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美女如雲,為何要選貂蟬等人為「四大美女」
一說起古代美女,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著名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玉環。“四大美女”被形容為“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其中“沉魚”是說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講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楊貴妃觀花的故事。
雖然我們誰也沒見過她們,不知道她們是否真的長得很美,但隨著歷史的流傳,我們也就世代默認了,她們是古代四大美女的事實。那麼問題就來了,古代美女如雲,為何要選貂蟬等人為“四大美女”呢?
或許有人會說,你又沒在古代生活過,怎麼知道古代美女如雲。因為根據史料記載,就可知道美女是很多的。比如漢成帝皇後趙飛燕,她就以美貌著稱,成語“環肥燕瘦”,就是形容楊貴妃和她的。又比如夏桀的元妃妺喜,有詩稱贊她:“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妝霓綵衣,裊娜飛兮。晶瑩雨露,人之憐兮。”
貂蟬成功離間了呂布與董卓的關系,董卓被殺後,她成為呂布的妾室。最後她和呂布一同在白門樓被曹操圍困,呂布兵敗身死後,貂蟬下落沒有交待,於是後來就有了她也被擒殺的說法。
而楊貴妃前面已經提到過了,她原本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大唐貴妃,卻在馬嵬坡被眾人逼死,令唐玄宗悲痛不已。正是因為四大美女的結局都不好,所以才能引起後世的關注。
其三,都本性善良
王昭君和貂蟬一生都身不由己,她們的命運被別人操控著。西施去吳國做間諜,也是忍辱負重,以身救國。還有楊貴妃,原本就是唐玄宗貪圖她的美色,強行將她從兒子手上搶了過來,不能因此就說她是魅惑君王的“妖妃”。至於楊國忠做的壞事,就更不能隨意扣在楊貴妃頭上了。
總的來說,她們也只不過是普通人,只因長相美貌了些,便背負起沉重的擔子。如果可以選擇,我想她們也希望過著平淡、幸福的日子,不要再牽扯到政治中。
正是因為她們都本性善良,卻由於種種原因,不得不牽扯到政治中,影響了歷史的走向,加上紅顏薄命,便引來古代文人的關注,最後被評定為“四大美女”。
Ⅱ 史上美女那麼多,貂蟬只是虛構人物,為何名列四大美女呢
貂蟬雖然是小說中虛構的女子,卻與西施王昭君一樣,主動受命接近董卓,挑撥董卓與呂布之間的關系,以自己性命為代價,拚死也要除掉亂國奸臣董卓。
另外,在《三國志》中,也確實記載了這么一件事情:呂布因與董卓的婢女有染,惹得董卓大怒,不惜向呂布擲出小幾,《三國演義》將那位無名婢女演繹成貂蟬,加上許多筆墨,使得其人物更加豐滿。
還有,古人常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女子。沉魚說的是西施浣紗,魚兒看到西施美貌,羞得下沉;落雁說的是王昭君,昭君出塞時,天上有大雁飛過,它們見到昭君美貌,忘了扇動羽翼以至從雲端跌落;閉月說的是貂蟬,說貂蟬美貌連月亮也羞得躲入雲中;羞花是說楊貴妃,楊貴妃太美,以至於百花羞慚,紛紛閉合。
中華民族一貫是一個看重道德禮法的民族。能入選四大美女,首先要道德上沒有太大瑕疵,更好的當然是為國為民,為後代楷模。按此標准,趙飛燕、妺喜、妲己等人都不能入選。
Ⅲ 四大美女為什麼有「貂蟬」她不是虛構的人物嗎
貂蟬歷史上確有其人,山西忻州人,原名任紅昌,只不過被小說家形象化了而已,所以也被後人承認
貂蟬拜月
