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上狐狸原本是瑞獸,為何在後來逐漸變了
如果說到狐狸這類動物,可能大家腦中首先浮現出來的標簽就是奸詐、狡猾。在中國的傳統神話故事中一直強調狐狸是一種“”惑媚之妖”,而除此之外在一些寓言故事中,也是一貫全方位的醜化狐狸。
在這些故事中,有一個主體思想就是,那就是狐狸在修煉成人形之後,會幻化成女子勾引男人,然後奪取錢財取其性命,現在社會中一些因為美色而影響到他人家庭的女子,也常常被人們稱之為狐狸精。
或許這也是小說將其往負面的去描寫的原因之一吧,但很顯然也並不是主要原因。
總之,在如今現實生活中,狐狸“淫獸”的便簽可以說是坐穩了,如果大家議論某個人是“狐狸精”,一般情況下並不是說這個女子的才華有多高,也並不代表她有多麼詭計多端,更多的是代表著她憑借自己的美色涉足別人的家庭,壞人天倫。
除此之外,有時候也會稱呼某一個人是個“老狐狸”,雖然這個意思不會像狐狸精那樣低俗,不是“淫獸”的意義,但也是反映出某個人心眼比較多,大多有著一些狡詐的性格特點,仍然是負面的形象。
B. 關於狐狸精(雄與雌)的資料
狐狸精又名狐仙,民間俗稱大仙,法力高強,可幻化人形。《玄中記》煞有介事地提到:「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狐狸精最早是以祥瑞的正面形象出現的。上古時期,即有狐之圖騰崇拜,塗山氏、純狐氏、有蘇氏等部族均屬狐圖騰族。狐狸精對中國第一個奴隸王朝——夏朝的建立也有突出貢獻。大禹治水時,禹整天忙碌無心結交女朋友,一副有為青年事業為重的樣子,眼看就要絕後。有一次他走到塗山,看見一隻九尾白狐(九尾意味著子孫眾多),意有所動,於是就在此地娶妻生子。他的兒子啟,後來成了夏朝的開國君王。
此後,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對人尤其是女人的性格心理有著空前絕後的迫害和壓抑,這種壓抑的心態成了誕生「狐仙」文化的最佳溫床。《朝野僉載》記述:「百姓多事狐神,房中祭祀以乞恩,飲食與人間同之,事者非一主。時有彥曰:無狐媚,不成村。」由此可見,狐狸在封建社會,最早是受到女性的喜愛,並將它作為討好配偶的神祗的。狐狸漂亮的皮毛、小巧可愛的身軀和狡詐精怪的脾性,在古人心目中,實在只有嬌媚的女人可與之相比。狐狸還似乎代表了某種詭秘的精神,尤其是涉及女性的性格心理。
狐狸在先秦兩漢的地位最為尊崇,與龍、麒麟、鳳凰一起並列四大祥瑞之一。漢代石刻畫像及磚畫中,常有九尾狐與白兔、蟾蜍、青鳥並列於西王母座旁,以示禎祥。還有人總結說狐狸有三德:毛色柔和,符合中庸之道;身材前小後大,符合尊卑秩序;死的時候頭朝自己的洞穴,是不忘根本。由此可以推論,狐狸在夏至漢兩千多年的日子裡,是生活得非常滋潤的。
漢代以後,狐狸精作為祥瑞的地位急劇下降。先前對狐狸的好話全沒了,剩下的都是些不體面的詞,如狐疑、狐媚、狐臭之類,都快成為貶義詞大本營了。長此以往狐狸精就成了生活作風出問題的代名詞,成了著名的淫獸,至今仍未翻身。
漢代的狐仙故事較為原始,極少有積極意義,狐的神通魔力也有限。到了魏晉南北朝,狐狸才開始人化,變得法力無邊,還獲得了人的感情和智力。如葛洪所著《西京雜記》一書中,有古冢白狐化為老翁入人夢的故事。《搜神記》一書內,談狐的作品甚多,足見晉人喜談狐仙,已成風尚。不過小說情節單一,程式化,結局凄慘,沒什麼人情味可言。故事當中的狐仙雖然神通廣大,但有其自然屬性的弱點。比如,它們怕狗,遇上就會現出原形;另外狐狸有臊氣,變形後仍留有尾巴等。
