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漫美女 » 美女養鱔魚技術視頻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美女養鱔魚技術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4-20 11:56:51

1. 怎樣養黃鱔的技術

一、養殖水域選擇
網箱養殖黃鱔,對水域類型的要求不限。可以是池塘,也可以是河道、湖泊、水庫。但總的要求是水源有保障,水質無污染。池塘一般要求面積在3畝以上,水深1.5米以上,注排水方便且注排水渠分開。大水面水體盡量選擇水面開闊、水流緩慢、風浪小、環境安靜、陽光充足的庫灣、湖汊,並避開主航道,水深在2-4米,水底平坦、泥沙少的水面進行養殖。
二、網箱結構與設置
1、網箱結構
採用網目為20-40目的聚乙烯無結節網片縫制而成。網箱規格以2米×3米、2米×4米、3米×4米為主,箱高1.2-1.5米,長方形,敞口式。
2、網箱設置
網箱一般以單排或多排並列,每列相隔1-2米,網箱間距1-2米,網箱上沿高出水面40-50厘米。池塘等小水體內設置網箱為固定式,網箱四周用毛竹架固定;大水面中為的網箱採用升降式,便於網箱隨水位變動進行升降、清洗。網箱在池塘的設置密度一般占池塘的水面積60%左右,具體視水體交換情況而定,總的原則以不超過水體的自凈能力為宜。
三、放養前的准備工作
1、網箱浸泡
新製作的網箱在放養鱔種前,要放入水中浸泡5-7天。
2、網箱中設置水草
一般在鱔種放養前3-5天,在網箱內放置水生植物,以水花生較為適宜,其覆蓋面積應占網箱面積的80%,水花生不能高出網箱口,防止鱔種順草外逃。入箱的水花生應去根洗凈,並經消毒處理,一般用1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5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溶液浸泡5-10分鍾,以防止水草攜帶有害生物與蟲卵進入網箱。
3、池塘准備
在池塘中從事網箱養殖,要事先對池塘過多的淤泥進行清除,然後用生石灰150千克/畝進行消毒,以殺滅池塘內的有害細菌、蟲卵,並改善底質。池塘注水後,等網箱安置好,網箱中的水草也放置好,再進行全池帶水消毒,可選用0.30.5克/立方米的溴氯海因進行全池潑灑。再待到葯性消失,網箱中水草已返青,才可放養黃鱔苗種。
四、鱔種投放
1、鱔苗來源與選擇
苗種主要來源於采購人工捕撈的天然野生鱔苗。一般以籠捕的鱔種為佳,其成活率較高。鱔種應選擇體色深黃,無病灶、無外傷、粘液豐富、活動力強的大斑鱔,而背色青灰、烏黑、體形纖細、頭大尾小的劣質苗種不適宜網箱養殖。放養的鱔種規格以20-30尾/千克為主。
2、放養時間與放養密度
鱔苗投放一般在每年的4-9月份,以4-5月為最佳時期,此時天氣由涼轉暖,雨水多,野生苗種充足,價格較低,同時又以籠捕為主,成活率高。放養密度一般在2.5-3千克/立方米為宜,具體應根據水源、飼料供應情況而定,一般投放的鱔種要同一規格,一次放足。鱔種下箱前要進行苗種消毒處理。
五、飼養管理
1、飼料投喂
鱔種入箱後3天內不投餌,3天後開始投餌馴化。馴化時,可在網箱內設置1-2個食台,便於進行定點誘食,經過7-10天馴化,鱔魚開始集中攝食。鱔魚的餌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動物性飼料,如小魚、蚯蚓、螺螄、蚌肉、小蝦;一類是人工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在40%左右)。具體使用什麼飼料,應根據本地的飼料資源狀況而選擇黃鱔喜食的飼料。飼料投喂要按照「四定」要求進行。即定時,水溫在黃鱔適溫范圍內,一天投喂兩次,分別為上午8-9時,下午6-7時。定位,餌料應堅持投喂在固定的食台上,以減少散失,便於觀察黃鱔的攝食情況及殘渣的清除。定質,要求餌料新鮮不變質。定量,一般情況下,投喂的顆粒飼料,每天投喂量占黃鱔體重的3%左右;投喂鮮活飼料,每天的投喂量占黃鱔體重的6%左右。總的投喂量的多少以第二次投喂時網內無殘餌為佳。
2、水質調節
維持鱔池水質清新,溶氧充足,是取得養鱔成功的關鍵。特別是進入夏季高溫季節,池塘小水體的水質極易惡化,必須對池水水質進行調節。調節方法主要是換水,排去池塘中老水,加註新水。必要時施用水質改良劑,如定期潑灑生石灰,每畝水面用量10千克左右,在網箱中定期施放或在飼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劑,以達到改良水質的目的。

2. 養黃鱔的技術方法

養黃鱔也是要講究技術方法,黃鱔喜歡吃新鮮食物,蚯蚓,小魚和蝦,貽貝肉都愛吃黃鱔,黃鱔對食物有很強的特殊用途,一般用動植物飼料喂養,並根據黃鱔的生長情況進行科學的飼養,生長季節應增加飼料量。

3. 求黃鱔養殖視頻

黃鱔養殖技術視頻 培訓哪裡有的下載?
黃鱔養殖技術視頻 培訓哪裡有的下載? 這有個技術視頻可以看看 ...你可以到...

