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盤點央視的女主持人,誰是顏值擔當
據我所知,央視的女主持人中,李梓萌、董卿、李思思的長相都不錯,都屬於顏值擔當。
最後再說一下李思思,她是一位央視美女主持李思思,她是央視綜藝節目主持人,可以稱為主持人中的後起之秀,最近幾年李思思開始主持了央視春晚,有觀眾說李思思是繼董卿之後又一位當家的花旦,她是從2012年至2006年主持春晚,她連續五次擔任春節聯歡晚會的主持人,可以看出李思思的主持功底是非常好,深受大家喜愛!
文章結束了,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留言點贊轉發啊!
② 東方歌舞團四大美女歌手名字
劉玉婉這個名字,對全國的觀眾和聽眾來說,我想並不陌生。因為她參加6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和歌舞晚會,連續8年參加文化部春節晚會,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和各省市電視台大型文藝晚會,為多部電影、電視劇配唱主題曲,曾經出訪亞洲、美洲、非洲、歐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她的歌聲傳遍世界各地和祖國的四面八方。她的名字在國內外因與「美麗的百靈,婉轉的夜鶯」緊密相聯而家喻戶曉。
劉玉婉多才多藝,綜合素質很好。在中國歌舞團業務考核中她多次被評為第一名。她基本功底扎實、演唱技巧嫻熟;對音樂很有悟性,她既能比較准確地把握不同地域的色彩,民族風格濃郁,地域特色鮮明的歌曲,又擅長演唱具有較高難度的藝術歌曲和創作歌曲。她音質純凈,清脆明亮;音色圓潤,甜美悅耳。她的歌唱字正腔圓,聲情並茂;她的表演輕盈靈巧,優雅端莊。聽她的歌聲,似飲甘露,韻味綿長。
劉玉婉在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和優秀青年演員民族聲樂研究生班學習八年,我一直教她。這個學生,德才兼備,品學兼優,成績優異,全面發展,曾獲中國音樂學院90屆畢業生惟一的「學院大獎」。從優秀學生到出色的青年歌唱家,這是她勤奮刻苦、不懈努力的結果。作為她的師長看著她進步成長非常高興,高興我對她的殷切希望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祝她成功!
金鐵霖
(以上文字來自劉玉婉的老師,她的資料不是很好找,這個不知行不行)
潘丹——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現任中國東方歌舞團舞蹈演員。先後參加過《1997香港回歸大型歌舞晚會》、《中國申奧大型歌舞晚會》(赴俄羅斯)。曾出訪過香港、澳門、韓國、越南、俄羅斯、波蘭、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1990年獲北京專業院校《五月鮮花》業余歌手大賽一等獎。2000年獲北京有線電視台「模仿秀冠軍」。2002年、2003年參加東方歌舞團推出的大型歌舞晚會《蔚藍色的浪漫》和《華彩唱風流》,擔任節目主持人及歌手。
至於你想要的於慶海,我只查到一個畫家叫此名字;王培也查不出。
③ 「歌舞伎演員」是女性還是男性
是男性~~~~
為什麼的話請看下面~~~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藝術,起源於17世紀江戶初期,近400年來與能樂、狂言一起保留至今。
歌舞伎的始祖是日本婦孺皆知的美女阿國,她是島根縣出雲大社巫女(即未婚的年青女子,在神社專事奏樂、祈禱等工作),為修繕神社,阿國四齣募捐。她在京都鬧市區搭戲棚,表演《念佛舞》。這本是表現宗教的舞蹈,阿國卻一改舊程式,創作了《茶館老闆娘》阿國女扮男裝,身著黑衣,纏上黑包頭,腰束紅巾,掛著古樂器紫銅鉦,插著日本刀,瀟灑俊美,老闆娘一見鍾情,阿國表演時還即興加進現實生活中詼諧情節,演出引起轟動。阿園創新的《念佛舞》,又不斷充實、完善,從民間傳人宮廷,漸漸成為獨具風格的表演藝術。
