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訓練認知的十種方法是什麼
1、顏色視覺訓練
黃—紅—綠—藍—紫—橙,混合色一定要給予明確命名。正確認識顏色的指標有三個:配對—指認—命名。
2、整體知覺和部分知覺訓練
先訓練認識客體的個別部分,然後訓練認識客體的整體部分,最後訓練既認識客體的個別部分又認識客體的整體。
3、色、形兩維的感知訓練
先訓練形狀抽象,然後訓練顏色抽象,最後訓練同一抽象。
4、形狀和知覺訓練
先訓練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然後訓練把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三角形,把兩個半圓拼成一個圓形,接著訓練認識橢圓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圓柱形,再訓練把長方形紙片折成正羨世方形,把正方形紙片折成三角形,最後訓練對字的認識。
5、大小知覺訓練
先訓練判斷圓形、正方形、等邊三角形的大小,再訓練判斷橢圓形、菱形、五角形。讓孩子多尋找規律圖形題鍛煉。
6、方位和知覺訓練
先訓練辨別上下,再滾派汪訓練辨別前後,最後訓練辨別自己身體部位的左右。
7、記憶訓練
短時記憶的容量是5~9個項目,為了誇大短時記憶的容量,可採用組塊的方法,即將小的記憶單位組合為大的記憶單位(如將單個的漢字變成雙字的詞來記,記憶的容量便擴大了一倍)。
然後把短時記憶的信息經過復述,轉入長時記憶系統。訓練要把熟識的內容和生疏的內容混在一起,並且要重復(每次訓練開始都要把先前的內容重溫一遍),直到轉入長時記大仔憶系統。卡片(事物)記憶訓練和生活事件記憶訓練都是一樣。
8、生活記憶訓練
先訓練前幾天的事,接著訓練前幾個星期的事,再訓練前幾個月的事,最後訓練一年前的事。
9、思維拓展訓練
首先訓練直覺行動思維,接著訓練具體形象思維,最後訓練抽象概念思維。思維訓練包括概念、判斷、推理、理解、分類等。很多訓練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概念思維是聯系在一起的,訓練時要按部就班進行。
認知理解通常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具體的、客觀的內容,可以分解成動詞、名詞、形容詞、狀語、定語,這是聽懂指令、執行指令、對付日常生活的必需。
第二層次是邏輯思維能力,最主要的是因果關系,「今天為什麼不能出去玩了?因為今天天氣不好。」
第三層次是情感方面的,從易到難,是高興、生氣、難過、傷心、惱怒、後悔、尷尬、害羞...
2. 教孩子識別色彩,如何做比較簡單
色彩的啟蒙對寶寶欣賞、想像、美感和視覺辨別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如何教寶寶認識顏色呢?你可以試試這些招數。
你可以給寶寶准備一些彩色的便利貼,貼在相同顏色的傢具、衣服和玩具上。也可以在白紙上畫一些大圓圈,讓寶寶用和指定物品顏色相同的蠟筆畫出圓圈,比如紅色的水桶和藍色的球。理解顏色是寶寶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認知技能。爸爸媽媽可以在寶寶很小的時候進行有意識的訓練,提高寶寶對顏色的敏感度,讓寶寶盡早認識顏色。
3. 十二種顏色認識都有哪些
十二種顏色(十二種顏色),又名十二色別環。指的是十二種不同的顏色。分別是:紅,橙,黃,綠,青,藍,紫,灰,粉,黑,白,棕。
紅、黃、藍在色彩配色中佔有主要的地位,它們活躍在各種配色中,改變對方的明度、亮度與色相,產生出多層次、多品種的優美色彩。
紅色:代表熱情、奔放、喜悅、慶典。活力、健康、熱情、希望象徵血液,代表血氣旺盛,喜歡紅色的人工作及戀愛上均會全情投入,佔有欲強凡事不易放棄。
黑色:代表嚴肅、夜晚、穩重。神秘、靜寂。
莊重,內斂,含蓄。
黃色:代表高貴、富有。溫和、光明、快樂。
富幽默感,象徵人的精神領域,喜歡黃色的人,較聰明,分析能力強。
白色:代表純潔、簡單。神聖、清爽。
純潔無垢,另人想起婚紗,通常表裡一致,不弄虛作假,適應能力高。
藍色:代表智慧、天空 秀麗、清新、寧靜 。象徵深海,沉著冷靜,不易向人表達自己的真性情。
