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圖片 » 美女穿摩梭衣服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美女穿摩梭衣服

發布時間: 2022-04-30 19:13:09

Ⅰ 摩梭族走婚的風俗習慣

摩梭人的走婚制是世界上最奇特、最有自由色彩的婚姻形態。摩梭女孩成年(12歲)時會舉行隆重的穿裙禮,從此之後,可由她挑選如意郎君,其他人(包括父母)均不能幹涉。一旦選中,女孩會暗示情郎夜來閨房探訪。摩梭人沒有明確的婚姻關系,雙方不娶不嫁,不建立家庭,全靠感情維系關系。每天晚上所有的成年男人便到自己意中人的家中幽會,到第二天早上又回到自己的家中,小孩由女方家庭撫養。一旦感情破裂,男不走訪或由女方在閨房門口放雙男鞋即可離散,無怨恨,無忌妒,隨緣而行,外人更不可有異議。

Ⅱ 摩挲族有什麼特點

美麗的瀘沽湖畔,生活著納西族的分支摩梭人,他們是當今世上碩果僅存的母系氏族社會,一切全由女性支配。因此,較之其他地方女性,摩梭姑娘多情且主動。同時,由於青山秀水的滋潤,摩梭姑娘大都容貌俊美且別有自然風韻。來到這里,恍如進入花的海洋。

摩梭人的走婚制是世界上最奇特、最有自由色彩的婚姻形態。摩梭女孩成年(12歲)時會舉行隆重的穿裙禮,從此之後,可由她挑選如意郎君,其他人(包括父母)均不能幹涉。一旦選中,女孩會暗示情郎夜來閨房探訪。摩梭人沒有明確的婚姻關系,雙方不娶不嫁,不建立家庭,全靠感情維系關系。每天晚上所有的成年男人便到自己意中人的家中幽會,到第二天早上又回到自己的家中,小孩由女方家庭撫養。一旦感情破裂,男不走訪或由女方在閨房門口放雙男鞋即可離散,無怨恨,無忌妒,隨緣而行,外人更不可有異議。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婚姻大都仍保持著一夫一妻制,更無女尊男卑的觀念。
材料2
梭族由官方歸入納西民族。這兩個民族有不同的語言、宗教和文化生活。摩梭族對此

深感憤怒,不願被稱為納西族人。摩梭族是母系社會,實行母系家長制,孩子跟從母

姓。婚姻體制意味翍所有的財產都由母系遺傳,從母親傳給最小的女兒。摩梭

族婦女沒有丈夫,只有幾個「走婚」者。男人只許夜探情人,次晨必須離開女方住屋,

回到自己母親的家中。小孩由生母及其兄弟承擔撫養長大。小孩父親的身分根本就無從

知曉,摩梭族語言中沒有「父親」這詞彙。雖然政府極力阻止這種制度,但有六成摩梭

人仍然以這種方式生活。

1、居 住

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傳統住宅獨具風格。房屋皆用圓木或方木壘牆,以木板覆頂(現多已蓋瓦),一般由四棟二層樓房經戒四合院,分正房、花樓、經堂、門樓。其建築結構,與宗教信仰、婚姻形態和家庭組織相適應。正房,摩梭語稱"依咪",是家庭集中飲食、議事、祭祀及老人兒童住宿場所,因而其結構較為復雜。屋後設夾壁,直通後院,分隔時里外兩間,里間儲存糧食和肉食,兼作老年人的起居室;外間存放農具雜物,人去世後,屍體停放於此,婦女也在此生育、"坐月子"。正房左側為家庭主婦的居室兼儲藏貴重物品;右側設大灶,用來煮豬食、烤酒,並設置石磨、石破等。在正房的正中間屋內設有高灶台,兩側裝有木板,可供人睡;灶台頂角有一神鑫叫"梭拖",上面放置神像、花瓶和供品。高灶台下方設火塘,設置鍋庄石和平台,壁上供有泥塑或硬紙畫成的圖像,上有日月星辰、火苗、海螺、金銀元寶等,摩梭人稱"冉巴拉",即灶神,一日三餐例行祭祀。火塘兩邊,均鋪木地板,右邊是主位,左邊是客位,不能相混。房中有兩根大柱子,左為男柱,右為女柱。摩梭人在砍這兩根柱子時必須用一棵樹,頂上一節為左柱,根底一節為右柱,象徵男女柱生同根、存同基,團結一體。在舉行成年禮儀時,男的在左柱旁舉行,女的在右柱旁舉行花樓摩梭語稱"尼扎日",供年輕女子居住,以便於單獨接交男阿夏。底樓主要存放雜物,樓上分隔成2至4間小房,每屋設有小火塘,裝飾華麗。樓梯設在底層走廊中段,靠樓梯間的樓板平面上有一橫杠封住上樓進口。經堂,摩梭語稱"嘎拉日",是另外一側廂房,供本家僧侶念經修習也F。樓下住單身男子或客人,樓上專辟一間潔凈的房間作象瓮經堂。經堂神鑫上供奉菩薩造像,板壁上繪蓮花、海螺、火焰等圖像。案桌上供長年油燈和凈水碗,每日清晨換一次。家庭經堂除僧侶和貴賓外,其他人均不得使用。門樓,也稱草樓,以庭院大門相配套。底層正中開有大門,大門隨邊設有畜厥,樓上則放草料等雜物。

