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漫美女 » 小視頻少數民族美女拿水桶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小視頻少數民族美女拿水桶

發布時間: 2022-12-20 06:09:36

1. 在俄羅斯的中國人約有200萬,卻很少有人娶俄羅斯美女,為什麼

在我個人看來,我們國人很少娶俄羅斯美女,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第一兩個國家文化、飲食存在差異使得適齡男女青年,很難發展成為戀人;第二俄羅斯美女,在擇偶上更傾向於發達西方國家男性;第三國人傳統相夫教子思想,使得俄羅斯美女難以接受。

戀愛是人生中,一個最為美好階段,同時也是一件你情我願事情。伴隨經濟全球化發展,我們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公民足跡遍布了世界各地。僅僅在俄羅斯的中國人,就達到了約200萬人。這些在俄羅斯的同胞們,生活工作在這里,卻很少有人能夠娶到俄羅斯美女。

結語:

綜合上面敘述看來,我們國家在俄羅斯男性,很少娶俄羅斯女性,存在多方面原因。既有飲食、文化差異,也有俄羅斯美女排外因素,這一點從俄羅斯沒有「唐人街」,就可以看出來。

加上俄羅斯戰斗民族彪悍民風,美女婚後會很快變「大媽」這一特性。使得我們國人男性,也不會輕易將俄羅斯美女,當做最佳的擇偶對象。

2. 在俄羅斯的中國人約有200萬,卻很少有人娶俄羅斯美女,為什麼

俄羅斯金發碧眼、身材高挑、面容精緻的美女,十分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再加上網上傳說的「俄羅斯男女比例失調,美女無處可嫁」等傳聞,更使得無數人血脈膨脹,躍躍欲試。

在網上,去俄羅斯找媳婦兒、去俄羅斯美女的新聞也屢見不鮮,然而事實是,雖然隨著中俄經濟交往的日益頻繁,每年進入俄羅斯的中國人超過在250萬,常駐俄羅斯的人也有數十萬,但是,真正娶俄羅斯妹子的中國人卻寥寥無幾。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4個原因。

一、文化差異

當然,隨著中俄交流的愈發深入,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隨著中國和俄國相互的了解更加深入,中俄跨國婚姻勢必會越來越多,中國小伙兒娶到俄羅斯美女的希望,自然也越來越大。

3. 月亮的傳說 幾句的

1 布農族的月亮神話

太古時代,天上有兩個太陽,輪流的在天空照射大地,致使大地沒有晝夜之分,炙熱的天氣,讓人類的生活十分不便。有一對夫婦勤奮的在耕地工作,將睡著的嬰兒穩穩放在樹蔭底下的石堆旁,並用棕葉遮蔽妥當。不料仍然被殘酷的太陽活活曬死,變成蜥蜴躲進石堆縫里去。父親知道這件事情,十分悲憤,發誓將太陽射下為孩子報仇。
踏上旅途之前,父親事先在住家門口種了橘子樹,就出發前往太陽上升之處,准備在太陽升空之前將它封死,射術精準的父親果然射中太陽的一隻眼睛,太陽的光芒頓時消失變成月亮,月亮閉著雙眼,胡亂的伸手抓人,由於手掌太大,父親從指縫中掙脫逃跑。由於一個太陽被人射傷成月亮,另一個太陽怕的不敢升空照耀大地,於是大地陷入一片漆黑,大家無法出外工作,更尋不到食物,生活非常的困苦。如果族人不得已一定要出門,都必須先投擲石頭,由石頭落地的聲音判斷前方是路還是深淵,一隻出外覓食的山羌,被人們丟出去的石頭擊中頭部,血流如注,山羌受不住疼痛,發出生氣的吼叫聲,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躲藏的太陽竟然被山羌的吼叫聲,嚇到空中重新照耀大地,人們又恢復正常的起居,但是山羌的額頭從此留下一個美麗的疤痕。
後來,月亮傳授射日的父親各種祭典的儀式及禁忌,例如:狩獵察及播種祭時不可貪吃甜食,否則會有荒年或打射不中獵物等;月圓時候要舉行孩童祭,否則孩童會生病、死亡。父親返回部落之後,開始教導族人辦理祭祀事宜,當大家學會所有得祭典儀式,那棵橘子樹已經長成大樹。所以布農族有幾個社群在進行祭典儀式的時候,都會以橘子樹葉作為祭器。

2吉普賽的傳說—月亮的孩子

從前有位吉普賽女子,和先生結婚多年都沒有生下孩子。某天夜裡她向月亮祈禱,祈求月亮能賜給她一個孩子。不久之後她如願懷孕,但是,當小孩生下,他們發現這孩子沒有吉普賽人的黝黑膚色與深褐色眼睛,竟是灰色的眼睛與銀白色的肌膚,吉普賽男子非常生氣,認為是妻子背叛了他,要殺掉這個孩子。
吉普賽女子不忍,便將小孩子帶到山上,遺棄了他。月亮於是從此照顧起這個孩子。每當月圓之際,就是這個孩子行為良好,而每當月亮轉虧為新月,便是這個孩子哭泣,月亮為他做了個搖籃、哄他停止哭泣。(將白化症小孩比擬為月亮的孩子)

