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富樓那尊者為釋迦佛41歲時的畫像……
怎麼可能呢?兩千五百年前就有油畫了嗎?!有學者是一語道破了!兩三千年前的畫風也不可能是這樣的,要看佛陀的像,得去參考現存的佛陀的8歲和12歲等身殲帶像,那兩個中必定有一個是真跡!聽說八歲和十二歲那兩個是佛祖當時從小帶大他的乳母監制的,所以比較近似點。這個明顯是後人畫的別的什麼畫,不知道怎麼亂扯上去的。佛涅槃前,說末法時期,邪師(邪魔歪道)臘純說法,如恆河沙!現在看來還真的是哦,明顯的作假,張冠李戴,都有人信,這么幼稚的騙局都能騙倒一大幫無輪改咐知的人!可悲呀!
了解佛教的人都知道,佛教當時主張不留胡須,怎麼還會有胡須?又是一個荒謬的地方。
B. 釋迦牟尼有幾個妻子
傳說有三位夫人,但這些佛經內容是否屬實、是不是後人編造的偽經,那就不得而知。以下資料都記載佛有三位夫人的事:
1、釋迦牟尼佛在出家之前,身為王太子,妻妾多是很正常的。據中國古代權威史書《釋迦譜》和《釋迦氏譜》合論記載,佛出家之前有瞿夷(即耶輸陀羅)、耶惟檀、野鹿三位夫人,其中瞿夷夫人生子羅睺羅。
2、《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時執仗釋種有一童女名耶輸陀羅,容色端正世所希有……群臣諸人遞相謂曰,此耶輸陀羅族姓尊貴顏容具足,於諸女中最為殊勝,堪為太子宮中侍衛。群臣諸人同議斯已,向凈飯王具陳此事。時王即遣二婇女圍繞耶輸陀羅。入太子宮內……彼時菩薩有三夫人:一名鹿王,二名喬比迦,三名耶輸陀羅。其耶輸陀羅最為上首,其三夫人各有二萬婇女,前後圍繞在於宮內。」
3、《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太子見是童女福相殊勝身有光明,心大歡喜下師子座,依古儀禮,互相設拜,拜已復坐合掌恭肅。時僚等俱白王言:如是童女諸相具足,福德深厚,堪與太子為其夫人。王即詔或局命二萬童女,圍繞耶輸陀羅同衫扮讓入宮室……爾時太子有三夫人:耶輸陀羅、虞閉迦、蜜里誐惹;及六萬宮人朝夕供侍。
4、《佛說十二游經》:「瞿夷缺汪者,是太子第一夫人,其父名水光長者;太子第二夫人,生羅雲者,名耶惟檀,其父名移施長者;第三夫人名鹿野,其父名釋長者。以有三婦故,太子父王為立三時殿。殿有二萬婇女,三殿凡有六萬婇女,以太子當作遮迦越王故,置有六萬婇女。」
5、《佛本行集經》:「……爾時太子占良善日及吉宿時,稱自家資而辦具度。持大王勢,將大王威,而用迎納耶輸陀羅……時凈飯王為其太子立三等宮……其第一宮,耶輸陀羅最為上首……第二宮中,摩奴陀羅而為上首……第三宮內,即瞿多彌而為上首。……」
6、《修行本起經》:「有小國王名須波佛,有女名裘夷,端正皎潔天下少雙……於是善覺,嚴辦送女,詣太子宮,眾伎侍從,凡二萬人,晝夜娛樂,絕世之音……即復為娉妙女,一名眾稱味,二名常樂意。其一夫人者,二萬婇女,三夫人者,凡有六萬婇女,端正妙好,天女無異。」
7、《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爾時菩薩在於宮內嬉戲之處私自念言,我今有三夫人及六萬婇女,若不與其為俗樂者,恐諸外人雲我不是丈夫。我今當與耶輸陀羅共為娛樂,其耶輸陀羅因即有娠……釋迦牟尼今不捨命,見證無上正智。時凈飯王及諸眷屬並劫比羅城人眾,聞此語已不勝歡躍。時耶輸陀羅聞世尊菩薩證無上智,生憙悅曰:誕一息,斛飯王亦生一息。於時月蝕,凈飯王見此盛事,甚大歡喜慶悅充滿……會諸群臣,為耶輸陀羅所生之息而立其名。內宮侍女前白王曰:此子生時羅怙障月,因此應以為名羅怙羅。」
其實,這些都不重要,佛陀出家前貴為王太子,即使妻妾多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符合當時的國家的法度啊!