2、服 飾

摩梭人在13歲以前,不論男女都穿長衫,少男剃光頭,少女則留小辮、佩戴彩珠。到13歲舉行成年禮後,便開變服飾。成年女子頭上盤繞加以穩牛尾做的粗長假辮,戴交纏式布包頭,雙耳戴金銀銅質耳環為飾。上衣多用黑色或紅色金絲絨布料縫製成大襟右衽短衣,長不過臍,袖口緊小,外翻寸許露紅里為飾,銅銀鈕扣從頸項、右胸、腋下分三組兩副排列。腰間纏繞花紋艷麗的寬布帶子,胸前配戴雙須銀鏈,手上多戴玉石、象牙、銀質鋪子或金銀戒指作飾。下著筒狀百槽長裙,色彩以素白為普遍,僅在裙身中間用紅線彩飾兩圈,走起路來,長裙搖曳擺動,頗為美觀大方。成年男子頭戴寬邊呢氈帽,上穿金邊大襟短衣,系紅花腰帶,配腰刀。富有者外罩一件厚呢及膝長衫,寬衣長袖,俗稱"楚巴"。外配長刀及偌囊作飾,下穿寬腳長褲、長統皮靴。褲腳折放在靴筒內,不穿長統靴的,則裹綁腿,扎綵帶,保有古代牧民遺風。他們走起路來,顯得精神抖擻,瀟灑利落。

3、飲 食

摩梭人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兼食青裸、大麥、洋芋等。夏秋季節,以青菜、蘿卡等新鮮蔬菜作佐食,冬春兩季以酸脆菜、干蘿蘿卜絲、腌魚、臘肉等作佐食。肉食中,議豬朦(稱琵琶肉)為貴、還有灌豬腳、香腸、米灌腸等風味食品。正餐前,喜歡喝酥油茶,以精把為佐食。男女老少喜喝蘇理瑪酒。摩梭人的家庭多屬母系大家庭,一般都在一二十人左右,在家庭的飲食上不論男女老幼都是平等的。就餐時分菜共飯,主婦要按每個人的食量以及所承擔的勞動,合理分配菜餚,特別是對肉食或難以吃得上的稀有菜餚,要平均分配,即使外出不在家的也要留上一份。分菜時,先敬長輩,後給晚輩,以示禮貌。平均分食的規矩,只有過春節吃年夜飯時才可例外,主婦在火塘周圍擺上豐富的飯菜,大家團團而坐,各取所需,不再分食。

4、成年禮

摩梭孩子長到13歲時,家人依俗要為之舉行成年禮,女孩叫"穿裙禮",男孩稱"穿褲禮"。成年禮在農歷正月初一清晨舉行。到時男孩站在正房左邊柱下,女孩站在右邊柱下,左腳踩著豬原肉,右腳踩著糧食口袋,象徵今後吃用不盡。女孩由母親為她脫去舊的麻布長衫,穿上美麗穿裙禮的金邊衣、百榴裙,繫上綉有花卉圖案的腰帶,為其盤纏發辮,配上項鏈、耳環、手錫等飾物。男孩則由舅舅為其脫去舊的長衫,穿上新的上衣和長褲,紮上腰帶,佩上腰刀。這時,穿上新裙或新褲的孩子,還要把狗喚進屋來,給狗喂飯團和豬肉,並說:"狗能活60歲,人只能活13歲,咱們換個歲數,我才能長命百歲。"關於這一換歲數的習俗,摩梭人中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A遠古時期,人與動物雜處一起,但都沒有固定的壽命。後來》司已神要給動物規定生命年限了,並告訴人類要在半夜傾聽他的呼聲,也可得到長壽。天神是在大年三十午夜喊歲數的,誰答應了便把這歲數給誰。天神第一次喊1000歲時,動物都在沉睡之中,只有機警的白鶴聽見,它答應一聲,便得了一千歲。第二聲喊100歲,讓水鴨聽見領去了。第三聲喊60歲,讓狗答應領受了。直到天神喊13歲時,人才驚醒應諾。人類覺得壽命太短,求得天神的允許,與內換了歲數。於是,人每天要給狗喂三頓飯,並且每當舉行成年禮時都要喂狗,以示感謝狗的換歲之恩。儀式結束後,大人帶著穿上新裙、新褲的孩子,在村裡轉一圈,接受村民的祝福和賀禮。同時,這也是向眾人宣布,孩子經歷了一生中第一周的十二生肖,已長大成人了,今後可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了。摩梭先民認為,未滿十二歲的孩子還沒有靈魂,既不享了氏族的權利,也不承擔義務,不能參加正式的社交活動,死後也不能葬在氏族公共墓地上。而一旦滿了十二歲時,必須興趣行以拴系靈魂(拴素)為內容的男穿褲女換裙的成年儀式,從此成了氏族的正式成員,便匹敵得了人生的各種權利。

5、禁 忌

禁忌是原始宗教的一個組成部分,反映在生產、飲食、婚姻、妊娠和死亡等各個方面。摩梭人的禁忌主要有:禁忌任何人用腳跨過火塘,禁忌沷水在火塘里,忌用腳在外做活累了,不能進家門就抱嬰兒。不準虐待歧視殘疾人。婦女正在分娩時,忌諱生人進家門。禁食狗、貓、蛙肉,忌捕殺緩帶鳥。忌用刀子砍門檻,忌男客登女榻。清早不能說夢見的事,傍晚不掃地。孕婦不得橫跨馬韁繩,孕婦面前忌談兔、蛇。孕婦天黑後不出門,產前婦女不參加葬禮。正在釀酒時,來人不能提喝酒的話。忌伐水源或墓地上的樹。果樹第一年結的果要讓老人吃。同一母系血統內的人不能結交阿夏(情侶)。小孩的頭一件衣服須用老人的舊衣服改做