3 月亮女神
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蒂米斯(Artemis)。她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非常漂亮,同時也是個很厲害的弓箭手,掌管著狩獵,身邊常伴著她心愛的弓箭和獵犬。每天她駕著銀色的馬車在夜空中賓士,代表了夜間的一起——寒冷、寂寞、以及亡靈的道路。她還是未婚少女的守護神——她自己也是終身未婚,這裡面還有個悲傷的故事。

海王波賽冬有個兒子,名叫 奧列翁(Orion),他非常喜歡射箭,是個很好的獵手,還喜歡在海面上狂奔。月亮女神很喜歡奧列翁,他們相識了,並且彼此相愛,經常一起在叢林中狩獵,在海面上狂奔。女神的哥哥阿波羅很討厭奧列翁,也不喜歡她妹妹與奧列翁的這段感情,於是決意要除掉奧列翁。某天,奧列翁正在海面上飛奔的時候,阿波羅用金色的光罩住奧列翁把他隱藏起來,使任何人都看不出奧列翁的本來面目,然後就去慫恿喜歡射箭的妹妹月亮女神把遠處的金色物體當作靶子。月亮女神當然不知道這是哥哥的陰謀,射出一支箭,正中奧列翁的頭部。後來她知道了自己射死的是心上人奧列翁,於是陷入絕望之中,日夜哭泣。為了永遠珍藏對奧列翁的愛情,她請求宙斯把奧列翁升到天上,希望自己乘坐銀馬車在天空奔跑中隨時可以看到。宙斯接受了她的請求,把奧列翁變為天上的星座——獵戶座。女神發誓,終身不嫁,她要永遠在夜空中陪伴著奧列翁。

4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的赫哲族中,就廣泛流傳著一則「月亮的故事」。
古時候,一個婦女去江邊挑水,抬頭望著天上的月亮,覺得明亮的月亮特別可愛,不由得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在婆家受到的種種虐待、萬念俱灰。她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何不請月亮神仙幫個忙,使自己脫離這個苦難的世界呢!當她剛開始祈求月神時,令她十二萬分驚訝的是,從遠處江面上晃晃悠悠飄來了一塊毯子不像毯子、船又不像是船的東西,很快來到了她面前,停住了。她試著用腳尖往上一踩,說來也奇怪,整個身體不知不覺就上去了。它立即像變魔術那樣,把那位婦女凌空託了起來,慌得她趕緊抓住身邊的樹。也不知道她從哪裡來的那麼大力氣,那棵樹竟然被她連根拔了起來。這時,「飛毯」越飛越快,她也越飛越高。就這樣,那位婦女很快就飛到了月亮上。
這個傳說是想要告訴大家,月亮上的那些黑影,就是那位婦女和她帶到月亮上去的水桶呀、扁擔呀、樹呀。當然,這只是個民間故事,月亮上並沒有這些東西,也沒有所謂的月亮神。

5 我國高山族的一則神話是這樣的:
天地間本來是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人們只能點火把來照明。也不知過了多少年,也不知是哪一天,突然間,特大的狂風把兩個持火把的人吹上了天,天上就有了兩個太陽。兩個太陽輪流照耀著大地,照得人們無法合眼休息,莊稼也都被燒焦了。又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一位箭術高明的神箭手用強箭射中了其中的一個太陽,從此,它的光芒減弱,變成了月亮。
高山族的另一則神話,說太陽和月亮是一對青年男女變的:為了替大地和人們尋找光明,他們兩人走遍了天涯海角,最後飛上了天空,男青年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女青年變成了溫柔可愛的月亮。
當你們抬頭看月亮的時候,立刻就會發現,明亮的月亮上還有些不那麼明亮的地方,它們比周圍稍微暗一些,暗的程度也不一樣。下面一則瑤族神話就是想來解釋月亮上明暗交錯的情景的。

6 天上的月亮原來是方不方、圓不圓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熱得使人透不過氣。一對青年男女立志興利除弊,為人民做好事。力大無比的男青年將一支支利箭射向月亮,硬是把月亮一點點修理得圓圓的。可是,月亮光還是太亮,而且白白的月亮也不好看呀!女青年是位織錦能手,她潛心為月亮編織了一幅美麗的絲錦,讓男青年掛在箭上射到月亮上去把它蓋起來。這樣,月亮光就不那麼刺眼了,原先織在絲錦上的圖案、房子、牛羊、桂花樹等就成了我們看到的月面圖案了。後來,男女青年也來到了月亮上,男放牧,女織錦,過著美滿幸福的日子。

