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形容女生的詞語,古人18種稱呼美女的詞語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現在人看到美女,打招呼的方式千篇一律,有時候還有點唐突。
比如大街上搭訕:嗨,美女,留個聯系方式吧。天啊,這在古代會被人打的,除非你是高衙內。
古人如何搭訕美女呢?
我最服司馬相如,不出聲,不廢話,七弦琴一張,一曲《鳳求凰》,哇塞,追到白富美。
《詩經》第一篇《關雎》上來就告訴我們怎麼搭訕。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如何稱呼美女呢?
現代人通用稱呼:女神,美女,靚女,漂亮姑娘
年輕人之間稱呼:小仙女,小姐姐
社團里稱呼:校花,班花,系花,廠花
二次元:卡哇伊
古代怎麼稱呼美女呢?
通用稱呼
(一)美人
這是古人最古老的稱呼,樸素,簡單,而且源遠流長。
最早出現在詩經,比如《簡兮》: 「雲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後面歷朝歷代都有使用,我們現在用的「美女」一詞都出自「美人」。
唐朝李賀《染絲上春機》: 「美人懶態燕脂愁,春梭拋擲鳴高樓。」
宋朝蘇軾也有詞句(續麗人行): 「美人睡起薄梳洗,燕舞鶯啼空斷腸。」
即使到了現在,美人這個詞還在使用,存在了2500多年的詞語,足見其生命力。
不過現在各位不要隨便用美人這個詞,因為詞性變了,大街對陌生人喊美人兒,估計一巴掌扇過來是輕的。老老實實叫美女吧。
(二)伊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蒹葭》中的伊人,顯得那麼恬靜,相比窈窕淑女,我更喜歡在水一方的伊人。
宋朝柳永口中的伊人應該是個國色天香的美女,不然為啥會相思消瘦呢?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後來,伊人不再是美女的專屬名詞,也經常用在男人身上,成了中性詞。
比如宋朝戴復古: 「生絹六幅淡墨圖,伊人筆端有造化。」 這里的伊人指的是畫師儒衣陳其姓。
這個詞好像已經很少用了,不管是文章中,還是生活上,伊人基本上不再使用了。不過你要對熟悉中國古典文學的美女拽兩句,估計對方也不會反對。
(三)玉人
「二十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這是我記住的最出名的一首關於玉人的詩句。
詩經《野有死麕》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這也許是玉人的出處。也有可能是秦穆公的女兒弄玉的別稱,弄玉嫁給了會吹簫的蕭史,引出了一段「弄玉吹簫」的佳話。
不管出處在哪裡,玉人這個詞用的還是比較多的,而且很多都是優美的詩句。
唐朝元稹《白衣裳》: 「雨濕輕塵隔院香,玉人初著白衣裳。」 穿白衣的美女站在雨後院落中,一幅唯美的圖畫。
唐朝唐彥謙《梅》詩中: 「玉人下瑤台,香風動輕素。畫角弄江城,鳴璫月中墮。」
宋朝黃庭堅《定風波》一詞: 「冠帽斜欹辭醉去,邀定,玉人纖手自磨香。」
大街上喊陌生美女:嗨,玉人。我可沒這個勇氣。文章里金童玉女還在用,但是你確定玉人能寫到文章里?
(四)佳人
漢朝李延年說: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漢武帝劉徹《秋風辭》裡面有: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唐朝詩仙李白《春日行》: 「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
佳人成了美女的別稱,而那個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傾城傾國的絕代佳人,可謂是終極美女的形容詞。絕代佳人現代去稱呼,估計對方也會接受的,這個詞劃重點吧!
(五)麗人
氣質上稱呼
(一)閨秀
這個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主要形容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
閨秀現在已經不流行了,通俗說法叫富家女,流行說法叫白富美,媒體寫法叫名媛,你要說閨秀,小心被丟到醋缸里。
(二)碧玉
主要是指小戶人家靦腆善良的美麗女子。出自晉朝孫綽《情人碧玉歌》: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
宋朝陸游《無題》: 「碧玉當年未破瓜,學成歌舞入侯家。」
這個詞已經與美女無關了,更多的回歸詞本意,嗯,就是那個綠色,含硅的礦物質。
(三)嬋娟
嬋娟多形容女人姿態美好,代指美女了,當然也可以稱呼月亮,誰叫月亮上有個嫦娥仙子呢?
