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6個民族都有什麼族及服飾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裝多為蘭、棕色,女裝則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用綢緞或棉布製成。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
2、回族
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禮拜帽,一般用白布製成,式樣為無檐小圓帽,現成為民族標志。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姑娘用綠色,中年用青色,老年用白色。
3、苗族
苗族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衣料在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使用蠟染、刺綉工藝。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
4、傣族
傣族男子多穿圓領大襟或對襟小衫,下著長褲,白布或藍布包頭。婦女穿長筒裙和短衫,梳各種發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將孔雀和大象的團編織在衣物上。
5、傈傈族
傈傈族男子上穿或長或短的麻布衫,下著及膝黑褲,頭戴黑色包頭,身背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墜,系圍裙,青布包頭,背手工縫制掛包,頭戴「噢樂」。
6、藏族
農區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氌或嗶嘰藏袍,外束色布或綢子的腰帶;婦女藏袍內襯各色綢衫,腰前圍「幫典」。牧區男子多穿皮袍,外束腰帶;婦女皮袍以圍裙料和紅藍綠呢鑲寬邊。
7、壯族
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紐扣以布結之。扎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下著黑色寬肥褲子。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綉花鞋。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8、朝鮮族
朝鮮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寬型袖筒,下滲穿寬腿、肥腰、大檔的長褲。外出時喜歡穿斜襟長袍,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女服則為短布長裙,叫「則、契瑪」。喜歡用黃、白、粉紅色布料。
9、高山族
高山族服飾有地區差異。台灣南部男子穿對襟長袖上衣,外套坎肩式斷骨啊,系寬腰帶,垂其兩端的作為前裙。用黑布纏頭。經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飾分為短衣長裙、長裙下裳和裸露式三種款式。頭戴木製八角頭盔。喜歡佩戴飾物。
10、納西族
以自織的麻布或粗布為衣料,青壯年喜穿白色,老人喜歡黑色。女子喜穿紅藍紫色、釘雙排扣字的上衣,淺藍或白色衫里的雙層擺著長裙。腰束紅、黃色綵帶,腳穿情不綉花鞋。最具特色的是「七星披肩」。
11、布朗族
現在布朗族服飾與早期服飾有了很大差異。男子上著圓領對襟長袖的青布衣,下穿寬腳長褲。頭飾因年齡有所差異。服飾的用料多為自織的土布。
12、阿昌族
阿昌族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背「簡帕」和「戶撒刀」。未婚女一般穿短衣、長褲,將辮發盤於頭頂。已婚婦女一般穿短衣,及膝筒裙,束髻,並用黑布或藍布纏成高達尺許的包頭,戴各種銀飾。阿昌族喜歡把鮮花插在頭上。
13、怒族
男子服飾為交領長衫,及膝長褲,穿時前襟上提,束腰帶。蓄發,並用青布或白布包頭。裹麻布綁腿。婦女穿右開襟上衣,衣及腳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紅色的坎肩。喜歡用紅藤做纏頭或腰箍。
14、鄂溫克族
服裝樣式主要有大毛上衣、短皮上衣、羔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等。喜愛藍、黑色的衣服。男子夏戴布制單帽,冬戴圓錐形皮帽,頂端綴有紅纓穗。婦女普遍戴耳環、手鐲、戒指,或鑲飾珊瑚、瑪瑙。
15、鄂倫春
無論衣服鞋帽還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為原料。男女冬季皆穿長袍。皮帽用狍油皮頭精製而成。女帽鑲有花邊,頂端綴著紅綠淺穗。年輕人穿用的衣服、褲子和手套,多用柞數樹煮水揉染成黃色。
16、赫哲族
魚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標志。喜歡穿大襟長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褲子多用懷頭或哲羅、狗魚皮製成,腰上端為斜口。婦女的褲子多為齊口並鑲有或綉有各種花邊。男女都穿魚皮靰鞡。
17、門巴族
門巴族服飾有地區差異,門隅地區皆穿藏式的氆氌長袍,束腰帶,戴褐色小圓帽,腳穿筒靴。墨脫地區喜穿棉麻衣服。男子留長發,佩耳環和腰刀。婦女穿花色裙子,發辮盤於頭頂,以彩色的線裝飾。
18、白族
崇尚白色。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活藍色手帕,肩掛手綉掛包。婦女多穿白或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或淺藍色寬褲,腰系綉花短圍裙,足蹬綉花鞋。
19、保安族
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青布坎肩,黑藍灰色長褲,頭戴布制圓頂小帽;婦女穿大襟襖、坎肩,喜愛紅色、綠色等色彩,一般要戴蓋頭。保安腰刀是最具特色的佩飾。
20、布依族
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足蹬尖鼻綉花鞋。
21、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服飾以袍式為主。男子頭戴皮帽,身穿長袍,下著皮褲,腳蹬皮靴。婦女以布衣為主。顏色多為藍色、黑、灰。婦女擅於手工刺綉。發式及裝飾品因地而異,有的用白布或白毛巾包頭,佩帶各式耳環。
