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首歌,一開始是手風琴,第一句話「hey yo Ladies and gentlemen 」,女聲,感覺像俄語,聲音有點沙啞
首先你把問題的分類搞錯了,應該分到歐美流行樂里。
其次分數給太少了,這樣的問題可不是誰都能回答的!
========================我是小太陽===================================
你要找的這首歌是:
俄羅斯美女歌手Бьянка(Byanka比揚卡)的про лето(pro leto關於夏天,也有叫做Summer's Song夏季之歌) 。
高清畫質的MV: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Y3NTczODg=.html
俄羅斯視頻網站:http://smotri.com/video/view/?id=v4164328130 俄羅斯Музтв(音樂電視台)播放MV。
———————————我是小太陽————————————————
Ⅱ 維亞切斯拉夫·謝苗諾夫之巴揚手風琴演奏及教學作品改編論文
維亞切斯拉夫·謝苗諾夫之巴揚手風琴演奏及教學作品改編論文
論文是一個漢語詞語,古典文學常見論文一詞,謂交談辭章或交流思想。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維亞切斯拉夫·謝苗諾夫之巴揚手風琴演奏及教學作品改編論文的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1905 年聖彼得堡生產出第一台鍵鈕式手風琴,人們為了紀念他而將這種琴命名為「巴揚」。在手風琴家族中,被稱為巴揚的鍵鈕手風琴,更相對集中地流行於東、北歐國家,其國際知名度亦有待擴大。在二十世紀末期後十年,巴揚手風琴利用現代自由低音手風琴的演奏方式成功詮釋了一系列復雜多變的藝術形象,極大地擴大了其表現力和世界影響力。進而對藝術作品的改編也得到廣泛發展。改編作品不僅傳承了經典曲目的靈魂,而且更深層次的表現作品情感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極大提高了聽眾對藝術作品的興趣。
1.維亞切斯拉夫·謝苗諾夫創作作品的改編意義與特點
在維亞切斯拉夫·謝苗諾夫的藝術生涯中,巴揚音樂創作是融合其思想和修養的重要藝術成就。謝苗諾夫從小就具備優秀的創作才能與演奏天賦。10 歲開始經常在羅斯托夫的一些音樂會中演奏。作為一名巴揚演奏家。他對這件樂器的深入了解成就了他所改編的巴揚手風琴獨奏作品具有很高的巴揚樂器的合理性。謝苗諾夫在就讀於格涅辛國立師范學院( 現格涅辛國立音樂學院) 期間,他的導師阿卡爾科夫教授在向謝苗諾夫傳授作曲技法的時候,便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更寬泛的世界音樂文化中,使謝苗諾夫的創作能將巴揚的傳統藝術和現代音樂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而謝苗諾夫對改編國內外的古典音樂作品產生極大興趣,從而為其創作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謝苗諾夫對古典音樂的初步改編,是力圖充分挖掘和利用巴揚的豐富音色,並保留原有的表現手法。他改編的作品通過其他的樂器:如鋼琴、電子琴、小提琴和樂隊的形式表達各種復雜多變的藝術形象。他充分的運用了古典音樂特有的語調、音色和質感巧妙地與手風琴所結合,完美的演繹出來。他所特有的改編形式,使手風琴的演奏方式更加新穎,豐富了手風琴演奏的藝術形式,利用現代自由低音手風琴的演奏方式成功詮釋了一系列復雜多變的藝術形象,極大地擴大了巴揚手風琴的表現力和世界影響力。進而對藝術作品的改編也得到廣泛發展,其獨特的演奏風格讓手風琴在世界音樂史上更加光彩熠熠。