最早出自漢朝張衡《西京賦》:「嚼清商而卻轉,增嬋娟以此豸。」
李白《飛龍吟》這樣寫: 「後宮嬋娟多花顏,乘鸞飛煙亦不還,騎龍攀天造天關。」
嬋娟貌似更多的被稱呼月亮,不過你要說嬋娟,估計大家也能聽懂你在說什麼,所以這個詞還在,可以放心使用。效果咋樣,不敢保證,應該不會被打。
化妝上稱呼
(一)粉黛
粉黛是古代女人化妝品,白粉來塗面,黛粉來描眉,再點一個絳唇,齊活。後來發現代指美女也是那麼貼切,毫無違和感。漸漸的文人墨客爭相相仿了。
最早是誰開始用的不好說了,但是唐代這個詞已經流行起來,特別是白居易《長恨歌》直接把粉黛放到了熱搜里。
唐朝白居易《長恨歌》也說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後來,晚唐詩人鄭谷在《海棠》中也說道: 莫愁粉黛臨窗懶,梁廣丹青點筆遲。
宋朝直接把白樂天的原句各種改編,簡直成了皇宮里美女的專名詞。
比如王安石說《虞美人》: 「同輦隨君侍君側,六宮粉黛無顏色。」
這個詞已經不用了,你說粉黛,大家聯想到的絕對不是美女,估計都以為你要買雅詩蘭黛這類化妝品呢。
(二)紅粉
紅粉最早是女人妝容,早在漢代就有了,《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里有「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
後來呢,紅粉也被用來稱呼美女。
唐朝杜牧《兵部尚書席上作》詩中: 「忽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回。」
紅粉知己目前還在用,紅粉佳人也在用,單獨紅粉沒人用了,你確定說的紅粉不是用來刷牆的?
(三)紅妝
紅妝本來是古代女子在重大儀式中的盛裝,也被用來稱呼女子了。
這不宋朝晁補之就有詩句《好事近》: 「坐中誰唱解愁辭,紅妝勸金盞。」
這個有人用嗎?我感覺應該用不上了,可以有煙熏妝,淡妝,就是沒有紅妝,更沒人用紅妝來稱呼美女。
容貌上稱呼
(一)紅顏
紅顏一般指女人美麗的容顏。比如三國曹植《閨情詩》: 「紅顏韡燁。雲髻嵯峨。」
後來用在美女身上更顯得形象,比如現在也在用紅顏知己一詞。
清朝吳偉業《圓圓曲》: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這里的紅顏就是陳圓圓了。
紅顏和紅粉一樣,提到紅顏也就剩下紅顏知己了,反正你說紅顏,大家也都明白你想說啥,估計也沒人打你,願意用就用吧。
(二)娥眉
最早娥眉稱為蛾眉,出自《詩經碩人》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形容女人的眉毛彎彎的,非常好看。
正因為娥眉只有女人才有,而且非常好看,直接用來代指美女沒什麼問題,總不能男人也長著一對娥眉吧。
宋朝辛棄疾《添字浣溪沙》: 「赤腳未安芳斛穩,娥眉早把橘枝來。」
娥眉不出名了,峨眉山太出名了,你確定你說的不會被人以為是峨眉山嗎?
服飾上稱呼
(一)紅袖
紅袖最初指古代女子襦裙長袖,由於長袖善舞的女人,美到醉人。用紅袖形容長袖翩翩的美女恰如其分,賞心悅目。
杜牧《南陵道中 / 寄遠》: 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元稹《遭風》: 喚上驛亭還酩酊,兩行紅袖拂尊罍。
現在的流行色已經不是大紅色了,不要說水雲袖這種長袖了,你就是穿一件紅色短袖的衣服,都會被人笑話。
你說紅袖,喜歡古龍的以為你再說李紅袖,喜歡網路文學的以為你再說小說網站,反正沒人知道你在誇美女。
(二)金釵
金釵本來是古代女人頭上的金制首飾,由兩股合成,插於發髻的。這個飾品又是只有女人才有,所以也可以用來指美女。
最出名當屬紅樓夢的十二金釵了,一顰一笑十二美,大觀園里處處春。
詩句里的金釵美人又是如何呢?
