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製作更有創意的陶藝手工
優加手作陶藝DIY陶瓷器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我們吃飯用的碗,喝水用的陶瓷杯,甚至一些手機的背面也是陶瓷材料的。而現在陶藝DIY手作坊的興起,讓很多熱愛手工的人們有了新的去處,優加手鄭仔旦作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陶藝DIY還可以作為同學、朋友之間禮品。學生過生日和畢業需要禮品,有創意的禮物很容易讓人心花怒放。陶藝DIY也可以通過專業設備燒制,放在家裡當做裝飾,這樣也讓你的小窩變得十分溫馨。
⑵ 陶藝製作過程圖
陶藝製作工藝的基本流程:
基本工藝流程:泥→揉泥→各種成型法→修坯(利坯)→晾坯(乾燥)→施釉→裝窯燒制。
其中成型、施釉、燒制又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成型法有以下幾種:盤條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成型、注漿印模成型。
1.盤條成型盤條時將泥條相疊加、擠壓、磊築而成型的,它是陶藝成型手段中最基本的方式手段之一。
2.泥板成型滾壓法:將泥塊放在一塊布上,然後用滾子從泥塊的中心向四周滾壓。
待泥板干到一定程度後按尺寸切好,再用泥漿互相拼接修整好即可。
⑶ 製作蝴蝶陶藝的過程
簡單的製作過程如下:
1.將陶土放在轉盤中心,一面慢慢旋轉轉台,一面用手掌側面拍打,做出適當厚度的泥片為底。泥片下最好墊上紙片或撒上干泥粉,以免泥片粘在轉台上.
2.將搓好的泥條盤在泥片的周邊,用手指擠壓泥條的內側使其與泥片粘接結實。
3.第二根泥條接前一根連續盤上,泥條外部也用指尖輕壓與底片粘接。注意泥條與通片之間不可以有氣泡進入.
4.順勢向上盤起,轉動轉盤,用指尖將上一層泥條與下層的內外依次擠壓粘勞.
5.大拇指在內四指在外輕捏坯體,調整作品形狀。
⑷ 手工陶藝的製作過程
陶藝,在我國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關於陶藝的製作流程,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有我為大家整理的手工陶藝的製作過程,希望能幫到你。
製作流程
拉坯:制陶過程的重中之重,一般1-2小時可完成。為取得上佳的效果,需取戒指等首飾,指甲不宜過長。 修飾:用工具給陶藝作品勾勒紋路、雕刻鏤空等。
燒制:無需自己動手,專業老師為您修正細節,放置三五天晾乾後專業工人進行燒制。
上色:兩周後,近四十種綠色環保水粉顏料和大小型號不同的毛筆,可調配出成千上萬種色彩,勾勒出任意粗細線條。
軟陶源自歐洲,19世紀當德國雕塑家創造這種材料時,由於它具有高度延展性和可塑性,充分滿足人類的創造慾望,很快便風靡了整個歐美地區。軟陶深受手藝界DIY族的喜愛,它多變的特性,成為啟發創造思考、培養文化氣質的教材
噴光油:無需自己動手,給作品噴塗一層光油,增加光亮程度,保護圖案不被磨損。
未加粗的是比較官方的東西。加粗的是對前面一段官方步驟的一些個人經驗以及結合我們實驗室的現狀的評論。
加工工序
選礦→原料處理→配料→裝磨→運行→放磨→過篩入池→陳腐
陶泥和瓷泥的製作過程就不詳細說了,因為現在實驗室里用的都是現成的泥,不需要怎麼自己做,而且我們也沒能力自己做。 二、造型工序
設計→造型(旋模子兒、雕塑)
1、 設計:根據藝術構思或要求畫出作品圖樣。
2、 造型:根據設計圖樣,圓器類作品用機輪旋出模子兒;人物、動物或異型類作品用可塑泥雕塑出泥子兒。
