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美女楊貴妃生平簡介
楊貴妃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號太真,下面是我為你 收集 整理的楊貴妃生平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楊貴妃生平簡介
楊貴妃,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原名楊玉環,號太真,天生麗質,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能歌善舞,音樂才華頗高,是唐代宮廷音樂家和 舞蹈 家。
楊玉環出生於公元719年,十歲左右父親便去世了,被寄養在叔叔楊玄珪家中。公元734年,咸宜公主大婚,楊玉環也在受邀參加,咸宜公主的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傾心,在李瑁生母武惠妃的要求下,唐玄宗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楊玉環與李瑁婚後生活甜美異常。
公元737年,備受恩寵的武惠妃去世,唐玄宗李隆基因此抑鬱寡歡,有人進言說楊玉環貌美無雙,於是李隆基便將楊玉環召進宮中。公元740年,李隆基以為竇太後祈福為名,令楊玉環出家,道號“太真”,公元745年,李隆基為李瑁另立壽王妃,以此慰藉李瑁,而後立楊玉環為貴妃。彼時宮中無後,楊貴妃雖無皇後名號,但事實上已的皇後待遇,李隆基更是親自譜寫《霓裳羽衣曲》,對楊貴妃寵愛無比。
這樣得寵的楊貴妃在宮中卻有兩次被送回娘家。第一次是因為楊貴妃恃寵驕縱,惹了李隆基不開心,而被送回了娘家,但很快又被接回了宮中。楊貴妃得寵,楊家得勢,楊貴妃第二次被送回娘家很有可能是因為李隆基殺雞儆猴,做給楊家看的,但《舊唐書》中記載的是貴妃復忤旨,送歸外第。這次送楊貴妃回家,李隆基沒有馬上將她接回,後來才派人去看她,楊貴妃於是趕緊認錯,並剪下了一縷頭發獻上,李隆基這才派人將她接回。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次年李隆基帶著楊貴妃等人逃往蜀中,途徑馬嵬坡時,隨行的禁軍士兵嘩變,殺死了楊國忠,又逼李隆基縊死了楊貴妃。安史之亂平定後,李隆基曾派人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都沒有找到。
楊貴妃究竟有多胖
關於楊貴妃究竟有多胖這個問題,真實的想必沒有人知道,只是從 傳說 和史書上的隻字片語上了解,楊貴妃是個體態豐腴的胖美人。自楊貴妃得唐玄宗寵愛以來,這天底下的女人們變都以胖為美,沒 辦法 ,人家皇帝喜歡唄。自古以來都是皇帝喜歡什麼 天下 變流行什麼的不是么?
有個 成語 是環肥燕瘦,說的是楊貴妃的胖,趙飛燕的瘦,於是漢朝以瘦為美,唐朝就以胖為美了。
根據這些史書的描寫,其中不難推斷出楊玉環胖則胖已,但應該也不會超過一百五十斤,要不然人家唐玄宗又怎麼能抱得起來這么個胖美人還不把人家皇帝壓壞了?史書上記載唐玄宗看上楊玉環的時候都已經快六十了,皇帝即使保養的再好也不可能抱得起一個體重和自己差不多的女人吧?如果唐玄宗當時是個大肚子的皇帝就更不用說了。
看過現在很多體態豐滿的女生,她們長的漂亮,皮膚又好。人家身材胖是胖,但是很勻稱所以大家一樣喜歡看。頂多一百二十多就差不多了,再胖一點兒或許就看不清五官了,在這里不是歧視胖子,網上說許多胖子都是潛力股,咱也不能看不起是不是?你看人家楊貴妃,人家胖是胖,可是人家美,基因好,照樣不是得到皇帝喜愛?
