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漫美女 » 文山苗族美女嗩吶視頻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文山苗族美女嗩吶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6-05 17:36:20

❶ 苗族的樂器有哪些

苗族的樂器通常有蘆笙、嗩吶、簫笛、胡琴、月琴等。

1、蘆笙

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在貴州各地少數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蘆笙之鄉」、「歌舞之鄉」的稱譽。

2、嗩吶

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

3、簫笛

玉屏簫笛用貴州玉屏侗族自治縣出產的竹子製成,遂因此而得名。玉屏簫笛是我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緻而著稱,它是玉屏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發展的結晶,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工藝價值。

4、胡琴

胡琴,是中國民族樂器中,以弓弦磨擦琴弦,使之振動以發出聲音的拉弦樂器,有傳統的二胡(又稱南胡)、板胡、京胡、粵胡、四胡、墜胡、椰胡,以及近現代配合民族樂團的出現所改良發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分類。

5、月琴

月琴,起源於漢代。音箱呈滿圓形,琴脖短小。全長62、音箱直徑36.3厘米。琴頸和音箱邊框用紅木、紫檀木製,邊框用六塊規格一致的木板膠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製。箱內置兩道音梁,支兩個音柱。四軸,四弦,每兩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頸和面板上設八或九個品位。

❷ 苗族歌曲

《開水要燙,姑娘要壯》
《故鄉一條河》
《今日相聚》

❸ 苗族的傳統樂器是什麼

苗族的傳統樂器有蘆笙、芒筒、夜簫、簫笛、月琴。

1、蘆笙

蘆笙,為西南地區苗、瑤、侗等民族的簧管樂器。 發源於中原,後傳入少數民族地區,其前身為竽。

蘆笙作為一種樂器,有著自己獨特的音樂規律和舞蹈形式。文山苗族蘆笙分為輕音蘆笙和重音蘆笙兩種,其調式為「561235」和「612356」,重音蘆笙的曲調深沉而洪亮,輕音蘆笙則輕盈而高亢。

2、芒筒

芒筒,是苗、侗、水、瑤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又稱地筒、莽筒、蘆笙筒。苗語稱果董、董 果木,意為筒筒蘆笙。

3、夜簫

夜簫,苗語稱「寥」,因多在夜間吹奏而得名,是苗族特有的單簧氣鳴樂器。它用無節的細竹管製成,管長50厘米左右,外徑約11毫米,內徑7毫米左右,管的下端開有4個音孔,上端為吹口,豎吹。

4、簫笛

玉屏簫笛用貴州玉屏侗族自治縣出產的竹子製成,遂因此而得名。玉屏簫笛是我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緻而著稱,它是玉屏當地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發展的結晶,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工藝價值。

