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黎陽(著名新生代女作家)詳細資料大全
黎陽,著名新生代女作家、演講家。聯合國中文日演講嘉賓。2018綠色中國行推廣大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黎陽
- 國籍 :中國
- 民族 :漢族
- 職業 :作家、演講家
- 畢業院校 :重慶理工大學
- 代表作品 :《 *** 人生》,《何處是歸程》
- 籍貫 :四川德陽
人物信息
黎陽,著名新生代女作家、演講家。籍貫四川德陽,畢業於重慶理工大學,研究生,大學客座教授,四川省青聯委員,民建四川省委委員,德陽市婦聯副主席。2018綠色中國行推廣大使。曾在大型國企從事共青團工作,擔任過刊物主編,節目主持人,企業文化運營總監,文化公司董事長等職。自幼酷愛文學,擅長演講,多次在國內各類文學大賽中獲獎。 新生代女作家黎陽 著有散文集《 *** 人生》、詩集《朝陽集》、中篇小說《永遠的守候》,長篇小說《何處是歸程》、編譯作品《處世手冊》、《絕妙口才》(作為北京市豐台區公務員培訓教材),編著作品《秋的懷念》(韓菁清、梁實秋純美愛戀真情紀事)等。代表作《何處是歸程》被列入「暢想2003提高個人修養的十本好書」,亦被選為大學當代文學必讀書目,獲《十月》雜志社和中央電視台舉辦的「首屆文學新世紀優秀作品獎」。2013年入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中學的華文教材。散文《 *** 人生》被選入高中語文課本。 致力於口才學和成功學培訓,在全國各大中專院校進行了以「文化、社會、人生」為主題的巡迴演講,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被評論界譽為獨特的「黎陽」現象。創辦個人網站黎陽心語文室 ,致力於優秀中國文化的傳播。 黎陽作品 2015年4月,黎陽作為特邀嘉賓在聯合國中文日進行了「 *** 人生」的主題演講,為聯合國中文日的成功舉辦和向世界推廣中華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黎陽以為人陽光和作品陽光被大眾廣泛譽為「陽光女作家」,其演講激動人心,催人奮進,發人深思,具有極強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讓東學西漸,向世界傳播優秀中國文化」是她不變的夢想;「做公共知識分子,文化傳播者」是她積極倡導的理念,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多才多藝、全面發展,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的陽光才女,這就是黎陽。代表作品
*** 人生 散文《 *** 人生》被選入高中語文課本,譽為引人振奮,催人奮發,影響人生的經典美文。 《 *** 人生》 黎陽作家出版社 散文集《 *** 人生》精選了黎陽不同時期的散文、隨筆、評論等文章。分為「江山塞漠書名篇——旅意抒懷」、「曾經歲月總關情——歲月情思」、「芳林新葉催陳葉——青春悟語」、「轉益多師是吾師——文藝探驪」、「江山代有才人出——訪談時分」五個部分。收錄了包括散文《 *** 人生》(入選高中語文課本)在內的幾十篇精品文章,共十八萬字左右。 《 *** 人生》文集思想深邃,語言優美,在啟人深思、感悟良久的同時給人以文字上的審美享受。看似無關的五個部分,文意相通,神韻相融,形散而神不散。無論是旅意抒懷、歲月情思,還是青春悟語、文藝探驪等都體現出作者積極、陽光、豁達的人生觀;昭示著作者內心深處的 *** 、執著、活力與不竭的生命力;表達著作者對人生的思索與感悟。行文無一不透露出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探究,對終極關懷的追尋:人生,是一個存在的過程; 人生,是一個不以生為始,不以死為終的過程;人生就是在中謹信這理想與現實中輾轉,在這入世與出世中徘徊,在這有緣與無緣間飄泊。活著的時候因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後靈魂的永駐才能延續生命。無論生活怎樣平凡與苦悶,無論人生怎樣失意與壓抑,都不要輕言沒有了希望,都不要輕易放棄了努力。沒有了一生的執著,沒有了一生的 *** ,縱然是活著,活著又有何滋味?「 *** 」始終貫穿著全書。「 *** 」既是作者精神的主心骨,也是本書的主旋律。 《何處是歸程》入選澳大利亞中學華文教材 何處是歸程 長篇小說《何處是歸程》被列入「暢想2003提高個人修養的十本好書」,亦被選為大學當代文學必讀書目。2013年入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中學的華文教材。 《何處是歸程》也是一本語言非常優美的小說,它採用了獨特的散文化、詩化晌前語言形式,它描寫當代青年知識分子心靈蛻變史,呼喚當代青年在多元化的價值觀碰撞中堅守理想和精神的高度。用唯美的語言淋漓盡致地表達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作賣輪者在小說中刻意承傳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學的優美、博大和精深。面對著勢不可擋的西學東漸的時尚,作者高揚起「東學西漸」的旗幟,並且以她的小說勉力實踐之。僅從語言上看,黎陽的這部小說在中國當代文壇上,華彩獨異,風流盡顯,精美地演繹了漢語言的音、形、義之美,形成了獨特的「黎陽」現象。 提高個人修養的好書 黎陽的《何處是歸程》如一股洶涌澎湃的 *** 滌盪著讀者的內心,不吐不快;如一種如泣如訴的凄美縈繞在讀者的腦海,揮之不去。一個並不復雜的故事情節,一個並不特別出奇的小說題材卻被作者演繹得如此波瀾壯闊,震撼人心。頗帶有民國年間鴛鴦蝴蝶派的敘事藝術,西方意識流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撲面而來的中國古典文學的馨香,如行雲流水般的詩化語言,如此爐火純青的語言造詣,如此廣博的東西方文化知識(政治、經濟、歷史、哲學、文學等)。