或許楊貴妃就差不多是60多公斤的樣子,人美,唐玄宗確實喜歡豐腴的美人, 自然 對她的寵愛就不在話下了。
高力士和楊貴妃關系
眾所周知的,高力士是個太監,我相信太真娘娘眼光再低也不會這樣委屈自己吧!想想那“紅塵一騎妃子笑”,對食物要求都這么高,何況是男人呢!而高力士,雖然是個權利極大的太監,手都能伸到朝堂上,但是對於皇帝的妃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這兩人之間,更有可能是利益關系。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一個貴為貴妃,另一個又為宦官之首,不合作一下,達到兩者之間利益的最大化,也就太過意不去了,況且,楊貴妃深居皇宮,自然需要一些消息來源,無論是關於唐明皇還是整個楊氏家族,都是有必要的。
但 歷史 不乏巧合,安史之亂,馬嵬坡之變,明皇忍痛處死楊貴妃,卻派了高力士前去下令,這種事在歷史上也屢見不鮮,就是不知昔日同伴今日卻一個成了另一個的死神,雙方心中作何感想了。
不過後來楊貴妃去向成謎,千古未知,倒也成了一則佳話,否則,又怎麼會有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無數人各種各樣的遐想呢?想必和高力士的執令也多多少少有點關系吧。一方面高力士極了解明皇心思,另一方面兩人也是故人,手下留情似乎也是情有可原。
猜你感 興趣 :
1. 楊貴妃的生平介紹
2. 四大美女王昭君生平簡介
3. 古達美女王昭君是哪個朝代的
4. 古代十大名將
5. 楊玉環畫像是怎麼樣的
Ⅱ 楊貴妃為何兩次被退回娘家
據說楊玉環憑著皇上的寵愛,就把後宮給搞得民不聊生,就是皇後在世也不敢如此狂妄,不修理修理還真不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便當著梅王妃的面傳來楊大美人,想以人證物證來敲個警鍾,讓李皇帝大感意外的是,楊美人非但不認錯,還當場羞辱梅王妃。這還不算,竟然將皇帝也捎帶進去,這還了得?氣的皇帝把桌子一拍,做出一個歷朝歷代都沒有的處罰:將楊貴妃退歸娘家。
更讓唐玄宗生氣的是楊家已經不把皇家放在眼裡,仗著重寵,連皇帝的親妹妹在三位夫人面前只能讓坐而不能就坐,真把自己當成了人物。讓唐玄宗更難接受的是自己的女兒,因同楊家鬧矛盾,竟淪落到要追回封贈的東西,可見楊家的囂張,如果再這么下去,我李家的江山不就成了你楊家的了,於是乎,李皇帝動真怒,採用殺雞儆猴之策滅其威風。這一切都是楊玉環惹的禍御春,你們的靠山不就是穗激她嗎?先將山拿掉看你如何囂張,就這樣楊玉環又被退回娘家。
Ⅲ 楊貴妃老家是哪兒的
其籍貫存在爭議,主要有五種說法:虢州閿鄉(今河南靈寶) 、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說、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說、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廣西容縣)說。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被逗寬敬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楊玉環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雖然體態豐腴,但史書上也記載著她是一位舞蹈高手,還精通胡旋舞,身段飄搖,翻躍巧凳如風,令人眼花繚亂。山慎
楊玉環自入宮以後,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楊玉環若生在別的年代,或許成不了楊貴妃。唐朝人以豐腴為美,楊玉環則「凝脂胭華」,連「脂肪」都開始「凝集」,像「胭脂」一樣散發著「華麗」的色彩,這都是是需要一定「功力」的。
Ⅳ 楊貴妃是哪裡人啊!她的家鄉特產是什麼
楊貴妃(日期為農歷:719年6月1日-756年7月15日),名玉環,又名「太真」。是唐玄宗之扒乎兆寵妃,身材豐滿,列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生平
楊玉環出生於滿州永樂(今山西永濟),祖籍弘農華陰,父親是蜀州的司戶楊玄琰。她十六歲時(開元二十三年)嫁給玄宗之子壽王(武惠妃子)。後來,宦官高力士有一次把楊玉環帶入溫泉宮,碰見了玄宗,玄宗對她一見鍾 情。但因屬岳媳關系,故玄宗先安排她出家為道姑,改名太真,在太真宮修行。直到五年之後的天寶年(公元745年),才讓她還俗,並冊封 為貴妃。此時楊玉環27歲,而唐玄宗已61歲了。白居易形容她「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楊貴妃備受寵幸,其家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獲授官制或賞賜:其大姐封為韓國 (古代韓國) 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堂兄楊國忠好賭,但也封官入朝、把持朝政。唐玄宗此後愈加沉溺於酒色,政治上更加腐敗。楊氏家族的飛揚跋扈、胡作非為,使朝野均對他們充滿了巨大的怨恨。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重臣安祿山以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時,將士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和楊國忠。唐玄宗言國忠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楊玉環,無奈六軍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之難慰軍心難振士氣,因此唐玄宗為了國家社稷,不得以賜死楊妃。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自縊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38歲,而楊國忠則死於亂兵刀刃之下。