Ⅲ 走婚制是哪個民族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種婚姻制度。摩梭人是母系社會,在白天,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有在聚會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白天約好女子後,會在半夜時分到女子的「花樓」(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間,獨立於祖母屋即」家屋「外),傳統上會騎馬前往,但不能於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他人不要干擾。然後在天未亮的時候就必須離開,這時可以由正門離開。若於天亮之後或女方家長輩起床之後再離開,則會被視為無禮。
走婚是雲南和四川的少數民族摩梭人的習俗,摩梭人除了少數因為要增加家庭勞動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沒有婚姻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由於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生父會在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系,避免發生同父亂倫。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
摩梭族,這個素有「女兒國」之稱的民族,這里仍保留母系社會制度,摩梭族的一切都有女性支配。摩梭族有一種獨特的婚姻方式——走婚,走婚在摩挲語中叫「色色」,意為「走來走去」,它形象地表現出走婚是一種夜合晨離的婚姻關系,男女雙方沒有婚姻關系,只有在晚上男方會到女方家居住,白天仍在各自家中生活與勞動。一到夜晚,男子會用獨特的暗號敲開女子的房門。走婚的男女,維系關系的要素是感情,一旦發生感情轉淡或性格不合,可以隨時切斷關系,因此感情自由度較高,在性事方面也是女方佔主要地位,女方一旦不再為男方開門,走婚關系就宣告結束。
從地圖上看,瀘沽湖、鮮水河位於雅礱江上下游,行政上的地理位置是雲南省麗江市東北部的川滇交界處。江河孕育文化。藏學家任新建說,《唐書》里記載的東女國范圍就在今天川、滇、藏交匯的雅礱江和大渡河的支流的大、小金川一帶。走婚制度是母系社會的標志,雅礱江流域當年很可能被這樣的婚姻制度所主宰。但綿延的走婚文化帶最終與東西向的漢藏大通道-川藏線相遇了,大通道的非走婚文化淹沒了走婚文化,只剩下兩個孤島:鮮水河、瀘沽湖。
走婚是母系社會中重要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種傳宗接代的途徑,只是不同於其他民族的一夫一妻制,他們是日暮而聚,晨曉而歸,暮來晨去。摩梭人走婚有兩種方式:一種叫「阿注」定居婚;一種叫「阿夏」異居婚。不管那種婚俗都得舉行一個古老的儀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拜神和祭祖。在女方家舉行這個儀式,時間一般在半晚,不請客、不送禮,朋友們也不參加。這個禮儀是由男方家請一證人把求婚者領到女方家,當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她(他)們的母親及舅舅默認後才舉行,男方家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把帶來的禮品按規矩放在火塘上方鍋樁的平台上及經堂里的神台上,向祖宗行禮,向鍋灶行禮,再向長輩如舅舅、媽媽、姐姐行禮,然後接受長輩和姐妹們的祝福。送去的禮品按老幼、尊長各有一份。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須按摩梭人裝飾,從頭到腳精心打扮。男方會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親手織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帶。女方家決不會向男方家攤派錢物。她們認為男女相愛是平等的,比什麼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當證人向「阿夏」的母親、舅舅們交待完後,從此男女雙方就公開化了,「阿夏走婚」不請客,不操辦,這種古老的風俗儉朴、省事,整個儀式一個小時即可完成。
阿註定居婚
「阿注」定居婚。摩梭男女青年通過「走婚」儀式後或從男女雙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家家居住的,但後兩者並不多見,他們長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撫養著下一代。這種定居婚為「阿注」定居婚。

阿夏走婚
「阿夏走婚」:每當夜幕悄悄降臨後,這個家庭中成年男人們就出去了,他們當中有各位舅舅、哥哥、弟弟,各奔東西南北,去自己的「阿夏」家。對方的姐妹們在家中等候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到來。她們晚間特別忙,當家長的母親更是雙肩重擔,既要打點舅舅和兄弟出門又要照料家中老母和姐妹與小孩們,還要接待自己的「阿注」(丈夫)來幽會。
摩梭人「母系」大家庭的夜間生活,你若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其中的一些規矩。對於那些外面敲門的男人,或者客人,年老的舅舅們是決不會去開門的,也不問是誰,主婦也不予理睬。除非你在門外吆喝幾聲,說明你是外來的客人,家中老人或小孩才會給你開門。家中成年姐妹眾多,但來幽會的「阿注」也多,各有各的幽會暗號和傳情方式,如果不是自己的「阿注」就不會讓他進自己的閨房,姑娘的閨門一定要對好暗號她才會輕輕打開,大木摞平房母屋裡住著年老婦女與兒童,她們一概不管院中之事。
在她們這里,不存在「第三者」,也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規矩,更不存在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說法。男人、女人各住各的家,你不靠我養,我不靠你活,有了這些實感人們恍然大悟,為什麼摩梭人根本不存在離婚、寡婦、子女無人撫養、財產繼承、流浪兒等等社會問題,他們有自己的性愛觀念與道德標准,與我們完全是兩碼事。在他們這個氏族中,大多數「阿夏」、「阿注」們都是相敬如賓、相互負責,只是沒有其他民族那樣明確而已。在某些村寨和某種宗教的家庭結構及婚姻現實中,不同程度存在這種現象,男性們既不是名正言順的丈夫,又不是名副其實的父親,對妻子負責任,對兒女盡義務的事,男人們一股腦丟進瀘沽湖裡去了。一生中男人想去就去,想回就回,落個兩袖清風。一旦他的女朋友關門拒絕,或者男人們喜新厭舊,往日情意便煙消雲散,只留下一場春夢,這也是一個謎。