必用網 - 2011-3-14 13:39 - 最佳回答者: jirang - 資源共享

哪兒可以提供免費的黃鱔養殖技術和視頻
在大眾養殖網)有部分免費公開的養鱔技術和10多部視頻。免費技術詳見:
A85232305 - 2009-3-8 20:44 - 最佳回答者: 農夫和鱔 - 教育/科學 > 理工學科 > 農業科學
我想學黃鱔養殖技術,請問看教學視頻效果怎麼樣
我想學黃鱔養殖技術,請問看教學視頻效果怎麼樣 ...我是一個黃鱔養殖戶,...後來就買了一套曾雙明黃鱔養殖技術,自己在家裡學習,一邊實驗一邊學,途中還...
ekszhou247 - 2011-3-13 14:02 - 最佳回答者:匿名 - 娛樂休閑 > 星座/運勢
黃鱔養殖視頻?
去土豆網或者中央電視農業頻道網站看看。 ...用訊雷7狗狗搜索視頻,可以搜到一些,應該是有所幫助的。不過系統講解的我沒搜到過,再結合書籍看看,最好試... 求視頻:養殖黃鱔的網箱要多大呢
4平方的 ...2-8平米為好。根據實際情況作大小調整。 ...我的店裡有。一般來說:池塘在3畝以下的,宜用2米*2米的網箱。...
網箱養殖鱔魚網箱的製作材料視頻
有誰知道哪個網站專門提供黃鱔的養殖視頻?
網路視頻里就有很多養殖黃鱔的視頻,主要是介紹黃鱔的網箱養殖技術和水泥池養殖技術,有空可以去看看,如果有了什麼新的網站,麻煩也推薦一下給我看看,我的...
誰有養殖黃鱔和蜈蚣蠍子和黃粉蟲的養殖視頻?
呵呵 我叔叔向前也想做這個,不過很危險啊覺得,貌似西安哪裡有人養,不過我不能說確切的也怕是錯的你可以看一下中央哪個致富節目有一節講蠍子養殖的, ....
誰知道那裡可以下載在電腦上關於養殖黃鱔泥鰍的視頻
視頻 謝謝
求視頻:吸在黃鱔身體上的螞蝗如何殺死
直接拿刀 ...放鹽,其實要看著惡心的話最好別吃了,黃鱔身上的寄生蟲很多的,殺死後要把皮上用刀完整的刮一遍,然後爆炒才行。 ...

4. 黃鱔養殖技術視頻,比泥鰍的養殖,哪個好學

都好學。
但都難干成功。
必須進行實地考查,方能心中有數。

5. 如何養殖黃鱔

1、黃鱔網箱養殖

採用網箱養殖的方式進行黃鱔養殖現在還處在技術發展階段。網箱養殖適合在大的水體中進行,主要優點是水流通過網孔,使箱體內形成一個活水環境,因而水質清新,溶氧豐富,可實行高密度精養。主要養殖技術如下:

網箱面積以20平方米左右為佳,網長5m、寬4m、高1m,其水上部分為40cm,水下部分為60cm。網質要好,網眼要密,網條要緊,以防水鼠咬破而使黃鱔逃跑。網箱設置在水深0.8m以上的池塘中,新做的網箱放入水中應過35天待其散發出來的有害物質消失後才可放養鱔種。鱔種放養前幾天應適當培育水質,使水色偏濃,透明度為15cm左右,這樣可控制或減少池塘中的螞蟎對黃鱔的侵害。網箱可並排設置在池塘中,兩排網箱中間搭竹架供人行走及投飼管理。網箱的設置面積不宜超過池塘總面積的50%,否則易引起水質惡化。網箱中放置水草,最好是水花生,其覆蓋面積應占網箱面積的90-95%,為黃鱔的生長棲息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黃鱔因有相互殘食的習性,故放養時以規格基本一致為宜。一般每平方米可放養鱔種20kg,每隻網箱放養400kg。

黃鱔吃慣一種飼料後很難改變習慣再去吃另一種飼料,故應將其飼料固定幾個品種,如蚯蚓、小魚、蚌肉或動物內臟,以提高其生長速度。有條件時可投放活餌料,因其利用率高,不用清除殘餌,對網箱污染少,有利於黃鱔的生長。

��黃鱔網箱養殖最為關鍵的階段是放養後一個月內。這一時期是黃鱔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性,適應新環境的過程。如果方法得當,鱔種成活率可達90%以上,方法不當則成活率有時在30%以下甚至全部死亡。這一個月是黃鱔網箱養殖成敗的關鍵所在,除應做好鱔種的消毒和馴化外,還應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發生,具體方法是用水體強力消毒劑和生石灰交替消毒,杜絕病原體的產生。

2、黃鱔塑料大棚無土流水養殖
常規的池塘養殖,易發生疾病且黃鱔冬眠影響常年養殖。用塑料大棚養殖黃鱔可以一年四季連續生產, 無土流水養殖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
黃鱔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27℃~30℃。 採用塑料大棚,不用專設採暖設備,在春、夏、 秋棚內溫度都易保持這一溫度,即使在寒冬,棚內平均溫度也能達到20℃。

飼養池中保持微流水,水質不會惡化。
塑料大棚無土流水養殖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1) 開放式。適合長年有溫流水的地方建池。 優點是流量穩定,適於較大規模的經營。飼養池用磚和水泥砌成,每個池的面積為10~20平方米,池深為40厘米,寬1~2米,池埂寬20~40厘米。 在池的相對位置設直徑3~4厘米的進水管、排水管各2個。進水管與池底等高;排水管一個與池底等高,一個高出池底5厘米。進、排水管口均設金屬網防逃。 將若干飼養池並列排列成為一個單元,每單元的面積最好不要超過500平方米。
(2) 封閉循環過濾式。 適宜在大城市或水源缺乏的地方使用。其優點是飼養用水可以重復使用,耗水量較少,便於控制溫度,但投資稍大。 飼養池的建法與開放式相同。另外需建造曝氣池,沉澱池, 增加一些凈水設備、抽水設備和加溫設備。
塑料大棚的建造與普通大棚相同, 最好每個單元放在同一個大棚內,這樣便於管理。
採用塑料大棚無土流水養殖這種飼養法,由於水質清晰,只要飼料充足, 黃鱔一般不會逃逸。但要注意防止鼠、蛇等天敵危害。 飼養一段時間後,同一池的黃鱔出現大小不均, 要及時分開飼養。

3.黃鱔稻田養殖

利用稻田養殖黃鱔,成本低、管理方便、既產稻穀又產魚,是農民致富、增加收入的一個有效途徑。

稻田的選擇及要求
飼養黃鱔稻田應選擇保水性能好, 地勢低窪, 進排水方便的田塊。
一是加高加固田埂,達到不滲水漏水;二是在田塊四周內外挖一套圍溝,其寬5m,深1m,另在田塊中間開挖「+」或「井」字型小溝, 寬50 cm,深30cm,並與四周環溝相通;三是搞好進排水系統,並在進排水口處安裝堅固的攔魚設施,以防逃魚。

投放種苗
時間集中在4 月中下旬一次性放足,魚種放養時用3 % - 4 %的食鹽水浸洗10分鍾,以防表皮擦傷,並殺滅水黴菌及體表寄生蟲。
飼養管理
一是搞好飼料的投喂, 黃鱔是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其捕食稻田中天然餌料的同時, 視吃食情況,適當投喂豬血、小魚蝦等飼料, 以滿足其吃食生長的需要; 二是搞好水質管理, 稻田水位正常保持10cm左右,定期加註新水,前期一般3一5 天加註新水一次,伏暑天每天加註新水一次,每次進水增加水深3一5 cm,以防缺氧;三是定期防病治病,每半月一次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潑灑四周環溝, 並定期使用痢特靈或魚血散等內服葯拌飼投喂,以防腸炎等病。