22、德昂族
德昂族男子一般穿黑色的大襟上衣,寬而短的褲子,戴黑布或白布頭巾,兩端掛綵球。婦女服飾有地域和支系的區別。通常分衣褲式和衣裙式。德昂族服飾最醒目的是婦女身上的腰箍和彩色艷麗的小絨球。
23、東鄉族
東鄉族男子多穿寬大長袍,束腰帶,掛腰刀、煙荷包等。婦女多穿綉花衣服,式樣為圓領、大襟、寬袖。下穿套褲。男子戴平頂無檐白、黑軟帽。婦女在家戴綉著花紋的便帽,外出時戴絲綢蓋頭。首飾以銀耳環、銀手鐲、瑪瑙珠子為主。
24、侗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綉的「兜領」;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喜佩戴銀質飾物。衣料多為自織自染「侗布」。
25、獨龍族
獨龍族普遍穿上了布料衣裝,但仍在衣外披覆條紋線毯。獨龍族的佩飾頗具特色,均喜歡把藤條染成紅色作為手鐲和腰環飾物。男子出門比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婦女頭披大話毛巾,項戴料珠。
26、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男子多穿長及膝蓋的套頭襯衫和細腿褲,春秋穿粗呢上衣或長袍,冬天則穿羊皮短衣或皮大衣。婦女夏季習慣於穿粗布襯衣,對襟長袍,下穿毛織長裙。男女都穿氈靴、皮靴和皮鞋。男子普遍喜歡戴呢帽和帶耳罩的毛皮帽。
27、哈尼族
哈尼族男子上穿對襟衣、下著長褲,用黑布或白布包頭。婦女服飾主要為棉布衣裙和長、短褲。喜歡穿青色衣服,有的地方甚至每洗一次衣服都要用藍靛將衣服再染一次。
28、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男子主要有皮大衣、皮褲、襯衣、長褲、坎肩、袷袢等。皮褲肥大。襯衣、長褲多用白布。婦女穿以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縫制的連衣裙,喜歡選用紅、綠、淡藍色。婦女的帽子、頭巾頗有講究。
29、基諾族
男子穿白色圓領無扣的對襟上衣,及膝的寬筒褲,裹綁腿,長布包頭,戴竹木或銀質的耳環。婦女穿圓領無扣短上衣,內襯緊身衣或胸兜。下短裙,裹綁腿,頭戴尖頂帽。服飾原料多為棉麻混紡的土布,顏色以原色為主。
30、京族
京族服男子一般穿及膝長衣,袒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31、景頗族
景頗族崇尚黑色。男子穿對襟短衣。褲子為短而寬的褲筒。青年人用白布包頭。外出掛長刀或扛火槍。婦女上衣為對襟或左襟的黑色短衣,綴滿銀袍和芝麻鈴。下穿筒裙,裹毛織護腿,喜佩銀質物。
32、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男子服飾為白色綉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無領長衫「袷袢」,袖口黑布沿邊。衣外系皮帶。下穿寬腳褲。女子服飾寬大無領,鑲嵌銀扣的對襟上衣。皮或布制的坎肩。一年四季都戴圓頂小帽。
33、拉祜族
拉祜族服飾以黑為美。男子穿對襟短衫、黑布長褲,戴黑便帽或頭巾裹頭。婦女穿開襟、開叉長衫,下著長褲,頭纏長頭布,兩端彩色長穗,裹綁腿。婦女戴銀環,掛「普巴」。男子則佩戴葫蘆、火槍。
34、黎族
黎族男子一般穿對襟無領上衣和長褲,纏頭巾插雉翎。婦女服飾有地區差異,穿黑色圓領貫頭衣,下穿緊身超短筒裙,花色艷麗。或身著黑、蘭色平領上衣,下著色彩艷麗的花筒裙,頭系黑布頭巾。
35、珞巴族
珞巴族男子穿藏式氆氌長袍,外套黑色羊毛坎肩,及腹部。背披野牛皮。頭戴熊皮圓盔和藤條圓盔。佩掛弓箭、腰刀。婦女穿無領窄袖對襟上衣。圍緊身筒裙。男女赤腳、蓄發,頭發後面披散,額前齊眉。
36、滿族
滿族過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初是長馬甲形,後演變成寬腰直通式。坎肩是滿族服飾的突出特點。滿族把深絳色看做福色,崇尚白色。
37、毛南族
毛南族男子以前有著唐裝的,也有穿琵琶襟上衣的。婦女則穿右襟上衣,寬腳滾褲邊。上衣襟邊及袖口有三道鑲邊。衣料多為青、藍色。」頂卡花「(花竹帽)是毛南族手工產品中的精品。
38、仫佬族
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飾樸素。婦女穿大襟上衣、長褲。姑娘梳辮,婚後結髻。老婦用青布包頭,腰扎圍裙。男子穿對襟上衣、長褲,戴碗形青布帽。多穿草鞋或布鞋。面料是自紡自織的藍靛染成的土布。
39、普米族
普米族婦女服飾有地域差異。蘭坪、維西一帶穿大襟短衣,長褲,外套黑褐色坎肩,系圍裙,梳辮子。寧蒗、永勝一帶穿右襟短衣,白色褶裙,披羊皮披肩,束彩色腰帶。發辮以粗大為美,沖上白色。
40、羌族
羌族男女皆穿麻布長衫、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男子長衫過膝,梳辮包帕,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佩掛火鐮和刀。女子衫及踝。腰束綉花圍裙與飄帶。腳穿雲雲鞋。挑花刺綉久負盛名。
41、撒拉族
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襯衫、黑坎肩,束腰帶,著長褲、穿」洛提「或布鞋,頭戴圓頂帽。婦女穿短上衣,套黑或紫色坎肩,著長褲,綉花布鞋。少婦戴綠色蓋頭,中年婦女戴黑色蓋頭,老年婦女則戴白色蓋頭。
42、畲族
畲族男子過去一半穿著色麻布圓領、大襟短衣、長褲。婦女服飾因居住地區不同,款式各異,以象徵萬事如意的」鳳凰裝「最具特色。畲族對自然色蘭色和綠色具有特殊的愛好。紅、黃、黑也是常用的顏色。
43、水族
水族男子穿大襟長衫、長褲、青布包頭,草鞋或布鞋婦女穿圓領大襟藍色寬大半長衫、長褲,青色綉花圍裙,綰發,頭纏青布或白布帕,綉花鞋,盛裝時戴各種銀飾。水族紡織和印染技術有相當高的水平。
44、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男子平日愛穿襯衣,外著無領對襟的黑色長外套,冬天著光板羊皮大衣。婦女喜穿連衣裙。男戴黑絨布圓形高筒帽。女戴圓頂綉花棉帽。男女皆穿皮靴。塔吉克族婦女擅長手的工技藝是刺綉。
45、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男子多套頭、寬袖、綉花邊白襯衣,齊腰黑色坎肩或對襟、無扣上衣,下配黑色窄腿長褲。婦女穿寬大荷葉邊連衣裙,多黃、白、紫紅色外套西服上衣或深色坎肩。男戴綉花小帽或圓形平頂花帽。婦女戴嵌珠小花帽加披頭巾。