愛情經濟
在她們這里男女性愛關系與經濟關系牽連不大,結合是自由的,兩廂情願的,離異更是無瓜無葛,不會發生任何糾紛。男女雙方都有主動權,社會、家庭不幹預,即使發生糾紛,雙方母親、舅舅們也會妥善處理。結合並不是以謀生為目的;離異也不會危及誰的生存,經濟再富裕也不會為彼此結合穩固構築可靠的基礎。摩梭「阿夏」走婚的相互結合、離散,其原因是感情為前導。因此,有的摩梭人成年後,男女雙方感情不合,在無孩子前更換「阿夏」、「阿注」是常的事,而有了孩子後,就不可輕易更換了。在夜幕降臨之下,在黃昏時分,芳齡女子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許多夜晚使者,暮來晨去。在他們性愛天地里,也不是我們常人所想像的那樣每個女子都可以去愛,每個男子你都可以去求,他們求愛方式是在生產勞動、工作學習、走村串戶、走親訪友、經商與其他活動中進行的,相互了解,具有一定感情基礎之後,相互交換一些禮物,如手鐲、項鏈、戒指、手錶及衣物等等為定情的信物,這些東西只有他倆和母親才知道。隨著男女之間的感情逐步加深,「走婚」幽會相聚的次數就越多,有的情侶關系就穩定下來直到終生。如果你花言巧語,不誠實,無本事,游手好閑,時間一長,你就得掃興回娘家了。「走婚」在摩梭人家庭結構中的事實,是當代人無法想像的,實行自由「走婚」其奧秘在於母子們無後顧之憂,「母系」大家庭是每個人的庇護所,對於成年男子來講,「母系」大家庭是他們賴以生活及養老送終的最好樂園。男子漢們當然何樂而不為呢?這就是他們「走婚」習俗能延續至今的原因之一。

道德影響
摩梭少男、少女們在這「母系」大家庭中由祖母、母親、舅舅、姐姐們精心照管漸漸拉扯長大,她(他)們具有集體主義思想和互敬互愛的美德。孩子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里接受大家庭的意識和尊老愛幼的教育,服從母親和長輩,按先長後幼分配食物和其他東西,不幹缺德事,這些風俗習慣,道德標准給孩子們打上了深深的印記。近幾年,雖受外界影響,但摩梭人的社會相對於外界是比較安定的。據統計,瀘沽湖上下的自然村,從新中國成立到如今,只有1個人被勞動教養過3年,在這50年裡,全行政村近千人中,犯輕罪的只有1人,沒有犯重罪的。所以說青年一代的思想與從小就受到長輩們良好教育是分不開的。
不管是過去人民公社、生產隊或個體經濟,摩梭人至今都保存著古老的「共耕分食」的形式。這種生產勞動過程給男女青年提供了相互了解的機會,愛情也就在這種土壤中產生了。

成丁禮儀
當少男、少女到13歲時,「母系」家庭就要為他們舉行「成丁禮」,給女孩子穿裙子,給男孩子穿褲子,這個典禮對摩梭人一生都至關重要。「成丁禮」在農歷大年初一這一天舉行,等公雞叫第一遍時,母親把孩子叫起來洗臉梳頭,把木摞太平房火塘里的火燒得旺旺的,舅舅們搬來大豬膘肉和一袋糧食,祖母和母親拿來新褲子、新裙子,在鍋樁前禱告後給她(他)們穿上。
女孩在13歲前扎小辮,之後開始留長辮。過去是用黑氂牛尾毛,改用黑毛線,用黑色絲編成大弱子盤頭,纏大包頭,和成年婦女一樣打扮。母親讓女孩子站在正房中心火塘右邊一根叫「女神柱」的旁邊,給她脫去昔日長衫,穿上金邊交領右開口黑金絨或紅金絨短上衣,白色或天藍色白褶長裙,扎寬綉花紅腰帶,在大辮盤頭上戴一朵紅花。摩梭少女們穿的白褶長裙及服裝、頭式非常好看。
年滿13歲的男孩則由舅舅給他脫去昔日長布衫,穿上短衣,寬腿褲,紮上彩色腰帶,同大人一樣了。舉行成丁禮的孩子必須一腳踏在豬膘肉上,一腳踏在糧袋上,表示將來有吃有穿,接受母親和長輩、哥哥、姐姐的祝福,向長輩行禮,向「鍋樁石」行禮,然後由大人領著走訪親友,接受親朋的祝賀和禮物,最後宴請親朋好友。因地域關系,「成丁禮」在有些地方也有不同之處,但大體上還是相同的。
這些古老禮儀使少男少女們接受了成年人教育的第一課,從此他們邁開了人生步伐,步入了青春期,成為「母系」大家庭中正式成員。女孩跟母親們學習當家理財本領,男孩跟舅舅們學習男人應懂的知識、技能,這些都是直接經驗的傳授,可謂「言傳身教」。
少女到了13歲「穿裙子」後,媽媽們會說:「小鳥兒出窩了,該學會自家飛了,往後不要再同小娃娃們一起玩了。」到了十七八歲,媽媽或祖母不準她們睡木摞大平房的大火塘邊,叫她們到門樓上專門為女兒准備的閨房裡住,到那時就會有小夥子成天盯著她們,會託人或利用各種交往送來禮物。在這個民族中姑娘們是絕不會向男子討好的,都是男人主動上門,如果姑娘確實喜歡你,她會送給你定情物,叫你到她家去求婚,舉行「走婚」儀式,約定暗語夜晚相會,你一去她就會給你開門,時間長了就會結下百年之好。從此他們的關系便公開化了,不在偷偷摸摸的「走」了,你來了請你到木摞房大平屋火塘邊坐著,母親給你殺雞、宰羊、煮豬膘肉吃,舅舅們給你倒酒喝……
當小孩降臨到這個世界的第三天,便要給小孩洗身,叫「打三朝」,舅舅為之取名,抱出來曬太陽,在院里走一走。滿月後孩子的「阿日」(意為奶奶)背著豬肉、攔著羊、提著雞及小孩的生活日用品,還要帶著送給祖母、母親、舅舅的禮物來看孩子。
在他們這個氏族中「阿噠」(父親)信孩子要舉行儀式:先敬祖宗,後請鄰居老媽媽們吃飯,讓鄉親們知道娃娃是誰家的宗族之系,但不能把小孩抱走,小孩是這個「母系」氏族家庭中一成員,男方家是絕對不能帶走這孩子的。到這時有的男人會在女方家住下來,但時間不會太長。如果在女方家上門,「丈夫」的地位非常低,只得處處小心,規規矩矩做人,處處檢點自己的行為,完成主婦分給的任務。在木摞房客廳火塘邊,這位「女婿」只能盤腳坐在下方的位置上,由當家主婦分給他一份食物。如果這位「女婿」各方面表現不好,自個兒會灰溜溜地回到自己母親身邊,這就是「走婚」全過程。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在國家行政機關工作和當工人、教師等類的男女都在外面實行一夫一妻制,在農村也有部分的男女是一夫一妻制,約佔百分之三十,解放以來各種習俗都有演變著。
人類的婚姻家庭形式,經歷了漫長的變遷,從群婚到血緣家庭再到那普那路亞家庭,再從對偶婚到如今的一夫一妻制。在全人類都普遍實行一夫一妻制的今天,在瀘沽湖卻仍然保留著古代早期對偶婚特點的「阿肖」婚姻形態。

