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端午粽怎麼畫
端午粽怎麼畫如下:
1、首先要知道粽子的大概外形,基本上是個等腰三角形,但是每個角畫起來的時候不能太尖,要圓滑點,顯示出粽子的飽滿感。
6、最後寫上自己想表達的文字,這幅畫就完成了。
畫畫的技巧:
1、畫畫前的准備工具:畫紙、不同型號的鉛筆。畫紙,要求紙質潔白厚實,紙面具有不規則的紋痕。耐摩擦,以便繪畫時用橡皮揩擦而不易起毛。並有較好的耐水性能,使在畫水彩畫時,不致有擴散現象。
2、學會畫線條:素描是由線條組成的。在學畫畫之前,都是要畫很多很多線條的,而且純畫線條。
畫的時候,不能彎,要講究果斷、瀟灑、力度得當,也就是一條線條要讓人友鄭基感覺到美、直、大方、尾部收得好、有條理。關鍵在於線條的疏密處理,疏密關系有節奏的配合與巧妙運用,才能使畫面保持秩序感,產生有條不紊,豐富而不繁叢槐。
3、臨摹速寫照片:線條學過了,就選幾張自己喜歡的照片進行臨摹。臨摹就是按照原作仿製書法和繪畫作品的過程。對於初學者來講,臨摹速寫也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美女、風景、食物,只要你喜歡都可以。臨摹速寫照片,只要畫出輪廓就可以了。
B. 古代形容女子很美的詩句
1,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唐代韋庄《菩薩蠻》
白話文釋義:江南酒家賣酒的女子長得很美,賣酒撩袖時露出的雙臂潔白如雪。
2,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漢李延年《李延年歌》
白話文釋義:北方有位美麗姑娘,獨立世俗之外,她對守城的將士瞧一眼,將士棄械,牆垣失守;她對君臨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傾心,國家敗亡!美麗的姑娘呀,常常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
3,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南朝陳代陳叔寶《玉樹後庭花》
白話文釋義:她們的臉就像帶著晶瑩雨露的鮮花,她們的美態就如玉樹那樣秀麗,流光溢彩,清雅別致。
4,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唐代李白《西施》
白話文釋義:她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她在溪邊浣紗的時候撥動綠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樣悠閑。確實很少能見她笑起來露出潔白的牙齒,一直像在碧雲間沉吟。
5,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宋李清照《丑奴兒》
白話文釋義:絳紅薄綃的透明睡衣朦朦朧朧,雪白的肌膚若隱若現,醉人的幽香陣陣襲來。
C. 粽子門的思密達粽子門-反思
思密達粽子門 與中韓兩國在端午節問題上的較量相比,更引人憂慮的是國內民眾對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疏遠。雖然端午節已經被列為我國的法定節日,但現代人對這一傳統節日內涵的了解現狀卻十分引人擔憂。之所以對端午節這樣的傳統節日越來越不重視,除了現代生活節奏加快,時間和精力有限之外,現代傳統節日商業味兒越來越濃,也是造成人們對傳統節日感情越來越淡漠的重要原因。
民俗專家就此事表態,端午節作為中國傳統民俗節日,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講究的禮數也很多,比如插艾葉、佩香囊、包粽子……不過隨著生活節奏的越來越快,這些傳統風俗在年輕人的觀念中逐漸淡化,有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對傳統節日顯得不夠熱情,在他們看來,端午節老祖宗傳下來的舊風俗,並不能吸引自己。相反,這些風俗禮節在韓國、日本等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的亞洲國家。
今年是我國端午申遺成功後的首個節日。近日,網路上一則《韓國美女留學生教你吃粽子思密達》的圖片帖再次引發中韓端午之戰。帖子一經登出,立即引起諸多網友的口誅筆伐。我們發現,國人心中濃濃的端午情結被喚醒,爭議的焦點集中在國人吃粽子不重禮儀,很多網友在冷靜下來後,開始進一步關注怎樣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節日文化。 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竟然在這一來源於本國的傳統文化風俗之一的端午節吃粽子禮儀上輸了異邦,這不能不發人深省,我魯國平覺得,中國人首先不要在人家一教育以及批評自己情況下就不問青紅皂白跳將起來,其習慣和脾氣實在很不好,這同時也充分暴露了中國人內心的浮躁心態,正好印證了其與內心缺乏信仰有關,而欠缺禮儀只不過是一個缺乏信仰的外在表象。
事實上,我們不少人一提到禮儀肯定會聯想到孔孟之道的封建禮教,號稱禮儀大國的中國人們當然不會陌生,但和害人的維護等級制以及奴化教育的封建禮教以及禮儀不同的是,提倡現代社會承傳適當的傳統禮儀絕對不是多此一舉或者畫蛇添足,比如,韓美女教我們中國人吃粽子禮儀,說實話這方面我們還真是有所欠缺,特別是到了現代利益為上的市場經濟社會,大家過端午吃粽子感覺越來越沒有「文化」、沒有「內涵」了,甚至感覺不到傳統文化習俗背後必須的紀念意義、民族信仰以及深重民族感情了,原因何在?
