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信息 » 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的哪裡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的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2-01 21:20:34

Ⅰ 元大都遺址在哪

元大都土城遺址位於北京市區北部海淀區、朝陽區境內,北土城路南側和西土城路西側。至元四年(1267)元世祖忽必烈營建大都,至元十三年(1276)大都城垣建成,周長28.6公里,四隅建角樓,平面布局呈長方形。城牆基寬2.4米,牆體為夯土築成,故又稱土城。元後期又於各門外加築瓮城。明築北京城時,將北城牆南移5里,使北部土城廢棄,成為遺址。今遺址尚存約12公里,城牆外圍還有護城河的遺跡,是規模最大、最能反映元大都城市規模、布局、方位的重要歷史遺跡,1957年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Ⅱ 北京的元大都在哪裡

元大都在北京市朝陽區芍葯居甲2號;元大都城垣遺址在北京市朝陽區健安東路。

元大都北至元大都土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北京元都市長垣遺址公園分為海淀段和朝陽段。它有十多公里長。它是北京市區最大的帶狀公園。它集文物保護、生態環境改善、休閑旅遊於一體。

(2)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元代大都的名稱,在源自漢語的「大都」之外,還大概源自畏兀兒語的Khanbaliq,khan是汗,baliq是城市,Khanbaliq就是汗之城,音譯為「汗八里」或「汗八里克」。

這個詞在《馬可·波羅游記》的各種西文譯本里有兩種拼寫形式,Cambuluc和Kanbalu,所以這兩種形式都常見於當時的西文文獻。

不過必須注意的是,蒙古人只說「大都」、「上都」,Khanbaliq這個詞可能並不為蒙古人所用,也就是說,並不是一個蒙古語詞彙。汗八里是包括畏兀兒在內的突厥語和伊朗語各分支語言人群所使用的,他們甚至到明代還用汗八里稱呼北京。

後來元朝北撤,蒙古人仍然保留著對大都的記憶和懷念,並繼續用「大都合托」(Dayi Qota)一詞來稱呼明朝都城北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大都

Ⅲ 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的哪裡

元大都遺址,中國元代的都城遺址。又名汗八里城 。位於北京市舊城的內域及其以北地區。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以金代大寧宮(今北海瓊華島)為中心創建的,主要工程完成於元世祖時期。
元大都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50平方千米。城牆為夯土築造,有城門11座。南城牆在今東西長安街稍南,東西城牆即明清北京內城東西牆,北城牆在今北四環路一帶。皇城位於外城南部中央,為扁長方形。城中部有南北縱貫的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御苑區,西部是興盛宮、隆福宮、太子宮組成的宮殿群。東部為宮城,大部與今故宮重合而略偏北。宮中前朝大明殿(今故宮後三殿)、後朝延春閣(今景山下),採用宋元時通行的「工」字形台基。元大都的中軸線起自外城的麗正,經縱貫宮城的南北大路,盡於大都城中心的大天壽萬寧寺中心閣,與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相同。
在元大都的東北部發現街道遺跡,在南北向主幹大街東西兩側,等距離地排列著許多東西向胡同。今北京內城從朝陽門(元齊化門)至東直門(元崇仁門)間排列的22條東西向胡同,就是當時的舊跡。大都城有3個大的市場,即海子北岸至鼓樓一帶市場,今西四丁字街一帶市場和樞密院角頭(今王府井大街至美術館) 市場。
元大都有兩個供水系統:一是由高梁河、海子(范圍稍大於今太平湖和什剎前、後海),通惠河構成的漕運水系;一是由金水河、太液池構成的宮苑用水系統。在元大都城址上發現了3處水涵洞遺跡,是向城外泄水的設施。文獻記載這樣的水涵洞有7個。城內大街兩旁有排水渠,是石條砌築的明渠,通過大街時頂部加蓋石條。
元大都是在荒野上平地起建的,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都城的規范。它三重城垣、前朝後市、左祖右社,有九經九緯的街道和標準的縱街橫巷制的街網布局,成為宋以來城市發展的一個總結,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元大都在規劃中還注意促進商業的發展,並有發達的給排水系統和完善的軍事防禦、對內監督設施。在當時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

Ⅳ 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哪裡

元大都遺址,中國元代的都城遺址。又名汗八里城 。位於北京市舊城的內域及其以北地區。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以金代大寧宮(今北海瓊華島)為中心創建的,主要工程完成於元世祖時期。

大都城是元代的都城,包括今北京市舊城的內城及其以北部分,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它始建於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

大都城平面呈長方形,城牆全部夯築而成,四面辟有城門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宮城組成。全城南北長7600米,東西長6700米,總面積約50多平方公里。

元大都遺址概況

它始建於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大都城平面呈長方形,城牆全部夯築而成,四面辟有城門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宮城組成。全城南北長7600米,東西長6700米,總面積約50多平方公里。

皇城位於外城南部中央,宮城在皇城的偏東部,全城的規劃設計,均以漢族統治者建都的思想為主導,遵循"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制度。城址內發現有城門、街道、水涵洞、下水道、居住遺址等遺跡,出土物以瓷器為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元大都遺址

Ⅳ 著名的元大都是今天的什麼地方

著名的元大都是今天的北京。

今北京東西長安街以北的街道,因同在元大都和明北平城內,所以改動不大,至今仍多保留元大都時期的格局。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元朝統治疆域十分廣闊,作為京師的元大都城,因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所以人口多,商業經濟十分繁榮。

