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它位於什麼以西
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甘肅西北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古西北首府所在地,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火的棲息場所。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爭之地。
(1)河西走廊位於什麼以西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約7500~4000年前,從涼州的磨嘴子、馬家窯文化,皇娘娘台遺址、海藏寺遺址的齊家文化,沙井子、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證明從那時起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在四千年以前涼州就率先進入了青銅時代,是上古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玉帛之路的重要節點。
約前2070~前1046,雍州、涼州地處犬戎的勢力范圍,河西走廊為西戎的駐地,西戎首領行使司法權,因為是游牧部落,繁衍生息的場所不固定。
前1046—前256,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西周,此地為北羌、馬羌、西戎占據,此地游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緩慢過渡, 但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西周時中國分為九州,此地屬雍、涼二州,舊稱「雍涼之地」。
7世紀到12世紀,唐代,河西走廊與絲綢之路再度引起統治者的關注。河西走廊成為經濟繁榮程度僅次於長安、蘇杭的地區。那時的河西走廊各國商旅縱橫,經濟發達盛極一時。河西走廊一度是距離長安最近的副金融中心,最大的外貿交易中心。
『貳』 河西走廊位於哪個地形區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東西長約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歷史文化名城,以及石油工業的搖籃——玉門市。它自古就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要道。漢唐時的「絲綢之路」經這里通向中亞、西亞,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條黃金通道,不僅是昔日的古戰場,也是甘肅著名的糧倉,過烏鞘嶺,再過古浪峽到西涼(武威郡)那就是一馬平川(地勢平坦幅員遼闊的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爭之地,這就是河西走廊與金城蘭州以南地區的本質區別。
河西走廊又稱甘肅走廊,其南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連山脈。其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組成,西寬東窄,由柴達木盆地至酒泉之間為最寬,約300公里。祁連山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疏勒南山團結1峰海拔為6,305米,這基本上接近了青藏高原大多數山峰的高度。祁連山北側和南側分別以大起大落的明顯斷裂由高山一下降至平原,北坡與河西走廊的相對高度在2,000米以上,而南坡與柴達木盆地間僅1,000多米。在祁連山4,500米以上的高山上,有著豐厚的永久積雪和史前冰川覆蓋,這些積雪和冰川在每年特定的季節融化,為這一地區大量的綠洲和耕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
北側則為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北山),絕大多數山峰海拔在2,000-2,500米之間,個別高峰達到了3,600米。這里山地地形起伏,逐漸趨於平緩,可以算準平原。河西走廊介於祁連山與馬鬃山(北山)之間的狹長平地,因其位於黃河以西,故得名。
『叄』 河西走廊位於蘭州的什麼河以西
讀圖分析可知:
(1)河西走廊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位於流經蘭州的黃河以西,故名河西走廊.弱水屬於內流河,水源主要來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夏季氣溫高,流量顯著增加,進入汛期.
(2)圖示山脈緯祁連山,呈西北--東南走向,穿越河西走廊的鐵路是蘭新線.
(3)圖示信息顯示,河西走廊武威、酒泉等城市分布於河流沿岸(城市沿河分布).
(4)河西走廊成為玉米制種基地的優勢條件: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有足夠的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灌溉水源充足.
(5)河西走廊進一步擴大制種產業規模,反對,理由是:地處西北地區,氣候乾旱,生態環境脆弱,大規模發展制種業會加劇土地荒漠化(贊同:擴大制種規模,可增加當地居民收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故答案為:
(1)黃河;夏;
(2)西北--東南;蘭新;
(3)城市分布於河流沿岸(城市沿河分布);
(4)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有足夠的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灌溉水源充足;
(5)反對;地處西北地區,氣候乾旱,生態環境脆弱,大規模發展制種業會加劇土地荒漠化(贊同;擴大制種規模,可增加當地居民收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肆』 河西走廊的「河西」是指() A. 黃河以西 B. 長江以西 C. 黑河以西 D. 塔里木河以西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間,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稱甘肅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又稱河西走廊.依據題意.
故選:A.
