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個女子在佛求了幾次,求他能看見她.故事中有次是求佛,佛答應了她為橋上的石頭,他從上面經過
有個年輕美麗的女孩,出身豪門,家產豐厚,又多才多藝,日子過得很好,媒婆也快把她家的門檻給踩爛了,但她一直不想結婚,因為她覺得還沒見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個男孩。
直到有一天,她去一個廟會散心,於萬千擁擠的人群中,看見了一個年輕的男人,不用多說什麼,反正女孩覺得那個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結果了。可惜,廟會太擠了,她無法走到那個男人的身邊,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那個男人消失在人群中。後來的兩年裡,女孩四處去尋找那個男人,但這人就像蒸發了一樣,無影無蹤。女孩每天都向佛祖祈禱,希望能再見到那個男人。她的誠心打動了佛祖,佛祖顯靈了。
佛祖說:"你想再看到那個男人嗎?"
女孩說:"是的!我只想再看他一眼!"
佛祖:"你要放棄你現在的一切,包括愛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
女孩:"我能放棄!"
佛祖:"你還必須修煉五百年道行,才能見他一面。你不後悔??"
女孩:"我不後悔!"
女孩變成了一塊大石頭,躺在荒郊野外,四百多年的風吹日曬,苦不堪言,但女孩都覺得沒什麼,難受的是這四百多年都沒看到一個人,看不見一點點希望,這讓她都快崩潰了。
最後一年,一個採石隊來了,看中了她的巨大,把她鑿成一塊巨大的條石,運進了城裡,他們正在建一座石橋,於是,女孩變成了石橋的護欄。
就在石橋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見了,那個她等了五百年的男人!他行色匆匆,像有什麼急事,很快地從石橋的正中走過了,當然,他不會發覺有一塊石頭正目不轉睛地望著他。男人又一次消失了。
再次出現的是佛祖。
佛祖:"你滿意了嗎?"
女孩:"不!為什麼?為什麼我只是橋的護欄?如果我被鋪在橋的正中,我就能碰到他了,我就能摸他一下!"
佛祖:"你想摸他一下?那你還得修煉五百年!"
女孩:"我願意!"
佛祖:"你吃了這么多苦,不後悔?"
女孩:"不後悔!"
女孩變成了一棵大樹,立在一條人來人往的官道上,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經過,女孩每天都在近處觀望,但這更難受,因為無數次滿懷希望的看見一個人走來,又無數次希望破滅。不是有前五百年的修煉,相信女孩早就崩潰了!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女孩的心逐漸平靜了,她知道,不到最後一天,他是不會出現的。又是一個五百年啊!最後一天,女孩知道他會來了,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動。
來了!他來了!他還是穿著他最喜歡的白色長衫,臉還是那麼俊美,女孩痴痴地望著他。這一次,他沒有急匆匆的走過,因為,天太熱了。他注意到路邊有一棵大樹,那濃密的樹蔭很誘人,休息一下吧,他這樣想。他走到大樹腳下,靠著樹根,微微的閉上了雙眼,他睡著了。女孩摸到他了!他就靠在她的身邊!但是,她無法告訴他,這千年的相思。她只有盡力把樹蔭聚集起來,為他擋住毒辣的陽光。千年的柔情啊!男人只是小睡了一刻,因為他還有事要辦,他站起身來,拍拍長衫上的灰塵,在動身的前一刻,他回頭看了看這棵大樹,又微微地撫摸了一下樹干,大概是為了感謝大樹為他帶來清涼吧。然後,他頭也不回地走了!
就在他消失在她的視線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現了。
佛祖:"你是不是還想做他的妻子?那你還得修煉。"
女孩平靜地打斷了佛祖的話:"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
佛祖:"哦?"
女孩:"這樣已經很好了,愛他,並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
佛祖:"哦!"
女孩:"他現在的妻子也像我這樣受過苦嗎?"
佛祖微微地點點頭。
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
就在這一刻,女孩發現佛祖微微地嘆了一口氣,或者是說,佛祖輕輕地鬆了一口氣。
女孩有幾分詫異:"佛祖也有心事?"
