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漢代時的女人都叫姬呢我才發現的
姬在周朝是一個姓氏,而且還是貴族,到了漢朝此詞指皇帝的妾
周人以為後稷(黃帝之後)是他們的祖先,這個後稷就姓姬,可以用姬來代指周。比如:姬國(姬姓之國。指周王朝);姬化(周文王姬昌的德化);姬公(周公姬旦;周文王姬昌);姬文(周文王)。姬在當時是貴姓,用姬(和「姜」,春秋時齊國的貴姓)來代指貴族女子,到漢朝的時候姬已經可以用來泛指皇帝的妾了。
② 楚國四大美女是誰
一般沒有楚國四大美女之說,只有春秋四大美女:
1、息夫人:息夫人為陳宣公之女,嫁給息侯,是為息媯。公元前684年,息夫人回陳國探親,路過蔡國,順便去探望為蔡侯夫人的姐姐,誰知蔡侯竟在接風的宴席上調戲息夫人。息夫人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國,將此事告訴了息侯。息侯與楚文王密謀圖蔡,楚國出兵俘虜了蔡侯。蔡侯則設計報復息侯。他極力向楚王稱贊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將息夫人搶去作為夫人,息侯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十家之邑,使守息祀。息侯岔郁而死,息國自此滅亡。息夫人終日懷念故國,牽掛息侯,雖為楚王生了兩個兒子,但三年不語,最終鬱郁而死。後人為紀念她,在漢陽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廟。
2、齊文姜:春秋時代齊僖公的次女,美艷絕倫,丈夫魯桓公很是寵愛,但和哥哥齊襄公有私情,丈夫發現後被哥哥害死,後來幫助兒子魯庄公打敗了當時的春秋霸主齊桓公,很有才能。
3、夏姬:鄭穆公之女夏姬,不僅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也堪稱中國古代色伎雙全的第一「性感尤物」,後世稱她為「一代妖姬」。春秋有好幾個國家之亡都與她有關,期間留下諸多風流艷事。夏姬一直到四十多歲,仍容顏嬌嫩,皮膚細膩,保持著青春少女模樣。丈夫夏御叔是陳國大臣,早亡,夏姬與陳靈公私通,陳靈公被夏姬之子殺死,夏姬以其罕有的獨特魅力為國君大夫傾倒,曾三為王後,七為夫人。楚莊王滅陳後掠得夏姬,見其美艷絕倫欲納入後宮,終為申公巫臣諫阻。將軍子反欲得夏姬,亦為巫臣所勸阻。理由無非是「紅顏禍水」之說。可笑的是,巫臣自己卻設計奪得夏姬叛逃晉國,其家人則為子反等所滅。
4、西施:事跡就不用介紹了,也是一個顛覆國家的人物。
據歷史記載,前三位的美貌都在西施之上,息夫人一貌傾三國,齊文姜傾兩國,夏姬則傾三國,死五人,四十多歲了仍然讓申公屈巫為之拋家舍國私奔,但都卻沒有西施出名,這可能與西施是「美人計」的典範實施者有關,後世的帝王想打敗對手時都會想到西施而不會想到前幾位。
③ 古代美女被稱為"X姬"的有哪些
虞姬 項羽媳婦 霸王別姬
甄姬 曹丕媳婦 洛神賦
趙姬 秦始皇他媽 借腹懷胎、淫亂後宮
如姬 信陵君嫂子 竊符助信陵
驪姬 晉獻公媳婦 驪姬亂晉
夏姬 鄭穆公女兒 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戚姬 劉邦戚夫人 被呂後弄成人彘
少姬 晉獻公媳婦 驪姬妹妹
薄姬 劉邦媳婦 漢文帝之母
④ 三國有個女人叫什麼姬
甄(zhen一聲)姬
【文昭甄皇後簡介】
甄宓(洛)甄洛,又名甄宓(fú)〔注〕,是東漢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後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極賢的美女之一,懂詩文,貌艷麗。原是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後袁紹為曹操所滅,被曹丕娶為妻。生魏明帝曹睿和女兒東鄉公主。後其子魏明帝即位,追謚其為「文昭皇後」。相傳曾創設「靈蛇髻」,對古代婦女發式頗有研究。世稱甄夫人或甄妃。 〔注〕甄洛因曹植的《洛神賦》而被世人誤認為「洛神」。洛神即宓妃,乃伏羲氏的女兒,溺死洛水,遂成為洛水女神。「宓」字通「伏」(伏羲),故甄宓之名音fú。
家庭
父母 甄逸,上蔡令 張氏,常山人 兄弟 甄豫,早終 甄儼,舉孝廉,大將軍掾、曲梁長 甄堯,舉孝廉 姐姐 甄姜 甄脫 甄道 甄榮 丈夫 袁熙 曹丕 兒女 曹睿(魏明帝) 東鄉公主 群英7
[編輯本段]【傳奇少女】