先畫草圖是很有必要的,實踐之後就會深有體會,雕塑需要有耐心,並且未完成的作品的保存需要格外上心。
制模工序
打漆→分線→閘子兒→打油→和石膏漿→注石膏漿→修模→揭扇→制套 1、 打漆:在造好的模子兒上刷上調好的清漆,以利於翻制模型。 2、 分線:在打好漆的模子兒上合理地畫出模型分塊線。
3、 閘子兒:翻制第一扇模型時,未翻的部分須先用泥閘起來。 4、 打油:澆注模型前,在模子兒上刷一層油以利翻模。
5、 和石膏漿:在石膏桶中倒入適量的水,把石膏粉按比例加入水中,攪拌成一定稠度的漿。
6、 注石膏漿:把攪拌成的石膏漿注入閘好的模子兒待翻處。
7、 修模:待石膏漿凝固後,按照要求把石膏模外面修刮平整。
8、 揭扇:按以上步驟,逐扇把一套模型翻制完成。
9、 制套:利用翻製成的第一套模型製成外套,可大量復制同樣的模型。
目前我們實驗室打漆用的是汽油加肥皂混合體,比較土,但效果比較好的。石膏的調制也有一定的掌握。修模需要細沙砂紙,小心,下手要輕,要細致,一粗心,石膏會碎,因為在修模的時候,石膏只是凝固了,並沒有堅硬,力氣一大,還是會碎。
成形工序
(一)、注漿成形
清模→合模→量濃度→過籮→注漿→放漿→開模→修坯→粘接→打章→乾燥→抹坯
1、 清模:把模型內外全部清掃干凈,以免混入雜質。
2、 合模:把模型逐扇合對起來,不留縫隙並捆紮牢固。
3、 量濃度:把漿缸中的漿打均勻,並用濃度表量出所需的濃度。
4、 過籮:把合適濃度的漿起入注漿桶時過籮,保證漿中不混入雜質。
5、 注漿:把漿注入合好的模型中,並注意經常添漿。
6、 放漿:注漿到一定時間,待坯體達到所需厚度時,把模型內多餘的漿放出來(實心注漿不放漿)。
7、 開模:模型中的坯體硬化到一定程度時,把模型打開。視具體情況取出坯體或稍頃再取出。
8、 修坯:對具有一定硬度的坯體按照形體要求進行修整。圓器一般要在機輪上旋削坯體,人物、動物及異型類則手工修整。
9、 粘接:把坯體的各部分粘接在一起,成為一個完整的坯體。
10、打章:修好的坯體在底足部列印上窯廠或製作者的名號。也有的把名號章預先制出,然後再粘結在坯體上。
11、乾燥:修整好的坯體放在有一定溫度的地方進行乾燥。
12、抹坯:乾燥後的坯體用海綿蘸水把坯體表面抹光,使其符合精坯要求。
這些就不怎麼具體說了,實踐出真知,並且這個也不難。用心做,一步步來,都沒什麼問題的。
(二)、拉坯成形
泥漿脫水→練泥→揉泥→拉坯→旋坯→粘接→打章(刻字)→乾燥
1、 泥漿脫水:拉坯泥須先使泥漿脫去一定的水分,變成軟硬適中的泥料。
2、 練泥:把泥料練得均勻一致,不含空氣或含很少空氣。練泥有機器練和人工練兩種,機器練用真空練泥機,人工練用手工鏟泥殺練。
3、 揉泥:把練好的泥揉成大小合適的泥塊。
4、 拉坯:把泥塊放在轉動的輪子上,根據預先的設計,用手拉出各種器型,即為毛坯。
5、 旋坯:在機輪上把毛坯旋成厚度合適、造型美觀的坯體。
6、 粘接:在坯體上粘接耳、足、鼓釘等附件。有的還在坯體上進行捏塑裝飾,使其更加美觀。
7、 打章(刻字):在坯體底足內或其它部位打上作者印章,或作者刻字、落款等。
8、 乾燥:對完成的手拉精坯放在有溫度的地方進行乾燥。
和泥是第一步,所以把泥和實了,水分含量大概在25%左右,和泥也是需要點技術和力氣的,所以女生可能會比較吃力點。拉坯的一個重點就是找到重心,新人剛開始的時候會專門練習找重心,不要一開始就好高騖遠,想拉出東西來。等重心找准了,穩了,之後就會順暢很多了。刻字什麼的么,看個人喜好了。乾燥一般是採用自然風干,但實驗室也備有烘乾機,還算比較大的。一次性可以放置2窯左右的初品。
(三)、印坯成形
清模→合模→搓泥條→印坯→開模→修坯→粘接→打章(刻字)→乾燥