唐朝韓愈《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 「銀燭未銷窗送曙,金釵半醉座添春。」
宋朝曾幾道《河滿子》: 「可羨鄰姬十五,金釵早嫁王昌。」
由於紅樓夢的出名程度,金釵生命力源遠流長,哪怕現在已經沒有金釵這種飾品了,大家也知道你在說美女,不過是特定的那十二個美女而已。
人名稱呼
(一)飛瓊
許飛瓊原本是傳說中的仙女,西王母的侍女,後泛指仙女或美麗的女子。
清朝納蘭性德《南樓令》: 「將息報飛瓊,蠻箋署小名。」
這個太生僻了,要不是我查資料,我根本不知道還有這個詞,估計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個詞是說啥吧?
(二)蕭娘
南朝以來,男子所戀的女子常被稱為蕭娘,與之對應,女子所戀的男子常被稱為蕭郎。
唐朝徐凝《憶揚州》: 「蕭娘臉下難勝淚,桃葉眉頭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蕭娘肯定不用了,因為我打字的時候連聯想詞都沒有出來。再說娘這個詞形容美女,你想讓她老幾歲?
(三)謝娘
《晉書》卷九十六《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傳》:「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韞,安西將軍奕之女也。聰識有才辯。」 所以後世稱有才有貌的女子為謝娘。
宋朝晏殊《望漢月》一詞中說: 「謝娘春晚先多愁,更撩亂、絮飛如雪。」
同蕭娘一樣,基本沒人用,而且顯得對方歲數大,這詞比蕭娘還生僻,至少我很少聽過。
其實古代還有很多稱呼美女的詞,只不過即使在古代也是小眾文化,比如似花人,解花語等等。
隨著時代的變遷,語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部分的詞在現在的語境下已經很少使用了。要想這些詞有用武之地,只能穿越回古代,你們准備好了嗎?我已經准備好了,誰給我一個月光寶盒?
圖片來自於網路,有糾立刪。
② 傳統文化解讀:古代對美女的稱呼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來對於美女的追求都是不少的,古代的美女直到如今都是名留青史,對於那些不同的美灶碧余女都有著不一樣的稱呼。
還想了解》》 中國古代飲食器具
「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故對年輕美麗的女子總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麗人」、「玉女」慧宴、「嬌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稱。
「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櫛進士」:指才華橫溢的女子。
「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艷的女子。
「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隱滾。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
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令媛」、「女公子」。
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等等。
③ 古人對美女的雅稱
古代對女子的雅稱:
1、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橘備啟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
2、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諾z書》:「長安眾富兒圓如,盤饌羅膻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3、紅粉。本指婦女化妝用的胭脂和白粉,也代指美女。如唐代李商隱《馬嵬》:「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白成灰」。
4、粉黛。本指婦女塗在臉上的白粉和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喻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5、蛾眉。本指女子細長而彎曲的眉毛,借為美人的代稱。如唐代高適《塞下曲》:「盪子從軍事征戰,蛾眉蟬娟守空閨」。
6、紅顏。本指婦女美麗的容顏,也代指美女。如滾純清代吳偉業《圓圓曲》:「痛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7、裙釵。因婦女著裙插釵,因此稱婦女為裙釵。如清代曹雪芹《紅樓夢》:「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