謝苗諾夫音樂的特點就是選擇了通過改編世界名曲的方式,讓廣大音樂愛好者在自己熟悉的音樂中去領略巴揚的技術、旋律、色彩、特點、表現力及巴揚的靈魂。謝苗諾夫也在世界名曲中大膽融入了一些即使在巴揚音樂中也相當難度的技術詞彙、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段,使這些改編曲不僅僅成了推廣巴揚音樂的宣傳母體,成為帶領巴揚音樂發展的佳作,更讓巴揚這一樂器廣為人知。
2.關於維亞切斯拉夫·謝苗諾夫巴揚手風琴演奏和改編理念
維亞切斯拉夫·謝苗諾夫改編創作的巴揚手風琴作品具有很高的演奏性與合理性。在當今國際手風琴范圍內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在當今國際手風琴四大比賽(莫斯科國際巴揚大獎賽、德國克林根塔爾國際手風琴比賽、義大利卡斯特費達拉多國際手風琴比賽、世界盃國際手風琴比賽)。他的作品從早期的70 年代末的《保加利亞組曲》,《兒童組曲1 號》到2015 年創作的《奏鳴曲3 號》這些種品中既有純真、旋律簡潔明了的兒童體裁作品,又有如經典的慢速抒情作品《卡琳娜》,他的巴揚協奏曲《壁畫》是他創作與改編作品的巔峰之作,充分表現出作曲家的創作才能與演奏的新理念。
謝苗諾夫的的作品中,體現出了特有的民族性,這也是他良好的繼承了俄羅斯優秀作曲家的創作理念。謝苗諾夫所改編的很多巴揚獨奏作品良好的運用了巴揚手風琴的特殊演奏技巧與演奏方式。他本人也經常講到巴揚作為一件獨奏樂器改編很多管風琴、鋼琴、小提琴等作品一定要具備這件樂器的演奏舒適性,簡單的作品移植並沒有太大的演奏意義。包括巴揚特殊的風箱演奏技巧與指法的合理安排。在他改編的很多作品中不僅很好的保留了作品的和聲編配與旋律進行。又優化了作為巴揚這件獨奏樂器所具備的演奏優勢。如拉赫瑪尼諾夫《練聲曲》,這首作品很早就被巴揚演奏家們改編為獨奏作品。但是謝苗諾夫改編的這一版本是最具有巴揚的優勢。無論從聲部編配與獨特的指法設計都是非常具有巴揚化演奏方法的作品改編。在很多他的改編作品中變音器的運用也是獨到之處。他經常在管風琴作品中運用低音與中音結合的變音器,這是之前演奏管風琴類似作品運用不多的。通過他對變音器良好的設計從而更形象生動地演繹作品。無論原作是管弦樂還是鋼琴音樂,謝苗諾夫均能以高超的技術,得心應手地將其巧妙地融匯於巴揚這個樂器之中。維亞切斯拉夫·謝苗諾夫一直在尋找運用巴揚獨有的音色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同時他通過已膾炙人口的世界名曲所作的這些改編,充分展現了巴揚左右手聲部的立體表現力,顯示了自由低音手風琴更為廣泛的`音域表現力,突出了這個以風箱為發音動力的樂器的獨特色彩。巴揚可自由攜帶的便捷,不僅給音樂的傳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且也給音樂人帶來了無限樂趣。這樣的便捷在客觀上起到了推廣宣傳、普及巴揚音樂的重要作用,為巴揚音樂由當代反思古典,由民間走向世界的進程發揮了顯著的歷史效應。
3.維亞切斯拉夫·謝苗諾夫作品改編的藝術表現手法分析
謝苗諾夫在創作一首樂曲時,會認真分析和反復思考。在不改變原作的基礎上,對樂曲進行小幅度的修改。針對每一首樂曲,謝苗諾夫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改編作品時更注重作品的創作過程。改編作品首要注重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謝苗諾夫認為:「巴揚演奏者首先要認真仔細演奏作品的所有音符,但是往往會演奏出不同的音樂。有時可能會大大不同於作品的原創,但實質上更接近樂曲的靈魂和作者的創作構想。應該看透、感受到作品的內涵,並完美得演繹出來。」在研究作品的藝術表現手法時,謝苗諾夫不會忽略轉述作品的基礎材料——和聲和節奏。雖然在某些情況下,他可能最先發掘出作品一些出人意料的地方,但完全會在適當的地方做出最深入的處理。