佛祖的臉上綻開了一個笑容:因為這樣很好,有個男孩可以少等一千年了,他為了能夠看你一眼,已經修煉了兩千年。"
生命總是平衡的,以一種我們了解或是不了解的方式。
問世間情為何物,乃是一物降一物。
Ⅱ 「佛法雖廣,難渡無緣之人。」是什麼意思
佛不度無緣之人
世尊當年在世,城東老母與釋迦牟尼佛沒有緣,釋迦牟尼佛度不了她。佛做一個試驗給弟子們看,城東老母從這邊來了,佛迎面走過去,她馬上轉彎,從別的路走了,絕對不想與佛見面。佛有能力化身,佛到那邊,她又拐彎。到最後佛現四個身體把她包圍,她低下頭來痛哭,也不看佛一眼,這是沒有緣!佛叫他的學生舍利弗去度她,舍利弗一去,她與舍利弗有緣,歡喜接受,舍利弗就度了她。『佛不度無緣之人』,眾生與佛沒有緣,佛也沒有法子。(節錄自《無量壽經》
但究竟來說,一切眾生都和佛有緣的,因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所以眾生都是平等的,只是度化的方式會因因緣不同而不同
人之悟性、慧根不同,佛之普渡眾生,只是傳播點化而已,不會強迫眾生深入佛學,尚有七情六慾,謂之六根不凈之人,實難與佛有緣,一切隨緣,不可強求。
Ⅲ 見到佛祖像後為什麼會流淚
你應該修了,靈魂醒了:
修行要及時
在 「瑜珈之龍」 這本書里曾提到一個故事你們看過這本書嗎?這是本瑜珈修行者的自傳,如果沒看過,應該去看看,內容很有幫助,會提醒你們自己偉大的本來面目,鼓勵朝高雅的理念努力,再度喚醒真正的自性,激發你們去發掘自己更多偉大的本質,這是本很好的書。還有很多其他的好書,但我沒辦法一一介紹,我記不得全部的書名,或許我記得,但我們的時間不夠,我不是來這里賣書,許多靈性書籍都對你們很有助益,這是其中的一本。
書中的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人他想要印心,但他心懷不軌,想找書中一位明師的麻煩,我記得那位明師應該是叫做拿希里.瑪哈賽(Lahiri Mahasaya)。那個心懷不軌的人想去證實他是位假明師、想找他麻煩。在他還沒入坐之前,那位明師就問大家:「你們想看場電影嗎?」徒弟們都說:「好啊!好啊!」然後明師就要大家一個接在一個的後面坐著,並把手放在前面的人身上,於是大家就按指示那樣做,包括後來進來的那個意圖不軌的人在內。過了一會兒,其中一個徒弟看到了景象,有個年輕美女出現在大家面前,其他人也都看到了。明師就問大家是否都看到了這個景象?也問了那個心懷不軌的人,這時他很羞愧地表示自己認得她,明師問他:「那女人是誰?」那個壞傢伙回答:「我知道這是我的罪過,我已經結婚了,但卻和那個女人有婚外情,還把錢揮霍在她身上,我知道自己錯了,請原諒我。我來這里本來意圖不軌,想加害於您,毀謗您的名譽,而您事先就知道了,請寬恕我,並收我為徒。」明師回答:「當然可以,但你必須先回家。如果你回家後六個月內,生活行為都能符合道德標准,那時就能來印心,否則我不會替你印心。」三個月後,那個人故態復萌,又重染上以前的那些惡習,後來不久就死了,因此他一直都沒得到那位明師的印心,雖然他曾發心努力過,但最後還是失敗了。
我們也是一樣,總是喜歡把今天該做的事情拖到明天,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只是暫時的旅館,甚至比我住的旅館還差。在我住的旅館里,只要我付些錢,他們就會給我安寧,還幫我清掃房間、更換毛巾、提供肥皂和一切所需的物品。但在這個「人生」旅館里,我們每天都要工作、都要支付,天天如此。即使有支付,還是必須受苦,我們每天付出寶貴的時間、體力、知識及短暫的生命,而這些原本是應該要用來認識自己的偉大力量,使我們可以輕松自在的處理一切世每
我們之所以會犧牲掉這些,只因為這個世界的系統讓我們忙暈頭了,我們日以繼夜全年不停地忙碌工作著,連周末也不放過,但仍然沒有得到應有的快樂。並不是我們付出就能享有高級的房間、好的僕人及一流的房間服務等。我們雖然不停的付出,但卻不快樂,苦總是多於樂,即使擁有了美滿家庭和幸福婚姻,我們還是必須付出,必須辛苦工作才得以維持一切,甚至要在暴風雨天、危險情況、身體不適、筋疲力盡或徹夜未眠的情形下繼續工作,只為了要撫養小孩,或為煩惱擔憂,或是別的事等等。可是卻沒有人同情我們,如果常常請病假,人家會認為我們說謊,也許還會因此被解僱,然後我們又得再找一份工作,重新開始奮斗,這並不是件容易的每
所以這個人生旅館的服務並不是很親切,沒有好好款待我們。如果在一般旅館里付了高價錢,就可以期盼得到好服務,但這個人生旅館卻不是如此,即使日夜付費,從出生直到咽下最後一口氣,也都得不到好的服務。所以如果你們問我意見,我會建議你們換間旅館,我就知道有一間不錯的旅館!(師父笑)我知道很多旅館。在天父的家鄉有很多華廈美宅,但現在都沒有人去住,裡面有你們喜愛的高貴傢具和設莧目前還有許多空屋,隨時等著你們去享受。你們現在還不會住到那裡,但有時可以去那裡瞧瞧,然後再回來塵世努力修行,以獲得這些天國。
在每天的閑暇時間里,我們可以保留一、二個小時給自己的靈性,因為大家一直為這個世界、為物質的需要而工作,卻沒有為靈魂和靈性的需要工作,所以才筋疲力盡,即使有足夠的睡眠也還不會感覺舒服。但是如果我們有打坐的話,即使睡眠不足,也還是精神奕奕,覺得全身充滿了能量、精力十足,甚至可以移動整座山!