阿肖含義
「阿肖」是瀘沽湖摩梭人中有情愛關系的男女雙方的互稱,彼此又稱「肖波」。「阿肖」婚姻的顯著特點是:親密的伴侶之間不存在男娶女嫁.男女雙方仍然屬於自己原有的家庭。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訪、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因為是由男方的「走」而實現的婚姻,所以當地人又稱這種關系為「走婚」。雙方所生子女屬於女方.採用母親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擔撫養的責任。一個男子或一個女子的「阿肖」數目或有多有少.雙方的「阿肖」關系不是固定不變的。
這種婚姻關系不受家長、親族的干預、強迫,也不太注重對方的門第、身份和地位。選擇上較為注重家族(母系血緣的男女之間禁止結交),看重對方的人品、才幹、外貌等,在結交阿肖中女方的意願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一般以女方的愛憎採取捨。「阿肖」關系的建立較為自由,而且以感情為主要基礎。在勞動中、在轉山、轉海等節日中、在日常生活和相互幫助的交往中或因對方勤勞誠實的品格產生了愛慕,或因對方俏麗的容貌.活潑的性格感染了自己......,便可向對方表示自己願意結交「阿肖」的心願。一般是男方向女方贈送諸如花頭巾、衣服等禮物,如果對方樂意接受便可建立關系。如果女方有意,也可以大膽表露,例如主動從男方身上「搶」走一支鋼筆.一塊手巾;或者主動贈送男方自己綉的腰帶.做的食物;如果對方樂意也可以建立關系。還有一種形式是,男女結交「阿肖」,必須先由男方請人履行一種當地人叫「佐佐嘎」的手續(意為互換東西)。當一個男子看中一個女子後,男子要請媒人帶著給女方的衣裙、腰帶、鞋子、茶葉等物品,到女方家給女子的母親說明來意.母親先要徵求女兒的意見,如果同意,當即收下禮物,回贈一條女子親手製作的麻布褲子和麻布腰帶。經過「佐佐嘎」的男子首次走訪女阿肖時必須邀上謀人或自己較親密的男友一人,隨身帶著茶葉、糖食等。女方家中則盛情款待.同時將男子帶來的茶、糖,分送給本村每一戶人家或只分送給自己的親族,表示自己的女兒已有了「阿肖」。入睡時,由女方母親或姊妹將男子送到女子的卧室——花房。男阿肖走訪女阿肖的最初階段都要迴避女子的舅舅、兄弟。隨著時間的推移、便可逐漸隨便起來「阿肖」關系的建立比較自由,解除這種關系也較方便。經過一段時間相處,雙方如果覺得性格不合,感情淡漠或破裂,無論男方或女方,任何一方要結束這種關系都可以。一般情況是假若男方不願再維持「阿肖」關系只要給女方說一聲「我以後不來了」就行了;或者長期不走訪女方,婚約自行解除。如果是女方不願意.就可以當面告訴男方「你不要來了」,或者在男方走訪,面帶難色或拒絕進入花房,男方自覺沒趣,就該理智地退出。在結交「阿肖」期間男女雙方無論任何一方,如果知道對方另找「阿肖」時、通常要給其送一個用麻布包著火炭、辣椒、雞毛的小包,以示警告或絕交。如果對方願意改悔,就該向送包者賠禮道歉,這樣就可以言歸於好。
在世界眾多民族中不乏仍處於原始狀態的民族,但時至今日均無「走婚」這一特殊的風俗。對於「阿肖」走婚為什麼能夠歷經滄桑後,仍存在於瀘沽湖摩梭人中間,至今是一道世界級的未解之謎。為此,國內外學者作過大量調查研究.並運用各種人類學現有理論進行分析.然而得出的結論似乎尚不足以解開這道難題。最為詳細的調查是詹永緒先生等於1963年、1965年和1976年進行的調查研究。他對瀘沽湖沿岸和永寧平壩的六個鄉的964名女子和785名男子共計1740人進行了婚姻狀況的調查統計。結果,實行「阿肖」走婚的為1285人(女730人,男555人)佔73.5%。對於阿肖婚姻為什麼能長期延續.他認為有五個原因一是摩梭人的母系社會尚未完全瓦解,而外界的影響又還軟弱;二是社會生產力落後,尚未形成個體私有制,而以家庭集體所有制為主;三是婦女仍然充當謀取生活資料的主力;四是血緣紐結關系使傳統的觀念很深蒂固;五是上層土司不反對阿肖婚姻。
