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正確把山麻雀分公母
家養的山麻雀就是麻雀類別的一種,但是又跟其他麻雀不一樣,它們有著屬於自己的鮮明特點。我們都知道,兔子就可以根據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來分公母。而至於倉鼠分雌雄,只需看看它的肚皮便一眼明了了。這么說來,似乎除了我們所熟悉的動物以外,其他的動物都有著獨特的分公母的方法,山麻雀也是這樣的,那你們知道山麻雀究竟是如何分公母的嗎?
山麻雀(學名:Passer rutilans):小型鳥類,體長13-15cm。雄鳥上體栗紅色,背中央具黑色縱紋,頭棕色或淡灰白色,頦、喉黑色,其餘下體灰白色或灰白色沾黃。雌鳥上體褐色具寬闊的皮黃白色眉紋,頦、喉無黑色。性喜結群,除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呈小群。屬雜食性鳥類,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蟲為食。所吃動物性食物主要為昆蟲。
分辨山麻雀公母的方法一般是兩種,一種是看臉,一種就是看鬍子。有的人認為看臉比較准,有的人則認為看鬍子比較准,下面我就介紹一下,讓你們參考參考。
有一部分人是認為看臉是比較准確的。因為他們認為山麻雀雌雄大都比較容易辨別,主要看臉,臉銀白色的肯定是公的,母的泛黃。其次看胸喉部污白色(不泛黃)胸以下深灰色,分界線要分明。最後看鬍子,有鬍子的肯定是公的,沒鬍子的不一定是母的。關於鬍子,第一鬍子肯定要是真的,第二鬍子是半根黑,靠近皮膚的黑,反之假的,全黑的大都也是假的。還是看臉最准,針羽期就能看出了。
另一部分的人還是認為看鬍子比較准確,山麻雀成鳥雌雄不同色,通過看鬍子辨別公母比較准。 雄雛臉頰和吼部的毛色是淡青灰色(冷色系),嘴下到吼部的毛根可以看到隱隱發黑,可以把鳥抓在手上,吹開喉部的羽毛,從毛根深黑轉到毛尖灰色,有的毛尖會有點白岔。雌鳥臉頰和吼部的毛色是淡黃褐色(暖色系),嘴下到吼部的毛色也是這樣,同一色系連成一片。
綜合以上的辨別公母的方法,大家都對大致有掌握的方法了。不管是看鬍子還是看臉,最終只要能把山麻雀的公母辨別出來就行了。作為麻雀的一種,山麻雀也是有著跟其他麻雀不同的特點,正正就是因為這樣,更加方便了我們去辨別他們的公母,只要參考好他們的特點就好了。學習了以上的山麻雀公母分辨方法後,你辨別出你家山麻雀公母了嗎?
Ⅱ 麻雀長什麼樣子
麻雀有好多種樣子呢
先看看簡介吧
簡介
英文名:sparrow
國家保護動物
鳥綱雀形目(Passeriforms)文鳥科(Motacidae)麻雀屬鳥類的通稱,亦叫北國鳥(個別地方方言又稱呼為:家雀、戶巴拉)。嘴短而強健,呈圓錐形,稍向下彎;初級飛羽9枚,外緣具兩道淡色橫斑。世界共有19種。中國產5種;其中樹麻雀為習見種,雌雄相似。麻雀屬晚成鳥。
麻雀因為其個頭小,一指那麼大,有的地方,如河南將麻雀稱之為小雛。它是常見的一種鳥類。
鳥綱雀形目(Passeriforms)文鳥科(Motacidae)麻雀屬鳥類的通稱。嘴短而強健,呈圓錐形,稍向下彎;初級飛羽9枚,外緣具兩道淡色橫斑。世界共有19種。中國產5種;其中樹麻雀為習見種,雌雄相似。
麻雀是與人類伴生的鳥類,棲息於居民點和田野附近。白麻雀(15張)白天四齣覓食,活動范圍在2.5~3千米以內。在地面活動時雙腳跳躍前進.翅短圓,不耐遠飛。鳴聲喧噪。主要以穀物為食。當穀物成熟時,多結成大群飛向農田掠食穀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蟲,並以昆蟲育雛。繁殖力強。在北方,3~4月開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窩。在南方,幾乎每月都可見麻雀繁殖雛鳥。巢簡陋,以草莖、羽毛等構成,大都建在屋檐下和牆洞中。每窩產卵4~6枚。卵灰白色,滿布褐色斑點。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1~12天。雛鳥全身裸露,15天以後才能出飛自行尋食。
分布:中國各地。
保護:二級保護。