綠色:代表生命、生機。青春、和平、莊重 新鮮。
灰色:代表深沉、陰暗、消極。敏感纖細,優越感重,冷靜。
紫色:代表神秘、浪漫、愛情。
棕色:代表土地。
橙:黑白分明,向上心強,社交能力強。
4. 怎樣教孩子認識顏色
剛出生的寶寶世界是黑白的。隨著寶寶視覺系統的發育成熟,到三四個月就有了對色彩的感受力。寶寶會通過認識色彩、感知色彩,來享受美的世界。 年輕的爸爸、媽媽也要抓住這最早時期,帶寶寶認識顏色,培養敏銳的色彩感覺,這對寶寶的智力發展和培養繪畫興趣都大有裨益。不過,寶寶對顏色的認識是逐步變化的過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爸爸媽媽經過不斷訓練和培養。專家在這里告訴你寶寶認知色彩的過程,並指導一些正確的辦法。 寶寶出生0-4個月 1、在寶寶剛出生的0-4個月里,他的視覺還不敏銳,對彩色概念模糊,反而對黑白很敏感。過度絢麗色彩的刺激,可能令寶寶更不安。所以要在寶寶床周圍放放一些黑白幾何圖案,黑白人物頭像,棋盤圖形等等,吸引寶寶追視。 2、這段時間,寶寶床頭的床飾和懸掛物色彩,以紅、黃、藍三原色為主,使寶寶一睜開眼,就能看到有一個彩色的環境,但又不至於過雜過多,以免擾亂寶寶本不成熟的視覺系統。 3、親密家庭成員的衣著,包括寶寶衣著,床單等,應多些色彩變化,最好不同的色系、色調都要有,讓寶寶看到不同顏色,以免因長期看同一色系,引起視覺遲鈍。柔和,溫暖的顏色最適合此時的寶寶。 寶寶出生4-12個月 4個月開始,寶寶進入了彩色世界,視覺神經對彩色的東西非常敏感。這時候,爸爸媽媽就要重點對寶寶進行色彩感知度和認識度的培養了。 1、現在開始,把寶寶的生活空間布置成多彩的世界。在寶寶的居室里貼上一些色彩調和的畫片掛歷,在寶寶的小床上經常換上一些顏色溫柔的床單和被套,甚至牆壁上畫上七色彩虹都是很美妙和溫馨的。 2、在寶寶的視線內擺放些色彩鮮艷的綵球、塑料玩具、彩色圖案的布書等,如果是能發出聲響的彩色玩具,寶寶會更喜歡。這不僅對寶寶進行視覺刺激,也對大腦發育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3、到6、7個月大的時候,寶寶已經能盯著某種顏色或轉動頭部看到別的顏色時,爸爸媽媽要經常指著這個玩具對寶寶說:「這是紅氣球」,「那是小白兔」,「這是黃花」等用語言加以描述,加深寶寶對顏色的感知。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是寶寶色彩認知的好道具,隨時隨地都可進行培訓。
5. 孩子識別顏色的簡單方法都有什麼
孩子識別顏色的簡單方法就是家長不要著急,可以從最基本的顏色開始學習,最好是學習一些紅黃藍綠等基本色,不要讓一開始就學習很相近的一些顏色,如粉紅色,橘色等,這樣容易造成孩子對顏色接觸的很混亂,另外,在教孩子認識辨別顏色的時候,最好一次只教孩子識別一種顏色,不要同時識別很多顏色,這樣時候容易造成孩子對顏色的混淆,比如說讓孩子看紅色的物體的時候就不要再教藍色物體,否則會出現孩子把紅色和藍色發生混淆的情況。
6. 父母要怎麼給孩子進行感官訓練,才能讓他的智力更好
不要以為「神童」都是與生俱來的,他們的偶然或許是精心培養的必然。姐姐家寶寶才2歲,現在卻已經可以背近百首故事,算術也很拿手,別人都誇寶寶很聰明,羨慕得很,其實,這都多虧了姐姐從小對他點點滴滴的訓練。
不要覺得周歲內寶寶什麼都不懂,這個階段是他們大腦發育的關鍵期,塑造性很強。摸、聽、看是他們探索周圍世界的基本條件,通過這些感觀行為得到信息,再傳遞給大腦。媽媽可以適當訓練他們的感觀來刺激大腦的發育。其實寶寶感觀的訓練並不復雜,只需要媽媽們在帶娃時多用心,並給寶寶充分的陪伴並引導就可以了。
2、用語言刺激聽覺
雖然寶寶開口說話要比聽話難一些,但並不意味著媽媽需要等到寶寶學會說話後再與寶寶交流。寶寶出生後,不管寶寶能不能聽懂就應該多跟他們交流,可以讓他感受語言的節奏和語調,來刺激他們的聽覺。
我們生活中,目之所及處的所有一切,正在進行的所有動作,都是與寶寶交流的素材。比如洗澡、餵奶、換紙尿褲,出門、坐車……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很詳盡地告訴他,我們正在做什麼。0-1歲的寶寶對聲音是敏感的。他們專心聽的同時,聲音改變著他們的大腦,構建他的認知體系、幫他建立對這個世界的熟悉感和安全感。