到了唐代,狐仙小說依然盛行,像《任氏》、《計真》等篇開始大肆宣揚與狐有關的靈異事件。宋代,民間還出現了「狐王廟」;明時,談狐的作品漸少。至清代,以《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為代表的筆記小說又大暢其說。《聊齋志異》更是集狐仙之大成,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蒲松齡筆下的狐仙們,集人類全部美德於一身,成為人類的好朋友,它們強調友誼、尊重真情,反而比人類更可愛。
談狐狸精,不能不說的就是妖狐。妖狐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漢代,東漢許慎所撰《說文解字》中說:「狐,妖獸也,換所乘之。」傳奇及小說中的妖狐,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多數幻化成美貌女子,能攝取財物,預卜人之禍福。最主要的特徵是作為色情的象徵,魅惑異性。因而民間將性感迷人的女性稱為狐狸精,古代則謂之「狐媚子」。
既然是狐媚子,狐媚子的本性就是要迷人。與窮書生熱戀無疑是浪費狐仙們的魅術,大材小用了。於是魅惑帝王就成狐狸精的最佳選擇。由此狐狸精又成了紅顏禍水的代名詞。按照男權社會的邏輯,昏君之所以昏聵,總是因為一個或者幾個女人不好。於是亡國之君,就大抵與這些「狐媚子」有了干連。啟蒙讀物《幼學瓊林》中,就迫不及待地對孩子們進行「警惕狐狸精」的教育:「三代亡國,夏桀以妹喜,商紂以妲己,周幽以褒姒。」據此,夏末帝桀的妃子妹喜,堪稱「千古第一狐狸精」。
妹喜算是「千古第一」的話,妲己就算是狐狸精的典範了。妲己的罪狀在《史記·殷本紀》中也就一條「(紂)惟婦人言是用」;但在到了《列女傳》的時代,炮烙、剜心,就統統歸於妲己的唆使。在元雜劇中,囆盆、敲脛、剖腹、陷害姜皇後等諸般慘事都派定了妲己。到了明代許仲琳寫出《封神演義》,妲己已經被塑造成集邪惡與美貌於一身,奉神明旨意惑亂紂王,斷送商朝六百年天下的九尾狐狸精。如今,只要一說起狐狸精,人們沒法不想起妲己。
現代狐狸精:
「狐狸精」可以定義為:善於運用各種手段勾引男人的「風騷」、「浪盪」、「無恥」女人。「狐狸精」可能是漂亮的,但很遺憾,通常是不被承認的。
[編輯本段]詳解請看:
在戰國時代的著作里,便出現了以狐為原型的神獸,狐被賦予了作怪變異的能力。當時的《呂氏春秋》記述大禹為了治水,年三十而尚未成婚,行至塗山時,遇到一隻九尾白狐,並且聽到塗山人祝福的歌聲:「大大的白狐啊,九條尾巴長又長。願你早日結婚吧,子子孫孫永繁昌。」東漢《吳越春秋》中還載有大禹娶由九尾白狐變成的塗山女為妻的傳說。神奇的狐狸能變形為人,這是狐狸成精的雛形。
據說「狐狸精」這個名稱始於唐初。《太平廣記》中《狐神》條雲:「唐初以來,百姓皆事狐神,當時有諺曰:『無狐魅,不成村。』」「魅」字,《說文》釋為「老物精也」。「狐魅」即「狐狸精」。「狐魅子」一詞的出現,反映出「狐狸精」已作為一個獨立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意識和民間信仰里。「狐狸精」化作人形,或到處做客吃喝,或上門求娶妻妾,它的情感、行為都是以人的模式來塑造的。唐代以後的志怪小說,如《容齋隨筆》、《聊齋志異》等中,更是到處活躍著性格各異、人情味十足的狐狸精。
在《詩經》中,狐作為隱辭的意義便是性愛。