麻雀(Passermontanussaturatus)又名家雀、琉麻雀。屬鳥綱雀形目文鳥科山麻雀屬。亞種分化極多,廣布於我國南北各地,也廣布於歐亞大陸,是一種最常見的雀類。
一般麻雀體長為14厘米左右,雌雄形、色非常接近。喙黑色,呈圓錐狀;跗跖為淺褐色;頭、頸處栗色較深,背部栗色較淺,飾以黑色條紋。臉頰部左右各一塊黑色大斑,這是麻雀最易辨認的特徵之一,肩羽有兩條白色的帶狀紋。尾呈小叉狀,淺褐色。幼鳥喉部為灰色,隨著鳥齡的增大此處顏色會越來越深直到呈黑色。幼鳥雌雄極不易辨認,成鳥則可通過肩羽來加以辨別,家雀(20張)雄鳥此處為褐紅,雌鳥則為橄欖褐色。
麻雀多活動在有人類居住的地方,性極活潑,膽大易近人,但警惕卻非常高,好奇較強。多營巢於人類的房屋處,如屋檐、牆洞,有時會佔領家燕的窩巢,在野外,多築巢於樹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幾乎總處在繁殖期,每次產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約14天,幼鳥一個月左右離巢。
麻雀為雜食性鳥類,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種子為食,育雛則主要以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蟲為主,其中多為鱗翅目害蟲。由於親鳥對幼鳥的保護較成功,加上繁殖力極強,因此麻雀在數量上較許多種鳥要多,這樣在莊稼收獲季節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雜草種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為食,也吃人類扔棄的各種食物。
除繁殖、育雛階段外,麻雀是非常喜歡群居的鳥類。秋季時易形成數百隻乃至數千隻的大群,稱為雀泛,而在冬季它們則多結成十幾只或幾十隻一起活動的小群。這種小生靈非常
聰明機警,有較強的記憶力,這和其它許多小型雀不同,如得到人救助的麻雀會對救助過它的人表現出一種親近,而且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在麻雀居住集中的地方,當有入侵鳥類時它們會表現得非常團結,直至將入侵者趕走為止。麻雀在育雛時往往會表現得非常勇敢,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曾在他的短篇小說《麻雀》中記載過一隻親鳥為保護不慎墜地的幼鳥以其弱小的身體面對一隻大狗而不退縮的感人場面。如果你願意對麻雀進行連續觀測,你會發現它們是非常可愛的小生命,特別是它們的集體行為是研究鳥類行為學的重要素材。
麻雀形不驚人、貌不壓人、聲不迷人,加上和我們太熟悉了,反而使我們對它們了解得並不多。實事求是地講,在以穀物為主要作物的糧食生產區域,麻雀的確能從人們那兒搶走很多的糧食,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是害鳥也不為過,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麻雀對有害昆蟲的控制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事實上在麻雀多的地區,害蟲特別是鱗翅目害蟲的數量明顯要少於其它地區,這方面它們對農業生產作出了不小的貢獻。當它們需要獲得食物時,我們應當對這些大自然的生靈適當地慷慨一些。可惜的是由於過去我們在生態認識上的不全面,曾對它們進行過大規模的圍剿,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文明的遺憾。
1958年,人們一度將它列為四害之一,政府動員全國城鄉居民,在規定的日期和時間內,掏窩、捕打以及敲鑼、打鼓、放鞭炮,轟趕得它們既無處藏身,又得不到喘息的機會,最後累得墜地而死。一年以後,各地陸續發現園林植物出現蟲災,有些還是毀滅性的。
然而對這些生命造成真正威脅的不是我們曾經那樣做過的,而是大規模地使用農葯,是我們一些人令人惡心的飲食消費心理,這使得麻雀大面積地減少,有些地區甚至到了絕種的程度,如我國的四川省,在短短幾十里,這些曾經與人類相伴了數萬年的鳥兒出現了大范圍的絕跡。