其涉獵之廣,認識之深,詮釋之精,令人嘆為觀止;其行文之流暢、個性之明晰、語言之優美,令人如沐春風。 《何處是歸程》是一部唯美主義的詩化小說。這種表達方式、敘事風格在當代文壇是不多見的。而很少作家能用唯美主義的詩化語言來表現今天的現實生活。而黎陽卻做到了,這也正是《何處是歸程》的成功之處。 何處是歸程 小說所表現出的散文化和詩化的傾向不僅體現了新時期小說多元發展的態勢,更體現了作家在藝術創造中的探索創新精神和特殊的審美追求。一部在當代文壇極為少見的上乘之作,一部洋溢著濃郁浪漫氣息、閃爍著燦爛理想主義光芒的唯美詩化小說,這就是《何處是歸程》。 黎陽詩集 思接千載,情通萬里。地域有界,詩意無疆。 黎陽詩集 《黎陽詩集》精選了黎陽五十四首詩作,有古體詩,有現代詩,每篇都是上等佳作,肝膽似火,色貌如花。分為「萬水千山」、「思接千載"、「情通萬里」、"江山塞漠"、"詩意無疆"五個部分。 《黎陽詩集》的出版在詩歌界、在文學界都是具有重大標志性的事件。因為黎陽一直倡導和勉力實踐之的「讓東學西漸,向世界傳播優秀中國文化」代表了今後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發展的方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黎陽之詩,既有大丈夫的氣吞山河,又有小女兒的柔情萬種。既具古典詩詞之神韻,又得現代詩歌之精髓。音韻整飭,文字唯美,縱橫捭闔,瑰麗多姿,呈現出肝膽似火,色貌如花的獨特美學境界。 ——著名詩歌評論家、北京師范大學詩歌中心主任譚五昌教授陽光才女
陽光才女黎陽 要想著書立說,成為哲人,最好生在先秦;要想激揚文字,成為詩雄,最好活在盛唐。先秦諸子在人與自然關系的大背景中百家爭鳴,探究人的生命價值,追求人的理想品格,謀求人在社會和諧中的恰當責任。盛唐諸公在浩浩無垠的華夏大地上滌盪著靈性,揮灑著筆墨,成就著詩篇,從京都華城走向邊陲曠野,從宮庭樓閣走向江山塞漠。 千餘年的古詩,千餘年的傳統,鑄就了我華夏民族悠容的古風。我慕先秦諸子,我羨盛唐諸公,然一時代應有一時代之文學,一時代應有一時代之詩篇。正如那一輪新月,冉冉升起於神州的蒼穹。 ——黎陽心語(國際線上) 黎陽擁有一般年輕人所嘆為觀止的精神世界。巴山蜀水賦予了她的靈性,詩詞曲賦陶冶了她的情操。很多人都說,黎陽是屬於那種多才多藝,全面發展的才女,是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生活中的黎陽天真而爛漫,愛說愛笑愛背詩愛唱歌,有她在的地方總是令大家很開心。她的歌唱得很好,曾多次獲獎。在青山綠水之中,尋找詩意的浪漫,正是黎陽的興趣所在。無怪乎有人說,不僅想看到事業成功的黎陽,更想看到在湖上盪舟輕唱、柔情似水的黎陽。 ——電視「陽光女作家黎陽」觀點警句
「讓東學西漸,向世界傳播優秀中國文化(Spread the Chinese culture throughout the world)。」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東方的世紀 ,是中國人的世紀,「中國」無疑將是一個愈久彌深的話題。向世界傳播我們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共同心願。然而,當我們孜孜不倦地學習西方文化,當其它國家正深入研究我們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時,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卻忘記了自己的傳統文化。我們讀莎士比亞、拜倫、雪萊、惠特曼、讀狄更斯、簡·奧斯汀、夏洛蒂·勃朗特、海明威、卡夫卡,卻不約而同地忘記了自己的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李清照、蘇軾,甚至忘記了開啟中華文明源頭的先秦諸子百家。我們未曾想到,當我們把傷心的眼淚紛紛拋向堅強獨立的英國少女簡·愛時,大洋彼岸的有情人卻正為「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質本潔來還本去」的林妹妹慟哭流涕。我們不曾知道,當我們大談叔本華的唯意志論、尼採的超人哲學、柏格森的直覺主義、薩特的存在主義、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西方的學者們卻沉浸在我們先秦「天人相應」,人與自然的和諧的輝煌哲學中。活躍在二千多年前的先秦諸子,奏響了我們中華文明的序曲。他們在人與自然關系的大背景中百家爭鳴,以探究人的生命價值為起點,以追求理想人格為目標,以謀求各人在社會和諧中的恰當責任為歸宿。正是這些思想,鑄就了中華民族的主體精神和主流文化。當我們轟轟烈烈地打破舊體詩詞的束縛,白話入文時,西方正逐字逐句地翻譯我們的唐詩宋詞,開創了以龐德為首的著名的意象派詩歌,反過來又為我們推崇備至。而這一切,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卻知之甚少,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一種痛惜。 向世界傳播優秀中國文化 人生,是一個存在的過程。 人生,是一個不以生為始,不以死為終的過程。 人生就是在這理想與現實中輾轉,在這入世與出世中徘徊,在這有緣與無緣間飄泊。活著的時候因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後靈魂的永駐才能延續生命。無論生活怎樣平凡與苦悶,無論人生怎樣失意與壓抑,都不要輕言沒有了希望,都不要輕易放棄了努力。沒有了一生的執著,沒有了一生的 *** ,縱然是活著,活著又有何滋味? 正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青春都有不同的詮釋。 陽光才女黎陽 感謝共青團工作,賦予了我青春的活力和人生的 *** 。 青春不是指生命的一段時光,它是指一種精神的狀態。它不是指冰骨玉肌、粉面紅唇,而是指不懈的意志、火熱的情懷。