光和五年(182年),甄洛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甄洛三歲死去父親,家中有三位哥哥和四位姐姐。三男的順序是:甄豫、甄儼、甄堯。五女的順序是:甄姜、甄脫、甄道、甄榮、甄洛。甄洛是甄家最幼的女兒。 據說,甄洛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每次入睡之時,家人總是彷彿看見半空中有人將玉衣蓋在她的身上,舉家為此驚奇不已。後來有個著名的相士劉良為甄家子女看相,劉良看到甄洛的時候,大驚失色,指著尚是幼兒的甄洛道:「這個小姑娘日後貴不可言。」 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都上樓去看,唯獨甄洛不動。姐姐們奇怪地問她,甄洛回答:「這豈是女子看的東西么?」 年九歲,喜書好學,而且過目不忘,常用哥哥們的筆硯來寫字,哥哥笑她將來要當「女博士」,甄洛回答:「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潘紫迎 試 甄宓,以為己誡。不知書,何由見之?」(要做女賢者) 因為善於汲取前人教訓,甄洛自小就有超越長者的見解。東漢末年戰亂頻仍,洛陽官員士族百姓都流離失所,衣食不繼,不得不變賣金銀珠寶換取食物。甄家巨富,非但未受流離飢寒之苦,反而還有大量糧食儲備,這時便趁機高賣穀物,大量收斂珠寶金銀。甄洛時年十歲,對家裡的做法非常擔憂,認為在此亂世之際聚斂財富,不但容易引來亂兵盜匪的垂涎,更容易引起民憤,危及家人的安危;不如把糧食拿來賑濟親族鄰里,廣施恩惠更為妥當。家人聽了甄洛的話,不禁恍然大悟,立即照辦。 除了富於見識,甄洛也天性慈孝。對長輩家人極重孝悌友愛之情。甄洛十四歲時,哥哥不幸死去,哥哥的妻子依然照顧親子,日夜操勞。甄洛的母親生性嚴苛,待兒媳們很不好,甄洛時常建議母親對嫂嫂好一點。甄洛的母親被女兒的話所感動,自此對待兒媳也像親生女兒。
[編輯本段]【邂逅曹丕】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甄洛江南有二喬,河北甄氏俏」。當時甄洛與大小二喬並列為傾城美女。 那時甄洛已是袁紹之子袁熙的妻室。此時的袁紹正是意氣風發,世人都認為他可以唾手而得天下的時候,可謂富矣貴矣。這樁姻緣的締定,似乎正在把甄洛帶向幼年那「貴不可言」的相士預言。但是誰也沒有想到,袁家很快就一敗塗地。 204年,袁家的大本營鄴城也被曹操父子給攻下了。就在城破之日,早已對甄洛慕名不已的曹丕迫不及待地闖進了袁府。只見堂上坐著一位貴婦,旁邊有一年青女子惶恐的伏在貴婦的膝上,貴婦就是袁紹的妻子劉氏夫人,曹丕說明來意,曹丞相有命,保護袁家婦女,請夫人不必擔心驚惶。劉氏夫人聽了曹丕的話,扶起甄洛與曹丕相見,曹丕一看果然艷麗絕倫,稱贊不己。——兒子的心事很快就被曹操所了解,雖然他對甄洛的才貌雙全也一樣慕名久矣,但是還是擺出了為人父應有的姿態。 不久,甄洛被明媒正娶,成了曹丕的正妻。 曹丕把甄洛之前的一位妻妾任氏趕回娘家,甄洛詢問曹丕:「任氏出身鄉黨名族,論德論色,我都比不上她,為何要趕走她?」曹丕答:「任氏性格狷急不婉順,老和我唱反調惹我生氣,所以將她趕走。」甄洛聽後痛哭為其求情:「我受您寵愛,觽人所知,您要是將任氏趕走,大家都會認為是因我的緣故。上懼有見私之譏,下受專寵之罪,願重留意!」曹丕不聽,仍將任氏送回娘家。 甄洛還曾多次勸曹丕廣納姬妾,頗有樊姬之賢,曹丕對這位大度賢良的妻子還是非常喜愛的,就連曹操的夫人卞夫人也經常誇講她為孝順媳婦。 婚後甄洛還生下了長子曹睿和長女東鄉公主,曹操和卞夫人,更加喜歡甄洛了。
[編輯本段]【當世孝婦】
建安十六年(211年),(甄洛三十歲,曹丕二十五歲),曹操帶著卞夫人出征,讓曹丕與甄洛夫婦留守鄴城。出征途中卞夫人染病,留在孟津治療。消息傳來,甄洛心神不定,堅持要往孟津去為婆母侍疾。曹丕不允許她犯險上路,她就急得日夜啼哭。過了幾天,曹丕讓侍叢去向甄洛報信,說卞夫人的病已經痊癒了。可是甄洛堅持不肯相信,說:「卞夫人在家的時候,每次生病都反復很長時間,如今在途中患病,各方條件都不如家裡,怎麼反而好得這么快?這一定是在哄我開心而已。」曹丕沒了辦法,只得又派人去往孟津,帶回了一封卞夫人的親筆信:當然寫的是關於卞夫人已經身輕體健的內容。看了這封信之後,甄洛這才放下心來。 第二年正月,卞夫人隨班師的曹操大軍返回鄴城,甄洛前往迎接。當卞夫人所乘的轎子剛剛出現在遠處,甄洛便已經歡喜得流淚不已了。卞夫人看見兒媳如此模樣,不禁也感動得流下眼淚,拉著甄洛的手說:「你怕我上次生病也會象從前那樣反復難愈嗎?唉,我只不過是偶感不適,小病而已,十幾天就好清了。你瞧瞧我的氣色,好得很呢。」 此後卞夫人見人就誇:「我那個大兒媳婦,可真是孝順的好孩子啊!」 四年後,曹操再次率大軍東征,卞夫人、曹丕、以及甄洛的一雙兒女曹睿、東鄉公主都隨行。不湊巧的是,甄洛恰恰在此時染病,只得留在鄴城治療。 足足又過了一年之久,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九月,出征的人才返回了鄴城。 一見面,卞夫人便對甄洛容光煥發的豐滿模樣非常詫異,問她:「你與兩個心愛的兒女分別了這么久,能不牽腸掛肚的嗎?怎麼我倒覺得你比一年前更滋潤精神了?」甄洛笑著解釋道:「睿兒他們隨在奶奶的身邊,我還擔心什麼?您老人家自然比我更能照顧得孩子們妥當。」 家庭之中,婆媳之間最容易反目的敏感問題之一,就是養育孫輩的意見不得統一。甄洛這話一說出來,卞夫人那個舒坦,自然就不用說了。
