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抓河蚌
河蚌都生長在淡水中,河蚌通常都呆在水下面的泥土洞里,看見河底有一條條的細細的直線,順著那線摸下去你就能抓到河蚌;
冬春寒冷時利用斧足挖掘泥汾,使蚌體部分潛埋在泥沙中,前腹緣向下,後背緣向上;僅露出殼後緣部分進行呼吸攝食;天熱時則大部分露在泥外。無齒蚌一般生活在泥質底、pH值在5~9的靜水或緩流的較肥的水中。
(1)越南美女水裡摸河蚌視頻擴展閱讀
主要價值
食用
河蚌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A、B1、B2。河蚌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0.9克、鈣248毫克、鐵26.6 毫克、鋅 6.23 毫克、磷305 毫克、維生素A 243微克、硒 20.24微克、胡羅卜素2.3微克 。
還含有較多的核黃素和其他營養物質,總能量可達到20.71兆焦/公斤。河蚌肉對人體有良好的的保健功效,有滋陰平肝、明目防眼疾等作用。
河蚌也可燒、烹、燉、煮,做成美食供人類享用。
經濟
河蚌是珍珠的搖籃,不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養育珍珠;珍珠是一種名貴的裝飾品,而且還具有很大的葯用價值。珍珠可加工製成各種裝飾品和工藝品,歷來被視為珍寶,深受人們喜愛。
生活習性
行動
蚌的行動能力很弱,環境平靜時,由韌帶牽行,徽微張開雙殼,徐徐伸出斧足。一般斧足向殼的前方伸出,並固定在泥地上,再收縮蚌體向前移動。
這種爬行非常緩慢,通常一分鍾只前進數厘米。凡蚌體經過之處均留有一條淺溝。當蚌遇到敵害時,斧足很快縮回,閉殼肌同時急劇收縮,雙殼緊閉以御外敵。
生長繁殖
蚌為雌雄異體,生殖腺位足部背側腸的周圍,呈葡萄狀腺體,精巢乳白色,卵巢淡黃色。生殖導管通,生殖孔開口於腎孔的後下方很小。
蚌的生殖季節一般在夏季,精卵在外瓣鰓的鰓腔內受精,直至鉤介幼蟲形成。受精卵由於母體的粘渡作用,不會被水流沖出,而留在鰓腔中發育。故外瓣鰓的鰓腔又稱育兒囊(marsupium)。
受精卵經完全不均等卵裂(屬螺旋型),發育成囊胚,以外包和內陷法形成原腸胚,發育成幼體,在鰓腔中越冬。來年春季,幼體孵出,發育成河蚌特有的鉤介幼蟲(相當於其他瓣鰓類的面盤幼蟲)。
幼蟲有發達的閉殼肌,殼的腹緣各生有一強大的約鉤,且具齒。腹部中央生有一條有粘性的細絲,稱足絲。殼側緣生剛毛,有感覺作用。幼蟲有口無肛門,可借雙殼的開閉而游泳。
⑵ 童年記憶:河蚌
