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關四大美女的說法
「沉魚」,講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相爭,吳國兵強馬壯,很快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質。越王為報滅國之仇,暫棲於吳王膝下,裝得十分老實忠誠。一次吳王肚子疼,請來郎中也沒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踐得知後就當著吳王夫差的面,親口嘗了他的糞便,說:「大王沒什麼病,是著了涼喝點熱酒暖暖就會好的。」吳王照勾踐說的,喝了點熱酒,果然好了。吳王看到勾踐這樣忠心,就將他放回越國。勾踐回國後接受了范蠡獻的復國三計;一是屯兵,加緊練武,二是屯田,發展農業,三是選美女送給吳王,作為內線。當時,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西施被選送到吳國後,吳王一看西施長得如此漂亮,對西施百依百順,終日沉溺於游樂,不理國事,國力耗費殆盡。越王勾踐乘虛而入,出兵攻打吳國,達到了復國報仇的目的,這里邊有西施的很大功勞。
「落雁」,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閉月」,是貂嬋的代稱。她是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寵愛。當時,董卓專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大臣們敢怒而敢言。王允每天悶悶不樂,茶不飲,飯不進。貂嬋很為主人優愁。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在後花園燒香跪地,為主人祈禱,「月亮啊月亮,你雖清白如洗,可哪知我們老爺心中的煩惱!蒼天啊蒼天,你雖那樣深邃,卻難容我們老爺如火如焚的心情。我是老爺的婢女,願為國為民,萬死不辭。」趕巧,王允也來花園散心。頓時,他感情激動,趕忙走上前去將貂嬋扶起。王允說:「你能為我分憂,我憂在何處,你知道嗎?」「知道,大人。」「那你時哲我討國賊,殺董卓嗎?」 「只要大人信得過奴婢,奴婢拐肝腦塗地。」王允聽罷,兩手一合,當即給貂婢一拜。從此、便和貂嬋以父女相稱。一年多以後,王允先將其女許給董卓,後又許給呂布。董、呂二人爭風吃醋,發生火並,董卓被殺。這就是王允巧使連環計,一女二聘殺國賊。 那麼貂嬋怎麼叫「閉月」呢? 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淫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時壽邸縣的宏農楊元琰,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當即選場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艷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後,與其兄楊國忠串通一氣,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發生以後,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西逃路上,大臣們質問明皇,國破家亡,國破家記,社稷難存,你要江山還是要貴妃,貴妃不死,我們各奔西東。萬般無奈,明皇賜貴妃一死,自縊於梨園的梨花樹下。後來,大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長恨歌》,記敘的就是這段歷史。
『貳』 關於三國的美女關鳳
關氏(民間傳說其名為關銀屏,在三國群英傳系列等游戲中取名關鳳<一說關鳳亦出自民間傳說,但不見出處>),關羽之女,孫權曾為子求婚,遭關羽所拒,並辱罵來使(史載關羽確有一女,然其名系後人所加,不見於史載)。
『叄』 關於 美女
沒圖片~~~囧
『肆』 關於古代美女的故事
姮已封神演義九尾狐男狐妖,三國演義雕禪,善於跳舞,青丘狐傳說,仙劍奇俠傳,女媧的後人,善於破敵,為女媧一族乃天上的神仙,神醫喜來樂,賽西施人如其名做的一手好菜獅子頭,王召君,出使西域,會獻舞。
『伍』 關於美女的成語
暗送秋波
本指女子暗中以眉目傳情,引申為獻媚取寵,暗中勾結。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語本宋蘇軾《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霞裙月帔
以雲霞為裙,明月為披肩。借指仙女或美女
楚腰衛鬢
謂細腰秀發。借指美女
吹氣勝蘭
①謂美女氣息之香勝於蘭花。②形容文詞華美
東施效顰
《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成玄英疏:「西施,越之美女也,貌極妍麗。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體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是以閭里見之,彌加愛重。鄰里醜人見而學之,不病強嚬,倍增其丑。」後因以「東施效顰」嘲諷不顧本身條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壞的人。亦為模仿別人的謙語。顰,同「矉」,蹙眉
蛾眉曼睩
形容女子容貌之美。蛾眉,比喻美女的眉毛像蠶蛾眉那樣又細又彎;曼睩,眼珠轉動
皓齒明眸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後因以形容女子的美貌。亦借指美女
皓齒青蛾
形容女子美貌。喻稱美女或美好的人才
紅顏薄命
謂美女遭遇不幸
刻畫無鹽
《晉書·周顗傳》:「庾亮嘗謂顗曰:『諸人咸以君方樂廣。』顗曰:『何乃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也。』」亦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無鹽,齊國丑婦;西施,越國美女。謂以醜比美,比擬不倫不類
明眸皓齒
明亮的眼睛,潔白的牙齒。形容女子的美貌。亦指代美女
柳腰蓮臉
腰如柳,臉似蓮。形容女性之美。亦代指美女
六朝金粉
①吳、東晉、宋、齊、梁、陳崇尚華靡,仕女以艷麗見稱,因以指美女、粉黛。②指六朝國都金陵的奢侈豪華景象
美女破舌
謂用美女迷惑君王,擾亂國政,使諫臣的進諫不為君王所聽信。舌,指諫臣
美女簪花
語出《太平御覽》卷七四八引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衛常書,如插花美人,舞笑鏡台。」後因以「美女簪花」形容詩文或書法的娟秀多姿
螓首蛾眉
如螓之首,如蛾之眉。謂額廣而眉彎。形容女子美麗的容貌。亦借指美女
十二金釵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金釵十二行」本用以形容美女頭上金釵之多,後以「十二金釵」喻指眾多的妃嬪或姬妾
瘞玉埋香
指埋葬已故的美女
霧鬢風鬟
①指女子細密而蓬鬆的美發。②借指美女
霧鬢雲鬟
形容女子細密柔美的頭發。亦借指美女
『陸』 中國古代有名的美女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中國古代史上最出名的25個美女
1、【西子】
西子即西施,春秋亂世間越國謀士范蠡之戀人、情人,吳王夫差之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沉魚」之強力,為千古美女代名詞。她違背良心做了一回吳國人民禍國殃民的壞女人。在導致吳國滅亡後,可能與范蠡扁舟隱逸而去,形跡縹緲無蹤。
2、【毛嬙】
毛嬙,《管子》和《莊子》里都記載過的美女,和西施同時成名。《管子·小稱》說:「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莊子·齊物論》說:「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3、【夷光】
夷光,通常認為西施名夷光,但是有的學者認為夷光是越國同時進獻給吳國的另外一個奇質美人。明代陳士元《名疑》卷三說:「越以美女西施、鄭旦同進於吳。《拾遺記》雲:『越以美女二人貢吳,一名夷光,一名修明。』或雲夷光即西施,修明即鄭旦也。夷光一作移光。」許多古書把夷光當作西施的間諜同事和共謀,如《太平廣記》。
4、【李夫人】
李夫人,漢武帝劉徹最寵幸的皇妃,出身歌妓。她短命的一生牽系著千古中華文化的幾個亮點—她是著名詩句「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所歌詠的對象,還是「姍姍來遲」這個成語所指的對象,她最出彩的成就是韓非子「色衰愛弛」的理論大實踐。她在病中堅決不讓漢武帝看見自己的病容,使得他不至於變心,在她死後還關照自己的親人。
5、【卓文君】
卓文君,西漢時期漢賦代表性作家司馬相如的妻子,史上最著名的私奔故事的女主角,也是中國文人千古佳人夢里才子佳人的鼻祖。她是臨邛富商卓王孫之女,被許配給一個皇孫。未婚夫未婚而亡,十七歲的處女便成為寡婦。辭賦家兼音樂家的才子司馬相如在應邀做客卓家時,以琴曲《鳳求凰》挑逗她雪夜私奔,並與窮書生丈夫一起開飲食店,她當壚賣酒,他洗碗刷碟。生米煮成熟飯後,父親還是資助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丈夫以辭賦天才為漢武帝重用,立下安撫西南少數民族的功勞。她後來經歷了丈夫移情別戀、自己不能生育等婚戀風波,分別以《怨郎詩》挽回愛情,以《白頭吟》鞏固婚姻,終於白頭偕老。她是一個才貌雙全而敢愛會愛的美女。
6、【班婕妤】
班婕妤,漢成帝劉驁的嬪,趙飛燕、趙合德孿生姐妹的情敵,真名無考,婕妤是標示妃嬪的等級的一個稱號。她是賢德與美貌合一的象徵,是寵辱不驚的典範,具備作為帝的亦師亦友亦妃的綜合型魅力,堪稱學者型美女!她以博通文史的才華、滄桑跌宕的經歷創造了「秋涼團扇」的典故,表達了美女失寵的辛酸心理。她失寵不失格,面對史上最著名的「湛於酒色」的昏君——一個不但好女色而且好男色的帝王,她選擇了淡出情場的舉措,在長信宮中陪侍太後燒香禮佛。
7、【王昭君】
王昭君,姓王名嬙,史稱「明妃」,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落雁」之強力。南郡秭歸人,今三峽地區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絕世美女,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她的功績盡在榮譽稱號「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有了保障。呼韓邪單於亡故後,按照習俗,嫁給其長子為妻,三十三歲時,香銷玉殞,在今內蒙呼和浩特市留下一座「青冢」和五十年的漢匈和好以及兩千年的詩文熱門話題,王昭君還是三峽成為「詩峽」的一個「詩性因子」,也是最有「戲」的人物,其故事上演在歷朝歷代的戲劇舞台。
8、【趙飛燕】
趙飛燕,原名宜主,漢成帝劉驁的婕妤、皇後,班婕妤的情敵,西漢最著名的舞蹈家,從「身輕若燕,能作掌上舞」並且被稱為「飛燕」來推斷,似乎也是雜技演員,她被指斥為婦德最差的狐狸型美女,因為不能生育,便與妹妹一起謀害漢朝皇嗣,後來不小心弄得漢成帝暴斃,但使得他還斷子絕孫卻是出於毒辣的嫉妒。
9、【合德】
合德,就是趙合德,趙飛燕的孿生妹妹,姐妹兩人,一個不宜主,一個不合德,卻恰恰叫宜主與合德。
10、【蔡琰】
蔡琰,即蔡文姬,東漢才女,著名詩人,亂世紅顏的代表。蔡文姬一生三嫁,初嫁河東世族之子衛仲道,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戰亂里,她被掠到南匈奴,再嫁,為左王妃十二年。曹操用重金贖回,演繹一場「文姬歸漢」的倫理大戲。她最後一個丈夫是曹操部下田校尉董祀。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0-12 08:05 11、【二喬】
二喬,三國東吳喬玄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大喬為孫策妻,小喬為周瑜妻,為英雄美人匹配的經典。二喬在「三國演義」的歷史大戲里,被諸葛亮用作激怒周瑜的道具:諸葛亮巧改曹植《銅雀台賦》的「橋」為「喬」,原句「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蝃蝀」為彩虹)被篡改為「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於是,曹操在周瑜眼裡就有了圖謀二喬美色的野心了,周瑜聽信之後,豈能不為愛妻而恨曹操?於是才有赤壁大戰曹劉聯合破曹的壯舉。杜牧的《赤壁》就暗含了這個典故:「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2、【綠珠】
