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漫美女 » 古裝美女茶道表演視頻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古裝美女茶道表演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4-16 03:26:37

A. 菊花仙子的茶道節目

常飲杭白菊不僅能使人延年益壽,而且還具有清肺美容的功效。而延年益壽又是人們所追求和渴望的,因此組織者在突出菊花茶的同時,還抓住了一個壽字,不僅所有茶具都用帶有壽字的青花瓷,而且其他輔助設施也都帶有極明顯的延年益壽的圖案和吉祥物,顯得既古樸典雅,又不失中國傳統和江南水鄉特色。表演者都身著繪有菊花圖案的藍印花布服飾,腳著藍印花布鞋,上下呼應,整體協調,鄉土氣息非常濃郁。
第一個茶道表演節目是純菊花茶:
此茶道屬雅士茶道流派,以文人雅士為背景,突出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的內涵,來烘托水鄉古鎮悠遠的文化和江南文人騷士追求清寂的生活。當音樂轉入《良宵》的時候,兩個身穿藍印花布旗袍的小姐走到了被稱作江南第一銅壺的茶壺前,用曬乾的菊花桿為柴火現場燒煮.。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提出:烹著之水……源、甘、輕。……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因此小姐灌入銅壺里的水也是上等的活水。一會兒水開了,隨著主泡小姐演繹茶道工藝流程的展開,主持人也介紹開了:孟臣(孟臣是明代紫砂壺制家,後人把名貴茶壺喻為孟臣)沐霖、若深(若深清初人,以善制茶杯出名,後人把名貴茶杯喻為若深)出浴(即燙洗茶壺蓋甌和茶杯),花仙進轎(即用茶勺從茶罐中取出適量茶葉),花仙入宮(即把菊花茶放人茶壺或蓋甌),懸壺灌頂(即把銅壺提高沖泡菊花),春風拂面(即用茶壺蓋或匝蓋輕輕颳去飄浮的白泡沫),甌里催香(菊花沖水後,蓋上甌蓋,浸泡幾分鍾,以使花香氣溢出),夢里尋芳(靜嗅菊花茶的香氣),三龍護鼎(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頂杯,這樣既穩妥又雅觀),行雲流水(即抹去茶具周圍的水滴),最後是滿園春色(即讓遊客觀賞杯中的景色)。
品茗杯中的菊花下面有蓮芯作輔墊,從色澤上看,用蓮芯的綠芽襯托著圓狀的白菊,給人以清新典雅之感;從畫面上看,上有白菊飄逸下有清蓮隱隱,極富有詩情畫意;從口感來說,既有苦盡甘來的欣慰,又有清雅酣暢的回味感;從葯理上講,更能起到清涼解毒的作用,從寓意上講,是取天地之精華,同時體現了菊花茶道有著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內涵。整個茶道過程極為輕松愉快,既達到了湯清、氣清、心清的境界,又烘托出了境雅、器雅、人雅的氣氛。最後手捧菊花的助泡跟隨主泡來到了客人門面前,同時主泡還告訴大家用小竹夾取菊花泡入自己的品茗杯中,這樣可以使自己納百富於一家,集精華於一心。
第二個茶道表演節目是休閑菊花茶:
此茶道屬貴族茶道流派,體現一種高雅富貴的意境。桐鄉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百花地面之稱,許許多多的名宅名院,布局精巧,雕梁畫棟,前堂是掛畫擺藝,後院是花鳥樹木,一派富貴豪華的建築風格。因此,此茶道的表演又換了一個表演台。此台中間掛一幅名家菊花中堂,兩邊是茶聖陸羽的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今是鬢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的詩句和一些名家的詠菊對聯。身穿素白絲綢旗袍的茶藝師端坐中間,氣質溫文爾雅,風度雍容華貴,泡茶動作優美舒展。泡茶台前的地面上,以杭白菊和桑葉、桑枝做藝術插花造型。兩旁是古樂伴奏,茶幾上配上琴棋書畫,使茶道的文化內涵更為豐富。表演在一首美妙動聽《高山流水》的古箏曲中拉開了序幕。為了突出高雅富貴的意境,休閑菊花茶全用仿明清景德瓷器--蓋碗茶具泡製。在漢族民間,蓋碗有著天、地、人之說,蓋為天、托為地,人在中間,因此用蓋碗泡製菊花茶,使茶道藝術達到了天、地、人三合一的境界。碧綠剔透的茶具,潔白無瑕的菊花,裊裊纏纏的檀香,以及悠雅古樸的音樂,使人彷彿徜徉在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中。主泡小姐在展示焚香、汲水、拾薪、供水、賞菊、滌具、投菊、浸潤泡、沖泡、敬菊茶、受菊茶、插菊花等工藝後,就開始向客人敬茶行江南地區漢族民間禮節。而此時主持人也開始娓娓道起關於菊花仙子的傳說:在古時桐鄉有百花地面之稱,一至秋天,菊桂競開,清香彌野。在遠古,有一個農家少年--阿牛,七歲喪父,母親愁勞過度……
在主持人的一首重九逢佳節,銀芝耀眼明;白菊生桐溪,風姿更超逸詩中,表演結束了。
沐浴著秋天黃昏的夕陽,走在田野菊海的田埂上的我忽然想起宋朝詩人林逋的一首詩:石碾輕飛瑟瑟塵,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間絕品人難識,閑對茶經憶古人。

