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稻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先是一顆種子,被泡水三天就撈起,此時已經發芽了,然後被播種到已經被修整好的田地里,然後經過十幾天的成長,成為了秧苗,再用插秧或拋秧的方式種植在水田裡,然後就開始了經歷四個月左右的生長,最終由綠油油的禾苗,長成金燦燦的果實累累的水稻啦。
Ⅱ 稻穀的生長過程 越詳細越好!
稻的生長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則三到四個月,就能從發芽、開花、完成結實的過成。稻的種子在伸出幼芽的時間僅需兩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葉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氣候溫和的地區,一年可種三期稻。
農人選稻種時,多會將其泡在水中,輕而浮起的稻種會被淘汰,剩下來的就會培育成稻苗。 目前稻的耕種除傳統的人工耕種方式,亦有高度機械化的耕種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驟:
整地:
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松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現在多用機器整地了。
育苗:
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
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
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葯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成長的健壯,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灌排水:
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收成:
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乾燥、刪選:
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過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曬谷,需時時翻動,讓稻穀乾燥。刪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刪掉,用電動分谷機、風車或手工抖動分谷,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
(2)稻苗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水稻是草本稻屬的一種,屬谷類,也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種,區別於旱稻。原產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就種植水稻。
水稻按稻穀類型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還有其它分類,按是否無土栽培分為水田稻與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為季節稻與「懶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為普通水稻與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鹽鹼性分為普通淡水稻與「海水稻」(其實它主要使用淡水)。
水稻所結子實即稻穀,稻穀脫去穎殼後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製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稈,可以作為飼料。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屬於直接經濟作物。還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類的主食。也是南方人民的主要有機食品。
稻的生育類型是指水稻分櫱終止期(拔節期)與稻穗開始分化時期之間不同起訖關系水稻開始穗分化與拔節的關系分為三種
1 重疊型:穗分化先於拔節,即分櫱尚未終止穗開始分化,分櫱期與長穗有部分重疊。作為三熟制栽培的雙季稻或早熟的中稻屬次類型。
2 銜接型:穗分化與拔節基本同時進行,也就是分櫱終止期便開始穗分化,即分櫱期與長穗期相銜接。地上部有5個伸長節的中熟品種,生產止促控結合。多是遲熟的中稻和早熟晚稻。
3 分離型:拔節先於穗分化,分櫱終止後10~15天開始穗分化,即分櫱期和長穗期相分離。地上部有6個或6個以上的伸長節屬於該類型。由於它營養生偏長,所以在栽培上當控制前期生長,確保安全成熟。大多遲熟的晚稻屬次類型。
水稻屬喜溫好濕的短日照作物。影響水稻分布和分區的主要生態因子:
①熱量資源一般≥10℃積溫2000~4500℃的地方適於種一季稻,4500~7000℃的地方適於種兩季稻,5300℃是雙季稻的安全界限,7000℃以上的地方可以種三季稻;
②水分影響水稻布局,體現在「以水定稻」的原則;
③日照時數影響水稻品種分布和生產能力;
④海拔高度的變化,通過氣溫變化影響水稻的分布;
⑤良好的水稻土壤應具有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又應具有一定的滲透性,酸鹼度接近中性。
全國稻區可劃分為6個稻作區和16個亞區。
Ⅲ 水稻怎麼種植呢
種子播在准備好的秧田上,當苗齡為20∼25天時移植到周圍有堤的水深為5∼10公分(2∼4吋)的稻田內,在生長季節一直浸在水中。
耕種方式
稻米的種植技術,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國發明的。傳說中是神農氏教導人們如何種稻。
目前稻的耕種除傳統的人工耕種方式,亦有高度機械化的耕種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驟:
整地:
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松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現在多用機器整地了。
育苗:
農民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插秧:
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除草除蟲:
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葯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櫱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成長的健壯,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灌排水:
水稻比較倚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份灌溉。
收成:
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乾燥、刪選:
收成的稻穀需要乾燥,過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曬谷,需時時翻動,讓稻穀乾燥。刪選則是將癟谷等雜質刪掉,用電動分谷機、風車或手工抖動分谷,利用風力將飽滿有重量的稻穀自動篩選出來。
Ⅳ 搭乘嫦娥五號的「太空稻種」已成長為青蔥的稻苗,此稻苗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比一般的稻苗更易生存,這種稻苗受過宇宙輻射的照射,可能在某些基因序列上就與地球上的不一樣了。在某一些育苗方法中,就有將稻穀帶入太空中種植後帶回地球。
Ⅳ 種植水稻的過程
水稻種植的過程為:
1、整地: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松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當今多用機器整地了。
2、育苗: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3、插秧: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4、除草除蟲: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葯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5、施肥: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健壯的成長,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6、灌排水:水稻比較依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分灌溉。
7、收成: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5)稻苗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水稻特點:稻成為稻穗後,一株稻穗約開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會形成一粒稻穀。稻花沒有花瓣,也很難看到雄蕊雌蕊,它們都由稻花的內外穎保護著。稻在自體授粉時,雄蕊上的花葯會破裂,花粉相當細小,會隨風力飄走,稻的搖擺,落到隔壁雌粉上頭。與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結合,發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類食用和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在胚芽附近,還有漿狀的胚乳會不斷增加,使子房日漸肥大。外觀上則會看到綠色的稻穀上有細毛,稱為稻芒。
由外而內分別有稻殼(穎)、糠層(果皮、種皮、糊粉層的總稱)、胚及胚乳等部分。稻的生長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則三到四個月,生育期在130-140天左右,就能從發芽、開花、完成結實的過程。稻的種子伸出幼芽的時間僅需兩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葉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氣候溫和的地區,一年可種三期稻。農人選稻種時,多會將其泡在水中,輕而浮起的稻種會被淘汰,剩下來的就會培育成稻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稻
Ⅵ 水稻苗可以當菜嗎
纖維太多了,人真的嚼不動,類似還有小麥苗,狗尾巴草,禾本科的葉子沒有幾樣是人類能直接吃的,類似的還有竹子和玉米。
Ⅶ 如何科普美食與生活
最近在看由日本中川孝俊等人主編,浪花朵朵童書編譯的《大自然中的美食》,這套書分為五冊:《大豆 !變身!》《大米哪裡來》《蜂蜜做好啦》《牛奶大變身》和《最愛巧克力》,香噴噴的大米飯、甜滋滋的蜂蜜、濃郁的巧克力、香醇的牛奶、百變的豆製品,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食物,可是他們是從哪裡來的?是用什麼做成的?有多少人能清楚,帶著我們的擔心與好奇,看這套書如何給我們揭曉答案。
大自然中的美食
第一冊《大米從哪裡來》
生產大米的過程是從春天開始,5月,用大量的水灌溉田地,用機械把田裡的土和水混合起來,也就是「靶地」,而且在「靶地」之前還需要先「犁地」目的是讓田裡干硬的土壤變得松軟,並且在其他地方培育好稻苗然後種植在這里。這就是水稻種植的過程,可是培育稻苗的過程也好復雜的,步驟如下:
1.首先需要選出優質稻種,選出優質稻種的方法是把稻種放進鹽水裡,沉下去的是好稻種。
2.然後把選出的優質稻種播撒在土壤里,然後每天給稻種澆水。
3.大約七天時間稻種發芽。
4.再過七天,稻種就完全長成稻苗。
種植完稻苗之後需要開始插秧過程如下:
1.把培育好的稻苗放置在用於插秧的機器上。
2.讓機器在稻田裡移動,隨著機器的前行,稻苗也被整齊地插好了。
當然這樣不是說靜等稻苗成長就可以了,還需要去除田埂上的雜草和田裡的小蟲子。8月中旬可以看到水稻上有白色的東西,這就是稻花,水稻也是會開花的,這個時候意味著水稻離成熟不太遠了,這個時候會有麻雀等小鳥來偷吃稻穀,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鄰居會用會用舊衣服套在樹枝上嚇唬這些偷食的麻雀,書中也介紹了這些,慢慢地水稻慢慢變黃,大概到九月末就成熟了。
水稻成熟了,就需要進行收割、乾燥、脫殼等一系列工序,現在估計基本上都是收割脫殼聯合機,這樣效率高些,然後再晾曬。我小時候家裡種田還是人工割的,然後曬干堆在一起,曬幹了用脫谷機把稻穀從稻穗上分離。當然最後少不了晾曬這道工序。
那水稻是怎麼變成大米的呢?
