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二胡什麼樣子的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二胡什麼樣子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17 10:03:16

1. 請問大家,現在最好的二胡蟒蛇皮是什麼樣的怎麼區分

蟒皮不好說什麼最好不最好。就算是再好的蟒皮,放在一個不怎麼樣的師傅手裡,蒙上二胡,那就不是好二胡。有的蟒皮看著不怎麼樣,也一樣能發出好的聲音。什麼鱗邊不翹起什麼的,都是虛的,現在的二胡,1000塊錢以上的,再爛的師傅做的二胡,鱗邊都不翹起。
至於怎麼區分,這個是靠實踐的。跟你說,靠近尾巴的皮就要相對好一些。但是你能看出哪把二胡上的皮是靠近尾巴的嗎?
賞玉也是一樣,玩的多了,才能知道好壞。

2. 想問一下,京胡,二胡,板胡有什麼不一樣!

一、結構不同:

1.京胡:

京胡由琴桿、琴筒、弦軸、千斤鉤、琴碼、琴弦和弓子等部分構成,琴桿、琴筒都是竹製,琴桿置有千斤鉤,筒口蒙蛇皮,用馬尾弓拉奏。

2.二胡:

二胡的基本結構包括琴筒、琴皮、琴桿、琴軸、琴弦、琴弓、千斤、琴碼、琴托、制音墊。

3.板胡:

板胡的音箱用椰殼或木製,面板用薄桐木板。琴桿用較硬的烏木或紅木,張二根弦,馬尾竹弓。琴筒又稱瓢,是板胡的共鳴箱。

二、應用領域不同:

1.京胡:

京胡主要用於戲曲、京劇。

2.二胡:

二胡主要用於獨奏、民樂。

3.板胡:

板胡是北方戲曲的主要伴奏樂器。

(2)二胡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板胡是伴隨著中國地方戲曲梆子腔的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擦奏弦鳴樂器,歸屬於拉弦樂器。它的名稱是因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又稱梆胡、秦胡、胡胡、呼胡、大弦和瓢,清代時曾別稱板琴。

京胡於清乾隆年間在胡琴基礎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於京劇伴奏而得其名。京胡是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左右,隨著京劇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的弦樂器,至今已有200餘年歷史。最早的京胡,不僅琴桿短,琴筒也小,為了能拉高調兒,還有蒙蟒皮的,而且是用軟弓子(不張緊弓毛)拉弦。

3. 什麼樣的二胡才能算上品呢製作一把上品二胡需要多久

中高檔二胡選用注重,一般應用明朝清代老紅木,印度小葉紫檀製做。現已經有生產廠家把常用木材種類手工雕刻在琴頭位置。由外收看,用材紋路平整,當然顏色勻稱,通身無節芭缺陷。尤其是所蒙蟒皮尤為重要,由於二胡最值錢的東西非極佳的蟒皮莫屬。規定蟒皮鱗格鈄數在10一12片中間,鱗片尺寸勻稱,線框順暢端直,顏色當然光亮。從音窗透光性收看,混然透亮一體,無有部分厚薄缺陷。表明蟒皮在生產過程中並沒有負傷完好無損。

左右把調節歷史老照片不能說的秘密調試便是覺得聲音、小調音階、音質是否平衡,上把好,下把不太好也不好,銜接時有「坎就不太好,要拉著暢順。檢測泛音二胡演奏時要用泛音,因而在購買二胡時需要看這把二胡的泛音點清晰不清楚、整潔不幹凈如今,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材料的二胡在其中不缺有假冒偽劣的,我們在挑選時可獲得更加當心以防上當受騙,

4. 二胡是什麼樣的

二胡由琴筒、琴皮、琴桿、 琴軸、琴弦、琴弓、千斤組成。

琴筒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

琴筒後面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筒,一般用烏木,紅木製成(紫檀木很少),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並開始使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

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厘米,前口直徑(對邊)8.8厘米。有些地區則製成圓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細,筒後口敞口或裝置開有各種式樣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擴大和渲染琴弦振動的作用。

