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NGO」是什麼意思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詞的縮寫,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託、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
很多慈善機構都是NGO組織。但NGO組織不一定都是慈善機構,還可能是某些方面的倡導者,如亞洲動物保護基金組織這類的。
❷ NGO是啥組織,運作程序是怎樣的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非政府組織(公益性組織)
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託、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
NGO在全球范圍的興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隨著全球人口、貧困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們發現僅僅依靠傳統的政府和市場兩級還無法解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作為一種回應,NGO迅速成長並構成社會新的一級。
NGO不是政府,不靠權力驅動;也不是經濟體,尤其不靠經濟利益驅動。NGO的原動力是志願精神。
一個發達的現代社會需要發達的非政府組織。據調查,美國非政府組織總數超過200萬個,經費總數超過5000億,工作人員超過900萬人。如此龐大和活躍的非政府機構(NGO),是與美國「大社會,小政府」的制度結構相配套的。這種制度的來源,與美國建國之初移民互助自助的傳統有關。
非政府組織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社會及私人的捐贈。美國有力量極其強大的各種私人基金會支撐美國的各種NGO。國家從稅收上確立捐贈部分可以抵稅的制度,鼓勵捐贈。
2. 意義
NGO是政府有效的「減壓閥」和「穩定器」,還有著不可忽視的精神功能。NGO在中國有兩種:一種是自上而下的NGO,具有較長的歷史和「半官方」的特色;另一種多由民間人士自發成立。目前全國稍具知名度的民間自發公益類NGO大約在300家左右。中國NGO主要集中在環保領域、婦女領域、扶貧領域,如北京的「自然之友」、「地球村」、「綠家園志願者」,天津的「綠色之友」等。
NGO的精髓在於「GO」,在於政府組織,因為NGO的目的是關心公共事務,是要干預公權力的執行,甚至於直接搶奪公權力在自己的手中。在國際社會中,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說明,NGO足以影響各國政府的決策,例如1999年WTO西雅圖部長級會議、今年WTO坎昆部長級會議,NGO的影響力從場外延伸到場內,WTO當中對於各國勞工、環保、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等等不利的談判,NGO一直在給予干擾和阻止,可以說對世界貢獻良多。就算在一國之內,NGO也常常有決定福利、國家法令、政府資源分配等方面的影響力。
這個世界上三種關鍵力量,就是國家、市場與公民社會,而NGO就是代表公民社會的力量。國家的公權力,是一國之內唯一合法的暴力機構,被稱作國家機器,有軍隊、警察、法院,能夠強制執行各種法令,還能夠與國際上其它國家簽署協議,而且要簽定國遵守。國家機器,就是合法的暴力。而市場,就是金錢的力量、企業的力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潤,其它皆為次要。如果不受其它因素制衡,將會對人類社會造成嚴重的傷害。最後,NGO就是公民社會的力量,把社會上的公民組織起來,發揮對公共事務的影響力,要求國家去約束市場的力量。
國傢具有公共性質,但是有時候會「政府失靈」,不能反映民意,這時候要由NGO代表公民社會的力量來矯正。現在政府出現在國際場合,不能完全代表民意,一定要有NGO在場才行,才有代表性。市場也會「市場失靈」,譬如在台灣許多大商家不用繳稅,居然還退稅!因此,公民社會的力量就有必要出現了。
國家、市場、公民社會這三者不斷地彼此互相影響。公民社會要求國家的公權力下放,釋放公家資源給一般大眾,同時也向企業要求進行「公司整治」,取得獨立董事的席位,介入企業的經營,以迫使大企業照顧一般民眾等「利害關系人」的利益,不再只照顧股票持有人的利潤。
3. 面臨的問題
但是,國家和企業也會對公民社會「反作用」,對NGO滲透,這種事情天天在進行當中。譬如國家釋放資源給NGO,讓它接政府計畫案,用資源來收買,NGO就不會對政府做得「太過分」;或者以法律特惠,保障NGO的地位,藉此收編NGO。在歐洲,有一個專門術語叫做「統合主義」(corporatism)在指這種情況,例如北歐,國家立法強制所有勞工加入總工會,大部分勞工福利事宜、薪資、勞動條件等等都由總工會與政府談判來加以保障,但是總工會保障勞動力的穩定,不會亂搞罷工抗議,國家因此可以穩固地進行統治。這就是歐洲,尤其北歐的所謂福利國家的真相。在台灣有些人討論到福利國家,立刻大叫「哈里路亞」,好像不知道福利國家還有這些層面。除了工會之外,很多NGO也是一樣被收編或者被攏絡,這種NGO,其實是G-NGO,是有利於政府的NGO。
❸ NGO是什麼組織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NGO通常是非營利組織,他們的基金至少有一部分來源於私人捐款。現在該名詞的使用一般與聯合國或由聯合國指派的權威NGO相關。而大多數非政府組織(NGO)都會是非營利組織(NPO-Non-profitOrganization)。 NGO的原動力是志願精神。