前不久去娘家,看到院子里有一盆裹著爛泥的河蚌。母親說,這是她從即將抽干水的魚塘里摸來的,為了「保鮮」,依然裹著泥。河蚌們誤以為自己還在泥土的懷抱中,正昏昏沉沉睡大覺。
那天,因為時間匆忙,母親沒有剖河蚌,我也沒有嘗到河蚌的美味,心裡有點小失落。
昨天清晨,先生早鍛煉回來,拎著一袋水產品。是河蚌,去掉泥腸,去掉腮,還敲打過結實的「肌肉」。河蚌清理得比較干凈。
剛好,母親捎來兩瓶腌制的酸菜。於是,酸菜燒河蚌,一道美味的菜餚經過幾小時的精心製作,香噴噴地端上了餐桌。
酸菜燒蚌肉,先生特別喜愛,我卻因為胃寒不得不淺嘗。我之於這道菜的念想,體現更多的是童年情結。
也是冬天,不過,小時候的冬天特別寒冷,村裡的小河盪都結了厚厚的冰,可以踩上去,走到河對面。家門口的那條通往太浦河的大港,河面實在寬闊,一般只在河邊結冰,出現一些冰稜子,河中間還是水波盪漾。只在特別冷的那些天,大港才結滿了冰層,此時,頑皮的小孩子手持瓦片、小石子扔在冰面上,比試誰甩得遠。冰層遇到撞擊物,發出「咯啦咯啦」的撕裂聲……冬天,正是農閑季節,大人們背靠臨河村民家的牆角,在看,在笑。
因為閑,總得干點事情。一些比較勤快的大人從家裡拿來農具「鐵塔」「釘耙」,折幾枝柳條,鑲嵌在它們的齒輪縫隙里,可以漏水,但能留住固體物。這是扒河蚌的主要工具。
握住竹竿的尾端,把鑲嵌著柳條的鐵搭釘耙甩到河裡,沉入水底,著泥後,再用力往身邊拉。除了污泥、碎磚亂瓦、柴草樹葉,收獲的還有藏在泥土中的河蚌、草叢里的小魚蝦,也有螺螄蜆子。
小孩子學樣,也去扒「水產」,力氣小,工具甩不遠,扒上來的河蚌往往都是小個,拿回家,只能喂雞鴨。人是不大吃的,即使在食物貧乏的時期,野生的黃鱔、泥鰍、河蟹,也根本不放在眼裡。江南水鄉,河盪密布,只要用心,網兜一攏,總能收獲無數,誰稀罕呢?
冬去春來,接著夏天來臨,孩子們放暑假了。小時候的農村,種植雙季稻,夏季剛好是早稻收獲的季節,大人忙著收割、播種,小孩子也沒閑著,割豬草,拾稻穗,總要弄得渾身臟兮兮。水鄉農村的孩子大都會游泳,家門前的大港水質清冽,孩子們往河裡一跳,游來游去,打水仗,比賽速度,不時潛入水底,在河面上冒出幾個水泡。傍晚,上岸回家,一身泥巴沒了,還收獲一盆盆河蚌。河蚌是在河裡潛水時挖來的,有飽滿的「油鼓蚌」,有扁扁的「辟蚌」。如果食用,定用「油鼓蚌」,肉質鮮嫩肥美,「辟蚌」是做珍珠的,可以賣給珍珠養殖戶。據說,「辟蚌」里做了「手術」,就能長出珍珠來。蘇州橫塘有個珍珠市場,那些漂亮的珍珠就是從「辟蚌」里長出來的。
小時候,也曾吃過河蚌,但我從來不覺得可口。長大後,離開家鄉,漸漸地珍惜起來,卻難以嘗到。如今,老家動遷,村莊消失,兒時的情景只能留存在記憶深處。
美食最相思。看到餐桌上的酸菜燒河蚌,思緒回到小時候,天馬行空,竟然一發不可收拾。除了扒河蚌、摸河蚌,我還想起了兒時的那些玩伴,她們在哪呢?