它是生命春意最濃時的鮮活記憶,它是讓生命之泉淵源長流的常青樹。只要你有 *** 、希望、活力,樂觀而豁達,縱然八十,你也將韶華不逝,青春永在。 我比較喜歡表達,口頭的,書面的。因此自然就喜歡演講,酷愛寫作。當許多東西難於或無法很好地訴諸於唇齒時,就將其訴諸於筆端。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大千世界,芸芸眾生,陰晴圓缺,悲歡離合。凡斯種種,感盪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 我要寫詩歌,不然對不起心中洶涌澎湃的 *** 、千回百轉的柔情;我要寫散文,不然對不起自己千般思索、萬般感悟;我要寫小說,不然對不起這曾經沸騰並凝聚在身邊的歷史;我要寫戲劇,不然對不起這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我要寫童話,不然對不起這塵世中光怪陸離的幻象。 我們為什麼寫作?寫作就是為了生命的重量不被輕輕抹去。我為什麼寫作?寫作就是為了以心中之真情書寫性靈之文章。 寫作有兩種,一種是以才情為文,另一種是以經歷為文。單純以經歷為文的人,自身的經歷寫完了,也就走到了盡頭。以才情為文的人不同,他只需要去感悟,甚至可以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或許以前我更多的是以才情為文,如今需要的是更豐富的人生閱歷。一個波瀾壯闊的人生所折射出的本就是史書一部,如羅素的人生。 人生很多事都不是刻意的,也不能刻意的,一切順其自然。只要自己努力過,就無怨無悔。對於文學,我更是出世的。我在文學上從不給自己設定什麼目標,從來沒想過要達到什麼樣。它就是我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就是對我人生的一種記錄。我的人生是什麼樣的,那麼我的文字就折射出什麼樣,不同時間段、不同狀態下就形成不同的文字。看似無為實質有為,唯其不求才能有所得,唯其不爭莫能與之爭,或許對此我就是這樣認為的。 黎陽的觀點警句 我寫《何處是歸程》應當說是處於比較迷惘之中。不只對個人、家庭還有對社會、國家。社會發生巨變,傳統的道德價值觀念被打破,新的道德價值體系又沒有完全建立,感覺自己就象當年海明威筆下的"the lost generation"(迷惘一代)。如何選擇,何去何從,如何面對現實,如何面對未來,我認為這些是值得每一個有社會責任心的人,尤其是青年人應該思考的。因此很想用迷惘之心寫史書一冊,化憂憤之情成悲歌一曲。別看寫的是愛情小說,懂得的人大都知道其實許多是我內心兩種情感的矛盾與沖突,再經過一些藝術加工而成的。如果非要說「情」,那倒是免不了的,但我想通過個人「私情」反映社會群情。 在處於多元思想文化價值觀的今天,我的態度是容忍別人的存在,堅持自己的。正因為容忍別人的存在,才能海納百川,兼容並蓄;才能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正因為堅持自己的,才能獨樹一幟,別是一家;才能使自己成為『我』而不是『你』,成為『你』而不是『他』的原因。也正因為這樣,才能使自己永遠具有獨特的魅力和特殊的吸引力。 也許人生本沒有歸程,一切只不過是過程。現在我會欣然面對給我人生帶來重大變化的人和事,或許那都是註定的,是必然要經歷的,如是而已。即使上天再給我一次生命,我也將如此面對,欣然重活。 年少時很注重作品的思想內容,現在我更關注文學藝術這種作為藝術本身的表現形式。一部作品,如果能達到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完美結合固然能成為經典,但如能各執一端,作家也能成為一代大家。思想內容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判斷標准,正所謂時移而世移。也許我們今天認為對的和堅持不懈追求的,在明天或者後世看來都是很可笑的或者不值一提的。正如魯迅所言,「從來如此便對嗎」?而藝術特色或者說藝術本身的這種表現形式卻能超越時間、空間、民族和階級,引起不同時代、不同種族、不同階級的人的共鳴。就像魯迅對王爾德作品的評價是「又愛又恨」。為什麼說是「又愛又恨」呢?大家知道王爾德是頹廢唯美主義的代表,自然同魯迅的思想價值觀是相悖的。魯迅自然「恨」。但是即便魯迅再怎麼「恨」,也不得不承認王爾德作品的那種作為藝術本身的表現形式,那種唯美主義是值得肯定的,他是非常喜歡的,是無法割捨的,所以他「愛」。由此可見,這種作為藝術本身的美是能超越時空、超越階級、超越不同思想觀、價值觀判斷的人的。你不可能抹殺它的存在。因而,我說我現在更關注文學藝術這種作為藝術本身的表現形式。 文學即人學,一切深層次地反映人性本身的作品必將世代相傳,不管它的表現形式,不管它當時存在的社會環境是否讓它存在。這是嚴肅小說和消遣小說都要關注的問題,也是一切文學作品所要關注的問題,一定要反映人性的本身。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記憶力的黃金時期,最好還是訓練對經典篇章的背誦。泛讀百篇,不如精讀一篇。一篇文章能被稱之為經典,自然是經過時間的檢驗和論證,自然被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人民所認可,裡面或沉澱了思想的精髓或語言的運用。剛開始背誦的時候,可以不知其意,隨著知識的積累、閱歷的豐富,自然就會逐漸懂得,甚至某天突然與某些作品產生共鳴,瞬間頓悟。「腹有詩書氣自華」,腹有經典,受用一生。 學習人文科學的同學要多涉獵自然科學知識,而學習自然科學的同學要多增加自己的人文修養,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因為光用專業知識教育一個人是不夠的。他最多隻能成為一個有用的工具,而不能成為一個全面的和諧發展的人,因為他缺少思想和價值的判斷觀。 女作家黎陽 我提倡有健全的人格結構和健全的知識結構,在博的基礎上有所專攻。大家通常都是雜家。如果僅是博,那麼容易流於雜蕪,似乎樣樣都通,卻樣樣都不通;如果僅是單一地專,容易使自己的眼光狹隘,根基不穩。正如建造金字塔一樣,要打好寬廣而厚實的根基,然後再走向塔尖,有所專攻。