謝苗諾夫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尋找敘述藝術表現手法之間的聯系。為了更好地體現音色的藝術表現手法的充分價值,謝苗諾夫經常利用重疊單音規則。如果要突出某種聲音,便要改編復調結構。在李斯特的《鍾》這一作品的Piu mosso 部分謝苗諾夫反復思考樂曲的結構——旋律聲部在強怕處單聲部發出聲響,悅耳的聲音聽起來更清晰,而伴奏發生變化,和聲聲部基本改成左手演奏,而這樣弱拍處就在右手,在演奏巴揚時左手分部就會變得更加方便。在這一作品的結尾處,同時是樂曲的高潮之處,與樂曲的前半部分一樣幾乎沒有變化,實際上是完全重新認識樂曲的結構。保留所有聲部和節奏,謝苗諾夫重新混合它們,並在巴揚的樂曲結構中創作出更加可行的音響效果。謝苗諾夫運用獨特的符號,展現樂器的不同音色特點。在對原文和改編進行對比後,可以看出在符號前經過句處的改變,通過左手更強音的現行規律,轉換八度以下的符號信息,使樂曲的最後樂章達到真正地強而有力的、洪亮的,令人震撼音效和精湛技巧。整個樂曲中謝苗諾夫沒有改變規律,保留了樂曲的鮮明特點和精湛技巧。
巴揚手風琴和鍵盤式手風琴具有獨特結構特點——發音變化的可能性。根據這一特點,改編者需要在改編工作中經常考慮和積極的使用它們。要知道經過深思熟慮的音區使用,能讓巴揚的聲音更接近原作樂器的聲音(例如:使用明亮《八角手風琴》音區,《最高音的八角手風琴》,《最高音的巴揚手風琴》的鍵盤音樂,使用《大管》的柔和音區,或者《單簧管》的管樂、聲部,還有一些弦樂改編音樂)。幫助創建必要的對比,突出和突出音樂片斷的特徵,是作品的構成因素之一。例如:在巴赫的《夏空曲》中,謝苗諾夫藉助於音區找到每一變奏中自己的色彩、自己的音色,並突出這一變奏的特點。總的來說音區問題闡述得非常詳盡。音區,就像維亞切斯拉夫·謝苗諾夫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這個創作過程,束縛於作品各種音色的表現手法的選擇,廣泛多樣性的樂器音色資源的使用。在巴揚中是以藝術音區為支柱,一方面,傳統經典的歷史經驗創作出古典樂器的音區,例如管風琴和撥弦古鋼琴。而另一方面,特別是要明確每一具體的音樂作品。音區——這是藝術各種創作動機的實現。邏輯音色選擇如此合理,就像使用其他音樂表現手法——發聲法、力度、節奏、緩急法及其他語調表現手法,和適當的音樂藝術形象的體現形式。所以音區總是要以創作方法為前提,完全取決於對知識、審美力和演奏人才的態度。
結語
弗雷德里希·利普斯在自己的作品《關於巴揚改編藝術》中寫道:「在巴揚演奏者曲目改編中出現的問題,首先可能會出現作為臨時的,導致曲目的不足,缺少時代累積的原始文獻。事實上關於作品的改寫和改編問題是音樂藝術中永遠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之一」。改編曲、爵士樂演奏中的即興變化,長篇文藝作品的縮編本,當作者出現創作靈感,由於作品自身的優點,利用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會創作出藝術傑作。這些改變在謝苗諾夫的改編曲中都有所體現,也難怪他的作品改編會在手風琴演奏者中得到公認的贊賞與舉世的公認。謝苗諾夫的巴揚樂曲創作和改編讓更多不了解巴揚的人們了解巴揚喜歡巴揚,讓認識巴揚的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並且見識了巴揚更多種多樣的演奏形式,為巴揚的推廣與發展奠定了基礎,更為巴揚創作、演奏藝術的輝煌點亮了一盞不朽的明燈。
;Ⅲ 誰能告訴我手風琴版的那些經典的蘇聯歌曲哪有
到搜狗和網路都有,你可到淘寶買手風琴CD。
有些不是蘇聯的歌曲也很好聽。《西班牙鬥牛舞》《卡門》手風琴版的《鍾》也很好聽。主要看誰演奏,國內有張國平先生、姜傑先生。
(不知能不能幫到你)
Ⅳ 手風琴十大名曲欣賞
手風琴十大名曲欣賞有:小啄木鳥、霍拉舞曲、馬刀舞、顫動的樹葉、查爾達什、飄落(拉什布哈)、巴黎的天空、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打虎上山、牧民之歌。
1、小啄木鳥。
類似的草原暢情曲譜,尚有一些,但此曲在分量上、在抒情、在歌唱性、在表現蒙古民族特有的音樂色彩上,似乎會顯得更為充分,味道更為濃郁,有一種大開大合的展現,較好的表現力馬背上的民族縱馬賓士於原野無垠,振奮人心的內涵。