7 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在我國更是人人皆知、家喻戶曉的。據說嫦娥吃了西王母給的不死葯,輕飄飄地飛到了月亮上,住在那兒的廣寒宮里,至今還過著寂寞的生活。陪伴著嫦娥的只有那隻一年到頭都在為嫦娥搗葯的玉兔。後來,也不太清楚從什麼時候開始,月亮上又來了一個叫吳剛的人,只知道他修仙時犯了戒律,被罰到這里來砍桂花樹的。可是,桂花樹是棵仙樹,吳剛怎麼砍得了呢!當他把斧子剛提起來,樹上的裂口又立即合攏起來了。就這樣,他就只能永遠在月亮上做著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
8
朱元璋起義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9
想要摸月亮的國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加勒比海地區,有一個王國。這個王國像台灣一樣是個島國,島上有綠油油的樹林,四周是湛藍的海水,終年有著溫暖的氣候。這個王國的領袖是個高傲的國王,他的生活瑣事總是有人伺候,國內的人民也對他畢恭畢竟的,不敢違抗他的要求。這個國王其實什麼也不缺,然而,有一天夜裡,當他站在城堡的窗檯旁享受涼爽的晚風、仰望夜空時,他為那皎潔的月光深深吸引,突然興起了想要摸月亮的願望。
這個念頭一旦在他心裡滋長,他立刻召集大臣,發布他要摸月亮的訊息,要求大臣達成他的心願。這個大臣知道國王易怒的性情,擔心得睡不著覺,終於在隔天清晨獻上一計:要全國動員,蓋一座可以讓國王可以登上摸到月亮的高塔。國王接受了這個建議,馬上要求全國上下貢獻家裡大大小小的木箱,一個迭一個像堆積木一樣地愈堆愈高。然而,當這些木箱用盡,離月亮還有好遠好遠的距離,國王於是下令全國人民砍伐境內所有的木材來建造木箱,不願意服從的人就會被關進監獄,因為國王說:「在我的國家裡,沒有『不』 字」。當這個王國內所有的樹都被砍光,這個高塔也幾乎直達天際了,國王於是欣然地開始一層一層地爬上高塔。然而,當國王到高塔頂端伸出手要摸月亮時,竟然發現還是差了那麼一點,他於是向遠在地面的人民大叫:「再給我一個木箱」。
人民無奈地回答他:「已經沒有任何的木箱了」。這個一心只想摸月亮的國王於是命令:「那把最下面那個木箱傳上來」。人民聽了知道不妥,響應:「可是…」。國王氣極敗壞地說:「在我的王國里沒這個字」,人民知道無法違抗國王的命令,將最底層的木箱抽出,就在此時,所有的木箱晃動散落一地,而這個想摸月亮的國王也從高處跌落、摔死了。
10
卑南族的故事說一回大地遭洪水淹沒,連天上的日月亦沉入水中,倖存的五位兄弟姊妹在海上漂浮,後來總算找到一處陸地;由於大地一片漆黑,於是派遣一男一女到天上當新日新月,以便尋找其它的人類。在卑南族的創世神話里,月亮和太陽將孩子帶到世上,第一個是人類,接著是猴子、馬、鹿、魚和鳥;後來,卑南族的祖先流傳,種植地瓜要依據月亮的變化,當月圓時不能耕作,月漸漸缺損時,才去耕作,如果月形像鐮刀,也不要耕作。

11
阿美族的傳說提及兩兄弟和妹妹因為已經完成母親要安慰父親在天之靈的交代,不覺興高彩烈的跳舞;三人跳著跳著,漸漸往地底陷入。他們齊聲說:「我們該做的都做了,今天晚上的月亮是哥哥,明早東邊天空的太陽是弟弟,而在黑暗的空中閃閃發光的星星是妹妹,我們永遠造福人類,媽媽再見了。」這些情節清楚呈現這些族群認為日月與星辰是人所變成的。月亮與原住民歲時農作的關聯,在部份故事中亦可尋到蛛絲馬跡,如前述的卑南族故事;由於昔日原住民賴以為主食的粟(即小米)多在秋季收獲,秋夜的月光特別明亮,各族群形式各異的收獲祭儀或歌舞,多在皎潔的月光下進行,新谷與新酒的分享,讓部落內部的成員重新凝聚心志,情感獲得舒解,人神和洽,期待來年同樣豐衣足食,因此,秋月的圓滿,也象徵著族人心中殷切的盼望。

4.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並相應的說明

那達慕大會 蒙古族傳統節日盛會。「那達慕」又稱「那雅爾」,蒙古語音譯,意為「娛樂」「歡聚」或「游戲」。起源於古代祭敖包。多在七八月份水草豐美、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故有「敖包那雅爾」之說。一般一年一度,節期視規模而定,每次一至三日,或五至七天不等。規模也大小不一,大則全國、自治區,小則縣、鄉,甚至個人也可以組織。 過去只是在蒙古大草原上舉行,現在居住在北京、沈陽、哈爾濱等各大城市的蒙古族也都舉行那達慕大會。屆時男女老少身著盛裝,騎馬乘車,帶上蒙古包,從遠近各地趕來參加。 過去的那達慕,是祭祖和群眾娛樂兩者皆有的活動,摔跤、射箭和賽馬是那達慕必有的3項游戲,俗稱「男子三項那達慕」。解放前,那達慕為王公、牧主、喇嘛活佛、奸商所控制,成為他們尋歡作樂、盤剝人民的場所。現在的那達慕,祭祖內容逐漸減弱,而發展成為群眾性的文化娛樂和物資交流盛會。 除傳統的三項游戲之外,還有棋藝、拔河、歌舞、體育、影視放映、圖片展覽及推廣科技等內容,並交流各種農牧土特產、磚茶、布匹、綢緞、日用百貨等產品。 改革開放以來,那達慕大會更加緊密地與經貿活動聯系起來,促進了內蒙古的經濟發展和招商活動。 藏歷年 藏族新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節前,各家都要將屋子打掃干凈,備好油炸果子、青稞酒、酥油、茶葉、人參果、糌粑、炸蠶豆、灌腸、牛羊肉等豐富食品,在大門外、房梁、灶壁撒上麵粉,並在門外畫上象徵吉祥、永恆的「八吉祥徽」,在室內茶幾上擺好叫做「卓索切瑪」的五穀斗,內裝糌粑、人參果、炒青稞花,上面插上各色青稞穗、雞冠花和酥油供品。還擺有供燈、酥油花塑的綿羊頭、盆栽的青稞嫩苗等,以標志過去一年的收成,預祝新的一年農業豐收。 除夕前一天,各戶人家在太陽快落山時,把一切污水臟物往兩邊倒掉。藏族認為,這是人丁興旺萬物生長的保證。初一天不亮,婦女們便到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讓家人洗漱和喂飽牲畜。初一進食前,嘴上必須沾一點糌粑以示自己是吃糌粑的子孫。節日期間,閨家老小穿上新衣,先在家中互相祝福。有的人家到寺廟去拜佛,求菩薩保佑平安順利,然後去參加各種集體活動。無論男女老少,見面都要互相祝「扎西德勒」(藏語,吉祥如意),有的還要互相祝酒。晚間青年男女在篝火周圍,跳舞姿雄健的鍋庄舞、踢踏舞。初一不互訪,從初二開始,互相到親友家拜年,持續3~5天。