不管多少人上去天國,那裡還是有許多華廈隨時准備好給大家住。人世間的一切都無法跟你們在天國所擁有的相比擬,如果知道真正的故鄉是多麼的金碧輝煌,我們會迫不及待地想立刻往生;請原諒我這樣表達,但事實就是如此。許多曾經拜訪過天國、真正故鄉的人,都不想回來人世多停留一秒鍾。甚至那些所謂醫學臨床認定死亡但又復活的人,也都不想回來人世,他們看過光,在天國見到耶穌、佛陀,受到愛力的擁抱,隨後整個人都改變了,不再想要人世的任何東西。
Ⅳ 釋迦摩尼傳說中,他成為佛之前有幾個美女去引誘他
釋迦摩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時候,天魔波旬就派他的幾個女兒在佛前擺出種種誘惑的姿態,希望破壞佛的定功。因為當有修道人正果成就的時候,無數魔王的宮殿都會破碎掉,也就是正道的力量大大增強了。所以這個時候魔就會來障礙修道人修行,破壞他們的定功,但這也是對修道人的一次考驗,要麼守住本心成功,要麼墮落。
Ⅳ 美女帶家中的菩薩去鑒寶,專家關燈後用手電筒一照,後怎樣了
中國佛教從東漢初期到現在近2000年的歷史,不少家庭或個人,總會有戴菩薩飾品,或者祭拜菩薩佛像的習慣,而這種行為本身並不在於菩薩這個物件本身,更多是人們通過這樣的行為所獲得心理慰藉,而現今就有這樣一位美女帶家中的菩薩去鑒寶,專家關燈後用手電筒一照,卻說不用鑒定了,是為什麼呢?
一直以來佛教作為中國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教會,說起佛,人們的心中第一聯想到的便是菩薩與佛祖了,不管過去還是現在,禮佛,一直是存在的,時至今日也是有很多家庭或者個人在供奉菩薩,或是祈求身體安康,又或是祈求多子多福,雖然大部分是選擇直接購買成品,但是也有一些人會選擇上好的物料,請能工巧匠去打造自己心中的菩薩,這些造就了菩薩的千面形象,不過大都是按照《觀音菩薩偈》中描述的"瓶中甘露常遍灑, 手內楊枝不及秋"的形象,作為原型打造,在菩薩像完成之後,和其他供奉菩薩的家庭一樣,燒香祭拜,當作傳家寶一樣流傳下去。
結語
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位來自山西的姑娘其實一開始,只是因為這塊水晶十分好看買下來,後來單純只是想雕刻成為一樣一說,為了更好看,就這樣一路為了好看,使得這樣一尊地藏菩薩與觀眾見面,最後卻獲得了專家如此高的評價,可以說是完全在意料之外的收獲,並且在表示如此高的價值之後,山西姑娘也僅僅表示送給家中長輩,並不打算出售。
Ⅵ 18歲時在外打工去起廟會見到女佛就起色心,自己在心中告戒自我那可是佛但是就是降不住心魔
您好,一般說來,這是屬於心理問題,引起的原因可能與日常生活中的環境以及自身性格行為因素有關。
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自我調節抑制。若是症狀比較嚴重,無法通過自我調節得到緩解,請及時去醫院診治。
Ⅶ 一段佛經,說的是佛看一個女的,凡人看她很漂亮,但在佛的眼裡他的頭發就跟動物的毛發一樣,反正就是這美
佛為阿難陀說入胎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劫比羅城多根樹園。與大比丘眾無量人俱。