Ⅳ 俄羅斯人為什麼酷愛手風琴
這與一個民族的傳統有關系。盡管手風琴,來源於德國義大利,但是俄羅斯這個民族熱愛手風琴,來源已久,早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前蘇聯就比較盛行。象南斯拉夫的《橋》主題曲,莫斯科的郊外,么拉德斯基進行曲》等,俄羅斯手風琴愛好者,特別喜歡演奏這幾首曲子。總之,俄羅斯人喜愛手風琴,就像我們國家喜歡二胡,笛子,古箏,嗩吶一樣。如果你對我的回答滿意的話,請給予採納謝謝你。
Ⅵ 手風琴的音樂風格
【摘 要】手風琴傳統意義上被運用在民間或民族音樂、流行音樂的表演中,它從歌劇和輕古典音樂的全部曲目中改編而來。【1】如今,這種樂器的身影時常出現在當今流行風格的樂曲中,如搖滾、流行搖滾音樂等等,有時甚至在嚴肅的古典音樂會上以及廣告中使用。
【關鍵詞】 手風琴 音樂風格 傳統音樂 流行音樂 古典音樂
手風琴傳統意義上被運用在民間或民族音樂、流行音樂的表演中,它從歌劇和輕古典音樂的全部曲目中改編而來。【1】如今,這種樂器的身影時常出現在當今流行風格的樂曲中,如搖滾、流行搖滾音樂等等,有時甚至在嚴肅的古典音樂會上以及廣告中使用。
在傳統音樂中的使用手風琴於1829年被發明出來後,就風靡全球,這種狂潮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當時流行的波爾卡音樂。「
一度波爾卡在1844年春天成為巴黎和倫敦的時尚,很快普及到世界各地……,在1844年3月,波爾卡狂熱了巴黎:普通民眾、公務員、工人….設想一下,只要不是太守舊的人都會在首府的街道上伴隨著波爾卡舞動。同時,這種熱潮也很快蔓延到波爾多(法國西南部城市)和法國的其它城市。一個星期左右後,這個風暴也席捲了倫敦。波爾卡從這兩個時尚、帝權,極具影響力的國家,迅速的擴散到了法國和英國的他城市以及世界的各個角落。」【2】
除了1830年到1840年法國貴族在沙龍音樂會上演奏手風琴這一短暫時期,這種樂器一直是與普通老百姓緊密相連的。在1800年末期和1900年早期,伴隨著一波又一波的歐洲人遷居到世界各個國家,手風琴也風全球。
18世紀中期手風琴成為人們喜愛的流行樂器有幾個原因:獨特的品質導致了新樂器的流行(在大眾當中)。首先,他比所有老式民間樂器加在一起的音量還要大,甚至在最狂野的酒館里的狂亂的舞步聲中都能清楚地聽見手風琴的聲音。她也是「一人樂隊」的雛形,就是左手拿著貝斯和弦樂器,右手是旋律的按鈕,你可以一起唱,有腳打排子。這種樂器不需調音,隨時就可以演奏,但對於早期六角形手風琴設計最獨特的是令你的演奏效果不會太差,即使走調了也會聽起來很動聽。【3】
自從手風琴被發明後,已廣泛地與世界各種傳統樂器類型融為一體,從歐洲的波爾卡和哥倫比亞的Vallenato(一種哥倫比亞民間音樂)到韓國的trot music狐步樂曲。請參閱並入手風琴的傳統音樂類型目錄。
有時,某些傳統音樂風格可能被某些手風琴風格所束縛,像為施拉莫爾音樂而演奏的施拉摩爾手風琴,或為演奏巴斯克音樂的Trikitixa(一種全音階手風琴)。很難列舉一個國家,手風琴在其音樂傳統中不起到重要的作用,他甚至在文學作品中被理想化。【4】
在流行音樂中的運用從1910年前後開始直到1960年左右,在流行音樂中會頻繁的聽到手風琴獨特的聲音,這半個世紀經常被稱作「手風琴黃金時期」。三個演奏者,比其他的更多,開創了手風琴的流行紀元,所有義大利移民到美國的人:Pietro Frosini和他的兩個兄弟Count Guido Deiro和Pietro Deiro。在Vaudeville(歌舞雜耍表演)時期他們的演出遍及全北美、歐洲和澳大利亞,因此而成名。他們為維克多留聲機公司、哥倫比亞唱片、德卡唱片、愛迪生唱片、Cylinders和其他唱片公司創造了數以百計的錄音記錄【5】。他們中的Guido Deiro是1910和1920年之間最著名的手風琴家,擁有跑車和美女,過著明星般的奢華生活【6】。當時許多流行樂隊,例如Paul Whiteman管弦樂隊,專門僱傭了手風琴師。
