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生廢品手工製作
自製香皂紙
在生活中手部最容易感染細菌,因此我們要養成洗手的好習慣,下面讓我們做攜帶方便、使用方便的香皂紙。
製作材料和工具:
吸濕性較好的白紙,小塊香皂,一支毛筆和一次性飲料罐。
製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後放在罐里,盛上適量的水後把杯子放在爐上加熱,等香皂融化,將白紙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張張塗透皂液,再取出陰干就成了香皂紙。
當你要洗手時,用水淋濕手,然後用做好的香皂紙輕輕揉搓,即可產生泡沫,去污垢,最後用水沖凈即可。
製作小兔盛物盒
1.取一隻塑料瓶(飲料瓶等),在底部(如圖)畫一條小兔輪廓線。
2.然後沿線剪下。
3.用彩色紙剪出小兔的眼睛、鼻子、胡須,用膠水貼在瓶子上,就成了一隻小兔盛物盒。
讓孩子把他自己的小玩意放在裡面,以培養他們做事有條理的習慣。
溫馨提示:必須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啊!
製作小天平
溫馨提示:必須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啊!
1.先將三合板切成A、B、C、D。
2.在B的底端開口。C、D的中間開口。
3.將三根細條如圖中插好。
4.將A釘在B的中上段,但注意不要釘死,要能活動自如。
5.用三合板裁出月牙形的標板,並標上刻度。
6. 再裁一小條用萬能膠水固定在A上,如圖。
7.裁兩個圓片,大小相等。
8.在上邊各扎四個小孔。
9.在A的兩邊各切一個小槽。
10.用細線栓住圓片,天平就做成了。
接下來就可以發揮你自己的想像,把小天平裝飾一下,做完實驗還可以拿來當小擺設,真是一舉兩得啊!
核桃殼小烏龜
一、 製作材料和工具
剪刀、掛歷紙、膠水、彩色筆、核桃等。
二、 製作方法
1、 將核桃從中間小心劈開,分為兩半,取完整無損的一半(圖一)。
2、 取舊掛歷紙(或其它厚白紙)按圖二剪烏龜的頭、腳、尾巴及身體,身體的大小以剛好放入核桃殼為宜。
3、 按虛線將頭對折後用膠水貼牢(如圖三)。
4、 將核桃殼粘在身體上,再在頭部畫上眼睛,這樣一個栩栩如生的小烏龜就做好了。
帶刷子的干凈橡皮擦
寫錯了字,要用橡皮擦。擦完後,紙上總會留下不少碎屑。不管是用手拍還是用嘴吹,都不衛生而又麻煩。做一塊干凈橡皮擦就不會這樣麻煩了。
材料:大橡皮、廢毛筆。
工具:剪刀、膠水。
製作方法:
1.在橡皮的一頭挖一個淺淺的小圓孔 2.把廢毛筆的筆頭拆下來,洗凈晾乾。
3.把毛筆頭的尖端剪去,使它變成一把小刷子
4.把毛筆頭嵌進橡皮的小圓孔里,用膠水粘牢
好,干凈橡皮擦做成了。每當擦完橡皮後,你就可用刷子輕輕地把紙上的碎屑「掃」攏,再倒進廢紙簍里。
Ⅱ 四年級廢物利用手工製作大全及做法
四年級廢物利用手工製作大全及做法
1、酸奶盒洗干凈給孩子做垃圾箱玩具;2、用過的紙杯給孩子做旋轉陀螺;3、用雞蛋殼給孩子做不倒翁;4、吃完的瓜子殼,花生殼做貼畫;5、用廢舊紙箱做收納箱;6、廢舊紙箱做書架;7、廢舊塑料瓶洗凈做調料瓶;8、用塑料瓶蓋粘貼到垃圾桶兩側固定垃圾袋;9、用廢舊塑料瓶密封保存食物;10、用洗衣液的瓶子製作噴灑壺。
10種變廢為寶小妙招的具體製作方法:1、將喝過的酸奶瓶洗凈晾乾,包上自己喜歡顏色的卡紙,將瓶口放在紙上畫出和瓶口大小相同的卡紙剪下,放在瓶口上固定一端,最後做出把手,貼上標記垃圾筒就做好了;2、將用過的紙杯用鉛筆分成大小相等的幾等分,用剪刀沿著杯壁分好的線剪開,杯底不剪,將剪開的部分向外展開,在杯底的中間剪出一個洞,將木棍插入並固定,陀螺完成;3、將雞蛋殼底部剪一個圓,在雞蛋殼里裝入撕碎的衛生紙,到入少量的水,做一個小帽子將開口遮蓋住,在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不倒翁就完成了;4、畫出自己喜歡的圖案,將瓜子皮和花生皮貼上去,就是一幅漂亮的貼畫了;5、把箱子頂端割下來,粘上好看的貼紙,放上隔板,三層收納箱完成。
6、箱子斜著割開,粘到一起後貼上貼紙,可以用來擺放書籍;7、用打火機加熱瓶蓋,利用木棍穿進瓶蓋加熱的部分,把變長的部分剪掉,調料瓶做好;8、將瓶蓋用酒精膠固定在垃圾桶兩側,可以起到固定塑料袋的作用;9、將塑料瓶上半部分剪下,將裝有東西的塑料袋從瓶子的下部分開口穿過瓶口,擰上瓶蓋,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10、用燒熱的釘子在洗衣液瓶蓋上扎幾個孔,再在把手的位置扎一個孔,可以自動控制的噴灑壺就完成了。
Ⅲ 四年級手工燈籠怎麼做簡單又漂亮
四年級手工燈籠簡單又漂亮的製作方法如下:
一、准備材料
兩種顏色的彩紙各6張、鉛筆、剪刀、茶杯墊、膠水。
是不是覺得很好看呢,家裡有小朋友的家長,可以帶著一起操作,練練動手能力,超簡單。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燈籠發展出了不同的地域風格,每一種燈籠都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Ⅳ 四年級簡單又漂亮的小製作大全。
手工折紙掛件是初學者最容易上手的手工品了,製作簡單,造型可隨心所欲,畫什麼就做什麼。製作工序有五步:畫圖、裁剪、縫合、填充、再縫合
Ⅳ 小學生手工風箏怎麼做圖片
小學生手工風箏做法圖片如下:
首先准備一張彩色手工紙作為風箏的主體,並將不同顏色的顏料各倒一些在紙盤子里,用棉簽將顏料塗抹到印章或者瓶蓋上,按自己的喜好開始裝飾手工紙。
然後將晾乾後的手工紙沿著寬度方向對折後展開,紙張上就會有一條中折線。再將紙張旋轉九十度後,窄邊一側的兩個角向內折疊,直到在中折線上重合,這樣上半部分成為一個三角形的形狀,左下角和右下角也向內折疊。
拓展:
風箏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東周春秋時期,距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配扮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的時候,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代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指的就是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Ⅵ 小學生手工燈籠製作大全圖片步驟
小學生手工燈籠製作大全圖片步驟如下:
准備材料:紙、膠水、小刀
1、首先准備一張紅色卡紙,並且對折成相同等分。
燈籠由來
關於打燈籠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流傳較廣的一個說法是: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庄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
Ⅶ 100個簡單的手工小製作步驟有哪些
可以用黏土做黏土手工,做法如下:
需要材料:多顏色黏土
1、先用紅色粘土捏五個一樣大的小圓球,用來做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