更多資料請看:http://ke..com/view/22655.htm
更多圖片請看:http://image..com/i?fr=bk&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2%E9%C8%B8
Ⅲ 撿到一隻鳥!請問怎麼養!它吃什麼
看圖片好像是山麻雀。
一,1. 喂一些流質事物,比如說切碎的小蟲子和泡過的小米。
2. 麻雀主要吃蟲子和谷類,也可以調和一些糖漿和加水的牛奶來喂,其實麻雀是可以養活的,我就2次成功養活過這種情況的麻雀。
3. 小麻雀不吃食不是絕對不吃,而是它害怕,而且它也不知道你的目的是養它,它反而以為你是要傷害它的。 最好的辦法是,不管用什麼辦法,強行給麻雀喂飯,必要的時候可以用鑷子等工具撬開麻雀的嘴(盡可能的輕柔一些),只要麻雀吃進東西了,它就還想吃(畢竟餓了就的飯),時間長了它就知道你給他食物,甚至主動要食吃(也可以等周圍安靜後,它會主動進食,要用布把它遮起來)。
4.麻雀 小的時候一般是吃蟲子和水,長得快。半個月後可吃小雞的飼料和成糊和米飯,青菜瓜果等,麻雀不怎麼挑食,凡人能吃的東西,弄的夠碎夠軟,它都喜歡吃,它特喜歡吃西瓜。水不需要喝太多,一天一兩小時就夠了。—
二.山麻雀屬雜食性鳥類,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蟲為食。在中國分布比較廣。 小型鳥類,體長13~15cm。雄鳥上體栗紅色,背中央具黑色縱紋,頭狽怕色或淡灰白色,頦、喉黑色,其餘下體灰白色或灰白色沾黃。雌鳥上體褐色具寬闊的皮黃白色眉紋,頦、喉無黑色。相似種樹麻雀耳羽處有黑斑,而本種無黑斑;黑胸麻雀耳羽雖無黑斑,但頦、喉黑色延伸到整個胸,兩脅亦有黑色縱紋,粗著的黑色縱紋。
山麻雀屬雜食性鳥類,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蟲為食。所吃動物性食物主要為昆蟲,其中較常見的有金花甲、金龜甲、叩頭甲、蜷象、蜻蜓幼蟲、鱗翅目幼蟲、象鼻蟲、瓢蟲、螞蟻、蟬、蚊、銅綠金龜甲等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半翅目、蜻蜓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植物性食物主要有麥、稻穀、蕎麥、小麥、玉米以及禾本科和莎草科等野生植物果實和種子。
Ⅳ 麻雀是長什麼樣子的
麻雀,又名樹麻雀、霍雀、嘉賓、瓦雀、琉雀、家雀、老家子、老家賊、照夜、麻谷、南麻雀、禾雀、賓雀、厝鳥、家雀兒。鳥綱雀形目(Passeriforms)文鳥科(Motacidae)麻雀屬鳥類的通稱,亦叫北國鳥(個別地方方言又稱呼為:家雀、戶巴拉)。嘴短而強健,呈圓錐形,稍向下彎;初級飛羽9枚,外緣具兩道淡色橫斑。世界共有19種。中國產5種;其中樹麻雀為習見種 ,雌雄相似。麻雀屬晚成鳥。
外形特徵
麻雀體長為14cm左右,雌雄形、色非常接近。喙黑色, 呈圓錐狀;跗跖為淺褐色;頭、頸處栗色較深,背部栗色較淺,飾以黑色條紋。臉頰部左右各一塊黑色大斑,這是麻雀最易辨認的特徵之一,肩羽有兩條白色的帶狀紋。尾呈小叉狀,淺褐色。幼鳥喉部為灰色,隨著鳥齡的增大此處顏色會越來越深直到呈黑色。幼鳥雌雄極不易辨認,成鳥則可通過肩羽來加以辨別,雄鳥此處為褐紅,雌鳥則為橄欖褐色。
Ⅳ 請問這是什麼鳥啊從地上撿的怎麼樣啊
金翅雀(學名:Carelis sinica)又名金翅、綠雀。小型鳥類,體長12-14厘米。嘴細直而尖,基部粗厚,頭頂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紋,腰金黃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黃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塊大的金黃色塊斑,無論站立還是飛翔時都醒目。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腳和平原等開闊地帶的疏林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秋冬季節也成群,有時集群多達數十隻甚至上百隻。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草子和穀粒等農作物為食。分布於俄羅斯薩哈林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和朝鮮等地。