46、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過去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佩戴金、銀、玉質飾物。現只有喜慶節日、隆重集會或邊遠山村,才穿傳統服飾。
47、仡佬族
男女皆穿裙,男子裙短,女子群長。用一幅布圍於腰際,無褶皺,如桶狀,謂」桶裙「。
48、土族
土族男子冬穿斜襟光板皮襖和羊毛褐衫,其他季節穿小領、斜襟長袍或白色高領短褂,黑或紫色大襟坎肩,下穿長褲,系腰帶、圍肚。頭戴白氈帽,穿綉花布鞋。婦女坎肩以黑、紫或鑲邊的藍色衣料縫制,腰系花紋綵帶。緋紅色鑲白邊百褶裙,套鑲白布褲筒。足蹬彩雲綉花長筒鞋。頭飾用五色瓷珠把銀耳環串起,垂在胸前。
49、佤族
佤族服飾有地區差異,男子一般穿黑、青色無領短款上衣,黑或青色大檔寬筒褲,黑、青、白、紅色布包頭,出門挎長刀、掛包。女子多穿貫頭、V領緊身無袖短衣,條紋筒裙,披發,戴銀、竹、藤製飾物。
50、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男子穿綉花襯衣,外套斜領、無紐扣」袷袢「,,」袷袢「身長沒膝,外系腰帶。婦女喜歡穿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套綉花背心,男女頭戴綉花小帽,腳穿長頭皮靴。用料選用純毛、純棉、真絲、真皮。
51、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男子夏穿綢制的套頭短袖襯衣。春秀穿長過膝蓋的長」袷袢「,腰束綢緞或三角形的綉花腰帶。冬穿毛衣毛褲、羊皮襖。婦女夏穿絲綢襯衣、連衣裙等,冬穿毛衣、毛褲、呢子大衣,和狐皮、裘皮大衣。一年四季都戴」朵皮「帽子。
52、錫伯族
錫伯族男子服飾是大襟長袍或對襟短衫。喜青、藍、棕色,腰系青布帶。婦女的長袍式樣與男子相同,但領、袖、大襟等處鑲有花邊,喜歡穿多褶連衣裙,外套短坎肩。男子戴圓頂帽,婦女喜歡戴各色頭巾。男穿厚底鞋,女穿綉花鞋。
53、瑤族
瑤族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主,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或交領長衫,扎頭巾、打綁腿。婦女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圓領短衣,百褶裙;或長衫配褲。服飾挑花構圖,頭飾特點更為突出。
54、裕固族
裕固族男女穿高領、大襟有衽的長袍。男子束紅、藍腰帶,佩帶腰刀、火鐮、小佛等;婦女長袍下擺開衩,以綠、藍色為主,套高領坎肩,系腰帶,配手帕。冬戴狐皮風雪帽,夏秋戴圓通平頂白氈帽或禮帽。
55、彝族
彝族服飾的色彩較為豐富,款式變化多姿,並且以大量銀製品和刺綉裝飾。
56、漢族
華夏族成為」漢人「,始於漢朝。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形象。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體現,承載了漢族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
2. 56個民族分別是哪56個民族
1、壯族: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壯族的先民是屬古代百越族群,與西甌、駱越有血緣遞承關系,是嶺南的土著民族。
2、藏族: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里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
3、裕固族:裕固族起源於唐代游牧在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明初陸續遷至祁連山一帶,逐漸形成了裕固族。裕固族的節日習俗反映著本民族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4、彝族:彝族分布於雲南、四川、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彝族自稱繁多,因地而異,有諾蘇密撒、「羅羅」、「撒尼」、「阿細」等。
5、瑤族:瑤族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瑤族人自稱「勉」、「金門」。
6、錫伯族:錫伯族世居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紀中葉西遷至新疆察布查爾等地,現多數居住在新疆、東北,內蒙東部以及黑龍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7、烏孜別克族:烏孜別克族有自己的語言,信仰伊斯蘭教。烏孜別克族主要節日有聖紀節、「肉孜節」、「古爾邦節」等。
8、維吾爾族: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一帶,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游牧過生活的「丁零人」。
9、佤族:佤族分布在雲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怒山山脈南段。原稱卡佤族,1963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為現稱。
10、土家族: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本地人),有自己的語言。大多數人通漢語,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聚居區還保留著土家語。
11、土族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縣、其餘散居在樂部、門源和甘肅天祝等地。土族自稱「蒙古勒」或「蒙古爾孔」(意為蒙古人),舊稱「青海土人」,藏族稱之為「霍爾」。
12、塔塔爾族:「塔塔爾」一詞原意為「茅舍」。塔塔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現一般通用維吾爾文或哈薩克文,主要經營商業和手工業,信仰伊斯蘭教。
13、塔吉克族:從遠古時代起,他們就生息繁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現百分之六十的塔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其餘分布在沙東、澤普、葉城和皮山等縣。