《搜神記》引道士雲:「狐者,先古之淫婦,其名曰阿紫。」古人把狐狸視為性情淫盪、以美貌迷惑人的精靈鬼怪,再加上狐狸成精的傳說和志怪小說中對眾多民間妖艷、多情的狐狸精的描述,於是乎,人們的俗語中便把性感而具誘惑力的不良女性稱為「狐狸精」了。
[編輯本段]稱「狐狸精」的緣由
1狐狸精一詞用在女性身上含貶義。是指專門迷惑男人的女人。
2狐狸精的典故應該是出於《封神演義》。因為《封神演義》中的商紂王的妻子妲己是狐狸精變化而成的,她 迷惑商紂王致使商朝滅亡。
3狐狸這種動物喜歡女人的物品,比如說:圍巾、小內褲等一些裝飾品。所以,人們總會在捕獲狐狸後發現這些女人的東西,就認為狐狸成精後會變成女性。並且認為是漂亮的女人,專門迷惑勾引男人,狐狸精由此而來。
自古以來,人們認為狐狸精都是美麗的,雖然狡詐,但絕不失嫵媚的狐狸的化身。《玄中記》專門解釋了狐狸精的由來,而且說得煞有介事:「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蠱魅,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
人們藉由狐狸精表達自己單純而美好的情感,蒲松齡甚至在他的<聊齋志異>中賦予了她們一種新的生命,一個個化身成為為愛痴狂的多情女子。
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叫做嬌娜的女狐,美貌自是不必說,單就一個情義來說,也能算上狐中之最。美麗的女人是禍水,美麗的狐狸也不例外。世人對她們更多的是厭惡、咒罵,狐狸精原也許是個中性詞,但化身今天其意已經不言而喻。
你遇到你生命中那一個狐狸精了嗎?如果沒有,因為她不夠美麗,如果遇見了一個你喜歡的美麗女孩讓你不能自拔,那麼,她肯定是個狐狸精!如果正在尋找,也許她還在世界的某處等待著你哦。
另一種說法是說來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剛入中國執政,對百姓的生活習慣並不了解,所以請皇太極查探民風人情,就算青樓妓院也不能忽略。一日皇太極來到福建的閩南妓院查看,發現煙花女子媚惑男人的功力高,超出皇太極意料,而尋芳客老是嘟著嘴喊「狐狸精、狐狸精」皇太極這才明白中國人形容一個女人很會媚惑男人就叫他「狐狸精」
由於皇太極聽不懂閩南話,把「(台語發音)給你親、給你親」誤聽成「狐狸精」於是,這句成語一直流傳到現在,每當我們形容一個女人很會媚惑男人就稱他為「狐狸精」。
[編輯本段]狐狸精的由來
我們形容一個女人很會媚惑男人,通常會稱他「狐狸精」由於簡短有力形容一個人,而且有其來源與典故,所以「狐狸精」勉強算是一句成語。
這句成語來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剛入中國執政,對百姓的生活習慣並不了解,所以請皇太極查探民風人情,就算青樓妓院也不能忽略。
這日皇太極來到福建的閩南妓院查看,發現煙花女子媚惑男人的功力高,超出皇太極意料,而尋芳客老是嘟著嘴喊「狐狸精、狐狸精」皇太極這才明白中國人形容一個女人很會媚惑男人就叫他「狐狸精」
由於皇太極聽不懂閩南話,把「(台語發音)給你親、給你親」誤聽成「狐狸精」於是,這句成語一直流傳到現在,每當我們形容一個女人很會媚惑男人就稱他為「狐狸精」。