❹ NGO是什麼意思
1830年,法國學者托克維爾在美國訪問期間,感受到美國社會中存在一種獨特的志願精神。他認為正是這種精神,正是因為美國在政府、企業之外還存在一個強大的非政府組織才造就了美國的繁榮。自此,人們開始認識到NGO(非政府組織)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NGO,英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一詞的縮寫,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託、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
NGO在全球范圍的興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隨著全球人口、貧困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們發現僅僅依靠傳統的政府和市場兩級還無法解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作為一種回應,NGO迅速成長並構成社會新的一級。
NGO不是政府,不靠權力驅動;也不是經濟體,尤其不靠經濟利益驅動。NGO的原動力是志願精神。
一個發達的現代社會需要發達的非政府組織。據調查,美國非政府組織總數超過200萬個,經費總數超過5000億,工作人員超過900萬人。如此龐大和活躍的非政府機構(NGO),是與美國「大社會,小政府」的制度結構相配套的。這種制度的來源,與美國建國之初移民互助自助的傳統有關。
非政府組織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社會及私人的捐贈。美國有力量極其強大的各種私人基金會支撐美國的各種NGO。國家從稅收上確立捐贈部分可以抵稅的制度,鼓勵捐贈。
NGO是政府有效的「減壓閥」和「穩定器」,還有著不可忽視的精神功能。NGO在中國有兩種:一種是自上而下的NGO,具有較長的歷史和「半官方」的特色;另一種多由民間人士自發成立。目前全國稍具知名度的民間自發公益類NGO大約在300家左右。中國NGO主要集中在環保領域、婦女領域、扶貧領域,如北京的「自然之友」、「地球村」、「綠家園志願者」,天津的「綠色之友」等。
❺ 什麼是NGO組織:環保
事業的先行者NGO,英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一詞的縮寫,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託、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
一般認為,非政府組織一詞最初是在1945年6月簽訂的聯合國憲章第71款正式使用的。該條款授權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為同那些與該理事會所管理的事務有關的非政府組織進行磋商作出適當安排」。1952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在其決議中將非政府組織定義為「凡不是根據政府間協議建立的國際組織都可被看做非政府組織」。因此在產生之初,非政府組織主要是指國際性的民間組織。隨著非政府組織的發展,非政府組織這一詞不再僅僅局限於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它囊括的范圍日益巨大,1996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通過的1996/31號決議進一步承認了在各國和各地區活動的非政府組織。
NGO在全球范圍的興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隨著全球人口、貧困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們發現僅僅依靠傳統的政府和市場兩級還無法解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作為一種回應,NGO迅速成長並構成社會新的一級。NGO不是政府,不靠權力驅動;也不是經濟體,尤其不靠經濟利益驅動。NGO的原動力是志願精神。目前,全球NGO多達數百萬個,活動范圍涵蓋文化教育、衛生保健、生態保護、宗教慈善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個發達的現代社會需要發達的非政府組織。據調查,美國非政府組織總數超過200萬個,經費總數超過5000億美元,工作人員超過900萬人,它是與美國「大社會,小政府」的制度結構相配套的。這種制度的來源,與美國建國之初移民互助自助的傳統有關。
❻ 什麼叫NGO
NGO一詞是英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的縮寫,漢語直譯為「非政府組織」。指除了政府和企業之外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其他社會組織。最早正式使用是在聯合國成立之初,為了強調不經由政府間協議而創立的國際組織或有別於政府和企業的其他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在經社理事會下專門設立了NGO處。不同的組織和機構還對NGO有特定的解釋。如:世界銀行的非營利組織定義為,「從事解困、環境保護、提供基礎社會服務或進行社區發展的民間組織」。