C. 彌勒佛為何由美女變大叔
彌勒佛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他在《西遊記》中也有記錄,孫悟空稱他為東海佛祖,那是因為彌勒佛久居東海,也就是收服那個有金箔、人口袋妖怪的佛祖。有很多人說,無論是彌勒佛或是其他佛祖弟子,都是從女人變成男人的,據說是佛祖為了讓眾弟子體驗女人的生養生活,所以,才會讓弟子從女人變男人。而彌勒佛轉世之後的形象就是一個胖胖的大叔,背著一個口袋,任何時候都笑哈哈的,所以民間對這個愛笑的神佛非常喜歡。
除了彌勒佛還有其他如來佛祖的高徒都是從女子變成男兒身的,除了觀音菩薩,他是與大家正好相反的,他是從男人身變成了女人身,這也是佛家的禪味所在,或許只有將男人和女人的苦都受盡,才能得道修仙吧。
D. 河南女學霸因佛祖托夢,毅然出家為尼,如今她怎樣了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蕭楚女
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是功成名就、腰纏萬貫財富還是前呼後擁、坐享無邊榮耀?但是,成功並非只有這樣單一的定義,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是成功的人生。
毛姆曾經寫道,「大多數人想成為的,並非是他們想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的確,每個人生來就是不同的,家庭決定了出身,決定了人生的起點,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的父母如此平庸,自己也會因此成為一個平庸的人,然後庸庸碌碌的過完一生,在這樣的認知下,他們對生活的意義缺乏想像,放棄了自己的可能性。
可是就有這樣的人,並不甘心被出身所定義,他們在人生的旅途中,努力尋找生活的意義,活成了人人羨慕的星星。釋正孝同就是這樣一顆星星,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01生命的召喚
釋正孝同,出生於一個信仰佛教的家庭。她於1989年在河南出生,她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佛與襁褓中的釋正孝同就有了不解之緣。
她很小的時候家裡就充滿了佛的痕跡,她聽著佛教音樂讀書寫字,她聽著誦經和木魚的聲音漸漸沉入夢鄉。這樣的成長經歷似乎早就註定了她將來會遁入佛門,畢竟一個孩子會變成怎樣的人,和小時候的生活有著很大的關系。
釋正孝同,和很多出身於佛教徒的家庭的孩子不同,很多孩子的父母雖然信佛,但他們大多就只是耳濡目染,定時去寺廟禮佛。可是釋正孝同卻在19歲的時候,做了一個常人難以理解的決定,她出家了。
19歲的年齡,花朵一般的年紀,這位妙齡女子決定將自己的一生與青燈古佛相伴。
釋正孝同在出家之前,是一位優秀的農村大學生。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山東大學,成為一名985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如果她成功從學校畢業,擁有名牌大學畢業證的她,早就比很多人快在了就業起跑線上,勢必能得到一份薪水優厚的工作。
可是釋正孝同卻選擇了去做佛祖的門徒,這是同齡人幾乎不會想到的一項工作,去修行,去超度。