1、 清模:把模型工作面清除干凈,以防雜質進入坯體。
2、 合模:把分塊模型合對起來。在印坯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有的先合模,有的邊印邊合,有的分模印坯後再合,不一而足。
3、 搓泥條:(搓泥條之前也先經過泥漿脫水、練泥這兩道工序,因與前面手工拉坯項重復,這里就省略了。)把練好的泥拍成泥餅或搓成粗細合適的泥條。
4、 印坯:把泥餅或泥條放入模型內,用手拍打成一定厚度的坯體。
5、 開模:待坯體硬化至一定程度時,打開模型。
6、 修坯:把坯體表面的泥紋或高低不平處修平整,圓器並要進行旋削。
7、 粘接:把耳、腿等附件粘接在坯體上。
8、 打章(刻字):在坯體底部或其它部位打上作者印章,或作者刻字、落款等。
9、 乾燥:把完成的坯放在有溫度的地方進行乾燥。
這個上學期有嘗試過,但是或許是還未能完全掌握起要領,在素燒時,出現突起,小氣泡等一些問題。所以最後我們採用的還是翻模的方式。成形工序中還有其它一些成形方法,如盤泥條、泥板圍接、徒手捏制等,這些都屬於現代陶藝創作手法
素燒工序
驗坯→支棚板→裝窯→入窯→燒窯→冷卻→開窯
1、 驗坯:對入窯的精坯,按照精坯標准進行檢驗,合格者方可入窯。
2、 支棚板:按照所裝坯體的大小調節棚板的高低和架層,在窯車上用支柱把棚板支平支穩。
3、 裝窯:把合格的精坯按照品種不同分類裝在支好的棚板上。
4、 入窯:窯車裝好後,緩慢而勻速地推車入窯,並關閉窯門。(也有較小的氣窯,不用窯車,可直接在窯內裝窯。下釉燒入窯同)。
5、 燒窯:按照素燒的升溫曲線進行氣燒操作,達到燒成溫度時止火。
6、 冷卻:按照素燒的冷卻制度進行冷窯,以防素胎驚裂。
7、 開窯:當窯溫冷卻至規定溫度時,打開窯門,拉出窯車,取拿燒成的素胎。
這些都是比較後話的東西了,要進窯燒制的時候,全程肯定會有人指導的,所以也不多寫了,還是那句話實踐出真知。燒窯也是有很多學問的,期待各位有興趣的同學慢慢的來深入了解。
上釉工序
檢素胎→上水→量濃度→撈釉→上釉→乾燥→刷釉→清足
1、 檢素胎:把素胎逐個進行檢驗,剔除不合格素胎。
2、 上水:合格素胎逐個清灰上水,以使釉在素胎上結合緊密。
3、 量濃度:把釉缸中的釉漿攪拌均勻,並用濃度表量出合適的濃度。
4、 撈釉:用籮撈取混入釉缸釉漿中的雜質,以保證釉面質量。
5、 上釉:採用涮釉、浸釉等方法上釉,使素胎內外皆有釉。
6、 乾燥:上好釉的釉坯,放至有一定溫度的地方進行乾燥。
7、 刷釉:為達到要求的釉層厚度,乾燥後的釉坯上再塗刷上一層釉。
8、 清足:把釉坯足子上及其它地方多餘的釉子清除掉。
上水也叫補水.補水也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素胎的含水量要控制好,多了少了,在燒制的時候都會出現爆裂的狀況。。上釉,我們實驗室也有採用過噴釉的方式,個人感覺,會更均勻更細致。
釉燒工序
支棚板→清棚板→灑砂→裝窯→入窯→燒窯→冷卻→開窯
1、 支棚板:按照所裝釉坯的種類,支平支穩合適的棚板架層。
2、 清棚板:棚板支好後,把棚板上面磨平,下面清凈。
3、 灑砂:在棚板上灑一層薄而勻的耐火粉砂,以防止產品燒後粘足。
4、 裝窯:把釉坯按照不同品種裝在合適的棚板上。
5、 入窯:把裝好釉坯的窯車緩慢而勻速地推入窯內,並關閉窯門。
6、 燒窯:按照氣窯釉燒工藝制度進行燒成操作,到最高溫度時止火。
7、 冷卻:按照釉燒窯的冷卻制度進行冷窯。
8、 開窯:當窯溫冷卻至規定的溫度時,打開窯門,拉出窯車,取拿成品。
⑸ 優秀的兒童陶藝手工製作作品
一個優秀的兒童陶藝作品有非常高的藝術特色與魅力,受到許多人的欣賞與喜愛。現如今,這些作品的製作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下面是我整理的優秀的兒童陶藝手工製作作品。
