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信息 » 碣石鎮怎麼找美女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碣石鎮怎麼找美女

發布時間: 2023-04-23 17:31:07

① 碣石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摩托車里的碣石是什麼意思? 碣石是一個地方名稱,在廣東那邊,碣石之所以出名 那裡沿海,很多船運 可以停靠,從外國偷的車啊,外國人使用過的舊的零配件啊等 到碣石了以後,他們就開始重新拋光清洗,噴漆等等,讓舊貨煥然一新,然後組裝賣給中國內地的 一些貪便宜的小商,所以便宜。有的說是老鼠貨什麼的 其實真的 在外國整車 運過來的很少,即使整車運過來的,那也可能是個肇事的車,然後到碣石了以後 改裝成另一個樣子,說以有的時候我們買車,那些小商就會告訴,這車改裝了比較有名品牌的輪轂或者前保險杠或者前減震等等,說這車很好,想一想 這車 如果之前這些東西沒壞,幹嘛改裝成這樣,當然也有很少數,把原版的東西 改裝的, 所以核鉛 買車要當心,都是陷阱

問題二:碣石為什麼叫做碣石????? 碣石位於綏中縣城西56公里處的止錨灣海濱,距山海關15公里,長10公里。這里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海水清澈見底,水淺波輕,海灘寬闊平緩,白沙細膩無泥,海中無礁 石。海濱浴場的海底坡緩,距岸邊百米之外海水僅齊胸深。止錨灣東側的海域淺水區,海底坡度更緩,水拂腳面,極適於兒童遊玩。
在距岸邊200餘米的海面之中, 聳立著三塊巨大礁石,高出海面約20餘米. 民間傳說為孟姜女投海葬身之處.每逢落大潮, 從岸邊到礁石隱約現出一條巨石鋪就的海中棧 道,可直達礁石腳下。在姜女墳的東西兩側海岸,各有一峭壁伸向海面,東側叫紅石砬子,西側叫黑石砬子(又稱黑山頭),象兩條巨龍靜卧在海中,構成似"二龍戲珠"(海中礁石)的獨特景觀。近年來,經過考古發現證明,姜女墳就是當年秦始皇、漢武帝、 魏武帝"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碣石,紅石砬子、黑石砬子和碣石正對的石碑地都發現了秦漢皇帝巨大的行宮遺址。
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全國36衛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古鎮,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
碣石鎮歷史悠久,歷來是海防重鎮,自宋代起已經在此設防保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設立碣石衛,為全國36衛之一,與著名的天津衛、沈陽衛等齊名。故其海岸地貌特徵而稱碣石,是陸豐市三大鎮之一。碣石鎮位於陸豐市南部,東臨碣石灣,與金廂鎮隔水相望。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40.3千米,總人口17多萬人,轄41個村(居)委會。200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8.9億元。
碣石鎮歷史上是依託碣石灣而發展起來的漁商城鎮,交通運輸方便,水路距香港和汕頭都是115海里,距澳門和廣州分別155海里和213海里。陸路距陸城45公里、廣汕公路25公里,水陸交通四通八達,通往各地的客車每天150多班次。
碣石鎮是陸豐發展較早的濱海城鎮,城鎮建設日新月異。能源充足,供電、供水豐富,通訊發達。該鎮資源豐富,經濟形成以工業、漁業、旅遊業為主,商貿、農鹽業並舉的產業結構。全鎮擁有裂氏辯各類集體、私營工業企業1200多家,主要產品有聖誕系列產品、竹桂扇、玩具、麥秸貼畫、傢具、服裝、揚聲器、生日蠟燭等,遠銷國內外。2000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5.2億元。漁業連年獲得豐收,碣石漁港是廣東十大漁港之一,漁港魚場廣闊,資源豐富,其海產品主要有龍蝦、對蝦、鱸魚、魷魚肆缺、鰻魚、膏蟹等,2000年漁業產量達6.5萬噸,產值4.4億元。該鎮還是一個重點的產鹽區。現有鹽田面積25702畝,年生產優質海水原鹽3500噸以上。碣石是陸豐市重點集市,擁有10個專業化為主的大市場和5000噸級成品油專用碼頭、2.4萬噸的碣石灣油庫、容量2500立方米的液化氣庫等,客商雲集,商貿活躍,購銷兩旺。
碣石鎮文物古跡眾多,玄武山元山寺建於南宋建炎元年(1127)。有山門、前殿、中殿、正殿、配殿等建築99間和氣勢古樸優雅的「三星壘塔」一座,其建築和裝飾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具有強烈的宗教氣氛。有800多年的歷史,蜚聲海內外。 是省級旅遊和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粵東旅遊勝地,年接待遊客140多萬人次。
碣石名產眾多。碣北紅江橙,是新開發優良果品,果實皮薄光滑、內色橙紅、汁多渣少、酸甜適中、橙香味濃,表現出正宗紅江橙的優良性狀,被稱為「國宴佳果」。碣石海馬養殖場年產海馬2萬多條,產品出口,填補了國內市場的空白。是一種珍貴葯材,具有清肝明目、健身補腎等功效,利用海馬生產的海馬養顏酒供不應求,稱為「南國一寶」。