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未尋得。另有傳說她當時曾被解救,後來到了日本度過餘生,在日本山口縣也流傳這樣的說法。
楊貴妃,中國歷史上最特出的女人。中國歷史,就從文獻最少的夏代起計,每一個朝代,大抵都有些突出的女人,「特出」,指其本身的姿色美麗以及和政治的關聯;任何一個朝代的美麗女人,倘若沒有強烈的政治陪襯,便不會享大名,流傳後世。
唐朝人把本朝的興亡之際的大包袱推到楊貴妃身上。而這一段歷史,又是中國史的轉型期,是以越到後來,楊貴妃所背的包袱也越大了!平時,我們泛泛而道楊貴妃,一個美人,自霓裳羽衣舞至婉轉蛾眉馬前死,春租繁茂悲辛的故事,乃至情天長恨,屬於兒女情,但是,擴大了來看這一個故事,所包含的實在很多。
楊貴妃
(719~756)
唐代蒲州永樂人(今山西永濟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頃岩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楊貴妃,四川人氏,名玉環,是一位傳奇式的古代美人。典故有「環肥燕瘦」,她和漢成帝時的趙飛燕一起成為古代美女的兩個不同類型的代表。楊玉環原是唐玄宗的兒媳,武惠妃病逝後,由高力士推薦入宮,唐玄宗因顧忌名分,不能直接將兒媳婦納入宮中,於是以追薦太後為名,度她為女道士,住太真宮修道。天寶四年,玄宗正式冊封她為貴妃。其時的楊玉環已是一個成熟的女性,她的魅力在於自然嬌嫩的肌膚,贏得了三千寵愛在一身,六宮粉黛相形失色。這說明楊貴妃美容有術,因而能夠長期固寵。
秘術之一:摒棄濃妝艷抹,講究淡妝輕掃,顯示人體自然美。唐代美容物,以鉛、汞為主要原料,長期使用,會慢性中毒,臉部留下褐斑,皮膚老化。楊玉環為女道士五六年間,遠離濃妝艷抹,不受鉛、汞危害,以後也摒棄濃妝,追求蛾眉輕掃的淡妝。
秘術之二:溫泉沐浴和拍打之功。唐朝承襲北朝習俗,設溫泉宮,華清池是最為有名的一處。相傳溫泉有祛除邪氣,免除疫病的功效,常浴溫泉,泉水中的硫磺等礦物質可以治療皮膚病,已被今天醫學界所公認。《長恨歌》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楊貴妃沐浴溫泉時,常把桑葉、蕁麻等浸入水中,它們能鎮靜神經,促進肌膚再生,使之滑膩光潔。《紅樓夢》中賈寶玉寫詩說「出浴太真冰作影」。在沐浴時,楊貴妃施行拍打之功,用手輕拍全身,尤其是面部皮膚,使周身穴位受到刺激,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強化肌膚機能的美容效果。
秘術之三:合杏仁、滑石、輕粉製成楊太真紅玉青。據說施之十日後,面色如紅玉,是歷代佳人美女川來美容的秘方之一,連後來的慈禧太後也天天使用。此方中杏仁有豐富的苦杏仁油,有滋潤皮膚的特殊效果。輕粉抑菌,滑潤利竅,它們「上能利毛腠之竅,下能利清溺之竅」。三葯合用,具有去垢潤膚,迫利毛竅的作川,徹底避免傳統美容物中鉛、汞的危害。
秘術之四:吃荔枝,服人參,保健美容邀君寵。楊貴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杜牧有詩說:「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玄宗為投楊貴妃之好,下令各地驛站,快速轉運閩、廣荔枝進貢長安,耗去多少人力財力,僅為楊貴妃一人歡娛快樂。荔枝,為南方熱帶水果之一,內含豐富營養,性甘平無毒,久吃荔枝,益心脾、養肝血,益人顏色。楊貴妃的飲食結構中,總是少不了人參,少許服用人參,有「補五臟,安精神,明目,開心益智」的功能。今天的葯療保健中,人參亦是當然的補品,堅持微量服用,可以減輕疲勞,滋補陰陽。
Ⅳ 楊貴妃是中國哪個朝代的人,她老家到底是中國那個地方的
楊貴妃是唐代的。
關於她的籍貫有多種說法:
1、華陰縣說法
楊玉環的高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為華陰人。
【反駁】:遷居三代後就不屬於第一代的原籍了,而楊汪的曾祖父楊尚希籍貫都有南北朝時弘農靈寶(今河南靈寶市)、隋朝時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兩種說法,說楊玉環祖籍在弘農郡華陰縣太過草率。而且持「華陰說」觀點的人很明顯難以自圓其說,因為這些人連楊尚希出生在什麼朝代都搞不清楚。
2、永樂縣說法
《楊太真外傳》等古書中均記載:楊玉環隨叔父遷至蒲州永樂之獨頭村。
【反駁】:由此可以充分證明,楊玉環祖籍並不是蒲州永樂,更不是出生於蒲州永樂,只不過是在當地生活過一段時間。
3、容州說法:
漏洞一:廣西容縣有一塊當地人自認為唐代的石碑,記述著唐天寶四年四門助教許子真所寫的《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並說這是楊貴妃事跡最早的記載。
【反駁】:天寶十五載(756年)才有的安史之亂,不知許子真是怎樣提前11年,在天寶四年就預知了楊貴妃的遭遇。從全國范圍來看,有關於這個許子真的記載,除了容縣以外,是完全沒有,可見其一點名氣都沒有,或者這個人其實就是當地人虛構出來的。而容縣把許子真的地位捧的很高,事實上一個小小是四門助教只不過是高等學校教員老師中職稱低於講師的一種初級職稱。因此,此碑文完全無任何權威性。