目前,NGO對社會發展的推動和影響已經比肩政府和企業,它正在成為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等領域的第三支柱,
NGO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託、非營利公司(社會企業)或其他法人等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目前,最流行的NGO定義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塞拉蒙教授提出的。
NGO關注的可能是全社會的公共利益或者某些族群利益(如弱勢群體利益,行業利益等) 。NGO在社會的發展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由於現代政府的決策是程序性的,而NGO沒有那種嚴格的程序,對某些社會問題的反應可能會突破政府官僚體系的束縛。隨著社會的發展,追逐利潤的市場機制不可避免地會形成一些被冷落的角落。對社會來說,這些領域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有企業之外,可能是政府,或者是政府之外的力量來投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NGO也被稱之為「第三部門」。
NGO應具有以下六個基本特徵:
1、正規性(有根據國家法律注冊的合法身份);
2、獨立性(既不是政府機構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政府官員主導的董事會領導);
3、非營利性(不是為其擁有者積累利潤);
4、自治性(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內部管理程序);
5、志願性(無論是實際開展活動中還是在管理組織的事務中均有顯著程度的志願參);
6、公益性(服務於某些公共目的和為公眾奉獻)。
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對非政府組織又有不同的名稱,在美國稱之為「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或者「社區組織(Community based organization or community group)」。美國聯邦稅法規定非營利組織可以免稅,而「社區組織」的稱謂則免除了與政府分庭抗禮之嫌。歐洲人也稱之為「非營利組織」(NPO),「社區組織(Community
中國NGO·C-NGO
在定義「中國NGO」(C-NGO)時,除了借鑒其傳統概念外,我們必須立足中國本土,還必須全面考慮中西方國情、社會和文化的差異,必須充分考慮中國逐步深入的法治進程狀況和復雜的社會現實,從這個意義上講,——很遺憾,我們在這里還不能給出一個完整、准確、嚴謹、全面的「NGO」中文概念。
在中國,從官方文件來看,「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通常與「民間組織」對譯,因此,與上述「NGO」定義最為接近的法律實體一般為「民間組織」。在中國現行的法律框架和對應的政府職能管理體系下,「民間組織」主要表現為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
我國對這些類型的社會組織的正式名稱是民間組織,民間組織包括: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除此之外,我國還存在著以其它形式存在的這類組織。如:以項目組織形式存在的未正式注冊的,以及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從事公益事業的組織等。
❼ NGO是什麼
NGO 是英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的縮寫,中文意思為非政府組織 。
非政府組織是獨立於政府體系之外的具有一定程度公共性質並承擔一定公共職能的社會組織,這些組織活躍於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層面,其形式、規模、功能千差萬別,但一般都具有非政府性、非營利性、公益性或共益性、志願性四個方面的基本屬性。具體來說:非政府性指的是這些社會組織獨立於政府機關及其附屬機構之外,不是由政府出資成立,不具有自上而下的官僚體制,不具備排他性的壟斷權力;非營利性強調這些社會組織不是營利性的企業,它們不以營利為目的,不具有利潤分紅等營利機制,組織資產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私人所佔有;公益性或共益性強調這些社會組織在投入產出上更多地依賴社會和服務社會,它們往往以各種形式吸納社會公益或共益資源,對公信力等社會資本有更強的依賴性,提供的是社會所需要的各種形式的公共產品或服務,並形成一定的公共空間;志願性強調這些組織的參與者和支持者通常不存在外在的強制關系,而更多基於自願、自主的奉獻精神和不求回報索取的博愛精神,各種形式的志願者成為其重要的人力資源。
❽ NGO是什麼意思
ngo是非政府組織的英文縮寫,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人們更多提及非政府組織與非營利組織,把非政府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看作是新興的組織形式。