綠珠,西晉豪富官員荊州刺史石崇妾。石崇任職刺史期間,靠派兵丁喬裝強盜秘密截殺客商而成巨富,有過對朝中要員賈謐車輛望塵而拜的卑劣人品。但是,愛妾綠珠感恩於石崇,不會考慮其卑劣人品和違法惡行。在他失勢之時,通過在「金谷園」跳樓自殺來阻止石崇情敵和政敵對自己美貌的覬覦,企圖保護石崇免受牽連。綠珠「以死酬情」,並未挽救石崇生命,但她卻永遠載入了情史。
13、【碧玉】
碧玉,成語「小家碧玉」的主角,晉代汝南王司馬的妾。孫婥應司馬義之請,作有《碧玉歌》兩首(據王運熙《漢魏六朝樂府詩評注》)。其一: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其二: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難,回身就郎抱。
14、【張麗華】
張麗華,南朝亡國後主陳叔寶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後。她發長七尺,其光可鑒,神采艷麗,聰慧強記,寵冠後庭。百司奏事,後主常抱置膝上共決之,遂侍寵弄權,亂綱紀。隋軍入,與後主、貴嬪同入宮中景陽井,為隋軍擒斬。陳後主著名的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里有她美麗而不幸的影子:「……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隋煬帝因未得張麗華而甚為遺憾。
15、【侯夫人】
侯夫人,隋煬帝的樓里一個可能還是處女之身的宮女,以上吊自殺的方式抗議不得寵幸,深閨寂寞。她死後顏面艷若桃花,美貌異常,臂系錦囊,中藏宮怨詩,引發楊廣無限悲傷,令選美失職瀆職的宦官自盡,她是歷史上少見的死後才得到帝王無限寵愛並且美名、才名俱滿天下的美女。侯夫人大約16歲進宮,24歲左右自殺,存詩13首,為初唐四傑先聲。
16、【楊太真】
楊太真,即楊貴妃,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有「羞花「的震撼力。唐玄宗李隆基兒子的壽王李瑁的妃子,婚後五年由李隆基冊封為自己的貴妃。她是著名的音樂家、舞蹈家,安史之亂中被摯愛她的人於萬般無奈下賜死。據說,她被賜死的時候被調換了,真身偷渡日本。
17、【崔鶯鶯】
崔鶯鶯,同一個人,卻有兩個身份,三種性情,因為,崔鶯鶯是起源於唐代元稹傳奇小說《鶯鶯傳》而進入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和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里的現實人物和文學形象,她在文學里活了五百年!於是,有現實里的身份和文學里的身份。現實里的崔鶯鶯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託名張生)的西廂邂逅戀人,文學里的崔鶯鶯是虛構的文人張君瑞的妻子;現實里的崔鶯鶯是個遭遇始亂終棄的可憐官宦小姐,文學里的崔鶯鶯是個姻緣美滿的狀元夫人;現實里的崔鶯鶯是元稹《鶯鶯傳》(即《會真記》)這部成為才子佳人筆記小說鼻祖里的主角,文學里的崔鶯鶯是董解元和王實甫追求理想愛情和婚姻的形象代言人。人們一般認為,《鶯鶯傳》雖然也是文學作品,但是它寫的是現實生活——魯迅說:「元稹以張生白寓,述其親歷之境……」,而文人們則根據她的傳奇來改造她——在董解元那裡,她是「從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社會想的代言人,在王實甫的《西廂記》里,她是「生則同衾,死則同穴」純情理想的代言人。總之,她是個亦實亦虛的美女,現實和傳說里都有她的蹤跡。
18、【關盼盼】
關盼盼,唐代徐州名伎,徐州守帥張建封妾。白居易做客張建封府上時與她有一宴之交,盛贊:「醉嬌勝不得,風裊牡丹花。」《唐詩紀事》載其事跡。《御定全唐詩》820卷:「關盼盼,徐州妓也,張建封納之。張歿,獨居彭城故燕子樓,歷十餘年,白居易贈詩諷其死。盼盼得詩泣曰:『妾非不能死,恐我公有從死之妾,玷清范耳。』乃和白詩,旬日不食而卒,詩四首。」
19、【蘇蕙】
蘇蕙,東晉女詩人,字若蘭,美女中具有蘭心蕙性美質者的代言人,「織錦迴文」典故的主角,前秦安南將軍竇滔妻。《晉書·列女傳》載:「……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迴文旋圖詩以贈滔……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錄。」就是在五彩絲線的織錦上織有八百四十個字,名曰「璇璣圖」,縱橫反復,可以讀出若干詩作。後人慣用「織錦迴文」指妻子書信,或者贊揚婦女的絕妙才思。
20、【非煙】
非煙,即步非煙,也作步飛煙。唐代咸通年間美女,精通詩文,善擊甌。她是史上反抗彩鳳隨鴉般「非偶」婚姻的代表,法定丈夫是任河南府功曹參軍的武公業,真正愛人是鄰居書生趙象。她在與趙象詩文往來中秘密戀愛兩年,被丈夫捉姦坦然而淡然承認了婚外戀:「生既相愛,死亦何恨。」遭到丈夫毒打致死。事跡見於她的同時代人皇甫枚的《三水小牘》,《全唐詩》存其婚外戀詩作四首。
21、【柳姬】
柳姬,唐朝大歷十才子之一中書舍人(類似皇帝的機要秘書)韓翃妻,著名的「章台柳」故事女主角,詞牌「章台柳」的緣起人物,章台柳在後世成為形容窈窕美麗女子的代名詞。章台柳故事曲折感人,大致情節是,韓翊流寓京師,與託名「李王孫」的豪士交為莫逆,韓翃與李王孫家妓柳姬互愛,李遂將萬貫家資與柳氏悉贈韓翃,韓因探親與安史之亂,與柳姬兩地分居。番將沙吒利恃平反有功強占柳氏,韓翊還長安後,鬱郁寡歡。一名勇將感韓柳誠摯之愛,縱馬入沙吒利府第搶回柳氏,經皇帝斡旋,韓柳夫妻團圓,白頭偕老。
22、【霍小玉】
霍小玉,「大歷十才子」之一李益的未婚同居女友,「郎才女貌」理想的臨時主角,「始亂終棄」遭遇的典型受害者,「痴心女子負心漢」的不幸遭遇者。李益少年及第前後,詩名響徹長安,遍求佳人,兩人相見後,同居兩年,山盟海誓不分離。李益後來因為家人強迫,娶妻盧氏,對霍小玉狠心割愛,致使她憂恨而死(故事見於唐代蔣房的《霍小玉傳》)。李益是著名的邊塞詩人,最終的官位高至禮部尚書,但他年輕時有一個嚴重的毛病:「妒痴」,人們稱為「李益疾」(新舊《唐書》),結合小說來看,大約主要是「疑心症」,竟然源於霍小玉冤魂的復仇。據小說,李益在霍小玉死後,因為猜忌妻子盧氏而離婚,甚至還妒殺過他的伴侶——「侍婢媵妾」。
23、【貞娘】
貞娘,也寫作「珍娘」,唐人多寫作「真娘」,貞潔的化身。她的事跡在蘇州一帶的流傳是:安史之亂時,她從北方流落蘇州,被迫墮入妓院,善歌能詩,才貌出眾,為蘇州絕色佳麗。一位富有才學,人品端正的人重金賄贈鴇母,欲留宿於真娘處。真娘上吊自盡,以死守身。經查,《全唐詩》錄有劉禹錫、白居易、李紳、張祜、沈亞之、李商隱、羅隱等有關貞娘的詩,但貞娘事跡難考,題詩內容空洞,從羅隱「死猶嫌寂寞,生肯不風流」來看,是一位賣藝不賣身的烈女。
24、【朱淑真】
朱淑真,她的詩作受到市民的激賞,卻在死後遭到父母的焚燒(據魏仲恭《斷腸詩集序》)。她顯然是英年早逝的「問題美女作家」。她的別號是「幽棲居士」,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與李清照齊名,有《斷腸集》存世。「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愁懷》)「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
25、【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花蕊一樣美麗又嬌弱的女人卻輕聲細語出利劍一樣刺骨的聲音:「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述國亡詩》)她的美貌,「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她艷驚兩朝,既是後蜀孟昶的慧妃,也是宋代宋太祖的妃子,她便同時有了亡國之君和開國之君的兩君專寵的榮華,而榮華背後是無盡的辛酸和不幸,她被俘後的身世是一團迷霧。《全唐詩》收錄作品一卷,一百多首統一名為《宮詞》,一首另名《述國亡詩》。
『柒』 關於四大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1、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單於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 (音shi)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於。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3、貴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陝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四大美女與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故事:
1、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2、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3、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禪、王昭君、楊貴妃
王昭君�
�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兩千年來,經過許許多多戲曲家、小說家、詩人的不斷生發改造,這一故事變得十凄怨和迷離,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遠的含義。�
將昭君的悲劇歸罪於畫工毛延壽,晉人筆記小說《西京雜記》為始作俑者:��
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至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於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善應對,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按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巨萬。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棄市。」��
在各種傳說中,也有說在和親前毛延壽索賄陷害事即已敗露,毛懼罪逃入匈奴,獻上昭君畫像,單於倚勢向漢君強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愛,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結局,有說其哀怨愁悶,抑鬱而終的,也有說其在呼韓邪單於死後不願再嫁飲葯自盡的。宋以後強調貞潔,《漢宮秋》則讓她在漢番交界處投江自盡。現代人揚棄了狹隘的民族意識,則從增進民族團結的角度去認識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劇《王昭君》,就是從這一角度去立意的。�
古代詩人也曾從不同角度去詮釋昭君的悲劇。《紅樓夢》第64回薛寶釵論詩就說過:「作詩不論何題,只要善翻古人之意。......即如前人所詠昭君之詩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壽的,又有譏漢帝不能使畫工圖貌賢臣而畫美人的,紛紛不一。後來王荊公復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永叔又有『耳目所見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二詩俱各出己見,不襲前人。」�
王昭君的真實面目到底如何呢?�
范曄《後漢書》有如下記載:��
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南匈奴傳》)�
�昭君為南郡秭歸人,與大詩人屈原同里,她出身「良家子」,為出身清白的平民,並非知府或御史大夫之類豪門。入宮之後,她未得召幸,尚未有級別,只是待詔掖庭的普通宮女,她被稀里糊塗地賜給呼韓邪單於時方光耀漢庭,可是這時漢元帝後悔已晚,只好如約行事,成就這美艷凄惋的千古美事,使這一民族團結的使者永垂史冊。�
經過衛青、霍去病的征討,匈奴的力量大衰,昭君和番,是呼韓邪單於入朝漢庭主動請求的結果,不存在脅迫問題。昭君入胡後,被封為寧胡閼氏,生一子曰伊屠智牙師。婚後的第二年,呼韓邪即過世,按照胡人習慣,單於大閼氏之子繼位的復株累單於要娶她,昭君要求返回故國,漢成帝顧全大局敕令她學從胡俗,於是她又成為繼任單於的閼氏。其後又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叫須卜居次,一個叫當於居次。十年之後,復株累單於也死了,昭君之子在爭位斗爭中犧牲,卜須居次在王莽當政時曾到漢宮入待太後,王莽失敗後也受株累而死。昭君卒於何年,則不得而知了。
