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夔怎麼讀
夔 [kuí]
[kuí] 〔~~〕敬謹恐懼的樣子。;〔~立〕肅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形
B. "夔"怎麼讀
讀法:kuí
基本釋義:
1、古代傳說中一種形狀像龍而只有一足的動物。
2、夔州,古地名,在今重慶奉節一帶。
神獸
夔(kuí)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山海經·大荒經》記載: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譯文: 夔牛是古時代神獸,古時生於東海流波山,形狀似牛,全身都是青色的,沒有長角,只長了一隻腳,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
它身上還閃耀著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震耳欲聾。後來黃帝得到這種獸,用它的皮製成鼓並用雷獸的骨做槌,敲擊鼓,鼓聲響徹五百里之外,威懾天下。 )夔(kuí)是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
(2)夔怎麼讀擴展閱讀
其他傳說
相傳為堯、舜時代的國家樂官。傳至商代及西周時期傳說中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形象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在鍾鼎彝器等青銅器上經常會釋有夔紋。外形像夔聲音如雷,僅有一足。據說黃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將夔殺死,以其皮製成戰鼓。
特色
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為張口、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為主,弧線為輔,具有古拙的美感。
青銅器上的龍紋常被稱為夔紋和夔龍紋,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象都稱之為夔,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記載。其實,一足的動物是雙足動物的側面寫形,故不採用夔紋一詞,稱為夔龍紋或龍紋。
C. 夔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讀作:kuí,意思是:敬謹恐懼的樣子。
夔注音:ㄎㄨㄟˊ,簡體部首:夂部,部外筆畫:18畫,總筆畫:21畫,繁體部首:夊部
部外筆畫:19畫,總筆畫:22畫,五筆86:UHTT,五筆98:UTHT,倉頡:TCHE
釋義:
1、〔夔夔〕敬謹恐懼的樣子。
2、〔夔立〕肅立。
3、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形異獸。
(3)夔怎麼讀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夔紋[kuí wén]
古代銅器上所鑄刻的夔形花紋。
2、伶夔[líng kuí]
傳說中黃帝時樂官伶倫和舜時樂正夔的並稱。
3、夔府[kuí fǔ]
唐置夔州,州治在奉,為府署所在,故稱。
4、夔峽[kuí xiá]
即瞿塘峽。
5、龍夔[lóng kuí]
舜時賢臣龍與夔的並稱。後泛指賢士。
D. 夔怎麼讀
夔
讀音:
[kuí]
部首:
夂
五筆:
UHTT
釋義:
1.〔~~〕敬謹恐懼的樣子。
E. 夔怎麼讀
kuí,聲母是k,韻母是uí,聲調是二聲。
夔拼音kuí,簡體部首夂部,部外筆畫18畫,總筆畫21畫
釋義:
1、〔夔夔〕敬謹恐懼的樣子。
2、〔夔立〕肅立。
3、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形異獸。
(5)夔怎麼讀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夔牛[kuí niú]
傳說中一種高大的野牛。
2、夔門[kuí mén]
指瞿塘峽。
3、夔龍[kuí lóng]
相傳舜的二臣名。
4、夔峽[kuí xiá]
即瞿塘峽。
5、夔夔[kuí kuí]
戒懼敬慎貌。
F. 」夔』拼音怎麼讀
夔 kuí
部首 夂
筆畫數 21
筆畫名稱 點、撇、橫、撇、豎、橫折、橫、橫、橫、豎、橫、豎、提、橫折、橫、豎彎鉤、撇、點、撇、橫撇/橫鉤、捺
G. 「夔」怎麼讀
夔拼音:kuí ,筆劃:21部首:夂五筆輸入法:uhtt | 有關夔的漢字演變
基本解釋: 夔
kuí
〔夔夔〕敬謹恐懼的樣子。
〔夔立〕肅立。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形異獸。
筆畫數:21;
部首:夂;
筆順編號:431325111212151534354
詳細解釋: 夔
kuí
【名】
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aone-leggedmonsterinfable〗。商周銅器上多夔狀紋飾
人名。相傳為堯、舜時樂官〖musicaloffical〗。如:夔摯(夔:舜時樂官名。摯:太史摯,周官)
夔州〖Kuiprefecture〗,舊府名,府治在今四川奉節縣
相關詞語:更多有關夔的詞語>> 鍾夔玉夔龍伊夔一夔一夔足一夔一契一夔已足四夔首夔山夔皋夔稷契皋夔後夔姜夔夔牛夔襄夔樂夔跜夔一足夔門夔頭夔曠夔鳳紋夔鼓夔魍夔牙夔律夔府夔子夔皋夔夔夔峽夔契夔卨夔龍紋夔龍禮樂夔魖夔龍伶夔靈夔龍夔蟠夔紋蟠夔</TD></TR></TBODY></TABLE>
H. 」夔』拼音怎麼讀
夔
kuí
部首
夂
筆畫數
21
筆畫名稱
點、撇、橫、撇、豎、橫折、橫、橫、橫、豎、橫、豎、提、橫折、橫、豎彎鉤、撇、點、撇、橫撇/橫鉤、捺
I. 夔龍怎麼讀呢
夔龍[ kuí lóng]
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單足神怪動物。
《山海經·大荒東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
附:古器物上的夔龍紋飾
J. 「饕餮」「夔」怎麼讀
1、「饕餮」:[tāo tiè]。
2、夔:[kuí]。
饕餮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怪物,別名叫狍鴞,古書《山海經·北次二經》介紹其特點是: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其名可比喻貪婪之徒,人們一般稱這種人為「老饕」。
夔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出自《山海經·大荒經》。相傳為堯、舜時代的國家樂官。傳至商代及西周時期傳說中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形象多為無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在鍾鼎彝器等青銅器上經常會釋有夔紋。
(10)夔怎麼讀擴展閱讀
1、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近世學者已指出把獸面紋命名為吃人的饕餮純是牽強附會,有悖於商周的社會文化狀況。因為面相兇猛恐怖,又行饕餮惡名,此獸在中國文化與藝術演變中的蹤跡幾乎無從尋覓。
但是很多古語沿用至今早已有了自己的引申義了。即使饕餮這個詞本身用來指代貪婪的猛獸,但饕餮與盛宴放在一起還是指代美食佳餚,飲酒作樂。
饕餮多指負面形象,但在餘光中先生的《當我死時》的「饕餮地圖」中,「饕餮」用在此卻恰如其分地寫出了詩人對祖國的摯愛。
饕餮紋,是以正視獸類的顏面為主要構圖,左右相對稱;為的對稱,在帶身軀時左右也各有一個。顏面為天然對稱的圖形,任何民族,對於動物和人類的顏面,都具有深刻的印象。
2、夔,外形像夔聲音如雷,僅有一足。據說黃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將夔殺死,以其皮製成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