琴皮

琴筒前口蟒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一般是蟒皮,蛇皮是最低級的二胡琴皮。蛇皮鱗紋細密,紋路排列規則,並富有韌性,但質地較薄。音質易受氣候、室溫等因素的影響。蟒皮鱗紋粗而平整,色彩對比協調,厚度適宜而有彈性,不易受蟲蛀,發音共鳴較好。

蟒皮又以肛門一帶地方的最為理想,這個地方的蟒皮適應性廣、發音渾厚圓潤,並且性能穩定。新買的二胡無論是蛇皮的還是蟒皮的,發音往往空而帶沙,並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懸殊較大。

這是琴皮振動還不夠協調的緣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拉奏後,琴皮的振動才有可能逐漸變為常態。它是二胡重要的發音體,也是振源的關鍵,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蟒皮的鱗片越大,音色越好。

琴桿

琴桿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干。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數量較少)、烏木或紅木。一般用烏木較多。烏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是支撐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長81厘米,直徑約為0.55寸(1.83厘米)。

頂端為琴頭,上部裝有兩個弦軸,下端插入琴筒。琴頭呈彎脖形,也有雕刻成龍頭或其他形狀的。衡量一把二胡的發音純凈與否與琴桿材料的選擇有很大關系,通常把紅木視為上品,烏木的也不錯,其它木材的就要遜色一等了。

選擇時除了要仔細辨別琴桿的製作材料外,還要兼顧到質地緊密、木射線細密而均勻、無節、無疤,無明顯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琴軸

琴軸共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絞內弦,下軸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

木質軸調音後穩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松,給調弦帶來困難。機械軸調弦快而自如,音準也好,若製作質量沒有完全過關,時而會出現松動、滑動等現象,容易導致跑弦走音。

琴弦

琴弦是琴的發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

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音效果。琴弦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一種是絲弦,它發出的音比金屬弦柔和細膩,但位力差,音準差而且容易斷弦,且易變音。大多採用金屬弦。

琴弓

琴弓(俗稱弓子)由弓桿和弓毛構成,一把好弓首先要長而直;其次,弓毛以白色馬尾毛為上品,且弓毛要多而齊,與魚尾連接處捆紮要牢固;最後要注意弓桿的節應少而小,粗細適中。

全長76~85 厘米,弓桿是支撐弓毛的支架,長度2.4尺(80厘米),用江葦竹(又名幼竹)製作,兩端烘烤出彎來,繫上馬尾,竹子粗的一端在弓的尾部,馬尾夾置於兩弦之間,用以摩擦琴弦發音。

弓毛多為馬尾,也有用尼龍絲仿製的。有些簡易二胡是用尼龍線來代替弓毛,這種音響效果較差。衡量弓毛能否經久耐磨,主要看弓毛是否排列得整齊平展,長度一致,粗細均勻。好的弓毛要求無斷頭、無纖柔、無蓬亂纏絞等。

千斤

千斤又稱千金,對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一定的影響。它是用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料等材料製成。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千斤、線繞千斤、金屬千斤等。較常用的是線繞千斤。

琴碼

琴碼是琴弦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採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和紙等,常用的有木松節碼、楓木碼。木松節碼木質柔軟,發音圓潤、淳厚,楓木碼軟硬適中,發音柔和、噪音少。

琴碼雖小,但它卻是聯結琴皮琴弦的樞紐。它的作用是把弦的振動傳導到蟒皮上。因此,琴碼的選料、形狀以及在琴皮上的安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二胡的音質。

為了求得二胡聲音的改善,發音沙啞的二胡採用紙碼(即用牛皮紙或其它硬紙捲成嚴實的簡狀),聲音就要顯得 柔和一些:發音沉悶的二胡改用竹碼,就可使聲音變得較為響亮,適合演奏活潑輕快的曲調,發音單調的二胡採用金屬彈簧碼,就可使發音變得較有共鳴。

琴托

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還裝有可調底托,用尼龍扣調節,演奏時更為方便。

制音墊

琴碼的下面,還須在琴弦與皮膜之間塞一小塊用絨布或氈子做的制音墊,它能解決二胡的「狼音」,消除二胡的空曠音,使之集中、豐滿,制音墊的薄厚、大小要適中,過厚則影響音量,過薄則不起作用,作成音墊的材料常有白色海綿、呢子、羊絨、棉布、麂皮、絨布等。

