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內蒙古長什麼樣子的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內蒙古長什麼樣子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15 05:34:16

㈠ 內蒙古大草原什麼樣的

內蒙古面積廣大,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東西跨越的經度比較長從西向東,草原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荒漠草原類型,這種草原因為與沙漠有交界的地方,氣候比較乾燥,降雨量有限,所以本身草就長不高,這一帶主要指鄂爾多斯-烏蘭察布的草原;第二種是草甸草原,主要分布在內蒙古中東部地區,這里是典型草原的代表,比如大家熟知的錫林郭勒大草原,但因為那裡旅遊開放較早,沙化也比較嚴重;第三種是森林草原,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部地區,呼倫貝爾境內,因為與大興安嶺林區交界,雨水較好,所以呼倫貝爾大草原又被成為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天然草場。說實話,有些照片上的美景有點假,但真的來草原體驗過那種遼闊,寬廣,悠長的情懷的人,對草原都是有種畢生難忘的情節的,沒中草原的景觀都是有所不同的,希望大家有機會都能來玩!

㈡ 關於內蒙古的資料與圖片

一、格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位於烏蘭察布草原深處,距自治區呼和浩特市140公里,柏油路宛如一條黑色的絲帶一直延伸到旅遊點.屬國線景點,自1979年向中外遊人開放以來,共接待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者4萬多人,國內遊客20多萬人次。

如今的格根塔拉草原更加美麗動人,水草肥美,丘陵起伏,海浪似的馬群,金色霞雲的駝群和白雲似的羊群在綠海中游動,騎馬的牧人,手裡拿者細細的套馬竿,像矛頭一樣尖尖地指向天空。傳統的蒙古包和現代的蒙古包相映成輝,為格根塔拉草原組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

每年的8月份,是舉辦那達慕盛會的季節。格根塔拉旅遊點每年8月15---8月25日,都要舉辦旅遊那達慕,這個時候也是避暑的極好時光。

這里每年定期舉行一次隆重的大型廟會,每月一次小型廟會和一年一次的祭敖包活動,在祭敖包活動中,可見到蒙古族傳統的摔跤,騎馬,射箭等精彩競賽。

二、希日塔拉草原

三、呼倫貝爾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
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因其旁邊的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是內蒙古主要的畜牧區,出產著名的三河馬,三河牛。內蒙古地勢高而平坦。境內有上千個大小湖泊。在廣闊平坦的蒙古高原上,沒有黃土高原的深溝、墚、峁等地貌。除了大興安嶺和大青山山脈之外,大部分是平緩的原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著名的大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綠波千里,一望無垠,微風過,羊群如流雲飛絮,點綴其間,草原風光極為綺麗,令人心曠神怡。

呼倫貝爾草原之所以聲名遠揚,原因有三,一是草原曾出過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二是草場質量極好,割下來的草遠銷東南亞,三是盛產體格高大壯健的三河馬和三河牛。

呼倫貝爾草原是內蒙古草原風光最為絢麗的地方,擁有一億多畝草場,兩億多畝森林,500多個湖泊,3000多條河流,遼闊無邊的大草原像是一塊天工織就的綠色巨毯,步行其上,那種柔軟而富於彈性的感覺非常美妙。而綠草與藍天相接處,牛羊相互追逐,牧人舉鞭歌唱,處處都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緻,將它譽為世界上最美、最大、最沒有污染的幾大草原之一,真是當之無愧。

㈢ 關於內蒙古的資料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呼和浩特,位於中國華北地區,內蒙古界於北緯37°24′-53°23′,東經97°12′-126°04′之間,東北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交界,南部與山西、陝西、寧夏相鄰,西南部與甘肅毗連,北部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內蒙古總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底,內蒙古自治區下轄9個地級市,3個盟,17個縣,49個旗,3個自治旗,11個縣級市,23個市轄區。

截至2017年末,內蒙古自治區常住人口2528.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103.2億元,第一產業1647.2億元,第二產業6408.6億元,第三產業8047.4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3786元。

(3)內蒙古長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內蒙古的地理環境:

1、地質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地層發育齊全,岩漿活動頻繁,成礦條件好,礦產資源豐富。以北42°為界,可分為兩個1級大地構造單元。42°線以北為天山——內蒙古——興安地槽區,以南為華北地台區。中、新生代時受太平洋板塊向西俯沖的影響,內蒙古東部地區形成北北東向的構造火山岩帶,即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