�
貂蟬
�隨著三國故事的廣泛傳播,貂蟬也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唐李長吉詩《呂將軍歌》「榼榼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大旗下」,似乎就有貂蟬的影子。到了現代,人們又把她炒成「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知名度似乎並不比《三國演義》中的「三絕」曹操、關羽和諸葛亮低多少。然而,歷史上到底有無貂蟬其人呢?�
按,貂蟬之名並不見於史鑒。《後漢書·呂布傳》有這么一段記載:「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嘗小失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侍婢私通,益不自安。」從這一記載里,可以看到貂蟬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與呂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國演義》「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發出來的。在這里,「侍婢」僅僅是一個被污辱與被損害者,談不上什麼品格。後來,經過人民群眾和許多藝術家的創造,這一「侍婢」才變成光彩奪目的貂蟬女形象。�
也有學者認為貂蟬實有其人的,梁章鉅就是一個代表。在《歸田瑣記》中,他說:「貂蟬事,隱據《呂布傳》,雖其名不見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虛。」而到了 《小棲霞說稗》,他則肯定「是蟬固實有其人」。�
三國英雄的故事在他們的身後就開始進入民間,貂蟬故事的流傳也是比較早的。元代雜劇中貂蟬戲已經形成一個系列,《錦雲堂暗定連環記》、《奪戟》、《關公月下斬貂蟬》等搬演的都是貂蟬的故事。在《錦雲堂》劇中,貂蟬本忻州人任昂之女,小字紅昌,靈帝時選入宮中,掌貂蟬冠,故名「貂蟬」。後來皇帝把她賜予了並州刺史丁建陽,建陽將其配給了義子呂布。在黃巾之亂中,貂蟬與呂布相失,而為王允所得。貂蟬後來在花園燒香,禱�呂布,為王允發覺,因此密議,訂出連環記。在宋元講史中,貂蟬也是呂布之妻,失散後流落到王允府中。�
《白門樓》和《斬貂蟬》的故事,則明顯看出封建落後意識的影響。白門樓呂布被擒本來是咎由自取,然該戲卻要讓貂蟬對呂布的失敗負責,居然讓她在受到痛罵之後被處死。《關公月下斬貂蟬》則寫呂布失敗後,曹操別有用心地將貂蟬送給了劉備,為了不蹈董草、呂布的覆轍,關羽竟將她斬於月下。連董卓、呂布的覆亡也要貂蟬負責,頭腦何其冬烘乃耳!近人周劍雲撰《論斬貂蟬》專辨其事:�
�「貂蟬無可責之罪,呂布亦非可責貂蟬之人......彼三姓家奴,人品去貂蟬遠甚,貂蟬不罵呂布足矣,布有何辭責罵貂蟬乎?若關公者,熟讀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踐命,志在沼吳,與貂蟬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轍也。關公不責西施,而乃月下斬貂蟬?余敢謂關公聖人,必不為此殺風景事!」��
說得可謂痛快。�
自今日視之「女人禍水」論固然冬烘可惡,「女人救國」論亦不足為訓。故貂蟬的結局在藝術創作上也是個難於處理的問題。羅貫中固然把貂蟬寫得光彩照人,但董卓死後他與呂布「夫唱婦隨」,就變得平庸起來,下邳鏖兵她與嚴氏一起鼠目寸光,拖呂布的後腿,前後判若兩人。《三國演義》電視劇在董卓被誅後讓貂蟬悄然隱去——「貂蟬已隨清風去」,這一奇女子的命運到底如何?留給讀者自己去想像,這也許是一種比較聰明的做法。�
西施�
西施,中國出名最早、影響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聲,與吳越春秋、與勾踐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沼吳復仇聯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貞被讒、伯嚭(pǐ)奸佞亡國,與「女色禍水」的信條聯系在一起;與巾幗報國、與紅顏薄命、與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緣聯系在一起;與「西子捧心」、「東施效顰」、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等聯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來,它身上負載著更多的歷史文化負荷。�
西子故事的歷史真實性到底如何呢?�
先秦諸子中最早提及西施的是《管子》:「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莊子》中,三次提到西施。「西施病心而矉(pín,即顰字)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這就是「東施效顰」成語的來源。《孟子》中也有「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的話。《韓非子》亦雲:「善毛嗇、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看來,西施確實是先秦時代的一位知名度極高的美女,不過,與後世傳說不同的是:她並未與吳、越爭霸的政治軍事斗爭發生關系,而且,管仲比勾踐滅吳還早二百多年呢。�
《左傳》和《國語》等先秦史傳,都提到了勾踐向吳王獻美女之事,但並未提及西施其人。西漢時代的《史記》也是如此。在賈誼的《新書》、劉向的《說苑》、陸賈的《新語》及《淮南子》中,西施也僅僅是作為美女出現。�
只有《墨子·親士》篇提到,西施因為太美,結果被沉入江中,可見「太盛難守」雲。�
最早把西施與吳越爭霸聯系起來的是東漢時的兩部野史《吳越春秋》和《越絕書》。�
在《吳越春秋》中,文種向越王獻破吳九術,其四為「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勾踐「使相者國中,得薴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縠(hú),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越絕書》的記載大致相同,不過西施的結局卻迥異。前者說,亡吳後,越人認為這尤物是禍根留不得,把她沉於江中,算是對被吳王殺害的鴟(chī)夷子也即伍子胥的祭奠,這是一個殘酷的悲劇。後者則讓她與范蠡結為伴侶,泛五湖而去,以喜劇而告終。後世關於西施的種種故事和傳說,率多由此生發開來的。�
魏晉以後,在文人筆下,在民眾的口中西施的故事進入了醞釀、發酵、增飾的階段,這在志怪、拾遺小說中都有反映。唐、宋詩詞中出現了大量的以西施為吟詠對象的篇章。其主題,多詠嘆紅顏薄命或譴責女人禍水、美色亡國,倒不如歌詠王昭君的詩多出新意。比如王維的《西施詠》:「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在《五美吟》中還翻此詩意:「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其實二者都無多少可道的深意。當然也有不乏卓見之作。如晚唐崔道融《西施灘》:「宰5,7喜〖KG-*3否5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羅隱《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它們都是較為突出的。�
對西施故事的再創作,雜劇傳奇最為充分。元代,關漢卿有《姑蘇台范蠡進西施》,趙明遠有《陶朱公范蠡歸湖》,可惜今天我們只能從《錄鬼簿》中看到這兩出劇目,其內容,也只好根據劇目及有關評介來推測了。西施故事的集大成者,當推明代梁辰魚的《浣紗記》。�
《浣紗記》充分地佔有了有關吳越爭霸與西施故事的種種資料,細加區別整合,編織成了一部45出的戲劇故事,以范蠡和西施悲歡離合貫串了吳越兩國的興亡歷史,因為西施和范蠡初次見面時以一縷浣紗作為定情之物,故劇名《浣紗記》。與前人不同的是,該傳奇將西施范蠡的愛情故事與愛國主義結合起來,愛情服從愛國,開始是犧牲割愛,最後在愛國主義的實現中使個人愛情也得到了實現。第3出「迎施」中,范蠡向西施表示歉意說:「為君父有難,拘留異邦,有背深盟,實切惶愧。」西施反安慰他:「尊官拘系,賤妾盡知,但國家事極大,姻親事極小,豈為一女之微,有負萬姓之望。」後來范蠡要西施入吳,西施表示猶豫,范蠡又勸她:「若能飄然一往,則國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後會有期,未可知也。若執而不行,則國將遂滅,我身亦旋亡,那時節雖結姻親,小娘子,你和我必同作溝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歡乎?」故《浣紗記》看似愛情故事,實則以愛國主義作為主旋律。�
《浣紗記》之後,出了本《倒紗記》,結尾寫范蠡要把西施沉入太湖,西施罵他背離海誓山盟,而范則反唇相譏,要她對吳王屠戮功臣、荒淫無度和國破家亡負責。這樣的翻案文章,自今日視之,有點無聊了。�
楊貴妃�
楊貴妃的故事是近些年被炒得發燙的題材,通過影視傳媒接受啟蒙的年青一代,滿頭滿腦子的楊妃、慈禧和武則天的故事。楊、李故事的起初面貌如何,它的演變過程以及我們今天應當怎樣認識,這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
楊貴妃,小字玉環,唐蒲州永濟(今山西永樂)人。父楊玄琰,做過蜀州司戶,死得很早,依其叔河南府士曹楊玄璬。唐玄宗開元3年,他被選入皇子壽王李瑁邸被冊為壽王妃。開元4年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死了,「後宮數千,無當意者」,討好者向他透露,他的那位兒媳婦「姿色冠代」。開元8年10月,唐玄宗幸驪山溫泉,就讓她出家當了道士,號曰太真。為李瑁重娶個媳婦,暗暗地將玉環納入宮中。《舊唐書》稱:「太真資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宮中呼為『娘子』,禮數實同皇後。白香山《長恨歌》雲:「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寢無容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時,玉環歲,唐玄宗已經56歲。天寶4年,玉環冊為貴妃,一直到14年她縊死馬嵬,她都是這個名號,故後世稱其為「楊貴妃」。�
楊妃被寵,正是玄宗後期大踏步走向腐敗的時期。宮中僅「貴妃院織錦刺綉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鎔造,又數百人」。她的家族,則「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兄弟不必說,楊妃的三個姐姐,都封為國夫人,「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開,僭移宮室,車馬仆從,照耀京邑,遞相誇尚。每構一堂,費逾千萬計,見制度閎壯於己者,即徹而復造,土木之工,不舍晝夜。玄宗頒賜及四方獻遺,五家如一,中使不絕。開元以來,豪貴雄盛,無如楊氏之比也。」一次五家夜遊,與廣平公主的騎從在出西市門時發生爭執,楊氏家奴揮舞馬鞭打著公主衣服,公主掉下馬來,駙馬薛昌裔去扶公主,也遭鞭打。事後公主到玄宗 跟前泣訴,玄宗雖然殺了楊氏家奴,但駙馬也被免了官。�
得到了傾城傾國的美人,唐玄宗盡情地揮霍與享受,政事全權交給了奸相楊國忠。在歌舞昇平的掩蓋下腐敗也積累到了極限,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叛軍如入無人之境,潼關陷落後,唐玄宗甩下百官和百姓,帶著楊氏兄妹逃離長安。勉強到了馬嵬驛,羽林軍嘩變,殺了楊國忠,之後,六軍不散,唐玄宗不得已,只好忍痛割愛,將楊貴妃縊死在佛堂。�
安史之亂,生靈塗炭。一直到七年之後,玄宗的孫子代宗廣德元年,杜甫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方基本平息。唐帝國一落千丈,它使經歷過往日輝煌的人們回憶起這一段歷史不禁感慨噓唏,乃致痛苦流涕。杜工部絕句《江南逢李龜年》正因為很好地傳達了這種感受,所以才動人。沒有體驗過滄桑感的年青人對這首詩是無動於衷的。再者,玄宗幸蜀後做了太上皇成了歷史的棄兒,重返長安後他更成了「多餘的人」,何況這位風流天子畢竟是開元盛世的創造者,所以她與楊貴妃的悲劇在時過境遷之後又會引起人們的同情,至少,在人們議論和回憶的時候多了些感慨而少了些批判。所以,就在玄宗的生前和身後,他和楊妃的故事就開始流傳開來,距離最近而又影響最大的,就是人們熟知的陳鴻的《長恨傳》和《白居易》的《長恨歌》。它們對玄宗「傾城傾國」既有批評,更多的是同情和歌詠。「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凄惋纏綿,一唱三嘆,讀來令人動容。臨邛方土「為感君王展轉思」「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尋覓,終於引出了「七月七日長生殿」的密誓,「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故事,成了愛情主題的一般歌詠。唐明皇和楊貴妃也開始了他們的角色轉換。�
中唐以來,李楊故事一直是熱門題材。唐人筆記《明皇雜錄》、《開元天寶遺事》、《酉陽雜俎》,宋人的《楊太真外傳》,對這一故事不斷地予以渲染。至遲在宋、金時代,這一事故開始搬上了舞台。元雜劇的名家都寫過明皇太真故事。比較著名的有:關漢卿《唐明皇哭香囊》、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宮》、岳伯川《羅光遠夢斷楊貴妃》、庾天錫《楊太真霓裳怨》、《楊太真華清宮》。明代傳奇寫李、楊故事亦不乏其人,其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清初洪曻的《長生殿》。在《長生殿》中,李、楊完成了他們角色轉換,作者在歌詠這一旖旎動人的愛情故事的同時,也寄寓了自己的亡國之痛。�
還值得一提的是楊妃的故事在日本的影響不亞於中國。有一種傳說是楊妃當年並沒有死,她被偷天換日地保護了下來,後來東渡到了日本,得終其天年。「忽聞海上有仙山」——自徐福以來,人們不都是把那蓬萊、方丈、瀛洲,把扶桑日出之處,當作神仙的樂園嗎?在日本,有楊妃像、楊妃墓、楊妃廟塔多處。在受盛唐文化哺育過的日本國民的心目中,楊妃身上散射著那一文化的神聖光環,而楊妃故事實質上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道美麗的彩虹。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禪、王昭君、楊貴妃
王昭君�
�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兩千年來,經過許許多多戲曲家、小說家、詩人的不斷生發改造,這一故事變得十凄怨和迷離,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遠的含義。�
將昭君的悲劇歸罪於畫工毛延壽,晉人筆記小說《西京雜記》為始作俑者:��
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至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於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善應對,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按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巨萬。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棄市。」��
在各種傳說中,也有說在和親前毛延壽索賄陷害事即已敗露,毛懼罪逃入匈奴,獻上昭君畫像,單於倚勢向漢君強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愛,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結局,有說其哀怨愁悶,抑鬱而終的,也有說其在呼韓邪單於死後不願再嫁飲葯自盡的。宋以後強調貞潔,《漢宮秋》則讓她在漢番交界處投江自盡。現代人揚棄了狹隘的民族意識,則從增進民族團結的角度去認識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劇《王昭君》,就是從這一角度去立意的。�
古代詩人也曾從不同角度去詮釋昭君的悲劇。《紅樓夢》第64回薛寶釵論詩就說過:「作詩不論何題,只要善翻古人之意。......即如前人所詠昭君之詩甚?/ca>
『捌』 姓關的美女有哪些
第四名:關悅,關悅的眼光很獨到,找了佟大為這樣一個好老公,而關悅自身的實力也很強顏值也是杠杠的。姓「關」的4位美女明星,關悅墊底,關詠荷第二,第一驚艷了時光。第三名:關曉彤,活潑開朗,很大氣爽朗的一個北京妞,長相也是很甜美的。第二名:關詠荷,她的美食知性美,溫柔秀麗,氣質嫻靜,就像是酒,越釀越醇香。第一名:關之琳,她素有「香港美女」之稱,也是一位「混血美女」,是大家眼中的「性感女神」,她的美是公認的,不管是年輕時,還是人到中年,她的美驚艷了時光。
『玖』 有關美女的成語
暗送秋波
舊時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凈的水波一樣。指暗中眉目傳情。
出處:宋·蘇軾《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對張(作霖)則~,對曹(錕)尤密切勾結。★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四回 作謂語、定語;比喻獻媚取寵,暗中勾搭
閉月羞花
閉: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兒羞慚。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引動這撩雲撥雨心,想起那閉月羞花貌,撇的似繞朱門燕子尋巢。」 此時魯小姐卸了濃裝,換了幾件雅淡衣服,蘧公子舉眼細看,真有沉魚落雁之容,~之貌。★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薄命佳人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出處:元·洪希文《書美人圖》:「可憐前代汗青史,薄命佳人類如此。」
沉魚落雁
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出處:《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他二人長的一個是~之容,一個是閉月羞花之貌。★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
楚楚動人
楚楚:鮮明整潔的樣子。形容美好的樣子引人憐愛。——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金·元好問《雜言》:「諸郎楚楚皆玉立。」 有賣魚阿土者,見一女從屋中出,年二十許,~。★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
楚楚可愛
形容陳設整齊,令人喜愛。
出處:郁達夫《沉淪》:「庭內的假山如花草,布置得楚楚可愛。」
楚楚可憐
楚楚:植物叢生的樣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纖弱可愛,後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松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永無棟梁之用耳。」 偶抱恙,抱閑泄子診視,雖雲鬢蓬鬆,而意態幽閑,大有~之致。★清·許豫《白門新柳記·補禮·喜齡》
楚楚可人
形容姿容清秀,使人愜意。——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第12卷:「中多女郎,簪山花,浣衣溪口,坐溪石上。與語,了無驚猜,亦不作態,楚楚可人。」 此數片小花,作金魚紅色者,亦~。★蘇曼殊《碎簪記》
楚腰衛鬢
指細腰秀發。借指美女。
出處:唐·李賀《洛姝真珠》詩:「市南曲陌無秋涼,楚腰衛鬢四時芳。」
吹氣如蘭
氣息象蘭花那樣香。形容美女的呼吸。也用於形容文詞華美。
出處:清·陳裴之《汀煙小錄·閏湘居士序》:「個儂吹氣如蘭,奉身如玉。」 彭羨門驚才絕艷,詞家推為獨步。王阮亭稱其~,每當十郎,輒自愧傖父。★清·王晫《今世說·企羨》
吹氣勝蘭
氣息象蘭花那樣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戰國·楚·宋玉《神女賦》:「陳嘉辭而雲對兮,吐芬芳其若蘭。」 宮人麗娟,年十四,玉膚柔軟,~。★明·李贄《初譚集·夫婦三》
豆蔻年華
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處女。指女子十三四歲時。
出處: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玲瓏可愛」。★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
蛾眉倒蹙,鳳眼圓睜
蛾眉:細長的眉毛;蹙:皺;鳳眼:長而大的雙眼皮眼睛。形容美女發怒的面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2回:「晴雯聽了,果然氣的蛾眉倒蹙,鳳眼圓睜,即時就叫墜兒。」 作謂語、定語;用於女性
蛾眉皓齒
蛾眉:像蠶蛾觸須似的彎而長的眉毛。修長的眉毛,潔白的牙齒。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漢·司馬相如《美人賦》:「臣之東鄰,有一女子,雲發豐艷,蛾眉皓齒。」 作賓語、定語;用於女子
蛾眉螓首
彎彎的眉毛,方廣的前額。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艷。
出處:《詩經·衛風·碩人》:「螓首蛾眉。」 此時宮嬪在前,~,巧笑倩兮。★明·孫仁孺《東郭記·為人也》 作賓語、定語;形容女子貌美
婀娜嫵媚
婀娜:輕盈柔美;嫵媚:姿態美好。輕盈柔美的姿態
出處:曹靖華《(花)小跋》:「一串串盛開的藤花,滿吊枝頭,迎風搖曳,婀娜嫵媚。」 作謂語、定語;用於花卉或女性
二八佳人
二八:指十六歲;佳人:美女。十五六歲的美女。——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宋·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年輕女子
二八女郎
二八:指十六歲。十五六歲的美女。指年輕貌美的女子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瞳人語》:「見車幔洞開,內坐二八女郎,紅妝艷麗。」 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年輕女子
芳年華月
芳年:妙齡。指美好的年華。
出處:南朝·宋·劉鑠《擬行行重行行》:「芳年有華月,佳人無還期。」
飛鳥依人
依:依戀。飛來的小鳥依偎在人的身邊。比喻依附權貴。亦比喻小孩、少女嬌小柔順,可親可受的情態。——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宋·闕名《宋季三朝正要·二·理宗淳祐四年》:「今嵩之父死如路人,方經營內引,搖尾乞憐,作飛鳥依人之態。」 善畫蘭,亦工詩;豐姿綽約,如~。★清·馮仙湜《圖繪寶鑒續篡·三·女史·葉文》
國色天香
原形容顏色和香氣不同於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後也形容女子的美麗。
出處:唐·李浚《摭異記》:「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於那娉婷嫵媚之中,無不帶著一團書卷秀氣,雖非~,卻是斌斌儒雅。★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六回
含苞待放
形容花朵將要開放時的形態。也比喻將成年的少女。
出處:無 這樣的挑選,有名無實,縱使貌艷如花,但~,十分顏色只露得十分。(高陽《玉座珠簾》上冊)
含情脈脈
飽含溫情,默默地用眼神表達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對意中人稍帶嬌羞但又無限關切的表情。——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唐·李德裕《二芳叢賦》:「一則含情脈脈,如有思而不得,類西施之容冶,眼紅羅之盛飾。」
皓齒蛾眉
皓:白色的樣子;蛾眉:女子修長而美麗的眉毛。潔白的牙齒,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莊美麗,也喻稱美女。
出處:漢·枚乘《七發》:「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
皓齒明眸
皓:白色的樣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潔白的牙齒,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亦喻指美女。
