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邰怎麼讀姓氏
邰讀作tái。
邰姓是周族始祖棄的後代,以國名為氏。邰姓始於堯舜時期,邰氏的始祖就是上古時期有大功於民族進化的賢人後稷,他是帝堯的農官,因治理農業有功,堯就封他為邰國的國君,從此便有了邰姓。根據《說文》上說,後稷為堯的大司農,以功受封於邰這個地方,子孫就以邰為姓氏。
淵源
源於姬姓,是周族始祖棄的封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按史書記載:上古周部族的始祖叫後稷,姬姓,名棄,為姜嫄所生。
姜嫄姓有邰氏,為炎帝之後,據說是嫁給了帝嚳。 「邰」,古稱「斄」,上古人類很早就在那裡建有著名的「斄亭」,俗寫即為「邰亭」,是自古以來人們專門用以祭祀後稷的地方,位置在今陝西省關中平原西部的咸陽市武功縣,在秦、漢時期,該地稱扶風郡五丈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邰姓
❷ 邰,怎麼念
邰,讀作tái。
既是一個古地名,在今中國陝西省武功縣西南。也是一個姓氏。
邰姓是周族始祖棄的後代,以國名為氏。邰姓始於堯舜時期,邰氏的始祖就是上古時期有大功於民族進化的賢人後稷,他是帝堯的農官,因治理農業有功,堯就封他為邰國的國君,從此便有了邰姓。根據《說文》上說,後稷為堯的大司農,以功受封於邰這個地方,子孫就以邰為姓氏。
姓氏源流:
1、源流一
源於姜姓。為後稷之後。據《姓氏考略》記載,後稷為堯大司農,因治理農業有功,堯就封他為邰國的國君,其子孫以國名為姓。
2、源流二
源於他姓所改,為大利稽氏所改。據《周書》載,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大利稽氏,入中原後改為邰氏,又據《通志·氏族略》載:「大利稽(三字姓)之為邰。」
(2)邰怎麼讀擴展閱讀:
一、得姓氏族
周部族的始祖叫後稷,姬姓,名棄,為姜嫄所生。姜嫄姓有邰氏,為炎帝之後,嫁給帝嚳。相傳,有邰姑娘姜嫄,未出嫁前,生活在有邰氏部落(在今陝西省武功境內)里。
有一天,她與同伴到野外去玩,看到田野上有一個巨大的腳印,姜嫄出於好奇心,將自己的腳踩上去比大小,誰知這一踩就心有所動。回去以後就懷孕了,生了一個男孩。
這個孩子生下來就沒有父親,她怕人笑話,就把他丟棄在小巷裡。令人驚異的是,動物們見了這個小孩,都備加愛護,繞道而行。姜嫄又把他丟棄到結冰的河上,成群的飛鳥都來圍在這小孩的周圍,用羽毛為他保暖。
姜嫄見這小孩大難不死,意識到他將來一定會有出息,於是就改變主意把他抱回家撫養。因為開始就把他遺棄,所以就給他取個名字叫棄。棄從小就喜歡種植各種植物,長大以後成了種莊稼的能手。後來帝堯任命他為農官後稷。
在他的管理下,天下農業連年豐收。帝堯很高興,就封他為有邰氏的國君,邰就是棄的後人。按照傳說慣例,人們把棄視為灶稷神(即莊稼神)。棄的後代,就用國名邰作為自己的姓氏,故邰氏後人奉後稷為邰姓的得姓始祖。
二、相關姓氏名人
1、邰仁五公
邰仁五公,邰中泰公之後,朱元璋大將,克衢州,九江,封皇陵守備,隴中節度使等職。
2、邰茂質
邰茂質,明代著名孝子,慈利人。其母怕雷,每逢雷雨,茂質便以身護母。其母去世後,每遇雷雨,便赴母墓護之,雷止才歸家,茂質聞雷護母,後為「二十四孝」之一。
3、邰格之
邰格之,明代制墨家。安徽休寧人,墨工出生,是休寧派的創始人,亦是成套叢墨——集錦墨的創始人。現存有「文玩」、「世寶」、「蟠螭」等款墨。
❸ 邰怎麼讀啊
拼音: [tái]
部首:阝部 筆畫:7筆 五筆:CKBH
釋義:〈名〉1.古國名按,堯封稷於邰,而國姜姓他處,至武王又封神農後於焦。邰在今陝西乾州武功縣南在今陝西省...
❹ 邰正宵中的邰怎麼讀的 漢語拼音是什麼
邰 拼音:tái
部首:阝,部外筆畫:5,總筆畫:7 ; 繁體部首:邑,部外筆畫:5,總筆畫:12
五筆86&98:CKBH 倉頡:IRNL
筆順編號:5425152 四角號碼:2762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0B0
基本字義
--------------------------------------------------------------------------------
● 邰
táiㄊㄞˊ
◎ 古地名,在今中國陝西省武功縣西南。
◎ 姓。
❺ 「邰」字怎麼讀
讀音[tái]
❻ 邰怎麼讀姓氏
讀作tái。
邰姓是周族始祖棄的後代,以國名為氏。邰姓始於堯舜時期,邰氏的始祖就是上古時期有大功於民族進化的賢人後稷,他是帝堯的農官,因治理農業有功,堯就封他為邰國的國君,從此便有了邰姓[1]。根據《說文》上說,後稷為堯的大司農,以功受封於邰這個地方,子孫就以邰為姓氏。
起源:
源於姬姓,是周族始祖棄的封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按史書記載:上古周部族的始祖叫後稷,姬姓,名棄,為姜嫄所生。姜嫄姓有邰氏,為炎帝之後,據說是嫁給了帝嚳。 「邰」,古稱「斄」,上古人類很早就在那裡建有著名的「斄亭」,俗寫即為「邰亭」,是自古以來人們專門用以祭祀後稷的地方,位置在今陝西省關中平原西部的咸陽市武功縣,在秦、漢時期,該地稱扶風郡五丈原。
❼ 邰作姓怎麼讀
讀作:tái
邰注音:ㄊㄞˊ,簡體部首:阝部,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7畫,繁體部首:邑部
部外筆畫:5畫,總筆畫:8畫,五筆:CKBH,倉頡:IRNL,鄭碼:ZSJY,四角:27627
結構:左右,電碼:6733,區位:5902,統一碼:90B0
釋義:
1、古地名,在今中國陝西省武功縣西南。
2、姓。
(7)邰怎麼讀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同音字:台、抬、苔
一、台拼音:tái
釋義:
1、高平的建築物:亭台樓閣。
2、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台鑒。台甫。
3、像台的東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檯。燈台。
4、量詞:一台戲。
5、台灣省的簡稱:台胞。台幣。
二、抬拼音:tái
釋義:
1、舉,提高:抬頭。抬手(喻通融寬恕)。
2、合力共舉:抬轎子。
3、〈方〉[抬杠]喻爭辯。
三、苔拼音:tái
釋義:隱花植物的一類,根、莖、葉的區別不明顯,常貼在陰濕的地方生長:青苔。苔蘚。苔原。
❽ 邰讀音是什麼
【漢字】:邰
【讀音】:tái
【部首】:阝
【結構】:左右結構
【筆畫】:7
【釋義】:①古地名,在今中國陝西省武功縣西南。②姓。
❾ 邰這個字怎麼讀
邰
讀音:tái 部首:阝 結構:左右結構 筆畫:7 釋義:①古地名,在今中國陝西省武功縣西南。②姓。
❿ 邰字怎麼讀
邰
讀音:[tái]
部首:阝五筆:CKBH
釋義:1.古地名,在今中國陝西省武功縣西南。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