5. 如何看待當下網路某些男性仇女以及某些女性仇男的現象

寫作思路:根據「仇男」、「仇女」現象、價值觀和心理差異的不同來分析。

1、「仇男」、「仇女」現象

在「仇女」事件上,就我們現實生活來說,男性對女性表現出的不滿,婚嫁中「彩禮糾紛」可能是比較的突出的的問題。現實生活中,確實出現了一些類似女方在彩禮上「獅子大開口」的現象,因為這個「彩禮」,有的男方東拼西湊,有的男方「心如死灰」,有的甚至直接「發怒」,放棄結婚。於此看來,許多「仇女」的人,表面是在指責女生「物質」,實際上是在以類似婚嫁彩禮為「依託」,反抗這層依託下的「男女不平等關系」。

我們再來看看「仇男」。關於「仇男」現象,也有一些讓人啼笑皆非的「例子」。比如男方太大男子主義,不顧女方感受且霸道蠻橫、再比如男方自己生活十分邋遢,但對女方要求很多等等。男方的一些行為在女方眼裡,可能有點「自私」、「無理」。於此,也有不少女生對於自私、無理的男人嗤之以鼻。

2、「仇男」、「仇女」現象的背後,是現代人於物慾上的「價值之爭」

簡單說了說例子,我們分析一下背後的原因,其實仇男也好,仇女也罷,究其根源,背後還是現代人於物慾上的「價值之爭」。「仇女」的導火索是缺乏將心比心的「女高男低」;「仇男」的導火索,亦是缺乏共情心下的「男權主義」。

「女高男低」的矛盾也好,「男權主義」的女性反抗也罷,其實都表達了當代人自我價值實現的「訴求」,最後追求的不是男勝過女,也不是女勝過男,而是「平衡」。但「仇男」、「仇女」現象明顯是在追求「性別上的優越感」,渴求自己以性別為「優勢」,以此證明自己高人一等的「價值」。這是一種極端,源於少數人的「私慾」。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仇男」、「仇女」現象的背後,更多是現代人於物慾上的「價值之爭」。如何看待當下網路某些男性仇女以及某些女性仇男的現象?

3、「仇男」、「仇女」只是個別現象,將心比心之下,人與人的關系才能和諧

綜上所述,就我個人看來,「仇男」、「仇女」雖然存在,但是也僅僅只是個別現象,不能以偏概全。而導致「仇男」、「仇女」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便是自私的人心了。因為這種自私,人無法互相理解,為了索取更多開始互相傷害,最初是「不尊重」,最後甚至敏感地上升到性別差異下「權力」方面的不公平,繼而對異性進行抨擊。

所以,寫到最後,這里還是呼籲一下,將心比心之下,同性之間、異性相處,可能會更加和諧。


6. 民族村的旅遊景點

雲南民族村。它南臨浩瀚的滇池、北望歷史文化名城昆明,西靠著名的西山風景區,湖光山色秀美無比。1992年2月28日,作為第三屆中國藝術節主要展區正式對外開放,民族村內為雲南的26個民族各建一個村,並配以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演出廳、民族博物館、民族蠟像館等,它是雲南民族的一個縮影。走進民族村,只見村舍錯落有致,民族風情古樸濃郁。園中有園,村外有村,千變萬化,五彩紛呈。而且到處花紅柳綠,碧波粼粼,笙歌不絕,舞影婆娑,村內按1:1比例分別建設雲南26個民族的村寨,已建成傣、白、彝、納西、基諾、拉祜、布朗、佤等八個民族村寨。同時,還建有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廳、大型水上噴泉及水幕電影、風味食品城、遊艇碼頭等設施,村內還有循環游覽車可供遊客免費乘坐。遊客可在村寨中盡情參觀園林景觀,領略少數民族的民居、民宅、民俗、民情及文化、音樂、歌舞、宗教等。
遊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雲南各民族的建築風格、民族服飾、民族風俗外,還可以觀賞激光噴泉、水幕電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嘗民族風味小吃,購買民族工藝品。身著民族服飾的導游小姐為遊客提供導游服務.講解各少數民族的習俗。結合各少數民族節日,在村裡還舉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僳僳族的刀桿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納西族的三朵節等獨具民族特色的民族節日活動,讓人們盡興觀賞,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是雲南旅遊的重要旅遊景區。 民族村建有跨越滇池,直達西山森林公園的旅遊客運索道。
七彩雲南匯一園,民族風情盡體驗

