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穹廬的意思
穹廬
名詞
穹廬是指蒙古人所住的氈帳,用氈子做成,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狀似天,因而稱為穹廬,也是蒙古包.
[yurt] 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
天似穹廬。——《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勒歌》
對穹廬以出膝。——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1.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漢書·匈奴傳下》:「 匈奴 父子同穹廬卧。」 顏師古 註:「穹廬,旃帳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廬。」《周書·異域傳下·吐谷渾》:「雖有城郭,而不居之,恆處穹廬,隨水草畜牧。」 元 馬致遠 《漢宮秋》楔子:「氈帳秋風迷宿草,穹廬夜月聽悲笳。」參見「 窮廬 」。
2.泛指北方少數民族。 南朝 梁 丘遲 《與陳伯之書》:「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 唐 陳鴻 《東城老父傳》:「上皇北臣穹廬,東臣 雞林 ,南臣 滇池 ,西臣 昆夷 ,三歲一來會。」 宋 司馬光 《言北邊上殿札子》:「可以驅穹廬於幕北,復 漢 唐 之土宇。」 章炳麟 《中華民國解》:「夫子本 楚 之良家,而雲 楚 為非種,以憂勞主父,效忠穹廬故,遂不憚污辱其鄉人,慮大義滅親之太過也。」
僅供參考。。。。
Ⅱ 穹廬是啥意思
穹廬是指蒙古人所住的氈帳,用氈子做成,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狀似天,因而稱為穹廬,也稱蒙古包。
Ⅲ 穹廬是什麼意思
穹廬的意思是: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泛指北方少數民族。
【詞語】:穹廬
【拼音】:qióng lú
一、穹廬基本釋義:
1、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
2、泛指北方少數民族。
二、穹廬引證解釋:
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
南北朝 佚名 《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白話釋義: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陰山下,天空彷彿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
(3)穹廬的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穹廬近義詞:氈帳、帳篷
一、氈帳
【詞語】:氈帳
【拼音】:zhān zhàng
【釋義】:氈制的帳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為居室、氈制帷幔。
示例:
1、王小寶坐在氈帳里,看著裡面的布置:正北方是一張大桌子,他自己在西邊坐著。
2、破六汗部駐地氈帳素裹,哀聲冥冥,一片凄涼。
二、帳篷
【詞語】:帳篷
【拼音】:zhàng péng
【釋義】:撐在地上遮蔽風雨﹑日光並供臨時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連同支撐用的東西,可隨時拆下轉移。
示例:
1、在洪水退去之前,災民暫時住在帳篷里。
2、傍晚,勘探隊員們在山坳里搭起了帳篷。
Ⅳ 穹廬的字詞解釋
穹廬是指蒙古人所住的氈帳,用氈子做成,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狀似天,因而稱為穹廬,也是蒙古包.
[yurt] 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
天似穹廬。——《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勒歌》
對穹廬以出膝。——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1.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漢書·匈奴傳下》:「 匈奴 父子同穹廬卧。」 顏師古 註:「穹廬,旃帳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廬。」《周書·異域傳下·吐谷渾》:「雖有城郭,而不居之,恆處穹廬,隨水草畜牧。」 元 馬致遠 《漢宮秋》楔子:「氈帳秋風迷宿草,穹廬夜月聽悲笳。」參見「 窮廬 」。
2.泛指北方少數民族。 南朝 梁 丘遲 《與陳伯之書》:「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鏑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 唐 陳鴻 《東城老父傳》:「上皇北臣穹廬,東臣 雞林 ,南臣 滇池 ,西臣 昆夷 ,三歲一來會。」 宋 司馬光 《言北邊上殿札子》:「可以驅穹廬於幕北,復 漢 唐 之土宇。」 章炳麟 《中華民國解》:「夫子本 楚 之良家,而雲 楚 為非種,以憂勞主父,效忠穹廬故,遂不憚污辱其鄉人,慮大義滅親之太過也。」
Ⅳ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穹廬是指什麼詩句的意思是
穹廬(qióng lú)名詞:穹廬是指蒙古人所住的氈帳,用氈子做成,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狀似天,因而稱為穹廬。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意思是: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原文:《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陰山下,天空彷彿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天空藍藍的,原野遼闊無邊。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於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5)穹廬的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敕勒歌》的誕生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的北朝時期。此時,今黃河流域以北基本在我國少數游牧民族鮮卑族的統治之下。 敕勒,在漢代時稱為丁零,魏晉南北朝時稱狄歷、敕勒,到隋朝時稱作鐵勒。因所用車輪高大,亦稱高車。