取捕及越冬
投放規格尾重為50克左右的鱔魚苗種,經5 個多月的飼養管理,其規格一般尾重可達 150克 左右, 大的可達200克以上。取捕方法比較簡便,前期可用竹篾編織的黃鱔籠,內放蚯蚓等餌料誘捕,傍晚放籠,第二天清早便可收籠取魚。 入冬後黃鱔有潛伏洞穴和淺水淤泥或水草中的習慣,如要取之,則先清除水草, 然後加大水位,引黃鱔出洞,再放乾田水捕捉之。如存田越冬, 則使一周環溝保持一定水深或濕度, 或在士層表面加蓋一層軟草,則可安全越冬。

控制性別
控制魚類性別是提高產量一個有效方法。一般利用性激素就能誘導黃鱔的性別向人們希望的方向發展。
用雄性激素甲基睾丸酮處理黃鱔魚苗,可獲得99%以上的雄性魚。經過處理後的魚類因性別單一, 密度固定,不僅生長快,而且成本低,一般可增產30%左右。
控制性別的技術在國外已有很多年的發展,技術上已經十分成熟,但在國內該技術僅停留在實驗室水平上,生產上尚無有關的報道,並且國家相應的標准尚未完善。

注意事項

1、苗種的選擇 :一定要選擇體質健壯無傷、游動活潑、規格整齊、 肌肉肥厚,體表無寄生蟲、體色為鮮黃色的鱔種。對於體表發白、破皮、斷尾、 口及鰓骨處有傷痕者,均不宜放養。

2、放養前的准備工作:黃鱔池經消毒注水後, 待水溫到15℃以上時即可投放鱔種。放養前, 應先將鱔種用10ppm的漂白粉或3%—4%的食鹽水浸洗15——20分鍾,殺滅其體表病原體。

3、疾病防治:(1)「感冒」病。由於注入新水時與原來的水溫差過大所致。只要調好水溫,使之穩定,就可防治本病。(2)毛細線蟲病。寄生於鱔魚體內,使魚消瘦死亡,並伴有水腫、肛門紅腫。每公斤黃鱔用90%晶體敵百蟲0.1克,拌入飼料內投喂,連續6天,即可。(3)梅花斑病。 鱔體多處有黃豆大小的梅花斑狀潰爛點。(4)黃鱔網箱養殖因密度較大,當飼料投放不足時會相互咬傷而使感染黴菌,在體表生長「白毛」,病魚食慾不振而死亡。治療方法是用食鹽水和小蘇打合劑潑灑。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不但可避免這一現象,即使同一網箱中放養的鱔種規格差異較大時,也不會發生相互殘食現象。(5)網箱養殖中投喂的飼料要新鮮,不能投喂變質的飼料,網箱中部分剩餘的腐爛發臭的飼料應及時清除,否則易引發腸炎病。治療方法可用磺胺類、呋喃類或大蒜內服。飼料投放前應洗凈並經200ppm高錳酸鉀浸洗3分鍾,再用清水淋洗後方可投喂。若使用人工配合飼料,其蛋白質含量需達到45%以上,且以蛆蚓漿為誘鉺並經馴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6)鱔種在捕撈、運輸和放養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擦傷,以防細菌侵入發生赤皮病,症狀為體表出血、發炎,以腹部和兩側最為明顯,呈塊狀,需內用葯和外用葯消毒結合治療。預防方法:鱔種放養時嚴格消毒,具體方法是100kg水中加50ml水產苗種消毒劑浸洗30分鍾,或用8%含碘鹽水浸洗10分鍾,然後放人清水中暫養1小時,再經清水洗一遍後即可放入箱中。
另外,應經常對水體進行消毒。 消毒可用生石灰,用量100~150克/立方米孔雀石綠(CuSO4),用量0.7克/立方米、漂白粉,用量10克/立方米。

4、網箱養殖中黃鱔在容器內高密度放置時,體表越積越多的粘液通過水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很快消耗完水中的溶氧,導致鱔種死亡。鱔種放人網箱後有時會相互糾纏成團,有時100多斤鱔種糾纏在一起,引起鱔種大量死亡。

6. 求一大棚養殖黃鱔的技術(詳細)