B. 茶藝表演解說、表演過程有多少種

每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願你的心會伴隨著這悠悠裊裊的香煙,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驗說:「活水還須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藉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介紹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鑒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製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製作的紫砂壺被後代茶人嘆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後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並提高壺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將開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颳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清沏潔凈。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岩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沖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里意喻為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後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於茶香的散發。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岩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於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用於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為「海壺」或子壺。現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為「母子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干凈後,乘著壺熱再沖開水,稱之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徵著向嘉賓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之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的解說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為貴的基本精神,所以我們予以揚棄。

第八道:夫妻和合,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後,將描有龍的品茗杯倒扣過來,蓋在描有鳳的聞香杯上,稱之為夫妻和合,也可稱為「龍鳳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之為「鯉魚翻身」。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躍過龍門可化龍升天而去。我們藉助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賓家庭和睦,事業發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眾手偉盅
捧杯敬茶是茶藝小姐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後恭恭敬敬地向右側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後把茶傳給他。客人接到茶後不能獨自先品為快,應當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藝小姐點頭致謝,並按照茶藝小姐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坐在離茶藝小姐最遠的一位客人為止。然後再從左側同樣依次傳茶。通過捧杯敬茶眾手傳盅,可使在座的賓主們心貼得更緊,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第十道:鑒賞雙色,喜聞高香
鑒賞雙色是指請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龍鳳圖案的茶杯端穩,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地提起來,這時聞香杯中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隨著品茗杯溫度的升高,由熱敏陶瓷製的烏龍圖案會從黑色變為五彩。這時還要注意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艷麗的琥珀色。
喜聞高香是武夷品茶三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三龍護鼎是請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當又雅觀。三根手指頭喻為三龍,茶杯如鼎,故這樣的端杯姿勢稱為三龍護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中的頭一品。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咽下,而是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使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詩雲:「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蘭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是請客人第二次聞香,請客人細細地對比,看看這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雲腴,喉底留甘
「雲腴」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對茶葉的美稱。「二品雲腴」即請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的滋味,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盪氣回腸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後人常用來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盪氣回腸」是第三次聞香。品啜武夷岩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僅用鼻子聞,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後從鼻腔呼出,連續三次,這樣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細膩地辨別茶葉的香型特徵。茶人們稱這種聞香的方法為「盪氣回腸」。第三次聞香還在於鑒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岩韻
「含英咀華」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武夷岩茶時說:「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的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華即在品茶時像是在嘴裡含著一朵小花一樣,慢慢地咀嚼,細細地玩味,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武夷岩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無此美妙的岩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飲了三道濃茶之後,再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可急急咽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一樣細細玩味,直到含不住時再吞下去。咽下白開水後,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您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個哲理---平平淡淡總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武夷岩茶七泡有餘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請客人自己動手泡茶。看一看壺中的茶泡到第幾泡還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龍戲水」是把泡好的茶葉放到清水杯中,讓客人觀賞泡後的茶葉,行話稱為「看葉底」。武夷岩茶是半發酵茶,葉底三分紅,七分綠。葉片的周邊呈暗紅色,葉片的內部呈綠色,稱之為「綠葉紅鑲邊。」在茶藝表演時,由於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戲水,故名「游龍戲水。」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孫中山先生曾倡導以茶為國飲。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飲茶之樂,其樂無窮」自古以來,人們視茶為健身的良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徑,友誼的紐帶,在茶藝表演結束時,請賓主起立,同幹了杯中的茶,以相互祝福來結束這次茶會。

