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舞龍手工怎麼做
B. 兒童手工花燈製作教程
兒童手工花燈製作教程
1、准備彩紙,膠棒,小剪刀,彩筆。
花燈,又名燈籠。燈清悉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1],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悄正此,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漢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花燈種類
中國花燈是多種技法、多種工藝、多種裝飾技巧、多種材料製作的綜合藝術,花燈種類繁多,有龍燈、宮燈、紗燈、花籃燈、龍鳳燈、稜角燈、樹地燈、禮花燈、蘑菇燈等,形狀有圓形、正方形、圓柱形、多角形等。
1、龍燈,亦稱「舞龍」,是中國民間燈飾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中國的很多地方。龍燈前有龍首,身體中間節數不等,但一般為單數,每節下面有一根棍子以便撐舉。每節內燃蠟燭的就稱為「龍燈」,不燃蠟燭的稱為「布龍」。舞時,由一人持彩珠戲龍,龍頭隨珠轉動,其他許多人各舉一節相隨,上下掀動,左右翻舞,並以鑼鼓相配合,甚為壯觀。
2、宮燈,是中國馳名世界的特種手工花燈藝品。宮燈因多為皇宮和官府製作和使用,故有此名。現存最早的宮燈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宮燈。宮燈的製作十分復雜,主要用雕木、雕竹、鏤銅作骨架,然後鑲上紗絹、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繪山水、花鳥、魚蟲、人物等各種吉祥喜慶的題材。上品宮燈還嵌有翠玉或白玉。宮燈的造型十分豐富,有四方、六方、八角、圓珠、花籃、方勝、雙魚、葫蘆、盤長、艾葉、眼鏡、套環等許多品種,尤以六方宮燈為代表。1915年,北京宮燈首次被送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展出,榮獲金獎,受到國際好評。其後,宮燈逐漸向實用方向發展,出現各種吊燈、壁燈、台燈和戳燈等。中國的宮燈製作以北京最為著名。
3、走馬燈是花燈藝術中一類獨特的觀賞燈種,其聲譽傳遍海內外,以廣東走馬燈為最佳。
C. 兒童手工龍的做法
一、材料
折紙、剪刀、膠
二、圖解教程
先製作龍頭,剪一個頭型。
剪一些鬍子粘貼下。
粘貼五官和龍角 龍頭完成。
剪兩個一樣寬長的紙條,兩頭先固定好 來回對齊折疊。
折好的樣子。
把龍頭和身子粘貼到一起。
粘貼一些尾巴。
能夠啟發孩子的智慧。這就要求親子活動過程中既能利用和發揮孩子現有的能力,又能夠引導和發展他們新的能力。
轉載請註明:兒童親子手工中國龍製作圖解教程
http://www.87tu.com/zhe/937.html
1854閱讀
搜索
舞龍紙龍頭製作圖解
最簡單的手工龍頭
手工製作龍燈龍頭
折紙中國龍大全圖解
自製龍頭圖案大全
手工龍頭製作方法圖片
D. 手工龍舟的製作攻略
導語:手工龍舟的製作攻略,歡迎大家的借鑒參考!龍舟分「游龍」和「賽龍」兩種:「游龍」體積大,裝飾美觀,稱「龍船」,重在游弋展示服飾旗鼓助興;「賽龍」體積小,稱「龍艇」,從三橈至十五橈不等,重在競劃速。
准備好做手工龍舟的材料。
做手工龍舟材料有:三種顏色的卡紙、剪刀、膠水、鉛筆、彩紙、透明膠、硬卡紙。
在卡紙上繪制出一個長形盒子作為龍舟的主體。
龍舟的船身可雀旦畢用一個長形盒子來表示,這里在卡紙上繪制出一個長形盒子的圖,作為龍舟的主體。
用剪刀將盒子剪出來。
畫好長形盒子的邊緣線以後,用剪刀沿線將盒子的邊緣剪出來,注意保持整齊。
按照畫的線進行折疊,折出盒子。
剪出立體盒子外形邊緣以後,然後按照畫的線進行折疊,折出立體形狀的盒子。
折好盒子後,用透明膠粘貼兩邊。
接著把折好的盒子兩邊的用透明膠粘貼好,使其固定,船身的外廓就大致出來了。
把彩紙對折,並用鉛筆繪制出龍頭的形象。
將一張彩紙對折一半後,在紙上用鉛筆繪制出龍頭的形象。然後拿緊對折的紙,用頃芹剪刀剪出圖形來,可同時剪出兩個龍頭圖形。
彩紙對折,並用鉛筆繪制出龍尾的形象。
將一張彩紙對折一半後,在紙上用鉛筆繪制出龍尾的形象。然後拿緊對折的紙,用剪刀剪出圖形來,可同時剪出兩個龍尾圖形。
在顏色卡紙上繪制龍角、龍須的圖形,並剪出來。
拿出顏色鮮艷的卡紙,然後在不同顏色的卡紙上繪制龍角、龍須等圖形,並沿線剪出來。
在顏色卡紙上繪制龍舟裝飾圖形、劃槳,並剪出來。
接著在不同顏色的卡紙上繪制龍舟裝飾圖形、劃槳等圖形,並沿線剪出來,如下圖所示。
將成對剪出的圖形分成兩組。
然後把剪好的圖形分成兩組,因為龍舟有兩邊,分成兩組粘貼在盒子上,會有立體感,也會更加生動形象。
將一組圖形按龍舟的形象用膠水進行粘貼。
接著把代表龍舟各部位的一組圖形,按龍舟的形象用膠水分別進行粘貼。
把粘貼好的整體圖形用膠水粘貼在盒子上。
然後把龍舟各部分的圖形粘貼在盒子上,龍頭要粘貼在盒子裡面,龍尾拼裝在盒子的'後面,裝飾圖和劃槳直接粘貼在盒子上,注意裝飾圖形的顏色搭配,如下圖遲基所示。
把龍舟的另一邊也粘貼上一組圖形,增加立體感。
龍舟只粘貼一邊,卡紙會有些晃動,接著把龍舟的另一邊也粘貼上一組圖形,增加了立體感,如下圖所示。這樣,一個完整形象的手工龍舟就做好了。龍舟是端午節的標志,大家一起動手做做吧!