1、建飼養池。①開放式飼養池。適合在長年有溫流水的地方建池。優點是流量穩定,適於較大規模的經營,缺點是有區域局限性。飼養池用磚和水泥砌成,每個池的面積為10~20平方米,池深40厘米,寬1~2米,池埂寬20~40厘米。在池的相對位置設直徑3~4厘米的進水管、排水管各2個。進水管與池底等高,排水管一個與池底等高,一個高出池底5厘米,進排水管口均設金屬網防逃。將若干飼養池並列排成一個單元。每單元的面積最好不要超過500平方米。
②封閉循環過濾式飼養池。適宜在大城市或缺乏水源地方應用。其優點是池水可以重復使用,耗水量較少,便於控制溫度,但投資稍大。飼養池的建法與開放式相同。另外需建造曝氣池、沉澱池,配備一些凈水、抽水、加溫設備。
2、大棚建造。養殖黃鱔的塑料大棚的建造與普通大棚相同,最好一個單元建在同一個大棚內,以便於管理。
3、投放鱔種。池建好後,將總排水口塞好,灌滿池水浸泡5~7天後再將水放干,然後將池底的排水孔塞住,再注水保持每個池內有微流水,水深5厘米,這時即可放養。鱔種在放養前需要進行消毒。用硫酸銅、漂白粉混配液消毒時,按每立方米水體投入硫酸銅8克、漂白粉10克的比例將葯料投入水中,充分攪拌,待溶化後將鱔種置於葯液中浸洗20~30分鍾(設定水溫為10~15℃),可防治水霉病、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隱鞭毛蟲、口絲蟲、車輪蟲、斜管蟲、毛管蟲等多種病蟲害,可消除鱔魚體表的寄生蟲。
黃鱔養殖的日常管理工作,除了前面所講的投餌外,還有防水質、防暑、越冬、鱔病防治等。這些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決定著全年的產量和效益。
1.防逃。 防逃工作是日常管理中首先應注意的一個方面。雨天,尤其連續大雨天氣,應及時排水,防止逃魚,要經常檢查排水孔。排水孔應有可靠而堅實的攔魚柵,以防鱔魚從排水孔逃逸。
2.水質管理。 要保持池水穩定和水質清新。鱔池水深一般保持在15厘米左右,高溫季節可適當加深。每當天氣由晴轉雨或雨轉晴,天氣悶熱時,水體往往容易缺氧,凡在這種天氣的前夕都要灌注新水,以免黃鱔過多的將頭伸出水層,露出水面呼吸,不利生長。要經常換水,保持水質良好。夏季高溫,應每天換水,有時因殘食變質,池水發臭,更需及時換水。氣溫正常,水質如無明顯惡化,也可1—2天換1次水。
3.防暑和越冬。 水溫的高低直接關繫到黃鱔的攝食和生長速度。通常水溫在10℃以下,黃鱔處於休眠狀態,不出洞也不吃食;當水溫上升到12℃時,開始出洞覓食,但活動力弱。最適宜黃鱔生長的溫度為15℃—28℃,當水溫在28℃以上時,攝食量下降。因此在飼養中要注意保持適宜的水溫,以利黃鱔的攝食生長。
在炎熱的高溫季節,當水溫超過30℃時,要勤換新鮮的清涼水,如發現黃鱔頭部露出泥沙外或全身卧於泥上,反應遲鈍,則需趕緊沖水或在泥里加清涼淤泥,一般可避免死亡。用井水、泉水沖涼時,進水速度不能過快。
當氣溫下降到15左右時應投喂優質餌料育肥,當氣溫下降到10℃以下時,可將池水排干,為保持池泥濕潤和溫暖,可在上面覆蓋少量稻草或草包,以避免結冰而使黃鱔凍傷致死。同時還要注意防止老鼠和畜禽的危害。如能利用工廠余熱水,使池溫保持在25℃左右,則可延長黃鱔的生長期,加快鱔的生長,提高產量。

7. 養鱔魚的技術方法

黃鱔是葯食同源的名特小水產品之一。利用自然資源進行寄養式的人工飼養,是一種投入少、時間短、效益高的養殖模式。鄂州市杜山鄉柯營村十四組村民柯明祥,突破常規的庭院式小規模黃鱔飼養方法,從 1994 年起開展了稻田養殖黃鱔新技術, 3 . 8 畝的稻田當年出產食用鱔 130 多千克,創收 5 000 余元。開創了鄂州稻田養魚中以黃鱔為主養對象的先河。
經過多年與魚打交道的琢磨和摸索,在 5 . 5 畝的責任田,柯明祥實行了「三配套與三結合」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三配套」即:稻田與水池相套,除繼續安排 3 . 8 畝的稻田水面植稻育鱔外,還在鱔田內修建了 8 口計 150 米2的水泥池;水田與旱地相配套;在責任田內圍沿四周安排與排灌系統相配套。整個 5 . 5 畝的責任田由近 300 米長的深水溝所環繞,水溝與外圍農田水利網路相通,水源充沛,能排能灌,保證了生產所需;水溝內還放養卿魚親本 10 千克,繁苗供黃鱔作餌料之用。「三結合」為:黃鱔粗養與精養相結合。 3 . 8 畝水田作粗養區,已放養幼鱔 4 100 多尾; 150 米 2 水泥池作精養區,除水泥池精養外,還在池內配套小網箱精養,小網箱規格為每口 1 . 5 米 2 。精養區平均每平方米放養密度約 10 千克左右。稻田內養鱔不投餌,以天然飼料飼養,精養區內實行人工投餌,餌料種類為蚯蚓、野雜低值魚與蝦類,投餌率在 5 %一 7 %。水泥池、小網箱除精養黃鱔外,還可暫養已達到規格待售的食用鱔;種苗生產與成品生產相結合。稻田是黃鱔理想的棲息之地,適宜的生態條件使黃鱔在稻田內能有效地發生生殖行為;稻穀的秧苗通過魚秧輪作(養)的方法,亦在責任田裡解決。種苗獲得了較好的解決,使成品生產有了物質保障;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相結合。配套的 1 . 7 畝旱地根據季節茬口的變化來安排,分別種植棉花、花生、大豆、蔬菜類,既滿足了農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自給自足」需求,又實現了農產品生產的多元化。
要提高養鱔成活率,確保鱔養成功,除了抓好鱔種的投放和餌料的新鮮外,還必須搞好五個關鍵環節的管理:
一、水質管理保持水池清潔和酸鹼度適中,是加快黃鱔生長的必要條件。在養鱔生產中應從三個方面加強水質管理: 一要保持適當水位。水淺易導致水質惡化,引起黃鱔停食和患各種疾病;二要堅持勤換水。一般情況下,3—5天應換水一次,盛夏時節最好1—2天換水一次。新換的水特別是井水,要提前一天抽到蓄水池,使水溫調節至與池水相近,溫差不能超過3℃;三要及時清除殘食。每次餵食3。4小時後,對殘留的餌料要用細網瓢清除。特別是盛夏高溫時節,為防止殘餌發酵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還必須堅持每周向池中或者網箱中潑一次生石灰水,以殺滅病菌,調節水體酸鹼平衡。
二、底質管理不少養殖戶的黃鱔經常患病,生長緩慢,最重要的一大原因就是鱔池底質有問題。養鱔最好直接用黃粘泥粉碎後鋪墊池底,切忌直接撈取河塘的黑色淤泥作底質,因為其肥度高、病菌多,黃鱔極易感染發病。如用河塘泥作底質,應先撈出攤曬3。5天,使其疏鬆後鋪入池底,再進注池水。對發病鱔池,要徹底清除池底淤泥,用曝曬過的河塘泥替換,以徹底杜絕細菌繁殖。若用網箱養鱔,同樣要用曝曬過的河塘泥作底泥,其厚度在10—15厘米之間。
三、投飼管理鱔種在野生環境下密度小,活動范圍廣,自己覓食,故開始放養的幾天內基本不吃人工投喂的飼料或吃食極少,要進行馴化。馴化的具體方法為:鱔種放養後3天內不投飼,以使鱔種體內食物全部消化,成為空腹,使其處於 飢餓狀態,然後在晚上投喂黃鱔喜食的蚯蚓和切碎的小雜魚和動物內臟,投喂量控制在鱔種重量的1%范圍內,3天後觀察到黃鱔攝食旺盛,即改為定點投喂,一般每箱(14平方米)放3—4個點。若用人工修建池養鱔,設5-6個點。
四、季節管理重點是夏秋冬三季管理:一是搞好夏季防暑。俗話說:「過了六月天,黃鱔變金磚」。夏天可在池子四周種植南瓜、絲瓜、扁豆、葡萄等攀援植物或用稻草搭棚遮蔭,也可在鱔池水面投放適量浮水植物如水葫蘆、水浮蓮、浮萍等遮蔭,降溫效果很好;二是抓好秋季催膘。秋季前期是黃鱔生長催膘的黃金階段,此期要盡量投喂營養全面的新鮮餌料,為准備進入冬民期做好營養儲備。另外,秋末氣溫不斷下降,可在鱔池上面用透明塑料薄膜搭高人工保暖棚,可保證正常光照,又能延長一個月左右生長期,這對奪取黃鱔高產效果十分顯著;三是確保安全越冬。每年11月氣溫下降到10攝氏度以下時,黃鱔即停止攝食進入休眠期。對當年達不到上市規格或准備囤留到春節期間價高時上市的黃鱔,應及時採取安全越冬措施:一是乾池越冬。黃鱔停食後,將池水放干,上面覆蓋15—20厘米厚的草包或農作物桔稈等,保持底泥濕潤不結冰。覆蓋物不要堆積過密,以防黃鱔窒息死亡;二是深水越冬。即在黃鱔進入越冬期前,將池水升高到1米左右,讓其鑽入水下泥土中冬眠。越冬期間,若池水結冰,應及時人工破冰,以防冰封導致鱔池缺氧。
五、防病管理在黃鱔養殖中,防病一直是一大難題,這是因為黃鱔體表無鱗,易受致病菌、寄生蟲的侵襲,再加上黃鱔對少數葯物敏感,專用的特效葯不多,所以在生產中要以生態預防為主,比如:養殖用水嚴格消毒、過濾,在鱔池中放養蟾蜍,減少人為損傷等等,在平時如見到病鱔應及時撈起隔離,查明病因,對症下葯。