以前總為自己第一專業學的是企業管理而懊惱,如今更多的是欣喜。因為它使我認識問題、處理問題時更加理性,而不是感性的沖動。 以儒家的精進之心對待自己的學業和事業,積極入世;以道家的道法自然對待自己的個人榮辱,淡然出世,是我所追求的人生觀。 我希望做一個公共知識分子,一個文化傳播者。寫作只是我的興趣,絕不是我的職業。「情動於衷而形於言」,這才是文學的原動力。一旦把文學創作當成了賣文,我只怕就難以寫出好作品了。一句話,為情而造文,而非為文而造情。我不會為寫作而寫作。寧缺毋濫,要出就出精品,要用心中之真情抒寫性靈之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一個人只有既在理想,又在現實,才可能真正有所成就。太理想的人不能成功,因為不顧客觀環境,不考慮自身條件的理想容易成為空想,往往是海市蜃樓,虛無縹緲;一個太現實的人也很難成功,因為過於現實會使一個人目光短淺,如井底之蛙,熱衷於盲目上馬,搞短期行為。真正成功的人都是既在理想,又在現實的人,即心中永遠有一個不變的夢想,並為之不懈努力,艱苦奮斗,但知道從自身條件出發,從現實做起,適應客觀環境的不斷變化,腳踏實地地做事。 著名新生代女作家黎陽 常有人把EMBA班比喻成商界精英俱樂部。實際上,更確切的比喻是商界精英們的思想健身房。先進的管理理論、前矚的管理實踐、頭腦風暴的交流方式、親松和諧的交流平台讓我們切實感受到經濟的具體化、財富的實際化、人文關懷的迫切性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與大家一同分享的不僅是成功的故事、成功的經驗,還有人生的經歷和人生的感悟以及共同的關於人生的光榮與夢想,讓我們的心靈跋涉自然和人類靈魂的重重荒原。 我們現在需要的商界精英、領袖人士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更是精神文明的承擔者,是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普遍人文關懷的公共知識分子;是可以一面看懂繁復的財務報表,擁有前瞻性、實用性的管理思想和精湛的專業知識,還可以一面子曰詩雲,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審美情趣以及鑒賞能力的優秀人才。黎陽評論
黎陽的相關評論(按時間排序) 黎陽:從陽光女作家到公共知識分子 黎陽: 陽光作家 奇情才女 陽光女作家黎陽和她的《 *** 人生》 美麗的演講家黎陽 黎陽——立志要向世界傳播優秀中國文化的陽光女作家 新生代思想家——黎陽印象之我見 零距離接觸公共知識分子黎陽 陽光女作家黎陽 黎陽:這個女子不簡單 黎明初升的朝陽 黎陽:以心中之真情書寫性靈之文章黎陽訪談
聯合國中文日:青年女作家黎陽和她的 *** 人生 4月20日是聯合國中文日。黎陽說,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與大家共話 *** 人生,共同探討中國文化、中華文明,覺得特別有意義。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 「現在,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作為一位文化人,黎陽說,她致力於「東學西漸」,以文章、演講等方式向世界傳播優秀的中國文化。 長江講壇:黎陽. *** 人生 聆聽思想的聲音,沐浴智慧的陽光。相信大家都聽過「文以載道」這句話,那麼今天的講座可能會告訴我們另外一個概念:文以承情。今天做客長江講壇的著名新生代美女作家黎陽主張寫文章要「情動於衷而形於言」,也就是在古人提出的「文以載道」的思想上又增添了「承情」。作為一名公共知識分子,她致力於「東學西漸」,以文章、演講等各種方式傳播中國文化。作為一名作家,她寫出《何處是歸程》這樣一部詩化小說,表現了自己對時代變化的一種憂慮;散文《 *** 人生》被選入高中語文課本,激勵了千千萬萬的學子,點燃了他們對未來生活的 *** ;而作為一名演講家,她則致力於將她對人生的積極態度傳達到這世間的每一個角落。 美名遠揚——黎陽訪談 直播節目 黎陽:時代呼喚公共知識分子 對話「陽光才女」黎陽:時代呼喚公共知識分子 黎陽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時代呼喚公共知識分子 澳門蓮花衛視:《品牌中國》聚焦陽光才女黎陽 相約東南:新生代女作家黎陽相約東南 她敏感的觸摸到時代的蛻變; 她在迷惘中守望精神的家園; 新生代女作家黎陽尋覓歸程——《相約東南》正在播出; 相約東南:黎陽﹒尋覓歸程 她在迷惘中守望精神的家園, 一個知識分子在不同的時代境遇中如何思考和決擇, 新生代女作家黎陽尋覓歸程——《相約東南》正在播出。 光明講壇:黎陽《讓精英文化走向大眾階層》 [光明講壇]黎陽訪談一:歸程在何方 [光明講壇]黎陽訪談二:既在理想又在現實 [光明講壇]黎陽訪談三:讓精英文化走向大眾階層 《陽光才女黎陽》:唯美藝術塑造人物品牌 附:與明星「K」歌——京華網友與黎陽「K」歌過光棍節 黎陽簽贈她的代表作《何處是歸程》 黎陽詩歌誦讀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地域有界,詩意無疆,以詩之名,改變世界。她用唯美演繹著文學,她用 *** 澆築著生命,她用夢想締造著傳奇,她用詩文驚艷了人生。她——就是黎陽。 黎陽詩歌作品誦讀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 9月26日下午1點,著名新生代女作家、演講家黎陽的詩歌作品誦讀會在中國現代文學館成功舉行。其最新出版的《黎陽詩集》也正式同廣大讀者見面。 整場誦讀會內容全都取材於《黎陽詩集》這本剛出版的新書。在這里,廣大讀者和作者一起體驗新書出版的喜悅;一起欣賞一場詩歌和音樂相結合的文化盛宴;一起分享創作的點點滴滴,全方位體會詩意之盎然,詩歌之優美。來自社會各界熱愛文學、熱愛詩歌的人士匯聚在中國文學的最高殿堂——中國現代文學館,一起聆聽這用 *** 澆築的生命之歌。陶醉在這充滿陽光、啟迪哲思的詩篇中,詩意地棲居在中華大地上!
