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中央電視台播放的那條醉美多彩貴州廣告中,在安順黃果樹瀑布前的那個穿苗族服飾的美女是誰
阿幼朵,出生在素有「歌的世界,舞的海洋」之稱的中國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一個普通苗族家庭。幼年的阿幼朵天生悟性好,歌喉甜,天生麗質,能歌善舞,在苗鄉被當地群眾稱為「苗家小歌手」。長大後,她不僅擅長歌舞,而且愛好服裝設計。這些「音樂」與「美」的素養造就了這位苗族新一代樂壇偶像。2011年8月,被選定為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志願者形象大使。
❷ 劉雯穿苗族服飾,扎丸子頭穿長靴,手拿刺綉包展現東方美,你愛了嗎
超級模特劉雯出席了義大利品牌MARNIMIAO系列的派對,她穿著苗族風情的服裝登場,光明正大地表現了中國服裝的美麗,劉雯,劉雯當天穿了一件顏色連綴的長衫,配上黑色長靴,衣服的顏色以黑色為主,同時加上深藍、橙色、白色等裝飾,而且顏色的大小不同,衣服整體看起來很性感,各種顏色的沖突也在低的高級基調下有活力,劉雯這種風格很有苗族風情,衣服上綉了很多精緻的刺綉,完美地表現了苗族工藝的魅力,他戴著苗族的耳環和項圈,手持一套刺綉包,在大眾面前展示了苗族特有的時尚魅力。
每當與她有關的時尚品牌有問題時,她的立場就非常鮮明和堅定,比如說2019年Coach品牌出現問題時,劉雯才正式成為品牌的支撐人才,很多網友想看劉雯到底有什麼反應,還有很多人認為品牌和合同不會解除,但是,事實上卻啪嗒啪嗒地拍了網民的臉,劉雯在Coach品牌出現問題時,立即選擇解約,聽說她要賠償1.2億元的違約金,她還是這樣做的,最後像潮水一樣得到了好評。
❸ 在新婚節上,苗族女性服飾穿著有什麼民族特色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
苗族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偽。 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 苗族禁忌
產忌:產婦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誤入者,出門時須洗腳,並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將產婦的奶水"踩干"。產婦忌吃老母黃牛肉、母豬肉、公雞肉、小魚、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區,忌孕婦與孕婦會面,亦忌去別的產婦家,否則認為會延長產期。
❹ 苗族服飾女裝有什麼特點
女盛裝一般下裝為百褶裙,上裝為綴滿銀片、銀泡、銀花的大領胸前交叉式"烏擺"或精鑲花邊的右衽上衣,外罩緞質綉花或挑花圍裙。「烏擺」一般全身鑲挑花花塊,沿托肩處一般鑲棱形挑花花塊,無紐扣,以布帶、圍腰帶等束之。頭戴銀冠、銀花或銀角。盛裝顏色為紅、黃、綠等暖調色。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
苗家的姑娘最愛穿百褶裙,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00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制,一直到最後繪圖綉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綉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❺ 苗族婦女典型的裝束很好記,都是什麼樣的
在幾十個少數民族的服飾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苗族的服飾,似乎在大家印象里,苗族人都十分富有,一年四季,全身上下都佩戴著銀飾,頭戴十幾斤重的銀冠,而這種印象的形成,和他們鮮明的服裝特色的形成是分不開的。
事實上,苗族服飾的種類不下兩百種,它們保留著中國民間織、綉、挑、染的傳統工藝,為傳統文化傳播做出了十分重大的貢獻,是民族的瑰寶。因此,他們的服飾也不是隨便穿的,各個地區的苗族服飾穿著習慣也不同,有的地區即使相隔一個村寨,其穿著打扮都有很大的差異。更分盛裝和便裝,盛裝為重大節日和婚嫁時穿著,其華麗繁復讓人驚嘆,便裝便是日常生活中穿啦,畢竟戴著重重的銀飾總會影響勞動和生活。我們經常在網路和電視上看見的基本都是苗族的盛裝。另外,苗族女性中,青年婦女、中年婦女、老年婦女所著服飾亦有所不同。
苗族服飾的豐富多彩,絢麗多姿,還有很多是我沒有學到的,有沒有人願意分享下自己的了解呢。
❻ 苗疆女孩的衣著是怎樣的
苗族服飾,是穿在身上的歷史,其手工刺綉精美、銀飾亮麗、工藝獨特、構圖大膽誇張,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國服飾中的瑰寶。 綏寧,歷史上被稱為苗疆要區,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穿花戴銀,衣裳斑斕」是綏寧苗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特點。 明天啟年間包汝揖撰的《南中紀聞》載:苗民「其椎髻向腦,扎以青帕,下穿大褲,上衣齊腰,外罩旄衫,衫掛背羊皮一方。」綏寧「苗民不冠不履,男婦俱左袵佩刀。男子頭插雉尾,身穿短襖,胸背兩臂俱花綉。婦女頭髻,偏挽右傍,頂上插一銀牌為飾,上衣齊腰,亦俱花綉。男婦下截止穿長褲一條。冬夏跣足」。 《南中紀聞》的作者,曾任綏寧知縣五年。該書對綏寧的風土人情記錄頗多,特別是對當時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的語言、宗教、服飾、手工藝等的記敘,成為研究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此書對苗族古代服飾的記載是最早的,也是最為真實可信的。 城步縣舊志也記載:苗民「椎髻跣足,佩刀挾弩」。清同治版《綏寧縣志》彝瑤篇載: 「男結髻帶,圈環。女穿細褶短裙,與諸里稍異。」清乾隆年間「改土歸流」後,「椎髻」改為「項髻」,用絲麻青包頭巾或蠟染藍青布巾纏「大包頭」,雅名「黔烏」。無論男婦均如此裹頭,僅未嫁姑娘不用。 清代,綏寧苗族大多著無領梅條花邊對襟衣或大襟左社上衣。男褲短而寬大,鑲大花邊,小腿纏青色長幅綁腿,喜用布巾扎腰。婦女多著家織挑花裙,腰束寬扁織花帶。童帽非常講究,除製作精巧,刺綉細致外,還滿布銀飾,戴在頭上,不僅銀光閃爍,而且叮當有聲。晚清至民國初年,苗族女子逐漸改裙為褲,男子裝束亦趨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