為了反映和展示雲南26個民族的風土人情,以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築為特色,計劃由26個村落組成的雲南民族村,於1992年2月18日正式開村。
展翅騰飛的金孔雀歡迎著您
這座氣勢恢宏的鋼架式大門就是雲南民族村的正門。在它的上方正中,那個展翅騰飛的金孔雀圓形徽標,象徵著雲南民族吉祥幸福,興旺發達。
白象迎賓
走進民族村,一組群雕:「白象迎賓」映入眼簾,夜幕降臨,村裡真正的大象會一一向大家敬禮、致意!
這是風情最濃、最美的村寨之一。裡面種滿了熱帶和亞熱帶植物, 一幢幢精緻典雅的傣家竹樓點綴其間。有干欄式的民居樓、風情樓、潑水亭、佛寺、潑水廣場等57個傣式建築物,展示了傣鄉建築之精華。村中雄偉的白塔叫「波中塔」,高23.6米,是按1:0.9的比例仿德宏州盈江的允燕塔建造的。40座小塔簇擁著高高的主塔,365個風鈴聲悅耳動聽。傣味樓還供應傣味菜餚。
白族村是其中最豪華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梁畫棟, 彩繪丹青。另有三塔、洱海、蝴蝶泉、本主廟等風光名勝縮影。白族藝術館內展出的蝴蝶,是中國最大、珍品最多的一處蝴蝶館,價值極高,不可不看。大理石珍品館內奇石琳琅滿目,令人大飽眼福,另外定時有白族歌舞表演,還可以品嘗到三道茶和美味的白族佳餚。
彝族村的太陽歷廣場,中間豎有一根觀測時辰的石柱,四周雕有12生肖的石刻,通過石柱的日影來觀測時辰,生動地再現了彝族古老的太陽歷。 巨「虎」則表現了古代彝族人民的圖騰崇拜。另外有土掌房、舞蹈等場景可供觀賞。
其它的民族村寨亦各有其特點。在民族村旁,有一個目前全中國最大、最好的民族博物館──雲南民族博物館。該館由陳列館、科研辦公樓、藏品庫和手工作坊等組成,陳列館共有十六個展室,六千多平方米展出面積以及一個演示作坊和畫廊,收藏品達十二萬件。建築群前有一個寬闊的廣場,是大型群眾聯歡的好去處。 縱觀整個民族村,是集雲南各民族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建築藝術、音樂舞蹈、宗教信仰、生活環境為一體而建設的,並且全部都是招收土生土長的少數民族青年來服務和表演,使人感到不僅內涵豐富博大,園林風光優美迷人,而且真實親切。加上結構巧妙,布局美觀典雅,形成了一個江南園林式的民俗大觀園,置身其間,的確使人猶如進入仙境一般。 從大門進去,可以先去歌舞廳看定時演出的雲南歌舞,然後去游覽傣族村。傣族在中國的分布,主要是雲南的西雙版納和德宏、紅河、玉溪等地。根據其風俗習慣等的不同,人們把她們分為水傣、旱傣和花腰傣,民族村裡為大家展示的多為水傣的情況。
傣族民居為干欄式竹樓。它涼爽防潮,分為上下兩層,下層多柱子,空間用於存放勞動工具等。上層則是卧室、客廳、門廊、露台等。
進入傣家,一定要脫鞋才能進屋,而且不能闖入卧室,否則將被認為是對主人的冒犯。
傣族是一個極講衛生、注意整潔、熱情好客的民族,傣家少女(小卜少)大多長得體態修長、婀娜多姿,瓜子臉,柳葉眉……傣族地區本身就是一個美女輩出的地方,這里的水,這里的山,這里的整個生態環境,孕育了一代接一代的傣族佳麗。傣族的小夥子一般都長得高挑、清瘦、精幹。農閑時節,每人都會一手精緻的篾活兒,傣族伙子還有另一手絕活兒——隨便摘下一片樹葉含在嘴裡,就能吹奏出各種悅耳動聽的樂曲。
傣族地區屬於亞熱帶、熱帶氣候,人的發育較早,一般在16歲左右,青年男女就開始談戀愛了。到了戀愛的年齡,父母就會給兒子買一把手電筒、一個毯子,這兩件東西,是傣族伙子談戀愛的「導具」。 傣族伙子出去談戀愛叫「獵少」,「獵少」是傣語,直譯成漢話就是「串姑娘」。 勞作一天收工回家,吃過飯,打扮一番後,小夥子披上毯子,拿上電筒,就出去「獵少」了。田邊、地頭、場院上、大青樹下、公路邊都是「獵少」的好地方,「小卜少」們打扮得一個個花枝招展的,一夥伙地聚在一起打鬧嬉笑,等待著伙子們的光顧。 小夥子走到姑娘們的近前,用手電筒挨個照,他發現自己的意中人後,就唱幾句情歌,如姑娘有意,就會主動鑽進伙子裹著的毯子里,雙雙走到一個僻靜的地方開始談戀愛。當你在夜幕降臨之後驅車進入傣族聚居的地方,借著汽車的燈光,一道別致的風景線就會躍入你的眼簾——公路邊、大青樹下、寨子旁,一個個裹著的毯子下,露出四支腳來,這就是心貼心、腳對腳,頭對頭的傣族「卜帽」、「卜少」熱戀的原生態展示圖。達到談婚論嫁的程度後,如果女方家長同意,就按照正常的嫁娶形式進行,如果遭到女方家長的反對,則採取「搶婚」的方式,「卜少」和「卜帽」約好,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卜少」假裝幹活或幹活回家的途中,「卜帽」帶著一夥人,把「卜少」欄下,「搶了」就走,「卜少」此時假裝又叫又喊又掙扎的樣子,當「卜少」家的親人趕到時,「卜少」早已被「搶走」,生米煮成熟飯,既成事實後,「卜帽」家向「卜少」家賠上一些財禮,「卜少」家也就認下這門既成的兒女親家了。