8、巾幗。本指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後成為婦女的代稱。如清代湘靈子《軒亭冤?賞花》:「新世界,舊乾坤,巾幗英雄叫九閽。
④ 美女的古代稱謂。
千嬌百媚、儀態萬千、美艷絕世、明眸善睞、嬌艷嫵媚、玲瓏剔透、水靈秀氣、天生麗質
慧質蘭心、秀外慧中、暗香盈袖、亭亭玉立、楚楚動人、秀外慧中、娥娜翩躚、俏麗多姿
如花似月、秀色可餐、嬌艷驚人、冠壓群芳、風華絕代、楚楚動人、貌賽西施、姿容絕代
風姿卓越、顧盼流轉、清絲糾纏、舉步輕搖、小家碧玉、完美無暇、嬌羞可愛、婀娜多姿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小鳥宜人、善解人意、櫻桃小口、粉妝玉琢、桃腮杏臉、如花似玉
(4)古代人稱美女是什麼擴展閱讀:
1、國色天香
【拼音】: guó sè tiān xiāng
【解釋】: 原形容顏色和香氣不同於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後也形容女子的美麗。
【出處】: 唐·李浚《摭異記》:「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2、巾幗英雄
【拼音】: jīn guó yīng xióng
【解釋】: 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發飾,後借指婦女。指女子中的英雄。
【出處】: 清·湘靈子《軒亭冤·賞花》:「新世界,舊乾坤,巾幗英雄叫九閽。」
3、巾幗奇才
【拼音】: jīn guó qí cái
【解釋】: 巾幗: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後借指婦女。女子中有特殊才能的人。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回:「據這景象,豈但是一二閨秀,只怕盡是巾幗奇才哩!」
4、 儀態萬千
【拼音】: yí tài wàn qiān
【解釋】: 儀態:姿態,容貌。形容容貌、姿態各方面都很美。
【出處】: 漢·張衡《同聲賦》:「素女為我師,儀態盈萬方。」
⑤ 美人在古代除了被稱為「姬」,還被稱為什麼
1、 嬋娟:姿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2、麗人:光彩照人,指美貌的女子。
3、佳人:指美人。
4、玉人:用來稱謂美麗的女子。
5、淑女:指溫和善良而美好的女子。
6、尤物:指美貌的女子。尤,奇異之意。
7、小家碧玉:舊時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
8、大家閨秀:舊時指有地位的大戶人家的秀麗女子。
9、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10、二八佳人: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古代著名的美人有潘安、董賢、龍陽君、慕容沖、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等。
(5)古代人稱美女是什麼擴展閱讀
美人的標准:
一、烏發蟬鬢
烏發就是頭發烏黑油亮,蟬鬢是指面頰兩旁近耳頭的頭發,要薄如蟬翼。烏發一詞早在《左傳》中便已出現,至於蟬鬢一詞,則出現在三國時代的魏國,其中一名叫莫瓊樹的宮女所梳的發型。
二、雲髻霧鬟
這里所指的鬟,都是環形發髻的意思,髻則指束在頭頂的發結,所謂雲髻霧鬟,便是美女所梳的發髻狀如雲霧。據傳發髻最早的由來,是創自女媧身旁的一名仙女,便經常束起發髻。
三、娥眉青黛
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顏料來繪畫眉毛,這種眉毛化妝,早在西周時已十分流行,在《詩經》和《楚辭》中,便已出現這個形容詞。
四、明眸流盼
眼睛是靈魂之窗,明眸便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便是流轉目光觀看之意,一對美麗而又流轉生輝的眼睛,自古以來都視為美女的標准。
五、朱唇皓齒
顧名思義,朱唇便是紅唇,皓齒便是雪白的牙齒,紅唇能夠顯得牙齒潔白,雪白的牙齒又能襯托朱唇,兩者缺一不可。
六、玉指素臂
古人對女性的纖纖玉指非常重視,美女的手指必須纖細而柔軟;素臂便是指白皙的手臂,手臂不但要白,還要圓潤及充滿彈性,這便是玉指素臂。
七、細腰雪膚
雖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是身材豐滿的美女,但國人還是偏好纖瘦型美女,細腰便是腰肢幼細;雪膚則是肌膚雪白,相傳趙飛燕便是細腰雪膚的佼佼者。
八、蓮步小襪
蓮步是指美女的腳步,更指纏過的小腳。小襪則指纏足女性所穿的襪子;小腳步伐如蓮,再穿上小襪,便成為美女的一種美態。
九、紅妝粉飾
紅妝指女子盛妝,就如今天在腮上塗上胭脂。胭脂據說由匈奴人發明,其後才傳入中土;另外粉飾便是在臉上塗抹白粉,這種化妝品在商末周初,已開始為宮中美女使用。
十、肢體透香
女性肌膚中帶有芬芳的香氣,亦被視為美女,這種香氣並非來自某種香水,而是天然的體香;除了清代著名的香妃外,據說西施亦是渾身散發香氣的美女。