在咱們中國的文化里,對在男女問題上的所謂壞女人有一個獨特的稱呼:「狐狸精」。唐駱賓王所寫《討武氏檄文》里就說武則天「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狐媚」者,像狐狸般的媚態也。《聊齋志異》里更寫了眾多的「狐狸精」,不過這些「狐狸精」大都很善良,很可愛,有「狐狸精」之名,無「狐狸精」害人之心。但這也改變不了「狐狸精」的惡名。如果哪個女人被稱做「狐狸精」,不用具體解釋,人們也知道她「精」在哪裡了,她也隨之名聲掃地了。
為什麼所謂的壞女人被稱做「狐狸精」?這緣於中國人對女人的審美觀。
自古以來,對女人的審美,就面形而言,有兩個標准。一是面如滿月,面如荷花。唐代美女楊貴妃就面如荷花。所以《長恨歌》寫唐明皇對死去的楊貴妃的思念時有這樣的句子:「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芙蓉」即荷花,形容楊貴妃的臉蛋美如荷花。不僅女人面如荷花很美,男人面如荷花也被視為美。武則天的男妃(又稱「面首」)張宗昌很受武則天的寵愛。一次他參加一個宴會,有人恭維他「六郎面似荷花」。人們同聲附和。有個叫楊再思的人卻大聲說:「不對。」人們大驚,一時間全場鴉雀無聲。張宗昌也臉色大變。這時楊再思才說:「不是六郎似荷花,而是荷花似六郎!」話音剛落,全場響起熱烈掌聲。人們大笑著,皆言比喻更妙。由此也可見面如荷花如何受到人們的贊美和吹捧了。
再一種被視為美的臉蛋就是所謂「瓜子臉」。兩個臉蛋各像一粒尖尖朝下的瓜子組合起來。這種臉形也確實很俊俏,「仕女圖」中的「仕女」,大都是「瓜子臉」。文學作品裡的美女,作者也常常賦予她們一付「瓜子臉」。
「荷花臉」是一種富態相,同時也是一種善良相。泥菩薩的臉大都接近於這種臉形。唐代崇信佛教,所以唐代壁畫上的女人通常都是富態的「荷花臉」。《紅樓夢》里的薛寶釵就有富態相,想她的臉蛋也是「荷花臉」了。薛寶釵工於心計,在《紅樓夢》里不是一個被贊美的人物。但在男女作風問題上卻無懈可擊。所以即便她再不好,也不能被稱為「狐狸精」。
「瓜子臉」就不同了。狐狸的臉形就是最典型的「瓜子臉」。「瓜子臉」形的女人因此便同狐狸拉上了關系——不是她們自己拉上的,而是別人硬給她們拉上的。當她們因自己「瓜子臉」的美貌而所謂「紅杏出牆」同男人來往時,無論是她們勾引男子,還是男子挑逗她們,都是她們的過錯。狐狸不也是「瓜子臉」么,又天生媚態,於是「紅杏出牆」的她們便被稱為「狐狸精」了。
西方有「美人魚」的說法,這肯定是同海洋關系密切的民族的發明,也反映了他們和中國不盡相同的審美觀。國人更看重臉蛋,他們則好像更看重體形。魚在水中游泳的體形、姿態很流暢、優美,他們以此來形容女人。我們則以「荷花臉」「瓜子臉」來形容女子的美貌。可惜,當生有一付「瓜子臉」的女子被稱為「狐狸精」的時候,這「瓜子臉」就反而成了「禍害」。而當稱哪個女人的體形有如「水蛇腰」的時候,她八成就成了會害人的「美女蛇」了。
狐狸精們通常都是憂郁、憂傷的,因為庸俗瑣碎的現實總是挫傷她們敏銳細膩的觸角,令她們感覺到尖銳莫名的疼痛,總是存在於遠處的美好生活幽幽地傳來誘惑的呼喚,遙遙無期的期待把希望和絕望像毒葯一樣塗在她們的傷口上。一看到隱藏在她們眼睛裡那一道傷痕,男人就會像狼找到了血跡一樣趕緊用舌頭去舔,就會像偵探找到了線索,迫不及待地要解開她的心靈之謎。
由於受中國影響,日本的狐仙也很普及,甚至在日本的神佛習合觀念中將它們視為稻荷神或密宗荼吉尼天的使者(印度荼吉尼天的坐騎原為胡狼,但日本並無胡狼所以以狐狸取代)。狐狸和其他動物修練成精的傳說,在日本盛行的程度不亞於中國。另外,在中國傳說不常見的狸貓,受到日本民間的重視甚至超過狐狸。
在日本的民間故事中,不管是狐狸還是狸貓,只要將葉子戴在自己頭上,就可以任意改變形體。日本文化甚至對狐狸精做了明確的分類,如下所示:
仙狐:活了千年左右的狐狸的總稱。 空狐:活了三千年以上而升天的狐狸。 天狐:活了一千年以上而升天的狐狸。 善狐:善良狐狸精的總稱。 赤狐:紅色的狐狸。神道教所屬。 白狐:白色的狐狸。神道教和佛教所屬。傳說安倍晴明的母親是白狐的化身。 金狐:金色的狐狸,是太陽的象徵。佛教所屬。 銀狐:銀色的狐狸,是月亮的象徵。佛教所屬。 黑狐:黑色的狐狸。被視為北斗七星的化身。神道教所屬。 野狐:邪惡狐狸精的總稱,又被稱為地狐、中狐和宙狐。
C. 歷史上狐狸精其實是吉祥的守護神,那麼何時變成妖媚形象的呢
狐狸在中國有著很多年歷史,可謂是本土物種了,在上古就有記載,所以直到如今,狐狸的形象一定是和中國人傳統價值觀念是想符的。
其實狐和狸是兩種動物,這里對狸就不過多介紹了,我們常說的狐狸現在就是指狐。
在上古,狐狸其實是守護神,現在東北「跳大神兒」的還把胡黃白柳灰五大家中的狐狸當作法力高強的大仙呢。後來就成了吉祥的象徵。
我們常說九尾狐,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有人說這是生命力很強,九尾就是有九條命,除非一口氣把它九條尾巴都砍掉,要不就老也死不了。
實際上九條尾巴代表的是生殖能力很強大,代表多子多孫,就相當於希臘神話里的生育女神阿施塔特一樣,因為古人需要生產力,那時候的生產力就是勞動力——人。所以那時候的人民還是很崇拜狐狸的。
不過好在,後來出現了一位可愛的小書生,他就是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小狐狸們「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知非復人。」這可是很可愛的形象啊,的確,在蒲松齡的筆下,這些頗具人情味的狐狸姐姐們可是比沒有人性的奸佞惡人可愛也可敬的多,要不就是心地善良的,要不就是俠女風度的,要不也就是知心可人、知道疼人的。
蒲松齡對小狐仙的偏愛是很容易理解的,一個不第的小書生,仕途不順,沒人理解,世道上壞人又那麼多,自己的感情只能寄託在筆下的小狐仙身上了,其實是這個小書生對愛、對溫情的一種渴望,當然,也是對世道的一種嘲弄與諷刺。
其實蒲松齡的翻案,不僅僅是對小狐狸的平反,也是對扣著「紅顏禍水」帽子的漂亮女孩子的平反,比如在明清小說《封神演義》、《三言二拍》和《水滸傳》里,漂亮的女性角色就沒有幾個是正面的,即便有,也得不到重視,《三國演義》里的「妻子如衣服」就更不用說了。還是這位小書生知道惜香憐玉,「狐狸精」怎麼不好了?一般已婚男性如果出軌,他的妻子就會第一時間給丈夫出軌的女性起個響亮的名字——「狐狸精」,可是他怎麼就不從自己的丈夫身上找找原因呢?感情的事一定是你情我願的啊。
D. 古代那麼多狐妖的傳說,真的有狐狸能夠修煉化成人形嗎
神魔小說里或是神話故事中最為司空見慣的一種妖物當屬狐狸精莫屬,其出鏡率可謂極高,狐狸精作為漂亮與狡猾的代言人,若是小說故事裡沒有她們的出現,總覺得少了些精彩的元素,故事就會顯得少了一種味道,使得閱讀者精神上在享受文學作品時存在匱乏感!故而,許多神魔小說都會將這一角色搬進其內容之中,不說充實,
或變成神巫、或變成成年男子,如此,他們便能混跡人類世界與異性行苟且之事,以提高自己的修為。此階段狐狸的本領極度提高,能過知曉千里之外的事情,還能擅長以蠱惑之術來蠱惑人,使人失去理智;狐狸若是能夠活到(修煉)一千歲,她便能和天溝通,叫做「天狐」,也就是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