14、水族水族自稱「海水」,意為水人。早在秦漢以前,嶺南地區以及東南沿海一帶就居住著許多部落,據考水族是從其中一個叫做「駱越」的部落發展起來的。
15、畲族:畲族自稱「山哈」,意為住在山裡的客戶,傳說畲族的祖籍是廣東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寧、廣東汕尾深汕區、江西、安徽等省,多數與漢族雜居。
16、撒拉族撒拉族男兒,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為生。此外、養蜂是撒拉人最喜愛的副業生產,園藝也是他們的特長。撒拉族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等。最大的傳統節日為古爾邦節。
17、羌族:羌族現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稱「爾瑪」,意為「本地人」。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關於羌人的記載,他們主要活動在中國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區。
18、普米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麗江地區的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和寧蒗彝族自治縣。普米族過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節日大都與祭祀活動密切相關。
19、怒族:與傈僳族、獨龍族、藏族、白族、漢族、納西族等民族交錯雜居。怒族傳統節日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其中以過年的節日氣氛最濃,既隆重又古樸。
20、納西族:納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黃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輾轉南遷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帶,並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納西族。
21、仫佬族:仫佬族,在他們本民族的語言中,「仫佬」一詞就是「母親」的意思。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等縣,仫佬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多數人通漢語和壯語,使用漢文。
22、苗族: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23、蒙古族: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24.、門巴族: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沿用藏歷,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
25、毛南族:毛南族是嶺西的土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們的祖先。史籍記載稱毛南族為「茅灘」、「毛難」,198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改名為今稱。
26、滿族: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回族居第三位。前身為女真族,漢-晉時期稱「挹婁」,清朝以後,「女真」稱為「滿洲」,1911年辛亥革命後,滿洲族改稱滿族。
27、珞巴族: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隸制。1965年8月正式確認為單一民族。居住在墨脫、米林一帶的珞巴族沿用藏歷,所有的節日和祭祀活動與藏族無多大區別。
28、僳僳族:傈僳族在唐代稱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29、黎族:黎族聚居在海南島通什鎮等地,據考證,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發展而來。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們就在海南島繁衍生息,成為該島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稱「孝」、「歧」、「美孚」等。
30、拉祜族:拉祜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
31、柯爾克孜族:柯爾克孜族多數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柯爾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諾若孜節,按柯爾克孜族的歷法,新月每出現一次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即過諾若孜節,類似於漢族的春節。
32、景頗族:。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縣,1956年改為自治州。目瑙縱歌(目腦縱歌)是景頗族人民驅惡揚善,預祝吉祥幸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正月十五之後舉行,為期2至3天。
33、京族:歷史上自稱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據本民族意願,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數人信仰天主教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節及唱哈節