[編輯本段]【紅顏薄命】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享年66歲。曹丕繼承父親得魏王王位和丞相職務。同年十一月,曹丕登基稱帝,建立魏朝。 曹丕稱帝後,多時不立皇後。當時最有實力問鼎後位的有兩人,正妻甄洛和寵妃郭女王。 兩女各自的優勢是: 甄洛(年長曹丕5歲):封號夫人,有文采,生有子女。 郭女王(年長曹丕3歲):封號貴嬪,有謀略,無子女。 此時,郭女王和曹丕一起居於洛陽,但甄洛卻遠在鄴城。古代社會交通閉塞艱難,消息傳播非常困難。分居兩地,意味著感情疏離,更代表如有情況卻無法在丈夫面前分辨。 甄洛貌美,更善於修飾打扮。在她所居住的宮室里,有一條口含赤珠的綠色靈蛇。甄洛每天都留意觀察這條蛇,從它盤曲卷繞的姿態中學習新奇的發式。因此她的發型每天都有不同,被稱之為「靈蛇髻」。然而,再新奇美妙的發型和姿態,也得有人願意欣賞才能體現出價值。而如今,那個最應該來欣賞的人,卻已經絕情不顧了。 甄洛多文才,熟知後宮典故,自然明白自己處境惡劣;但苦於遠在異地,到不了丈夫面前,無可奈何,於是寄情絲於筆墨,寫下了她唯一傳世得作品《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爍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從君獨致樂,延年壽千秋。 曹丕自己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詩人,照理他應該看得出這首詩中所表現出來了妻子對他的愛怨之情。注意首先是愛,其次才是埋怨,一個正常人看到這樣的詩句應該會回憶起夫妻間的美好時刻,從而喚起舊情。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曹丕讀詩後勃然大怒,在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六月,由洛陽派使者前往甄洛獨居的鄴城舊宮,逼她服下了毒酒。 甚至,無辜的甄洛在冤死後,屍體被「被發覆面,以糠塞口」(把頭發披散起來,遮住臉,用米糠塞入口中)下葬。 此時,甄洛年僅四十歲,曹丕三十五歲。 在距甄洛冤死的九個月後,曹丕正式提出冊立郭女王為皇後,並將甄洛的兒子曹睿交予郭後撫養。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丁巳日,四十歲的曹丕崩於洛陽嘉福殿,臨終時,他將後宮中自淑媛、昭儀以下的所有姬妾都遣歸娘家另嫁,並且最終決定冊立曹睿為繼承人。 由於甄洛之死事出非常,曹丕本不願意立曹睿為儲君,而屬意於其它姬妾所生的兒子。曹丕有九個兒子,除了曹睿,還有曹協、曹蕤、曹鑒、曹霖、曹禮、曹邕、曹貢、曹儼。然而兒子們多數早死。曹丕只得讓甄洛之子即位。 魏明帝曹睿即位後,追封生母甄氏為「文昭皇後」,並立寢廟祭祀。——甄洛最終得到了「皇後」的封號。四十五年前那位相士劉良先生關於她「貴不可言」的預言,卻在她屈死五年之後,實現了。
[編輯本段]【不能不說】
甄洛之死的另一種傳聞——《洛神賦》 據說,在曹丕兄弟爭奪魏王世子位的斗爭中,甄洛是傾向曹植即位——因為她已經愛上小叔子曹植啦。所以,甄洛之死,與她的婚外情曝光大有干係。曹植因為在權力與愛情方面都與大哥作對,後來還被逼著來了個「七步成詩」,萬幸逃出生天之後,他為自己心愛的嫂嫂寫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賦》,紀念逝去的愛情。 其次,《洛神賦》原名《感鄄賦》,亦作《感甄賦》。而此「甄」不同彼「甄」,「甄」字通「鄄」,在作《感甄賦》的前一年,即黃初二年,曹植被曹丕封為鄄城侯,第二年又晉封為鄄城王(今山東鄄城)。所謂感鄄者,所感的不是甄洛之甄,而是懷才不遇的鄄城王之鄄。 而洛神,則是洛水之神,名宓妃,是傳說中伏羲氏之女。曹植在《洛神賦序》里寫道:「黃初三年,作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後來,甄洛的兒子曹睿即位為魏明帝,他對叔叔的文章倒是很喜歡,不過覺得題目起得不好,便將《感甄賦》改為《洛神賦》。無論是曹植,還是曹睿,他們都沒有想到,這一改名舉動竟被後人理解成「欲蓋彌彰」,於是文人附會,臆想百出,那個在洛水之畔贈送枕頭的女子,便由宓妃變成了甄洛。 名字的疑問 甄氏的名字,史書上沒有記載。後人多用「甄洛」和「甄宓」兩個名字來稱呼,也是由於《洛神賦》。而事實上,甄氏絕不可能叫這兩個名字。甄洛的兒子曹睿將《感甄賦》改名為《洛神賦》,目的正是為了避母諱,以免「甄」字引起世人誤會。在古代,名字比姓更需避諱,若甄氏果名洛,那曹睿又怎會特意將生母的閨名嵌進題目中?可知,甄氏真名不叫「甄洛」。再者,如果甄氏名宓,那曹睿改了題目中的「甄」字,自然文中「斯水之神,名曰宓妃」也要改,否則只諱姓不諱名,這是不符合古人常理的。而甄氏的真名,至今仍舊不詳。 誰與結緣 有些電視劇這么演:甄洛與曹丕沒有感情,她愛的是曹植,可是被曹丕強娶……還有人如是感嘆:假如鄴城城破之時,首先進入袁府的是曹植,那就才子佳人幸福美滿了…… 實際上,作為卞夫人的第三個兒子,曹植比大哥曹丕小5歲,比甄洛小10歲。鄴城城破之時,曹植只有13歲,還是個不懂男女之情的小毛孩子。且不說他會不會喜歡上23歲的甄洛,就算是他戀姐情結喜歡上了,曹操也不會甘心把甄洛讓給這個毛娃子。假如不是遇上了情竇初開的曹丕,甄洛只能成為比父親還年長的曹操姬妾群中的一份子,了此一生…… 從這個角度來看,遇上曹丕,是甄洛當時最好的命運。 枕頭?牛頭? 至於曹丕想殺曹植,因此將甄洛的枕頭給曹植看,並逼他七步成詩,也是改頭換面的「典故」。 此事正史不載,出自《世說》,後來收錄進了《太平廣記》。原文是這樣的:魏文帝嘗與陳思王植同輦出遊,逢見兩牛在牆間斗,一牛不如,墜井而死。