1.把水稻放在專門的機器里。水稻就會被分離成糙米和骨殼。(糙米也是可以食用的)
2.再把機器放在另外一種機器里進行打磨,就會分離成精米和米糠。(精米就是我們用來做米飯的大米,在我的老家米糠一般用來喂養豬仔,還可以調成飼料喂養小雞,製成魚餌。)
這本書以日本靜崗縣南伊豆町的情況作為範例進行講解。以一個女孩介紹她以種植水稻為生的爸爸開始,這樣特別的寫法對於兒童來說是很有親切感的。作為爸爸或者媽媽你也可以直接參考書中的口吻給你的寶寶講解,雖然可能有些地方種植方法和種植時間有差異,但是我覺得差別不會太大。
第二冊《牛奶大變身》
首先要明白牛奶是由生育過的奶牛產的,可以用手工或者擠奶機把奶擠出來,這樣得到的是生奶,這樣的生奶不僅僅可以直接加工做成我們常見的瓶裝和盒裝牛奶,還可以做成別的,我們一起來來看看,牛奶會變成什麼。
牛奶變身成生奶油
牛奶變身成黃油
牛奶變身成乳酪
第三冊《大豆!變身》
關於大豆的成長過程就不再一一介紹了因為身在農村,這一點已經很清楚,我們一起來看看大豆能變身成什麼。
大豆變身變豆腐
此外大豆還可以變身成納豆,味增,腐竹,豆奶等食品。
第四冊《蜂蜜做好了》
蜂蜜有很多好處,一直以來受到很多人的喜歡,我們來聽聽這位日本養蜂大叔來跟我們講述製作蜂蜜的過程。
養蜂大叔先給我們打開他的箱子原來箱子里養的全是蜜蜂,蜜蜂會在原野上尋找花朵,比如油菜花、薰衣草、紫雲英等等都是她的獵物,找到花朵之後,蜜蜂就把長長的口器插進花裡面,吮吸甜甜的花蜜,吸出來的花蜜會存在蜜蜂的肚子里。出來收集花蜜的蜜蜂就是工蜂,回來後用口器把肚子里的花蜜吐出來交給內勤蜂,內勤蜂負責把花蜜在蜜胃和嘴之間反復吸入吐出,並將花蜜放在舌頭上使水分蒸發掉,並小心翼翼注入蜂箱內的小孔里,這就是蜂蜜了,裝滿蜂蜜之後,蜜蜂就會給這些小孔蓋上蓋子,就變成白色的了。
然後我們的養蜂大叔拿出他的工具讓蜜蜂變乖,掀開蓋子看看蜂蜜是不是已經裝滿,然後把箱子里的蜜蜂收集到機器里,不停地旋轉,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到黏黏的甘甜可口的蜂蜜了。
第五冊《最愛巧克力》
巧克力不僅僅是小孩子的最愛,還是我們好多女生的最愛。可是關於它是怎麼來的我們知道多少。
原來巧克力是由種植在南半球上一種叫做可可樹的植物的果實變成的。它具體是怎麼變身的?