爾時世尊。有弟名曰難陀。身如金色。具三十相。短佛四指。妻名孫陀羅。儀容端正世間罕有。光華超絕人所樂見。難陀於彼纏綿戀著無暫舍離。染愛情重畢命為期。世尊觀知受化時至。即於晨朝著衣持缽。將具壽阿難陀為侍者。入城乞食次至難陀門首而立。以大悲力放金色光。其光普照難陀宅中皆如金色。
於時難陀便作是念。光明忽照定是如來。令使出看乃見佛至。即便速返白難陀曰。世尊在門。
聞此語已。即欲速出迎禮世尊。時孫陀羅便作是念。我若放去。世尊必定與其出家。遂捉衣牽不令出去。
難陀曰。今可暫放。禮世尊已我即卻回。
孫陀羅曰。共作要期方隨意去。以庄濕額而告之曰。此點未乾即宜卻至。若遲違者罰金錢五百。
難陀曰。可爾。即至門首頂禮佛足。取如來缽卻入宅中。盛滿美食持至門首。世尊遂去即與阿難陀。世尊現相不令取缽。如來大師威嚴尊重不敢喚住。復更授與阿難陀。阿難陀問曰。汝向誰邊取得此缽。
答曰。於佛邊取。
阿難陀曰。宜授與佛。
答曰。我今不敢輕觸。大師默然隨去。世尊至寺。洗手足已。就座而坐。難陀持缽以奉。世尊食已告曰。難陀。汝食我殘不。
答言。我食。
佛即授與。難陀食已。世尊告曰。汝能出家不。
答言出家。然佛世尊昔行菩薩道時。於父母師長及余尊者所有教令曾無違逆。故得今時言無違者。即告阿難陀曰。汝與難陀剃除須發。
答曰。如世尊教。即覓剃發人。為其落發。難陀見已告彼人曰。汝今知不。我當不久作轉輪王。汝若輒爾剃我發者。當截汝腕。
彼便大怖裹收刀具。即欲辭出。時阿難陀便往白佛。佛便自去。詣難陀處問言。難陀汝不出家。
答言。出家。
是時世尊。自持瓶水灌其頂上。凈人即剃。便作是念。我今敬奉世尊。旦為出家暮當歸舍。
既至日晚尋路有行。
爾時世尊。於其行路化作大坑。見已便念孫陀羅斯成遠矣。無緣得去。我今相憶或容致死。如其命在至曉方行。憶孫陀羅愁苦通夜。
爾時世尊知彼意已。告阿難陀曰。汝今宜去告彼難陀。令作知事人即便往報。世尊令爾作知事人。問曰。雲何名為知事人。欲作何事。
答曰。可於寺中撿挍。
眾事。問曰。如何應作。
答言。具壽凡知事者。若諸比丘出乞食時。應可灑掃寺中田地。取新牛糞次第凈塗。作意防守勿令失落。有平章事當為白僧。若有香花應行與眾。夜閉門戶至曉當開。大小行處常須洗拭。若於寺中有損壞處。即應修補。
聞是教已。答言。大德如佛所言我皆當作。
時諸比丘於小食時執持衣缽。入劫比羅城為行乞食。於時難陀見寺無人。便作是念。我掃地了即可還家。遂便掃地。世尊觀知。以神通力。令掃凈處糞穢還滿。復作是念。我除糞穢。方可言歸。放帚收持糞穢無盡。復作是念。閉戶而去。世尊即令閉一房竟更閉余戶。彼戶便開。遂生憂惱。復作是念。縱賊損寺此亦何傷。我當為王更作百千好寺倍過於是。我宜歸舍。若行大路恐見世尊。作是思量即趣小徑。佛知其念從小道來。既遙見佛不欲相遇。路傍有樹枝蔭低垂。即於其下隱身而住。佛令其樹舉枝高上其身露現。佛問難陀。汝何處來可隨我去。情生羞恥從佛而行。佛作是念此於其婦深生戀著。宜令舍離。為引接故。出劫比羅城。詣室羅伐。既至彼已。住毗舍佉鹿子母園。佛念難陀愚痴染惑。尚憶其妻愛情不舍。應作方便令心止息。即告之曰。汝先曾見香醉山不。
答言未見。
若如是者捉我衣角。即就捉衣。於時世尊猶如鵝王。上升虛空至香醉山。將引難陀左右顧盼。於果樹下見雌獼猴。又無一目即便舉面直視世尊。佛告難陀曰。汝見此瞎獼猴不。
白佛言見。
佛言。於汝意雲何。此瞎獼猴比孫陀羅誰為殊勝。
答言。彼孫陀羅是釋迦種。猶如天女。儀容第一舉世無雙。獼猴比之。千萬億分不及其一。
佛言。汝見天宮不。
答言。未見。