34、基諾族基諾族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及其附近地區基諾族自稱基諾,漢文譯稱「攸樂」。1979年被國務院正式確定為中國的第55個少數民族。基諾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原始宗教,但對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
35、回族: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
36、赫哲族: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新中國成立後,統一族名為赫哲,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河燈節是赫哲族的民間傳統節日,世世代代靠捕魚為生的赫哲人。
37、哈薩克族:哈薩克族源遠流長。西漢時,天山北部的烏孫即是哈薩克族的先民。這些東遷的牧民得名「哈薩克」,意即「避難者」或「脫離者"。
38、哈尼族:據史書記載,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南。
39、仡佬族: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其餘居住在貴陽市、六盤水市、遵義市和銅仁、畢節、安順、黔西南等4個地區,少數散居於雲南和廣西。
40、高山族:高山族是台灣省境內少數民族的統稱,包括十多個族群。「高山族」這個名稱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對台灣省民族的總稱。
41、鄂溫克族:鄂溫克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滿語族通古斯語支,分海拉爾、陳巴爾虎、敖魯古雅三種方言。沒有文字,牧區一般用蒙文,農區和林區通用漢文。
42、俄羅斯族:俄羅斯族是從18世紀後逐漸從沙皇俄國南遷到中國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
43、鄂倫春族清朝以前,人們一般把鄂倫春族稱為「索倫部」打牲部」或「使鹿部」。
44、獨龍族
45、東鄉族:東鄉族是十四世紀後半葉由聚居在東鄉的許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肅省境內,其中半數以上居住在甘肅東鄉族自治縣。
46、侗族:侗族來源於秦漢時期的「駱越」。魏晉以後,這些部落被泛稱為「僚」,侗即「僚」的一部分。現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47、德昂族:德昂族是西南邊疆現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遠在公元前二世紀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
48、傣族: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
49、達斡爾族:「達斡爾」意即「開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紀中葉,這個民族為維護祖國統一,打響了武裝抗擊沙俄入侵的第一槍。達斡爾族稱春節為「阿涅」,也把春節當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節日。
50、朝鮮族: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
51、布依族: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布依族內部自稱高度統一,因為是百越人後裔,所以布依族絕大部分都以「布依(布越)」自稱。
52、布朗族: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意願,統稱為布朗族。布朗族過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傳統節日大都與宗教活動有關。
53、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甘肅省一帶。保安族通用漢文,多信仰伊斯蘭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產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尤為藏族人民所喜愛。
54、白族
55、阿昌族: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歷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
56、漢族: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漢族還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其中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故稱其為少數民族。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人口超過1600萬(2000年) ;
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且未包括中印爭議的藏南地區60萬珞巴族人 )。
(2)56個民族都有什麼族擴展閱讀
民族分布的特點:
(1)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
(2)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有漢族居住。這種分布格局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間相互交往、流動而形成的。中國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分布很廣。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少數民族居住,絕大部分縣級單位都有兩個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等省、自治區。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有25個民族。
百越文自秦朝書同文後已失傳;古壯字為漢字邊旁組合成的方塊古壯字,現代壯文為拉丁壯字。壯族傳統服飾為壯服。