② 請問美女作家程青的簡歷
程青 性別: 女 出生年月: 1963/3 民族: 漢 大學畢業供職新華社瞭望周刊,其間配備碰有2年生活在奧地利維也納。2001年5月簽約北京作協,成為為期三年的簽約專業作家。著有小說集《培談滾沒今晚吃燒烤》,長篇小說《織網的蜘蛛》、《上海夜色下的36小時》、《美女作家》。
③ 作者:鐵凝簡介
﹏ 鐵凝鐵凝(1957年—)當代作家。現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主要著作有:《玫瑰門》《無雨之城》《大浴女》《麥秸垛》《哦,香雪》《孕婦和牛》以及散文、電影文學劇本等百餘篇、部,300餘萬字。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哦,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春片最高獎;電影《紅衣少女》獲1985年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優秀故事片獎。部分作品譯成英、法、德、日、俄、丹麥、西班牙等文字。亦有小說在香港和台灣出版。
中文名: 鐵凝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北趙縣
出生日期: 1957年9月
職業: 作家
畢業院校: 保定第十一中學高中
主要成就: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代表作品: 《哦;香雪》《大浴女》《玫瑰門》《麥秸垛》《無雨之城》
http://blog.sina.com.cn/tiening 新浪博客:
目錄
人物簡介
人物年表
作品一覽
詳細生平
作品風格
大事年表
人物評價
個人影響
履歷表
主要作品創作經歷
當選主席
成就榮譽
經典名言
愛情婚姻人物簡介
人物年表
作品一覽
詳細生平
作品風格
大事年表
人物評價
個人影響
履歷表主要作品創作經歷當選主席成就榮譽經典名言愛情婚姻展開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鐵凝,女,姓:屈。1957年9月出生,高中學歷,1975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1984年成為河北省文聯專業作家,1986年出任河北省文聯副主席,1996年開始擔任河北省作協主席,2006年11月出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共16屆、17屆中央候補委員。 鐵凝
原籍河北趙縣,生於北京,四歲回保定。父為油畫及水彩畫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母親是聲樂教授,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鐵凝為長女。
編輯本段人物年表
1975——1979河北博野縣農村插隊知青; 1979——1984保定文聯《花山》雜志任小說編輯; 1984——1996河北省作家協會專事創作、河北省文聯副主席; 1996——2006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06——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中共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 中共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 1970年入中學,中學時代即開始發表作品。 1974年處女作《會飛的鐮刀》在《保定文藝》發表。 1975年畢業於保定第十一中學高中,赴保定附近的農村插隊。創作了《夜晚》、《喪事》、《不受歡迎的禮物》等作品。 1979年調保定地區文聯《花山》編輯部,任小說編輯。 1980年,出版短篇小說集《夜路》,漸為文壇注意。 1982年,發表短篇小說《哦,香雪》,受到廣泛稱譽,獲同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後來的《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六月的話題》,又分獲全國優秀中篇和短篇小說獎。 1984年,調河北省文聯創作室。現為中國作協主席、河北省作協主席。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哦,香雪》等,長篇小說《玫瑰門》、《無雨之城》。她的小說可分兩類,一類「清新秀潤」,表現淡遠含蓄的美,如早期的《哦,香雪》;另一類則粗礪酣暢,如《麥秸垛》猛沒鏈。 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2006年11月12日在北京選舉鐵凝擔任中國作協新主席。
編輯本段作品一覽
長篇小說《玫瑰門》、《無雨之城》、《大浴女》; 中篇小說《麥秸垛》、《對面》、《午後懸崖》、《永遠有多遠》、《沒有紐扣的紅襯衫》; 短篇小說《哦,香雪》、《孕婦和牛》、《馬路動作》、《安德烈的晚上》 以及散文、電影文學劇本等百餘篇、部,300餘萬字。 鐵凝
編輯本段詳細生平
鐵凝,原姓屈,女,1957年9月生於北京,祖籍河枝孫北趙縣。 父親是著名畫家鐵揚,原名屈鐵揚,父為油畫及水彩畫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母親是聲樂教授,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鐵凝為長女。 1975年於保定高中畢業後到河北博野農村插隊,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區文聯《花山》編輯部任小說編輯。 自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約150餘萬字。 1982年發表短篇小說《哦,香雪》描寫一個農村少女香雪在火車站用一籃雞蛋向一個女大學生換來一隻渴望已久的鉛筆盒,表現了農村少女的察灶純朴可親和對現代文明的嚮往,作品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同年,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它真實描寫一個少女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和純真美好的品格。 1984年《六月的話題》獲全國優秀 鐵凝
短篇小說獎。 《麥秸垛》獲1986~1987年《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作品獎。 1984年鐵凝調入河北省文聯任專業作家,現為河北省文聯副主席。
編輯本段作品風格
早期作品描寫生活中普通的人與事,特別是細膩地描寫人物的內心,從中反映人們的理想與追求,矛盾與痛苦,語言柔婉清新。 1986年和1988年先後發表反省古老歷史文化、關注女性生存的兩部中篇小說《麥秸垛》和《棉花垛》,標志著鐵凝步入一個新的文學創作時期。 1988年還寫成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門》,它一改鐵凝以往那和諧理想的詩意境界,透過幾代女人生存競爭間的較量廝殺,徹底撕開了生活中醜陋和血污的一面。
編輯本段大事年表
1975年高中畢業,因酷愛文學,放棄留城、參軍,自願赴河北博野縣農村插隊。同年,《會飛的鐮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兒童文學集。該小說是鐵凝高中時的一篇作文,後被認為是其小說處女作。 1975年至1978年在農村務農4 年,此間寫出《夜路》、《喪事》、《蕊子的隊伍》等短篇小說,發表於《上海文藝》、《河北文藝》等文學期刊。 1979年,調保定地區文聯《花山》編輯部,任小說編輯。冬,參加全國兒童文學創作座談會,會議期間,拜望茅盾、張天翼等前輩。 1980年,參加河北省文學講習班。同年,短篇小說《灶火的故事》在孫犁主辦的《天津日報》「文藝增刊」發表,《小說月報》轉載,並引起爭鳴。第一本小說集《夜路》,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2年夏,參加《青年文學》編輯部在青島舉辦的筆會,會間寫出短篇小說《哦,香雪》(發表於當年第9 期《青年文學》)。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83年,《哦,香雪》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同年,第一部中篇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在《十月》發表。 1984年,短篇小說《六月的話題》發表於《花山》,並被改編為電視短劇。