⑥ 古時美女怎麼稱呼
古代怎樣稱呼?美女 粉黛 蛾眉 小家碧玉 大家閨秀 妙齡少女 絕代佳人"玉人"、"璧人"、"佼人"、"麗人"、"玉女"、"嬌娃"、淑女、"西施"、"尤物"、"青娥"等稱。
⑦ 古代人叫美女是什麼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嬋娟:色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千金:舊稱別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
嬌娃:也作嬌娘。指美麗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舊時指有名的妓女。
麗人:光彩煥發,美麗。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見古詩十九首):「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指美人。
女公子:舊時對別人女兒的尊稱,現用來稱謂外國人士的女兒。
玉人:用以稱謂美麗的女子。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交際花:指在社交場合中活躍而有名的女子。有貶義。
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為一種擺設的美貌女子。
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對他人之女的敬稱。
尤物:奇異的。指美貌的女子。亦指優異的人或物品。
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內人:從前丈夫稱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於舊觀念,認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內。
發妻:古時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結發為髻,男子從此把頭發挽在頭頂上,為表示是原配,稱妻子為「發妻」
天使:原為猶太教、基督教傳達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為帶翅膀的孩子和少女。因此比喻善良貞潔可愛的人。多用於女子。
安琪兒:英文angel的音譯。意為天使。
軟玉溫香:軟:柔和;溫:溫和。玉、香:女子的代稱。後泛指溫柔的年青女性。
糟糠之妻:貧困時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後為對自己妻子的謙稱。
小家碧玉:碧玉:舊時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
二八佳人:二八:指16歲。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婦女保留青年時的神態。
妙齡少女:妙:美好。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
巾幗英雄:巾幗: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引申為婦女的代稱。指婦女中傑出的人物。
⑧ 古代稱美女為什麼
美人,玉人,粉黛,
佳人 ,佳口 ,佳麗 ,佳治 ,佳俠
佼人 ,佚女 ,良人 ,碩人 ,淑女
淑媛 ,姝麗 ,名姝 ,細娘 ,嬌娘
嬌艾 ,嬌冶 ,嬌嬌 ,嬌嬈 ,嬌蛾
嬌娟 ,嬌姝 ,嬌姿 ,麗人 ,麗姬
麗娟 ,麗蛾 ,嬌娃 ,麗質 ,西施
嬋娟 ,嬋娟子 ,窈窕娘 ,窈娘 ,窈窕
軟玉溫香
美女自古至今通稱為「美人」,也用「紅顏」、「紅袖」、「紅粉」概而括之。
字典上說「姬」是古代對美女的美稱
「英媛」指賢德的女子,「英」指傑出,「媛」代稱美女。
「青蛾」也是少女的代稱。詩人江淹的《水上神女賦》:「青蛾羞艷,素女慚光」,說神女之美,讓妙齡少女也羞對其艷麗,慚愧於神女的光彩。
白居易在其名篇《長恨歌》中,一邊說「宛轉蛾眉馬前死」,用「蛾眉」代楊玉環,一邊說「六宮粉黛無顏色」,以「粉黛」代稱其它宮女。
⑨ 古代女子稱呼
中國古代女子稱謂大全
中國古代女子稱謂大全 「夫人」、「玉人」、「璧人」、「佼人」、「千金」、「令媛」、「女公子」、「麗人」、「淑人」、「玉女」、「嬌娃」、「巾幗」、「西施」、「尤物」、「室人」、「令間」「青娥」等均是古代對女性的稱謂,現將古代對各種女性的稱謂總結於下: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學作品中常見此稱謂。
《詩經·周南·關睢》:「關關睢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女士」,源於《詩經》「厘爾女士」,孔穎達疏「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 「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