精美的兒童陶藝手工圖片欣賞
傳統陶瓷藝術
一般指年代較久,使用傳統技法來從事創作的陶瓷器,此種陶瓷器與官方的需求有相當程度的關系,同時在用途上大多以生活使用為主,若以釉彩來分類約可分為釉上彩與釉下彩釉下彩-青花(青花是一種釉下彩,就是在坯體完成乾燥後,在表面上上用藍色的色料(例如氧化鈷)畫上各式圖案。之後再淋上透明釉,即可進行釉燒。因為藍色的色料是用在透明釉之下,所以名為“釉下彩”,此種方式通常色料的燒成溫度不能與透明釉相差太大)、釉里紅…等。
⑹ 陶藝的做法
陶藝是一種藝術,是用土,水以及火來製作的,人要掌握好水土糅合的流變性以及搭雀神可塑性還有多種方法才能夠製作出完美的陶瓷工藝品。陶藝的歷史比較久遠,發展至今,可以分為傳統的陶藝以及現代的陶藝。那麼,陶藝製作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深入來了解一下它的製作方法。
陶藝主要的製作方法分為泥塑成型,泥板成型,拉胚成型,捏塑,泥條盤築,素胚彩繪等等。
泥塑成型是利用了泥塑的方法來製作的,整一知虧個造型是實心的,所以也可以叫做實泥成 型。這一種製作的方法能夠保持塑造的外在肌理以及創作的一些痕跡,這一種方法製作的作品是比較歲中隨意的,不太會在意造型,有著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泥板成型的一個大特徵就是比較容易形成較大的完整表面,而且它成型的速度是比較快的,這一種方法的技術要求比較高。
想要用這一種方法去製作好陶藝,就必須要掌握好泥板製作,對於所有的泥料也要有很深入的了解,泥板如何結合也是需要你去掌握的。
拉胚成型是利用了拉胚機所產生的離心運動這一原理來製作的。在旋轉的這一個過程當中,將含水半固化狀態的泥料拉伸成為我們想要設計的形狀。
這一種方法是比較簡單易學的,而且造型比較豐富,它是現代的陶藝很普遍的一種成型方法
⑺ 現代陶藝作品~~急 我要圖片和介紹
現代陶藝創作方法初探編輯: | 來源:中國陶瓷信息資源網 | 標簽:現代陶藝創作方法初探 | 發布時間:2007-9-10所謂陶藝,它返指陶瓷日用品陳設品的造型、釉色和裝飾等所呈現的藝術特點,也專指陶器和瓷器的藝術瓷,而現代陶藝是介於雕塑、繪畫和建築之間的一種新文化表達方式,是傳統陶瓷藝術的延伸、擴展和蛻變。所謂陶藝,它返指陶瓷日用品陳設品的造型、釉色和裝飾等所呈現的藝術特點,也專指陶器和瓷器的藝術瓷,而現代陶藝是介於雕塑、繪畫和建築之間的一種新文化表達方式,是傳統陶瓷藝術的延伸、擴展和蛻變。
在現代藝術中,陶藝已作為一個獨具品格的藝術門類,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現代陶藝以其特有的藝術語言、藝術創作過程極其價值,開辟了現代藝術的新天地。它不同於繪畫,也不同於雕塑。它從傳統中走來,但人們更多注重著它的現代品質。
陶瓷自古以來,都以日常用品的形式存在,隨著後現代主義畫家的眼光和視野日益開闊,繪畫的媒介越來越豐富,從單一的畫布和畫筆發展到多樣化材料的運用。許多藝術家神往所謂「質地」:一種物質感,光滑或粗糙,透明或稠密,所以他們在普通顏料中加入別的材料,例如泥團、鋸末或沙子等,繪畫漸漸從平面走向立體,形成了介於繪畫和雕塑之間的製品。陶土以其能塑能畫,且在與火的結合過程中體現出或絢麗、或質朴、或沉移、或張揚的多邊性格,使繪畫大師畢加索、米羅等也參與陶藝創作,米羅強調開發陶瓷材料自身的美感,使用肌理效果的對比,再加上與造型相協調的紋飾,使人感到一種朴實無華的親切感而難以忘卻。而畢加索在一些盤子上熟練地運用了化妝土、灑粉或淺浮雕等裝飾,巧妙地利用陶瓷材料的自然美與人工描繪的裝飾美對比。