來源:《科學養魚》

http://www.chinaweb168.com/Venture2/nyjs/200710/3325.html

8. 黃鱔怎麼養

黃鱔屬底棲魚類,適應性強,較耐低氧,多棲息於稻田、池塘、溝渠、湖泊的底層泥土中,晝伏夜出,夜間活動覓食。適宜水溫在15~28℃,當水溫低於10℃以下或高於30℃以上,則停止攝食、潛入洞穴越冬或度夏。黃鱔在自然水域中主要攝食鮮活水陸生昆蟲及幼蟲,也捕食蝌蚪、幼蛙、小魚、小蝦及貝類,兼食一些植物性飼料,如浮萍,菜屑;人工飼養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或顆料飼料。黃鱔貪食,在夏季活動頻繁時,日食量約占體重的1/7。黃鱔耐飢餓,當餌料缺乏時,黃鱔會同類相殘。黃鱔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的滋補品,目前市場看好,供不應求,現將人工養殖黃鱔的關鍵技術簡介如下:
1、選種人工養殖黃鱔苗種有兩大來源,即人工繁殖和採集野生,無論哪種來源,選擇苗種先要區別類型,後要鑒別優劣。
1.1 區別類型:區別黃鱔苗種類型,主要是看體色斑點,優質苗種鱔體黃色或略帶金黃色,且其中有較大的黑褐色斑點。生長速度快,增重倍數可達5~6倍,產量和效益較高;中等苗種鱔體呈青黃色,雜斑較小,生長速度一般,增重可達3~4倍,適宜普通粗放養殖;劣質苗種,鱔體呈灰色或青灰色,雜斑不太明顯,生長速度慢,增重僅1~2倍,其產量和效益更低,不宜人工養殖。
1.2 鑒別優劣:鑒別黃鱔苗種優劣要進行兩看:一看捕捉方式;凡籠張和網捕的苗種可以選購;凡鉤釣、電捕、葯毒的苗種均不能採集。二看帶水活動;游動自如,體表光亮,無紅血斑,粘液適度,手捉有力為健康苗種;否則,游動滯緩,體無光澤,有紅血斑,粘液脫落,手捉無力,多為弱鱔或病鱔。
2、消毒鱔池:苗種放養前要清池消毒,每立方米水可用生石灰180~225g,7~8天後方可投放苗種;苗種在放養前要進行消毒,用3%~4%鹽水浸泡5~10分鍾(氣溫低時間長些,氣溫高時間短些),浸泡後用清水沖洗方可入池飼養。
3、水質黃鱔喜生活在較為清凈的水中,pH為7.6~8.5,池底要有一定的淤泥層,以靜水或微流水水體為好,池中適當種植一些水生植物,每隔3~5天換1次水,夏季高溫每2天換1次水,每次換水1/3~1/2;微流水則不必換水,流速控制在0.2m/秒以內,進水與池水溫差不得超過3℃。黃鱔對水質要求嚴格,凡酸性土壤、肥水或腐敗的水質,均不宜養殖。黃鱔在自然水域中不易生病,如水質偏酸、過肥,極易誘發病害,甚至會大批死亡。
4、馴食黃鱔對餌料的選擇性較為嚴格,一經長期投喂一種餌料後就難以改變。因此,在飼養初期,必須在短期內做好馴食工作。第1次馴食,即投喂混合餌料,主要餌料中加入蚯蚓、蠅蛆、麥麩、米飯、菜屑。苗種入池第3天開始馴食,馴食的第1天投飼量為放養體重的1%~2%,第2~3天根據攝食情況酌情增減;如果攝食正常,以後逐天按1%左右增加,直到混合餌料完全代替原餌料,並達到正常攝食。(第1次馴食是苗種期過渡餌料)。第2次馴食,即投喂人工配合餌料或顆粒餌料。第1天投飼20%,如果攝食正常,以後逐天按20%比例遞增投飼量,5天後,就可全部代替原餌料。(第2次馴食是幼、成體期廣譜餌料)。
5、防病黃鱔在人工高密度集約化養殖過程中常見病有:
5.1 腸炎病 症狀:主要看肛門顏色,肛門呈灰色為正常;肛門呈淡紅、充血、紫紅、外翻、為病鱔;有時鰓部出血,提起尾部,口流血水,表現拒食,屬於細菌性感染,病程較短,死亡率高,防治:①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20~25g,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續7天;②口服十滴水20ml或硫胺胍10g或呋喃西林20g;③每100kg黃鱔用氯黴素20g連喂3天。
5.2 出血病 症狀:體表呈點狀、塊狀或彌散狀充血,腹部、喉部較為明顯,有時口中流血,鰓部腐爛,發病較快,死亡率高。防治:①改善水質與環境衛生條件;②每立方米水用呋喃唑酮0.2~0.25g,全池潑灑;③用每毫升0.25單位的金黴素浸洗鱔體。 5.3 水霉病 症狀:水黴菌絲主要寄生於黃鱔體表傷口上,蔓延呈白絮狀,病原體多為真菌性的綿黴菌。防治:每立方米用孔雀石綠0.2g或甲基藍3g或食鹽0.05%和小蘇打0.05%合劑,每3天1次,連續3次。
5.4 毛細線蟲病 症狀:此蟲主要寄生於腸道中後部,蟲體呈乳白色,病鱔逐漸減食消瘦。防治:口服1kg黃鱔用90%晶體敵百蟲0.04~0.1g;或用90%晶體敵百蟲2.5g拌1kg蚯蚓,連續3天,其中第2天每立方米水潑灑90%晶體敵百蟲0.2g。
5.5 發燒病 症狀:在高密度下,黃鱔分泌粘液的速率較高,廢粘液得不到及時排除,發酵而釋放高熱,導致水溫驟升,引起黃鱔體溫升高,病鱔離穴,相互纏繞,粘液脫落,造成大批死亡。防治:①兌換新水;②每立方米水體用0.07%硫酸銅水溶液5g,全池潑灑;③增投少量泥鰍,以增加活水清殘的能力。
6、注意事項:
6.1、人工養殖黃鱔科技含量較高,黃鱔對水質要求又十分苛刻;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發展。
6.2、人工養殖黃鱔要因地制宜。有條件的地方,科技力量充足,可以上規模批量生產;農村專業戶要採取小規模地滾動發展或暫養催肥的方式為宜,其經濟效益也很好。
6.3、人工養殖黃鱔利用生態學的原理管理,其中特別要重視種植一些吸污性強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蘆等,這樣對黃鱔一可隱蔽棲息,二可防暑降溫,三可改良水質,四可凈化水體。
6.4、人工養殖黃鱔防治病害必須以防為主。①溶菌酶減少。黃鱔體表粘液中的溶菌酶具有較強的殺菌能力,但在人工規模養殖時,由於運輸受傷,密度較大,水質惡化,水溫多變等因素導致溶菌酶減少,活性下降,病菌入侵而發病。②發現疾病較晚。黃鱔喜歡生活在淤泥中,開始生病不易發現,一旦發現,病已擴散,最佳治療時期已過。③味覺過敏。黃鮮的味覺敏感,對無味、苦味,刺激性餌料拒絕吞咽;因此,葯物治療效果不明顯。
6.5、人工養殖黃鱔要規格整齊,大小分開,一般以每公斤20尾為宜(因為每尾50g的苗種成活率高,增重快,產量高),放養密度每平方米1~2kg。