這些說法雖有一些道理,但是.為什麼外界的影響對摩梭人母系社會的作用如此軟弱?為什麼不少比摩梭人生產力低下的民族已進入一夫一妻制而摩梭人仍然實行走婚?為什麼摩梭人大多願意選擇走婚而不願其他形式的婚姻?這許許多多疑問,仍然是摩梭婚姻的難解之謎。
瀘沽湖養育的摩梭女兒,個個美麗健壯、勤勞善良、情深似海。她們在屬於自己個人所有的花房裡編織少女的夢,實現她的情真意摯的愛。她們沒有古聖先賢留下的清規戒律,沒有孤寂、失落的煩惱、憂傷。她們不奢求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她們不會做金錢、物質和權力的奴隸;她們按照自己的質朴本性,遵循自己心兒的指引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無憂無慮地勞動、生活、戀愛;在母親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純朴的本色;在摩梭人最隆重、最熱烈、最歡樂的格母女神的慶典——轉山節中盡情地唱,盡情地跳,盡情地享受生活的甘甜。
世界上的人類社會大多數選擇一夫一妻制,據說這其中的原因是私有制產生後,人們為了財產的繼承,必須明確孩子是誰的。這說明如果沒有財產繼承等經濟問題,一夫一妻制是可以取消的,它並非天經地義,非此不可的一種選擇。一夫一妻制發展到今天,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有的國家離婚率高達60%以上。美國搞了一項調查,有一半以上的人主張廢除婚姻制度,甚至有人預言,婚姻作為一種制度將不復存在。有專家預言,走婚將是許多民族、許多國家未來婚姻的選擇。
走婚是以感情為基礎的一種婚姻家庭模式,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至今還部分保留在麗江瀘沽湖的摩梭人、紅河哈尼族的葉車人以及大香格里拉鮮水河峽谷的扎壩人中。
這種婚姻形式是這樣的:家庭以母親為核心,女孩14歲之後,家裡就給她在祖屋旁邊蓋一間婚房,她就可以找情人了(當地人叫「阿夏」)。而男孩到了成年以後,就走出家門找女孩子走婚。他們的走婚,不是夫妻在一起過日子,而是並不結成固定的伴侶。白天他們各自在母親的家中吃飯勞動,到了晚上,女方在自己的婚房中等待,敞開的窗戶表示她那晚還沒有配偶。男方在母親家裡吃過晚飯以後,可以隨意地去找自己喜歡的女子;男方到了喜歡的女方的窗前,向其表示愛意,女方如果也喜歡該男子,她就會打開門讓他進來,同時把窗戶關上,向別人表明她當晚已經有配偶了。生下的孩子隨女方一起生活。
這種婚姻形式非常適合現代人,它克服了傳統婚姻的弊端,也不會出現審美疲勞。白天,他們各自在母親的家裡勞動生活;夜晚,他們則在一起,享受著性和愛的快樂。
它不會出現有人借結婚為名騙取對方的住房或錢財的問題,他們在財富上是完全獨立的。它尊重人們的多樣性選擇。它不要求每個男子每天晚上都只能到某一個女子家裡去,他可以充分選擇他所喜歡的女子。而女子也不需要被動地一生守著一個男子,不需要忍受有虐待傾向的男子的家庭暴力行為;她可以在每晚到她窗前來的男子中,選擇她喜歡的男子,既可以是她喜歡的某一個人,也可以是她喜歡的不同的人。這給女子也帶來了充分的性和愛的快樂。她如果對性愛很淡漠得話,她可以把窗戶關上不讓任何男子進來;她如果性慾很強得話,她也完全可以選擇同樣性慾很強的男子,以達到雙方性的和諧,充分享受性的快樂。這種婚姻所要求的不是一方的貞潔,而是雙方充分享受性的快樂。
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漸進過程,我們走婚網目前提倡的是這樣一個模式:男女結婚或戀愛後,他們不住在一起,而是各自分開生活,有各自的經濟來源、事業和獨立的生活空間,平常通通電話,談情說愛卿卿我我,但一到周末和節假日放假,他們就聚在一起,過他們自己的浪漫小生活。生了孩子,由雙方父母照管,但兩人必須定時存入孩子的生活費和教育費,並隨時抽時間去看望孩子。到了中晚年之後,雙方都渴望穩固的愛情和穩定的家庭,那就共同集資買房,然後將孩子和老人接過來一起生活,享受天倫之樂。

