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亳和毫怎麼讀
亳:聲母是【b】,韻母是【o】,聲調是第二聲。
毫:聲母是【h】,韻母是【ao】,聲調是第二聲。
一、亳
拼音:bó
部首:亠
筆畫:10
繁體:亳
基本釋義:
1、亳州,地名。在安徽。
2、商湯時都城。
相關組詞:
亳殷、景亳、南亳、三亳、亳宮、東亳、二亳、亳桐、西亳、亳社、北亳、亳王、亳州話、亳丘子
二、毫
拼音:háo
部首:亠
筆畫:11
繁體:毫
基本釋義:
1、細長而尖的毛:狼~筆。羊~筆。
2、指毛筆:揮~。
3、秤或戥子上用手提的繩:頭~。二~。
4、一點兒(只用於否定式):~不足怪。~無頭緒。
5、(某些計量單位的)千分之一:~米。~升。~克。
6、計量單位名稱。
7、貨幣單位,即角。
(1)亳怎麼讀擴展閱讀:
組詞解釋:
1、絲毫
造句:真正愛一個人是無法說出原因的,無論何時何地、心情好壞,你都希望這個人陪著你;真正的感情是兩人能在最艱苦中相守,沒有絲毫要求。
解釋:極小或很小;一點兒:~不差。
2、毫毛
造句:雷霆行動連科尼的毫毛都沒抓著,因為他的淫威已經日漸向西。但烏干達和穆塞韋尼卻藉此成為了中非大部的實質軍事領導者。
3、秋毫
造句:西莫潘尼克的母親曾經說過一句極有見地的話:不要屈從於任何微小的事物,哪怕是秋毫之末;否則,不論你多麼不屑一顧,都會受制於它。
解釋:鳥獸在秋天新長的細毛,比喻微小的事物:~無犯;明察~。
2. 亳怎麼讀音是什麼
<名>
古都邑名
谷熟為南亳,湯都,在今河南商丘縣東南
蒙為北亳,湯受命為盟主之處,在今河南偃師縣西
偃師為西亳,傳說湯攻夏時所居
縣名(亳縣,在安徽)
亳bó
①古都邑名。商湯的都城。相傳有三處。(1)在今河南商丘縣東南,傳說湯曾居於此,又名南亳。《史記.殷本紀》:"湯始居亳。"張守節正義引《括地誌》雲:"宋州谷熟縣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湯都也。"(2)在今河南商丘縣北,傳說諸侯擁戴湯為盟主於此,又名北亳。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二編第二章第一節:"湯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北)。"(3)在今河南偃師縣西,傳說湯攻克夏時所居,又名西亳。《漢書.樊噲傳》:"從攻秦軍,出亳南。"顏師古注引鄭玄曰:"亳,成湯封邑,今河南偃師湯亭是。"參見"三亳"。
②漢亭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
③古國名。故址在今安徽省亳縣。
3. 亳這個字怎麼讀
亳(bó 同「伯」),中國古都名,先商及商朝的都城,故址位於今河南商丘。
〔~州〕地名,在安徽省。
4. 亳怎麼讀
亳
bó
(1) 古都邑名。商湯的都城。相傳有三處。
(2) 谷熟為南亳,湯都,在今河南商丘縣東南。
(3) 蒙為北亳,湯受命為盟主之處,在今河南偃師縣西。
(4) 偃師為西亳,傳說湯攻夏時所居。
(5) 縣名(亳縣,在安徽);(~州)地名,在安徽省。
5. 亳 字 廣州音怎麼讀啊
亳
bó
(1) ㄅㄛˊ
(2) 〔~州〕地名,在安徽省。
(3) 鄭碼:SJMH,U:4EB3,GBK:D9F1
(4) 筆畫數:10,部首:亠,筆順編號:4125145315
亳
bó
〔名〕
(1) 古都邑名 。商湯的都城。相傳有三處
(2) 谷熟為南亳,湯都,在今河南商丘縣東南
(3) 蒙為北亳,湯受命為盟主之處,在今河南偃師縣西
(4) 偃師為西亳,傳說湯攻夏時所居
(5) 縣名(亳縣,在安徽)
6. 亳字拼音怎麼念
亳
拼 音 bó
部 首 亠
筆 畫 10
五 行 水
五 筆 YPTA
詳細釋義
〔~州〕地名,在安徽省。
相關組詞
亳宮 北亳 西亳 東亳 亳殷 二亳 南亳 三亳 亳王 亳社亳丘子
7. 亳字怎麼讀
亳
拼 音 :bó
部 首: 亠
筆 畫 :10
五 筆: YPTA
釋義 :〔~州〕地名,在安徽省。
8. 亳字怎麼讀的
bo二聲
9. 亳怎麼讀
亳bó〔亳州〕地名,在安徽省。
10. "亳州"中"亳"的讀音是什麼
亳州讀音是【bó zhōu 】。
釋義:1.姓氏2.古代地名〔南亳〕與〔北亳〕在河南商丘, 〔西亳〕在河南洛陽。3.當代地名〔亳州〕,在安徽省。
毫州為亳州(bó zhōu)的誤稱,很多人看到亳州(bó zhōu)都把「亳(bó)」當成「毫(háo)米」的「毫」字,兩字僅一筆之差,而且極為相近,「毫(háo)」比「亳(bó )」下多一筆,一為「毛」,一為「宅」去掉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