20世紀50年代以後,幾乎所有的在現代美術史上有一席之地的藝術家或多或少都參與過陶藝創作,這些藝術家們的參與,給傳統陶藝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把現代藝術創作思維帶入了陶藝創作中,使傳統陶藝擺脫了使用功能的限制而走向純藝術創作和實用陶藝兩方面共同發展的道路。由於陶藝材料中的非理性、非規律的成分,恰恰符合了當時人們從工業化生存環境以外尋求被壓抑的情緒宣洩的需求,因此,現代陶藝得以在世界各個國家很快發展起來。
直到20世紀40年代美國皮塔•沃克斯和日本的八木一夫為首的前衛陶藝家的出現,現代陶藝才算是真正產生。1948年7月以八木一夫、山田光、葉哲夫、松井美介等人發起成立了日本現代陶藝著名團體「走泥社」。八木一夫開創了無實用性純造型陶藝的先例,展示了泥土的多樣表現力,大大開擴了陶藝創作的視野。這一系列的實踐證明,陶藝創作能使陶藝家個人情感,在泥與火中得以充分發揮,或為藝術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自身修養功底的體現。因此它具備現代藝術的一切功能,也有著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和各類風格樣式。後現代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現代藝術出現,藝術從「為藝術而藝術」的論調中走出來,成為普通人都能涉足的領域。陶藝又一次以金、木、水、火、土這最基本的元素組成的親切和質朴贏得了公眾的喜愛,成為大眾藝術形式而風行全世界。各國紛紛設立中小學陶藝課堂,業余陶藝組織,國際性陶藝研討會,展覽等。
中國現代陶藝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現代陶藝開始在中國土地上初步萌芽。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思想觀念迅速更新,傳統陶藝不再滿足現狀而尋求與時代同步發展,對外交流的增加使中國陶藝不僅受到西方現代主義的影響,也幾乎在同時受到後現代想像的沖擊,所以中國的所謂「現代陶藝」從開始就是呈多元化狀況發展,而不是純粹的「現代主義」的陶藝。現代陶藝是具有現代藝術特徵的陶藝,即是「現代工業與科學技術導致的現代視覺的經驗,這種經驗最終支配人的審美意識而引發現代藝術形式的革命,是現代社會對人的價值的重新審定。脫離傳統宗教與文化束縛的新的人格對人性狀況的要求與反思,在藝術上的反映,就是個人主觀意志及情感的表現。
如何發展中國本土的現代陶藝,取決於如何看待傳統陶藝在現代陶藝創作中的影響。五千年的陶瓷史所體現的豐富文化積淀,是我們的豐富遺產。現代陶藝不是無源之水,它是傳統陶藝發展變化的當代新形式,是陶藝發展的顯階段產物。雖然它一部分淡化或取消了陶瓷的實用功能和價值,但在藝術表現上與傳統陶藝是相通的,即都表達了社會一種既共性又前衛性的審美追求。從陶瓷藝術的整個歷史發展和所有基本特質來看,現代陶藝是傳統陶藝的個性發展,它變化中有承續,承續中有創造和突變。值得指出的是,雖然我們看到了現代陶藝和傳統陶藝不可否定的內在連接,但不是為不否認現代陶藝在存在方式、藝術形式和整體創造觀念上與舊有陶瓷藝術的區別。現代藝術和社會思潮的推動和影響,現代派藝術大師的界入,現代生活方式變化,使陶藝具有新生新質的一面。
