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賈玲扮演四大美女「楊貴妃」,看到照片後,你有什麼想法
這個時代對於胖的人真的是不怎麼友好,因此很多長得胖的人,難免會因此感到自卑。尤其是在百花爭艷的娛樂圈中,一名明星要是長得胖,難免會引來一些吐槽。不過賈玲卻是一個例外。賈玲身上就有唐朝美人這樣的氣質,賈玲的楊玉環造型簡直是令人眼前一亮。
結語賈玲飾演的「楊貴妃」卻在娛樂圈引起了很大爭議,原因是很多網友平時看賈玲的作品,習慣了她大大咧咧、喜感爆棚的女漢子形象,怎麼也和閉月羞花的古代美女聯系不起來。
當賈玲穿著楊貴妃的衣服和發飾出現在觀眾面前時,那種貧窮、歡笑和一舉一動都散發著楊貴妃特有的女性魅力,也給賈玲增添了自信,讓觀眾哭笑不得。其實不是所有的美女都是瘦的,稍微胖一點就能漂亮自信,難怪有網友說這不是楊貴妃。
Ⅱ 宮廷美女楊貴妃中演楊貴妃的是名模黃蓉,但是好的真名到底是誰
楊貴妃是比較肥一點的,如果楊貴妃不那麼肥,范冰冰就可以演楊貴妃了
Ⅲ 求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楊貴妃,貂蟬的真實照片 郵箱:[email protected]
大哥,照相術19世紀30年代才出現。
西施和貂蟬是傳說,正史中不見其人。如果真有的話,西施應該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時期,王昭君是公元前1世紀後期,貂蟬是公元2世紀末,楊貴妃是公元8世紀中葉。
你覺得她們可能有照片嗎?
Ⅳ 宮廷美女楊貴妃
楊貴妃,本名楊玉環
Ⅳ 求古代美人楊貴妃的資料
楊貴妃(719-756),即楊玉環,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開元七年(719年)六月一日生於蜀州(今四川崇州)。開元二十三年(735),17歲的楊玉環被冊為壽王妃(壽王李瑁,李隆基第十八子)。天寶四載(745),27歲的楊玉環被李隆基冊為貴妃,距楊玉環被冊為壽王妃整十年。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十四日,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禁軍嘩變,38歲的楊貴妃被縊死,香消玉散。楊貴妃天生麗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堪稱大唐第一美女,此後千餘年,無出其右者。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名字由來
她真叫玉環嗎? 大名鼎鼎的楊貴妃,芳名是什麼?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舊唐書》與《新唐書》里沒寫,《資治通鑒》里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後大約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後人沿用至今。對此,有一種不同的說法,鄭嵎的《津陽門詩注》里說:「玉奴,太真小字也」。鄭處誨和鄭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進士出身,所以他們的說法都有可信的理由。當然,也可能這兩個名字都屬楊美人,一個是真名,一個是昵稱。但在電視劇《楊貴妃秘史》中,楊玉環幼時的名字卻叫楊玥兒。是真是假,到現在仍是說不清楚。 不管楊貴妃叫什麼,那個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歡。說他是老男人,一點不假,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兩人第一次見面時,楊氏才22歲,而他已經56歲了。老是老點,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夠為所欲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麼,而且也不管她嫁沒嫁人,甚至都不考慮她嫁的是自己的兒子,只要他喜歡,便一定要奪過來。 唐玄宗看上楊玉環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時宮廷「胡風」盛行,老子搶兒子的媳婦,好像也不算稀罕事,「愛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沒有衛道士哭鬧著向皇上諫勸什麼「人倫之理」。但這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唐玄宗還是做了一些檯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聽從妹妹玉真公主的建議,打著孝順的旗號,下詔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後薦福,並賜道號「太真」,讓楊玉環搬出壽王府,住太真宮。這樣做也是為避人耳目,方便他們偷情。好不容易熬過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經地盡了一把「父親之責」,為壽王李瑁娶韋昭訓的女兒為妃,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將楊氏迎回宮里,並正式冊封為貴妃。楊玉環不僅長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聰明,善解人意,簡直就是皇上的貼心「小棉襖」,玄宗自然極為喜歡。不久,楊玉環便專寵後宮,使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當時宮中稱她為娘子,一切待遇(儀體規制)也都是皇後級別。 對此,唐人李商隱有話要說。他在《驪山有感·詠楊妃》里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看來壽王真是郁悶至極、尷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顧人倫,依然要奪子所愛,那就只能感嘆楊玉環的美色太有誘惑力了。不過,根據常理推斷,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可能不僅是貪圖美色和床笫之歡,更是將她當作生活體貼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猶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侶。 如《舊唐書》所述:「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如上意。」而《新唐書》里的評語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專房宴」的提示。後世諸多文學作品,極盡意淫之能事,一味放大貴妃「以色邀寵」的本領,我以為有高估唐明皇生理功能之嫌。當然,再老的男人,對美色還是很受用的,何況這位美人兒長得如天仙一般。