7. 在家該如何教孩子識別色彩與形狀你都是怎麼做的
讓孩子向不同形狀的模型進行塗色、帶孩子一起拼圖、和孩子一起畫畫。面對著各種各樣的色彩和形狀,孩子難免會感到困惑,不能分清,那麼做家長的該如何正確引導,才能讓孩子更好的識別色彩和形狀呢?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結合孩子愛玩的天性,為孩子創造一種豐富多彩的環境里,讓孩子在愉快玩耍的同時能夠識別各種色彩和形狀。
一、讓孩子向不同形狀的模型進行塗色
我們可以為孩子製作各種各樣形狀的模型,然後一步步引導孩子選出正確的顏色為各個形狀的模型進行塗色,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增強孩子對顏色的認知,還能說得出各個模型的形狀,讓孩子釋放自己的天性,根據自己的感覺去進行塗色,同時還能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提升孩子的智商。
大家都是怎麼教孩子識別色彩和形狀呢?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哦。
8. 誰有12種顏色認識圖
十二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灰,粉,黑,白,棕
9. 怎麼訓練五歲孩子的認知能力
學前特殊兒童認知訓練
學前兒童認知能力訓練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數字認知、圖形認知、序列認知、異類鑒別、同類匹配八項內容。
認知是通過動作和語言活動及行為來表現的,認知的外在表現必須採取動作或語言輸出的形式,所以特殊兒童的認知訓練大部分時候是通過動作操作來完成的。
認知活動最初的獲得是通過感官知覺而獲得的,所以豐富兒童的感官是認知活動的主要方法。
我們對學前兒童進行認知訓練的目的是為了讓兒童更好的認識世界,獲得基本生活技能,進而更好的融入社會,所以學前兒童的認知訓練應圍繞生活而展開。
認知訓練活動的開展要綜合能力目標和生活目標共同制定,具體到學前特殊兒童的認知訓練中,日常的開展內容的有以下幾項:
一、模仿與指令
這是兒童學習的基礎,兒童的動作、語言、技能以及行為習慣、品質等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模仿。
目的:
視聽知覺的發展、注意力的訓練、配合能力、協調能力
內容:
粗大動作模仿——精細動作模仿——簡單操作模仿——復雜操作模仿
二、配對與分類
區別物體的異同是學習能力的基礎,而對兒童進行配對能力的訓練,目的就在於提高他們區別物體異同的能力和對事物進行分類的能力。
目的:
視覺辨別、感知范圍、集中注意、歸納能力、思維能力
內容:
物物配對—物圖配對—圖圖配對—書面泛化
形狀分類—顏色分類—大小分類
三、區分和比較
兒童通過對物品的觀察從而進行區分和比較,促進其感知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維推理能力的發展,對數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為學習數學奠定基礎。
目的:
感知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
內容:
大小、多少、高矮、長短等
四、順序和排列
依照順序來操作,或通過操作來完成根據某一標准進行的排列活動。
目的:
感知能力、區分比較、順序工作、推理能力、邏輯思維
內容:
左右上下之銷信序、大小高矮長短等之排列、事物發展順序之排列等
五、物品和功用
我們首先要讓孩子了解的就是孩子經常使用或者經常見到的物品,在明白「是什麼」之後,我們要知道「做什麼用」「怎麼用」,為進一步發展生活技能奠定基礎。
目的:
物品認識、記憶再現、經驗反饋
內容:
認識——模仿使用——生活應用(衣、食、住、行類物品)
六、物品歸陸賣類
類別概念是兒童邏輯思維和概括能力的集中體現,分類操作是兒童思維發展的重要促進手段。特別要注意的是兒童的分類訓練必須從兒童所熟知的物品開始。