漏洞二:楊妃容州碑記,碑文不長:「楊妃,容州楊沖人也。離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維,母葉氏」。
【反駁】:正史《舊唐書》與野史《楊太真外傳》等均指明楊玉環的父親名叫楊玄琰,而不是什麼楊維。
【反駁】:楊貴妃精通音律舞蹈,所受到的優越教育與容縣當時閉塞落後的條件是極其不吻合的。
漏洞三: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她就是容縣人。
【反駁】:以唐朝當時的國力,幾乎整個亞洲的藩屬國都會向唐朝進貢,隋唐大運河通南達北、一日千里,皇宮里的妃嬪什麼山珍海味都可以吃到。楊玉環喜歡吃哪裡的特產並不代表她就是哪裡人,很多中國人都喜歡吃洋快餐。
漏洞四:容縣石碑碑文:開元二十四年,明皇詔入內,號太真。
【反駁】:《舊唐書》等正史均記載楊玉環於天寶四年為貴妃。
4、蜀州說法
公元729年楊玄琰卒,楊玉環生於公元719年。《舊唐書》上的記載:楊貴妃的父親叫楊玄琰出仕蜀州司戶,她便出生在蜀州。蜀州就是今天的崇州,在唐宋時期,成都西邊的崇州被稱為蜀州。
5、閿鄉縣說法
關於楊玉環的祖籍,有虢州閿鄉說、山西蒲州永樂說、弘農華陰說等。種種說法不一,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即楊玉環的父親是楊玄琰。
《舊唐書》、《楊太真外傳》等均指明楊玉環父親為楊玄琰,包括其祖父楊志謙、高祖父楊令本、六世祖楊尚希等均記載是虢州閿鄉人。這是有關楊玉環身世最為准確記載。拋開祖籍論,按照她父親的籍貫也是虢州閿鄉人。
(5)楊美女什麼時候回老家擴展閱讀:
楊玉環名字《舊唐書》與《新唐書》里沒有寫,《資治通鑒》里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後大約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後人沿用至今。
楊貴妃的「玉奴」、「玉娘」、「玉環」這三個名字是真實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環三個字的用語都是不同時期對楊貴妃名字的一種襯托。玉奴,是她兒時的愛稱;玉娘,是她冊封前的尊稱;玉環則是她冊封貴妃、身體發福後人們對她的戲稱。楊貴妃的真實姓名應該叫做「楊玉」。
玉環羞花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復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朴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
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
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里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Ⅵ 楊貴妃究竟是哪裡人大唐美女的老家在哪
比「海棠湯」格局更大的,是「蓮花湯」,唐玄宗專浴之池。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唐玄宗在驪山北麓擴建華清宮,治湯井為池,環山列宮室,宮周築羅城。華清宮儼然已成陪都,或者說是冬宮。每年十月,唐玄宗偕同楊貴妃和文武百官到華清宮過冬,次年四月才返回長安。他們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愛情,將近一半的光陰是在華清宮度過的。
然而唐玄宗與楊貴妃並不是驪山溫泉的首批顧客。早在周朝,當時的帝王就在這里建造亭台樓閣,圈為禁地。北周王褒專門寫過一篇《溫湯銘》,對溫泉的養生駐顏功能大加贊美,說它是「華清駐老」。這也是後來華清池得名的由來。秦始皇愛泡溫泉,以石築室砌池,命名為「驪山湯」。漢武帝加以重修,在周圍種滿松柏。唐太宗也看上這個地方,詔命閻立德擔任包工頭,營造「湯泉宮」……他們都是過客。說起華清池,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唐玄宗與楊貴妃。這或許就是愛情的力量?愛情能使一個地方長久地充滿詩意。「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直到今天,我們仍覺得揚貴妃是華清池的女主人。她的影子無處不在。在這個發掘了兵馬俑的城市,我們並不希望歷史是冰冷的,也期望從鐵石心腸的歷史發掘出一縷若隱若現的溫情。兵馬俑是硬碰硬的,楊貴妃的愛情卻讓人心軟。正如白居易《長恨歌》所謂的恨,並不是對美人的仇恨,而是對悲劇,對命運本身的抱怨。此恨綿綿無絕期,意味著彼此難忘,天地之隔的相思之苦。華清池,多麼甜蜜的溫泉富貴鄉,卻結了一個剪不斷的苦果。
Ⅶ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是哪裡人 楊貴妃的簡介
1、楊貴妃籍貫存在爭議,主要有五種說法:虢州閿鄉(今河南靈寶)、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說、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說、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廣西容縣)說。
2、楊玉環於開元七年(719年)農歷六月初一(陽歷6月22日)出生於宦門世家,高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蜀州度過的。開元十七年,10歲左右的楊玉環因父親去世,被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家。