Ⅳ 為何貂蟬在歷史上或沒有記載,卻能名列四大美女
貂蟬與春秋西施、西漢王昭君、唐朝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並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指代這四大美女及其典故,即西施浣紗、昭君出塞、貂蟬拜月和楊貴妃觀花。然而貂蟬卻是四大美女中唯一未見正史記載的女性,也曾登場於《三國演義》,被後人認為是羅貫中虛構一個人物。在這部以男性為人物主體的歷史小說中,貂蟬也是出場的少數女子中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其美麗、聰明和機警征服天下人,成為婦孺皆知的人物。
貂蟬的本義,漢代皇帝的侍從官員(武官)帽上的裝飾物。這裝飾物指貂尾與蟬羽,皆為古代王公顯官冠帽上的飾物。後來也用來借指達官貴人。《王敬之說古玉》中又指出貂蟬更早的含義,即蟬是古玉中十分常見的器形,並以打孔區分它們的用途,如頭上打孔的為佩蟬;腹上打孔的為貂蟬;不打孔的是專門為陪葬而製作的唅蟬。
其三,呂布的反復。
呂布是張飛口中的三姓家奴,先有背叛並殺害丁原的案底。因此,由呂布充當王允貂蟬的除董工具,不僅符合還入情入理;
其四,王允的忠心。
王允為國為民,忠肝義膽且老謀深算。因而,由王允設計出連環計等計策出來,智除董卓。從而為他量身定做出一個美麗又有膽略的女兒貂蟬,不僅滿足還情有可原。
貂蟬的特殊性在於人物虛擬故事虛構卻被人們欣欣然地接受,並將貂蟬的光輝形象坐實,還將其並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Ⅳ 貂蟬在歷史上並沒有存在過,為何能成為四大美女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我們形容女子美貌的巔峰,而「閉月」二字,就是形容貂蟬的。
第二個版本:關羽月下斬貂蟬
雜劇有一個《關公月下斬貂蟬》的故事。
講的是曹操殺了呂布之後,貂蟬就被派去引誘關羽,關羽一身正氣,不為所動,於是貂蟬就變本加厲,挑逗關羽,關羽為防止被誘惑,於是殺死了貂蟬。
第三個版本:貂蟬自刎
明劇中還有一個《關公與貂蟬》的故事,講的是呂布被殺後,貂蟬被轉贈於關羽,貂蟬向關羽訴說自己的生平,為了漢室天下,犧牲自己,於是關羽對貂蟬產生愛慕之意。
但是關羽志在復興漢室,不談兒女私情,貂蟬最終滿懷一身柔情自刎身亡,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和關羽的清白。
第四個版本:觸劍而亡
還有第四個說法:貂蟬被劉關張三兄弟救走,並削發為尼,但是曹操沒有放過貂蟬,於是派人追殺。貂蟬為了防止讓劉關張三兄弟繼續自相殘殺,於是觸劍而亡。
貂蟬善終的版本
當然除了貂蟬慘死的版本,還有貂蟬善終的版本。其中最被大眾所認可的是:
貂蟬被劉關張三兄弟救走,並回到了貂蟬的家鄉木耳村,貂蟬自己則削發為尼,在有生之年寫下了一本《錦雲堂暗定連環計》,記錄了自己的平生,尤其是自己對漢室天下的貢獻,後來村裡的鄉親在貂蟬死後,為其建造祠堂供養其在天之靈。
Ⅵ 貂蟬本是一位虛構人物,是怎麼成為「四大美女」的
形容一個女子十分美麗可以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現在演變成了成語,不過一般來說這個成語中的四個詞語分別對應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玉環,也就是人們普遍認同的「四大美女」。其他三位不必多說,她們都是在歷史上很有影響力的奇女子,而貂蟬作為一個虛構的人物,是怎麼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被人們公認為「四大美女」之一呢?