同年,由保定地區文聯調河北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並於當年召開的河北省第四次文代會上當選為河北省文聯副主席。 1985年,《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和《六月的話題》分別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根據《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改編的電影《紅衣少女》,獲本年度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年初,在中國作家協會第4 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成為該協會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位理事。 5月,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美中藝術交流中心之邀,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美國。期間,在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及國際筆會中心美國會所,與美國作家、學者座談、交流中美當代文學現狀。 1986年,應邀赴挪威參加第二屆國際女作家書展。在該書展專為中國作家舉辦的「中國作家報告日」做「中國女作家與當代文學」的演講。同年,中篇小說《麥秸垛》在《收獲》發表,河北省文聯召開鐵凝作品研討會。 1987年應霍英東先生之邀,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香港、澳門。中篇小說《村路帶我回家》改編為同名電影,由北 京電影製片廠拍攝。 1988年,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門》在作家出版社大型刊物《文學四季》創刊號以頭條位置發表,次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台灣版小說集《沒有紐扣的紅襯衫》,由台北新地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小說集《麥秸垛》,由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單行本,在西班牙馬德里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9年2 月,《文藝報》、作家出版社、河北省文聯在北京聯合召開《玫瑰門》研討會。同年,中篇小說《棉花垛》在《人民文學》發表。 1990年至1991年,寫出《孕婦和牛》《馬路動作》《砸骨頭》《埋人》等小說,將《哦,香雪》改編成同名電影,由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拍攝,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春片最高獎。為首批國管專家,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兩年間,積極協助當地政府為開發野三坡旅遊風景區立項和申請資金。 1992年出版兩本散文集《草戒指》(百花文藝出版社)、《女人的白夜》(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3年,發表中篇小說《對面》。獲得該年度中國作家協會頒發的「莊重文文學獎」。 1994年,長篇小說《無雨之城》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連續4 個月列為上海、深圳、北京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鐵凝認為,此書並非為了暢銷而寫。被《女友》雜志評為「中國十佳作家」。 1995年春,應美國政府之邀,參加「國際訪問者計劃」訪問美國13個州,並接受俄克拉何馬州「名譽副州長」之證書。夏,應高雄文藝家協會之邀,隨內地作家代表團訪問台灣,在台北拜會林海音先生。9 月,在北京參加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非政府論壇。日本東京近代文藝社出版鐵凝小說集《給我禮拜八》,譯者池澤實芳。電視劇《遭遇禮拜八》(上下集)播出。 1996年10月,河北省作家協會從河北省文聯中獨立分設,鐵凝當選為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同年年底,在中國作家協會第 5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鐵凝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同年,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5 卷本《鐵凝文集》。 1997年秋,應美國國務院邀請,隨中國國務院知識產權考察團訪問美國。短篇小說《安德烈的晚上》在《青年文學》發表,多家刊物轉載,獲《小說選刊》年度獎。之後,據此改編的同名電影由青年電影製片廠拍攝。被河北師范大學中文系聘為客座教授。散文集《女人的白夜》,獲中國首屆「魯迅文學獎」。 1998年2 月,赴香港參加香港作家協會成立10周年慶祝活動。3 月,應以色列希伯萊作家協會邀請,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以色列。5 月,應韓國亞洲美術館邀請,陪同父親訪問韓國。在河北省第七屆文藝振興獎評選中,獲該獎項中的最高獎「關漢卿獎」,即「個人終生成就獎」。被《萌芽》雜志社聘為「新概念作文大賽評委」。主編10人卷《女作家影記》,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年初,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在《十月》發表。5 月,在北京參加挪威中國文學研討會,作題為「無法逃避的好運」的專題發言。年底,長篇小說《大浴女》脫稿。 鐵凝 2000年初,長篇小說《大浴女》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同時該作品討論會在北京召開。9 月,參加由中國社科院土辦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作品討論會。 2001年春,由小說《安德烈的晚上》改編的同名電影由青年電影製片廠拍攝,並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播出。 2001年4 月,應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協會邀請,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問日本。8 月,擔任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評選委員會主任委員。中篇小說《永遠有多遠》,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此篇同時亦獲首屆「老舍文學獎」,《十月》文學獎,《小說選刊》年度獎,《小說月報》百花獎,北京市文學創作獎等。年末,在中國作家協會第6 次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02年初,被上海大學文學院和河北大學人文學院聘為客座教授。7 月,應加拿大世界華文寫作協會邀請,參加「華人文學——海外與中國第6 屆研討會」。在「文學中的文明與暴力」的主題研討中,作題為「從夢想出發」的專題演講。 8 月,在河北省作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藝術隨筆集《遙遠的完美》脫稿。日本東京近代文藝社出版鐵凝小說集《紅衣少女》,譯者池澤實芳。法文版《大浴女》即由法國比基耶出版社出版。由《永遠有多遠》改編的15集同名電視連續劇在國內40餘家電視台播出。5 種小說和散文集《誰能讓我害羞》《第十二夜》《回到歡樂》等,分別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等出版。 2003年,《遙遠的完美》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應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之邀,主編5卷本《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選》。應新加坡教育部邀請,赴新加坡「寫作營」授課。日文版小說集《麥秸垛》由東京現代文藝社出版。 2005年底,經過六年的沉澱後,鐵凝推出了繼《大浴女》之後的又一部力作——長篇小說《笨花》。這部近45萬字的小說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首印數即達到20萬冊。 2006年11月12日,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委會主席,接替已故作家巴金先生,成為中國作協的新掌門。鐵凝生活照(10張)