2、地形地貌

內蒙古自治區地勢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在世界自然區劃中,屬於著名的亞洲中部蒙古高原的東南部及其周沿地帶,統稱內蒙古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3、氣候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廣袤,所處緯度較高,高原面積大,距離海洋較遠,邊沿有山脈阻隔,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勻,風大,寒暑變化劇烈的特點。大興安嶺北段地區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巴彥浩特——海勃灣——巴彥高勒以西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內蒙古

㈣ 真正的內蒙古是什麼樣的呢你知道嗎

真正的內蒙古主要有三大特點:第一個特點內蒙古的面積大,人口少。第二個特點是蒙古人長的都很壯而且擅長打架。第三個特點是內蒙古人並不是都住在蒙古包里。

三、內蒙古人並不是都住在蒙古包里

在沒有去到內蒙古這個地區之前,相信大部分人都會以為內蒙古地區的人們都是住在蒙古包里的。然而,真正的內蒙古人並不是都住在蒙古包中的。有一部分內蒙古人,他們的住宿場所跟我們現代人住宿的場所是一樣的。他們的房子也是用磚和一些泥砌起來的,看上去跟東北地區的一些房子差不多。真正的內蒙古人也就只有一小部分牧民可能會住在蒙古包里。

總結

總的來說真正的內蒙古地區,跟我們從書本和從他人口中所聽到的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我們去到內蒙古第一區之後會發現內蒙古的面積非常大,而人口很少。而這些人們也並不都是住在蒙古包里,只有牧民才住蒙古包。

㈤ 內蒙古大草原是什麼樣子的

簡要概括:藍天碧水,白雲朵朵,空氣新鮮,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地,有牛羊鳥類等陪伴。
氣候:屬半干濕的中溫帶季風氣候,東部為半濕潤地帶,西部為半乾旱地帶。最主要的特點是晝夜溫差較大,一般可達10度左右,所以到這里旅遊要多帶衣服。內蒙古的災害性天氣有春旱和冬季暴風雪
最佳旅遊時間:秋季(八月中至九月底,約40天)氣候溫和,是涉足沙漠最佳季節。
內蒙古草原包括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烏蘭察布草原等,是中國最大的天然牧場之一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內蒙古大草原的真實寫照。著名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綠波千里,一望無垠,微風過,羊群如流雲飛絮,點綴其間,草原風光極為綺麗,令人心曠神怡。

在草原上旅遊還可住近牧民的蒙古包。

到相對偏僻的地方旅遊,你也可以選擇到牧民家中住宿,牧民民風淳樸,豪爽好客,定會熱情招待。當然,你最好送些紀念品之類以示友好和謝意。
內蒙古的餐飲,野味十足,風味獨特,這里用餐十分方便,城內城外既能遍嘗兼具南北風味的菜餚,又可大嚼草原野味。
內蒙古大草原上有豐富的野味,狍子肉、山雞肉、山野菜、野生蘑菇等佳餚,風味美食,品種豐富,隨您挑選。
其中風味佳餚有烤全羊、扒肉、烤羊腿、奶皮子、奶豆腐、馬奶酒、昭君酒等。其中扒肉和烤全羊,最為出色。其味獨特,令人垂涎。一邊嘗著美味佳餚,一邊再品著馬奶酒,真是過得比神仙還要逍遙。
整羊席
整羊席是呼倫貝爾地區款待貴賓和祭奠及盛大節日宴會上的極貴重的名佳菜。色、香、味、形具佳,別有風味,軒宴席是整隻羊做成而得名。一般選用二歲左右肥羯羊整隻。
內蒙古自治區1991年「那達慕大會」決定 ,每年7月15日--8月15日為「草原旅遊節」。
每年7、8月的內蒙古大草原總是沉醉在鮮花綠草的戀情里,「那達慕大會」成為這里最重要的節日,這時,成千上萬的蒙古族牧民,穿起節日的盛裝,不遠旅途遙遠,雲集到綠海如茵的草原上,往日寧靜的草原,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
「那達慕大會」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早在遠古時期,蒙古族的祖先就在這一帶活動,摔跤、射箭、賽馬早已成為那達慕大會的主要內容之一。現在「那達慕大會」的比賽內容除了傳統的三項外,還增加了馬術、步槍射擊、柔道、摩托車表演、蒙古象棋等項目。
蒙民除了上廟趕會,敬神拜佛以外,每年還要家舉辦春秋兩季的「平安經會」。此「誦經會」規模大小依主人家的經濟情況而定,這種習俗一起延續到近代。