⑶ 河蚌怎麼做好吃
主料:河蚌300克、芹菜200克
輔料:蔥3克、姜2片、雞精1克、料酒1湯匙、鹽適量、蒜5瓣、紅干椒4個
1、河蚌去殼去掉黑線內臟等
⑷ 河蚌怎麼捉
河蚌全部在淡水中生長。河蚌通常呆在水下的泥坑中。當在河底看到一條細線時可以按照這條線摸下去,就能抓住河蚌。
冬春季節寒冷時,河蚌用斧足挖泥,使蚌體部分埋在泥中,前腹緣向下,後緣向上。僅將外殼的後邊緣暴露以進行呼吸喂養;高溫時,大部分都暴露在泥外。
(4)越南美女水裡摸河蚌視頻擴展閱讀:
河蚌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維生素A,B1和B2。每100克河蚌的可食用部分包含10.9克蛋白質,248毫克鈣,26.6毫克鐵,6.23毫克鋅,305毫克磷,243毫克維生素A,20.24毫克硒和2.3毫克胡蘿卜素。
它還含有更多的核黃素和其他營養物質,總能量可以達到20.71MJ/kg。河蚌肉對人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具有養陰養肝,明目養眼,預防眼疾的功能。
河蚌是珍珠的搖籃,不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養育珍珠;珍珠是一種名貴的裝飾品,而且還具有很大的葯用價值。珍珠可加工製成各種裝飾品和工藝品,歷來被視為珍寶,深受人們喜愛。
⑸ 水流為何不斷進出河蚌的身體
自然狀態下,河蚌只有身體的後端從泥沙中露出,進、出水管經常張開,以維持體內水流不息,保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河蚌通常成片或成帶地群集生活於淺水地帶,喜流動、清潔的肥水.在大江河中數量較少,僅在河灣淺水地區分布.池塘中河蚌的種類不多,但數量較大,稻田裡數量則較少.
⑹ 捉魚摸蝦
最早的記憶,是我們一家在河邊捉魚,老爸用涼帽在卵石之間一撈,從石縫驚擾出來的小魚就被濾在了涼帽里。因為太小而不能吃,後來應該是被丟在回家的路上了。我那時應該還沒上小學,小孩子的記憶如同打碎的拼圖,不可能說出是在香港回歸前後的。
山裡的孩子沒見識,初中時,問同桌你最想去哪,她說,去河邊玩玩就好。小興安嶺的徑流冰冷,帶來的河水清澈,沖刷出了大大小小的白卵石布滿河灘,兩岸的楊柳抽條,草地翠綠。討狗嫌的年紀,最盼著的就是老爸帶我去河邊,捉螞蚱蜻蜓撈小魚,天暖還能下水撲騰幾下,傍晚蚊子湧上來時才捨得回家。到家,螞蚱放在平底鍋里,油薄薄的散在鍋底,烙一下,加上椒鹽,也是個占嘴的玩意兒。二月河的小說里,寫這蝗災的時候,幾千里地的人都只能吃這個味道,吃得落難的和珅沒丟了小命。
石縫里的魚忒小,沒法吃,老爸會捉夠個頭兒的魚。他和幾個朋友,拎著個水桶,從河邊回來,裡面大大小小的雜魚,叫做三道鱗,鯽瓜子,葫蘆片兒,柳根兒,一種比一種難吃。老媽(那時年輕的很)收拾了魚,用東北的豆醬混著炒雞蛋,蒸做成又粘又鹹的一碗,別人都混著饅頭米飯往下送,我吃得是無比頭疼。可是,鎮子窮我家更窮,根本就沒什麼蛋白質來源。遠古以來,負責蛋白質來源的是部族的成年男性,魚獵的角色迫使他們承擔上山下海的辛苦,給我吃那麼古怪的雜魚醬,也是父母沒辦法的辦法。