這並不是她頭腦發熱的決定,她早就佛根深種。這和她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她從小就做一個夢,佛祖來讓她來到人間,她是佛祖座下的弟子,她的使命是在人間度人。
這個神奇的夢促使她走上了出家的路。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決定,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決定,這是一個勇敢的決定,遑論值得與否,一個人為了自己的信仰如此堅定,一個人為了眾生甘於奉獻自己,這是一個心中有大愛的人,這是一個勇敢無畏的人。
02個性與眾不同春此
當很多人還在生活的舞台上尋找自己的角色,釋正孝同已經開始做自己人生的導演了。正是她卓爾不群的性格,造就她的行為處事,畢竟她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釋正孝同從小就是一個樂觀善良的人,她像一枚小太陽一樣,帶給周圍的人陽光和溫暖;她從小就博覽全書,擁有很多知識,通達樂觀,善於開解自己,也開解別人,是佛祖天生的傳法者。
當她還是一位學生的時候,就已經是人群之中的佼佼者了。釋正孝同剃度出家以後,在一眾出家人之前中也是最出色的一個。不僅外表清麗脫俗,修養也極為深厚扒脊迅。
她多才多藝,擅長跳舞唱歌,是天台寺藝術團工作的主持人,打破了很多人對出家人不苟言笑的刻板印象。
不僅如此,釋正孝同是一位出色的出家人,也是一位優秀的女人。當她長發飄飄的時候,她是一位美麗的少女,當她斬斷自己的三千青絲,她的美麗依然不減。
因為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女人,是如此的自信,在生活中依然源源不斷地散發自身的魅力。
03遠離俗世
大眾認識釋正孝同是一野灶次偶然的機會,當時一位遊客去天台寺遊玩,無意中拍下一位師傅的身影,當他把照片傳到網上,很多人都為釋正孝同的身影所傾倒。從此之後,有了很多人都想一窺她的風采,慕名而來。
人們聽說了她的故事以後,驚訝她的選擇,想不到釋正孝同堅守自己的內心和信仰,即使自己已經三十二歲了,也絲毫不動搖。只是默默的學佛,勤懇的修行,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很多人覺得女人到了三十二歲,就要結婚成家。像釋正孝同這樣的出家人,也應該還俗成家,不過這是世人的偏見。她的人生該怎樣前行,追根究底是個人的選擇。19歲選擇學佛的釋正孝同本來就是世界上的少數人,從眾、隨大流從來就不是她的選擇。
可能在她剛剛出家的時候,她也有一些割捨不下的東西,也曾經在深夜輾轉反側、彷徨糾結,她也許迷茫過,但是在細水流長的歲月中,她逐漸看清自己的內心,撥開雲霧見青天。一一克服困難,走向了屬於她自己的海闊天空。
04結語
曾經的釋正孝同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是名牌大學的高材生,是擁有光明前途的青年人,在她19歲那年,她改變了人生軌跡,選擇皈依佛門,成為佛教徒的釋正孝同過得也很好,找到了生活的意義。追求自己理想是每個人的權利,釋正孝同做到了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現代人的心中一片荒蕪,很多人都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庸庸碌碌的活著。就連我們頭上的天空都如此的灰暗,環境污染了天空,也污染的人們的心。