9. 鱔魚養殖方法

一、科學放養鱔魚為變溫動物,只要水溫在10—32℃,全年均可進行放養。放養的鱔魚要求體質健康,游泳活潑,無疾病,無傷殘,規格大小均可。因鱔魚有大欺小、強欺弱和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相互撕咬殘食的現象,因此,同池飼養的鱔魚應規格基本一致。一般個體重在100—350克以上的,可放到待銷池內隨時出售;個體重在50克以上的,可放到養成池中,當年可長到商品規格;50克以下的,可放到苗種池中,當年能長到50克以上,可為來年鱔魚養成提供大規格鱔種。放養密度要根據放養規格及飼養條件等靈活掌握,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養1—5千克。
二、進池准備鱔魚入池前,可施少量經發酵腐熟的有機肥,以繁殖搖蚊幼蟲、絲蚯蚓、水生昆蟲等水生動物,或在池中投放螺螄或泥鰍等,任其繁殖,為鮮魚提供鮮活餌料。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池中架設黑光燈,引誘昆蟲入池。
三、投喂餌料經1—2天短期適應後即可投餌,投餌量一般為魚總體重的2%—10%。投餌量要根據水溫高低、餌料質量、水質狀況等酌情增減。一般日投餌1次。在下午4—5時或傍晚投喂。亦可逐步提早投喂時間,馴化其白天攝食,在上午8時、下午4—5時各投餌1次。
鱔魚以攝食動物性餌料為主,喜食鮮活餌料,如各種昆蟲及其幼蟲、蚯蚓、小魚蝦、蠶蛹、蠅蛆、螺螄、蚌蜆、大型浮游動物、畜禽內臟及蝌蚪等。餌料應保證鮮活不腐臭,動物性餌料不足的地方,可投喂部分植物性餌料,如豆餅、麩皮或玉米粉等,將上述植物性餌料與絞碎的魚蝦肉糜混合成濕團(在水中能較長時間不散開)後投喂。較大的餌料要剁碎或吊掛在池中,任其撕食。螺螄、河蚌及蜆等硬殼餌料,投放前須砸碎其外殼。餌料應定點投喂,每個魚池設2—8個投喂點。鱔魚攝食的適宜水溫為15—30℃,有晝伏夜出索餌的習性。如冬季對魚池覆蓋塑料薄膜大棚或採用其他增溫、保溫措施,保持適宜的水溫,鱔魚可全年攝食生長,從而大大縮短暫養期,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和效益。投餌前應清除殘餌,以免影響水質。
四、調節水位水質因鱔魚能在空氣中直接呼吸氧氣,需經常把頭部伸出水面。所以,鮮魚池水位宜淺。水位應根據鱔魚規格而定,苗種池水位宜淺,一般為10—20厘米。養成池可深些,一般為30—40厘米。待售池水位可淺些鱔魚耗氧量較高,喜清新水質。因此,應經常沖注新水。一般冬季每月換水1—2次,春秋季每星期換水1次,夏季每1—3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在20—50%,有條件的地方可在鱔池中形成微流水。在高溫季節,應增加換水次數,或在池上架植絲瓜、葡萄,以防烈日暴曬和降溫防暑。較大較深的養鱔池中,可混養少量羅非魚、鯉魚、鯽魚、泥鰍等雜食性魚類,能起到清除殘餌糞便、凈化水質等作用。
五、及時過篩分池鱔魚種內競爭性很強,同規格下池的魚,經一段時間的飼養,規格就會參差不齊,長此以往不利於產量的提高。所以,在鱔魚生長期間,應每隔1個月左右,將池中的鱔魚全部捕出,經過篩選,將大、中、小規格的鱔魚分池飼養。秋後生長期結束前,也應將魚全部捕出,把已達商品規格的魚放入待銷池中,其餘不同規格的魚,按來年生產需要分池放養。這樣,鱔魚種經一個冬天的適應,明年即可較早進入旺長階段。
六、防治魚病鱔魚池在放種前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外來鱔魚須用濃度為百萬分之一的漂白粉溶液,或3%的食鹽水浸洗消毒10—20分鍾後下池。飼養期間,每月按百萬分之一濃度用漂白粉潑灑全池。在池內拖洗剝開頭皮的蟾蜍,對白斑病和腐皮病有一定療效。
七、搞好防護工作鱔魚池池小水淺,在灌注新水時,要防止水溢魚逃。魚池水面應控制在池沿20厘米以下,隨時檢查進排水門的攔魚網布及池壁的牢固程度。特別在食物缺乏、雷雨、久雨天氣或水質惡化時,鱔魚最易逃逸,此時更應重視防逃工作。另外,應當防範鴨、鼠、貓等敵害危害鱔魚。
八、越冬管理一般11月份以後,水溫降到15℃以下時,鱔魚開始鑽入土層深處,進入冬眠狀態,直到來年2—3月。越冬期間,待銷池應採取增溫、保溫措施。當年不夠商品規格的鱔魚,可在原池越冬,越冬期間可保持較高的水位。尤其在冰封水面時,應保持冰下水深0.3米以上,並每月換1次池水。也可採用干法越冬,即當水溫降到10℃以下時,將池水排干,池底覆蓋部分麥秸或稻草等,保持土壤潮濕和不凍結,鱔魚即可安全越冬。有熱源的地方,使池水終年保持25—30℃,鱔魚就能免除冬眠,常年生長。