都是怎麼捉來的呢,靠我老爸。我還能坐在他的二八大杠自行車上時,當天是長輩的生日,老爸騎車帶我去捉魚是一無所獲,一早上瞎忙,兩手空空的該往家趕著吃壽宴了,這時他捉魚的靈感發光了,帶著我往路邊的小溪去找,在那,他很久前圍了一圈鐵絲網。只見他停車下車支上自行車,俯身在小溪裡面伸手一探就是一隻大蛤蟆,墨綠的傢伙有小半斤,白肚皮帶稀疏細小的黃斑。我就坐在自行車大樑上死死攥著這只蛤蟆,一轉眼到了家,還趕上了把這只蛤蟆和眾多土豆燉成了一盆,壽宴上多了道菜。
蛤蟆,在南方代表有毒蟾蜍,夏夜裡,它們會從雜草誤爬到路面,慢吞吞的爬,姑娘若要嘲弄不解風情的小伙兒,可以說:癩蛤蟆一樣,戳一下動一下。在黑龍江伊春,蛤蟆的學名叫做雪蟾,長相可人的多,行動伶俐,一縱一縱的跳,所以肉質比起牛蛙更勁道,據說母蛤蟆炮製的葯物比黃金貴重。
《春天,十個海子》寫到,……空虛而寒冷的鄉村,那裡的穀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它們一半用於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穀物的空虛而寒冷的屬性,正是需要副食來調和的。老爸可不是臨淵羨魚的人,他可以單手劃著皮筏子,另一隻手整理漁網,漁網一側靠浮子一側靠墜子,垂直攔在河面,往來的小魚會纏在網上。捉得最盡興的時候,老爸甚至在河邊搭了窩棚,可以起早貪黑的下網收網。幾塊石頭壘個灶子,剛捉上來的河魚就和豆角土豆燉個一鍋,野炊使人忘了河魚多刺又帶土腥味的尷尬。我在淺灘里撲騰夠了,就上岸用柳枝穿上收拾好的魚,邊在篝火上烤,邊撒上椒鹽孜然,特別特別美的味道。
另外,大泥鰍通常躲在橋墩石縫里,漁網對這些非主流沒辦法。可以用玻璃罐頭瓶,糖水黃桃的那種,用個膠皮漏斗蓋住,裡面丟一塊兒干糧或者蚯蚓,拴上繩子縋到泥鰍家門口。想吃魚餌的泥鰍順著漏斗進入容易,出來就難了。抗日戰爭期間有個重慶防空洞慘案,就是因為設計的防空洞門只能向內開,洞內缺氧的人群往外涌,最終窒息在裡面,傷亡近一萬,或許是設計師坑爹的最高記錄。
在一處河灘上,有山泉湧出來,我把將上烤架的魚放在泉眼裡玩,這只十厘米的傢伙竟然逆著水流遊了進去,我就和魚杠上了。等了又等,它終於沒了力氣被泉水送了出來,我兩手一撲,魚就從指縫溜了,再一撲,又溜了,最後一撲,魚也最後一溜,掉進了河裡搖搖尾巴消失了。我經常設想,如果不是非要揪住這滑不留丟的傢伙,而是一巴掌給它揚到沙地上,這樣事情會不會換個結果。後來也經常設想很多事會不會換一個結果,而我本身一天天變老,照舊稀里糊塗的活著,平淡的日子裡,靠想像力遍歷其他的可能。
水性夠好的話,還能去摸河蚌,河蚌的個頭兒趕得上中號的拖鞋。我坐在船上收拾,老爸扶著船幫子,光腳在水裡探,踩到不走運的河蚌,就一頭紮下去取上來。每次老爸俯進水底,我獨自在船上四顧河面就一陣心悸,接過來河蚌,十個八個的擺在一起,就很開心。恐慌和欣喜交錯,最後當然是開心的回家等著蚌肉炒韭菜,盤算著專挑瑤柱的那塊肉吃。這種心情,一直到我養了只狗才能明白:你揚手打狗,狗就會想:要死要死要死;你拿骨頭饞它,狗就會想:要吃要吃要吃;你同時反復做這兩件事,狗就會如同摩斯電碼一樣的切換,要吃-要死的糾纏交錯的狀態。