很多人在新聞媒體上,有時候會看到ngo這三個字母,究竟這組字母的真正含義是什麼?主要使用在哪些方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01
非政府組織一詞最初是在1945年6月26日在美國舊金山簽署的簽訂的聯合國憲章第71款使用的。該條款授權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為同那些與該理事會所管理的事務有關的非政府組織進行磋商作出適當安排」。
02
非政府組織自身的活動以及它們同聯合國的關系都處在較低的水平,沒有多少實質性的發展。一直到1968年,在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通過的1296號決議中,規定了聯合國同非政府組織關系的法律框架。
03
聯合國1296號決議規定,非政府組織如要在經社理事會中得到咨詢地位,首先應致力於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及其附屬機構所關注的問題,如國際經濟、社會、環境、文化、教育、衛生保健、科學、技術、人道主義和人權,以及其他一些相關的問題。
04
非政府組織的本意只是指不是政府的組織,其實質意思在中文裡面與之最相應的是民間組織。非政府組織不僅是指聯合國體系所認定和接納的民間組織,還包括其他各種民間組織,特別是在國際場所活動以及有較多國際聯系的民間組織。
05
非政府組織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民意,但它們在民意代表方面有很多局限性。非政府組織是民間社會的組織,其公開宣稱的使命和價值觀,可以是公益性的,或者是服務於特定的人群。但在現實生活中,非政府組織能否真正代表民意,以及在多大程序上能成為民意的代表,是很不確定的。
❾ 什麼是NGO組織
NGO組織:非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意譯,英文縮寫NGO。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在各種場合越來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組織(NGO)與非營利組織(NPO),把非政府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看作在公共管理領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興組織形式。
2014年12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審議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草案。草案規定了境外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境內設立代表機構和開展一次性臨時活動的申請登記許可程序,還明確了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9)ngo組織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特徵
1).非政府性
非政府組織作為非營利性部門,它不是政府部門或其附屬機構,而是非政府性的組織。非政府組織的這一特性,使得它能夠獨立於政府之外自主為社會服務,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同政府平行存在與市場進行公開、公平、平等的競爭。
從而克服因政府壟斷經營和管理公共產品的體制所帶來的公共產品的高成本現象,這也是發展非政府組織的基本理由之一。非政府組織的非政府屬性,使它的發展還能進一步推動社會民主的發展,為建立社會民主與法制提供動力因素。
2).組織性
非政府組織活動是一種團體性的活動,它不是分散的個人行為。因此,非政府組織消除了個人行為的單打獨斗的缺陷,為其組織的發展和為社會公眾作一些有益的活動奠定了基礎。同時,非政府組織的組織性,為規范非政府組織的行為提供了客觀依據。
因為是組織性的活動,其活動目標與活動范圍都是引人注目的,這就客觀上形成了社會、法律對非政府組織的有效監督。
3).公益性
非政府組織一個顯著的特徵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行為活動的公益性。這種公益性不僅對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是一個補充,而且,它們能夠為社會盡最大的可能提供一些社會所有公眾都可以使用的公共產品。
4).自治性
非政府組織還是一個自治性組織,它的行為是在法律和公共制度約束規范基礎上產生的,因而,其自治性程度非常高。由於它們所做的公益事業是在志願基礎上產生的,所以它們不像其他的社會私人組織和政府組織那樣具有很大的被動性,這種自主、自願、自律的主觀意願使非政府組織自身有了很高的自治性。
5).非政治性
非政府組織不參與政治活動,它屬於一種中介性組織。因此,非政治性是非政府組織的一個基本特點。非政府組織的非政治性,使得它們有了非常寬松的環境創造性地為社會提供公益活動和公共產品。
6).非宗教性
非政府組織既是非政治性的,同時也是非宗教性的。它與那些宗教活動不同,宗教活動是一種信仰,但不一定為社會來志願提供有益的公共產品,而非政府組織沒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卻專門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