蒙古族禮俗
愛畜 如在草原上遇見畜群,汽車與行人要繞道走,不要從畜群中穿過,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畜主的不尊重。
做客
乘汽車到牧民家做客者要看蒙古包附近勒勒車上是否拴著馬,不要貿然駛入,免得馬驚掙斷韁繩跑失。進包要從火爐左側走,坐在蒙古包的西側和北側,東側是主人起居處,盡量不坐。入坐時不擋住北面哈那上掛著的佛像。進包後可席地而坐,不必脫鞋。不要坐在門檻上。
敬茶
到牧民家做客,主人首先會給賓客敬上一碗奶茶。賓客要微欠起身用雙手或右手去接,千萬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節。主人斟茶時,賓客若不想要茶,請用碗邊輕輕把勺或壺嘴一碰,主人便即刻會明白賓客的用意。
敬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傳統方式,是表達草原牧人地客人的敬重和愛戴。通常主人將美酒斟在銀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之上,唱起動人的蒙古族傳統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推讓讓,拉拉扯扯,不喝酒,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瞧不起。賓客應隨即接住酒,接酒後用無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爐方向點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會喝酒不必勉強,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純潔的情誼。
獻哈達
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著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或贊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折疊口向著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身,讓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頸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前,向獻哈達者表示謝意。
尊老慈幼
到牧民家做客,見老人要問安,須以「您」相稱。不在老人面前通過,不坐其上位,未經允許不要與老人並排而坐。對小孩不可斥責或打駕。不要當著家人的面數說孩子生理缺陷。
其他
到牧民家做客,要帶適當的禮品,如酒、糖、小食品等。對迎面狂吠的牧羊狗僅可喝斥,不可打。解手須至蒙古包南方較遠處,不可到蒙古包東、西側(有羊圈)、北側(氣味會隨風刮入包內)。冬天不要到包北、西側亂踩,因那裡的雪是化水食用的。離開主人家須道再見並致謝意。

㈥ 想看看內蒙古的草原,誰有圖片發過來,要真實的

輝騰錫勒草原,離集寧市不遠。旁邊還有黃花溝,有山有水景色宜人。 春坤山,包頭固陽縣境內,世界上最大的草甸草原,夏季草原上會開滿各種不知名的小花,還生長著很多中草葯。春坤山有山,有小溪,有白樺林,還有神秘山洞。風光十分不錯。

㈦ 關於內蒙古草原的資料和圖片

內蒙草原,鮮碧如畫,一望無際,「藍藍的天下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的動人歌聲即是其生動寫照。尤其是以北部海拉爾為中心的大興安嶺西麓林緣草甸草場,更是目前我國最佳的天然牧場之一。

內蒙古草原是蒙古族世代居住的地方。 內蒙古人民正從過去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現代化牧業生產發展。我國的內蒙古也是我國重要的畜牧基地。不過,這里的草場是廣闊無垠的大草原。

位置:內蒙古草原位於我國北部並與俄羅斯和蒙古相鄰。

內蒙古草原地勢平坦,一望無際,水草豐美,牛羊成群。我國的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這片大草原上。

蒙古包--適於游牧生活

馬--適於草原上的行走

蒙古袍、蒙古靴--適於騎馬

牛羊肉奶茶奶酒

可以看出內蒙古牧民的住、行、衣、食都在適應當地自然環境,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去適應自然才能不斷發展。牧民合理利用草場,進行輪流放牧,合理利用牧草資源。別外,他們還進行了畜牧產品的深加工,鄂爾多斯品牌的服裝聞名全球。牧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內蒙古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我們來看一看這里有什麼礦產資源,適合發展哪些工業。