10. 怎樣養殖黃鱔,鱔魚養殖技術

黃鱔養殖技術:一、選池清池關黃鱔生性喜溫、避風、避光、怕驚。故網箱養殖應選擇向陽、避風、水源方便、外界干擾少,面積3-5畝,水深1.5m左右,水位相對穩定的池塘。鱔種放養前池塘需用生石灰100-120kg/畝徹底清塘消毒,以殺滅水體有害微生物並改良底質。二、網箱插放關網箱面積15-20㎡,網箱用聚乙烯網布製作,長方形六面箱體,箱高1.5m,長、寬視池塘而定,網箱設置在池塘中央,四角用竹子固定,四邊用毛竹扎架,毛竹與四角竹子結活絡節,做到水漲網箱能升,水降能下。網箱沉水深1.Om左右,網箱上邊緣離水面0.5m,以防黃鱔外逃,並做好日常管理的浮標。網箱總面積以不超過池塘面積的50%為宜。在鱔種放養前1周,先將網箱投放入水,讓網箱附著一些藻類,以避免鱔體與網片磨擦造成損傷,同時箱體內放養好水花生、水葫蘆、油草等繁殖較快的水生植物,給鱔苗的放養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水草覆蓋面積為80%-95%,如水草生長緩慢,可適當施用肥水寶或尿素等促進生長。肥水寶有利於培養出肥、活、嫩、爽的良好水質,有利於提高鱔苗的成活率及提早開食。三、鱔苗放養關目前,黃鱔種苗來自捕捉的野生苗,以籠捕為優。凡捕、釣捕及肛門淡紅色患有腸炎病的鱔種應堅決剔除。鱔苗體色一般以黃色最好,即背側呈深黃色並帶有黑褐色斑的鱔苗,青色鱔次之,灰色鱔不宜作鱔種。放養時間:上半年在4-7月,溫度20℃-25℃最適宜,6-7月為最佳的放養時期。溫度超過30℃放養,影響鱔種成活率,鱔種規格以每kg20-40尾為宜。下半年宜放養當年繁殖的鱔苗,越冬後作為來年的種苗。放養時必須大小分箱,同一網箱要求大小均勻,每口網箱一次性放養,放養密度每㎡1-2kg。苗種放養前採用神草丹20mL/m3+金維素20g/m3水浸泡20分鍾進行體表粘液修復及殺菌消毒處理,以提高苗種的體質和抗應激能力,提高苗種人箱後的成活率及提早開食。四、投餌馴飼關初放入網箱的鱔種必須馴飼。方法:鱔種放養前3天先不投飼,待黃鱔行動正常後,在晚上開始引食。引食餌料選擇黃鱔最喜歡的蚯蚓、小雜魚、河蚌等,採取少量多餐的方法,以後每天逐漸提前投飼時間,直到正常攝食。在此階段中,可在餌料中拌服誘食先鋒、利胃散、金維素等保健葯物,提高鱔苗的整齊度。在鱔魚形成良好的攝食習性後,即可開始慢慢在鱔餌中加人人工顆粒飼料共同投喂,採取先少後多、逐步適應的方針漸漸增加人工飼料的比例,最後的比例控制在1kg 鮮餌配飼料1-2kg,每天投喂 2次,以早上6-7點,下午5-6點為宜。每天的投喂總量,開始時按鱔體重的2%-3%計算投飼量,以後逐步增加到6%。投喂方式以逐漸投喂效果好。市場購得的新鮮小雜魚及其它鮮餌,在投喂前須洗凈,同時每公斤鮮餌添加神草丹lmL浸泡消毒半小時,以殺滅外帶的病原菌。五、日常管理關網箱養殖黃鱔的水體要有一定肥度,透明度控制在15-20cm之間,水色過清影響黃鱔生長。為改善水質,提高池塘利用率,箱外應適時套養鯽、鰱、鱅、草魚等,套養鯽魚同時還可清除黃鱔的敵害。平時勤觀察,定期檢查箱底,發現死鱔要及時撈除,一旦出現網箱破裂和黃鱔發病,立即進行修理和治療。夏季高溫時期,鱔魚攝食旺盛,排泄量大,水質極易腐敗,此階段應以水質調控及防暑降溫為主。每天及時清除殘餌,必要時清洗網衣,換水時要換底層水,對於一些水質較差,池底老化而又無水可換的地方,要經常使用海中寶強力凈化水質。箱內的水草也要經常去除老化部分,促進新草生長,增強水草的凈水功能。秋季水溫開始慢慢降低,水草開始老化,故應及時撈除老化水草,並留出 1/7的水面進行曬水,以提高水量,改善水質。冬季水溫下降,水草老化腐爛,養殖密度增加,水質惡化,導致黃鱔免疫力大幅下降,因此越冬前在餌料中添加適量的金維素等葯物提高魚體的抗病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在越冬期間使用強毒凈、神草丹、殺毒王等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海中寶凈化水質的工作也不可忽視,以保證黃鱔安全越冬。六、科學防病關在黃鱔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本著「無病早防、有病先治、防重於治」的十二字方針,經常口服保肝顆粒金維素等保健葯物提高魚體免疫力,定期使用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口服殺菌、驅蟲類葯物進行疾病的預防及治療。