3. 56個民族都有哪些民族
56個民族分別是: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壯族、布依族;白族、朝鮮族、侗族、哈尼族、哈薩克族、滿族、土家族、瑤族;達斡爾族、東鄉族、高山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拉祜族、納西族、畲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仫佬族、羌族、水族、土族、佤族;阿昌族、布朗族、毛南族、普米族、撒拉族、塔吉克族、錫伯族、仡佬族;保安族、德昂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京族、怒族、烏孜別克族、裕固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基諾族、珞巴族、門巴族、塔塔爾族、漢族。
其中漢族是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4. 56個民族有哪些
56個民族:
壯族、藏族、裕固族、彝族、瑤族、錫伯族、烏孜別克族、維吾爾族、佤族、土家族、土族、塔塔爾族、塔吉克族、水族、畲族、撒拉族、羌族、普米族、怒族、納西族、仫佬族、苗族、蒙古族、門巴族、毛南族、滿族、珞巴族。
僳僳族、黎族、拉祜族、柯爾克孜族、景頗族、京族、基諾族、回族、赫哲族、哈薩克族、哈尼族、仡佬族、高山族、鄂溫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獨龍族、東鄉族、侗族、德昂族、傣族、達斡爾族、朝鮮族、布依族、保安族、布朗族、白族、阿昌族、漢族 。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寧夏、廣西、西藏、雲南、貴州、青海、四川、甘肅、黑龍江、遼寧、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灣等省、自治區。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是雲南省,有25個民族。
(4)56個民族都有什麼族擴展閱讀:
主要民族:
1、漢族,全稱大漢民族。原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截止2009年,漢族人口約為1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布於世界各地。在中國大陸,漢族占總人口的92%。
2、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壯族的先民是屬古代百越族群,與西甌、駱越有血緣遞承關系,是嶺南的土著民族。
3、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以河北省北部最多,其次是遼寧省。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僅次於壯族、回族居第三位。
4、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
5. 56個民族都是什麼族
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漢族
(5)56個民族都有什麼族擴展閱讀:
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居住。
根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在百萬以上的有18個民族,他們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等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為1600多萬人。
人口在百萬人以下10萬人以上的有15個民族,他們是:傈僳、佤、畲、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仡佬、錫伯等族。
人口在10萬人以下1萬人以上的有15個民族,他們是:布朗、撒拉、毛南、阿昌、普米、塔吉克、怒、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基諾等族。人口在1萬人以下的有7個民族,他們是:門巴、鄂倫春、獨龍、塔塔爾、赫哲、高山、珞巴(按實地普查區域的人數計算)等民族。另外,還有未被確定民族成份的人口,共73.4萬多人。
6. 中國有56個民族都有什麼族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其中漢族人口比重最大,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91.51%左右。其它55個民族總人口偏少,約佔全國總人口的8.49%左右,故稱其為少數民族。未識別民族人口為640101人。
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人口超過1600萬(2000年) ;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未包括中印爭議的藏南地區60萬珞巴族人
我國民族種類巧記:
五十六族細細數,朝鮮布依回蒙古。
土家哈尼黎傈僳,毛南撒拉布朗土。
基諾仡佬門巴壯,高山錫伯京阿昌。
烏孜別克傣滿畲,柯爾克孜侗佤藏。
納西東鄉水拉祜,景頗赫哲仫佬怒。
鄂倫春瑤哈薩克,維吾爾苗鄂溫克。
俄羅斯白塔塔爾,達斡爾羌塔吉克。
珞巴得昂彝保安,普米裕固獨龍漢。
1.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林省,黑龍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肅省,雲南省。
2.回族 寧夏回族 自治區,甘肅省,河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雲南省,河北省,山東省,安徽省,遼寧省,北京市,黑龍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陝西省。
3.藏族 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青海省,甘肅省,雲南省。
4.維吾爾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湖南省。