④ 中國著名女作家有哪些
中國著名女作家有:
1、瓊瑤:
張愛玲,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
⑤ 現代女作家有哪些
冰心,丁玲,蕭紅,宗璞,陳衡哲。
拓展資料
一、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20年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講授西洋史;1920年9月27日與任鴻雋結婚;後任職於商務印書館、國立東南大學、四川大學;著有短篇小說集《小雨點》、 《衡哲散文集》、《文藝復興史》、《西洋史》及《一個中國女人的自傳》等。
⑥ 中國當代的女作家有哪些
鐵凝,女,漢族,中共黨員,1957年9月出生於北京,祖籍河北趙縣。1975年7月參加工作,高中學歷,文學創作一級作家,當代著名女作家。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河北師范大學、上海大學、河北大學兼職教授。代表作《永遠有多遠》、敬旦《第十二夜》、《鐵凝日記——漢城的事》、《玫瑰門》、《大浴女》、《笨花》。 池莉(1957~ ) ,當代著名女作家湖北仙桃人,1957 年生於湖北仙桃,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池莉文集》(七卷)、小說《煩惱人生》、 《不談愛情》、《水與火的纏綿》、《有了快感你就喊》、《看麥娘》、《寫到飛的境界》等,亮模擾長篇小說《來來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隨筆集多部。散文作品《怎麼愛你也不夠》、《真實的日子》、《給你一輪新太陽》、《老武漢》等,作品集《池莉小說精選》、《一夜盛開如玫瑰》、《生活秀》、《懷念聲名狼藉的日子》等。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從事醫碼擾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作品很多都與醫生這個職業有關,198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作品1.補天石 2.素麵朝天 3.血玲瓏 4.我很重要 5.昆侖殤 6.天使和魔鬼的較量 7.芒果女人 8.行使拒絕權 9.孝心無價 10.電腦時代的灰色誘惑 11.提醒幸福 12.那座山,虎嘯龍吟..... 王安憶,中國當代文學女作家,被視為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於中國文壇的「知青文學」、「尋根文學」等文學創作類型的代表性作家。主要作品 《69屆初中生》、《黃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米尼》、《長恨歌》、《富萍》、 《桃之夭夭》、《上種紅菱下種藕》、《遍地梟雄》、《啟蒙時代》、《月色撩人》。
記得採納啊
⑦ 作家干什麼的
對文學創作有成就的人。
以寫作為主的文學創作工作者,也指文學領域有盛名成就的人。
因此,一般能被稱為"作家"者,其枯族渣沒悄作品大都能夠獲得出版發行,穗改歷史悠久。相對於"作者"一詞而言,"作家"一詞的褒義明顯較強,所以這詞很多時候會被用作為一種客套敬稱。
⑧ 美女作家八月長安曾是哈三中的學霸嗎
以哈三中校園生活為原型的影視劇《最好的我們》讓美女作家八月長安走進大眾視線,這個出生於1987年、土生土長的哈爾濱姑娘傳奇般的履歷更是讓很多人對她充滿好奇。
新晚報有幸對八月長安做了一次獨家專訪,接下來分享給喜歡她的小夥伴們。
在交談中,八月長安留給新晚報的印象是:她有兩份傳奇的履歷,一份是交給讀者的,還有一份是交給自己和家鄉的。
在讀者面前,她是「純愛女神」,從2009年大學三年級第一本小說出版,到《最好的我們》等作品被翻拍成影視劇,她一直是網路、出版市場與收視率的「爆款」;而在哈爾濱,她是學霸劉婉薈,是2006年高考661分的哈爾濱市文科狀元,擁有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日本早稻田大學雙學位,畢業後不久,因為喜歡、擅長且收入不錯,辭去上海的金融資產投資高薪工作,專職寫作。
在八月長安離開哈三中,一路平坦、「開了掛」的人生里,家鄉哈爾濱深扎她的心底。也因此,她以奇特的記憶體系,把哈爾濱的往事寫進作品,讓全國無數的青春男女對哈爾濱好奇和嚮往。從這一點來說,八月長安與她的哈三中校友、音樂詩人李健有著極高的相似度。
在劉婉薈的「哈爾濱記憶」里,我們也許可以「破譯」八月長安的成功之道。
在某種意義上,對劉婉薈來說,哈三中比北大的意義要大很多,因為她所有人生當中的好事情、開闊的眼界、人生的夢想,都是從這里開始的。
初中就讀於哈爾濱60中,當時她那屆考上哈三中有六七個人,空前絕後。劉婉薈告訴新晚報,她當時激動得一夜沒睡,提前報志願是存在很大風險的,而三中對她來說有點兒可望不可及,可她居然夠到了!從那之後,考上北大、做交換生去早稻田,再到出書,人生中所有事情帶給她的驚喜感,再也沒有超過被哈三中錄取。
回憶當年在哈三中學習的經歷,劉婉薈說,她記得校服上有「三中」的標志,所以高一那年出遊,大家約好一定要套上校服。除去這些被稱為「虛榮」的東西外,這所學校和國內很多重點高中不同的是,它沒有那些嚴苛的東西,沒有用軍事化管理把學生「喂」成一個高考線上的高分生。作為最早一批去群力住校的學生,學生晚上可以一起跑到天台看獅子座流星雨,晚上還有女生壓腿減肥,而被教導主任查寢時發現,被勸說的是「真的沒用,沒用,你信我的」……
在這種氛圍之下,大家是自發地產生出一種競爭壓力。而這種壓力又是良性的,沒有發生太多傾軋、斗爭。在人生成長特別關鍵的這幾年,劉婉薈遇到了一個最寬松、最開明的環境。而後,人越走越高,但那個時期的那種驕傲,再也沒什麼能將它代替。它形成了一個人最深的烙印,讓你願意不斷不斷去重提。
高考結束後填報志願,劉婉薈遇到一位北大負責接待的老師。他問所有同學以後想做什麼,她則告訴老師想拍動畫片。老師問:那何必考光華? 歷史 、 社會 學、中文都可以。劉婉薈說,因為她想賺錢。老師說,好吧,但要記住,曲線救國不適用於所有人,有人繞著繞著,就會忘了一開始的方向。
到了北大華管理學院,班上一半是狀元,還有一半是競賽金獎得主。他們普遍有些偏早熟,很早就知道自己要什麼。到了大三,大家有的開始實習,有的忙著考托福和GRE。劉婉薈則作為交換生去了早稻田。她說,在日本她度過了「無能為力」的一年。
在日本,同學很多年紀都比她大,很多人高中畢業後沒有馬上上大學,而是先去打工或是旅行,這讓原本習以為常、按部就班生活的劉婉薈產生了一些疑問。於是,她開始回憶這么多年自己是怎麼過來的。漸漸地,這種思考形成了表達欲,劉婉薈開始了寫作。
讓她至今感到幸運的是,在寫作這件事上沒有妥協,繞來繞去,沒忘記一開始的方向,「雖然我離成為一名作家還比較遠。」
實是求是講美女作家八月長安是否是哈三中的學霸,我識之甚少。但我知道哈爾濱的姑娘漂亮那可是相當的出名。八月長安被冠以美女作家也應是當之無愧。這不僅是人長的漂亮,而是人做的事也真的是漂亮。學霸一詞現在很 時尚 。在人們的認知中,那學霸就應該是一帆風順的走完初中,高中,畢業於國家最優秀的高等學府。擁有另人羨慕的工作和理想的收入。但美女八月長安卻是反其送而行之。放棄了高薪工作,心安理得的在家寫小說。這在現在激烈的 社會 競爭中,太少見了。她取的成果也是另人刮目相看。學霸就是學霸,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學霸的任性也是這么的霸氣。這無疑也是哈爾濱人的驕傲,也是她的母校的驕傲。也可以說是她的同令人的驕傲。我也為她驕傲。道理很簡單,現代的人更多的關心的是自己的前途,這沒有錯。網上問的更多的問題也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或能考入什麼學校,太多的是如何面對或是迴避競爭。注重的也多是名和利。時間的成本,青春的成本無人計算。有的美女甚至犧牲和錯過自己最佳婚姻大事也在所不辭,也是另人驚訝。我們太需要有人給她們樹立人生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現在的天之嬌子也應知道,什麼叫人生。什麼叫人生贏家。什麼叫任性。什麼叫霸氣。學霸是何方神聖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知道她是中國人,是自立成功的女學霸。這就足夠了。但願天之驕子都像她一樣,驕傲的走自己選擇的人生之路,都自立成功成材。那我們的 社會 我們的家庭才會更和諧更精彩。謝謝。
謝邀!
