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閑談鍋盔
鍋盔是關中麵食中的一種干糧。關中的鍋盔歷史久遠可以到商周時期。據傳,文王時,就在軍中以鍋盔當軍糧,所以鍋盔比我們的家族史還要長。
以後鍋盔就成了關中人的主要干糧。走洲過縣,背上個口袋,裝上些鍋盔,歇下來,弄一碗水,也就將究了一頓飯。
過去用鐵鍋在土灶烙鍋盔。用酵面把面團發起後,擀成大面餅,放入鐵鍋。面餅隨鍋而型。鍋下燒麥秸稈火,這火看似軟,實則可柔可猛,可大可小,控制火候成了烙鍋盔的關鍵一環。關中流傳,鍋盔好吃火難燒,就是這意思。
幾把火一過,一面烙得有點硬皮了,立即翻過,這時面餅尚軟,在重力作用下又隨鍋而型。如果火大了,可能會斷裂,鍋盔型不好。所以第一次翻鍋前的火候極為重要。再一翻,鍋盔便扣在鍋心,定型了,那麼第一次算仰,這一次是扣,一般三仰三扣之後,鍋盔就熟了。
剛出鍋的鍋盔一面焦黃一面軟白,麥香撲面而來。趁熱切成塊兒,而小孩兒最愛邊上那三角塊兒的,焦黃酥軟,受嚼耐飢,老人宜吃中心的,綿軟易咬。掰開夾上油潑辣子,便是神仙日子。這一口下去,就是陝西兩大怪了:烙饃像鍋蓋,辣子一道菜。
關中人吃鍋盔長大,吃鍋盔成家,吃鍋盔立業,吃鍋盔創人生。我上中學時從家裡帶鍋盔,先掛在教室後面牆上,下晚自習再帶到宿舍。教室後面掛了各家的鍋盔,雖然都是一樣的做法,但各人的媽烙饃的水平一比便知高下。班上大怪鼻子最靈,再細小的味差,也逃不了這狗東西鼻子。經他品味,司令(外號)他媽烙的饃最香。
偏偏司令一放下饃就去打籃球了。大怪偷偷拿出一塊兒,咬了一口,說:香很。順手掰一小塊給了同桌女生。恰好被老別(外號)看見,於是眾人你拿一塊我拿一塊分食殆盡。司令回來取吃的,卻已山窮水盡。大家不敢直視他。司令罵人了,罵著就哭了,說他媽忙了一上午,七十里路送來,他一口還沒吃呢。大家自知理虧,便你一塊兒我一個的把司令的饃布袋裝滿。司令又擦了眼淚笑著又道歉又致謝。
後來同學聚會每吃上鍋盔夾辣子,這個故事是必講的,男生問女生:會烙鍋盔不?女生就說:把你媳婦兒帶來比一哈。眾人大笑。
陳忠實老先生在《白鹿原》中對人生有個比喻。原上各種勢力你來我往,百姓命運翻來復去,就像熬鍋上烙鍋盔般煎熬。原上的麥子熟了割了,種了收了,人生煎來烙去,百姓卻吃不上個好鍋盔。河南軍伐劉鎮華攻打西安,李虎臣楊虎城二虎守長安。劉鎮華給士兵打氣:弟兄們,西安鍋盔一寸厚。但終於沒有得逞。如今原上的鍋盔最香最有故事。
有一去山裡玩兒,農家的鍋盔很好吃。已是半夜,興致未盡。有人提議,今晚不睡,啤酒盡管上,鍋盔辣子盡管上。店家很精幹,說,沒麻達,鍋盔不收錢,酒按鍋盔算。大家一時也沒多想只顧吃喝。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直到月斜松技下,叫店家算帳。不料酒算了四倍!眾友很不滿,與店家理論。店家說,事先說好了酒按鍋盔算,你們同意了。我們說你咋算?
店家說:你看,這鍋盔放鍋里,三扣三仰才熟,我減一扣一仰,剩下的咱借國家政策,叫翻兩番,就是四倍,沒錯吧!