5.苗族 貴州省,雲南省,湖南省,廣西壯族 自治區,四川省,廣東省,湖北省。
6.彝族 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 自治區。
7.壯族 廣西壯族 自治區,雲南省,廣東省,貴州省。
8.布依族 貴州省。
9.朝鮮族 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
10.滿族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
11.侗族 貴州省,湖南省,廣西壯族 自治區。
12.瑤族 廣西壯族 自治區,湖南省,雲南省,廣東省,貴州省,四川省。
13.白族 雲南省,貴州省。
14.土家族 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15.哈尼族 雲南省。
16.哈薩克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
17.傣族 雲南省。
18.黎族 海南省。
19.僳僳族 雲南省,四川省。
20.佤族 雲南省。
21.畲族 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廣東省,安徽省。
22.高山族 台灣省,福建省。
23.拉祜族 雲南省。
24.水族 貴州省,廣西壯族 自治區。
25.東鄉族 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6.納西族 雲南省,四川省。
27.景頗族 雲南省。
28.柯爾克孜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黑龍江省。
29.土族 青海省,甘肅省。
30.達斡爾族 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31.仫佬族 廣西壯族 自治區。
32.羌族 四川省。
33.布朗族 雲南省。
34.撒拉族 青海省,甘肅省。
35.毛難族 廣西壯族 自治區。
36.仡佬族 貴州省,廣西壯族 自治區,雲南省。
37.錫伯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
38.阿昌族 雲南省。
39.普米族 雲南省。
40.塔吉克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41.怒族 雲南省。
42.烏孜別克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43.俄羅斯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44.鄂溫克族 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
45.德昂族 雲南省。
46.保安族 甘肅省。
47.裕固族 甘肅省。
48.京族 廣西壯族 自治區。
49.塔塔爾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50.獨龍族 雲南省。
51.鄂倫春族 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
52.赫哲族 黑龍江省。
53.門巴族 西藏自治區。
54.珞巴族 西藏自治區。
55.基諾族 雲南省
56.漢族
7. 56個民族都有什麼族風俗
中國的56個民族的習俗很多,比如土家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傣族的風俗。
1、土家族
土家族每年農歷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重陽節打粑粑。土家族過去迷信鬼神,尤其崇拜祖先,以祖先為正神,眾神之首,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進行小敬。土家族是少有的過兩個大年的民族,即趕在漢族過大年的前一天多過一個大年,俗稱「趕年」。
2、蒙古族
蒙古族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3、回族
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4、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較為重要,最為隆重的當屬牯藏節(13年一度)。
5、傣族
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8. 56個民族都有哪些
56個民族有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等等,詳情如下。
中國,擁有世界最古老的文明,歷史遺跡和文化傳統延綿5000年從未中斷。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民族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祖國的大地上。
中國的56個主要包括,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侗族,瑤族,白族,十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黎族,傈僳(音,素)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音,護)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音,握)爾族,仫(音,目)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鮮族,塔吉克族,怒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折族,門巴族,珞巴族,基諾族共56個民族。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遙遠的古代起,中華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中華大地上,共同為中華文明和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貢獻自己的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