問題三:碣石瀟湘是什麼意思 碣(jié)石、瀟湘: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遙遠,相聚無望。
瀟湘是湖南的代稱,瀟,指湖南省境內的瀟水河;湘,指的是橫貫湖南的河流,湘江。瀟湘一詞,最早見於《山海經・中山經》:「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浦。」此後,瀟湘一詞廣為流傳,並不斷賦予新內容,作為美的象徵,如用作詞牌《瀟湘神》、戲曲《瀟湘夜雨》、琴曲《瀟湘水雲》等,曹雪芹在《紅樓夢》的大觀園里,設置了一個瀟湘館。
碣(jié)石,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山峰,古代名人曹操曾在此留下詩篇《觀滄海》。

問題四:碣石買大排摩托車需要注意點什麼!為什大家都說碣石水深的很!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碣石,賣的有水貨,有報廢車和事故車,水貨還好點,要是事故車和報廢車,那就倒霉了,還有去碣石買東西別亂問,反正碣石很亂

問題五:東臨碣石的解釋 東臨碣石的解釋: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欣賞大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出自唐朝詩人曹操的古詩作品《觀滄海》第一句,其全文如下: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釋】
1、臨:登上,有游覽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河北昌黎。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3、滄:通「蒼」,青綠色
4、海:渤海
【翻譯】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欣賞大海。海水多麼寬闊浩盪,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鬱郁蔥蔥的,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② 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玄武山商業鋪離碣石有多遠,那裡是干什麼的

陸豐市碣石鎮,包括了原先的碣北鎮和碣南鎮,簡稱三碣,現在合並為碣石鎮。碣石鎮,整鎮范圍大,但鎮中心面積不大,自碣石紅場至碣石金獅,幾乎是圍繞著玄武山旅遊區。

班車(客車)一般在碣石車站(刻有「碣石」2字的假石,即玄武山旅遊區北門)舊地標和新地標(三匹銅馬)玄武山旅遊區東門前,30米大道處下車。

簡單的回答這位朋友的問題,你所問及的陸豐市碣石鎮玄武山商業鋪離碣石有多遠,答案是:沒多遠,因為他們就是同一個地方,碣石鎮包括了玄武山,而玄武山的面積也不大,步行周邊也是十來二十分鍾左右。

「那裡是干什麼的」,這個只能這樣回答你,陸豐市碣石悶含鎮玄武山現已成為國家4A級旅遊勝地,每年春節國內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來此拜神求簽,漏好使得成為一年一度碣石佛教最熱鬧的「集市」之一。

平時,碣石因為靠近大海,以海鮮和部分手工業為主,對於摩托車經營和服裝經營,因為靠的不是自主生產,在經營過程中曾幾次受國家治理。但是碣石的美食地道好味,是一個小小的海濱城市,這里的水甜,像天然的涼茶,這里的空氣清新,聞聞精神爽,出自於陸豐一帶的美女皮膚白而細嫩。嫁往這里的國內姑娘返罩鉛,一年後,真的很大變化。聽說這里的水就是美膚的源泉。