用的最廣泛的是海綿和呢子,效果最好的是天然麂皮,不能小看了它,它還有能快速的改變音色的本事:它貼近琴碼,音色就很潤,同時要失去一部分音量;遠離琴碼,音色就會變的眀亮,要根據曲子需要調整。

(4)二胡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胡(拼音:Erhu) 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

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聽松》、《賽馬》等。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並發明了二胡揉弦,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

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樂器保養

琴皮

二胡琴皮的保養對保持二胡的音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位二胡演奏者最關心的。二胡琴皮如能得到精心保養的話,會有很長的使用壽命。

我們見到的琴皮已損壞的二胡大多是由於存放不當、不經常使用而引起的。經常使用的二胡,它的琴皮就會保持一定的彈性,二胡的發音質量也較穩定。二胡的音色是在不斷的使用中,慢慢拉出來的,平時經常使用二胡就是對二胡的一種很好的維護和保養。

為了做好對琴皮的保養,需要對琴皮的加工工藝有所了解。一般來說,琴皮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鏟皮,鏟皮的目的是將粘在皮上的肉雜物等去掉。琴皮加工的第二道工序是套皮,套皮的目的是拉伸蟒皮、去除蟒皮上的油性。

套皮過程中有一道燙皮的工序,其作用是為了使琴皮穩定成型和增加琴皮的光澤度。琴皮加工的第三道工序是蒙皮,蒙皮的要求是做到六角均勻、琴皮的松緊度恰當。從上面琴皮的加工工藝來看,去除蟒皮上的油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油性的琴皮會影響二胡的發音。

所以,在日常的二胡使用中不需要對琴皮上植物油、凡士林等,更不需要在琴皮背面封蠟。如在琴皮內外表面塗上油性物質,會影響琴皮的透氣性和琴皮的振動。

琴皮蒙好後不能再對琴皮的背面進行處理,因為從琴筒後面對琴皮背面進行刮或打磨的處理,會導致琴皮的厚薄不勻,嚴重時還會引起琴皮的破裂。要想對二胡的音色局部有所改善,應該從琴弦、琴弓、千金和控制墊等方面採取措施。

琴筒和琴桿

琴筒和琴桿大多都是用紫檀木、烏木、紅木等硬質木材製成的。而硬質木材很容易受氣候的影響,因此二胡的音色與不同的氣候條件和空氣濕度有一定的關系。

硬質木材密度緊密、質地細膩,在一干一濕或一冷一熱的環境中,會造成木料內外應力不平衡的情況,嚴重時會引起琴筒和琴桿的開裂。二胡處在長期過分潮濕的環境中還會引起琴筒、琴皮的脫膠。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平時不練琴時應將琴放入琴箱,並在琴箱內放入一些乾燥劑。

琴弓

在弓子的使用過程中,不要用手碰弓毛,以免日久之後弓毛上沾上油污而影響演奏。一旦發現弓毛上油污較多而影響演奏時,可將弓子卸下,用肥皂將弓毛在清水中洗凈,晾乾後重新擦上松香再使用。

每次拉完琴後,應將弓毛放鬆,使弓桿恢復到正常的形態,否則日久後會使弓桿變形,影響弓子的使用性能。如弓子長期不用放在琴箱里,要在琴箱里放一些防蛀劑,以免弓毛被蛀蟲咬斷。

5. 為什麼說一把二胡拉斷腰、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支嗩吶吹一生呢

一把二胡拉斷腰

它長得有些普通,長長的脖子,兩根弦子;蛇皮做的臉,永不離身的弓子,似乎在告訴人們,可不是那麼好演奏的。它可以是最喧鬧的,能演奏出萬馬奔騰的聲音;也可以是最哀傷的,能夠再現婦人對著江水哭泣的場面。它就是二胡,來自古代的一種拉弦樂器。

可能是因為經常出沒於二胡比賽、小區廣場,人們對二胡有著莫名的喜愛。看到拿著二胡演奏的人,他們都會不由自主地調侃,一把二胡拉斷腰。為什麼說一把二胡拉斷腰?實在是因為二胡並不是一件好演奏的樂器。