出處:三國·魏·曹植《洛神賦》:「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紅粉青樓
紅粉:原指紅色的鉛粉,為女子化妝用品,後借指美女;青樓:妓院。泛稱有女色或可尋歡的場合。——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一回:「若舞衫歌扇,轉瞬皆非,紅粉青樓,當場即幻,還講甚麼情呢?」
紅顏薄命
紅顏:美女的容顏;薄命:命運不好。舊時指女子容貌美麗但遭遇不好(多指早死、寡居或丈夫不好)。
出處:《漢書·孝成許皇後傳》:「其餘誠太迫急,奈何?妾薄命,端遇竟寧前。」元·無名氏《鴛鴦被》第三折:「總則我紅顏薄命。」 這都是劉四媽這個花嘴,哄我落坑墮塹,致有今日,自古~,亦未必如我之甚。★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
花容月貌
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二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那娟娟小姐,~,自不必說;刺綉描花,也是等閑之事。★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二十五
花信年華
花信:開花時期,花期。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年輕貌美之時。——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無
回眸一笑
眸:眼珠。轉動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嫵媚的表情。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有綠衫女子,時乘牆缺窺之,或偶避人,亦必~,若與目成。★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
佳人薄命
指年輕美女命不好。
出處:宋·辛棄疾《賀新郎·送杜叔高》:「自昔佳人薄命,對古來,一片傷心月。」 端的是~斷親緣。★明·謝讜《四喜記·親憶瓊英》
嬌小玲瓏
玲瓏:伶俐可愛。形容身材小巧、伶俐可愛的樣子。——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唐·李白白《江夏行》:「憶惜嬌小婆,春心亦自持。」 然而我們中國的作家是另有一種稱贊的寫法的:所謂「~」者就是。★魯迅《南腔北調集·上海的少女》
錦瑟華年
比喻青春時代。
出處:唐·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華年。」 喜才子佳人,雙雙~。★明·湯顯祖《紫釵記·花朝合巹》
九天仙女
指天上的仙女,比喻絕色美女。
出處: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你看此女非凡,真乃九天仙女也。」 那怕是~我不愛。★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第八場
絕代佳人
絕代:當代獨一無二;佳人:美人。當代最美的女人。——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漢書·外戚傳》載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曾一笑,傾城傾國。★宋·辛棄疾《滿江紅》詞
梨花帶雨
象沾著雨點的梨花一樣。原形容楊貴妃哭泣時的姿態。後用以形容女子的嬌美。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紂王定睛觀看,見妲己烏雲疊鬢,杏臉桃腮,淺淡春山,嬌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回
鄰女窺牆
戰國時宋玉鄰家有美女傾心於他,三年間常爬上牆頭偷窺,但宋玉從未動心。後形容女子對男子的傾慕。
出處:先秦·宋玉《登徒子好色賦》:「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柳嚲花嬌
柳絲柔垂,花朵嬌妍。比喻女子貌美。——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清·嬴宗季女《六月霜·負笈》:「身本是,柳嚲花嬌一女娃;身本是,翠繞珠圍一宦家。」
柳嬌花媚
形容女子嬌嬈嫵媚。
出處:《隋唐演義》第二七回:「[煬帝]又選三百二十名風流瀟灑、柳嬌花媚的,充作美人。」
柳夭桃艷
形容女子貌美。
出處:唐·閻選《虞美人》:「……楚腰蠐領團香玉,鬢疊深深綠。月蛾星眼笑微頻,柳夭桃艷不勝春,晚妝勻¤」
柳腰蓮臉
腰如柳,臉似蓮。形容女性之美。亦代指美女。——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唐·韓偓《頻訪盧秀才》詩:「葯訣棋經思致論,柳腰蓮臉本忘情。」
落雁沉魚
雁見了飛落地面,魚見了潛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出處:先秦·莊周《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 ~真絕世,羞花閉月果非凡。★明·蘅蕪室主人《再生緣》第一回
眉清目秀
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氣。
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學》第一折:「有個小孩喚做按住,今年三歲,生得眉清目秀,是好一個孩兒也。」 因為本是貴族子弟,所以往往~,舉止嫻雅,而知識水準也相當高。★聞一多《屈原問題》
美女簪花
簪:插戴。形容書法娟秀。也比喻詩文清新秀麗。——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衛常書,如插花美人,舞笑鏡台。」 昔人謂褚登善書,如~,或謂其出於漢隸。★清·王昶《金石萃編·楊震碑跋》
裊娜娉婷
形容女子姿態美好的樣子。亦借指美人。
出處:清·煙水散人《合浦珠》第三回:「這趙友梅年方二八,巧慧絕倫,言不盡裊娜娉婷,真乃是天姿國色。」 匡胤定睛一看,好一個齊整人品:年紀不過十五六歲,生得唇紅齒白,~,宛然一個美貌女子,嬌艷異常。★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五回
捧心西子
西子: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西子因心痛而捧心皺眉,仍然顯得很漂亮。形容美女嬌弱之態。
出處:無
翩若驚鴻
比喻美女的體態輕盈。——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洛神)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正在繩子忽低忽昂的走來走去,大有嬌若游龍,~之勢。★清·曾樸《孽海花》第六回
娉婷裊娜
形容女子姿態柔美。亦借指美人。
出處:明·徐復祚《紅梨記·豪宴》:「我府中歌童舞女雖多,端沒有這妮子娉婷裊娜。」 只這冷土荒堆樹半棵,便是~,落來的好巢窩。★清·洪升《長生殿·冥追》
傾城傾國
傾:傾覆;城: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後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出處:《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漢書·外戚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傾國傾城
傾:傾覆;城: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後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漢書·外戚傳》:「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一個太真妃~。★元·白樸《梧桐雨》第一折
如花似朵
猶言如花似玉。形容女子姿容出眾。
出處:無
如花似玉
像花和玉那樣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眾。
出處:《詩·魏風·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 假如不幸我莊周死後,你這般~的年紀,難道捱得過三年五載?★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如花似月
形容女子姿容出眾。同「如花似玉」。——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無
十二金釵
本用以形容美女頭上金釵之多,後喻指眾多的妃嬪或姬妾。
出處: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唐突西施
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時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為了突出醜的,而貶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
出處:梁啟超《詩話》:「更會串一戲,曰《易水餞荊卿》,其第一幕『餞別』內,有歌四章,以《史記》所記原歌作尾聲,近於唐突西施,點竄《堯典》。」
唐突西子
唐突:冒犯;西子:即西施,春秋時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抬高了丑的,貶低了美的。——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何乃刻畫無鹽,以唐突西子也。」 前書可謂刻畫無鹽,~矣。★清·惲敬《與李汀洲》
桃花人面
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同「人面桃花」。
出處:元·劉致《朝天子·同文子方鄧永年泛洞庭湖宿鳳凰台下》曲:「楊柳宮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緣。」 鴨背斜陽閃閃紅,~薄紗籠。★清·黃遵憲《不忍池晚游》詩
桃腮柳眼
形容初開的桃花和新綠的柳葉嫵媚多姿。
出處:無
桃夭柳媚
形容女子年青貌美。——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無
天生麗質
天生:天然生成。麗質:美麗的姿容。形容女子嫵媚艷麗。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蟬鬢攏雲,蛾眉掃月,~難描。★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風月相思》
天真爛漫
天真:指心地單純,沒有做作和虛偽;爛漫:坦率自然的樣子。形容兒童思想單純、活潑可愛,沒有做作和虛偽。
出處:宋·龔開《高馬小兒圖》:「此兒此馬俱可憐,馬方三齒兒未冠。天真爛漫好容儀,楚楚衣裳無不宜。」 他的性情又是那樣~,篤實敦厚。★鄒韜奮《經歷·「難兄難弟」的又一個》
宛轉蛾眉
宛轉:輕而柔的起落。蛾眉:細而長的眉毛,指美麗的眼睛。漂亮的眼眉輕輕揚起。常用作美人的代稱。——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無
我見猶憐
猶:尚且;憐:愛。我見了她尚且覺得可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出處:南朝宋·虞通之《妒記》:「我見汝亦憐,何況老奴。」 此即吾家小主婦耶?~,何怪子魂思而夢繞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巧娘》
西子捧心
指美女之病態,愈增其妍。
出處:《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 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孫壽折腰。★五代·李瀚《蒙求》詩
霞裙月帔
以雲霞為裙,明月為披肩。借指仙女或美女。——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無
香消玉減
比喻美女日漸消瘦。
出處: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則為他粉悴胭憔,端的是香消也那玉減。」 漸漸~,柳嚬花困,太醫院診脈,吃下葯去,如水澆石一般。★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三