古人的各種頭銜都是後人賦予的,「四大美女」也不例外。其實評為「四大美女」的決定性因素不是外貌,而是她們身上所包含的政治意味。貂蟬運用美人計殺掉奸臣,昭君出塞促進漢與匈奴的友好關系,西施幫助越王勾踐復國成功,楊玉環則是跟唐玄宗關系過於密切。
Ⅶ 貂蟬明明不存在,為什麼還能成為四大美女之一
貂蟬離間了呂布和董卓的關系,董卓被呂布所殺,貂蟬算是為天下人除掉了奸臣董卓,立下了很大的功勞,所以被稱為四大美女之一。
Ⅷ 《三國演義》中,貂蟬為什麼能成為四大美女之一
引言:《三國演義》中,要知道貂蟬在歷史當中是沒有記載史料的,所以貂蟬本身並不是意識當中真實存在的人物,只是存在於小說以及戲曲當中,而三國演義當中,貂蟬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美女,主要是因為貂蟬不僅十分的美貌,而是因為作家在塑造貂蟬的時候,也將貂蟬塑造的非常的聰慧,不僅能歌善舞,也是非常的聰明,她知道他自己的美貌能夠給別人帶來什麼,當她的義父王允請求貂蟬用美人計來離間董卓和呂布的時候,貂蟬也依然答應了。而在很多電視劇當中,對於貂蟬的結局其實也是非常多版本的,其中在94版的三國演義當中,在董卓被殺之後,貂蟬選擇了歸隱,相信這也是非常多人十分喜歡貂蟬的一個道理,這也就是貂蟬為什麼能成為四大美女之一的原因。
總結
最後在歷史上呂布殺死董卓這件事情是真實的,但是在很多人的眼裡看來貂蟬並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人物,所以作者在寫小說的時候是加入了想像和誇張的藝術成分,讓貂蟬這個形象刻畫的更加豐滿。
Ⅸ 貂蟬為什麼會被稱為四大美女
實際上,四大美女之所以被成為四大美女,更重要的不是因為她們長得好看,而是她們在所處的歷史時期所起到的特殊作用。
當然,哪怕她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但是依舊是以一個工具化的人出現的。
這個工具確實好用,不過對於爭權奪利的男人們而言,更重要、更漂亮的,是成功施展了美人計,把兩個大人物玩得團團轉。
再來看看其他的三大美女,就會發現,其實,她們也都是權謀的工具。西施跟了吳王夫差,讓他荒於政務,把國事給耽誤了,國力下降,導致強大的吳國最終被越王所滅。昭君跟單於,用和親的方式,把漢朝跟匈奴的戰事給緩和了……
美女之為美,不是因為容顏,而是因為好用,多諷刺的四大美人。
當然,如果再評其他的美女,肯定還會有其他的人選,比如傳說中讓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的陳圓圓,比如讓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褒姒……
但是一樣的,她們的美,不是因為外貌,而是因為在歷史時期中的特殊作用。
Ⅹ 歷史上真的有貂蟬這個人嗎她為什麼能入選古代四大美女
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根據《三國演義》記載,貂蟬的美貌不亞於王昭君和西施。不過在史籍裡面卻並沒有關於貂蟬的明確記載,因此這位傾倒眾多英雄豪傑的美人的真實身份,至今尚無定論。但是有專家指出,貂蟬的歷史原型有以下兩種可能:
第一種說法,貂蟬可能是董卓的婢女,根據《後漢書•呂布傳》記載,呂布在董卓手下擔任騎都尉的時候,董卓對他非常看重,甚至兩人「誓為父子」,但是董卓這個人一直是喜怒無常,有一次,呂布由於一點小事得罪了董卓,董卓直接用戟擲向呂布,多虧呂布手疾眼快,多了過去,經過這件事,呂布便一直對董卓懷恨在心。
至於貂蟬為什麼能夠入選古代四大美女,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三國演義》,在小說裡面貂蟬被作者刻畫的十分具有魅力,她善於歌舞,色伎俱佳,素有「閉月」之稱,書中還用大量的篇幅描寫了貂蟬的姿態:「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隨著《三國演義》廣泛流傳,很多人都相信了貂蟬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所以她也逐漸成為古代四大美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