岩山寺的經塔之中,人們發現了一把元代的胡琴,它的樣子和現在的二胡看起了相像極了。這一發現,與《元史》中對胡琴的描述不謀而合。在《元史》的編著者眼中,胡琴有著龍一樣的頭,兩根弦子,還有著用馬尾做的琴弓。麟堂秋宴,明代的畫家尤子求,將自己見到的胡琴手畫了出來,畫面之上,胡琴手正是用拉奏的方式演奏胡琴。那麼,是不是二胡的祖先一定來自於元明時期?

能夠用在各種場合,能夠吹起不同的情緒,一個人從出生的喜悅到婚姻大事,再到離世,可能都會有嗩吶陪伴,嗩吶雖小,卻能唱盡悲歡離合,這可能也是「一支嗩吶吹一生」的俗語緣由吧。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6. 二胡是什麼樣的圖片

二胡(拼音:Erhu)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又名「胡琴」,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

【資料來源】http://ke..com/item/二胡/138082?fromtitle=%40%23Protect%40%23

7. 二胡長什麼樣

二胡是一種中國比較傳統的樂器,比較代表的作品,有二泉映月,二胡的樣子是下面圖片中的。

8. 二胡是什麼樣的樂器

二胡,北方的民間樂器。始於唐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在過去它主要流行於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又稱為南胡。二胡是我國獨具魅力的拉弦樂器。它既能表現深沉、凄慘的內容,也能描繪氣勢壯觀的意境,音色接近人聲,具有很高的情感表現力。



坐姿

1、身體中線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體的左側。

2、後背立直,端坐於凳子三分之一處

持弓

1、持弓位置過於靠近弓頭或過於靠近中弓。

2、弓子過於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靈活運動。

3、持弓時手指過於向下「耷拉」,使弓桿緊壓琴筒磨擦,弓毛反而離開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時,中指和無名指從弓桿與弓毛之間拿出來,到演奏內弦時再伸進去。

5、持弓時拇指的位置不正確。

6、持弓時中指過於伸入弓桿與弓毛之間,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勁。

7、握弓過緊,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關節內側、以及中指第一關節外側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有人誤認為這是「功夫」,而實際是持弓方法上的錯誤。

8、拉二胡時,弓不可向上翹起,這樣會導致音色不好。

持琴

1、琴筒錯誤地放於左腿中間,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緊小腹的位置上。

2、琴桿過於左斜或右斜;過於前傾或內收。

3、第一把位時左手虎口離千斤過遠。

4、左臂缺乏應有的支撐力,靠虎口夾緊而吊掛於琴桿之上。

5、拇指下彎勾住琴桿。

6、持琴時左手掌心貼近琴桿,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關節過分彎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觸弦。

8、手指關節反彎,尤其是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一關節。

9、手指(尤其是無名指和小指)不是從弦的正面(從弦向琴桿方向)按弦,而是從弦的外側(從弦向身體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實了外弦,內弦卻處於虛按狀態,常常因此而出現狼音。

10、演奏時始終讓手指「懸」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鬆。

11、當一個手指按在弦上時,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時大臂過分抬高,使左臂處於緊張而不自然的狀態