1.收集可可樹果實的果仁。
2.放在香蕉葉上,並在上面蓋上香蕉葉,長時間靜置。
3.直至果仁外面的白色物質消失,然後在陽光下晾曬,再裝進袋子中。運送至需要它的地方繼續加工。
書中主要介紹了手工做巧克力的方法:
1.把種子放在平底鍋中炒制。
2.炒完之後,把種子的皮和裡面的果仁分離開。
3.把撥出來的果仁放入石臼中,搗碎並研磨直至成黏黏的東西。
4.加入砂糖和奶粉,充分混合均勻之後繼續研磨。
5.將從可可書上提煉出的可可脂融化成液體,倒入研磨好的原料中,使其均勻混合。
6.把混合後的原料放在容器里,放在熱水上進行加熱,再將容器放在冷水中進行冷卻。
7.把這些東西放在模具中並放在冰箱里冷卻,冷卻完成後,從模具中倒出來,就可以吃到我們愛吃的香香甜甜的巧克力了。
這就是《大自然中的美食》中五冊書中我學到的科普知識,看完我的介紹你有沒有對這本書感興趣呢?其實這套書不僅僅給我們普及了常識,同時還能教會我們一些道理,比如讓我們了解大米從哪裡來,我們能更多地了解勞動者的不易,糧食的由來,可以多給愛挑食,浪費糧食的小朋友多講講,慢慢他們的壞習慣就會改正了。再比如從《蜂蜜做好了》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養蜂大叔和蜜蜂之間和諧互助的關系,養蜂人為蜜蜂準備蜂箱為它們創造良好的采蜜環境,在花蜜較少的季節為其提供食物照顧它們,同時蜜蜂用蜂蜜回報養蜂人。
書中介紹地這些知識作為家長的你了解嗎?雖然這是一本童書,其實作為家長的你更需要了解。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老家在河南省最南部,屬於大別山山區,那裡以大米為主食,常年種植水稻,和河南省其它城市以面為主食截然不同。我的家鄉還因為是由深山、淺山、丘陵組成,盛產板栗,還有為人熟知的信陽毛尖。記得上大學的時候,剛開始我總是習慣吃米飯,周邊的同學很是不理解,後來熟悉起來,很多同學好奇的詢問關於家長的特產,但是他們的詢問讓我很無語,比如板栗是不是和花生一樣是從地里長出來的,茶葉是不是長得像小草,水稻是怎麼種出來的。當時我感覺很無語是因為我對他們如此低級的東西都不清楚感到不可思議,可是我卻無法用很合適的語言去跟我的同學去解釋。
我只能在板栗成熟的時候給他看我拍的板栗的照片,在茶葉出來的時候發去我拍的茶葉的照片。
板栗半成熟的時候
板栗熟了
家鄉人在採摘茶葉
種植水稻的我好像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去拍照片,因為最近幾年我的父母鄰居好多都已經不再種植水稻了,因為外出打工,家裡的稻田外包的外包,閑置的閑置。我只有小時候幫父母插秧的模糊記憶,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張圖片,很是感慨。小時候我也幫父母插過秧,那時候我們很多小孩子把這當成玩樂,一邊插秧一邊嬉鬧,有時候沒干多少活,還弄得一身泥,成了一個小泥孩。
小時候插秧的場景
現在可能再也回不到那個時代,現在父母也不會再讓我們去干這些農活了,雖然生在小山村,對於水稻相關的知識我知道的也僅僅局限於此,當媽媽之後,我也擔心以後帶女兒回老家,她問我這些我該怎麼回答,同時作為媽媽我也明白我的擔心是無用的,我需要做的是自己先了解這些東西,才能以後隨時用在教育孩子上。
但是現在《大自然中的美食》已經給我普及了很多知識,對於之前的擔心我已經沒有那麼多擔憂了,因為沒有用,我們需要的是多看《大自然中的美食》這樣的書籍。
Ⅷ 稻苗不盤根能插秧嗎會影響成活率嗎
Ⅸ 農村種水稻為什麼不自己留種子,插水稻前是如何拔稻苗的
因為自己留下來的種子,產量沒有新的種子產量高。就是在培育盆里的秧苗,把它拔出來以後種到水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