詔令賦死牛詩,不得道是牛,亦不得雲是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走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盡不成,加斬刑。子建策馬而馳,既攬筆賦曰:「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行至凼士頭,峍起相唐突。二敵不俱剛,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賦成,步猶未竟。重作三十言自愍詩雲:「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直譯如下:魏文帝曹丕曾經和弟弟陳思王曹植一同出去遊玩,看見兩頭牛在牆里斗架。一頭牛斗不過對方,掉到井裡摔死了。曹丕命令曹植,以死牛為題材作一首詩。但不許說「牛」字,也不許說「井」字,不許說「斗」,也不許說「死」。馬走一百步,必須作完一首四十個字的詩,如果一百步作不完,就殺頭。曹植一邊騎馬往前跑,一邊提筆寫道:「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行至凼土頭。峍起相唐突。二敵不俱剛,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詩作完了,還不到一百步。於是他又作了一首自己憐憫自己的三十個字的詩:「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原來不是枕頭,而是牛頭;不是步行七步,而是跑馬百步。寫的也不是三十個字,而是四十個字再加三十個字。 話再說回來,後世文人們硬要把甄洛和曹植扯到一起去,真不知道他們是同情曹植甄洛,還是恰恰相反?——有媳之叔和有夫之嫂私通,什麼年代都不是好名聲,假若真有這等風流事,豈不是變成曹丕殺妻有理?!
[編輯本段]【相關史料】
《三國志》 文昭甄皇後,中山無極人,明帝母,漢太保甄邯後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 後三歲失父。[一]後天下兵亂,加以飢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時後家大有儲谷,頗以買之。 後年十餘歲,白母曰:「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璧為罪。又左右皆飢乏,不如以谷振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舉家稱善,即從後言。[二]注[一]魏書曰:逸娶常山張氏,生三男五女:長男豫,早終;次儼,舉孝廉,大將軍掾、曲梁長;次堯,舉孝廉;長女姜,次脫,次道,次榮,次即後。後以漢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 每寢寐,家中髣□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逸薨,加號慕,內外益奇之。後相者劉良相後及諸子,良指後曰:「此女貴乃不可言。」後自少至長,不好戲弄。 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皆上閣觀之,後獨不行。諸姊怪問之,後答言:「此豈女人之所觀邪?」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兄謂後言:「汝當習女工。用書為學,當作女博士邪?」後答言:「聞古者賢女,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誡。不知書,何由見之?」 注[二]魏略曰:後年十四,喪中兄儼,悲哀過制,事寡嫂謙敬,事處其勞,拊養儼子,慈愛甚篤。後母性嚴,待諸婦有常,後數諫母:「兄不幸早終,嫂年少守節,顧留一子,以大義言之,待之當如婦,愛之宜如女。」母感後言流涕,便令後與嫂共止,寢息坐起常相隨,恩愛益密。 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為幽州,後留養姑。及冀州平,文帝納後於鄴,有寵,生明帝及東鄉公主。[一]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後留鄴。黃初元年十月,帝踐阼。踐阼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後、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 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二]注[一]魏略曰:熙出在幽州,後留侍姑。及鄴城破,紹妻及後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紹舍,見紹妻及後,後怖,以頭伏姑膝上,紹妻兩手自搏。文帝謂曰:「劉夫人雲何如此?令新婦舉頭!」姑乃捧後令仰,文帝就視,見其顏色非凡,稱嘆之。太祖聞其意,遂為迎取。