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快到人們沒有時間停下來去思索,他們的心裡只有名利和慾望,那是填不滿的溝壑。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還好我們的時代有釋正孝同,有這樣一位追夢人,她努力去尋求理想,是我們很多人眼中的星星。她不僅追求到了自己的理想,也成為很多的人的人生楷模。雖然現在的天空污染很嚴重,我們看不到明亮的星星懸掛在天空上,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人群中的星星。
E. 釋迦牟尼的弟子都有誰
佛陀的弟子很多,今舉經典中常見的佛陀弟子
首先是:十大弟子
指釋迦十大弟子。又作釋迦十聖、十弟子。即佛弟子此核中特別卓越之十人。隨樂欲各執一法門,皆具眾德而各有偏長,故稱第一。即:
(一)舍利弗,智慧猛利,能解決諸疑,號稱「智慧第一」。師遍習世間技藝,通曉四吠陀論,又能廣解諸論,年十六已能摧伏其他議論。聞佛弟子說佛所說之因緣法,即能了解諸法無我之理。師素曉外典,故歸佛後屢能摧伏外道。
(二)摩訶目犍連,神足輕舉,能飛遍十方,故稱「神通第一」。幼與舍利弗親交,與之同時出家,隨六師外道之一刪闍耶修學。後受舍利弗引導歸佛。其修行特色為得天眼、天耳、知他心及能知過去未來等神通。為救其母出餓鬼道,乃從佛所教,修盂蘭盆供。又提婆達多破僧團時,與舍利弗同至伽耶山使五百徒眾復歸於佛。
(三)摩訶迦葉(即大迦葉,「葉」字讀音同瑟字不讀ye),行十二頭陀,能堪苦行,故稱「頭陀第一」。師本娶跋陀羅迦卑梨耶為妻,皆不好五欲,後一起出家。因受佛教化,發正智,以僧伽梨供養佛,著佛所授與之糞掃衣。世尊示三乘解脫同一,分半座與迦葉。而靈山會上拈花微笑之故事,更為禪家膾炙人口之公案。佛將無上正法付囑於師,為佛滅後諸比丘之大依止。
(四)須菩提,恆好空定,能通達空義,故稱「解空第一」。據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所載,佛由仞利天下降閻浮地時,眾人皆前去禮佛。師正縫衣,欲往迎時,頓生一念,乃觀諸法皆空、不造不作之理,遂解今所歸命實為真正之法聚,乃還坐縫衣。
(五)富樓那,又作滿願子。能廣說法,分別義理,故稱「說法第一」。師說法時,先以辯才使聽者歡喜,次以苦楚之言責切其心,終以明慧教誨空無,令聞者解脫,從之證果,至入涅盤,凡度化者九萬九千人。
(六)摩訶迦旃延(略稱迦旃延),能分別深義,敷演道教,故稱「論義第一」。師善演佛略說之法義,助益於弟子對佛法之理解。、又熱心布教,住於阿般提國,教化無數
(七)阿那律,又作阿尼律陀。得天眼,能見十方世界,故稱「天眼第一」。師曾於聽法中酣睡,佛陀叱責之。阿那律遂立誓不眠,因而失明。其肉眼雖敗壞,然以精進修行,遂獲天眼。
(八)優波離,又作優婆離。奉持戒律,無絲毫觸犯,故稱「持律第一」。師原為宮中理發師,與諸王子一同出家。此為佛陀廣開門戶,平等攝化四姓之第一步。第一次結集經典時,阿難誦出經,優波離誦出律;故為律藏傳持之祖。
(九)羅候羅,不壞禁戒,能誦讀不懈,故稱「密行第一」。為釋尊之子,年十五齣家。因未受具足戒,不可與比丘同宿,出房宿於廁。曾與舍利弗行乞,於途中受迫害,以慈心而能忍。又能喊山嚴守制戒,修道精進,依數息觀而得證聖果。於十六阿羅漢中列第十一位。
(十)阿難(全名阿難陀),能知時明物,所至無障礙,多聞憶持不忘,堪任奉上,故稱「多聞第一」。為佛之從弟,出家後常隨侍佛。世尊之姨母及五百釋氏女得以出家,皆由阿難盡力請求之功。
除了,以上這十大弟子外,佛陀著名的弟子還有最初五比丘
最初五比丘,是佛最初收的五位弟子
五比丘