香消玉碎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
出處:無
香消玉損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同「香消玉碎」。——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無
香消玉殞
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屍體已經在下游打撈到了,雖然~,依舊面目嬌好雲雲。★徐遲《牡丹》
小鳥依人
依:依戀。象小鳥那樣依傍著人。形容少女或小孩嬌小可愛的樣子。
出處:《舊唐書·長孫無忌傳》:「禇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
杏臉桃腮
臉似杏花白,腮如桃花紅。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杏臉桃腮,乘著月色,嬌滴滴越顯得紅白。」 你想這~上面,加上兩片黑黑的東西,有什麼好看的?(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一回)
杏腮桃臉
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同「杏臉桃腮」。
出處:無
羞花閉月
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隱藏。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齣:「不堤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適才已見夫人面,真是~容。★明·蘅蕪室主人《再生緣》第二六回
秀色可餐
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婦女美貌。後也形容景物秀麗。——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鮮膚一何潤,秀色若可餐。」
選色征歌
挑選美女,徵召歌伎。指放盪的生活方式。亦作「選歌試舞」、「選舞征歌」。
出處:清余懷《板橋雜記·雅游》:「結駟連騎,選色征歌。」 當玄宗天寶改元以後……除了~之外,一概付之不聞不問。★《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
燕妒鶯慚
形容女子貌美,燕見之生妒,鶯對之自慚。
出處:《紅樓夢》第二七回:「滿園里秀帶飄飄搖,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的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楊柳宮眉
細長秀美如柳葉的宮妝畫眉。借指美女。——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無
一顧傾城
形容美女的眼波,也比喻女子的美貌。
出處:《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一笑百媚
形容美人的笑態。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妺喜蠱惑,~而色厲。★宋·羅泌《路史·後紀十三下·帝履癸》
一笑千金
美女一笑,價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難得。——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漢·崔駰《七依》:「回顧百萬,一笑千金。」 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值。★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二回
一笑傾城
形容女子的絕色。
出處:《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瘞玉埋香
瘞:埋藏;玉、香:泛指美貌的女子。指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高啟《聽教坊舊妓郭芳卿弟子陳氏歌》:「加減樂事浮雲改,瘞玉埋者今幾載?」
盈盈秋水
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凈的水波一樣。形容女子眼神飽含感情。——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一般情況,幾回斷腸,只落得~淚汪汪。★明·張鳳翼《紅拂記·華夷一統》
魚沉雁落
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出處:《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說甚麼如花殿腳多奇妙,那《菱歌》起處,卻也~。★明·湯顯祖《邯鄲記·東巡》
玉貌花容
形容長得漂亮,如花似玉。
出處:無
玉軟花柔
形容女子嬌嫩柔弱,如花似玉。——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無
玉碎香殘
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殘荒郊卧,雲拋雨斷重泉墮。」
玉碎香消
比喻女子死亡。
出處: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二十四齣:「玉碎香消鏡台荒,綠雲繚亂懶梳妝。」
玉碎香銷
比喻女子的死。——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清·湘靈子《軒亭冤》第七出:「喜今朝玉碎香銷,魂游天國路迢迢,此去何須悲悼。」
玉碎珠沉
美玉破碎,珠寶沉沒。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唐·秦貫《唐故滎陽鄭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祔墓誌銘》:「珠沉玉沒兮,人誰靡傷,桂殞蘭凋兮,共泣摧香。」明·葉憲祖《鸞鎞記·仗俠》:「若他強逼成姻眷,拼一個珠沉玉碎,蚤赴黃泉。」 若非奎璧生謀意,怎麼得,~一旦間。(清·陳端生《再生緣》第二十九回)
遠山芙蓉
遠山:形容女子的眉毛像遠山一樣青翠。芙蓉:比喻女子的臉色像芙蓉花一樣美麗。比喻女子貌美。
出處:無
月里嫦娥
嫦娥:神話中月宮里的仙女,相傳她是後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葯而上了月宮。比喻風姿綽約的美女。——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三折:「姐姐是月里嫦娥。」
月貌花容
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清腔類·李子花》:「可惜了月貌花容,顛倒做敗柳殘花。」
月墜花折
月亮落下,鮮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補恨》:「誓世世生生休拋撇,不提防慘凄凄月墜花折,悄冥冥雲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斷生絕。」
章台楊柳
比喻窈窕美麗的女子。——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唐韓翃有姬柳氏,以艷麗稱。韓獲選上第歸家省親;柳留居長安,安史亂起,出家為尼。後韓使人寄柳詩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 西州士女章台柳,南國江山玉樹花。★清吳偉業《贈荊州守袁大韞》詩之二
稚齒婑媠
稚齒:年少;婑媠:美好的樣子。指年輕的美女。
出處:《列子·楊朱》:「穆之後庭,比房數十,皆擇稚齒婑媠者以盈之。」
朱唇粉面
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牛氏歸奴》:「綉屏前品竹彈絲,擺列的是朱唇粉面。」 看了春樹,~,那相貌竟同大家閨秀一般,也覺脈脈無言,芳心自動。★清·張春帆《九尾龜》第十五回
朱唇玉面
指美女。——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隋·江總《雜曲》之三:「寶釵翠鬢還相似,朱唇玉面非一行。」
珠沉璧碎
比喻女子喪亡。同「珠沉玉碎」。
出處:明·李昌祺《剪燈余話·鳳尾草記》:「生聞女死,託以省姑,走吊焉;至則珠沉璧碎,玉損花飛,將入木矣。」 天厭善類,~。★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四回
珠沉玉碎
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把左手向身後一綽,便要提起那把刀來,就想往項下一橫,拼這副月貌花容,作一團珠沉玉碎。」
珠沉玉隕
比喻女子喪亡。同「珠沉玉碎」。—— 描寫美女的成語
出處:清·袁枚《續新齊諧·乩仙》:「鴛侶成方,鸞儔遽拆。珠沉玉隕,蕙折蘭摧。」
珠沉玉磒
比喻美女的死亡。同「珠沉玉碎」。
出處:無
子女玉帛
原指人民與財產。後用以泛指財物、美女。
出處:《左傳·僖工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他生焉。」 於時北海完富,蘭利其~,與群盜相應,破其本鄉城邑。★《舊唐書·薛萬徹傳》
左家嬌女
指美麗可愛的少女。—— 關於美女的成語
出處:晉·左思《嬌女詩(吾家有嬌女)》:「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唐·李商隱《王十二兄與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詩:「嵇氏幼男猶可憫,左家嬌女豈能忘。」
『拾』 誰知道有關描述四大美女的詩句
美人四章
詠西施
夫差有何恨,勾賤有何恩。願不識范蠡,還作浣沙人。
詠昭君
環佩歸不得,塞外草如煙。猶恨漢宮月,時時照胡天。
詠貂禪
一許董相國,再許呂溫侯。漢祚移難復,奈何寄女流。
詠玉環
菡萏不須發,何如解語花。霓裳空自舞,舞到日西斜。
卓文君數字詩
一別之後,二地相思,只說三、四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不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般無聊,十倚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焚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榴花紅似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色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一、西施
公元494年吳越交戰,越敗於吳, 越王勾踐被迫屈膝求和,攜妻將臣入吳為質三年。勾踐歸國後,卧薪嘗膽,發誓洗刷這奇恥大辱,於是採用文種提出的「美人計」。幾經尋覓,終於「得薴蘿山賣薪女西施」。西施,姓施,名夷光,有"沉魚"之貌,相傳西施在溪邊綄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所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後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為先。國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勾踐選到西施後,獻於吳王,吳王大悅:「越貢西施,乃勾踐之盡忠於吳之證也。」從此沉緬於酒色不能自拔,越國卻上下一心,勵精圖治,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打敗了吳國。傳說吳被滅後,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薴蘿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唐開成年間(公元836-840 年)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寫下「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的詩句;稍後,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目前能見到的關於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當規模。此後屢興屢廢。現在的西施殿位於浙江諸暨,1990年落成,景區佔地5000平方米,由門樓、西施殿、古越台、鄭旦亭、碑廊、紅粉池、沉魚池、先賢閣等景點構成。西施殿景區在重修過程還從民間徵集了12000餘件從老式民居上拆下來的古建築構件, 其中包括梁、柱、門、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這些木、石構件雕刻精美,工藝水平高超,大大增強了西施殿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使它更具有了濃厚的地方特色。