為了補貼家用,老爸在我七歲的時候去做了一年水手,二十年來,時常聽他講在遠洋漁船上的故事,依然是充滿嚮往的語氣。水手的工作辛苦,但是拖網里有價無市的海貨隨便吃,船上的烹飪方式也簡單粗暴:煮和炸。據說鯊魚的崽子,三兩重的對蝦,絕跡的大黃魚,他們都見識過。一旦捉到值錢的魚蝦,還可以和日本韓國的漁船打招呼,兩邊用洋煙洋酒物物交換。有不要命的漁船會沖到別國的領海撈一把,引得海防的巡邏艇開火,嚇得船長切斷拖網的纜繩瘋狂逃竄,有的船上還留下了一排碗口大的彈洞。老爸說,他曾給我留了一隻大的離譜的青蝦,用鹽腌上了,下船帶給我吃,可惜天太熱日子太久,蝦臭掉了,如今我也吃過幾次高檔海鮮,可是那隻蝦到底是有多大呢。
一直到現在我也不能接受家裡的魚,老爸掌勺做的魚都是原味,甚至鹽都很少放。海邊度假的時候,我恨不得就著薯片吃飯。魚的鮮腥味,據說是多種氨基酸氧化的表現,對於水手來說,竟是一種異香。比起不了解他的口味,我更不了解為了生計橫絕滄海的感受,會不會如同愛倫坡的描寫,崖岸下的海水漆黑一片,永遠的翻滾咆哮。或者葛氏的《神奈川沖浪里》的扁舟一葉。倒是家裡的陽台可落腳的地方不多了:晾著幾個簸箕的干沙丁魚,而且在特殊的架子上擺著。怎麼個特殊法呢?小區里的野貓成群,要防住這些飛檐走壁的傢伙可不容易。魯迅寫祥林嫂的那篇課文,介紹了一種「狗氣殺」道具,盛上雞食,通雞阻狗,狗自然氣得要死。我家的晾魚架子貓都上不來,稱為"貓氣殺"十分恰當。老爸現在是教師,晚自習回來可以一條咸魚,一碗黃酒,一家人看看電視。
最近翻了翻原版的《老人與海》,在我看來,抗爭的意味不多,而且老頭子通常很倔,並不稀奇。為了降伏這條馬林魚,老人不眠不休,緊握纜繩的手已經血肉模糊,不放棄的同時,他也不住的贊嘆這條魚是美麗偉大的生物,但是迫於自然法則他必須殺死這魚。《入殮師》中,小林和社長在溫暖的花房,看著窗外的飄雪,烤海豚魚白。剛入行的小林對屍體十分排斥,正想提起辭職,而社長用燒烤便勸說了他:一種生物一定要靠殺死另一種生物才能生存,或許除了植物之外,如果不可避免,我們就要吃得最好。
人和魚蝦之間,是吃與被吃,人自然很輕松。而魚蝦則是進行了一次輪回滅度,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自然法則的事情也不必想那麼多。
日子越來越好,如今捉魚摸蝦就是個消遣,前兩年在蘇北,老爸在黃河的舊道里捉到了兩條鱖魚,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野生的鱖魚本來就稀有,兩條魚又很有斤兩,一桌朋友吃得很開心。據說魚出水的時候,有圍觀的群眾出五百塊買,老爸也沒出讓。後來又捉到野生甲魚,同樣也有人要出大價錢買去,老爸同樣不給,一定要帶回家嘗鮮。我從小就被無盡的雜魚鎮住了,實在不喜歡吃魚,不和老爸一個口味。但是,沒吃過的東西一定要吃到,這條原則被我學習的很好,我也為之付出了許多工資的代價。
窮日子也已經過去,憶苦思甜沒有人聽,嘗鮮獵奇的故事倒是不錯的談資。希臘神話里,賽任的歌聲美妙無比,但是會引誘水手投海自殺,奧德修斯命令所有水手堵住耳朵,堅守崗位,唯獨把他自己綁在船首的十字架上。經過賽任的海域時,美妙的歌聲令奧德修斯陷入狂亂,他命令水手解開繩子,讓他蹈海追尋歌唱的女妖。然而大家的耳朵都堵上了聽不到他叫嚷,奧德修斯就成為唯一一個聽過賽任歌聲並活下來的人。
微斯人,吾誰與歸。
⑺ 摸河蚌作文
剛放寒假,我就聽外婆說村後抽幹了水的魚塘里有河蚌,於是特別想去摸河蚌。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小姨帶上我、姐姐和弟弟向魚塘「進軍」了!