又作五群比丘。乃釋尊成道後,第一次說法所度化之五位比丘。悉達多太子逾城出家,其父凈飯王大驚,乃遣使追還,然因太子發心堅固,王乃從王師中選出憍陳如等五人,伴隨侍奉太子學道,此五人遂與太子共修苦行。太子以六年苦行,未能達到解脫,故放棄苦行,於尼連禪河沐浴,森滲掘並接受牧羊女乳粥之供養,憍陳如等五人以為太子退失道心,遂離開太子,赴鹿野苑苦行林繼續苦修。釋尊成道後,因念此五人,當先度脫,故至鹿野苑為說四聖諦、八正道、布施、持戒、生天等法,令得法眼凈。五人之中,憍陳如與阿說示為釋尊母系之親屬,餘三人為釋尊父系之親屬。
一、憍陳如,二、額鞞(又稱阿說示,中文譯名馬勝),三、跋提,四、十力迦葉,五、摩男俱利。
除了這些,另外常見的弟子有
摩訶拘絺羅:梵文「拘絺羅」為膝,大膝為舍利弗之母舅,出家前又號「長爪梵志」。拘絺羅在佛弟子中,為四辯才第一。
優波尼沙陀:義為塵性,以觀塵性空而得道果。本經中,優波尼沙陀自陳圓通時說:「觀不凈相,生大厭離,悟諸色性以從不凈,白骨微塵歸於虛空,空色無二,成無學道,如來印我,名尼沙陀。」所以,「尼沙陀」這個名字是釋尊印許他所證的法,為顯其法,而賜其如是名。
離婆多:譯為星宿,其父母禱星宿而生,因以為名。又名假和合,因緣是有一夜宿在空亭,見一小鬼負一死屍到,頃刻間有一大鬼追至,強欲奪取死屍,爭擾不已,小鬼不得已,請星宿作為證判,星宿據實答說,大鬼大怒,遂拔其手足啖之,小鬼見狀,即取死屍手足補之,及到天明,星宿深生煩惱,遂疑此身非我,假若此身是我,親眼看見自身被大鬼拔去手足食訖,又想若是他身,雲何手足復隨我行動,於是逢人便問:你見我手我足否?有一比丘見之,知此人易度,遂說偈雲:『本是他遺體,漸假和合用。』星宿遂悟人身四大假合之理,認識一切事理清楚,即時隨之到世尊座前出家。尊者在諸弟子中無倒亂第一。
周利盤陀伽:譯為繼道。其兄周利譯為大路邊,盤陀伽譯為繼道,因為西域風俗,凡婦人臨產,當回娘家,其母皆在還家半途間,生周利和盤陀伽,是以命名,故雲繼道。其兄周利先依佛學道,繼道亦從出家,但其性極愚鈍,雖出家多年,未能持誦半偈(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經百日或三年,未得熟記,得先遺後,得後忘前,其兄以無知責之,遣其還俗,但尊者善根深厚,在門外哭泣躊躇不忍離去,世尊知道憐而容之,教其只念掃帚就可,然亦記一忘一,後因精勤不懈故,日久忽然證悟,得阿羅漢果,在諸弟子中義持第一。
難陀:譯為歡喜,或雲孫陀羅難陀,譯為艷喜,其實孫陀羅是其妻之名,譯為艷,乃當時的美女,連妻為名,稱孫陀羅難陀。是世尊親弟,波闍波提夫人(凈飯王第二夫人)所生,具有三十相好,形貌與世尊相彷彿,若入眾中,不識者或錯認為是佛。當時摩竭陀國,有一位著名裸形外道,嘗與舍利弗尊者論道敗北,敬慕佛法之妙,有欲出家之意,一日偶遇難陀尊者,見其容貌庄嚴,嘆說:『短小比丘,尚有如是深智博學(舍利弗身材短小),況堂堂者乎。』遂從之出家,尊者在諸弟子中儀容第一。
憍梵波提:譯為牛司。司是牛口哨動之貌,由過去世,見一無齒老僧念佛,譏笑如牛吃草,因此報五百世為牛,今雖出家證果,余報未盡,恆事虛哨如牛司故名。祈願大家切勿輕視沙門,慎之慎之!佛陀恐世人睹尊者形相不知觀德,或輕弄譏笑,致招愆尤,故飭居天上,受諸天人敬奉,在諸弟子中天供第一。
賓頭盧頗羅墮:上三字譯為不動,下三字譯為利根,不動是名,利根是姓,因其族有十八種故,特以先名後姓,以別余族。尊者根性最利,不為外境所動故名。奈耶律雲:樹提長者,曾以旃檀缽,置於高剎頂上,對眾呼說:『誰能以神力取者即與之。』尊者遂現神通取缽,而受佛陀呵責,不許亂顯神通惑眾,於是被ぇ不得入滅,留身應末世供養,使人間廣種福田,凡設齋誠敬者,尊者必來冥應,在諸弟子中福田第一。