希望上面的描述能幫你進一步認識陸豐碣石

③ 碣石是哪個省哪個市的啊

碣石鎮屬於廣東省陸豐市。

碣石鎮歷史悠久,歷來是海防重鎮,自宋代起已經在此設防保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設立碣石衛,為全國36衛之一,與著名的天津衛、沈陽衛等齊名。

故其海岸地貌特徵而稱碣石,是陸豐市三大鎮之一亮襲。碣石鎮位於陸豐市南部,東臨碣石灣,與金廂鎮隔水相望。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40。3千米,總人口17多萬人,轄41個村(居)委會。碣石鎮歷史上是依託碣石灣而發展起來的漁商城鎮,交通運輸方便,水路距香港和汕頭都是115海里,距澳門和廣州分別155海里和213海里。

陸豐市簡介:

陸豐市,汕尾市代管縣級市,地處粵東沿海碣石灣畔信鍵手,陸地總面積1687.7平方千米,下轄20個鎮,截至2020年11月1日,陸豐市常住人口1221634人。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縣。非物質文化有正字戲、白字戲、西秦戲、皮影戲、英歌舞、錢鼓舞、滾地金龍、八音、漁歌等;古跡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玄武山、「神海沙石」金廂觀滑嫌音嶺、佛教古剎定光寺等。2020年5月18日,2020全國縣級市傳播熱度排名發布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辦。其排名第98名。

④ 水瓶座的來歷

古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宙斯的最愛,既不是天後赫拉,也不是他化身為公牛前去誘惑的歐羅巴公主,而是一名克里特美少年,伽倪墨得斯(加尼米德)。

他化為雄鷹將這名美少年擄走,在奧林匹斯山上公然與之歡愛,引發赫拉的嫉妒並設計害死這名閉姿美少年,將之變為一隻水瓶,宙斯傷心不已,將伽倪墨得斯的靈魂封印在天上,這就拿凱是水瓶座的由來。


(4)碣石鎮怎麼找美女擴展閱讀消態喚

水瓶座名人:

1,梁家仁

梁家仁,1949年01月20日出生於廣東陸豐市碣石鎮,香港武打演員,導演、監制。1976年,參與動作電影《蔡李佛小子》。1977年,主演了陳觀泰自導自演的電影《少年黃飛鴻之鐵猴子》。

2,蔣大為

蔣大為,1947年1月22日生於天津市和平區,中國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⑤ 廣東碣石在那裡啊

碣石鎮位於陸豐市南部,東臨碣石灣,與金廂鎮隔水相望。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40.3千米,總人口17多萬人,轄41個村(居)委會。200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8.9億元。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古稱碣石灣,是全國36衛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古鎮,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

碣石鎮歷史上是依託碣石灣而發展起來的漁商城鎮,交通運輸方便,水路距香港和汕頭都是115海里,距澳門和廣州分別155海里和213海里。陸路距陸城45公里、廣汕公路25公里,水陸交通四通八達,通往各地的客車每天150多班次。

(5)碣石鎮怎麼找美女擴展閱讀

地方特產

碣石名產眾多。碣北紅江橙,是新開發優良果品,果實皮薄光滑、內色橙紅、賀肢汁多渣少、酸甜適中、橙香味濃,表現出正宗紅江橙的優慧者良性狀,被稱為「國宴佳果」。碣石海馬養殖場年產海馬2萬多條,產品出口,填補禪碧世了國內市場的空白。是一種珍貴葯材,具有清肝明目、健身補腎等功效,利用海馬生產的海馬養顏酒供不應求,稱為「南國一寶」。

⑥ 碣石在哪兒

碣石鎮,位於廣東省( 汕尾市)陸豐市南部碣石灣畔,比鄰香港,隔海汕汪轎尾市區,分碣北、碣石、碣南三片,遠有 東沙群島(大陸行政歸屬碣石,實際為台灣控制區)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千米,海岸線40.3公里,鎮政府駐碣石鎮金獅區北園路,下轄41個行政村,總人口約23萬;為陸豐三大經濟強鎮及陸豐五大港口之一,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困扒肆東中心城鎮,國家一此此級漁港。