礦產豐富:煤、鐵、稀土等

鋼鐵、電力、還有紡織等

湛藍的天,潔白的雲,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星星點點的蒙古包點綴其中。這就是世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內蒙古大草原。
在內蒙古,你可以零距離接觸草原民族,體驗草原文化,感受民族風情。在這個成吉思汗曾馳騁過的地方,還有更多令人神往的古老傳說,以及許許多多神秘的地方。
歐洲人的「東方神話」——元上都
七百多年前,蒙古貴族在大草原上建立了一座都城,它就是後來的元朝陪都——元上都。幾經擴建,元上都逐漸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每年從初夏到深秋,元朝皇帝都來此消暑、狩獵、處理政務,前來朝覲的各國使節、王公大臣、巨商大賈雲集上都,使其成為一個影響亞、歐兩大洲的國際性大都會。馬可·波羅父子就曾在這里受到忽必烈的召見。
《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載,「上都是忽必烈大汗建造的都城,大理石和各種美麗的石頭建造的宮殿設計精巧,裝飾豪華,令人嘆為觀止。該宮殿的所有殿堂和房間里都鍍了金,裝飾得富麗堂皇。」元上都也因此被歐洲人稱為「東方神話」。
中原漢文化、北方蒙古族文化,在這里做到了完美結合。漢人設計的這座都城,布局合理、選址絕佳、守備設計合理。一個專門研究元上都遺址的專家稱,它在總體布局上即體現了漢族傳統的城市布局觀念,又考慮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點,是富有游牧文化特色的草原都市。
罕見的冰川石林
大興安嶺余脈向西部草原過渡的時候,岩漿活動、冰川運動以及自然風蝕,最終就形成了世界罕見的花崗岩石林——克什克騰旗的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
還沒看夠銀白色的白樺樹和雜花片片的草地構成的景色,平坦的草地上就突然巍峨高聳起許多石柱。或是三五成群,或是獨柱擎天。卧駝、箭石、拴馬柱、秀女望月,天然造化加上後人的想像,便成了種種獨特景觀。
這里的石林通體為堅硬的花崗岩石,遠看恰似千層餅。石林頂部有冰臼分布,這在海內外尚屬首次發現。在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的同時,它也已成為研究古地質和古地貌變遷難得的科研資料。
因為人跡稀少,森林面積大,這里的人說,他們現在還能經常看到野生的狍子、黃羊、鹿、狼。雨後,在樹林中採摘蘑菇,或者尋找野鹿角也是很有情趣的事。話音末了,當地人指著遠出的一片片山脈說,那邊就是著名的大興安嶺。
成吉思汗的「天賜之石」
巴林石是巴林右旗的特產,質地純凈而濕潤,色澤豐富而艷麗,被稱為「中國四大印石」之一。其中,巴林雞血石算的上是其中的極品,質地溫潤堅實,石上「血跡」斑斑,聚散有致,光彩照人,猶如紅霞映月,錦上添花。它更是難得的欣賞、雕刻、收藏用石。
相傳,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各部的慶功宴上,屬下獻上一隻巴林石碗,大汗用它盛滿美酒,頻頻舉杯,不住地稱贊,「天賜之石!」。
如果有興致,在內蒙古,你還可以沙漠悠閑乘駝,也可以草原縱情奔馬。內蒙古大草原沒有都市的喧囂,有的只是草原的遼闊和些許安詳。
這里還有太多關於成吉思汗的傳說故事,更有許多值得人們留戀的地方。

㈧ 真正的內蒙古是什麼樣的呢

真正的內蒙古:

內蒙古非常大,從東到西,城市大大小小,有大城市的繁華,也有小縣城的溫馨,草原也大大小小分布在每一個盟市,這里也有沙漠,森林、戈壁、湖水,除了沒有海,內蒙古也算是一個微型的世界!

內蒙古本就四季分明,所以真正的玩遍內蒙古,應該不止是從東到西,更應該是三餐四季!夏天的濃郁,是真正的內蒙古,太陽的熱情催熟了萬物,到處都散發著成熟的芳香!

秋天的內蒙古,是一比一復刻的油畫,上帝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家,把調料潑灑下來,渲染了五彩繽紛的世界,讓內蒙古顯得更加「富有」!

內蒙古面積=浙江+江蘇+福建+安徽+遼寧+山西+河南+江西,人口規模≈北京。

至今為止,還有很多人認為內蒙古是草原,水龍頭流的是牛奶,考試是騎馬射箭和摔跤,但是想說,這並不是全部!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別稱塞北!內蒙古的總面積為118.3萬平方公里中國總面積的十分之一還多!但是已然已經超過了世界上80%國家的面積!