傣寨里有著豐富的各民族工藝品
傣族婚禮
傣族的婚禮,民間稱為「金欠」(結婚宴請之意),成婚儀式在新娘家舉行,屆時要殺豬、殺雞、宰牛,備辦豐盛的酒席宴請親朋好友和本寨的父老鄉親。舉行婚禮之日,在新娘家堂屋裡設置「茂歡」(直譯為魂棹 ),擺上一至三張篾棹 ,用芭蕉葉鋪面,上擺煮熟的雌雄子雞一對,和用芭蕉葉盛裝的糯米飯以及米酒、舂鹽棒、食鹽、芭蕉、紅布、白布、白線等物。雌雄子雞須用傣語稱作「累累東」的芭蕉葉做成的葉帽遮蓋。作好舉行婚禮的准備工作後,新娘的女友,要陪伴新娘梳洗打扮,等待新郎登門,新郎亦在家中梳洗更衣,在親朋好友的陪同下,到新娘家的竹樓上,舉行結婚儀式。
儀式開始時,主婚人坐在「茂歡」後的正中位置,長者圍棹而坐,一對新人面對主婚人而跪,親友圍於兩旁。坐在茂歡跟前的人伸出右手搭在桌上,靜聽主婚人念誦祝詞,「今天是個好日子,現在是一天中最好的時辰,你倆恩恩愛愛結成夫妻,日子會幸福美滿,願生子會得子,盼生女會得女,祝你們幸福美滿,永不分離……
主婚人念完祝詞後,新郎新娘各在桌上揪下一團糯米飯,蘸點米酒、食鹽,再抹一下舂鹽棒和芭蕉後,擺在棹前。主婚人拿起一條長長的白線,從左到右纏在新娘、新郎的肩背,將白線兩端搭在「茂歡」之上,表示將一對新人的心拴在一起。然後拿兩縷白線,分別纏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願新婚夫婦百年合好、無災無難。在座的長者也各拿兩縷線,分別拴在新郎、新娘手上,邊拴線,邊念些祝福之詞,拴完線後,婚禮儀式基本結束,婚宴開始,新郎新娘向賓客敬酒致意。
結婚拴線,傣語叫做「樹歡」,意為拴魂,這千古之俗至今仍在延續。關於傣族結婚拴線的習俗,在傣族民間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很早很早以前,一位年幼的傣族公主不知為何,找到宮中一個少年奴僕詢問:「你知道我長大以後會嫁給誰嗎?」奴僕張口便答:「我就是你未來的丈夫」。公主怒起,將手中的小刀甩向僕人,割破了僕人的額頭,僕人也因此而被趕出王宮。經過無數的艱難困苦和周折,那僕人終於成為了另一個王國的君主,並且和他曾經入宮為奴的那個王國聯姻。在舉行婚禮的那天,公主發現新郎額頭上的傷疤,知道他就是當年被自己用刀子劃傷的僕人,悔恨萬分,她當即表示,願與丈夫心相印、魂相依,永不分離。並拿起一縷白線將兩人的手拴在一起,表示永不分離。從此,傣家人便有了結婚拴線之俗。
傣族結婚時,不僅要辦婚宴,還要請歌手唱歌祝福。參加婚宴的人,一般也要送點禮物或禮錢,表示祝福。
傣族地區與東南亞大部份地區一樣都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因小乘佛教是經緬甸傳入中國,所以人們習慣上稱小乘佛教的寺院為緬寺,也稱奘房,傣族幾乎是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傣族地區幾乎是村村都有奘房。任何一座奘房裡都只住著和尚,這也是傣族婦女大多不識傣文的原因,因為其寺廟同時也就是學校。
佛寺旁有座小塔廈,大家猜猜看是什麼?那就是傣家的水井。水井的對面是鍾亭和潑水亭。
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歷新年,時間是傣歷六月中旬(公歷4月中旬)。到時候,身著節日盛裝的傣族卜少(少女)和卜冒(小夥子),在歡樂的象腳鼓和芒鑼聲中,將傣家的吉祥水潑灑在客人身上,誰被潑得最濕最透,就意味著誰最幸運。
潑水節傣語叫「楞賀尚早」,意為傣歷新年或六月新年,也就是傣歷元旦。傣歷是從六月開始計算的,潑水節是在傣歷的6月17日至19日,即陽歷的4月13日至15日,每年這個時候,在雲南的德宏、版納、臨滄、思茅、玉溪等凡是有傣族聚居的地方,都要進行盛大的潑水狂歡活動。
潑水節期間,在雲南民族村的民族團結廣場和傣寨里,潑水狂歡活動同樣是延續3天,傣族少女們(小卜少)上身穿白色、淡黃色或天藍色等淺色,鑲有各種花邊的緊身內衣,大襟或對襟圓領窄袖衫,下著紅、黃、藍色的金絲絨或其它質料的深色長筒裙,靚麗登場,她們用樹葉蘸著銀碗里的水潑向遊人,潑得起勁兒了,就端起大盆和水桶來潑,傣家人有這樣的風俗,水潑得越多,表達的情意就越深。當大盆小盆的水向你潑來之時,就說明潑水的人對你是情深深、意綿綿了……水在潑灑,水花在飛揚,歡聲笑語中,伴著傣家少女「水、水、水的歡呼聲及象腳鼓、芒鑼的打擊樂聲,民族團結廣場和傣寨里人頭攢動,盛情吉祥之水在人們的頭頂、周圍和空中,劃出了一道道的祝福之光,整個傣寨和廣場變成了一片沸騰歡樂的海洋。