⑦ 碣石山(山東省無棣縣山峰)詳細資料大全

碣石山,山東省無棣縣山峰,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無棣縣城北30公里處的大山村北,海拔63.4米,方圓0.39平方公里,系73萬年前火山爆發噴出而形成的錐形復合火山堆,是中國最年輕的火山,也是華北平原地區唯一祥喚游露頭的火山,被譽為"京南第一山」。1998年被山東省 *** 列為省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碣石山
  • 別名 :無棣山,鹽山,馬谷山,大山
  • 地址 :無棣縣城北30公里處的大山村北
  • 海拔 :63.4米
  • 周長 :1600米
  • 形成原因 :火山爆發噴出而形成
  • 形成時間 :73萬年前
  • 山體成分 :錐形復合火山堆
  • 景區等級 :國家AAA級旅遊謹銷景區
  • 面積 :0.39平方公里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碣石古井,飲馬湖,博物館,福地洞天,一線天,虛懷若谷,石瀑,達摩洞,龍馬洞,群雕,石林景區,風雪山神廟,觀海閣,文化藝術,傳奇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詩詞文化,

發展歷史

碣石山形成於大約73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屬岩漿中心式噴發形成的圓錐狀火山穹丘。山體不對稱但分層明顯,岩性為暗褐色霞石苦橄岩。 碣石山火山土壤 碣石山的歷史非常悠久。據無棣舊縣志記載,古時該山近河傍海。距海口僅十餘里,為導航標識之山,人稱碣石山。山上不生草木,春秋時稱無棣山(無棣縣最早因此得名,隋朝開皇六年(586年)置縣,明朝朱棣為避皇帝諱,曾改稱海豐)。山下有月明沽產鹽,山腰有鹽神廟,魏晉時又稱鹽山。唐初,東鹽州人馬君德據此山舉行起義,後為唐王朝鎮壓。鄉人為紀念馬君德,將鹽山改為馬谷山。元朝時為與另一座山體相別,改稱大山。 碣石山 復名「碣石」 碣石山由於地勢低、地處偏遠,加上多次改名及滄海桑田的變化,特別是在於班固著《漢書·地理志》之後,將禹貢碣石從渤海東岸搬到了渤海北岸。後又被《水經注》轉錄,以至以訛傳訛,致使歷史上出現了多處碣石之爭,甚至有人得出了碣石沉於海的錯誤論斷。但是無棣縣 *** 人員通過遍訪其他「碣石」所在,查閱古今資料,又請來歷史學家研究考證,最後得出結論「禹貢碣石在無棣,曹操登臨的碣石也在無棣」! 現將歷史資料證據稍摘如下: 其一,明朝大地理學家、大歷史學家顧炎武先生所著《肇域志》記載:「濟南府海豐縣有馬谷山,即大碣石山。」
其二,1931年商務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在「馬谷山」、「黃河古道」、「碣石」3條目中,均記載無棣馬谷山為碣石山。
其三,《山東通志》記載:「在山東無棣縣城北60華里,一名大山,山西南半麓有洞廣二丈余,深不可測。相傳有龍馬從此出,故以為名(馬谷山)。肇域志記載以為古碣石山。」
其四,歷代《無棣縣志》均記載:「大山,舊稱碣石山、鹽山、馬谷山。」
其五,《漢書·郊祀志》記:「始皇後三年(前215)游碣石。」《山東通志》雲:「秦始皇東游至碣石,次舍於此,因名厭次縣。」無棣秦時屬「齊郡厭次縣」。
馬谷山,在無棣縣城北30公里處,海拔僅62.4米,方圓0.39平方公里,山體由玄武岩、火山蛋、火山灰構成,系12萬年前火山噴出物堆積而成。「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唐代劉文偉,永徽年間曾在無棣縣任職,他經實地考察認為「馬谷山在九河入海處,斷為碣石無疑。」(《無棣縣志·疆域志》)。
「海」是指渤海。
「九河」是黃河下游分支,是島夷的貢道路線。
「碣石」是島夷由海入於河的導航標識。只要打開一張現代的《中鏈渣國地形圖》,在華北地區看到一個百川匯流的地方,那就是河南濬縣以北到河北廣平、大名、河間及山東聊城、濱州以北的廣大地區。河的源頭部分比較密集,然後逐漸變疏,但幾乎是不約而同地流向東北注入渤海西岸。
馬谷山之東,到魏晉時仍是一片大海,叫做月明沽,是海鹽產地,所以馬谷山被 稱為「鹽神山」或「鹽山」。《山東通志》載:月明沽在海豐縣(今無棣縣)東北。」《寰宇記》載:「月明沽西接馬谷山,東濱海,煮鹽之所也,今名月河口。」
無棣縣地處九河之末梢;馬谷山,古稱碣石,一座山峰煢煢孑立於河故道之入海口,與《禹貢》「夾右碣石」之文相合,可以斷定,無棣馬谷山即《禹貢》之碣石山。 於是無棣縣在2001年9月5日於山北半麓新落成的「碣石山碑」前舉行了「禹貢碣石山復名新聞發布會」。 重點開發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碣石山曾一度作為當地建築石材的供應地進行採挖,致使山體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為了保護和合理開發此處的地質遺跡,1999年3月2日, 山東省 *** 批准建立省級地質遺跡保護區。2001年碣石山復名後,恢復重建了部分古建築,新修了山路,新建了「飲馬湖」、碣石門等景點。 2009年,無棣碣石山旅遊風景區被正式授予「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稱號。景區建有碧霞祠、曹操橫槊賦詩群雕及觀海閣等;開發了福地洞天、龍馬洞景觀,石林、石瀑等火山遺跡景點;珍存有無字碑(碣石門辭)、《重修馬谷山寺記》碑等古石刻;景區集火山遺跡科普、碣石山觀光、千童島民俗風情、曹公島主題公園、飲馬湖休閑娛樂多功能於一體。 鎮里專門出台《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工作實施方案》,成立歷史文化資源挖掘、蒐集、整理工作小組,聘請有關專家到實地進行深入挖掘和系統整理。挖掘出了火山文化、道教文化、傳奇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碣石山文化品牌。 2013年12月12日,《山東無棣碣石山省級地質公園規劃(2013-2025)》經山東省國土資源廳批覆同意,無棣縣正式發布實施該規劃,全力打造文化旅遊新地標。 2014年元旦,碣石山鎮制訂出台《2014年迎新春民間民俗文藝展演活動方案》,按照年節自身的民俗傳統,結合碣石山風景區建設,引導全民參與春節文化活動,一大批瀕臨失傳的過年習俗得到整理再現。