迦留陀夷:譯為黑光。身形粗黑而有光,是由宿世裸體在佛前燃燈之報。以裸體故感身粗黑,以燃燈故感全身光耀。祈願現在及未來眾,在佛前焚香禮拜者,戒之戒之!尊者身黑有光,夜行不點燈,人見皆驚,故佛陀因此禁諸弟子不得夜行。尊者為佛陀使者,善於化教,故在諸弟子中教化第一。
摩訶劫賓那:譯為房宿。其父母禱此星而生故名。又初出家時,途中遇雨寄宿在陶舍,佛陀知其善根成熟,化一比丘亦來求宿,是夜為之說法,遂依佛出家,得證道果。因於陶家寄宿而值佛入道,故雲房宿。在諸弟子中知星宿第一。
薄拘羅:譯為善容。顏貌嚴肅端正,是因布施得之。在過去世曾施一訶黎勒果(譯為天主將來,五葯之一,有病無病皆可食),救一病僧,果報感得五不死。五不死者,初生現異(肉團),父母以為怪物置之熬盤火煎不死是一,復置釜中湯煮不死是二,復置水中水淹不死三也,復被大魚所吞魚啖不死四也,魚被人獲,刀剖子現刀傷不死五也。又昔曾嚴持不殺戒,感九十一劫長壽,現世享受百六十歲,在諸弟子中壽命第一。
阿冕樓馱:又雲阿那律陀,譯為無貧。由往昔飢世時以自己所食稗飯施一辟支佛(名披栗吒),因是七生天上為天王,七生人間為人王,後生生世世所求如意,資用充足,乃至九十一劫,不受貧窮之苦故以名。此尊者性好睡,每聽佛陀說法,時常昏沉不省,佛欲警戒故大聲呵斥:『咄咄何為睡,螺獅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尊者被斥而發憤精進,經七晝夜,眼不交睫,雙目餓死—即目失明(身賴粥飯以養活,眼以睡眠而為食,不眠則餓死矣),佛陀慈悲教其修習『樂見照明金剛三昧』,不久遂得天眼通,觀大千世界如掌中庵摩羅果(庵摩羅、西域果名,譯曰無垢清凈,形如林檎,或雲似檳榔,食之能除風冷,西域人手中,喜執此果,故以舉喻,意取一目瞭然也),在諸弟子中天眼第一。
負有盛名的比丘:
法臘第一——憍陳如 姓貴第一——迦利豪陀子跋提
美言第一——羅鳩吒迦拔提 獅吼第一——賓頭盧
解脫第一——周利盤陀伽 無想第一——摩訶盤提
禪定第一——疑者離婆多 精進第一——蘇那考利毗沙
美音第一——二十億耳 所得第一——斯波離
信心第一——婆迦利 得解第一——俱絺羅
幸運第一——鳩吒陀那 詩才第一——婆耆沙
領眾第一——優樓頻羅迦葉 交際第一——迦留陀夷
無病第一——薄拘羅 記憶第一——優婆離
教誨尼眾第一——難陀迦 教比丘第一——劫賓那
負有盛名的比丘尼:
法臘第一——摩訶波闍波提 智慧第一——計摩
神通第一——蓮花色 持律第一——波吒遮羅
說法第一——法與 禪定第一——難陀
精進第一——蘇那 天眼第一——古俱羅
捷慧第一——跋陀若陀羅 信心第一——芝伽羅摩多
負有盛名的優婆塞:
布施第一——須達 說法第一——質多
供養第一——郁迦 醫護第一——耆婆
信實第一——那鳩羅 不壞信心第一——修羅庵婆多
負有盛名的優婆夷:
布施第一——毗舍佉 多聞第一——郁多羅
看病第一——須彼耶 信仰堅固第一——迦帝耳
傳三寶第一——迦利
F. 兩位蓮花女的故事,釋迦牟尼佛度化蓮花色
人們常說,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態閉無論多美的容顏也抵不住時光的侵蝕。
佛陀們也常說,塵世間的一切都是幻化出來的,不可久駐。 所以世間的智者們一定不會為人的色身表象所迷惑,能放下者,修行的門就已經向他敞開了。
佛度蓮花
釋迦牟尼佛在羅閱祇國的時候,城內有一名國色天香的風塵女子,名叫蓮華(蓮花),姿容舉世無雙。豪門子弟都很仰慕她,與她多有往來。