原來,我魯國平以為就是中國人從以前的封建禮儀或禮教太繁瑣太沉重,一下子矯枉過正,到了今天則不再重視任何禮儀了,結果雖然口耳相傳以及習慣使一些傳統習俗行為保留下來,但由於缺失禮儀的提醒以及固定、塑造,逐漸使其背後的精神所蘊所含流失成為必然。比如現代人過春節年味越來越淡了。傳統的舞龍燈、迎財神、祭祖、親友拜年等禮儀活動大量減少就是其根本原因之一。
同樣禮儀,信仰以及感情之表象,信仰以及感情則為禮儀之靈魂,它們互為表裡才能夠使一項傳統文化習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位名叫「裴正熙」的自稱在北京某大學留學的韓國人說,看到很多北京人吃粽子「就像吃大米飯和鹹菜一樣,一點也不尊重先人屈原」,相反在韓國,吃粽子時需要「做完儀容」「換上韓服」「凈手」等一系列步驟,其虔誠態度不可相提並論。就說得很有幾分道理。是的,國人之所以隨便吃粽子正因為他們認為就是簡單地吃一種美食甚至東西而已,已經把傳統文化習俗背後的精神內涵忘得乾乾凈凈。更加把端午節以及粽子身上凝聚著的屈老夫子愛國主義思想和國人對民族的深厚感情之信仰拋到九霄雲外。
其次盡管愛國和愛民族的感情及其信仰不是強制教育教化就能夠開花結果的,這需要人們從內心自然和真正地感受到這個國家以及社會對個人的溫情、幸福和安全感。這方面政府和社會需要做的還很多。然而,韓美女教吃粽子禮儀,先要反思的絕對是中國網民,也不是有些人口誅筆伐、唱幾句高調便可以讓端午節以及吃粽子等我國傳統文化習俗煥發出精神光華,甚至發揚光大的。-------轉自網易博客作者魯國平 在「粽子門」中,自稱韓國留學生的美女教中國人如何吃粽子,讓中韓的端午爭端再次在網友輿論中升級,而實際上,韓國端午祭並沒有吃粽子的傳統。
在回龍觀居住的韓國人閔聖恩稱,他們在韓國時並沒有過端午祭的隆重慶祝活動,也沒有吃粽子的習慣,僅聽說古代的先人會用菖蒲草磨成的汁水洗發。「來中國之前,我根本沒有見過粽子。」閔聖恩說。正在韓國首爾留學的中國學生梁尹金也表示,韓國並沒有為了端午而放假的習慣,「我特別想念家鄉的粽子,這里根本沒有。」 中國韓國人會副會長朴濟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其實韓國端午並不吃粽子,也沒有龍舟比賽。「在韓國,端午節並不是法定節假日,只有江陵地區比較重視,有傳統的端午祭。」但朴會長表示,韓國人吃用小米、粟米加香菜、蔥等煎成的車輪餅和菖蒲糕,喝自釀的米酒,儀式包括尋找山神、祭祀山神和城隍神的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