可更捉衣角。即便執衣還。若鵝王上虛空界至三十三天。告難陀曰。汝可觀望天宮勝處。
難陀即往歡喜園。婇身園粗身園交合園圓生樹善法堂。如是等處諸天苑園花果浴池游戲之處。殊勝歡娛悉皆遍察。次入善見城中。復見種種鼓樂絲竹微妙音聲。廊宇疏通床帷映設。處處皆有天妙婇女。共相娛樂。難陀遍觀見一處所。唯有天女而無天子。便問天女曰。何因余處男女雜居受諸快樂。汝等何故唯有女人。不見男子。
天女答曰。世尊有弟名曰難陀。投佛出家專修梵行。命終之後當生此間。我等於此相待。
難陀聞已踴躍歡欣速還佛所。世尊問言。汝見諸天勝妙事不。
答言。已見。
佛言。汝見何事。
彼如所見具白世尊。
佛告難陀。見天女不。
答言已見。
此諸天女比孫陀羅。誰為殊妙。
白言世尊。以孫陀羅比此天女。還如香醉山內以瞎獼猴比孫陀羅。百千萬倍不及其一。
佛告難陀修凈行者有斯勝利。汝今宜可堅修梵行。當得生天受斯快樂。
聞已歡喜默然而住。爾時世尊便與難陀。即於天沒至逝多林。
是時難陀思慕天宮而修梵行。佛知其意。告阿難陀曰。汝今可去告諸比丘。不得一人與難陀同座而坐。不得同處經行。不得一竿置衣。不得一處安缽及著水瓶。不得同處讀誦經典。阿難陀傳佛言教告諸比丘。比丘奉行皆如聖旨。是時難陀既見諸人不共同聚。極生羞愧。後於一時。阿難陀與諸比丘。在供侍堂中。縫補衣服。難陀見已便作是念。此諸比丘。咸棄於我不同一處。此阿難陀既是我弟。豈可相嫌。即去同坐。時阿難陀速即起避。彼言。阿難陀。諸余比丘事容見棄。汝是我弟何乃亦嫌。
阿難陀曰。誠有斯理。然仁行別道。我遵異路。是故相避。
答曰何謂我道雲何爾路。
答曰。仁樂生天而修梵行。我求圓寂而除欲染。
聞是語已倍加憂戚。
爾時世尊知其心念。告難陀曰。汝頗曾見捺洛迦不。
答言未見。
佛言。汝可捉我衣角。
即便就執。佛便將去往地獄中。爾時世尊在一邊立。告難陀曰。汝今可去觀諸地獄。
難陀即去。先見灰河。次至劍樹糞屎火河。入彼觀察。遂見眾生受種種苦。或見以鉗拔舌捩齒抉目。或時以鋸[利-禾+皮]解其身。或復以斧斫。截手足。或以牟[矛*(替-曰+貝)]鑱身。或以捧打槊刺。或以鐵錘粉碎。或以鎔銅灌口。或上刀山劍樹碓搗石磨銅柱鐵床受諸極苦。或見鐵鑊猛火沸騰熱焰洪流煮有情類。見如是等受苦之事。復於一鐵鑊空煮炎熱中無有情。睹此憂惶。問獄卒曰何因緣故。自余鐵鑊皆煮有情。唯此鑊中空然沸涌。
彼便報曰佛弟難陀。唯願生天專修梵行。得生天上暫受快樂。彼命終後入此鑊中。是故我今然鑊相待。
難陀聞已生大恐怖。身毛皆豎白汗流出。作如是念。此若知我是難陀者。生叉鑊中。即便急走詣世尊處。
佛言。汝見地獄不。
難陀悲泣雨淚哽咽而言。出微細聲白言已見。
佛言汝見何物。即如所見具白世尊。
佛告難陀。或願人間或求天上勤修梵行有如是過。是故汝今當求涅槃。以修梵行勿樂生天而致勤苦。
難陀聞已情懷愧恥默無所對。
爾時世尊知其意已。從地獄出至逝多林。即告難陀及諸比丘曰。內有三垢。謂是淫慾嗔恚愚痴。是可棄舍。是應遠離。法當修學。
爾時世尊。住逝多林未經多日。為欲隨緣化眾生故。與諸徒眾往占波國。住揭伽池邊。時彼難陀與五百比丘。亦隨佛至往世尊所。皆禮佛足在一面坐。
時佛世尊見眾坐定。告難陀曰。我有法要。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所謂入母胎經。汝當諦聽。至極作意善思念之。我今為說。
難陀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