C. 茶藝有什麼表演節目

我覺得主要就是和茶藝館的一些表演節目吧,比如說如何偵查呀,如何倒茶呀?如何去查呀之類的吧,然後表演給這個查看看吧,大概是這這樣的

D. 漢朝茶藝表演

你是要視頻,還是要茶藝表演隊表演?如果是漢朝茶藝表演的視頻在網上應該很難找到,如果是要找能表演漢朝茶藝的,我想你可以問一下安溪茶學院,他那邊有茶藝編排,你把主要的意思表達清楚,學校就可以幫你編排出你想要的茶藝表演。

E. 茶藝表演的順序

茶藝表演的順序:選茗、蓄水、置具、烹煮、品茗。

宋代,人們興起鬥茶,賣茶水的人也相互間試論高低,被時人成為「茶百戲」,既能稱『戲」自然是一種表演內容了。無論是「試茗」還是「茶百戲」,但至少說明茶藝表演在中國古代的茶文化樣式中已漸呈現表演的意識。

茶藝表演成為一種需要是近20年的事情。盡管茶文化源於中國,但將茶文化精神發揮到極致的卻是日本。隨著兩國茶事交流活動的增多,精湛的茶藝表演成了了解各自茶藝精髓,方便兩國進行學習與交流的重要樣式。

加之人們在改革開放和物質生活日益滿足的條件下,開始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生活質量的提高,欲從滿足生理需要的大眾飲品中,重新品出古人早以傳承但在近百年的民眾生活中漸以消失的中國茶文化的內質。

而林林總總的茶藝館中推出的茶藝表演,無疑成了普及茶文化精神、引導人們如何領悟中國茶道的最佳載體。因而,茶藝表演的出現由中國古代的雛形漸趨成為普及茶文化必不可缺的茶藝樣式,從可能性的存在變為一種實際需要。



(5)古裝美女茶道表演視頻擴展閱讀

表演分類

1、民俗茶藝表演

取材於特定的民風、民俗、飲茶習慣,以反映民俗文化等方面為主的,經過藝術的提煉與加工的,以茶為主體的。如「西湖茶禮」、「台灣烏龍茶茶藝表演」、「贛南擂茶」、「白族三道茶」、「青豆茶」等。

2、仿古茶藝表演

取材於歷史資料,經過藝術的提煉與加工,大致反映歷史原貌為主體的。如「公劉子朱權茶道表演」、「唐代宮廷茶禮」、「韓國仿古茶藝表演」。

3、其他茶藝表演

取材於特定的文化內容,經過藝術的提煉與加工,以反映該特定文化內涵為主體,以茶為載體的,如「禪茶表演」、「火塘茶情」、「新娘茶」。

F. 茶道…少女 誰看過

沒有聽說
茶道
並不是表演
是看不到的東西
只可體會不可言傳

G. 茶道表演中,兩個茶杯,一大一小,大的是常見的茶杯形狀,小的是細高的圓柱形的,兩個茶杯對扣,就是細高

細高的叫聞香杯

普通的叫品茶杯

倒扣翻杯的動作叫鯉魚打挺。

兩個杯,一個用來聞香氣,一個用來品茶的滋味

H. 茶藝表演的基本步驟

茶藝表演的基本步驟如下:

一、洗杯

1.將燒沸騰的泉水注入空碗

I. 中國古代茶道

文化 儀式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愛將焚香,掛畫,插花,點茶視為人生四大雅樂,進而也發展成了用一種程式去體驗其中奧妙的四大雅道,既香道,書道,花道,茶道。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伴隨著茶葉的出現開始興起,到唐宋時期中國茶文化才真正發展到頂峰,唐時期既由茶文化發展出來一種茶道,也就是今天日本鼎鼎大名的茶道,茶道是通過一種品茶形式去修身養性,品位人生,感悟自然道法的嚴格儀式過程,因此最初只是修身克己,思想得到一定升華之後,在去通過品茶去品位人生世事,最後的最高境界才是達到「悟道」的地步,因此,這也是茶道學習者需要經歷的三步,唐宋時期茶道講究的是茶禪一體,通過嚴格的儀式修煉自己,通過品茶「得道」,最終達到茶 人 境三者合一得天人合一思想,因此,唐茶道真正在乎得不是沖茶,品茶,前二者只是一個媒介,通過此帶入儀式中,又通過儀式升華到自己的心界,因此反而在乎的是自己得心境和周遍的環境了。日本茶道雖是學自於唐宋茶道,但卻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唐茶道雖然也有一定的請客待客奉茶儀式,但也有看重行為灑脫,融合於自然當中的一面,而且中國本來就看重「無道既道」「心中有道」因此雖然有一定的儀式,但可以自由的程度大些,不必嚴格依照。而日本茶道程式非常僵化,大到主客每一步的舉止行儀,小到茶具的擺放位置,杯箸放左放右,對事茶者(多半是主人或家裡女主人)的要求更為嚴格,先邁哪只腳,怎樣行動都有嚴格的規定,其實,這樣繁瑣的程式也有它的好處,培養忍性耐心,不停用同樣的動作來磨練自己,鍛煉堅毅的品性,其意義早已遠遠超離了品茶的本意,而看上去更像是主客一起進行的一門修煉課程,而中國當時的茶道,除了對主客之間的應答禮儀,事茶者制茶,泡茶,奉茶的一套程式有統一標准規定之外,其餘則是更看重個人的感悟,自身的修養 中國茶文化主要包含四大塊:茶道,只品茶過程中自身的修煉自我的修養以及參禪悟道感受自然,茶境,指品茶時的環境,幽雅的環境,對修身養性是有很大幫助的,因此,茶道與茶境分不開,茶禮,指茶事過程的禮儀祭祀等形式,茶藝,指表面的一層,即制茶沖茶時的技藝或者藝術加工,可惜的是,如今茶道與茶境文化自然已成了日本的茶道,茶禮則被韓國學去並發揚光大,只剩下最膚淺的茶藝(也算是沖茶過程中的藝術修養 但僅僅限培養情操藝術方面),看著鄰國都有了「茶道」自己堂堂中國發源地怎能沒有?因此把此揀去算是兜了底兒,這就是近年來剛剛興起的茶藝,更誇張的是,竟然發展成為一種表演形式,沒有主客間一起的修養及心理交流,有的只是下面的一群當看電影似的觀眾,或者是一種街頭現買現賣當賣油條式的飲食推銷,下面請個客人,沖壺茶給他喝,而台下那位自然而然的想到的是期待茶的美味,所以,這又成了一種飲食文化了,唯一的亮點就是沖茶時的技藝,這樣既有趣又值得觀賞沖出的茶也自然美味,再加上茶藝小姐帶又表演性質的儀式,還可以看到美女紅袖添香,也算不錯,至於道不道的,就全靠自己去體味了,可悲呼?孰可悲呼?