神話秘葯
摩梭族走婚男人為了征服心儀的美女、與心愛的女子維持更長久的關系,就會去摩梭族族長那裡拜求摩梭族男人的秘密武器-蠻龍液。蠻龍液在摩梭族是一種神奇秘葯,是摩梭族族長代代相傳的一種秘方,男人常年喝不但會變得身強力壯,而且在走婚之前如果能求到這個蠻龍液喝下去的話,更會神力加身,會讓喜歡的女人下次還會選你,甚至一輩子都忘不了。在凌晨分開時,女人會變得嬌柔嫵媚,男人卻是精力倍增、容光煥發。

Ⅳ 摩梭人的服飾特點是什麼

羊皮襖
摩梭人在13歲以前,不論男女都穿長衫,少男剃光頭,少女則留小辮、佩戴彩珠。到13歲舉行成年禮後,便開變服飾。成年女子頭上盤繞加以穩牛尾做的粗長假辮,戴交纏式布包頭,雙耳戴金銀銅質耳環為飾。上衣多用黑色或紅色金絲絨布料縫製成大襟右衽短衣,長不過臍,袖口緊小,外翻寸許露紅里為飾,銅銀紐扣從頸項、右胸、腋下分三組兩副排列。腰間纏繞花紋艷麗的寬布帶子,胸前配戴雙須銀鏈,手上多戴玉石、象牙、銀質鋪子或金銀戒指作飾。下著筒狀百槽長裙,色彩以素白為普遍,僅在裙身中間用紅線彩飾兩圈,走起路來,長裙搖曳擺動,頗為美觀大方。成年男子頭戴寬邊呢氈帽,上穿金邊大襟短衣,系紅花腰帶,配腰刀。富有者外罩一件厚呢及膝長衫,寬衣長袖,俗稱"楚巴"。外配長刀及偌囊作飾,下穿寬腳長褲、長統皮靴。褲腳折放在靴筒內,不穿長統靴的,則裹綁腿,扎綵帶,保有古代牧民遺風。他們走起路來,顯得精神抖擻,瀟灑利落。
概述
她們喜穿紅。藍。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條鑲邊。釘雙排鈕扣,系淺藍和白色襯里的雙層百褶裙,上用五色絲線綉一圈花邊,裙長及足背。她們還喜戴紅。黃色腰帶,穿青布綉花鞋,裙上用紅絲線綉一圈花邊,以穿黑布衣裙為尊貴。而貧窮的女子只能穿粗白麻布,著黑布鞋或赤腳。貴族女子則多穿紅、黃、灰色的綢緞和毛呢之類的衣裳,並在領、襟、袖口、裙邊等處鑲金、銀邊,用金、銀、玉石、瑪刑做紐扣,以顯示奈華。
款式
青年男了頭梳小辮,垂子腦後改盤在頭頂上,壯年則戴自製青布瓜瓣式小帽或皮帽。他們喜歡藏挨服飾,愛戴藏式的呢帽。穿藏靴,佩銅、銀製作的大耳環,益顯得英姿驍勇。老年男子喜戴販瓣式小帽或包青布頭帕,穿黑、白色右在短衣和長褲,束素色腰帶,穿草鞋或布鞋。貧苦家庭的男子,即使穿自織的白麻布衣褲,仍喜在衣服的袖口、褲邊、腰帶上,綉一嶼花紋圖案。
納西族男女老幼都喜愛裝飾品。男女多缸效率湯和戚指,婦女還喜在發辮上綏珠玉和佩領花,井以金、銀、銅、玉、骨、玻璃等做飾品。

Ⅳ 4月份去瀘沽湖需要帶些什麼衣服呢

4月份是春季,瀘沽湖具有暖溫帶山地季風氣候的特點,光照充足,冬暖夏涼,所以帶春裝就可以。

瀘沽湖流域地處西南季風氣候區域,受大氣環流的影響,屬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區,具有暖溫帶山地季風氣候的特點。光照充足,冬暖夏涼,降水適中,由於湖水的調節功能,年溫差較小。境內地形復雜,群山連綿起伏,呈現出明顯的立體氣候特點,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遞減。

區內干濕季分明,6月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為旱季,1月至2月有少量雨雪,旱季降水佔全年降水量的11%,雨季降水佔全年降水量的89%。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年相對濕度70%。

常年平均氣溫12.8℃,一月平均氣溫6.3℃,七月平均氣溫19.1℃,極端最高氣溫30.0℃,極端最低氣溫一8℃。區域內光能資源豐富,全年日照時數為2260小時,日照率57%,全年有近十個月的時間藍天如洗,麗日高照,風和氣爽。

(5)美女穿摩梭衣服擴展閱讀:

瀘沽湖畔居住著眾多民族,以蒙古族為主,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語摩梭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與鹽源縣的其他地區的蒙古族語言相通,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字。

其文化為達巴文化,信奉藏傳佛教。摩梭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走婚的男女雙方分別叫阿注、阿夏,故稱阿夏婚。

瀘沽湖沿岸居住有蒙古族和彝、漢、納西、藏、普米、白、壯等7種民族,約1.3萬人,其中蒙古族約6000人。風景區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Ⅵ 納西族服飾的服飾特點