導致鱔魚發病的原因較多,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鱔池引起的原因:剛建的新鱔池,沒有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水質未穩定,馬上就放水養鱔,使鱔魚不能迅速適應而患病。或者老鱔池長期不清整,腐殖質過多,水質敗壞,給病原體大量繁殖創造了良好條件。 (2)水溫突變:黃鱔適宜在15℃-30℃水溫生存。由於鱔池面積小,晝夜水溫變化大,炎夏高溫季節,水溫有時高達40℃以上,往往會出現黃鱔被「燙死」 現象。另外,由於鱔池要經常加註新水,換水量過大導致水溫突變,從而影響鱔魚生長,如水溫猛降相差4℃左右時,鱔魚極易引發「感冒」。天氣突變同樣可能誘發疾病。 (3)有害物質超標:高溫季節,投飼量大,黃鱔排泄量多,池底沉積大量有機物,有機質的分解會消耗水體中大量氧氣,造成缺氧。使有機質被迫無氧分解,產生大量氨氣、硫化氫、沼氣等有害氣體,同時厭氧菌趁勢大量繁殖,感染鱔魚,導致疾病。 (4)投飼技術引起的原因:黃鱔喜吃新鮮餌料,如一旦投下不清潔或腐爛變質的飼料,會引起黃鱔患病。假如投飼量不足,或馴食不徹底,黃鱔會出現自相殘殺現象。 (5)葯物使用不當:黃鱔為無鱗魚,其生理特點,對葯物的抵抗力與有鱗魚有很大差異,如果消毒劑、浸泡葯物刺激性太強,會破壞黃鱔體表粘液,黃鱔體質及免疫力下降,極易被有害菌侵入體內致病。預防內服葯,應以保健葯、中草葯為主,從增強黃鱔體質,增加免疫力的角度進行預防。七、疾病診斷關黃鱔發病的主要特徵表現在:活動異常,表皮局部出血發炎,體色變青發黑,食量下降或拒食等幾方面。目檢是檢查鱔魚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時還要加以現場觀察和詢問。 (1)現場觀察:病鱔往往體質瘦弱,體色發黑,活動緩慢,離穴獨游;有的黃鱔在池中表現出不安狀態,上竄下跳,急劇狂游或相互纏繞。這可能是有害物質引起的發狂病或腸道寄生蟲病。 (2)體表檢查:及時撈出病鱔或剛死的鱔魚,依次從頭部、嘴角、眼睛、體表、鱔尾等仔細觀察。易看到一些大型病原體,如水霉;小型病原體,肉眼看不到的,但可根據表現病狀來加以鑒別,如鱔體發青發黑,口腔充血,肛門紅腫突出,多為腸炎;鱔體外表局部充血發炎,出現黃豆或蠶豆大小的紅斑,嚴重時表皮呈漏斗狀小窩、腐爛則為赤皮病;由外部爛人,為列印病;體表部分或全部被泥覆膜一層,為拖泥病;生有舊棉絮狀白色物質,常為水霉病等。 (3)內臟檢查:解剖鱔體,取得腸道,從前腸剪至後腸,觀察是否有寄生蟲,腸道內容物性狀是否正常,然後用水將污物和糞便沖洗干凈,如發現腸道全部或部分充血,呈紫紅色,則為腸炎病。肝腎充血腫大,顏色發黑、發白或呈花斑狀,則為肝腫大病。在日常的養殖過程中,鱔魚暴發的往往是綜合性疾病,因此在確認疾病時一定要認真觀察,科學診斷,找出主要病症,然後對症下葯八、病害防治關 1、發狂病病因:放養密度過大,鱔體表面分泌粘液使水中微生物加速分解,消耗水中溶氧,使鱔魚因缺氧而焦躁不安,互相纏繞,苗體受強烈應激反應,導致體質減弱、生理機能發生紊亂而引起。流行時間:多發於春末夏初等天氣不穩定時期的苗種。症狀:病鱔不吃料,時有病鱔在網箱內呈箭狀快速游動或纏繞水草上口張開,全身肌肉顫動發抖。水清時還可見病鱔呈「S」或「o」狀旋轉掙扎,身體僵硬,體表粘液減少,無明顯外傷。治療:每m3水體用濃戊二醛0.5mL(等於強毒凈0.5mL+金維素1g)箱內潑灑,每天一次,連用2-3次。同時內服每kg飼料添加金維素5g+敗毒顆粒5g+保肝顆粒5g,每天2次,連用5-7天。預防:苗種下箱後,每m3水體用濃戊二醛0.5mL+金維素1g潑灑進行箱內消毒,每天一次,連用1-2天。注意事項:用葯時先用清水潑濕箱內水草,然後潑灑稀釋的葯液,再用清水沖洗。 2、紅斑出血病病因:天氣不穩定,養殖密度大,水質嚴重惡化,魚體免疫力下降,細菌大量繁生而導致的細菌性感染。流行時間:多發於氣候不穩定的季節交換時期或9月中旬到入冬前的成鱔養殖期。症狀:體表布滿形狀不一的血斑,有時全身會出現彌漫性出血,腹部尤為明顯。嚴重時病鱔全身布滿溶血性紅色血斑,嘴部出血,肛門紅腫,肝腫大發黑,膽囊腫大,腹腔充血。治療:每m3水體用濃戊二醛0.5mL+強毒凈0.5mL箱內潑灑消毒,每天一次,連用2-3次。同時內服每ks飼料添加金維素3g+菌毒滅顆粒4g+超紅毒2g,每天2次,連用5-7天。預防:經常外用殺毒王、神草丹、濃戊二醛等進行消毒,適時口服菌毒滅顆粒、金維素、敗毒顆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