元大都北牆只開二門在風水上還有一種含義。南為陽,北為陰,故大都南垣取陽,闢建三門,北門就陰,只設二門,此即大都城北牆只開二門之緣由。

(5)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蒙古帝國實行諸子分封制度,其中今日蒙古本土及中國大部地區被稱為大元帝國,或元朝。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自1260年忽必烈即位以來已分裂,演變成為忽必烈的元朝(大元帝國)以及位於其西部的四大汗國,其中元朝包括今日蒙古本土及中國大部地區。

1260年忽必烈登基之後,以元上都為都城。但是上都位置偏北,對控制中原不利,因此在1264年忽必烈在解決了與其弟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後,決定把遷都至燕京地區。

燕京地區當時尚有金中都故城,然而此城歷經金朝末年的戰爭,自1215年5月31日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攻陷之後,其城內宮殿多被拆毀或失火焚毀,而且其城市供水來源——蓮花河水系已經出現水量不足的情況,無法滿足都城日常生活所需用水。

1215年蒙古攻佔金中都後改名為燕京。1264年八月,忽必烈下詔改燕京(今北京市)為中都,定為陪都。1267年決定遷都位於中原的中都,1272年,將中都改名為大都(突厥語稱汗八里,帝都之意),將上都作為陪都。

Ⅵ 元代於1267年遷都於中都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的哪裡

位於北京市舊城的內域及其以北地區。

大都城是元代的都城,包括今北京市舊城的內城及其以北部分,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它始建於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大都城平面呈長方形,城牆全部夯築而成,四面辟有城門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宮城組成。

全城南北長7600米,東西長6700米,總面積約50多平方公里。



(6)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元大都城是元太祖忽必烈用18年時間建成。大都城的城牆共 2.8萬余米,用土夯築而成。元大都城的興建,選址在金中都城東北郊外,為今日北京城奠定了基礎。它的規劃設計繼承了我國歷代都城建設的傳統。元大都城垣的最北部分,在明初北牆南移時,遺存城外,俗稱土城。

北京元大都遺址公園海淀段,以成功地解決文物保護、園林綠化、污水截流等問題獲得2003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稱號。元大都土城遺址公園全長4200米,寬100米至160米,總面積47萬平方米。


Ⅶ 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哪裡

位於北京市。

元大都遺址,中國元代的都城遺址。又名汗八里城 。位於北京市舊城的內域及其以北地區。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以金代大寧宮(今北海瓊華島)為中心創建的,主要工程完成於元世祖時期。大都城是元代的都城,包括今北京市舊城的內城及其以北部分,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它始建於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

大都城平面呈長方形,城牆全部夯築而成,四面辟有城門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宮城組成。全城南北長7600米,東西長6700米,總面積約50多平方公里。皇城位於外城南部中央,宮城在皇城的偏東部,全城的規劃設計,均以漢族統治者建都的思想為主導,遵循"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制度。城址內發現有城門、街道、水涵洞、下水道、居住遺址等遺跡,出土物以瓷器為主。

(7)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元大都是在荒野上平地起建的,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都城的規范。它三重城垣、前朝後市、左祖右社,有九經九緯的街道和標準的縱街橫巷制的街網布局,成為宋以來城市發展的一個總結,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元大都在規劃中還注意促進商業的發展,並有發達的給排水系統和完善的軍事防禦、對內監督設施。在當時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

在元大都的東北部發現街道遺跡,在南北向主幹大街東西兩側,等距離地排列著許多東西向胡同。今北京內城從朝陽門(元齊化門)至東直門(元崇仁門)間排列的22條東西向胡同,就是當時的舊跡。大都城有3個大的市場,即海子北岸至鼓樓一帶市場,今西四丁字街一帶市場和樞密院角頭(今王府井大街至美術館) 市場。

Ⅷ 元大都遺址的簡介

地理位置:元代都城遺址,位於北京市。年 代:公元1267年~公元1368年。發掘年代:1964年。簡 介:大都城是元代的都城,包括今北京市舊城的內城及其以北部分,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它始建於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大都城平面呈長方形,城牆全部夯築而成,四面辟有城門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宮城組成。全城南北長7600米,東西長6700米,總面積約50多平方公里。皇城位於外城南部中央,宮城在皇城的偏東部,全城的規劃設計,均以漢族統治者建都的思想為主導,遵循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制度。城址內發現有城門、街道、水涵洞、下水道、居住遺址等遺跡,出土物以瓷器為主。意 義:元大都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元代都城的布局、結構及風貌,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Ⅸ 元大都遺址公園在什麼地方

北京,橫跨海淀區、朝陽區,西起海淀區學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黃亭子,折向東經馬甸、祁家豁子。

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呈狹長帶狀,全長9公里,公園中「薊門煙樹」、「大都建典」、「古垣新韻」、「大都盛典」和「龍澤魚躍」五大節點把朝陽段和海淀段連接起來,從西到東展示了元大都至今北京城市700多年的發展脈絡。

(9)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的哪裡擴展閱讀:

主要景點:

1、雙都巡幸

「雙都巡幸」景區是公園的最西端,在建德門橋東側。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忽必烈正式在燕京設立都城,並改名為「中 都」,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又將其地位提升稱為「大都」。

當時在草原上有另一個政治中心為開平府,稱為「上都」。這種兩都 並立,是元代政治統治的特點之一。

2、薊門煙樹

指的西直門以北的元大都城牆遺址西段,這段城牆為夯土構建,元末明軍攻陷大都後,將元大都北側城牆南移5里,薊門煙樹所指一段城牆遂遭荒廢,在夯土城牆的遺址上樹木生長,遂稱薊門煙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