回眸一笑
唐代唐玄宗的寵妃楊貴妃,她有傾城傾國之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以致唐玄宗對她寵愛有加! 那位萬人之上的大唐皇帝為了博得「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的歡心,每逢荔枝季節總要委派專人通過每五里、十里的驛站從四川(有的說從廣東、福建)馳運帶有露水的新鮮荔枝。宮中的享受又是極其奢侈,越是難得的山珍海味、希世奇寶越要進貢,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讓唐玄宗封為宮廷御酒,其釀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獨厚的四川興農釀酒之地利,釀出來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艷! 楊貴妃在華清宮里品嘗荔枝時是怎樣的一番動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與其對飲,楊貴妃這時在唐玄宗的心目中當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了。李白也有一首獻給楊貴妃的清平調,詩中寫道:「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把楊貴妃的貌若天仙和著名的一笑聯系在一起,那作為貢品進入宮廷的美酒,就被取名為:露濃笑。
皇後之謎
有一個疑問始終困擾著後世學人,那就是既然當時唐玄宗這么迷戀楊玉環,楊玉環卻為什麼一直是個貴妃,而沒有成為皇後呢? 關於這個問題,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我們只能從有關記載中發現和挖掘線索,進行相關論證和推測。從史書記載中的蛛絲馬跡來看,唐玄宗之所以沒有冊封楊玉環為皇後,很可能與他得到楊玉環的卑下手段有關。 根據《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史書記載,楊玉環原為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從兒子手中搶過來的。開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與楊玉環一見鍾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請求下,唐玄宗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而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楊玉環。 五年之後,唐玄宗才看見了楊玉環,並且一見之下便被楊玉環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這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玄宗卻不管這么多,他設計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後薦福,便下詔令楊玉環出家做道士,並賜道號「太真」,命令楊玉環搬出了壽王府,住進了太真宮。然後,他將大臣韋昭訓的女兒許配給壽王李瑁,並立為妃,以此來安撫壽王。五年之後楊玉環守戒期滿,唐玄宗便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自己養了起來。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對此,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此詩說明了當時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郁悶和唐玄宗的尷尬,然而楊玉環實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為了得到她這一切都不顧了,由此也可見楊貴妃的迷人之處。另外,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的朝代,採取了兼容並包的文化政策,各種外來風俗在大唐落地開花,封建倫理等級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這樣做並沒有引來太大的反對。 但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唐玄宗雖然極其寵愛楊貴妃,將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連她的親戚朋友都提拔為重要官員,由朝廷俸祿包養起來,甚至於民間有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風氣,但卻一直不肯加封她為皇後。一來是從兒子手中搶來的貴妃畢竟有違倫理,雖然其時風俗開化,但倫理長情的主體還是存在的,讓這么得來的婦人做了皇後顯然無法「母儀天下」。二來是如果封楊玉環為皇後,勢必將壽王李瑁心中壓抑的怒氣激發出來,到時候發生政變也很有可能。其三是楊貴妃得寵後仙及雞犬,她的兄妹親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經發展成一股龐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為皇後,必將引起大臣的反對和權力的傾斜,這對維護穩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楊貴妃為皇後。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讓唐玄宗不能封楊貴妃為皇後,這就是楊貴妃跟隨唐玄宗後一直沒有子嗣。至於楊貴妃為什麼沒有生育我們無從得知,但沒有兒子肯定是封她為皇後的一大障礙,因為古代冊立皇後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參與,詔示天下,冊立的皇後必須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範萬眾、母儀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兒子也將被立為太子,日後繼承大統。