俗世的繁華與糜爛生活卻無法使蓮花得到心靈上的滿足,終於有一天,她厭棄了紙醉金迷的生活,決心舍棄浮華,進山出家。蓮花走出城門,朝向釋迦牟尼佛所住的山中走去。
途中,她遇到一條清澈泉溪,她駐足在泉水邊飲水、洗滌,波光瀲灧的水面上映出了她沉魚落雁般的容貌。蓮花不禁頓生悔意,自言自語道:「人生於世,難得這么秀麗,為什麼不享盡榮華歡樂,而要去絕世出家呢?」於是,她就轉身往回走。
釋迦牟尼佛知道度化蓮花的因緣已經成熟,就化作一名絕世端正的美少婦,蓮花的外貌比起美少婦來,只能像是翡翠旁邊放著的一塊光滑的小石子而已。美少婦迎面向她走來。蓮花抬頭看到美少婦,為她的美貌萬分驚嘆,於是上前問道:「姐妹你是從哪裡來?怎麼獨自行路?」
美少婦回答:「我從城中來,正在往回家的方向趕路,如果同路的話,待會兒咱們搭伴一起走吧。現在先到泉水邊休息一下如何?」
蓮花點頭同意,陪著美少婦走到泉邊閑聊。這時,美少婦感到些許疲倦,就頭枕在蓮花的膝上閉上了眼睛小睡過去。不一會兒,美少婦突然間死去,屍身迅速膨脹腐爛,體液外溢,遍身生蛆,發出腥臭味,牙齒和頭發也脫落下來。
蓮花見狀異常恐懼,同時心想:好好的一個人,怎麼就這樣死了呢?勝過花香的玉體怎麼轉眼間變成了腐爛的屍骨?如此的美貌也如曇花一現般,她都這樣,我豈能免於無常?燃宴看來還是要精進學道,才能不被世間的幻滅所困。
蓮花立刻起身,向著佛陀的精舍走去。
蓮花度惡少
釋迦牟尼佛在世間傳法的時候,拘薩城有一群不務正業的惡少,整日放浪形骸,在外游盪,專干那些下流無恥的勾當,因此城中的女人們都不敢出門。
鄰國城內有一群修行有素的比丘尼,領頭者名叫蓮花,面貌端莊美麗,品慧功德超人,且已具足神通功能,很受眾人景仰。
在一個炎熱的夏日,鄰國的比丘尼們路過拘薩城,在城外林邊的河澗中洗澡,哪知被拘薩城的惡少們偷窺到了。惡少們把她們的衣服全部偷走了,准備著要戲弄羞辱她們。
蓮花比丘尼早已將這一切洞察清晰。她隨即運帆段裂用神力度化他們。蓮花把自己的兩顆眼球摘了下來,拋在惡少們面前,說:「如果你們所喜歡的女人沒有了眼睛,你們還能喜歡她嗎?」
她又取出腹部臟腑,血淋淋地堆滿一地,又把胳膊和腿折成好幾段,問道:「你們看我,還覺得哪一處漂亮呢?」
惡少們嚇得個個渾身顫抖,毛發直豎。蓮花比丘尼繼續勸誡他們:「人的身體都是由這些不凈之物湊合而成的,和塵世上其他東西一樣,都是虛幻不實的。」
「世間的美麗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的,青春易逝,人老了會變的像猴子一樣難看,死了會變為膿血腐肉,更是讓人害怕。沒有靈魂的身體與泥土沒有什麼區別。」
惡少們清醒了許多,趕緊歸還了諸比丘尼的衣服,並向蓮花叩頭請罪:「請原諒我們,我們太愚痴了,請救救我們吧!」
蓮花比丘尼將他們帶到釋迦牟尼佛陀面前。佛陀的慈悲使他們深切悔悟,眾人紛紛皈依了佛陀,開始了虔誠的修行。從此,拘薩城的女人們再也不用害怕出門了。
(事據《法句譬喻經》《佛教因果故事》)
G. 如來佛出家之前有沒有女朋友
阿彌陀佛
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即如來佛祖,約前624-前544,一說前564-前484,原名悉達多·喬達摩,意為「一切義成就者」,佛教創始人。成佛後被稱為釋迦牟尼,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的人。民間信徒稱知缺呼他為佛祖。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太子,是釋迦族人,屬剎帝利種姓。父為凈飯王,母為摩耶夫人。
http://www.ke.com/wiki/%E5%A6%82%E6%9D%A5%E4%BD%9B