1929-193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許多歌舞劇院紛紛倒閉。而在這不景氣的時期,手風琴師仍就能找到在電台中教授和演奏手風琴的工作, Charles Magnante被認為是最偉大的美國通俗手風琴家。在他的職業頂峰時期,他每周在無線電廣播中現場演奏30首樂曲,在演播室錄制8首樂曲【7】。另一位顯著的美國流行樂手是Dick Contino,他和Horace Heidt管弦樂隊巡迴演出,被列為世界最著名的手風琴演奏者。他創下為The Ed Sullivan Show(美國電視綜藝節目)演出隊表演48次的記錄【8】。此外,在1930年、1950年到1960年期間,John Serry, Sr.和Shep Fields and His Rippling Rhythm多次在百老匯劇院巡迴演出爵士樂;著名的音樂家、手風琴演奏家Myron Floren在Lawrence Welk(音樂劇綜藝節目)的出色表演,又掀起了手風琴的狂潮。然而,隨著1950年末期和1960年早期搖滾樂和新一代年輕人的出現,手風琴漸漸退出了流行音樂,因為新生代認為手風琴是他們父輩和祖輩們喜愛的輕松愉悅的音樂的縮影,並不是他們所喜愛的時髦的,流行的,時尚的音樂。
這種樂器也經常用在迪斯尼歌曲《鯨魚的傳說》中,《唐老鴨》歌曲《嘎嘎嘎》中,也經常用在聖誕節背景歌曲《聖誕果》中。
在古典音樂中的運用
盡管手風琴最初被人們認為是一件民族樂器,但使用它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也越來越多。現存最早為手風琴而寫的音樂會片段是由巴黎手風琴師、業余作曲家Louise Reisner小姐於1836年寫成的,至今還廣為流傳。
俄羅斯作曲家Piotr Ilyitch Tchaikovsky,在他的C大調管弦樂組曲2號中加入了全音階手風琴,簡單地在第三樂章中添加了一點諧虐、滑稽的色彩。
義大利作曲家Umberto Giordano,在他的歌劇Fedora(1898)加入了全音階手風琴。
1915年,美國作曲家查爾斯,在他的管弦樂2號中加入了全音階手風琴(或六角形手風琴)——還有兩架鋼琴、鍾琴、豎琴、風琴、齊特琴和泰勒明電子琴,手風琴部分——僅為右手演奏部分。上述全部樂曲由作者為全音階鍵鈕式手風琴而寫。
第一個專門為半音階手風琴(能演奏半音階的12個音)譜曲的作曲家是Paul Hindemith,1921年,他在Kammermusik No. 1,中加入了腳踏式風琴,由12個演奏者演奏四個樂章,但後來他將原腳踏風琴的部分改寫成了手風琴。其他的德國作曲家也為手風琴譜曲。
1922年,奧地利作曲家Alban Berg奧爾本伯格,在他的里程碑式的歌劇Wozzeck第7樂章中加入了簡短的手
風琴舞台表演部分,在美國,幾位作曲家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努力,其中包括John Serry, Sr.,他的特色體現在為傳統手風琴和自由低音手風琴的寫作中。
在20世紀的前半葉為手風琴譜曲的著名作曲家是:
·Virgil Thomson: Four Saints in Three Acts (1928) 《四位聖者的三幕劇》
·Serge Prokofiev: Cantata for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October Revolution, op. 74 (1936)《紀念10月革命20周年大合唱》·Paul Dessau: Mother Courage (1936) and Die Verurteilung des Lukullus (1949)
·Dmitri Shostakovich: Jazz Suite No. 2 (1938)《爵士第2組曲》
·Jean Fran·aix: Apocalypse According to St. John (1939) 《聖約翰的啟示》