不過個人對這位女作家不是很了解,作品倒是有所耳聞。不過是不是學霸和她現在職業也沒有直接聯系。哪怕她是一個學渣,也可以退學沒事寫文字,寫得好一樣成名賺錢!
至於美女這個形容詞,只是一個附加名詞而已,也算滿足現代人和他她粉絲的需求。當作家不吃青春飯,美不美有什麼關系呢,文字們美是讀者的需求,失去這一點,她就算再美也是芸芸眾生中不起眼的一個!
所以美女也好,曾經學霸也好,都是一種附加光環,粉絲需要, 社會 需要,甚至她自己也需要!但是記住,如果沒有作家這個本質身份在,其它一切都沒意義了吧!
學霸無疑!對她我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她的振華三部曲很出名,之前劉昊然主演的最好的我們也不錯。我很喜歡天天向上,有一期采訪過她,她上的大學是北大,而且是最好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裡面的學生成績要求很高。不是學霸進不去的。她喜歡自由的環境,而且自己寫小說收入不菲,就全職在家裡做這個了。
謝邀
嗯,這個見仁見智,作家不一定是學霸,但一定有很好的閱歷以及很好的文字功底。紅起來不一定靠運氣,但一定要有真材實料,長得好看就是卓頭呢!
2016年的《最好的我們》,改編自八月長安的同名小說,由劉昊然、譚松韻領銜主演,講述意外進入振華高中的普通學生耿耿(譚松韻飾)和學霸(劉昊然飾)余淮成為了同桌,他們共同成長,經歷分離又重逢的一系列故事,與《你好,舊時光》及《暗戀橘生淮南》合稱為「振華三部曲」。這部劇評價好的主因是男女主角都被大家稱贊神還原,雖然結局評價兩極,不過這部劇也讓譚松韻人氣大漲,譚松韻的粉絲一定要看啊!
振華三部曲,是八月長安致敬的青春吧,故事的來源就是她的母校,哈爾濱第三中學。她從哈三中畢業,以哈爾濱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取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據悉,《最好的我們》是一部校園青春劇,由劉暢執導,李嘉編劇,劉昊然、譚松韻、王櫟鑫、董晴等主演。該劇根據八月長安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意外進入振華高中的普通學生耿耿和「學霸」余淮成為了同桌,他們共同成長,經歷分離又重逢的一系列故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13年,辛奇隆考入哈爾濱第三中學,這是哈爾濱最牛的高中了,清華大學高材生,後來成為著名歌手的李健,風糜一時的長篇青春小說《暗戀·橘生淮南》、《你好,舊時光》作者「八月長安」等人都是畢業於哈爾濱三中。
作為振華系列電影《最好的我們》續篇,預告畫面也透露了一張熟悉的面孔,《最好的我們》耿耿扮演者何藍逗在影片中繼續以「耿耿」學妹的身份,傾聽洛枳學姐的暗戀煩惱。暗戀中的人或許都有著洛枳那樣的煩惱,就如預告所說,這個心心念念的人或許「見不到,摸不著」,「好不容易見到了吧,還假裝不認識」。洛枳代表了處於暗戀中的女生,驕傲又自卑,義無反顧又小心翼翼;盛淮南則是校園里備受關注的學霸男神,成績優異、陽光帥氣。八月長安的同名原著更是被網友們譽為「最好的暗戀文」,而洛枳與盛淮南這對經典暗戀CP的新選角和新演繹,一經公布便受到了網友的關注和期待。
之後,陳飛宇便踏上了前往 娛樂 圈的道路。在大IP劇《將夜》里,他飾演桀驁不馴的男主角「寧缺」,童瑤、胡軍等知名藝人紛紛為其作配,同樣在八月長安著名小說改編的青春電影《最好的我們》里,他飾演陽光灑脫的少年學霸「余淮」。在《我和我的祖國》這部主旋律獻禮電影中,他與劉昊然共同演繹《白晝流星》。一系列作品的累積,讓他積攢了一些知名度。但陳飛宇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他不甘心一直在父親的光環下,他曾在頒獎典禮上放話,想讓以後觀眾提起他時,想起來的不再只是陳凱歌的兒子,而是他自己的作品。
是真的學霸,為什麼我這么說呢,看她成績就知道了。
2006年她就從哈三中畢業了,以文科661分的高考成績成為了哈爾濱的文科狀元,你說是不是學霸。
2009年,她的第一部小說出版,名字是《你好,舊時光》。
是學霸是毋庸置疑的,真正的學霸才能讀書好,也會愛上寫文章。
2010年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畢業。從事金融投資工作後來改行。2013年辭職寫作,成為職業作家。
對,跟李健是校友
因為寫小說更掙錢
⑨ 女作家的生活是怎樣的
我認識一個靠寫作為生的女作家。
她不只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母親。
聽說在她生小孩那天,生產了第一篇爆文,就連在產房那天她都還在堅持寫作。
如今棚岩帶著鄭升孩子,基本上每天等孩子睡了她才有時間寫作,凌晨兩三點都還能看到她發的動態,不是在帶小孩就是在奮筆喊和老疾書,生活可以說單一的令人崩潰。
因為她基本上不是在看書就是在寫作,還有就是在給孩子餵奶,如今小孩大了一些可以稍微輕松一點,生活一點一線,每天就是在家裡寫寫、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