眾所周知,現代陶藝與傳統陶藝的主要區別是它從過去實用加審美的原則走向純粹的審美需求同情感表達,它擴充了傳統陶藝的審美范疇,把粗礪、殘缺、怪異的觀念引入陶藝,把特殊的燒成方式以及個性化的材料把握所演化出具有個人視覺符號的特點引入陶藝。在這樣的前提下,陶藝的技術不會因為實用功能的消失而減弱,反而卻是由於個性化技術的提倡而變得復雜而多樣化。即從過去單一的被廣泛審美認同下形成的普遍技術轉變為具有個人符號的個性化的技術。
現代陶藝創作的過程,包括成型、裝飾和燒成三個方面,這三方面在現代陶藝製作中都有突破性發展,主要體現在現代陶藝不拘泥於某有一朝代的傳統而對歷史傳統總結性的批判繼承和對待西方文化所表現出來的接收包容態度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創新。
在造型上,因為粘土有很強的可塑性和穩固性,容易造型,這就使陶藝的造型具有相當大的自由度和結構性。陶藝成型的主要方法有手捏、泥條盤築、板塊拼接、鏤空、拉坯、印坯等,無論採用什麼工藝方式和造型,陶藝家所追求的往往是充分表現泥性:泥條壘積的形變、泥板自然的卷塌、泥體的自然乾裂;即使是手工拉坯,也能充分表現泥的品質,一個手印、一道指紋無不記錄著人的情趣意志而又同時表現著泥本身,這些特質在其他材料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如美國陶藝家彼得·沃克思,他受當時抽象表現主義和行為畫派影響,嘗試並實踐一種完全拋棄傳統形式的制陶方式和審美,以放任、偶發、自由的形式充分體現粘土的率性表現及展現藝術家情感觀念的新風格。沃克思作品中留下的瑕疵、開裂、斑孔,一目瞭然地記錄著作品創作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沃克思用於表達、隱喻及記載人與水、火、土的交流和聯系的重要手段。
在裝飾上,各種自然印紋及各種機理的應用,包括顏色釉的綜合表現甚至多種材料的整合,都為現代陶藝家表達審美感受和思想觀念提供了可能。傳統的裝飾手法在現代陶藝中重新運用和解讀,它不在是用來服務於傳統陶瓷的實用性和觀賞性,而是承載著陶藝家對現代藝術的認識和追求。
在燒成方面,主要體現在氧化還原氣氛的變化和使用,鹽燒、樂燒、坑燒、熏燒等新的燒成方法的使用,極大的豐富了現代陶藝的內涵和表現,如西班牙陶藝家薩諾維斯·科拉迪的作品《窯燒之夜》,把「火」的藝術演繹得惟妙惟肖,藝術家對燒成溫度和還原氣氛掌握得恰到好處,在焦灼的焰火中呈現出一種天然變幻的情趣。同時諸如煙熏、針孔、桔釉、氣泡、縮釉等在傳統陶藝中視為「次品」的現象卻在現代陶藝家手中演繹成一種嶄新的藝術語言。
現代陶藝在創作的層次上是藝術家個人的行為、經驗、情感的物化,在文化的層次上是人類的思想和態度,沒有藝術家的狂熱和虔誠,泥土不可能富有生命,沒有藝術家對陶藝實用與審美關系的超越,就不可能有陶藝超出審美范疇的諸多精神意義和思想語言。陶藝的語言是人的情感的語言,這里有真誠的獨白和宣洩,也有深刻的隱喻與啟示。
中國陶瓷的悠久歷史和偉大統一一直是中國陶瓷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陶瓷教育將中國陶瓷歷史譽為一種為人效法的典範。民間藝術以及與中國古典繪畫書法和文學息息相關的審美思想,也對中國陶瓷教育中的教育模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近些年之前,中國陶瓷藝術教育主要關心的是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尊重,對解決設計問題頗感興趣,而普遍極少關注個人的個性表達。