因此皇後與太子一般應當是母以子顯或是子以母顯的,但當時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長正常,楊貴妃又遲遲沒能生個兒子出來,所以就沒有理由封她為皇後。如果霸王硬上弓,立楊貴妃為皇後,很可能引起太子、壽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對,發生宮廷政變,那樣就得不償失了,唐玄宗斷然不會去冒這個險。 事實上,楊貴妃雖然沒有成為皇後,但她享受的待遇規格早就是皇後的標准了。她一入宮便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民間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傳說,可見楊貴妃地位之高,承運之深,宮中的儀體規制都是為她而設了。楊貴妃雖無皇後之名,但得皇後之實,而且比一般的皇後更受尊寵。楊貴妃也比較聰明,沒有反復請求唐玄宗立自己為皇後。既然已經達到了一個女人所達到的極致,得到了天子的萬千寵愛,何必還去在乎皇後的名號呢?她只需要發揮自己的美艷多才,把唐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便永遠都是實際意義上的皇後。
Ⅵ 四大美女楊貴妃
自古紅顏多薄命,安史之亂,被賜三尺白綾,弔死在馬鬼坡了。
俗稱肥美人。楊貴妃(開元七年六月初一-天寶十五載七月十五)(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名玉環[來源請求],號太真[1]。是唐玄宗之寵妃,身材豐滿,膚如凝脂,乃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
楊玉環出生於蜀州(今四川灌縣),長於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一說為容州,即今廣西玉林市容縣[2]),祖籍弘農閿鄉(今河南靈寶閿鄉)[3],另一說為陝西華陰[4] 隋朝皇室後裔,父親是蜀州的司戶楊玄琰。她10歲時喪父,被叔父楊玄璬收養,16歲時(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3年)嫁給玄宗之子壽王李瑁(武惠妃子)。後來,宦官高力士有一次把楊玉環帶入溫泉宮,碰見了玄宗,玄宗對她一見鍾情,但因份屬翁媳,為掩人耳目,玄宗先安排她出家為道姑,號太真,在太真宮修行。
天寶四年七月(公元745年)李瑁新娶韋氏。一個月後楊氏還俗,並冊封為貴妃[5]。此時楊玉環27歲,而唐玄宗已61歲了。宮中呼為「娘子」,楊貴妃受到的禮數實際上等同於皇後。
楊貴妃備受寵幸,其家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獲授官爵或賞賜:其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堂兄楊國忠為人好賭,但也封官入朝、把持朝政。唐玄宗此後愈加沉溺於酒色,政治上更加腐敗。楊氏家族飛揚跋扈、胡作非為,使朝野均對他們充滿了巨大的怨恨。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隨駕禁軍將校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和楊國忠。唐玄宗言國忠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楊玉環,無奈禁軍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接受高力士的勸言後,唐玄宗為求自保,不得已賜死楊貴妃。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自縊在佛堂的梨樹下[6],時年38歲,而楊國忠則死於亂兵刀刃之下。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未尋得。
唐朝崇尚女性肥胖,楊玉環身體豐滿,有成語「燕瘦環肥」。但因後世的審美觀變為纖瘦,而其形象也變成纖瘦女性,所有戲曲、畫像、以至影視都被改變,是為不實。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Ⅶ 盤點影視史上最經典四大美人形象:西施清雅楊玉環明艷,你最喜歡哪個
沉魚落雁分別指的是西施、王昭君;閉月羞花分別指的是貂蟬、楊貴妃。其實,說起這些都是有典故的,西施浣紗,在溪邊洗衣服,小魚兒看了都羨慕的躲在水裡流連忘返;王昭君出塞到了大漠,連南飛的大雁看到了都覺得太美了,紛紛飛落下來;貂蟬賞月,卻把月兒都羞得躲在雲彩里,既羨慕又嫉妒;楊貴妃賞花,卻把滿園的鮮花羞愧的搖頭嘆息。這就是四大美人「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美貌的典故。
這部電視劇《西施》是1994年播出的,畫質不是很清晰,但是劇照可以看出19歲的蔣勤勤容貌清麗脫俗,但稍顯稚嫩。西施的發髻像雲層一樣很有層疊的美感,留了兩縷發絲搭在胸前,發簪也很少,十分精巧地簪在發髻上,發髻右邊插著一隻非常簡單的銀發叉,看側面就能發現發髻還是挺復雜的,發髻後面也戴也一隻發簪,披著的長發在發尾用紅帶子束在一起,整個發型十分整齊。特別的漂亮,我認為她是所有版本中的西施中最騙涼的一位了。
Ⅷ 求楊貴妃的真人照片
暈,你可以帶著照相機穿越過去,把她拍些寫真帶回來,讓大家飽飽眼福,你也可以順便發點財
Ⅸ 楊貴妃的真實照片
楊貴妃時沒有照片,只有畫作,下圖為其畫像。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公歷7月15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
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9)宮廷美女楊貴妃劇照片擴展閱讀:
楊貴妃的姓名由來
楊玉環名字《舊唐書》與《新唐書》里沒有寫,《資治通鑒》里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後大約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
後人沿用至今。楊貴妃的「玉奴」、「玉娘」、「玉環」這三個名字是真實存在的,其中的奴、娘、環三個字的用語都是不同時期對楊貴妃名字的一種襯托。
玉奴,是她兒時的愛稱;玉娘,是她冊封前的尊稱;玉環則是她冊封貴妃、身體發福後人們對她的戲稱。楊貴妃的真實姓名應該叫做「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