主要景點

碣石古井

碣石山古井(無棣縣人民 *** 2002年11月12日公布為縣級文保單位。地址:無棣縣碣石山鎮碣石山東南山腳處)井口呈方形,此井深15-16米左右,水位無論旱澇和四季總保持在1.5米左右。據村民講,井底是木頭做底基,中有碗口大小泉眼,周圍有小泉眼並存。井口架是專門選取的未曾嫁接的小棗樹做成的井梁。據考建造於明代,當地民眾曾多次集資維修,現井壁上就刻有「民國十九年維修」的文字,清晰可見。 碣石古井 傳說中此地為龍眼,龍尾在黃龍灣。明朝萬曆年間曾有看風水先生揚言:此地為寶地,將來此地不出天子也得出一位大臣。此話被明朝吏部尚書楊巍(楊天官)聽到後告知皇帝,皇帝深感憂慮,隨後在此地挖井,以破風水。最令人稱奇的是,有多人曾不小心掉進此井裡,但未受一點損傷,所以當地人十分敬重此井,在井口上面搭建有鐵制小亭。

飲馬湖

飲馬湖 無棣縣飲馬湖濕地公園(山東省林業廳2012年12月5日公布為省級濕地公園)位於碣石山鎮碣石山風景區,由飲馬湖與馬頰河、德惠新河濕地組成,東西跨度4.5公里,南北跨度5.5公里,濕地公園佔地面積886.09公頃,公園內具備生物多樣性,有植物66科296種, 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烏蘇里狐尾藻、浮葉慈姑。動物資源也很豐富,其中有脊椎動物6綱28目65科236種;魚綱1目7科18種;兩棲綱1目3科5種;爬行綱3目4科11種;鳥綱15目39科179種;哺乳綱5目8科15種;動物中有丹頂鶴、金雕2種國家1級保護動物;還有大天鵝、白枕鶴、白琵鷺等22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 通過濕地保護和修復,飲馬湖濕地公園已建設成集濕地保護、自然湖泊風貌、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和文化旅遊休閑於一體的省級濕地公園。