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女郎」,古樂府《木蘭辭》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之句。
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
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個女人。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學問並當過掌管宮廷王後禮儀、典籍、文件工作官員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
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紅樓夢》第1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衩。」
「妙齡少女」,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 「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掃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櫛進士」,指才華「冶葉倡條」,指輕狂嬌艷的女子。
「軟玉溫香」,指溫柔年輕的女子。「道旁苦李」,指被人拋棄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貌丑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
尊稱別人的女兒為「千金」、「令媛」、「女公子」。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
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等等。在女子稱謂中,「母親」是最偉大而高尚的。
清《冷廬雜識》中載:《爾雅》對母親稱「妣」,《詩經》稱「母氏」,《北齊書》稱嫡母為「家家」,《漢書》列侯子稱母為「太夫人」。其他記載還有:帝王之母稱「太後」,官員之母稱「太君」,一般人之母稱「媽媽」。
我國古代貴婦人的稱謂如下:按宋代政和二年定命婦的等級由下而上的排列是:孺人、安人、宜人、恭人、令人、碩人、淑人、夫人。夫人——在周代「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
到漢代,列侯的妻子稱「夫人」,列侯死,子復為列侯,稱「太夫人」。漢代皇帝的妾也稱「夫人」。
唐代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國公的母或妻及妃為「國夫人」;三品以上官員的母或妻為「郡夫人」。宋一品、二品官員之妻皆封「夫人」。
清代則封宗室貝勒至輔國將軍之妻為「夫人」。在古代,「夫人」有時也是對婦女的一種敬稱。
現在,「夫人」一詞已常被用來作為朋友間問候的客套詞。淑人——宋徽宗時定製。
文官正、從三品的祖母、母、妻各封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國將軍之妻為淑人。
碩人——婦人封贈之號。宋政和初年定命婦等級,大夫以上封碩令人——宋制,內命婦有奉恩令人等封號,為正六品。
外命婦之號有九等,令人居第五等,大、中大夫以上的妻子封令人。恭人——在令人之下,自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封之,充為六品。
明清為四品官之妻的封號。清又以奉恩將軍之妻為恭人。
宜人——宋代正和年間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議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階相當者同。元明後,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元代七品封宜人,明清五品封宜人。
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明清則為六品官之妻的封號。
孺人——據《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
宋代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號,則為七品官母或妻的封號。舊時也通用為奴人的尊稱。
古時對女子的稱呼有哪些?
妾--古代女子表謙卑的自稱.
母--古代對貴族女子的一種美稱或泛指長輩女性.
青衣--古代俾女的代稱.
裙衩--古時為婦女的代稱.
拙荊--一般人家丈夫對妻子的一種稱謂.
粉黛--古代美女代稱.
蛾眉--亦作`娥眉`,古代美女的代稱.
巾幗--古稱婦女為巾幗.
姥--古稱老婦人為姥.
嫗--古對婦人,一般指年歲大者,亦有指少女者.
媼--古對婦人或老婦人的稱乎.
娘--古代指母親.少女或泛指婦女.