因此,中國的茶文化只能是茶藝,叫茶道就有點暴殄天物了 中國歷代茶道按種類分可以分為三個,既煎茶道,點茶道,泡茶道,唐時期流行煎茶道,宋時在有煎茶道的基礎上又有點茶道,日本的茶道,就是吸收了煎茶道和點茶道(自己又發明的日本特色的「抹茶道」)宋亡以後,代表雅文化的上層社會「雅道」失傳,被元統治的都是一些漢人平民哪有什麼文化,明以後才發明了泡茶道,就是現在人們所習慣的,喝茶方式的雛形,現在的中國茶藝追其源頭來其源也是泡茶道,但現在的茶藝又和明時的泡茶道不太一樣,正確是說是內涵更加退化了,現在的茶藝文化,則是由清代出現的工夫茶道發展而來,雖然工夫茶道流行於福廣地區,但也有很多不拘小結或者說退化的地方,比如說每個步驟起的一些華麗的詞名,技巧上華而不實,高沖壺,「點兵」等方式太過強烈(茶道整個氛圍應該是安靜 溫和並天人合一的)不出示茶具(茶具不僅是茶本身 也是整個茶文化的載體)動作上的誇張過去其形式本身的誇張,鑒賞茶葉好象很無聊,聞香品茗杯口在一起送給客人很不衛生,更重要的是,沒有客人同步驟一起品茶養性的互動感,要知道,表演不是本意,更重要的是茶道精神,哪怕僅限於品茶上 -------------------------------------------------------------------------------- 2 歐陽大家:文化 儀式 下面就說一下明中期盛行的泡茶道儀式,按理說真正的茶道文化應該在唐宋 可惜的是儀式方面已經斷代不復存了 而且 唐宋雖然有茶道的儀式 但他們往往更喜歡單純的品茶 主人邀請客人來品茶 沒有侍女沖茶,只主客幾個人,旁至多隻有一童子捧案侍立,尋找一分特殊的環境 沒有沖茶-奉茶-品茶的儀式,而是拿出現成的茶招待客人 大家坐在一起只喝茶 不多發言 觀察周圍的景色 思想問題 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種清 靜和 寂的氛圍, 禮儀形式也從簡,童子捧案向客人進茶,客人立身回禮 明時期的泡茶道將侍女的侍茶茶藝與主客品茶悟道結合在了一起 有點介於唐宋時期的品茶和後來茶藝表演之間 既有茶藝也有修身養性方面的特徵,因此也可以歸為茶道, 一般只用於主人待客上 席間請茶師來主持茶藝 但明又有了一種新文化意義上的發展 既茶藝成為大家閨秀的閨中之樂 作為修身養性的鍛煉過程 同時又可以培養藝術情趣 藝術情操 使得自己心靈手巧 蘭心惠質 建立德馨 因此頗受大家閨秀的青睞 其意義如同於撫琴 刺綉 插花 重在自娛自賞 做茶藝前可先撫琴 然後凈手焚香 備器侯用 溫杯熏杯。其形式與現在工夫茶大抵一致 茶藝的過程中還可以賞月賞畫 作為自身的修養 下面就來說說待客中的茶道 唐宋時期的茶境 既品茶的環境 以戶外為主 多選擇禪室道場內 清風明月下 村野郊外 林里山間等愜意的地點 以自然環境為主 到了明代明人發明了專門的茶廬茶室這樣特殊的地點 室內陳設多以配合茶藝表演操作而設置 基本格局每間茶室幾乎差不多 個別的布置 如掛畫擺設等皆按照主人喜好與品位來安排 不同的布置代表了主人不同的品位和不同的思想感悟 室內基本陳設:茶師位置一般在室內北面 對面隨意擺放幾張綉墩作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 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隨便 不拘一格 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圍(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於室內的左右兩邊 皆嚴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關鍵,品茶時將杯子傳遞每人只品一口 有點類似先秦時朝會的感覺 