㈨ 內蒙古(位置,范圍,草原風光,風俗習慣和照片)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經緯度西起東經97°12′,東至東經126°04′,橫跨經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緯37°24′,北至北緯53°23′,縱占緯度15°59′,直線距離1 700公里;全區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2.3%,居全國第3位。東、南、西依次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和甘肅8省區毗鄰,跨越三北(東北、華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國和俄羅斯聯邦接壤,國境線長4 221公里。
[地質]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地層發育齊全,岩漿活動頻繁,成礦條件好,礦產資源豐富。以北42°為界,可分為兩個I級大地構造單元。42°線以北為天山--內蒙古--興安地槽區,以南為華北地台區。中、新生代時受太平洋板塊向西俯沖的影響,內蒙古東部地區形成北北東向的構造火山岩帶,即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內蒙古存在著兩個全國著名的Ⅱ級成礦帶,就在這兩大工級構造單元接觸部軸和新華夏系第三隆起帶上。前者為華北地台北緣金、銅多金屬Ⅱ級成礦帶,後者為大興安嶺Ⅱ級銅多金屬成礦帶。
[地貌] 內蒙古自治區的地貌以蒙古高原為主體,具有復雜多樣的形態。除東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總土地面積的50%左右,由呼倫貝爾高平原、錫林郭勒高平原、巴彥淖爾--阿拉善及鄂爾多斯等高平原組成,平均海拔1 000米左右,海拔最高點賀蘭山主峰3556米。高原四周分布著大興安嶺、陰山(狼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灰騰梁)、賀蘭山等山脈,構成內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樑。內蒙古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騰格里、烏蘭布和、庫布其、毛烏素等沙漠,總面積 15萬平方公里。在大興安嶺的東麓、陰山腳下和黃河岸邊,有嫩江西岸平原、西遼河平原 、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黃河南岸平原。這里地勢平坦、 土質肥沃、光照充足、水源豐富,是內蒙古的糧食和經濟作物主要產區。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帶,分布著黃土丘陵和石質丘陵,其間雜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水土流失較嚴重。全區高原面積佔全區總面積53.4%,山地佔 20.9%,丘陵佔16.4%,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面面積佔0.8%。
[氣候]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廣袤,所處緯度較高,高原面積大,距離海洋較遠,邊沿有山脈阻隔,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勻,風大,寒暑變化劇烈的特點。大興安嶺北段地區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巴彥浩特--海勃灣--巴彥高勒以西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總的特點是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天氣,夏季短促而炎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劇降,霜凍往往早來,冬季漫長嚴寒 ,多寒潮天氣。全年太陽輻射量從東北向西南遞增,降水量由東北向西南遞減。年平均氣溫為 0℃~8℃,氣溫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為12℃~16℃。年總降水量50~450毫米,東北降水多,向西部遞減。東部的鄂倫春自治旗降水量達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於50毫米,額濟納旗為37毫米。蒸發量大部分地區都高於l200毫米,大興安嶺山地年蒸發量少於1 200毫米,巴彥淖爾高原地區達3200 毫米以上。內蒙古日照充足 ,光能資源非常豐富, 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數都大於2700小時,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區達 3400小時以上。全年大風日數平均在10~40天,70%發生在春季。其中錫林郭勒、烏蘭察布高原達 50天以上;大興安嶺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沙暴日數大部分地區為 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爾多斯高原地區達20天以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呼魯赤古特大風日,年均108天。
[水文] 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共有大小河流l 000餘條,祖國的第二大河--黃河,由寧夏石咀山附近進入內蒙古,由南向北,圍繞鄂爾多斯高原,形成一個馬蹄形。其中流域面積在1 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0多條;流域面積大於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條。有近千個大小湖泊。全區地表水資源為671億立方米,除黃河過境水外,境內自產水源為371億立方米,佔全國總水量的1.67%。地下水資源為300億立方米,佔全國地下水資源的2.9%。扣除重復水量,全區水資源總量為518億立方米。年人均佔有水量2 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頃平均佔有水量l萬立方米,平均產水模數為4.4l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內蒙古水資源在地區、時程的分布上很不均勻,且與人口和耕地分布不相適應。東部地區黑龍江流域土地面積佔全區的27%,耕地面積佔全區的20%,人口佔全區的18%,而水資源總量佔全區的65%,人均佔有水量8 420立方米,為全區均值的3.6倍。中西部地區的西遼河、海灤河、黃河 3個流域總面積佔全區的26%,耕地佔全區的30%,人口佔全區的66%,但水資源僅佔全區25%,其中除黃河沿岸可利用部分過境水外,大部分地區水資源緊缺。
[地表水] 內蒙古自治區平均地表年徑流量約291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總量的78%;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0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總量的22%。由於河川徑流受大氣降水及下墊面因素的影響,年徑流量地區分布不均,水資源也不平衡,局部地區水量富而有餘,而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同時,河川徑流年內分布 不均,年際間變化比較大。年降水集中在6~8月,汛期徑流量佔全區徑流量的60~80% 。歷年間徑流量大小不勻,相差很大。年徑流量最大與最小的比值,東部林區各河流為4~12;中部各河流為6~22;西部地區各河流高達26以上。此外,從區外流入自治區境內的河川徑流量有330.6億立方米,其中黃河入境的平均年徑流量315億立方米,額濟納河8.4 億立方米。
[地下水] 內蒙古自治區地下水平均資源量為254億立方米。山丘區地下水平均年資源量為113億立方米,佔全區地下水資源量44%。其中河川徑流量為80億立方米,佔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的7l%。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年資源量為172億立方米,扣除與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的重復計算後,佔全區地下水資源量的56%。自治區地下水資源的分布受大氣降水、下墊面條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具有平原多、山丘區少和內陸河流域更少的特點。自治區平原區扣除與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間的重復計算後的地下水資源模數,一般在5.9~6.5萬立方米/平方公里,為山丘區地下水平均水資源模數的2.2~2.7倍。內陸河流域地下水資源模數為1.1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因而地下水資源十分貧乏,只是在內陸閉合盆地的平原或溝谷窪地,地下水才比較富集。全區按自然條件和水系的不同,分為:大興安嶺西麓黑龍江水系地區;呼倫貝爾高平原內陸水系地區;大興安嶺東麓山地丘陵嫩江水系地區;西遼河平原遼河水系地區;陰山北麓內蒙古高平原內陸水系地區;陰山山地、海河、灤河水系地區;陰山南麓河套平原黃河水系地區;鄂爾多斯高平原水系地區;西部荒漠內陸水系地區。
[土壤]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土壤種類較多,其性質和生產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點是土壤形成過程中鈣積化強烈,有機質積累較多。根據土壤形成過程和土壤屬性,分為9個土綱,22個土類。在9個土綱中,以鈣層土分布最少。內蒙古土壤在分布上東西之間變化明顯,土壤帶基本呈東北--西南向排列,最東為黑土壤地帶,向西依次為暗棕壤地帶、黑鈣土地帶、栗鈣土地帶、棕壤土地帶、黑壚土地帶、灰鈣土地帶、風沙土地帶和灰棕漠土地帶。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結構和水分條件良好,易於耕作,適宜發展農業;黑鈣土自然肥力次之,適宜發展農林牧業。
[植被] 內蒙古境內植被由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植物、菌類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種類組成。植物種類較豐富,已搜集到的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共計2 351種,分屬於133科,720屬。其中引進栽培的有184種,野生植物有2 167種(種子植物2 106種,蕨類植物61種)。植物種類分布不均衡,山區植物最豐富。東部大興安嶺擁有豐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澤與水生植物。中部陰山山脈及西部賀蘭山兼有森林、草原植物和草甸、沼澤植物。高平原和平原地區以草原與荒漠旱生型植物為主,含有少數的草甸植物與鹽生植物。內蒙古境內草原植被由東北的松遼平原,經大興安嶺南部山地和內蒙古高原到陰山山脈以南的鄂爾多斯高原與黃土高原,組成一個連續的整體,其中:草原植被包括世界著名的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烏蘭察布草原、鄂爾多斯草原等。荒漠植被主要分布於伊克昭盟西部、巴彥淖爾盟西部和阿拉善盟。主要由小半灌木鹽柴類和矮灌木類組成,共有種子植物1 000多種。植物種類雖不豐富,但地方特有種的優勢作用十分明顯。