世語曰:太祖下鄴,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婦人被發垢面,垂涕立紹妻劉後,文帝問之,劉答「是熙妻」,顧閴發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既過,劉謂後「不憂死矣」!遂見納,有寵。魏書曰:後寵愈隆而彌自挹損,後宮有寵者勸勉之,其無寵者慰誨之,每因閑宴,常勸帝,言「昔黃帝子孫蕃育,蓋由妾媵觽多,乃獲斯祚耳。所願廣求淑媛,以豐繼嗣。」 帝心嘉焉。其後帝欲遣任氏,後請於帝曰:「任既鄉黨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帝曰:「任性狷急不婉順,前後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後流涕固請曰:「妾受敬遇之恩,觽人所知,必謂任之出,是妾之由。上懼有見私之譏,下受專寵之罪,願重留意!」帝不聽,遂出之。十六年七月,太祖征關中,武宣皇後從,留孟津,帝居守鄴。時武宣皇後體小不安,後不得定省,憂怖,晝夜泣涕;左右驟以差問告,後猶不信,曰:「夫人在家,故疾每動,輒歷時,今疾便差,何速也? 此欲慰我意耳!「憂愈甚。後得武宣皇後還書,說疾已平復,後乃歡悅。十七年正月,大軍還鄴,後朝武宣皇後,望幄座悲喜,感動左右。武宣皇後見後如此,亦泣,且謂之曰:」新婦謂吾前病如昔時困邪?吾時小小耳,十餘日即差,不當視我顏色乎!「 嗟嘆曰:「此真孝婦也。」二十一年,太祖東征,武宣皇後、文帝及明帝、東鄉公主皆從,時後以病留鄴。二十二年九月,大軍還,武宣皇後左右侍御見後顏色豐盈,怪問之曰:「後與二子別久,下流之情,不可為念,而後顏色更盛,何也?」後笑答之曰:「*(諱)**[睿]*等自隨夫人,我當何憂!」後之賢明以禮自持如此。 注[二]魏書曰:有司奏建長秋宮,帝璽書迎後,詣行在所,後上表曰:「妾聞先代之興,所以饗國久長,垂祚後嗣,無不由後妃焉。故必審選其人,以興內教。令踐阼之初,誠宜登進賢淑,統理六宮。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寢疾,敢守微志。」 璽書三至而後三讓,言甚懇切。時盛暑,帝欲須秋涼乃更迎後。會後疾遂篤,夏六月丁卯,崩於鄴。帝哀痛咨嗟,策贈皇後璽綬。臣松之以為春秋之義,內大惡諱,小惡不書。 文帝之不立甄氏,及加殺害,事有明審。魏史若以為大惡邪,則宜隱而不言,若謂為小惡邪,則不應假為之辭,而崇飾虛文乃至於是,異乎所聞於舊史。推此而言,其稱卞、甄諸後言行之善,皆難以實論。陳氏刪落,良有以也。 明帝即位,有司奏請追謚,使司空王朗持節奉策以太牢告祠於陵,又別立寢廟。[一]太和元年三月,以中山魏昌之安城鄉戶千,追封逸,謚曰敬侯;適孫像襲爵。四月,初營宗廟,掘地得玉璽,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羨思慈親」,明帝為之改容,以太牢告廟。又嘗夢見後,於是差次舅氏親疏高下,□用各有差,賞賜累鉅萬;以像為虎賁中郎將。是月,後母薨,帝制緦服臨喪,百僚陪位。四年十一月,以後舊陵庳下,使像兼太尉,持節詣鄴,昭告後土,十二月,改葬朝陽陵。像還,遷散騎常侍。青龍二年春,追謚後兄儼曰安城鄉穆侯。 夏,吳賊寇揚州,以像為伏波將軍,持節監諸將東征,還,復為射聲校尉。三年薨,追贈?#93;將軍,改封魏昌縣,謚曰貞侯;子暢嗣。又封暢弟溫、□、艷皆為列侯。四年,改逸、儼本封皆曰魏昌侯,謚因故。封儼世婦劉為東鄉君,又追封逸世婦張為安喜君。 注[一]魏書載三公奏曰:「蓋孝敬之道,篤乎其親,乃四海所以承化,天地所以明察,是謂生則致其養,歿則光其靈,誦述以盡其美,宣揚以顯其名者也。今陛下以聖懿之德,紹承洪業,至孝烝烝,通於神明,遭罹殷憂,每勞謙讓。先帝遷神山陵,大禮既備,至於先後,未有顯謚。伏惟先後恭讓著於幽微,至行顯於不言,化流邦國,德侔二南,故能膺神靈嘉祥,為大魏世妃。雖夙年登遐,萬載之後,永播融烈,後妃之功莫得而尚也。案謚法:」聖聞周達曰昭。德明有功曰昭。『昭者,光明之至,盛久而不昧者也。宜上尊謚曰文昭皇後。「是月,三公又奏曰:」自古周人始祖後稷,又特立廟以祀姜嫄。今文昭皇後之於萬嗣,聖德至化,豈有量哉!夫以皇家世*(祀)**[妃]*之尊,而克讓允恭,固推盛位,神靈遷化,而無寢廟以承享*(禮)**[祀]*,非所以報顯德,昭孝敬也。稽之古制,宜依周禮,先妣別立寢廟。「 並奏可之。 景初元年夏,有司議定七廟。冬,又奏曰:「蓋帝王之興,既有受命之君,又有聖妃協於神靈,然後克昌厥世,以成王業焉。昔高辛氏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而帝摯、陶唐、商、周代興。周人上推後稷,以配皇天,追述王初,本之姜嫄,特立宮廟,世世享嘗,周禮所謂『奏夷則,歌中呂,舞大濩,以享先妣』者也。詩人頌之曰:」厥初生民,時維姜嫄。『言王化之本,生民所由。又曰:「閟宮有侐,實實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詩、禮所稱姬宗之盛,其美如此。大魏期運,繼於有虞,然崇弘帝道,三世彌隆,廟祧之數,實與周同。今武宣皇後、文德皇後各配無窮之祚,至於文昭皇後膺天靈符,誕育明聖,功濟生民,德盈宇宙,開諸後嗣,乃道化之所興也。寢廟特祀,亦姜嫄之閟宮也,而未著不毀之制,懼論功報德之義,萬世或闕焉,非所以昭孝示後世也。 文昭廟宜世世享祀奏樂,與祖廟同,永著不毀之典,以播聖善之風。