·Darius Milhaud: Prelude and Postlude for "Lidoire" (1946) 《"Lidoire"的序幕和終曲》Henry Brant: All Soul's Carnival (1949) 《靈魂嘉年華》
·George Antheil—of Ballet mécanique fame: Accordion Dance for accordion and orchestra
(1951) 《手風琴和管弦樂的舞蹈》
·John Serry, Sr.: American Rhapsody (1955), to name a few.[16] 《美國狂想曲》
自由低音手風琴在古典樂中的運用盡管手風琴表演者和組織者努力把手風琴作為一種嚴肅樂器帶到古典音樂世界,並想進一步突破成為嚴肅音樂圈的主流,但並沒能如願,直到一些著名的手風琴師或多或少地摒棄了傳統低音手風琴,接受了自由低音手風琴,作曲家發現自由低音手風琴更吸引人,也容易譜曲,因為它從低音和預制按鈕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盡管早在1912年被發明出來,手風琴直到20世紀中葉才開始普及,被古典手風琴師所「發現」。丹麥手風琴師Mogens Ellegaard,被許多人認為是手風琴革新運動之父,他介紹手風琴時這樣說道:「 「我起初完全沒有手風琴這方面的文化,除非你把手風琴文化定義為「oom-pah-pah」或那一類東西。自由低音手風琴不存在,當我還是小孩子時他完全不被大家所了解,在那個時代手風琴世界處於光榮的孤立之中,與外面的音樂世界隔絕,音樂會對於我們是由Frosini,Deiro節目或民俗類節目所組成。獲得正式、高品質教育的可能性【在手風琴方面】幾乎為零。手風琴不被任何一所高等院校所接受……獨奏者、最好的樂者只能通過夜總會、星期六演出等地方使用它……這就是我還非常年輕時所做的事。「
Ellegaard繼續說:「但是在1953年第一架自由低音手風琴在丹麥被採用,巧合的是,我是最早得到這種樂器的學生之一……1957年,鋼琴家Vilfred Kjaer也是我國著名的輕音樂作曲家,為我寫了首協奏曲,通過他熱心聯系,他將組織Jubilesse infameuse舉行世界首場公演,這為低音手風琴帶來了希望,但無論怎樣這僅是開始。也是巧合,在那場音樂會上,作曲家Ole Schmidt正坐在觀眾席上,他不贊賞Kjaer的作品,但很喜歡這種樂器,他後來坦率地告訴了我。所以我挑戰性地寫了更好的曲子。1958年,他為手風琴和管弦樂寫了《交響樂的幻想和急速樂章》,這是由一位好作曲家第一部為手風琴而作的真正嚴肅的作品。」【9】
作曲家指揮的《交響樂的幻想和急速樂章》由丹麥廣播交響樂團首次公演,Ole Schmidt對這次演出發表了評論「我過去憎惡手風琴直到遇見了Mogens Ellegaard,他使我決定為他寫一部手風琴協奏曲」。
其他丹麥作曲家迅速步了Schmidt的後塵:
Niels Viggo Bentzon為手風琴寫了協奏曲(1962-63),為六個手風琴隊,弦樂隊和打擊樂隊譜寫了《在動物園里》和《交響協奏曲》。
Per N·rg·rd寫了手風琴獨奏曲《Anatomic Safari》(1967),手風琴和管弦樂《回想》(1968),他從師丹麥手風琴學院主任Lars Dyremose門下。
Karl Aage Rasmussen寫了《發明》(1972)
Hans Abrahamsen寫了手風琴獨奏曲《合組歌》(1977-78)
Steen Pade,N?rg?rd的學生,寫了一部手風琴協奏曲和三個獨奏作品:《繞道遠足》(1984),《開花
的日子》(1987)和《裝飾樂段》(1987)Vagn Holmboe譜寫了《奏鳴曲》。
在歐洲,自由低音手風琴的演奏已達到非常高的水平,人們認為這種樂器在音樂殿堂中值得認真的研究。
時尚和開拓的作曲家如Sofia Gulina, Edison Denisov, Luciano Berio, Per Norgard, Arne Nordheim, Jindrich Feld, Franco Donatoni, Toshio Hosokawa, Mauricio Kagel, Patrick Nunn 和 Magnus Lindberg為自由低音手風琴譜曲,這種器樂越來越頻繁地與新音樂和即席創作的群體融為一體。