中文學名
金翅雀
拉丁學名
Carelis sinica
別稱
金翅、綠雀、蘆花黃雀、黃彈鳥、黃楠鳥、磧弱、谷雀
Ⅵ 這是什麼鳥啊
這是一隻伯勞幼鳥
別稱:百羅鳥、伯勞頭
生性兇猛,是重要的食蟲鳥類,嗜吃小形獸類、鳥類、蜥蜴等各種昆蟲以及其他活動物。
以上回答 僅供參考 滿意答案望採納
Ⅶ 這是山麻雀
圖片太模糊,根據眼神以及嘴部特徵看,應該是
《伯勞鳥》
一種小型猛禽,不是蛙類,小型動物如蜥蜴老鼠 以及其他鳥類
伯勞鳥有不同品種,具體品種因圖片質量太差,難以判斷
Ⅷ 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鳥類
山麻雀(學名:Passer rutilans):小型鳥類,體長13-15厘米。雄鳥上體栗紅色,背中央具黑色縱紋,頭棕色或淡灰白色,頦、喉黑色,其餘下體灰白色或灰白色沾黃。雌鳥上體褐色具寬闊的皮黃白色眉紋,頦、喉無黑色。
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各類森林和灌叢中,在西南和青藏高原地區,也見於海拔2000-3500米的各林帶間。性喜結群,除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呈小群。屬雜食性鳥類,主要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蟲為食。所吃動物性食物主要為昆蟲。
Ⅸ 麻雀全身長什麼樣子,有什麼顏色、花紋
從你的描述上看,麻雀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鳥類品種之一,它的外形特徵明顯。
麻雀外形特為:
麻雀屬都是小型鳥類,它們的大小、體色甚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因而俗稱麻雀。初級飛羽9枚,外側飛羽的淡色羽緣(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處,形稍擴大,互相駢綴,略成兩道橫斑狀,在飛翔時尤見明顯。嘴短粗而強壯,呈圓錐狀,嘴峰稍曲。閉嘴時上下嘴間沒有縫隙。雌雄鳥羽毛的顏色常有區別。
Ⅹ 這是什麼鳥
金翅雀---幼鳥
(學名:Carelis sinica)又名金翅、綠雀。小型鳥類,體長12-14厘米。嘴細直而尖,基部粗厚,頭頂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紋,腰金黃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黃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塊大的金黃色塊斑,無論站立還是飛翔時都醒目。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腳和平原等開闊地帶的疏林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秋冬季節也成群,有時集群多達數十隻甚至上百隻。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草子和穀粒等農作物為食。分布於俄羅斯薩哈林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和朝鮮等地。
中文學名
金翅雀
拉丁學名
Carelis sinica
別稱
金翅、綠雀、蘆花黃雀、黃彈鳥、黃楠鳥、磧弱、谷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