「於是與七廟議並勒金策,藏之金匱。 帝思念舅氏不已。暢尚幼,景初末,以暢為射聲校尉,加散騎常侍,又特為起大第,車駕親自臨之。又於其後園為像母起觀廟,名其里曰渭陽里,以追思母氏也。嘉平三年正月,暢薨,追贈車騎將軍,謚曰恭侯;子紹嗣。太和六年,明帝愛女淑薨,追封謚淑為平原懿公主,為之立廟。取後亡從孫黃與合葬,追封黃列侯,以夫人郭氏從弟箰為之後,承甄氏姓,封箰為平原侯,襲公主爵。[一]青龍中,又封後從兄子毅及像弟三人,皆為列侯。毅數上疏陳時政,官至越騎校尉。嘉平中,復封暢子二人為列侯。後兄儼孫女為齊王皇後,後父已沒,封後母為廣樂鄉君。 注[一]孫盛曰:於禮,婦人既無封爵之典,況於孩末,而可建以大邑乎?箰自異族,援繼非類,匪功匪親,而襲母爵,違情背典,於此為甚。陳髃雖抗言,楊阜引事比並,然皆不能極陳先王之禮,明封建繼嗣之義,忠至之辭,猶有闕乎!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宰輔之職,其可略哉!晉諸公贊曰:箰字彥孫。司馬景王輔政,以女妻箰。 妻早亡,文王復以女繼室,即京兆長公主。景、文二王欲自結於郭後,是以頻繁為婚。 箰雖無才學,而恭謹謙順。甄溫字仲舒,與郭建及箰等皆後族,以事宜見寵。咸熙初,封郭建為臨渭縣公,箰廣安縣公,邑皆千八百戶。溫本國侯,進為輔國大將軍,加侍中,領射聲校尉,箰鎮軍大將軍。 泰始元年,晉受禪,加建、箰、溫三人位特進。箰為人貞素,加以世祖姊夫,是以遂貴當世。 箰暮年官更轉為宗正,遷侍中。太康中,大司馬齊王攸當之藩,箰與左?#93;將軍王濟共諫請,時人嘉之。世祖以此望箰,由此出箰為大鴻臚,加侍中、光祿大夫,尋疾薨,贈中軍大將軍,開府侍中如故,謚恭公,子喜嗣。喜精粹有器美,歷中書郎、右?#93;將軍、侍中,位至輔國大將軍,加散騎常侍。喜與國姻親,而經趙王倫、齊王冏事故,能不豫際會,良由其才短,然亦以退靜免
⑤ 項羽的妻子叫什麼姬來著
虞美人即虞姬,是項羽畢生鍾愛的一個女人。 有人說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是天生一對,地配一雙。這項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國貴族,秦始皇滅楚後,遷移到今江蘇省宿遷縣過隱居生活。項羽和虞薇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青梅竹馬,這兩家於是結為秦晉之好。 虞姬嫁給項羽之後不久,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起義開始了。項羽和叔叔項梁帶著八千子弟兵也樹起了義旗,項羽從此戎馬倥傯,開始了緊張的軍旅生活,南征北戰,晝夜廝殺。作為妻子的虞姬,隨軍行動,項羽戰到哪裡,她就跟到那裡。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先是陳勝、吳廣的義軍發展迅速,所向無敵,主力部隊都進入了關中,打到距秦國都城咸陽只有幾十里的地方。咸陽城兵臨城下,情況萬分危急;可不久秦軍在張酣帶領下反撲,迅速扭轉了戰局,吳廣在滎陽失敗,陳勝在陳縣被殺,項梁也在定陶戰死。 每當項羽在外苦戰,虞姬就守在帳中等項羽回來,時刻掛念著前線的戰事,心裡七上八下。有一天項羽回來,虞姬連忙把他迎入帳內,但見項羽形容疲憊,神色倉皇,精神狼狽,不像從前得勝回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英雄氣概,便知道有些不好。等到項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帶著笑臉,輕聲細語,小心翼翼地問起前方的戰事。當她聽到項梁戰死的消息時也不禁失色,悲傷萬分,可臉上又不敢現出驚慌的神色,怕惹起項羽的煩惱。她連忙命人擺上早已准備的酒餚,借著美酒,替項羽解悶消愁。這種時候她只能把悲傷的淚水偷偷咽下去。 就這樣,在項羽領兵出戰時,她給他鼓勵,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歸來;在項羽凱旋歸營時,她以翩躚舞姿,千般柔情,萬般嫵媚,歡歌娛曲給他祝賀;在項羽遇到挫折的時候,她便以「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的話給他撫慰;甚至她還會穿了戰靴,披上綉甲,騎馬跟著項羽在陣上沖鋒,作他堅強的後盾。有了這一強大的精神支柱,項羽越戰越勇,所向披靡。 巨鹿之戰,楚懷王派宋義和項羽帶一支大軍去援救陳余。俗話說,救兵如救火。然而主將宋義害怕秦國勢力,拖拖拉拉,逗留不前,項羽怒而殺死宋義,帶領軍隊渡河進軍。項羽破釜沉舟,揚言只准備三天的糧食,以向全軍表示此次作戰有死無生、誓死一拼。在巨鹿與秦軍的大戰中,項羽的人馬無不以一當十,奮勇廝殺,呼聲動天,殺聲震地,項羽大破秦軍。巨鹿之戰後,項羽已成為各路諸侯軍的領導者,成為諸侯上將軍,凡是參加巨鹿之戰的諸侯軍無一不歸其麾下,甘心情願聽從他的號令,一直隨他西征。接著他坑殺投降過來的20萬秦軍,帶領大軍浩浩盪盪地殺向咸陽。 秦滅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為王,或為侯,虞姬也被封為美人。