話、北方評書等。有時也兼指某些有說有唱的曲藝,如蘇州彈詞等。
四、書桌[shū zhuō]
讀書寫字用的桌子。
五、書眉[shū méi]
為便於讀者翻檢,在書頁上端所印的書名、篇章、標題和頁碼等。也指正文上端的空白部分。
『貳』 隸書有哪5種字體
隸書的5種字體:
一、秦隸
秦隸是由小篆走向今隸的過渡字體,也是古文字時代向今文字時代過渡字體,相傳由程邈所創。它的特點是把小篆粗細相等的均勻線條變成平直有稜角的橫、豎、撇、捺、挑、勾等的筆劃,用筆書寫起來就方便多了。
例如小篆的圓形筆畫很難寫,古隸就把它寫成平直方正的田,就好寫多了。而且它放棄了小篆隨實物畫出來的象形文字的形體。
使得在秦代以前象形兼表義的文字轉變為表義兼表音的文字,並使從這以後二千餘年來的漢字形體開始定型。
二、漢隸
因東漢碑刻上的隸書 ,筆勢生動,風格多樣,而唐人隸書,字多刻板,稱為「唐隸」。故學寫隸書者重視東漢碑刻,把這一時期各種風格的隸書特稱為「漢隸」,以別於「唐隸」。
漢隸的特徵為:有波磔,突出橫畫,橫平豎直.給人以雄放灑脫,渾厚深沉之感,如《曹全碑》《張遷碑》《禮器碑》等。
三、八分書
八分又稱為楷隸。其字體似隸而體勢多波磔。相傳為秦時上穀人王次仲所造。
關於八分的命名,歷來說法不一,或以為二分似隸,八分似篆,故稱八分;或以為漢隸的波折,向左右分開,「漸若八字分散」,故名八分。
四、草隸
草隸,又稱隸草,是隸書的草率寫法,流行於後漢至西晉間,特點是存隸意,但少頓挫,多圓轉連屬。但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章草、今草,近代出土的西北漢晉簡牘上常可看到這種書體。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書法求新求變,草隸風潮因此再起,流派紛呈,代表人物有崔學路、張海等。
五、魏隸
魏隸是介於魏碑與漢隸的交界體,盛行於三國曹魏時期。它的字形基本上承襲漢隸,但在結構上有一定變化。
其特點是較漢隸方嚴規整,結體、運筆都比漢隸矜持滯重,故而缺乏漢隸那種古雅雄逸的自然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