大家一楞,都說城裡套路深,這山裡也有高人。店家哈哈一笑:高人不是我,村長教我的,說拿這跟客人開玩笑,顯得有水平。是這,後半夜鍋盔不收錢了。
關中的鍋盔結實,關中漢子爽快。
B. 很多妹子都想吃的軍屯鍋盔,到底是怎樣一種美食
相傳行軍打仗干糧容易腐爛霉變,於是將干糧用油酥干,方便保存。漸漸地就有了鍋盔這個名詞。無論什麼節氣都適合吃,因此軍屯人民全體都做油炸面團再用柴火烤,以香、酥、脆、細嫩化渣而名揚川西,味道確實巴適,後來催生了鍋盔,尤其以軍屯鍋盔為最正宗。
放入適量的鹽,並進行充分的攪拌,把鹽攪拌的越均勻越好。調料,有花椒粉,孜然粉,鹽,把這些調料放到豬肉(牛肉)餡里和勻這是肉餡必須放的調料,注意鹹淡適中最好,不要放太多或過少。都不好吃。把醒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揉成條狀,用刀均勻分切,和面時加點酵母和泡多源A,烤制的鍋盔蓬鬆個大飽滿、口感酥脆,涼了易不發硬。用擀杖把面團擀成長條狀再抹上做好的油酥,然後把面從一頭捲起來,再擀成長條狀備用。
C. 你吃過哪些好吃的燒餅
最近,西安有一家椒鹽鍋盔店人氣挺火爆,10元6個,5元3個,天天排隊,吃過一次,味道確實不錯,老闆是湖北開寶馬的美女。另外,就是湖北荊州鍋盔也不錯,西安西八里有一家的,也是湖北人開的,比某甘的要良心多了,特別是梅菜餡的。
「中國有多少個地方,就有多少種燒餅。」
燒餅是漢代傳入中原的,一直流傳到現在,據統計全國有100多種燒餅,可以說中國有多少地方就有多少種燒餅,有些地區的燒餅更是全國聞名。
為什麼燒餅近2000年來一直在中國人的飲食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
在古代,燒餅一直是一種軍用食品,乾燥易保存,長久不變質,熱量高頂飽,有鹽有味,有的還有餡,特別適合長途作戰攜帶。
記憶最深的莫過於看《水滸傳》武大郎賣炊餅,經過長久的發展,燒餅漸漸演變成各種形式,早餐最常見。
中國人對燒餅的喜愛好像是不分南北的,因各地加以不同的配料、烹飪方法,而被賦予不同的靈魂。
今天為大家安利幾種比較出名的燒餅。
陝西鍋盔
鍋盔是陝西八大怪之一。人稱「睜眼鍋盔像鍋蓋」,即象頭盔狀,素以「干、酥、白、香」著稱。干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乾縣有三寶,鍋盔、掛面、豆腐腦。鍋盔的特點是用油和面,文火炕制,中空、外酥、里起層、邊厚、吸汁,不漏湯。
相傳周文王伐紂時鍋盔就被用做兵士的軍糧,在陝西西府一帶,至今還有一個鍋盔品種叫「文王鍋盔」。
吃起酥、聞起香、耐存放、壽命長,並演變成為椒鹽鍋盔、蔥香鍋盔、五香鍋盔、香椒葉鍋盔、咸甜鍋盔等多種形式。
新疆烤饢
烤饢在新疆的 歷史 很悠久,在中國許多史料中都有記載。
饢,古代稱「胡餅」、「爐餅」。在一千多年前,吐魯番人就會做精細美味的饢了。白居易在《寄胡餅與楊萬州》這首詩中說:「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爐。寄予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以輔興無。」