一到目的地,我們就迫不及待地下到魚塘里。我用腳小心地向前摸索著。剛走了幾步,小姨叫住我:「正正,快過來,這好像有河蚌!」一聽到河蚌這兩個字,我激動極了,立刻趕過去,「哈哈,果真有一個河蚌!」姐姐和弟弟看到我已有收獲,嫉妒得不得了。
這時,小姨發話了:「我們大家齊心協力,收獲會更多。我建議你們用『地毯式搜尋法』。」「好啊!」我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於是,我們一字排開,仔細地搜尋。可過了半個小時,我們才撿到了十幾個。小姨說:「這樣不行,看我的吧。」只見她挽起褲腿和袖子,下了水,一分鍾不到就收獲了兩個大河蚌。我們看得目瞪口呆,急忙向小姨討教摸河蚌的訣竅,小姨告訴我們:「先找到有小小的十字架的地方,再用小鏟子探一下虛實,遇到硬物後估計出大小,然後用小鏟子慢慢在硬物周圍挖一個圈,再猛地插進泥里,向上一鏟,十有八九都會有。你們試一下吧。」
我們開始用小姨說的`方法摸河蚌。不一會兒,姐姐高興地喊道:「我摸到一個了!」又過一會兒,弟弟也激動地喊了起來:「我摸到兩個了!」我們的戰果激增……
在回家的途中,大家看著滿滿一桶河蚌,高興得像打了勝仗似的。
⑻ 過去農村魚塘里有很多河蚌撿,為什麼現在魚塘里很少看到河蚌了
缺乏河蚌的原因主要是嚴重的環境污染。之前村中有10多個魚塘,現在只有3個魚塘尚未受到污染。其他魚塘已被人們拋棄。到處都有污水和垃圾。在這種情況下,河蚌自然無法生存,甚至小魚也看不見,因此說河蚌數量減少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大家對河蚌的食用需求量高也是一方面,我們這的河流里,總會有一些人用上網捕撈蝸牛、河蚌,每到一個地方全部掃空,這樣的話數量自然也會少了。所以究其原因還是環境污染的鍋。
⑼ 為什麼以前農村隨處可見的河蚌不能吃現在為何很少見野生的了
說起河蚌,大家有沒有想起跟小夥伴一起下河摸河蚌的日子呢?以前在農村,一到河道乾枯的時候,成群結隊的大人和小孩就會拿著水桶去河裡撿漏在淤泥之中的河蚌,這些隨手可得的河蚌居然是比恐龍還要古老的物種。
河蚌是軟體動物門蚌科的總稱,雖說種類不少,但它們的生活習性相差無幾,喜歡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底。河蚌可以在水底蠕動和挖掘,因此經常將身體半埋於泥沙之下,當遇到危險時,就會將微脹的蚌殼緊緊的。被河蚌夾手是小時候必不可少的必修課。我們都知道,河蚌有孕育珍珠的功能,以前捕撈河蚌的主要原因也是覬覦她肚子里的珍珠,而剩下的河蚌肉一般都是剁碎給家屬加餐,因為大家總說河蚌肉是不能吃的。這是為何?
進入現代社會後,農業大量使用化肥,工業大量排放污水,使得我國大部分水域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河蚌的生存環境受到了嚴重影響,數量則大幅度下降,而且大家都有所發現,農村裡的小水溝和河流都呈現出枯竭的狀態,這是因為水,小河流都匯聚到大河裡面便開始斷流,河蚌的生長面積急速下降。氣候,以前摸河蚌是小孩不可多得的娛樂方式,大人也用這種方法來改善生活。現在小孩子的娛樂方式很多,這種危險的活動家長自然不允許。捕撈河蚌的人少了,在市場上見到河蚌的機會也就少了。其實河蚌能直接反映河流的水質問題,河蚌多的河流說明水質越好,河蚌的減少也在說明我國的河流水質不容樂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注意環境的改善。
⑽ 河蚌哪些部位可以吃請見圖。
河蚌的部位分解圖如下,河蚌的腮和腸等內臟不能吃,其他都是可以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