令媛:舊稱別人的女兒,有喜愛之意。
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嬋娟:色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千金:舊稱別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
嬌娃:也作嬌娘。指美麗的少女。
花魁:百花的魁首。舊時指有名的 *** 。
麗人:光彩煥發,美麗。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見古詩十九首):「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指美人。
女公子:舊時對別人女兒的尊稱,現用來稱謂外國人士的女兒。
玉人:用以稱謂美麗的女子。
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交際花:指在社交場合中活躍而有名的女子。有貶義。
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為一種擺設的美貌女子。
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對他人之女的敬稱。
尤物:奇異的。指美貌的女子。亦指優異的人或物品。
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內人:從前丈夫稱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於舊觀念,認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內。
發妻:古時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結發為髻,男子從此把頭發挽在頭頂上,為表示是原配,稱妻子為「發妻」
天使:原為猶太教、基督教傳達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為帶翅膀的孩子和少女。因此比喻善良貞潔可愛的人。多用於女子。
安琪兒:英文angel的音譯。意為天使。
軟玉溫香:軟:柔和;溫:溫和。玉、香:女子的代稱。後泛指溫柔的年青女性。
糟糠之妻:貧困時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後為對自己妻子的謙稱。
小家碧玉:碧玉:舊時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
二八佳人:二八:指16歲。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婦女保留青年時的神態。
妙齡少女:妙:美好。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
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巾幗英雄:巾幗: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引申為婦女的代稱。指婦女中傑出的人物。
古代女子的稱呼
古代女子年齡稱謂
我們都經常說:都是有「家室」的人了。但是到底什麼是「家室」恐怕沒幾個人知道。女人有了男人了,出嫁了,就說明她有「家」了;男人娶了老婆,就可以說他有「室」了。這就是所謂的家室,所以有家,有室又可以指男女已經是結婚年齡了。
其實,有很多詞語和年齡有關,後人就由它作為年齡的代稱,我介紹幾個對女子年齡的稱謂:
度——小兒初生之時。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指2——3歲的兒童。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赤子、襁褓——泛指不滿周歲的初生嬰兒。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發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在這里,「總」就是聚攏束結的意思。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
垂髫——指兒童。兒童垂發叫髻。髫,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
齠——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年——童年。
髫齡——童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
周晬——指嬰兒周歲。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孺子——兒童。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
紅顏——年輕人的紅潤容顏。代指少年。
黃口——十歲以下。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子十二歲。
豆蔻年華——指十三四歲的少女。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及笄——笄,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
的女子。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處子——未出嫁的女子。
千金——對人家女兒的的敬稱,多指未婚者。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
幼艾——指美貌的青年男女。《楚辭九歌少司命》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歲。
姥——年老的婦人。
古代對女人的稱呼
古人對女人的稱謂----古代人文知識系列之一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嬋娟:色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千金:舊稱別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嬌娃:也作嬌娘。
指美麗的少女。花魁:百花的魁首。
舊時指有名的 *** 。麗人:光彩煥發,美麗。
指美貌的女子。佳人:(見古詩十九首):「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指美人。女公子:舊時對別人女兒的尊稱,現用來稱謂外國人士的女兒。
玉人:用以稱謂美麗的女子。淑女:指溫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交際花:指在社交場合中活躍而有名的女子。有貶義。
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為一種擺設的美貌女子。
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
也用作對他人之女的敬稱。尤物:奇異的。
指美貌的女子。亦指優異的人或物品。
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內人:從前丈夫稱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於舊觀念,認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內。發妻:古時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結發為髻,男子從此把頭發挽在頭頂上,為表示是原配,稱妻子為「發妻」天使:原為猶太教、基督教傳達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為帶翅膀的孩子和少女。
因此比喻善良貞潔可愛的人。多用於女子。
安琪兒:英文angel的音譯。意為天使。
軟玉溫香:軟:柔和;溫:溫和。玉、香:女子的代稱。
後泛指溫柔的年青女性。糟糠之妻:貧困時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
後為對自己妻子的謙稱。小家碧玉:碧玉:舊時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
二八佳人:二八:指16歲。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婦女保留青年時的神態。妙齡少女:妙:美好。
指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子。巾幗英雄:巾幗: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引申為婦女的代稱。
指婦女中傑出的人物。
中國古代對女子的稱呼有哪些
1、女士:
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為和才華,即對有知識、有修養女子的尊稱。孔穎達的解釋是「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女性有男性的品德、胸襟和才華,可能相當於現在說的女漢子、女紳士。
2、女流:
《儒林外史》第41回記載:「看她是個女流,倒有許多豪傑的光景。」這是對舊時女人的泛稱。 巴金 《家》三二:「家裡只有我一個女流,你表弟年紀又小。」
3、女郎:
寓有「女中之郎」的壯志之意,也是對年輕女子的代稱。相關記錄:不知木蘭是女郎。(譯文: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南北朝:佚名《樂府詩集·木蘭詩》
4、巾幗:
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當時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對方不應戰,諸葛亮便以婦女的頭飾羞辱他。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5、裙衩:
是古代婦女的衣著裝飾,泛稱女性。多在小說、戲劇中出現此詞。裙釵,舊稱女子為「裙釵」或「金釵」。唐代白居易《酬牛思黯》詩中用「金釵十二行」借指女子排列眾多。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巾幗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女士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女流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