當時皇帝的內宮分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名位上自然是低於皇帝,以「美人」封虞薇已經是比較高的名號了。自此虞美人的名字傳揚開來. 項羽是一個性格暴躁的男子,卻也是個用情專一的人。他始終愛著虞美人,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劉邦進入咸陽後,項羽跟著進來,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收集秦朝宮殿中的金銀財寶,全部運到他的根據地彭城,卻將阿房宮內成百上千的美女盡數遣散,純粹就是為了討好虞美人。 劉邦和項羽作為起義軍的兩支展開了龍虎之爭。戰爭開始的時候,項羽佔有絕對優勢,後因他內心仁弱,對敵人也講仁慈,漸漸地處於不利的地位。在楚漢相爭的第4年,項羽和劉邦的大將韓信在垓下展開激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戰」。虞美人在帳篷中心驚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著項羽的歸來。項羽回來了,這一回他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計,他雖然靠著一支畫戟,有鍾離昧、季布在左右奮力相幫,殺散一層又一層的漢兵,殺出一條血路,逃了出來,但自己的人馬,已丟了八成。他自起兵以來,像這樣的失敗,尚是破題兒第一回。漢軍把項羽的營地圍得水泄不通,而且漢營中的韓信,還編出一曲楚歌,教軍士在楚營外四面唱和。其歌詞無句不哀,無字不慘,使那些殘敗的楚兵,無不懷念起遙遠的家鄉,一時間鬥志全無,一個個在夜色掩護下陸續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煩悶地坐在軍帳中飲酒。當時,面對他寵幸的美人虞姬,面對多年伴他馳騁戰場的駿馬,楚霸王撫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難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無法避免,他的事業就要煙消雲散,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沒有嘆息。他惟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虞美人的命運和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後,虞美人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於是無限哀傷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美人在旁聽了,泣不成聲,若斷若續地吟道: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親信和侍臣,在旁見了,個個情不自禁,大放悲聲。這時,營中更鼓敲了五下,項羽回頭對虞美人說:「天將明了,我當冒死沖出重圍,你將怎麼樣!」這時的項羽,竟然說不出讓虞美人一起突圍的話。虞姬雖然得到項羽寵愛,與項羽難舍難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項羽的。為了不使項羽為難,便對項羽說:「賤妾生隨大王,死亦隨大王,願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轉身,突然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向自己項上一橫,就這樣香消玉殞。項羽撫屍大哭一聲,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戰馬,殺出重圍。但終究沒有逃出漢兵的追擊,到了烏江邊無處可逃,自刎於江邊,這年項羽才31歲。 劉邦後來以禮埋葬了虞美人。後來,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長出了一種罕見的艷美花草,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多情又柔骨俠腸的虞姬,就把這種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這名稱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⑥ 美人在古代除了被稱為「姬」,還被稱為什麼
1、 嬋娟:姿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
2、麗人:光彩照人,指美貌的女子。
3、佳人:指美人。
4、玉人:用來稱謂美麗的女子。
5、淑女:指溫和善良而美好的女子。
6、尤物:指美貌的女子。尤,奇異之意。
7、小家碧玉:舊時指小戶人家的美貌女子。
8、大家閨秀:舊時指有地位的大戶人家的秀麗女子。
9、絕代佳人:指當世無雙的美人。
10、二八佳人:指年輕美貌的女子。