入夜,圍著一堆熊熊的篝火,數千人跳起了歡快的嘎央舞,(傣族的集體舞)通宵達旦,直到朝陽從滇池的東面水域緩緩鑽出,朝霞映紅了民族團結廣場和傣寨時,人們才盡興散去。
白塔是傣寨中最為壯觀的建築。它是仿盈江縣的允燕塔按1:0.9的比例建造的。中間的主塔高23.6米,周圍有40座小塔簇擁。塔剎上懸掛的365個風鈴,不時發出悅耳的叮當聲。聲響告訴人們風力的大小,同時傣家人認為這是來自天上的梵音,會給人間帶來吉祥。
告別了傣寨,我們來到了布朗、佤、基諾、拉祜四個民族的寨子。 追逐太陽的基諾族
基諾族寨子到了。在這個對天神、對太陽進行崇拜祭祀的太陽廣場上,每逢特別的時辰或日子,基諾小夥子都要來敲響神聖的太陽鼓,而姑娘們則會跳起輕快的「三跺腳」。那種以花為媒的定情方式也就伴著竹竿舞的節奏悄然展開。那幢像諸葛孔明帽子的大公房,向你展示的是一個父子大家庭的和睦與團結。 拉祜的傳說
拉祜族歷史悠久,以擅長獵虎而聞名。他們的族稱「拉祜」就是用火烤虎肉的意思。而關於人類的起源,拉祜族認為遠古洪水滔滔時,有一對兄妹躲在葫蘆中逃過了劫難。從此,兄妹結為夫妻,人類得以繁衍。拉祜族村的葫蘆廣場上,身著盛裝的村民們正圍著大大小小的葫蘆將人類起源的故事用歌舞向你娓娓道來,還熱情地邀請你加入他們的歌舞行列。如果你是基督教徒的話,那你一定能在拉祜族教堂中找到知音。 品味白族
我們來到了白族村,白族的「白」是聖潔、忠貞、團結、博愛的意思。
大家首先看到的便是著名的大理崇聖寺三塔的微縮景觀。它是按1:4的比例建造的。三塔是雲南現存最古老的一組密檐磚塔,也是我國偶數塔中層數最多的塔。
接著是白族的扎染服飾店。扎染是白族著名的民間工藝品,深受國內外遊客的青睞。所謂扎染,是將白布按繪制圖案用線縫紮起來,染以靛藍,染好拆線後即呈圖案,美麗古樸。
在這里您能看到地道的白族工藝品
在大理石作坊。大理石因產於大理而得名,它石質細膩,光澤晶瑩,花紋奇異,色彩斑斕,有「天然中國水墨丹青」之美稱。
在木雕屋和草編屋,裡面充分展示了白族兒女另一些精湛的手工藝製品。
在白族藝術館,我們可以在裡面觀賞到來自世界各國的蝴蝶標本。看完這些蝴蝶標本,人們自然會聯想起大理蝴蝶泉。
來到了民俗館,那一幢幢、一院院整齊莊重的白牆青瓦樓房,會使你領略到白族人民的建築藝術。中國各地的民居多為坐北朝南,即背風向陽,又溫暖舒適。可大理下關地區是個風口,常年刮偏西的大風,而且處於地震多發地帶。因此,房屋為沿東西向的中軸布局,主房皆坐西朝東,通常是「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是由一幢二層樓的正房兩側各配一座廂房,以及正房對面的一堵牆壁共同圍成的一座封閉式院落。這堵牆壁上繪有彩畫,中央嵌有一塊圓形大理石;從中午到傍晚,陽光照耀在牆壁上再反射到院子里,把整個院落照得十分明亮,通常被人們叫做「照壁」。「四合五天井」,是指四面都是樓房,四個角的交接處分別有四個小天井,加上中央一個大天井的封閉式建築。在民俗館里我們還可以看到白族婚俗陳列。
「一苦二甜三回味」讓你在三道茶中去品味白族的細膩
花園茶社:
大家可能早就聽說過「三道茶」了。所謂「三道茶」,即一甜二苦三回味。它象徵著人生道路先苦後甜,苦盡甘來的歷程。大家品嘗了白族三道茶後一定會深刻體會到「人生如茶」。
白族本主廟:
白族在宗教信仰方面主要信奉佛教,尤其是觀音崇拜十分普遍。此外,信奉本主也是白族特有的信仰。本主是白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等原始宗教觀念相融合的產物,其實就是本土本地的保護神。
白族戲台:
這是白族人民每逢喜慶節日表演大本曲、白劇、霸王鞭等民族歌舞的地方。在白族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節日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一年一度盛大的三月街。三月街又名觀音節。一開始是佛教的講經廟會,於每年夏歷三月十五日開始,為期一周左右,在大理蒼山東麓舉行,這期間,「諸商雲集,現貨山積」,各族人民把最好的工藝品和土特產品拿到三月街出售,把最優秀的節目帶到三月街演出。後來,三月街逐步演變為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貿易集市和節日盛會。
聆聽洞經音樂,感受納西東巴文化的燦爛
來到納西村,村入口處有尊雕像:手執長矛,戰馬騰躍。他的名字叫「三朵」,是納西族的民族英雄。相傳,三朵是麗江木姓土司的一員大將,在戰爭中神勇異常,屢建戰功,木土司為其在玉龍山下北嶽廟中祭祀。