16歲時,與表妹耶輸陀羅結婚搭基辯,後生有一子名羅睺羅,這一時期,過著奢華而舒適的生活。
19歲多次出遊,看到人間各種不同的痛苦,而且無論是誰,無論貧富,都無法擺脫生老病死的最終命運。釋迦牟尼始終堅信,世界上應該存在鋒悉一種永恆的東西,不會因為任何瞬間的痛苦或者死亡而消失。
29歲,放棄太子身份和王宮的安逸生活,離家尋道,經過6年的艱苦修行,仍無法找到解脫之道,放棄苦行。 釋迦摩尼涅槃
35歲,釋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樹下冥思苦想,以發誓「不獲佛道,不起此座」,終於大徹大悟,領悟到解脫生死之道,入道成佛。以此思索,構成四諦說為核心的佛教最基本的教義:即苦諦(人生皆苦)、集諦(苦之原因)、滅諦(徹悟苦的原因,達到「涅槃」的境地)和道諦(通過修道達到「涅槃」的途徑)人們通過修行、斷惑、涅槃,最終成為阿羅漢(「不生」的意思),而不再墮入人世的輪回。
http://ke..com/view/2078.htm
H. 釋迦牟尼是佛教創始人,他的師父是誰釋迦牟尼為何被稱為如來
往昔所宏祥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蔽或搏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團春
一切我今皆懺悔
🙏🙏🙏
I. 釋迦牟尼長啥樣
大英博物館藏有慶衡佛在世伏差孝時,弟子缺稿為他親自畫的畫像,如下:
J. 釋迦如來真實面貌和現在佛一樣嗎英國博物館有佛41歲真身相,和現在佛形象不一樣
是杜撰的,沒有這回事,圖片應該是PS出來的,在網上能查到。我只貼出其中的一部分你看吧。
當時,我有一個英國朋友,曾經在英中友好協會工作過的彭雅倩(Rowan Peare)女士正好來華,雖然我根本不相信這樣明顯的一個贗品會成「英國帝室博物館」(英國的所謂「帝室」、「皇家」博物館正確的名稱應為「大英博物館」)的「珍藏」,成為英國的「國寶」,但為了充分猛喚說明問題,還是托她將此畫像帶到英國。在倫敦,她通過英國的中國傳統文化學者、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鍾思弟(Stephen Jones)博士找到了長期在英國大英博物館研究佛衡唯教藝術的英國著名佛教藝術專家羅德里克咐知培·懷特費利先生(Roderick Whitfieli),專家看過此畫像後在畫像背面寫了兩句話。下面是他的原話和譯文:
「There is nothing remotely like this at the British Museum.This is pure invention and completely worthless.
Roderick Whitfieli」
「在大英博物館沒有任何與之相類的東西,這純屬杜撰而且完全沒有價值。
羅德里克·懷特費利」
至此,似乎可以結束有關這幅畫像的討論了。當我再一次審視這幅從英國旅行了一趟後又回到中國的畫像時,不禁想起了一則廣為人知的佛教傳說:魔王波旬想盡辦法破壞釋迦牟尼成道。波旬軟硬兼施,先是派魔兵魔將襲擊,接著又派他的三個女兒化為美女前去誘惑,均遭失敗。波旬最後說:我讓我的魔子魔孫冒你的名、穿你的衣、說你的法,看你怎樣?!據說,佛陀聽後沉默無語。我不知道畫像上的那個男人是誰,但我卻剋制不住自己莫大的悲哀。波旬的魔子魔孫們真的按照魔王的話去做了!而且,就在今天,就在我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