㈩ 內蒙古的簡介

內蒙古的簡介: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位於中國華北地區,內東北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交界,南部與山西、陝西、寧夏相鄰,西南部與甘肅毗連,北部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內蒙古總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

內蒙古自治區地勢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在世界自然區劃中,屬於著名的亞洲中部蒙古高原的東南部及其周沿地帶,統稱內蒙古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廣袤,所處緯度較高,高原面積大,距離海洋較遠,邊沿有山脈阻隔,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勻,風大,寒暑變化劇烈的特點。大興安嶺北段地區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巴彥浩特—海勃灣—巴彥高勒以西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

(10)內蒙古長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內蒙古風景名勝

1、呼倫貝爾大草原:中國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總面積一億四千九百萬畝,有「牧草王國」之稱。6月-9月是呼倫貝爾大草原的最佳旅遊季,尤其7、8月間大草原牧草茂盛,適合在大草原腹地騎馬、垂釣,或在西部的呼倫湖上泛舟。

2、響沙灣:地處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境內,以沙漠景觀和響沙奇觀為主要特色,此外,還有沙湖、沙地綠洲、蒙古族風情等景觀。響沙灣是一個彎形沙坡,背依蒼茫大漠,面臨大川,高度近百米,沙坡斜度為45度,寬度4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