歌舞伎三字是借用漢字,正名以前原來的意思是「傾斜」,因為表演時有一種奇異的動作。後來結它起了雅號「歌舞伎」:歌,代表 音樂;舞,表示舞蹈;伎,則是技巧的意思。
日本各地的女優紛紛效仿阿國競相演出歌舞伎,一些武士為爭奪女優大打出手,甚至互相廝殺。1629年,德川幕府以敗壞風俗罪禁止歌舞伎演出。直到年,才允許只有男子演出的「野郎歌舞伎」,女性角色由男性扮演,稱為「女形」,即旦角。1670年後,這種演出增多,而且有了劇本,內容情節和表演手法更臻成熟。 1751—1801年是歌舞伎的全盛時期。以後30年,歌舞伎又完成了人物性格表演上的典型化、個性化和藝術化,表演程序也被固定下來。歌舞伎演員為世襲制。演員父子,代代相繼。當時以江戶(今東京)、大阪、京都三市為中心,歌舞伎成了市民喜愛觀賞的表演藝術。到19世紀明治時代,日本這門傳統藝術成為一種越來越古典的戲劇。
歌舞伎的主題大致有兩類:一是描寫貴族和武士的世界,二是表現民眾生活。劇目可分四種:「義大夫」狂言,通過舞蹈表演滑稽的故事劇;「時代物」狂言,是借古喻今的歷史劇;「世話物」狂言,描寫庶民生活和愛情故事劇;稱作「所做事」狂言的舞蹈劇,內容涉及忠孝仁義等道義,對二般市民進行勤儉、行善、懲惡的道德教育。
目前在日本歌舞伎比任何一種古典戲劇更受歡迎,近幾年又產生了不少新的劇本和製作。歌舞伎與中國京劇素有「東方藝術傳統的姊妹花」之稱。晚清詩人黃遵憲在《日本雜事詩》中贊美道:「玉蕭聲里錦屏舒,鐵板停敲上舞初,多少痴情兒女淚,一齊彈與看芝居。」他把歌舞伎看作「異鄉境里遇故知」了。
說起歌舞伎,對於不了解日本文化的異邦人的聯想總會有如下兩種:首先是鬼!看不出性別的白臉人浮現在幽暗的背景前,拖著比京劇還長的唱腔,舞台上似乎還飄著浮世繪的落葉;其二是「伎」字引發的歧義,還有藝妓在日本電影里的頻繁現身。這些都使我們無法忽略歌舞伎這個行業的江湖身份,即使是「國粹」也是來源於民間,有它自己辛酸的成長歷程。
現在在日本,AV小電影肯定比歌舞伎要出名無數倍;而且,坐落在東京的歌舞伎町是聞名全球的紅燈區,是旅遊旺地。那麼真正的歌舞伎是什麼呢?
歌舞伎誕生於400年前的1603年,當時的歌舞伎(kabuki)並不是現在這樣的歌、舞、演劇渾然一體的藝術,也不是男扮女裝,而是一種加有簡單故事情節、具有宗教色彩的舞蹈,而且是女扮男裝。
歌舞伎的創始人是日本關西島根縣出雲大社的女祭司阿國,為了募集木殿的修繕費,她來到京都,改革了「念佛踴」(念佛踴經時的動作舞蹈),加入簡單的故事情節作為一種演藝公開表演,在京都、大阪等地引起強烈反響,甚得民眾歡迎,是當今歌舞伎的原型。阿國也因此成為歌舞伎的創始人。
歌舞伎從民俗發展成日本的國粹文化,經歷了波折的成長過程,由「游女(妓女)歌舞伎」到「若眾歌舞伎」,最終發展到現在的歌舞伎的原型「野郎歌舞伎」,逐漸成為現在這樣專門由男演員演出的純粹的歌舞演劇藝術。
阿國創建了歌舞伎後,在京都、大阪一帶的「游女」受其影響組織了許多「游女歌舞伎」,她們除了演劇之外還從事賣淫活動。當時的日本德川幕府對「游女歌舞伎」的淫亂行為採取了取締措施,於1629年公布禁止女人演戲的法律,結束了「游女歌舞伎」的時代。女人演戲被禁止,並沒有中斷歌舞伎的發展,劇團變更辦法,以年輕貌美的男子扮演女人的角色,產生了歌舞伎中的「女形」,這種歌舞伎被稱為「若眾歌舞伎」。
「若眾歌舞伎」中的青年男子演員因為年輕貌美,深受女性觀眾的喜愛,演員生活作風糜爛,經常和觀眾發生戀情,時有殉情、私奔等引起社會轟動的事件發生。幕府雖然採取多種措施加以改善,但難見效果,於是在1652年明令禁止「若眾歌舞伎」演出活動。