二、楊玉環
楊玉環(719——756),號太真,蒲州永樂(今山西省永濟)人,蜀州司戶楊玄琰的女兒。楊氏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有「羞花」之貌,傳說玉環在御花園觀賞牡丹時,百花失色,羞愧不及玉環美貌,遂閉上花瓣。「羞花」一詞由此而來。734年(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納為玄宗第十八子壽王李瑁的王妃,時楊氏年16歲,李瑁也年約16歲。737年,玄宗寵愛的武惠妃死,後宮數千宮娥,無一能使玄宗滿意。高力士為了討玄宗的歡心,向玄宗推薦了壽王妃楊玉環。740年,玄宗幸溫泉宮,使高力士至壽王宮召楊氏,令其出家,號太真,住於太真宮。745年,另立左衛中郎將韋昭訓的女兒為壽王妃,玄宗冊封楊氏為貴妃,「父奪子妻」,成為唐朝宮闈的一大怪聞。
玄宗親譜《霓裳羽衣曲》,召見楊貴妃時,令樂工奏此新樂,賜楊氏以金釵鈿合,並親自插在楊氏鬢發上。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古今宮闈秘記》卷三)復制新曲《得寶子》,足見寵幸之隆。時宮中未立新皇後,宮人皆呼楊氏為「娘子」,實居後位。楊貴妃有三位姐姐,皆國色,也應召人宮,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虢國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麗質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國夫人》詩雲:「虢國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馬入金門。卻嫌脂粉宛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杜詩詳注)卷二)乃為事實之寫照。
由於楊貴妃得到重寵,她的兄弟均贈高官,甚至遠房兄弟楊釗,原為市井無賴,因善計籌,玄宗與楊氏諸姐妹賭博,令楊釗計算賭賬,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餘職,操縱朝政。玄宗游幸華清池,以楊氏五家為扈從,每家一隊,穿一色衣,五家合隊,五彩繽紛。沿途掉落首飾遍地,閃閃生光,其奢侈無以復加。杜牧《過華清宮》詩雲:
長安回望綉城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中晚唐詩叩彈集》卷六)
就是詠嶺南貢荔之事,後世嶺南荔枝有「妃子笑」者,據說得名於此。
天寶中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立過邊功,深得玄宗寵信,令楊氏姐妹與祿山結為兄妹,楊貴妃則認祿山為干兒子。祿山以入宮謁見乾娘為名,竟明目張膽地調戲起楊貴妃來。同年十一月,安祿山反,玄宗倉皇入川,次年途經馬嵬驛(今陝西省興平縣西),軍隊嘩變,逼玄宗誅楊國忠,賜楊貴妃自盡,時年38歲。白居易的《長恨歌》,就是敘玄宗與貴妃的悲劇故事。
楊貴妃故里位於廣西容縣離縣城5公里左右的楊外村。唐代許子真在《容州晉寧縣楊貴妃碑記》一文中記述,楊貴妃的出生和籍貫是今日容縣。村裡有楊貴妃廟遺址,貴妃井,縣城東還有楊 貴妃梳妝台遺址。 今陝西興平縣有楊貴妃墓,佔地3000平方米,墓側有李商隱、白居易、林則徐等歷代詩碑。臨潼驪山北麓有華清池,傳為楊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遺跡,其中尤以「貴妃池」更為著名,傳為楊貴妃專用的浴池,故又稱「妃子湯」,池側有「涼發亭」,傳為貴妃浴罷涼發梳頭之處。這些名勝古跡因為與古代著名美人楊貴妃有密切關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三、王昭君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奭(音shi)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於。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傳說昭君出塞時滿腹愁懷,為抒解思鄉之情,便在馬背上彈起了琵琶。曲哀人艷,連南飛的大雁都為之傾倒,以至放棄飛行,落在昭君的周圍。「落雁」故此而來。昭君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在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再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昭君出塞」是漢匈歷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有詩雲:「昭君出塞萬馬驚,匈奴單於喜相迎。弱女力挽民族怨,落雁佳人垂世間」。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在湖北秭歸縣城內立著兩塊清代石碑,一碑題刻「楚大夫屈原故里」,一碑題刻「漢昭君王嬙故里」。其實,昭君故里位於興山縣西香溪河畔的寶坪村。「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杜甫詩中所指的就是這里,昭君故里有昭君宅、楠木井、梳妝台等名勝古跡、供人憑吊。通往梳妝台的台階正好16級,表示昭君在這里生長了16載。楠木井因井中有一段古楠木而得名,為昭君汲水之處。
四、貂禪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雖沒有記載,但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為漢末三國紛爭中重要人物之一。據說貂蟬拜月時,月亮也被她絕色的容顏所折服,躲到了雲彩的後面不敢與她爭輝。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作了進一步的描寫和刻劃,影響頗大,民間傳說尤為動人,「人中呂布,女中貂蟬,馬中赤兔」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據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人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漢末宮廷風雲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不久董卓專權。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使貂蟬施「連環計」,終於促使呂布殺了董卓,立下功勛。之後,貂蟬為呂布之妾。白門樓呂布殞命,曹操重演「連環計」於桃園兄弟,遂賜與關羽。貂蟬為不禍及桃園兄弟,「引頸祈斬,」被關羽保護逃出,當了尼姑。曹操得知後抓捕貂蟬,貂蟬毅然撲劍身亡。
貂蟬故里在山西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於從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產木耳,故名木耳村,後因村中槐樹下發現一株千年靈芝,遂改名叫木芝材。村中傳聞,早在貂蟬出生前三年村裡的桃杏就不開花了,至今桃杏樹依然難以成活,是說貂蟬有羞花之貌的緣故。村中原有過街牌樓、前殿、後殿、王允街、貂蟬戲台和貂蟬墓。時過境遷,這些建築都成了廢墟,墓冢在浩劫中又夷為平地。遺址中常有古代磚、石構件、銅幣、陶瓷殘件出土,據說都與貂蟬有關。
現在旅遊景點叫貂蟬陵園,是近年鄉民在墓地原址上復原築砌的。陵園位於村之西南,佔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四周圍以紅底黃瓦波浪式龍形圍牆,在麥海茫茫中,光艷奪目。門檐上懸「貂蟬陵園」橫匾,兩側有「閉月羞花堪為中國驕傲;忍辱步險實令須眉仰止」金文機聯。陵區北院內建拜月亭和鳳儀亭,後部建青石墓台,台前絮醪蹕癖��諂����攏�醪醪鉸南醒牛�鼓榷嘧耍�逃小氨趙灤呋ā敝�病D顯航ǚ鹿漚ㄖ?0間,辟為「貂蟬彩塑館」,反映貂蟬「不惜萬金軀,何懼險象生」驚天動地的一生。鄉民傳說,桃園三兄弟得勢後,便把貂蟬送回故里,老死後就埋在這里。又說貂蟬撲劍自戕,關羽得知後將遺體護送回故鄉安葬。所以後殿有關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蟬演戲的戲台,都是報答關羽拒殺和護送之恩。另在定襄縣東南的中霍村是呂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馬」、「歪脖子樹」等民間傳說,都與呂布有關。所以民諺有「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是說因為有貂蟬和呂布之故,從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帥氣的男人了
五、陳圓圓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艷,能歌善舞,色藝冠時。
崇禎末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威震朝廷,崇禎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給帝尋求絕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憂慮之心,遂遺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覓艷。田畹尋得陳圓圓後,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為己有。不久李自成的隊伍逼近京師,崇禎帝急召吳三桂鎮山海關。田畹對農民起義軍整日憂心惶惶,便設盛筵為吳三桂餞行,圓圓率歌隊進廳堂表演。吳三桂見圓圓後,神馳心盪,高興得摟著圓圓陪酒。酒過三巡警報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對吳曰:「寇至,將若何?」吳三桂說:「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未等田畹回答,吳三桂即帶圓圓拜辭。吳三桂在其督理御營的父親勸說下,將圓圓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讓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進北京後,吳三桂的父親投降了起義軍,陳圓圓被李之部下所掠。當吳三桂答應投降李自成時,聞圓圓已被李之部將所佔,沖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遂投降了清軍與農民軍開戰。這就是吳梅村在《圓圓曲》中所曰:「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李自成戰敗後,將吳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殺死,然後棄京出走。吳三桂抱著殺父奪妻之仇,晝夜追殺農民軍到山西。此時吳的部將在京城搜尋到陳圓圓,飛騎傳送,自引吳三桂帶著陳圓圓由秦入蜀,然後獨占雲南。順治中,吳氏進爵雲南王,欲將圓圓立為正妃,圓圓託故辭退,吳三桂別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對吳的愛姬多加陷害冤殺,圓圓遂獨居別院。圓圓失寵後對吳漸漸離心,吳曾陰謀殺她,圓圓得悉後,遂乞削發為尼,從此在五華山華國寺長齋綉佛。
後來吳三桂在雲南宣布獨立,康熙帝出兵雲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後,陳圓圓亦自沉於寺外蓮花池,死後葬於池側。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六、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花蕊夫人是後蜀後主孟昶的費貴妃,一個歌*出身的貴妃。前蜀亡後,後唐庄宗以孟知祥為兩川節度使,孟知祥到蜀後,後唐內亂,庄宗被殺,孟知祥野心膨脹,訓練甲兵,到唐明宗死後,孟知祥就僭稱帝號,但不數月而死,孟昶繼位。孟知祥處心積慮,晝夜辛勞所創下的局面,傳到孟昶的手上,十年不見峰火,不聞干戈,五各豐登,斗米三錢,都下仕女,不辨菽麥,士民采蘭贈芬,買笑尋樂,宮廷之中更是日日笙歌,夜夜美酒,教坊歌*,詞臣狎客,裝點出一幅昇平和樂的景象。