《隋書》記載鐵勒各部分布於東至獨洛河(今圖拉河)以北、西至裏海(今裏海)的廣大地區,分屬東、西突厥。其漠北十五部,以薛延陀與回紇為最著。唐貞觀末,於東部鐵勒分設都督府、州,隸燕然都護府。」
在秦漢時期,敕勒的祖先丁零居住在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它的南邊是匈奴,西南是烏孫。匈奴在冒頓單於統治時期,先後征服了很多部族,當時丁零也和其它周邊的部落 一樣,遭受匈奴的奴役。不少丁零人被匈奴擄去作了匈奴的奴隸。
在公元前三世紀末至公元後一世紀間,丁零不斷和匈奴進行武裝斗爭。據《漢書.匈奴傳》中記載,公元前71年,匈奴單於領兵攻打游牧與伊犁河上游流域的烏孫族,在返回途中遭遇大雪。
平時被匈奴奴役的烏桓、烏孫和丁零乘機對匈奴進行襲擊,結果殺死了數萬匈奴騎兵。從此匈奴國勢大衰,被匈奴奴役的各族都擺脫了匈奴的控制。
公元一世紀中葉以後,匈奴由於統治階級內部斗爭,分裂為南、北兩部。公元87年,丁零聯合南匈奴、鮮卑及西域各族共同夾擊北匈奴,北匈奴大敗,被迫西遷。
東漢時,除大部分丁零人仍游牧於貝加爾湖一帶外(這部分丁零人被稱作北丁零),一部分向西遷徙游牧於伊犁河流域和阿爾泰山一帶(這部分丁零人被稱作西丁零),還有一部分丁零人南移,在今山西和河北境內有定州丁零、中山丁零、北地丁零等。
「五胡十六國」時期,丁零人在中原一帶先後參加了各族統治者的混戰。後來,這部分丁零人後漸與其他民族融合。
漢末魏晉時,又有很多的丁零族人南遷,這樣,富饒的漠南地區成為敕勒人游牧的地區。當然大部分敕勒人還留在原來的牧地。當時敕勒人的游牧地域東到貝加爾湖,西到土拉河、阿爾泰山一帶。
當時,由於敕勒人造車業很出名,他們造的車車輪直徑最長者達1.4左右,超過了當地牛身的高度,與馬的身高相差無幾。這種高輪大車,可以在草茂而高,積雪深厚,且多沼澤的地區順利通行。所以當時南方人稱他們為高車。
據記載,當時的鐵勒部落分布廣在大漠南北的9個地區,共有四十個不同名稱的部落。比較著名的部落有副伏羅部、斛律部、吐突鄰部、袁紇部、敕力犍部、幡豆建部等。 由於游牧在北方的敕勒各部落日益強大起來,對當時的柔然和北魏統治階級構成了威脅。
北魏統治階級曾多次攻打敕勒各部,這樣很多敕勒部落相繼歸附北魏。五世紀初,北魏王朝曾把貝加爾湖東部敕勒人數十萬落都遷徙到漠南一帶。使漠南一帶畜牧業發展很快。由於受漢族文化的影響,逐漸懂得了農耕。
據記載,北魏文成帝時期,「五部高車合聚祭天,眾至數萬,大會走馬殺牲,游繞歌聲忻忻,其俗稱自前世以來無盛於此。」這樣空前的盛會,敕勒人乘著高車,唱著優美的牧歌,行進在草原,就是在今天看來,也是很壯觀之事。
由於漠南地區當時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們把漠南一帶成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齊時敕勒人的鮮卑語的牧歌,後被翻譯成漢語。
Ⅵ 穹廬是指什麼,讀作什麼
穹廬是指蒙古人所住的氈帳,用氈子做成,中央隆起,四周下垂,形狀似天,因而稱為穹廬,也稱蒙古包。
讀作:qióng lú
出處:漢劉細君《悲秋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翻譯:大漢王朝把我遠嫁,將我的終身託付給烏孫國的國王。從此,我住著以氈為牆的帳蓬,吃著肥美的牛羊肉和甘甜的乳酪。
(6)穹廬的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同義詞:氈帳
氈帳釋義:亦作"氈帳"、氈制的帳篷,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為居室、氈制帷幔。
讀音:zhan zhang
用法:
1、草原鄂溫克族氈帳文化既具有氈帳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徵,也有其特殊性。
2、當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氈帳諸部,蒙古人登上世界歷史舞台的時候,其服飾也進入了空前發展的時期。
Ⅶ 走向長江這篇課文里的穹廬是什麼意思
穹廬,漢語詞彙。
拼音:qióng lú
釋義:1.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氈帳。2.泛指北方少數民族。
Ⅷ 穹廬指的是什麼
穹廬指的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圓頂帳篷,用氈子做成。
拼音:qióng lú
出處:南北朝《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蔚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敕勒歌》賞析
「敕勒川,陰山下」,說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陰山是綿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陰山為背景,給人以壯闊雄偉的印象。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環顧四野,天空就像其大無比的圓頂氈帳將整個大草原籠罩起來。「天蒼蒼,野茫茫」,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Ⅸ 穹廬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游牧民族居住的圓頂帳篷,用氈子做成。
拼音:qióng lú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匈奴傳下》:「 匈奴父子同穹廬卧。」
譯文:匈奴的父親和兒子,一起睡在用氈子做成的圓頂帳篷中。
例句:考古學家在草原深處,找到了游牧民族使用的穹廬和其他生活用品。
(9)穹廬的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使用「穹廬」的詩作有:清代納蘭性德的《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
1、詩詞原文:
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2、詩詞譯文:
千萬頂行軍氈帳之中,將士們酣歌豪飲,酩酊大醉,滿天繁星搖曳,那星空彷彿搖搖欲墜。狼河阻隔,回家的夢,被那河水滔滔之聲攪的粉碎。閉上眼睛,讓夢境延續吧,我知道,夢醒之時,更加百無聊賴。
3、創作背景:
此詞是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從聖駕東巡時所作,時年作者二十八歲。即使扈從聖駕風光無限,但離家萬里,思歸折磨著詩人,因而作者寫下這首詩表達了深沉的思鄉之情,以及作者對官場生活的厭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