古代著名的美人有潘安、董賢、龍陽君、慕容沖、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等。
(6)楚國的美女叫什麼姬擴展閱讀
美人的標准:
一、烏發蟬鬢
烏發就是頭發烏黑油亮,蟬鬢是指面頰兩旁近耳頭的頭發,要薄如蟬翼。烏發一詞早在《左傳》中便已出現,至於蟬鬢一詞,則出現在三國時代的魏國,其中一名叫莫瓊樹的宮女所梳的發型。
二、雲髻霧鬟
這里所指的鬟,都是環形發髻的意思,髻則指束在頭頂的發結,所謂雲髻霧鬟,便是美女所梳的發髻狀如雲霧。據傳發髻最早的由來,是創自女媧身旁的一名仙女,便經常束起發髻。
三、娥眉青黛
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顏料來繪畫眉毛,這種眉毛化妝,早在西周時已十分流行,在《詩經》和《楚辭》中,便已出現這個形容詞。
四、明眸流盼
眼睛是靈魂之窗,明眸便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便是流轉目光觀看之意,一對美麗而又流轉生輝的眼睛,自古以來都視為美女的標准。
五、朱唇皓齒
顧名思義,朱唇便是紅唇,皓齒便是雪白的牙齒,紅唇能夠顯得牙齒潔白,雪白的牙齒又能襯托朱唇,兩者缺一不可。
六、玉指素臂
古人對女性的纖纖玉指非常重視,美女的手指必須纖細而柔軟;素臂便是指白皙的手臂,手臂不但要白,還要圓潤及充滿彈性,這便是玉指素臂。
七、細腰雪膚
雖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是身材豐滿的美女,但國人還是偏好纖瘦型美女,細腰便是腰肢幼細;雪膚則是肌膚雪白,相傳趙飛燕便是細腰雪膚的佼佼者。
八、蓮步小襪
蓮步是指美女的腳步,更指纏過的小腳。小襪則指纏足女性所穿的襪子;小腳步伐如蓮,再穿上小襪,便成為美女的一種美態。
九、紅妝粉飾
紅妝指女子盛妝,就如今天在腮上塗上胭脂。胭脂據說由匈奴人發明,其後才傳入中土;另外粉飾便是在臉上塗抹白粉,這種化妝品在商末周初,已開始為宮中美女使用。
十、肢體透香
女性肌膚中帶有芬芳的香氣,亦被視為美女,這種香氣並非來自某種香水,而是天然的體香;除了清代著名的香妃外,據說西施亦是渾身散發香氣的美女。
⑦ 古代有哪些女子的名字中有"姬"這個字的
秦始皇的母親叫做趙姬~~~~
⑧ 楚國有哪些妃子
1、桃花夫人――楚文王的王後
楚文王為了她攻滅申國、息國、大破蔡國,把調戲過桃花夫人的蔡哀侯關押到死。
桃花夫人為楚文王剩下兩個兒子,前後都繼承了楚國的王位。
2、江芋――楚穆王的夫人
最後香消玉損,楚穆王為了她攻滅江國。
3、樊姬――春秋五霸楚莊王的夫人
幫助丈夫大興楚國,這點驗證了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4、許姬――春秋五霸楚莊王的寵妃
因為她的緣故,有了歷史上【絕纓之宴】,加強了楚國君臣關系。
(8)楚國的美女叫什麼姬擴展閱讀
一、絕纓之宴解釋:
楚莊王寬以待人,饒恕調戲嬪妃的下臣唐狡,得到唐狡的拚死相報。
比喻寬以待人、心胸開闊終能贏得人心。
二、來源: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戰亂不斷。楚莊王依靠名將養由基一次平定叛亂後大宴群臣,寵姬嬪妃也統統出席助興。席間絲竹聲響,輕歌曼舞,美酒佳餚,觥籌交錯,直到黃昏仍未盡興。
楚王乃命點燭夜宴,還特別叫最寵愛的兩位美人許姬和麥姬輪流向文臣武將們敬酒。
⑨ 古代很多女子叫姬,為什麼
在漢以前是對婦女的美稱,在漢以後逐漸是對妾的別稱,也指以歌舞為業的女子。
在《史記·呂太後本紀》的集注里有這樣的話:
如淳曰:「姬音怡,眾妾之總稱也。漢官儀曰『姬妾數百』。」蘇林曰:「清河國有妃里,而題門作『姬』。」瓚曰:「漢秩祿令及茂陵書姬,內官也,秩比二千石,位次婕妤下,在七子、八子之上。」
如淳音怡,非也。茂陵書曰「姬是內官」,是矣,然官號及婦人通稱姬者,姬,周之姓,所以左傳稱伯姬、叔姬,以言天子之宗女,貴於他姓,故遂以姬為婦人美號。故詩曰「雖有姬姜,不棄憔悴」是也。
----
周人以為後稷(黃帝之後)是他們的祖先,這個後稷就姓姬,可以用姬來代指周。比如:姬國(姬姓之國。指周王朝);姬化(周文王姬昌的德化);姬公(周公姬旦;周文王姬昌);姬文(周文王)。姬在當時是貴姓,用姬(和「姜」,春秋時齊國的貴姓)來代指貴族女子,到漢朝的時候姬已經可以用來泛指皇帝的妾了。
⑩ 楚國美女叫什麼姬
您好
是楚漢爭霸時候的虞姬嗎?
虞姬,是楚漢之爭時期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妾,名虞,(一說姓虞),生卒年、出生地、結局等均不詳,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項羽身邊,項羽為其作《垓下歌》。
相傳虞姬為今沭陽人,容顏傾城,才藝並重,舞姿美艷,並有「虞美人」之稱。後人曾根據《垓下歌》,以及相傳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結局是在楚營內自刎,由此流傳了一段關於「霸王別姬」的傳說。
虞姬墓所在地說法不一,一說位於安徽靈璧縣(今宿州市)城東15華里、303省道南側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