氛圍庄嚴肅穆)茶師用一長條方桌 背後設一屏風 中間一坐墩 桌左邊設茶洗,水,桌右邊擺設一插花花瓶 茶師坐著事茶 侍女捧案於旁邊 准備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帶格為漏水裝置); 一茶煲(盛開水用);一茶爐(煮茶用 旁最好帶有小擋風屏);一茶洗(洗茶杯用);茶葉罐 ;茶勺 茶漏 茶搗(搗碎茶葉用)茶竹(夾茶杯用的夾子)放於一瓶里;一小香爐,茶座上擺放一套聞香杯 一套品茗杯 外加茶壺 對主客要求:做到安靜,有禮有序,正裝出席,不說話私語 儀式:茶藝前,主客聚齊,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談話,順便請客人參觀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並請客人點瓶,作為話題。茶藝開始前,主客落座,這時都不再講話,茶師率其侍女進,到桌前,橫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禮,茶會便正式開始. 先凈手焚香 侍女捧水盆進 茶師凈手(象徵性)然後依次走道客人跟前 客人也需凈手 古代人認為茶事是心誠莊重的,同時亦要保持清潔 凈手無疑已等於凈心)然後茶師點燃香爐 一放於自己桌上 一讓侍女放於客人坐中間的矮案上 靜氣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增添意境外 還利於環節氣氛 增添平和的氣息 更利於在座人們心靈之間的聯系交流 然後展示茶具 將茶具(主要是茶杯)分發給客人供其觀賞點評,接下來洗杯-溫杯-熏杯:茶師用茶夾夾住聞香品茗杯依次放入開水中過水清洗,再夾茶杯在開水旁滾熱溫燙,最後將茶杯放於香爐前熏香靜氣。開始泡茶:用茶勺取茶葉放入茶爐,為使茶葉細膩鮮美還可用茶搗將茶葉搗碎,再注入開水泡茶,等茶湯泡好後,取來茶壺,將茶漏盛開水輕輕淋洗於茶壺上,再打開茶爐,用茶漏盛茶湯注入茶壺中,盡量注過多量的水,然後用壺蓋輕輕一掃,茶湯順流淋滿壺身,然後蓋上壺蓋,再盛茶湯,復淋一遍,謂之三淋壺。然後茗香合壁 遞手傳香:將茶壺中的水注入茶杯中,將聞香杯蓋於其上,左手托起 右手覆於杯上 端至胸前 左右晃三次 是為茶茗之香與茶氣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後取下聞香杯,雙手端於鼻前,捻轉而嗅,然後侍女再將聞香杯奉與客人,客人依次如狀品嗅,品茶:將所有茶杯註上茶水,取聞香杯覆於其上,自己留一份,其餘放於案中侍女依次奉於客人,一合香;眾人左手托杯,右手覆於杯上,一起端於胸前晃動三次,二聞香;再一起雙手舉聞香杯,端於鼻前,捻轉而嗅,三品茗;再一起雙手舉品茗杯,輕輕細品一口,然後放下,舉三次。品茶至多三口,亦不能大口喝,只能細細抿之,一品苦澀,二品甜膩,三細細回味。最後賓主起立,茶師及侍女橫列一排行禮,主客回禮,一同謝茶。茶師走後,主客留下來細細賞香品茶,或聽琴悅耳,或高談闊論,或安靜思考,靜靜感悟這茶境,感受這寧靜致遠的氛圍,客散後,主人相送至門外,也算是品茶會圓滿成功的舉行了吧

J. 請問哪部電影中出現過茶道或茶道表演的鏡頭

日本茶道的話,<槍聖權三><利休><豪姬><怪談(古裝的)>都有比較多茶道鏡頭,<最後的武士>也有一點點
如果喜歡茶道,我有一些日本茶道全過程短片,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