孟昶是個非常懂得享樂的人,他廣征蜀地美女以充後宮,妃嬪之外另有十二等級,其中最寵愛的是「花蕊夫人」費貴妃。孟昶天天顛倒在宮女隊里,每逢宴余歌後,略有閑暇,便同著花蕊夫人,將後宮侍麗召至御前,親自點選,揀那身材婀娜,資容俊秀的,加封位號,輪流進御,其品秩比於公卿士大夫,每月香粉之資,皆由內監專司,謂之月頭。到了支給俸金之時,孟昶親自監視,那宮人竟有數千之多,唱名發給,每人於御床之前走將過去,親手領取,名為支給買花錢。
花蕊夫人最愛牡丹花和紅桅子花,於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種植牡丹,並說:洛陽牡丹甲天下,今後必使成都牡丹甲洛陽。不借派人前往各地選購優良品種,在宮中開辟「牡丹苑」,孟昶除與花蕊夫人日夜盤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開筵大賞牡丹。那紅桅子花據說是道士申天師所獻,只有種子兩粒,它開起花來,其色斑紅,其瓣六齣,清香襲人。由於難得,便有人模仿那花的樣式畫在團扇上,竟相習成風。每當芙蓉盛開,沿城四十里遠近,都如鋪了錦綉一般,時近中秋,後主命駕往游浣花溪,羅列水嬉,一片鶯鶯燕燕,口呼萬歲,真個是風流天子,千古盛事。
然而就在蜀主孟昶與花蕊夫人不道流年挾彈騎射,游宴尋詩的時候,中原地區的後周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殿前都檢點趙匡胤效法郭威,演一幕「黃袍加身」的鬧劇,取代後周而君臨天下,國號宋,改元建隆整軍經武,南征北伐,目標逐漸指向後蜀。花蕊夫人屢次勸孟昶礪精圖治,孟昶總認為蜀地山川險阻,不足為慮。
宋太祖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趙匡胤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向蜀地進攻,十四萬守成都的蜀兵竟不戰而潰。孟昶對花蕊夫人說:「我父子以豐衣足食養士四十年,一旦遇敵,竟不能東向發一矢!」乾德三年元宵剛過,司空平章事李昊草表,孟昶自縛出城請降,自王全斌出兵之日算起,才六十六天後蜀滅亡,比起前蜀王衍被後唐所滅還快,而兩次草擬降表的都是李昊,於是有心情忠憤不平的人晚上在李昊的家門上寫道:「世修降表李家」。
綠柳才黃的時侯,孟昶,花蕊夫人與李昊一行三十三人被押赴汴梁。到汴梁後,孟昶被封為秦國公,封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宋太祖趙匡胤如此優待孟昶,只因他久聞花蕊夫人艷絕塵寰,欲思一見顏色,以慰渴懷,又不便特行召見,恐人議論,便想出這個主意,重賞孟昶,連他的侍從家眷也—一賞賜,料定他們必定進宮謝恩,就可見到花蕊夫人。果然如此,那天謝恩,孟昶的母親李夫人之後就是花蕊夫人。太祖格外留神,覺得她才至座前,便有一種香澤撲入鼻中,令人心醉,仔細端詳,只覺得千嬌百媚,難以言喻,等到花蕊夫人口稱臣妾費氏見駕,願皇上聖壽無疆時,那一片嬌音,如鶯簧百囀,嚦嚦可聽,方才把太祖的魂靈喚了回來,但兩道眼光,仍射住在花蕊夫人身上,一眨不眨。花蕊夫人也有些覺得,便瞧了太祖一眼,低頭斂鬟而退。這臨去時的秋波一轉,更是勾魂攝魄,直把宋太祖弄得心猿意馬。七天後孟昶暴疾而終,年四十七歲,史家多認為是太祖毒死的。
太祖聽到孟昶已死,輟朝五日,素服發表,賻贈布帛千匹,葬費盡由官給,追封為楚王。太祖見花蕊夫人全身縞素,愈顯得明眸皓齒,玉骨珊珊,便乘此機會,把她留在宮中,通令侍宴。花蕊夫人在這時候,身不由己,只得宛轉從命,飲酒中間,太祖知道花蕊夫人能詩,在蜀中時,曾作宮詞百首,要她即席吟詩,以顯才華,花蕊夫人吟道: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三千宮女皆花貌,共斗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
宋太祖趙匡胤聽罷長久不語,連飲三杯,說道你再做一首新的。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再啟朱唇: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宋太祖本也是個英雄人物:當年千里送京娘,當年以一條棍棒打遍十八座軍州。此時有感於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竟更加深了對花蕊夫人的愛慕之心。飲了幾杯酒後的花蕊夫人,紅雲上頰,更覺嫵媚動人,太祖攜著花蕊夫人的手,同入寢宮,不久封花蕊夫人為貴妃。自此太祖每日退朝必到花蕊夫人那裡,飲酒聽曲。
這日退朝略早,徑向花蕊夫人那裡而來,步入宮內,見花蕊夫人正在那裡懸著畫像,點上香燭,叩頭禮拜。太祖不知她供的是什麼畫像,即向那畫像細看去,只見一個人端坐在上,眉目之間好象在什麼地方見過一般,急切之間,又想不起來,只好問花蕊夫人。夫人不意太祖突如其來,被他瞧見自己秘事,心下本就驚慌,見太祖問起,連忙鎮定心神,慢慢回答道:「這就是俗傳的張仙像,虔誠供奉可得子嗣。」太祖聽如此說,笑道:「妃子如此虔誠,朕料張仙必定要送子嗣來的。但張仙雖掌管送生的事,究竟是個神靈,宜在靜室中,香花寶櫃供養,若供在寢宮裡面,未免褻讀仙靈,反干罪戾。」夫人聽了太祖的話,連忙拜謝。實際上花蕊夫人所供的並不是張仙,而是蜀主孟昶。她本與孟昶相處十分恩愛,自從孟昶暴病身亡,她被太祖威逼人宮,因為貪生怕死,勉承雨露,雖承太祖寵冠六宮,心裡總拋不下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親手畫了她的像,背著人,私自禮拜,不料被太祖撞見,只得謊稱是張仙。可憐那些宮里的妃嬪,聽說供奉張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宮中照樣畫一幅,供奉起來,希望生個皇子,從此富貴。不久,這張仙送子的畫像,竟從禁中傳出,連民間婦女要想生兒抱子的,也畫一軸張仙,香花頂禮,至今不衰。如此,孟昶九泉有知,也一定會十分感念花蕊夫人了,後人有人詠此事:
供靈詭說是神靈,一點痴情總不泯;
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七、蕭皇後
蕭皇後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兒,天保二十年二月十九日卯時出生於後梁國都江陵。此女天生麗質,嬌媚迷人,至於說她美到什麼程度,那絕不是用語言可以描述的,從她的人生經歷中,我們或許大致可以領略出她傾國傾城的風韻來。 蕭皇後天生就是一個人間尤物,她出生時,當時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綱曾為她的相貌而驚奇不已,仔細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後得出了八個字的結論——「母儀天下,命帶桃花。」蕭皇後以後的人生經歷似乎恰好印證了這八個字。她自十三歲作了晉王妃後,便開始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了隋場帝的皇後、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後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的昭容。千般滄桑、萬種風流,全溶進了她幾十歲的生命歷程,使她成為一個命運奇特的女人,這也就是她命中註定的「桃花劫」吧。
為了飽覽江南秀色,隋煬帝下令鑿通了連及蘇杭的大運河,然後帶領蕭皇後及眾多佳麗浩浩盪盪幸游江都。煬帝下江南時,只見運河中舢艫相接綿延二百餘里;騎兵沿岸護衛,旌旗敝野;龍船搖櫓拉纖的都是年輕的宮女,柳腰款擺,姿態曼妙,讓隋煬帝大飽眼福,謂之「秀色可餐』;而宮女們梳妝洗下的脂粉流滿了運河,香氣數月都不散盡。大業六年,揚州壯麗的離宮落成,隋煬帝偕同蕭皇後再次游幸江都,煬帝還寫下了著名的「春江花月夜」一詩;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然而,這種艷麗奢侈的享受,不知耗費了多少的民脂民膏,引得民憤四起。因而,大業十二年秋天,隋煬帝准備偕蕭皇後第三次游江都時,眾大臣苦苦勸諫:「若再縱情游樂,天下恐生變故!」隋煬帝卻心不在焉在說:「人生自古誰無死,年過半百不為天」。 他覺得只需自己享盡了繁華,即使國破人亡也不足惜。
八、卓文君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可說是家戶喻曉。司馬相如是西漢有名的辭賦家,音樂家。早年家貧,並不得志,父母雙亡後寄住在好友縣令王吉家裡。卓文君的父親卓王孫是當地的大富豪。卓文君當時僅十七歲,書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遠望如山,臉際常若芙蓉,皮膚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來已許配給某一皇孫,不料那皇孫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辭世,所以當時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孫與王吉多有往來。某日,卓王孫在家晏請王吉,司馬相如也在被請之列。席間,免不了要作賦奏樂。司馬相如得知卓王孫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於是奏了一首《鳳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馬相如之才,遂躲在簾後偷聽,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聽不出。兩個人互相愛慕。但受到了卓王孫的強烈阻撓,沒辦法,兩人只好私奔。後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頭飾當了。開了一家酒鋪,卓文君親自當壚賣酒,消息傳到其父耳中,卓王孫沒辦法,還是面子重要,只得送了一大筆錢給他們。
後來司馬相如漸顯達,想納妾,據《西京雜記》記載:「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不過,考證家們言此詩是民間作品。司馬相如素有消渴疾(即糖尿病),但他又貪念文君的美貌,後來就死在了這個病上。文君著誄文,流傳於當世。
九、趙飛燕
趙飛燕原名宜生,是漢代著名的舞蹈家,因其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故人們稱其為「飛燕」。
趙飛燕小時家裡很苦,出生後便被父母丟棄,三天後仍然活著,父母也覺得奇怪,就開始哺育她。稍大後,父母相繼去世,她便同妹妹一同流落長安,淪為官婢,後被送入陽阿公主府,開始學習歌舞。她天賦極高,學得一手好琴藝,舞姿更是出眾,一時名滿長安。
漢成帝劉騖喜歡游樂,經常與富平候張放出外尋歡作樂,他在陽阿公主家見到趙飛燕後,大為歡喜,就召她入宮,封為婕妤,極為寵愛,後又廢了許皇後,立飛燕為後,趙飛燕之妹合德亦被立為昭儀,兩姐妹專寵後宮,顯赫一時。
漢成帝死後,趙飛燕姐妹無子,由定陶王劉欣即位,即漢哀帝,趙飛燕被尊為太後,哀帝沒過幾年就死了,漢平帝劉衍即位,趙飛燕被貶為孝成皇後,後由於其妹合德害死了後宮的皇子,被殺,趙飛燕則被貶為庶人,被賜自殺。
當時民間曾流傳有這樣一首童謠:「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琅琅,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說的就是趙飛燕,燕燕尾涎涎說的是趙飛燕的美貌,木間倉琅琅說的是她將當皇後。
關於趙飛燕的舞蹈藝術,《趙飛燕別傳》中有這樣的描述:「趙後腰骨尤纖細,善踽步行,若人手執花枝顫顫然,他人莫可學也。」「踽步」是趙飛燕獨創的技巧,最早見於史料,可見其舞蹈功底深厚,並能控制呼吸。趙飛燕「善行氣術」,傳說她「身輕若燕,能作掌上舞」,可見其輕功極好,且可能她已能在空中做高難度的技巧,輕盈飄逸,揮灑自如。
趙飛燕不僅是位舞蹈藝術家,也是位出色的琴家,她有一張琴名為「鳳凰寶琴」。當時長安有一位少年音樂家名叫張安世,自幼習琴,15歲時便名滿天下,後入宮為漢成帝和趙飛燕演奏了一曲《雙鳳離鸞曲》,其出色的技藝和優美的音樂令皇帝夫婦如痴如醉,趙飛燕尤為激動,令人取來她的琴奏了一曲《歸風送遠》,飄逸逍遙,令張安世驚嘆不已。趙飛燕愛惜張安世之才,特求成帝允其隨便出入皇宮,並給他一個侍郎的官職,還送給他許多禮物,其中包括兩張名貴的琴,一曰「秋語疏雨」,一曰「白鶴」。
十、香妃
清代乾隆年間,京城裡紛紛傳說在遙遠的天山腳下有個奇特的女子,她不但容貌嬌美,而且身體上散發著一種誘?/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