3、楊玉環(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唐朝時期後妃、宮廷音樂家、舞蹈家、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齊國公楊玄琰之女,宰相楊國忠堂妹。
4、性格婉順,姿質豐艷,擅長歌舞,通曉音律。嫁給壽王李瑁為妃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奉命出家為女道士,後唐玄宗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
5、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後,跟隨唐玄宗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士兵嘩變,含恨賜死。
Ⅷ 楊貴妃作為四大美女之一,關於唐朝楊貴妃的歷史都有哪些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1]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朝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出生於宦門世家華陰楊氏,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公歷7月15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2-3]
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生平:
楊玉環於開元七年(719年)農歷六月初一生於
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回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從這首詩來看,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的。陳寅恪先生曾對這種說法頗感稀奇,並在《元白詩箋證稿》中作了考證。陳氏懷疑劉詩「貴人飲金屑」之語,是得自「里兒中」,故而才與眾說有異。然而,陳氏並不排除楊貴妃在被縊死之前,也有可能吞過金,所以「里兒中」才傳得此說。
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詔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將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將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初瘞時以紫 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 在。內官以獻,上皇視之凄惋,乃令圖其形於別殿,朝夕視之。(《舊唐書·卷五十一楊貴妃傳》)[
Ⅸ 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與唐玄宗有著怎樣的愛情故事
開元二十八年,楊玉環被詔進宮,天寶四年正式冊封為貴妃,從此開始了與玄宗食則同席、寢則同榻的專寵生活。在楊貴妃與玄宗一同生活的十五年間(開元二十八年至天寶十四年),玄宗雖偶有拈花惹草,但對楊貴妃一直是比較專一的,可以說將其全部的感情、愛心都寄託在楊貴妃身上。
如果僅從其美貌並不能說明問題,楊貴妃雖姿色出眾,但後宮中的絕色佳人並非沒有,何況玄宗已年過花甲,情慾的追求已非昔日可比,他之所以對楊貴妃如此醉心,應該說,主要的原因是兩人在感情上、志趣上的情投意合。
據史書記載,楊貴妃曾兩次被遣回娘家。第一次是天寶5年,即楊貴妃被冊封的第二年,貴妃因嫉妒觸怒了玄宗,被遣回娘家。貴妃被趕出宮後,玄宗忽然感到人去樓空,有一種不可名狀的孤獨感和空虛感。玄宗茶飯不思,還動不動就對左右侍從亂發脾氣。隨即就令人將御膳送去,當夜將貴妃接回宮中,從此對貴妃更加恩愛。
玄宗與貴妃雖是帝王與妃子的關系,但從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可以發現,他們象一對和睦相愛的夫婦,更象熱戀中的少男少女。
(9)楊美女什麼時候回老家擴展閱讀:
下落成謎
死於馬嵬坡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嘩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
唐玄宗言國忠亂朝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無奈禁軍士兵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繼續包圍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三十八歲,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遺體,但未尋得。
《新唐書》中的記載與《舊唐書》大致相同,由此可見,楊貴妃確實死於馬嵬坡。後人傳說貴妃沒死,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