在美國,很少聽說自由低音手風琴,直到1960年,通過音樂大師的努力,手風琴的成就能與古典鋼琴作品相媲美,盡管在大的音樂場景下從沒成為主流,但這種與傳統古典音樂的集合推動了年輕的手風琴師與古典音樂最大限度的聯系,這種聯系在此之前是從沒體驗過的。
當在國家最好的音樂會場演奏時,許多美國樂器演奏家在詮釋管弦樂自由低音的獨特性能上的表演是成功的。這個過程中,他們鼓勵同時代的作曲家為這種樂器譜曲,包括重要的管弦樂藝術家John Serry, Sr,一位音樂會手風琴師,獨奏者,作曲家和爵士合奏者,也在廣播電視直播中演奏,是20世紀早期的傑出的
古典音樂家和指揮家,他的經過改良的詩歌藝術為正式音樂會使用的樂器——自由低音手風琴獲得了尊重。此外,他的《自由低音手風琴協奏曲》在1966年完成,展示了這種樂器廣闊的管弦樂的潛力。
近來,由於把大眾風格和古典形式融合在一起,並且廣泛地應用了自由低音,Guy Klucevsek贏得了聲譽。紐約的William Schimmel,創作並表演了許多風格的樂曲,是「五度音」類型自由低音系統的主要倡導者,並與斯特得拉低音系統進行廣泛的合作。
在加拿大,幾位表演者也力推自由低音手風琴作為整個北美管弦樂合奏的一個重要成員,在這些主要的表演者、教師和作曲家中,Joseph Macerollo作為當代和古典作品的演繹者收到了廣泛的歡迎。
參考文獻
【1】Henry Doktorski,《Guido Deiro》中CD小冊子說明:《完美錄音作品》第1卷
【2】Charles Keil, Angeliki V. Keil, Dick Blau,的《歡樂波爾卡》(坦普爾大學出版社,Philadelphia: 1992), 9, 11
【3】Christoph Wagner,《關於手風琴如何改變世界的短暫歷史》。六角形手風琴的CD小冊子說明,有不同藝術家演奏。
【4】Wallace, Len《手風琴——大眾的樂器》(1989)
【5】《手風琴的黃金時期》,作者Flynn, Davison和Chavez,第3版本(Schertz,德克薩斯:Flynn聯合出版公司,1992)
【6】Henry Doktorski,《Deiro兄弟和他們的手風琴》
【7】編輯Helmi Strahl Harrington《Charles Magnante的故事:美國偉大的手風琴家自傳》,或Zello Cassolino第四版(Harrington藝術中心,2002)
【8】《手風琴人》:《傳奇Dick Contino》(父子出版,佛羅里達首府塔拉哈西,1994)
【9】Mogens Ellegaard,在訪談中引用《加拿大通訊:古典手風琴社會》
研究方向:手風琴演奏與教學
(文章來自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06級研究生/婷婷)
Ⅶ 請推薦一些手風琴的音樂或歌曲,謝謝。最近覺得手風琴很好聽
電影《天使愛美麗》的配樂,有幾首手風琴的非常不錯。(《艾美麗的華爾茲》與《野獸華爾茲》)
《一步之遙》與《自由探戈》的手風琴演奏版。《Corrine》《Valse Chinose》《La Cumpasita》。
《牧民之歌》《茉莉花》《保衛黃河》
《山楂樹》《喀秋莎》《芬蘭波爾卡》
題主如果是年輕人可以去B站搜索Up主「風流先森」
網路「Richard Galliano」
Ⅷ 2016年歐洲杯閉幕式上的演奏手風琴的女孩叫什麼名字
聽央視解說是16歲的樂手卡琳娜-諾伊維爾,演奏的是白色條紋樂隊的Seven Nation Army。不過沒聽說過這個樂手。。
Ⅸ 請推薦幾首比較短的經典手風琴曲
化妝舞會,火之吻,只為伊人,天使愛美麗這幾首比較短,也比較簡單,差不多4級的水平
還有一首愛的微笑,很好聽,但是有點難度,差不多8級的難度
如果需要的話,可以聯系我,我有五線譜的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