端午節賽龍舟的由來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2011年5月23日,賽龍舟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還有一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和曹娥。傳說伍子胥因遭讒言誹謗,被吳王夫差命人拋於錢塘江波濤之中,有曹娥駕舟去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逆濤而上,為水所淹」(《曹娥碑》)。後世遂劃龍舟,作救伍員狀。
不同地區的人們還賦予了賽龍舟不同的寓意。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和時間都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數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端午節賽龍舟傳說
紀念屈原說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其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寫下憂國憂民的《離騷》和《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京都,屈原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在湖南汨羅縣,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布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唐劉禹錫《競渡曲》自註:「競渡始於武陵,及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雲:何在,斯沼屈之義。」
沅陵盤瓠招魂說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龍舟。沅陵龍舟發源於遠古,祭祀的對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盤瓠。盤瓠曾落戶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兒六女,兒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瑤、侗、土、畲、黎六個民族。盤瓠死後,六族人宴巫請神,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師不知他魂落何處,就讓各族打造一隻龍舟,逐溪逐河尋找呼喊,以至演變成後來的劃船招魂的祭巫活動。沅陵龍舟起源5千年前,比紀念屈原的說法要早3千多年。
紀念龍神說
傳說很久以前,西岸沒有河流,只有條又小又臟的水溝。有一天,有個打魚人在水溝里網住一條小蛇。這一條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閃耀鱗片。當漁人把手觸向鱗片的時候,蛇眼裡閃著乞求光芒,十分可憐。漁人頓生惻隱之心,撫一下它的鱗片,就把它放回水溝。
誰知,那九片鱗突然脫落,小蛇長身而舞,化為條小龍。原來,它是條上天神龍,因觸犯天條,受玉皇大帝處罰,才變成了這模樣。它的尾巴上被加九把鎖——就是小蛇尾上九片閃耀的鱗。玉皇曾言:「除非得到人陽氣,這鎖才能打開。」剛才漁人無意中竟打開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
小龍為感謝漁人,在水溝中不停地翻動,並從口裡不停噴出水來,灌注在小水溝里。慢慢地,小水溝變成大河(西岸河),河水為西岸帶來五穀豐登。為紀念這條神龍,人們把沿河村子稱為龍頭寨、上龍首等村。在神龍升天這天,也就是端午節、舉行賽龍舟、以示慶賀。
端午節別稱
端午節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
「午」,屬十二地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龍舟節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廣東地區稱之為扒龍船。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歷史悠久,已流傳兩千多年,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
天中節
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可能也是據天中節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粽節
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端禮節
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
菖蒲節
端午節除是古代圖騰祭祀節外亦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E. 十二生肖手工作品
十二生肖手工作品如下:
十二生肖——鼠:帶領孩子們去認識十二生肖, 尋找自己的屬相。取材於孩子多彩的日常生活, 用手工來記錄下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同時, 鍛煉孩子手腦協作能力, 專注力!工具/原料:橡皮泥、彩泥、粘土。
十二生肖——龍:用多種顏料升檔將紙盤塗色,然後在中間戳個小洞。用一個紅色紙盤,折疊後畫上牙齒、舌頭和鼻孔,作為龍的嘴。取一個新紙盤的一半,黏貼上眼睛和羽毛,這樣龍頭就做好啦!用粗一點的軟管或線繩,把圖3做好的盤子串起來,組裝成龍的身體。再安裝好之前做的頭和腳,並在身體中間多系幾條繩,這樣就可以舞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