然而,歌舞伎畢竟成為當時日本民眾最主要的娛樂活動,幕府禁止無法斷絕民眾的喜好,劇團方面便想出了對付禁令的方法,把青年男子演出的歌舞伎改為成年男性演出,於是出現了「野郎歌舞伎」,也就是現在日本歌舞伎的原型。歌舞伎從此改變了側重以美媚之貌蠱惑觀眾的做法,轉而追求演技,逐漸發展成專門由男演員演出的純粹演藝。
④ 中國有一個拉小提琴的,女的,在演奏時很有激情的那個人是誰(長發)
陳美
姓名:陳美
國籍:英國
出生地:新加坡(4歲移居倫敦)
生日:1978.10.27
最早的音樂課程:1982年(3歲)的鋼琴課
最早的小提琴課程:1984年(5歲)
首度與樂團合作的音樂會:1989年(10歲)與愛樂管弦樂團
首度國際巡迴:1991年與倫敦莫札特合奏團的演出
1989年,10歲的陳美在倫敦與愛樂樂團合作舉辦演奏會,在英 國引起震動。BBC一台稱其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年輕小提琴家"。
1991年,與莫札特合奏團合作舉辦了她第一次世界巡演。
1990年~1992年,完成三次錄音錄制貝多芬、柴科夫斯基和莫札特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及海飛茲、帕格尼尼等大師的小提琴作品。
1995年2月EMI推出專輯《Violin Player》,在全球25個國家極為暢銷。
1995年11月陳美為專輯《Violin Player》(小提琴玩家)前來上海宣傳。
1995年6月30日,陳美在英國倫敦皇家阿爾波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舉辦"紅色激情之旅"(Red Hot Tour)音樂會。
1996年推出古典專輯《Classical Album 1》,打破古典藝人音樂專輯銷售最快紀錄:兩周內售出50萬張。
入選《人物》雜志"全球50位最美麗人物"
1997年,在古典及流行領域均獲獎:世界音樂大獎"最佳銷量古典藝人"(World Music Award)、"Nordoff Robbins Sliver Clef"國際大獎。
英國查爾斯王子、愛德華王子出席陳美在倫敦為皇室成員舉辦的音樂會。此前,愛德華王子曾以普通觀眾的身份專程前往阿爾波特音樂廳觀看她的演出。
1996年--1997年在33個國家,250個城市舉辦巡迴演出
舉辦多場戶外音樂會包括:紐約時代廣場戶外音樂會(站在計程車頂演奏),為此封鎖交通;觀眾達10萬多人的"7國首腦會議音樂會"(G7 Summit Conference Concert),史無前例唯一獲准在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前舉辦戶外音樂會,吸引眾多觀眾。
1997年6月30日,作為唯一外國藝人受邀參加由特區官方舉辦的"香港回歸音樂會"。在音樂會上演奏自己特別創作的"快樂谷序曲"。
1997年推出第二張古典專輯《China Girl》。專輯收錄了中國著名樂曲"梁祝"及為"97香港回歸"特別創作的"快樂谷序曲"。
陳美"阿爾波特音樂會實況"在美國迪斯尼(Disney)頻率播出打破美國現場音樂會收視率紀錄。
1997年推出流行專輯《STORM》(流行風暴)
1997年11月,應邀參加上海國際音樂節開幕式演出,並被譽為當晚演出最精彩藝人。
1998年1月,在倫敦唐人街參加當地華人社團慶祝農歷新年活動:在雷賽斯特廣場(Leicester Square)舉辦戶外演出,吸引近萬名觀眾.
陳美是當今少數成功的前衛小提琴演奏家之一,她那狂野奔放的新新人類形象橫掃流行和經典兩界,征服無數年輕樂迷,那一把電子小提琴更是艷光迸射,可以狂飆出令人血脈賁脹的效果。其實,陳美的「離經叛道」形象在樂評界一直見仁見智,有人驚奇、有人激賞,也有人誓死難以接受。然而透過唱片公司標新立異的包裝背後,明眼人都可以看出陳美一身扎實的小提琴基本功。可反映出她對古典傳統作品的觸覺和修為,叫不曾深入了解陳美另一面的人大跌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