如今的陶藝教學應把傳統陶藝與現代陶藝相結合,在認識傳統陶藝的基礎上正確理解現代陶藝的內涵,在設計的同時,不要忘了美學的重要性。學生應養成以「創優創先」的態度來解決問題,即使「生產過程」是教學探索中重要的一環,但概念的重要性仍是首要的。作為教師的職責,就是在學生發展創意思考的過程中引導他們,而非直接告訴他們該怎麼做,事實上鼓勵學生自由思考,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無論培養任何年齡階段的陶藝人才,都要循序漸進。在教學過程中,應帶有民族精神的民族性,與時俱進的時代性,開朗達觀的趣味性,實踐創新的創造性。對於初學者,應搜集有關陶藝歷史背景,藝術發展的資料,參觀各種陶藝展覽,到附近民間鄉野考察體驗各種民間的陶瓷生產方式,學會本地手工燒制技術。民間藝人的作品呈現的是來自生活本身的藝術,不追求光滑、成熟、精練、細膩的工藝,而追求朴實、舒適和自然之美。這些感受和工藝可以在學生們往後的藝術創作中潛移默化地發揮作用,在創作中保留些地域文化。搜集有關陶藝的材料、工具、流程、技法、流派等陶藝知識,分體驗、臨摹、創意三階段,進行陶藝創作。
目前,陶藝教
⑻ 兒童手工陶藝製作步驟是什麼
兒童手工教程
鏈接:
提取碼:bgki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⑼ 陶藝的製作方法和過程圖片
印製花紋。這一步要視你的喜好及陶藝水平而定。如果你有陶輪,不妨一試;如果沒有,也可以考慮其他辦法。如果你是新手,可以考慮請專業人士來幫忙,或者自己在網上找點視頻教程。刻花藝術是需要一定技巧的。
有些粘土一旦塑形完成,就無法揉成團後再次塑形。所以選擇粘土的時候也要注意到這一點,有的粘土一旦刻花出錯,就沒法從頭再來了。
把陶器放進電窯。將溫度調至850攝氏度,燒制12小時。這一步燒出來的是素胚,也就是未上釉彩的陶器。最初的燒制能夠在不破壞陶器的同時去除其內部的結合水及非結合水。至於燒制溫度的范圍,在陶藝界則是用Cone一詞來表示的。[2]
燒制48小時後,讓溫度降下來,然後取出陶器。
上釉彩。注意釉彩是會流動的,所以如果你想畫出比較精細的線條,那麼就可以用「素胚陶瓷顏料」先繪制,然後再覆一層透明釉彩。
如果陶器表面不夠光潔,就可以用100號砂紙或廚房裡用的刮刀來將表面磨平。然後用濕潤的海綿擦去磨砂後留下來的粉塵,這樣把表面擦乾凈後,上釉彩就容易多了。[2]
上釉彩的方法也很多。你可以選擇滴繪、用畫筆塗抹、用海綿塗抹或蝕刻等等。顏料有液態的,也有固態的。等你真正成為行家後,甚至可以自己製作顏料。
重新加熱陶器以使釉彩凝結。根據粘土種類、器物大小及釉彩種類的不同,窯里的溫度大概會在1148攝氏度左右浮動。
先用低溫將窯預熱一整夜。頭兩個小時溫度比較低(每個小時升溫不超過93攝氏度),中間兩個小時溫度適中(每個小時升溫不超過150攝氏度),最後大幅升溫(每小時升溫150-200攝氏度),直到達到符合要求的溫度為止。
打磨器物的底部。在窯中燒制的時候,器物擺放的位置可能會不正,這樣原本平滑的底部可能就會變形。所以就要把底部打磨一下,這樣器物放在桌子或架子上的時候就不會搖晃了。
如果你願意的話,也可以在器物底部再墊一塊毛氈。旦絕現在,你可以欣賞你的作品了。
⑽ 陶藝做什麼有創意的
陶藝DIY是新近比較流行的手工項目,相信許多人都有聽過或者見過,也有人可能曾經去嘗試過。為什麼這種看起來臟臟的手工DIY卻能夠讓人們這樣青睞呢?陶藝作品不止能做出常見的瓶瓶罐罐,還可以發揮想像,創作出憨態可掬的小豬,栩栩如生的小貓,不拘一格的個性造兆虧型,就讓人覺得甚有意思。沒有特殊的技巧,打造純手工造型花瓶,小動物居多,如鯨魚,小鳥,小松鼠等,都族晌神非常嬌小可愛。小花小草們從腦袋上長出來,從背上長出來,萌萌的好讓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