9. 二胡的外形特徵

二胡是我國獨具魅力的拉弦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凄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音色接近人聲,情感表現力極高。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現,稱「奚琴",是北方的民間樂器。一般認為今之胡琴由奚琴發展而來,現已成為我國獨 具魅力的拉弦樂器。它既適宜表現深沉、悲凄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
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唐朝便出現胡琴一詞,當時將西方、北方各民族稱為胡人,胡琴為西方、北方民族傳入樂器的通稱。至元朝之後,明清時期,胡琴成為擦弦樂器的通稱。
意境深遠的《二泉映月》、催人淚下的《江河水》、思緒如潮的《三門峽暢想曲》、宏偉壯麗的《長城隨想》、奔騰激昂的《賽馬》、《戰馬奔騰》等曲都是其優秀的代表性曲目。 本世紀二十年代,二胡能發展成為獨奏樂器和華彥鈞(阿炳)、劉天華等的貢獻是分不開的。通過許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為一種重要的獨奏樂器和大型合奏樂隊中的弦樂聲部重要樂器。
二胡形制為琴筒木製,筒一端蒙以蟒皮,張兩根金屬弦,定弦內外弦相隔純五度,一般為內弦定d1,外弦定a1,其演奏手法十分豐富,左手有揉弦、自然泛音、人工泛音、顫音、墊指滑音、撥弦等,右手有頓弓、跳弓、顫弓、拋弓等。
二胡的構造比較簡單,由九個主要部分組成:琴筒、琴桿、琴皮、弦軸、琴弦、弓桿、千斤、琴碼和弓毛。其功能分別介紹如下: 琴筒
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後面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
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筒,多用紅木、紫檀或烏木製成,也有用花梨木或竹子做的,七十年代並開始使用低發泡(ABS)材料模壓成型。其形狀主要為六方形,長13 厘米,前口直徑(對邊)8.8 厘米。有些地區則製成圓形或八方形。筒腰略細,筒後口敞口或裝置開有各種式樣花孔的音窗。琴筒起擴大和渲染琴弦振動的作用。
琴皮
琴筒前口蒙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普及式二胡為蛇皮,中高檔二胡多為蟒皮。蛇皮鱗紋細密,紋路排列規則,並富有韌性,但質地較薄。音質易受氣候、室溫等因素的影響。蟒皮鱗紋粗而平整,色彩對比協調,厚度適宜而有彈性,不易受蟲蛀,發育共鳴較好。蟒皮又以肛門一帶地方的最為理想,這個地方的蟒皮適應性廣、發音渾厚圓潤,並且性能穩定。新買的二胡無論是蛇皮的還是蟒皮的,發音往往空而帶沙,並且把住上下端的音量懸殊較大。這是琴皮振動還不夠協調的緣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拉奏後,琴皮的振動才有可能逐漸變為常態。
它是二胡重要的發音體,也是振源的關鍵,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蟒皮的鱗片越大,音色越好。
琴桿
它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干。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烏木或紅木。一般用紅木較多。紅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是支撐琴弦、供按弦操作的重要支柱。全長81厘米,直徑約為0.55寸。
頂端為琴頭,上部裝有兩個弦軸,下端插入琴筒。琴頭呈彎脖形,也有雕刻成龍頭或其他形狀的。
衡量一把二胡的發音純凈與否與琴桿材料的選擇有很大關系,通常把紅木視為上品,烏木的也不錯,其它木材的就要遜色一等了。
選擇時除了要仔細辨別琴桿的製作材料外,還要兼顧到質地緊密,木射線細密而均勻,無節、無疤,無明顯裂痕,有一定光亮度等。
琴軸
共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膠內弦,下軸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木質軸調音後穩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松,給調弦帶來困難。機械軸調弦快而自如,音準也好,但目前製作質量沒有完全過關,時而會出現松動、滑動等現象,容易導致跑弦走音。
琴軸的類型:銅軫和木軫。
二胡的定弦音高主要是靠琴軸來調節。琴軸的類型有銅軫和木軫。琴軸就是與琴桿相互垂直那兩個猶如圓錐體的部件,木質,前端細小,有一穿弦小孔,中間漸大,後端最大。軸後段外表刻有若干直條瓣紋,軸須加飾,用多層骨質與木質片粘合。它們與琴筒相對,上面的一個叫內琴軸,拴內弦,朝下的一個叫外琴
軸,拴外弦。內外琴軸相距約為0.26尺。外琴軸距琴筒一般為1.45尺,這是二胡區別於大胡、中胡、高胡、板胡、京胡等"同族"樂器的顯著標志之一。
傳統的琴軸是一個整體,納外琴軸分別橫插在琴桿上方指定的圓孔內,相應的琴弦直接纏繞在"出口"一端的末梢上。這種琴軸調弦的活動范圍大,並能儲存多餘的琴弦線段,有利於琴弦的充分利用。但這種琴軸對材料的選擇較為考究,多用黃楊木或黃檀木製成,與琴桿的接觸面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