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枕上詩書街頭采訪那個女的是誰
李清美。枕上詩書街頭采訪李清美看了關於枕上詩書的想法,以及看法。
『貳』 枕上詩書小姐姐是誰
枕上詩書小姐姐是李清照。
讀書里的歷史故事,抬頭感到現世之安定,不禁生出一些寬慰與感動。大學的時候,偶然讀過納蘭性德詩詞對詩人的懶散性情有了喜歡,不是語文書里詩詞的印象後來,喜歡讀點詩詞解說詩詞里有才子佳人、帝王將相、落魄書生,也有股肱之臣。
這書,不急不緩,將那時代的故事娓娓道來如花的美眷,似水流年在平淡的生活中,讀一首詩,看一段故事總有一首詩能觸動你的內心,不妨讀一讀最喜歡的一句詩: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家世背景
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
現存於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牆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寫有:「提點刑獄、歷下李格非,崇寧元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過、迥、逅、遠、邁,恭拜林冢下。」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型逗孝修養。
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學熏陶,加卜稿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的大力稱贊。
少年時代指巧隨父親生活於汴京,優雅的生活環境,特別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除了作詩之外,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寫出了為後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
『叄』 枕上詩書那個女的是誰
枕上詩書是指李清照,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是李清照《攤破浣溪沙》中最有名的句子。
這句話因其意境之美,多被用來形容個人閑仿孫適、悠然、自在的生活狀態,或表達人們對這種狀態的嚮往,實則與李清照本意有所違背。
這首《攤破浣溪沙》的第一句是「病起蕭蕭兩鬢華」,大致可以看出,這是李清照老病之時的作品,也就是說,是李清照一生後期的作品。縱觀李清照的一生,她先後生過兩場大病。第一次,是建炎三年(1129年)的秋天,與李清照相知相惜。
琴瑟和諧的丈夫趙明誠終因瘧疾不治而命歸西天。摯愛之人離世,巨大的悲慟和無盡的懷念,讓李清照始終難以自已,整日鬱郁寡歡,最終因悲不自勝、褲激勞累過度而卧病在床,活脫脫消瘦了一大圈。第二次,是紹興二年(1132年)八月。
李清照已經到了49歲的本命年,美貌已經消失,心態也已經漸老,並逐漸意識到天命難違的意味。而這時,趙明誠離世已經3年。李清照對趙明誠和過往的美好日思夜想,最終還是生了一場大病。在《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中。
李清照詳細記載了這次生病:「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蟻不分,灰釘已具」。由此看來,李清照時常會想起與趙明誠在一起的浮生清歡,以至於到相思成疾難醫治的程度。「牛蟻不分,灰釘已具」這幾句甚至說明她已病入膏肓。
連牛和螞蟻都已經分不清,甚至准備好了釘棺材的灰釘子。想想,老之將至,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而學者王仲聞先生在《李清照事跡編年》記錄:「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49歲。春,清照赴杭……秋八月,丙辰……清照與張汝舟離異,清照作啟謝翰林學士綦崇禮。」加上這首《攤破浣溪沙》中最後。
到的「木樨花」,可以看出這闕詞創作的時間是八月份桂花開時,這也與王仲聞記載的李清照第二次大病的時間不謀而合。所以說,這首《攤破浣溪沙》是李清照在49歲這年病後初愈時所作。
二、詞意解讀先看一下易安居士李清照的這首《攤破浣溪沙》的全文:病起蕭蕭兩鬢華。卧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藉藉,木犀花。病起,說明作者之前長期卧床不起。
此刻已能起床,下地活動了。蕭蕭,原意指風吹過樹梢和樹葉的聲音,這里形容年老時頭發花白、稀疏的狀態。第一句是相對病前而言,說是因為大病一場,頭發花白了許多,而且變得稀疏不少。至胡大襪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
這個處理極妙,意思似乎是說,老之將至,韶華不再,但也不用去管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