在三朵神鵰像旁,有兩面壁畫和浮雕牆,展現出濃烈的東巴文化氛圍。其中壁畫為東巴文彩繪而成,反映的是納西族本土宗教東巴教的始祖東巴什羅創立東巴教的經典《東巴經》而得名,至今仍為東巴(東巴教經師)研究者和藝術家所使用,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浮雕則表現《東巴經》中《創世紀》內容。《創世紀》認為藏、納西、白三族同祖,它記敘了三族的始祖崇仁利恩創世的艱辛,以及崇仁利恩後來娶妻生了三子(即三族的先祖)的故事。
我們看到的這座高大的石牌坊,是仿照麗江獅子山舊時木土司府前的石牌坊建造的。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納西族「三房一照壁」、「民居樓」、「工藝樓」等建築。這些建築圍合在一起表現出麗江大研鎮的「四方街」,展現了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之地——麗江城所具有的家家流水,戶戶垂柳的古樸風貌。在這里的展室中,我們可以看到納西婦女的「披星戴月」服飾;可以欣賞到被稱為古樂活化石的《白沙細樂》和《麗江古樂》,這是忽必烈「元跨革囊」時以及明代由北方和中原流傳到麗江的。穿過「花馬坊」,翻過花園式的小山,「女兒國」的木楞房和「瀘沽湖」便呈現在眼前。這里是摩梭之家。摩梭人主要居住在麗江寧蒗縣永寧地區,至今仍保持著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走婚制,家庭中以母系血緣為主,婦女地位高於男人。這種母系氏族社會遺跡,被稱為「人類社會婚姻家庭發展史的活化石」。在摩梭之家,我們可以一一參觀祖母房、經堂、男兒房、姑娘房和阿夏房。 司崗里的呼喚
走過竹藤橋,我們到達佤寨,這是「司崗里」廣場。「司崗」系佤語,意為山洞,「里」,是出來的意思。這個廣場表現的是佤族創世紀史詩《司崗里》所講述的佤族是從山洞裡走出來的傳說。人頭樁、剽牛樁和木鼓,向人們展示著這個民族原始、古樸、驍勇、渾厚的民族文化…… 熱情如火的彝族
我們來到彝族村。彝族是我省人口最多、分布最廣、支系最多的少數民族。他們以虎為圖騰崇拜。大家看,正對村門的紅砂石牆上巨大的「三虎浮雕」,粗獷而有生氣,為我們引導著游覽的方向。這是根據楚雄州牟定縣風氏土司出土文物中的虎圖設計製作的。轉過石牆,又見遠處又一碩大黑色「虎頭」,那是一座人工虎山。
虎山前面是十月太陽歷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高大的圖騰柱,柱上雕刻著太陽、虎、火、八卦等圖案。廣場周圍有十組月亮石雕。每個月球都分黑白兩色,但黑白面方向各異,表明十月歷中每個月月亮所處的不同位置。十月歷將一年分為10個月,每月36天,外加5—6天年節。此歷優點突出,月、日數整齊易記,季節性准確科學。它歷史十分久遠,約在夏朝就已使用,十月太陽歷是彝族人民的驕傲。在十組月亮石球的外圈,是十二生肖雕像。彝族古代以十二生肖記日,與漢族十二生肖不同的是:它以虎為首,而不是以鼠開頭。
再往前走,便是彝家民居。它是以滇南峨山一帶的彝族土掌房為原形。這種房屋冬暖夏涼,造價低廉。底層做廚房、廄舍,樓上住人,平台房頂,可晾曬糧食,也可作活動場所。土掌房裡面有織綉樓、工藝樓、文化樓、土司樓等,各具特色,粗獷古樸與精巧細致融為一體。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的節日,時間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節日里,白天鬥牛、摔跤,熱鬧非凡;入夜,火把熊熊,照紅夜空,青年男女盡情狂歡。這一切,充分展現出彝族人民那火辣辣的奔放性格。
在雲南民族村裡,除了一個個迷人的村寨外,在民族團結廣場上,你還能看到驚險的僳僳族上刀桿、萬人歡騰的景頗族木腦縱歌、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妙趣橫生的大象表演,這里的大象,在馴象師的調教下,會向遊客敬禮,敬禮時鼻子向右一甩,象頭一低,雙腿跪下,引得遊人開懷大笑,大象還會用長長的鼻子捲起一位姑娘,慢慢朝前行走,姑娘被大象軟軟的長鼻子卷在半空,忽悠忽悠地在空中搖盪,好不快哉!簡直爽極了!但這種「爽」,是需要膽量和勇氣,這是勇敢者的游戲。當遊人把食物贈給大象時,大象會頻頻點頭致意,表示感謝!大象還會踩著人們播放的進行曲音樂節拍,踏著正步前進,這是大象的靈性加馴象師對大象精心調教和訓練的成果……真可謂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