目的:
概括能力、邏輯思維、推理泛化
內容:
食品類、服虧悉輪裝類、動物類、日常用品 類、交通工具類等
七、命名
進行理解物體名稱的訓練,有助於他們懂得關於物體和動作的名稱,並進而為進行表達物體名稱的訓練打下基礎。
在理解物體名稱的訓練中,應該首先選擇孩子熟悉的物體來開始訓練。
目的:
動作與詞語理解、語言的表達、認知拓展
內容:
常見物品的指認—名稱仿說—命名表達(水果蔬菜、日常用品、動物、交通工具等)
八、認識顏色
大部分時候兒童是通過顏色、形狀、大小來區分周圍的物品的,顏色是三種屬性中最容易辨認的一種,兒童很容易就能學會利用顏色來對物體進行分類。
通常我們讓學前的孩子首先認識三原色,其對視覺刺激強度較大。在進行顏色認知訓練是一般是從配對歸類的方式開始的,因為兒童的視覺感受和分辨顏色的能力早於聽懂和說出顏色名稱的能力。
目的:
視覺敏銳、視覺辨別、概念的理解、再認與遷移
內容:
紅、黃、藍、綠、黑、白等
九、認識形狀
形狀知覺是視覺、動覺和觸覺協同活動的結果,在形狀知覺方面,特殊兒童的視覺經驗和視覺辨別能力不足是其不能准確認知形狀的關鍵,在進行形狀認識訓練時要通過多種感官共同完成。
目的:
觸覺感知、視覺辨別、觀察能力、手眼協調
內容:
圓形、方形、三角形等
十、對人物的認識
認識「我」、認識家人、認識身邊的人、認識職業人物,擴展對人物的認識,了解生活環境,豐富社會經驗。
內容:
認識五官、自我認知、物品所屬、職業人物與職業物品的認識
十一、對地點的認識
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區,了解生活環境,培養社會技能。
內容:
我的家、我的學校、我的小區
十二、數學
兒童處在邏輯思維和數概念初步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對發展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具有特殊的作用。
目的:
比較、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判斷和推理
內容:
口頭數數、給物說數、按物取數、掌握數概念、數的簡單運算
結語:
認知訓練不是一個領域的開發,不是一個概念的了解,認知的學習是一個綜合的學習過程。認知訓練不是一朝一暮的發展,更不是一招一式的學習,特殊兒童的認知學習需要長久地堅持。
以愛心而育之,以耐心而教之,以信心而伴之,以恆心而陪之,溫柔的堅持,孩子將會以成長給予你最熱烈的回報!
10. 認識十二種不同的顏色。
1、十二種顏色(十二種顏色),又名十二色別環。指的是十二種不同的顏色。分別是:紅,橙,黃,綠,青,藍,紫,灰,粉,黑,白,棕。
2、紅、黃、藍在色彩配色中佔有主要的地位,它們活躍在各種配色中,改變對方的明度、亮度與色相,產生出多層次、多品種的優美色彩。
(10)顏色認知訓練圖片擴展閱讀:
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且屬於中間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遠流行的主要顏色,在許多的高科技產品,尤其是和金屬材料有關的。
幾乎都採用灰色來傳達高級,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時,大多利用不同的層次變化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才不會過單一,沉悶,而有呆板,僵硬的感覺。
黑色與白色是對色彩的最後抽象,代表色彩世界的陰極和陽極。太極圖案就是以黑、白兩色的循環形式來表現宇宙永恆的運動的。
黑色意味著空無,像太陽的毀滅,像永恆的沉默,沒有未來,失去希望。而白色的沉默是有無窮的可能。黑白兩色是極端對立的色,它們又總是以對方的存在顯示自身的力量。它們似乎是整個色彩世界的主宰。
在色彩體系中灰色恐怕是最被動的色彩了,它是徹底的中性色,依靠鄰近的色彩獲得生命。灰色意味著一切色彩對比的消失,是視覺最安穩的休息點。然而,人眼不能長久地、無限地注視著灰色,因為無休止的休息意味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