『伍』 國內著名的「河西走廊」,到底是位於哪條河流以西
地球表面不同的陸地環境中,由於地形、地貌、氣候、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狀況的不同,對人類的交通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們通常會把連接兩個較大地區的狹長地帶稱為“走廊”,而要在這兩個地區之間來往交通,通過連接的走廊地帶是主要的方式,所以走廊往往會成為交通要道。我國比較著名的走廊有兩個,分別是“遼西走廊”和“河西走廊”。遼西走廊位於我國北方地區,連接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位於遼寧省西部,是進入東北平原的主要通道。
嘉峪關
『陸』 河西走廊主要位於
河西走廊(又稱「甘肅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長約9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為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形如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故稱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肅省的蘭州和「河西四郡」:武威(古稱涼州)、張掖(甘州)、酒泉(肅州)和敦煌(瓜州)。民族上居住著漢、蒙古、裕固、藏等民族。自漢朝漢武帝開辟河西,「列四郡」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以來是內地連接新疆的重要通道,為古代「絲綢之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國同西方世界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國際通道。介於祁連山脈和北山山脈(包括龍首山、合黎山等)之間的狹長低地,東西長約1200公里。走廊底部海拔多在1200—1500米之間,以敦煌一帶地勢最低。因其位於黃河以西,故被稱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內部起伏較大,不少地方都有乾燥剝蝕的丘陵、山地突出於平原之上。走廊中間是2—3公里寬的沖積平原,它們又被突出其間的丘陵、山地分割為武威平原、張掖—酒泉平原、疏勒河平原。每個平原的中部多是綠洲區,溝渠交錯,耕地如織。綠洲之間貫穿有戈壁、沙漠。河西走廊是歷史上中西交通要道,是從古都長安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從這里一直向西延伸
『柒』 河西走廊位於什麼以西
位於黃河以西。
河西走廊,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河西走廊。是甘肅西北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涼州、雍州的屬地、治所所在地,古西北首府所在地,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經略西北的軍事重鎮,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戰火的棲息場所。
(7)河西走廊位於什麼以西擴展閱讀
歷史文化:
河西走廊是古絲綢之路的樞紐路段,連接著亞非歐三大洲的貿易與文化交流,東西方文化在這里相互激盪,積淀下蔚為壯觀的歷史文明。河西走廊的文物品類極其豐富,藝術成就很高,文物價值突出。簡牘、彩陶、壁畫、岩畫、雕塑、古城遺址等等,各具特色,交相輝映,是一條燦爛奪目的「文化長廊」。因是佛教東傳的要道,這里還留存了大量石窟群:武威天梯山石窟、張掖馬蹄寺石窟、瓜州榆林窟,敦煌莫高窟等大小石窟星羅棋布地點綴於走廊沿線,因此河西走廊又被人們稱為「石窟藝術走廊」。
『捌』 河西走廊的名稱來源於: [ ] A.位於塔里木河以西B.位於長江以西C.位於淮河以西D.位於
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
河西為甘肅西北部狹長堆積平原,位於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的地方,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
河西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其輝煌從西漢開始一直延續到民國。先秦時期的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尤其是佛教,西域高僧、大師雲集,大小乘佛教通過河西傳入洛陽,古代四大譯經家有三位與河西有著深厚淵源,足見河西在中國佛教的地位。
(8)河西走廊位於什麼以西擴展閱讀:
河西走廊的相關情況:
1、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和以北准噶爾盆地的邊緣,利用從高地上溶化的水在綠洲上生活,此外塔里木河與羅布泊是西域地區的主要農業、生活水源。
2、境內有高入雲際的祁連山雪峰、有綿延起伏的大黃山、有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有飛珠瀉玉的河流、有舉世聞名的敦煌石窟和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嘉峪關。
3、它包括酒泉、張掖、武威3地區,金昌、嘉峪關兩個省轄市和永昌、金川、肅州、玉門、金塔、瓜州、敦煌、肅北、阿克塞、張掖、山丹、民樂、臨澤、高台、肅南、涼州、天祝、民勤、古浪等19個縣、市、區,總人口337萬。
『玖』 河西走廊位於什麼以西什麼河以西
因地處黃河之西。
河西走廊是中國內地通往西域的要道,位於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烏鞘嶺以西,甘肅新疆邊界以東,長約1000公里,寬數公里至近二百公里;
為西北東南走向的長條堆積平原,自古以來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極其重視的地方,因位於黃河以西,為兩山夾峙,故名「河西走廊」。
河西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境內有高入雲際的祁連山雪峰、有綿延起伏的大黃山、有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有飛珠瀉玉的河流、有舉世聞名的敦煌石窟和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嘉峪關。
從祁連山流下來的雪水和地下水形成了幾十條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著河西走廊的萬頃良田,使這里成為甘肅的天然糧倉。
(9)河西走廊位於什麼以西擴展閱讀:
河西走廊歷代均為中國東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漢唐以來,成為「絲綢之路」一部分。15世紀以後,漸次衰落。目前亦為溝通中國東部和新疆的幹道,為西北邊防重地。
河西走廊氣候乾旱,許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連山冰雪融水豐富,灌溉農業發達。以黑山、寬台山和大黃山為界將走廊分隔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大內流水系,均發源於祁連山,由冰雪融化水和雨水補給,冬季普遍結冰。
各河出山後,大部分滲入戈壁灘形成潛流,或被綠洲利用灌溉,僅較大河流下游注入終端湖。
河西走廊是西北地區最主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經濟作物集中產區。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糧、幾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和瓜果蔬菜。
平地綠洲區主要種植春小麥、糜子、穀子、玉米及少量水稻、高粱、馬鈴薯。油料作物主要為胡麻。瓜類有西瓜和白蘭瓜,果樹以棗、梨、蘋果為主。
山前地區以夏雜糧為主,主要種植青稞、黑麥、蠶豆、豌豆、馬鈴薯和油菜。河西畜牧業發達,如山丹馬營灘自古即為著名軍馬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