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中摘錄了「食經」關於做饢的技術資料,可見饢在中國食譜中由來已久。
饢的品種很多,大約有50多種。主要有肉饢、油喀、窩窩饢、片饢和芝麻饢等。維吾爾老鄉出遠門,會在腰上的布兜里裝進幾塊饢;坐火車去內地,也常常帶著一提包的油饢,一路當食,省錢又方便。
呼市焙子
焙子是呼和浩特特有的小吃,是回族面點名品,都是小麥面發酵,兌鹼烤制而成的。
呼市的焙子有白焙子、黑焙子、牛舌頭、糖三角、油旋兒、麻辣、豆沙,形狀各異,口味有別。
焙子是將發酵的白面兌食用鹼揉勻,再分別摻入植物油、糖、鹽、雞蛋等,成形後放入特製的爐灶先烙後烘烤而成。
烙焙子講究三凈:和面的手凈、面盆凈、面案凈。是早點中最廣泛,最經常的主流食品。
馬蹄燒餅
馬蹄燒餅又稱驢蹄燒餅,是魯北各種麵食中的一種,流傳於惠民一帶。
先揪一塊50克的發面,內放椒鹽、油,外沾芝麻粒兒,然後放在平案板上,擀成面餅,右手捏面餅的邊兒,與張開虎口的左手相擠靠,就形成馬蹄形,兩面刷紅糖水,單手託人爐內,粘在爐頂的內壁上,烤好時出爐,色澤黃中透紅,圓面兒稍鼓,活脫一隻馬蹄。
馬蹄燒餅分紅、白兩種,紅馬蹄用紅糖色糖水沾芝麻,帶甜味;白馬蹄用白清水沾芝麻,外焦里香,咸甜相間。
清代《北京生活彩圖》有一幅「賞吊爐燒餅圖」,上面的釋畫文字稱:「其人用泥爐一個,內燒劈柴,鐵鏈掛在梁間,以白面做成燒餅,上沾芝麻,放在泥爐的鐵盤內,少刻即熟,名曰吊爐燒餅。」
唐山棋子燒餅
唐山市的棋子燒餅,是唐山市很有名氣的產品。
它是用豬油和香油和面,餡料主要有豆沙、豬肉、糖、什錦、火腿等多種原料,最初是用缸爐烤制而成。形狀如小鼓,個頭像棋子,所以取名棋子燒餅。
唐山棋子燒餅,最早起源於豐潤區,是皇帝出京南巡、東北人進京的必經之路,街頭巷尾客商雲集。
棋子燒餅也漸漸享譽海內外,成為唐山人的驕傲。
你最中意哪款燒餅呢?
河北石家莊市張營村鋼爐和油酥燒餅特別好吃
油酥燒餅,還有正宗的延津火燒
武大郎燒餅最好吃啦!
黃山燒餅
小時候物質比較匱乏能吃上一次燒餅就已經非常奢侈了,每次進城的時候都希望家長給買個燒餅吃;大圓盤形狀的,帶芝麻的這種是比較薄的。還有一種和碗口大小比較厚的,特別是五香的剛出鍋的最愛吃了。現在還有新疆的饢,大而且厚,此外還有在濟寧附院附近吃的那種叫肉火燒也很好吃。
以上就是我吃過的比較好吃的燒餅,你吃過嗎?歡迎評論區評論。
山東聊城市茌平吊爐燒餅最好吃【民間很有特色的一款小吃、博平馬蹄燒餅又被稱做是吊爐燒餅】https://mq.mbd..com/r/uOehr1plHq?f=cp&rs=2628738350&ruk=no_B5gymJQJWRYqeE7eleg&u=5e85e49efcb00d47
南方我還是鍾愛恩施老家的武大郎燒餅,用觀音土做成的吊爐,把餅倒貼在爐壁上,小火慢烤十分鍾左右,做法和鍋盔有點類似但揉餅加料又完全不一樣,做出來沒有鍋盔那麼硬越嚼越香的口感。
再就是去南京吃過用鴨油做的燒餅了,吃的滿嘴鴨肉的香味,可能口味不一樣吃得又少了一點餅的感覺。
當然北方的燒餅我相信更有特色,畢竟千百年來都是以麵食為主,肯定有區別於南方的口味,有機會也會去嘗嘗。
一個是卅年前西安的白吉餅,一個是潼關老街道的燒餅。既有特色,又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