博物館

碣石山地震與火山博物館是「十一五」期間山東省地震局的重點建設項目,博物館總投資300多萬元,建築面積923平方米。館內設有地震監測預報觀測室、科普宣傳廳、 4D動感影院和多種功能報告廳四部分。地震監測預報觀測室內布設了測震、電磁、流體等專業觀測儀器設備。科普宣傳廳內設有防震減災知識、過去使用的地震監測預報設備及火山噴發物標本。4D動感影院利用現代聲光電技術,播放大地震發生、火山爆發、海嘯等科普宣傳片。多功能報告廳是為地震會商、 會議、專家報告及學術交流的配套場所。 博物館 2011年7月21日,碣石山地震與火山博物館「國家級科普宣教基地」揭牌。

福地洞天

傳說中碣石山是仙人修煉以及居住之地,所以此山中有很多的山洞,都有很神秘的傳奇色彩。

一線天

山峰中常有的石景,因兩壁夾峙,縫隙所見藍天如一線而得名。 一線天

虛懷若谷

因山體開闊而得名的虛懷若谷,大氣磅礴,開闊視野。

石瀑

碣石山石瀑地點黑石遍地,似炭似鐵,有的拳頭大,有的秤砣般,好像煤礦的矸石堆。 石瀑

達摩洞

相傳達摩渡江北上後,他曾路過此地,在此洞休息,故名達摩洞。

龍馬洞

龍馬洞的山洞不深通天透地,小路婉轉形似樓梯。相傳有龍馬從此出,故以為名。

群雕

曹操橫槊賦詩群雕是復原曹操登臨碣石時的景象。

石林景區

碣石山石林景區巨石如筍,似人似仙,有蹲有坐,有卧有立, 如同放大的太湖石。

風雪山神廟

「豹子頭」林沖遭發配由河南開封來到滄州,當時的無棣就屬於滄州郡。而在無棣東部及東北部,有廣袤的天然草場和葦盪,官方建有多處用於戰備的草料場。奸賊高俅陷害追殺林沖,派人火燒草料場,林沖逃了出來,逃到山神廟里,正巧遇上了追殺他的仇人,一怒之下血刃冤家,之後投奔了水泊梁山……因為這是滄州周邊數百里唯一的一座山神廟,《水滸傳》中的描寫當是這里。

觀海閣

位於碣石山山顛,在樓上刻有出生在無棣的北宋詞人李之儀的《卜運算元》詞:「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 觀海閣也是首屆世界華運會的聖火採集點。

文化藝術

傳奇文化

《資治通鑒》卷七秦紀二有這樣一段話:戰國後期「燕人宋毋忌、羨門子高之徒稱有仙道、形解銷化之術,燕齊迂怪之上皆爭傳習之。自齊威王、宣王、燕昭王皆信其言,使人人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雲此三神山在勃海中」,「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葯在焉。」據說,宋毋忌是《道經》里的月中仙人,羨門子高是居住在碣石山上的仙人。所以,仙山就吸引著後來中國歷史上最雄才大略而又喜好神仙的兩個皇帝一一秦始皇和漢武帝來慕名登山求仙了。

道教文化

據民間傳說,大山是商周時期黃飛虎的妹妹,黃飛虎有三個妹妹,黃飛虎去商輔周時,為躲避商紂追殺,將三姐妹隱居民間,三姐妹在民間利用各種方式協助周軍,為消滅商紂作出了貢獻,周朝建立後,姜子牙受女媧娘娘之命封神,讓她們化作高山接受民間朝拜,大山是老大,封為碧霞元君,民間都叫她大山奶奶,泰山是老二,民間叫泰山奶奶,河北小山是老三,民間叫小山奶奶。讓她們的正氣壓制世間邪惡,並作為玉皇大帝的信使傳遞人間的喜怒哀樂。三姐妹為保民眾平安,有求必應。 關帝廟