5、月琴

月琴,中國傳統彈撥樂器,起源於漢代。音箱呈滿圓形,琴脖短小。全長62、音箱直徑36.3厘米。琴頸和音箱邊框用紅木、紫檀木製,邊框用六塊規格一致的木板膠接而成。

❹ 有哪些比較好聽的苗族歌曲

你可以去聽阿幼朵的歌,她是個苗族妹子。

❺ 哪裡可以觀看筠連的苗族大嗩吶表演

貴州黔東南到處有

❻ 苗族的藝術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飛歌」高亢嘹亮,極富感染力;舞蹈有蘆笙舞、板凳舞、銅鼓舞等,以蘆笙舞最為普遍。蘆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陽節等節日及建房、豐收、迎親等日子裡跳,舞姿多重下肢變化。民間群眾性蘆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蘆笙領舞,其他人圍一圓圈踏樂而舞,場面壯觀、氣氛熱烈。競賽性的蘆笙舞一般在節日或集會上由少數技巧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動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難動作,很受群眾歡迎 。 苗族音樂可包括聲樂和器樂兩種。苗族聲樂一般都是真人聲歌唱,不用器樂伴奏 。
苗族民歌根據其內容可分為遊方歌(情歌)、酒歌、苦歌、反歌、喪歌、勞動歌、時政歌、兒歌、謎語歌等幾類,曲調各不相同。飛歌是流行於黔東南的一種特別的民歌演唱形式,一般在山上放聲歌唱,其曲調高亢,豪邁奔放,餘音震山樑,非常有特點,其內容有情歌、時政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合唱等。各種民歌形式有傳統的歌詞,也有即興編唱的內容。嘎百福歌是流行於黔東南地區的一種說唱文學,它在民間詩歌和傳說故事的基礎上融合而成,演唱者時而敘述時而呤唱,其內容多是反映民事糾紛和社會現象方面的真人真事 。
盤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對方表達心願、顯示才能的一種古老的對歌方式。昭通一帶苗族的「盤歌」非常有趣。男青年看中了某位女青年,便帶兩個年齡相當的同伴,一起去到姑娘的家,找她的長輩說明來意。若姑娘的父母親回答:「還沒人家,是同班輩的。」便准許盤歌。盤歌的歌會,由女方老人安排。男女雙方參加對歌的同伴,既當參謀,又為自己找對象 。
在盤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雙方通過對唱,顯示自己的才能。如果男的輸了,女方便用水將男方潑走。潑水在苗家不是惡意,而是一種善意的洗禮。如果以方對答如流,唱得情投意合,還可以唱到定婚。但是如果女的盤輸了,還可繼續盤歌,這樣的盤歌一直盤到定婚為止。定婚那天,女方的父母要及時為男方備辦喜酒,一一敬給參加歌會的鄉親,最後以一對牛羊角當杯,敬給這對即將結合的青年。然後吹起蘆笙跳起舞,通宵達旦為這對青年人賀喜 。
苗族的樂器通常有蘆笙、嗩吶、簫笛、胡琴、月琴等 。 主詞條:苗族舞蹈
在苗族,青年男女的自娛性集體歌舞多被稱為「踩堂」,但由於「踩堂」舞蹈離不開蘆笙的伴奏,所以如今「踩堂」這一傳統名稱已基本被人們改稱為「蘆笙舞」了。但為了體現不同地區「蘆笙舞」的差異和特色,人們只好又在「蘆笙舞」前冠以地區名稱加以區分。因此,就出現了「廣西融水蘆笙舞」、「貴州黔東南蘆笙舞」、「貴州花溪蘆笙舞」等眾多的「蘆笙舞」形式。男吹蘆笙,女作舞,是苗、侗民族的傳統習俗。但只有在貴州,不遜於男子的苗家女,在「踩堂」中抱蘆笙邊吹邊舞,可謂是其它地區「蘆笙民族」不曾有的一道風景。苗族的青年男子,在必須吹得一手好蘆笙、能參與集體的「蘆笙舞」外,如還能掌握有著特殊高難技巧的單人或雙人表演形式的「蘆笙舞」,那他就會成為男性中的佼佼者而更多地贏得未婚女子的青睞 。
貴州省花溪的苗族青年男女,每當年節喜慶時就會自動聚到一起,邊吹蘆笙、邊跳「蘆笙舞」。在演奏蘆笙的人群中,除青年男子之外還不乏妙齡少女。她們與男蘆笙手同站一個舞圈,毫不遜色地邊吹奏著手中的蘆笙邊與外圈的女子共舞。兩個舞圈相互交叉、換位,一會兒向中心蹦跳聚攏、一會兒又向外圍旋舞散開,有如百花園中的朵朵鮮花在爭妍綻放,又好似繽紛的彩蝶在縱情歌舞。雖然這些舞者都並非出自專業的舞人,但舞蹈風格的古樸、瀟灑和舞者發自內心的喜悅,領一旁的觀看者,也會被這充滿生機的歌舞所感染,樂不可支地隨歌舞而拍手頓足 。 主詞條:吊腳樓、苗寨
苗族由於特有的遷徙歷史,在建築選材和房屋構建形成自己特有的建築風格。苗家人喜歡木製建築,一般為三層構建,第一層一般為了解決斜坡地勢不平的問題,所以一般為半邊屋,堆放雜物或者圈養牲畜,第二層為正房,第三層為糧倉,有的人家專門在第三層設置「美人靠」供青年姑娘瞭望及展示美麗,以便和苗家阿哥建立初步關系。
房屋材料各地不同,黔東南苗族地區木材較多,所以木房、瓦房較多,草房土牆房較少。黔中南一帶木板房、瓦房和草房、土牆房兼有,大體上草房、土牆房最多。此外,不少苗族搭「杈杈房」居住,屋內不分間,無傢具陳設,架木為床,墊草作席,扎草墩為凳。
在黔東南和黔北部分地區,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房屋形式,叫「吊腳樓」。建在斜坡之上,把地基削成一個「廠」字形的土台,土台之下用長木柱支撐,按土台高度取其段裝上穿枋和橫梁,與土台取平,橫樑上墊上樓板,作為房屋的前廳,其下作豬牛圈,或存放雜物。長柱的前廳上面,又用穿枋與台上的主房相連,構成主房的一部分。台上主房又分兩層:第一層住人,上層裝雜物。屋頂蓋瓦(或蓋杉樹皮),屋壁用木板或磚石裝修。 刺綉是苗族源遠流長的手工藝術,是苗族服飾主要的裝飾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居住著大量的苗族同胞,他們創造了不同樣式、風格的服飾。他們的服飾有便裝與盛裝之分,平日著便裝,節目或姑娘出嫁時著盛裝,無論服裝還是頭飾,工藝復雜,做工精細。苗族刺綉的題材選擇雖然豐富,但較為固定,有龍、鳥、魚、銅鼓、花卉、蝴蝶,還有反映苗族歷史的畫面。苗族刺綉十分美麗,技法有12類,即平綉、挑花、堆綉、鎖綉、貼布綉、打籽綉、破線綉、釘線綉、縐綉、辮綉、纏綉、馬尾綉、錫綉、蠶絲綉。這些技法中又分若乾的針法,如鎖綉就有雙針鎖和單針鎖,破線綉有破粗線和破細線 。
苗族刺綉種類很多,從色彩上分,大體上可分為單色綉和彩色綉兩種。單色綉以青線為主,刺綉手法比較單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樸素大方;彩色綉用七彩絲線綉成,刺綉手法比較復雜,或平綉或盤綉或挑綉,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鳥蟲魚或龍鳳麒麟為題材,刺綉成品色彩斑斕,栩栩如生,是鳳凰民族工藝品中的精品 。 蠟染是貴州省丹寨縣、安順縣、織金縣苗族世代傳承的傳統技藝,古稱「蠟纈」,苗語稱「務圖」,意為「蠟染服」 。
丹寨縣、安順縣及織金縣是以苗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在長期與外界隔絕的艱苦環境中,這里的居民逐漸形成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古老的蠟染技藝因此得以保留下來。按苗族習俗,所有的女性都有義務傳承蠟染技藝,每位母親都必須教會自己的女兒製作蠟染。所以苗族女性自幼便學習這一技藝,她們自己栽靛植棉、紡紗織布、畫蠟挑秀、浸染剪裁,代代傳承。在此狀況下,這些苗族聚居區形成了以蠟染藝術為主導的衣飾裝束、婚姻節日禮俗、社交方式、喪葬風習等習俗文化 。
苗族蠟染是為生產者自身需要而創造的藝術,其產品主要為生活用品,包括女性服裝、床單、被面、包袱布、包頭巾、背包、提包、背帶、喪事用的葬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