民俗文化

在清朝乾隆年間,有一法號「演靜」的尼姑,為碣石山下「青蓮庵」主持,募化三年,在山頂峰建「碧霞元君宮」、繼建「玉皇廟」、「呂祖廟」、「文昌閣」、「關帝廟」、「達摩洞」等,方圓百里百姓紛紛趕來,燒香祈福,有求增福增壽者、有求陞官發財者、有求人丁興旺者、有求祛病免災者,每逢大旱之年,各村村民闔庄出動,敲鑼打鼓,求神布雨,廟宇香火日益興盛,由此,每年農歷四月,大山舉行兩次香火廟會,四月十七為「小會」,二十七為「大會」。時因麥收之前,正是農民購置農需物品之際,山中香火興旺、市場活躍,堪稱魯北、冀南之首。 2005年農歷4月27日恢復古廟會。
碣石山古廟會,一是人員多,有特邀參會人員、有信男善女、有物資交易人員、有文藝表演人員、有湊熱鬧人員;二是節目全,碣石山古廟會由文化、商貿、祭祀三部分組成。屆時邀請文化曲藝團體助興,有劇團、雜技、大鼓、舞獅、秧歌等;邀請民間經貿團體參會,展銷古老兒童玩具、服裝鞋帽、冷飲冷食、風味小吃、消夏用品等;特邀嶗山道教人士主持祭祀,鹽山縣千童鎮舉行「上信子」、海興縣高灣鎮為碧霞元君送「鑾駕」等活動。
碣石山古廟會的大型商貿活動區域在集貿市場,小型傳統民俗貿易在碣石山及通往曹操飲馬湖中心路兩側,大型的戲劇、雜技、曲藝演出在飲馬湖停車場,祭祀活動由碣石山鎮37支村鑼鼓隊、濱州舞獅隊、河北海興秧歌隊開路,後有民間鼓號隊、綵球隊、民族樂隊、嶗山道士、千童信子隊、河北高灣鑾駕隊以次而行,由東至西沿主街道遊行,後登上山頂碧霞元君祠舉行儀式。碣石山下停車場主要安排古廟會開幕式,無棣大成武術隊、舞獅隊、秧歌隊、氣球方陣隊放飛氣球等表演活動。

歷史文化

《尚書·禹貢》載:「冀州:……大陸既作,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河」。說的是大禹治水從源頭治理,先是「敷土,隨山刊木」,接著疏導漳、恆、衛水,最後「夾右碣石,入於河」,使之「九河既道」。文中的河指的是古黃河,《禹跡圖》中顯示古黃河入海處就在這里。幾千年來,碣石山見證了黃河變遷,沉澱、粘附了厚重的黃河故道文化,被譽為黃河故道的「化石」。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刻碣石門。其辭曰:遂興師旅,誅戮無道……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群臣誦烈,請刻此石,垂著儀矩。」 《漢書·武帝紀》載:「元封元年,行自泰山,復東巡海上,至碣石。」 《無棣縣志·古跡》:「帝賜街,在縣北七十里,相傳漢武帝駐蹕於此,下詔免除此村賦稅,此乃漢武帝的恩賜,故名『帝賜街』。」 《資治通鑒·卷一二八·宋紀十》載:文成帝「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觀滄海。」正是這些史籍記載,框定了碣石山的歷史文化名山地位。

詩詞文化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孟德率軍北伐烏桓,登臨碣石山,寫下著名詩篇《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首千古絕唱描繪了當時碣石山的風光,抒發了作者的宏偉志向。 唐代詩人劉長卿來到碣石山,寫下了《晚泊無棣溝》:「無棣何年邑,長城作楚關。河通星宿海,雲近馬谷山。僧寺白雲外,人家綠渚間。晚來潮正滿,處處落帆還」。描寫了碣石山作為觀海勝地,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舟楫交錯的繁忙景象。 明代尚書楊巍在《登馬谷山》一詩中寫道:「平地突然出一峰,登臨若立碧芙蓉。」 清朝的張克家則寫道:「遠眺應知滄海近,行吟別覺洞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