納西族未婚姑娘愛梳長辮於腰後,或戴頭帕、帽子。婦女們還喜歡佩戴耳環、戒指、銀或玉質手鐲及金、銀項鏈等飾物。
麗江納西族的大襟女襖多為布袍,基本結構是大袖、無領、夾層,前短後長。穿時將袖口卷齊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圍腰,背披「羊披」。由於麗江地區的海拔、氣溫、水草山林等條件宜於發展畜牧業,牛羊皮毛也就成為納西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老的東巴經《迎東格神》中有這樣的描寫:「天地動,生兩兄妹,結緣成一家,牧養白綿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氈,用羊毛作帽子腰帶……」,直到現在,納西婦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飾的一個主要標記。羊皮披納西語稱「優軛」,用毛色烏黑純凈的綿羊皮經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後,再按體裁製。縫上黑絨或黑氆氌的「優軛筒」(羊皮頸),飾以七塊圓形五彩絲絨綉的「優軛繆」(羊皮眼睛),再訂上七組細白羊皮條做成的「優軛崩」(羊皮須),一對「優軛貨」(羊皮背帶)用白布做成。上綉藍色蝴蝶紋飾,一端訂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在背上,背帶在胸前交叉,然後繞回背後從下端把羊皮系緊,尾端自然垂下,類同有「尾」,與東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寧蒗納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帶,用很多的寬布條製成,層層纏於腰間,寬的可達二十多公分。腰帶下面系著的,是寬大的百褶長裙。
以麗江縣城大研古城為代表的納西族民族服飾,未婚女子一般梳長發或扎長辨批垂肩後,已婚婦女則在頭頂梳發髻,喜歡帶藍色帽子。衣著方面,上身著寬腰大袖的袍褂,前幅及膝,後幅及脛,前短後長,穿時將袖口捲起到肘部,外加坎肩,下穿長褲,系用黑、白、藍等色棉布縫制的百褶圍腰,從腰至膝,形如扇子,足穿穿船形綉花鞋。在領、袖、襟等處綉有花邊,樸素大方。由於納西族受漢族的影響較深,男子服飾與漢族的基本相同,穿長袍馬褂或對襟短衫,下著長褲。婦女服裝,除個別地方仍保持穿裙的習俗外,已改穿長褲,但整個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納西族婦女服飾中最具特點的是身後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並排釘著七個直徑為二寸左右的綉花圓布圈,每圈中有一對垂穗。這一裝束的來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較為通常的說法是代表七顆星星,寓意為「披星戴月」,據說圓布圈上用絲線所綉的是精美的星圖,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傳說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勞能幹、聰明美麗的納西姑娘與旱魔王搏鬥,奮戰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為,把雪精龍制服旱魔吞下的七個冷太陽捏成七個圓星星,鑲在英古的頂陽衫上,以後納西姑娘模仿英古,將七星圖案釘在披肩上,象徵披星戴月,勤勞勇敢。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納西族自古將青蛙視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難,因此那些圓形圖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種青蛙圖騰崇拜的歷史遺痕。
寧蒗地區的摩梭人的服飾則另有特點。摩梭女子喜歡用氂牛尾或線製成粗大的假發辯,戴交纏式布包頭,上身著短衫,下著十分寬大的長裙。腰間用很長的寬布條層層纏繞。
納西婦女喜歡佩帶手鐲、耳環等飾物。

Ⅶ 摩梭族為什麼不在中國56個民族之中,她是不是一個民族

摩梭族因為與納西、蒙古族語言,心理素質,地域和宗教信仰上相似,是一個不被官方認可的民族。

摩梭人是一個未識別民族,該族群在國家的整個識別過程中,並未經中央政府以公告的方式宣告民族族別身份。

1959年,中共寧蒗工委辦公室編寫的《寧蒗概況》中,多處提到「摩梭族」。但後來,國家有關部門將居住在雲南寧蒗等地的摩梭歸為納西族,將居住在四川鹽源、木里、鹽邊等地摩梭歸為蒙古族。

多年來,廣大摩梭幹部群眾強烈要求解決族稱問題,寧蒗縣黨政機關和摩梭人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向黨和國家有關部門歷史地、客觀地一再進行反映、迫切要求盡快恢復摩梭族稱。

在摩梭人的強烈要求和縣委、政府以及其他各族群眾的多次反映下,引起了上級的重視。但是由於其在語言,心理素質,地域和宗教信仰上都和當地蒙古族幾乎雷同,沒有得到批准。

(7)美女穿摩梭衣服擴展閱讀:

摩梭人的傳統婚姻習俗——走婚

走婚是雲南和四川的少數民族摩梭人的獨特婚姻方式,摩梭人是母系社會,除了少數因為要增加家庭勞動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沒有婚姻制度。

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過男到女家走婚,維持感情與生養下一代的方式。由於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

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生父會在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系,避免發生同父亂倫。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

摩梭人在白天,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有在聚會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白天約好女子後,會在半夜時分到女子的「花樓」(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間,獨立於祖母屋即」家屋「外)。

傳統上會騎馬前往,但不能於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他人不要干擾。

然後在天未亮的時候就必須離開,這時可以由正門離開。若於天亮之後或女方家長輩起床之後再離開,則會被視為無禮。

Ⅷ 摩梭人的風俗習慣,是怎樣的

摩梭人的風俗:摩梭人是一個勤勞、美麗而又神秘的民族,國家把她們劃為納西族,認為她們是納西族的分支,除女性的地位較高這一點外,她們很多的風俗習慣與納西族並不一樣,摩梭人信奉的是藏傳佛教。楊二車娜姆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位摩梭人。

摩梭人女性的地位要高於男性,家裡大小事情都由女人說了算,家庭的財政大權由祖母掌握,祖母去世後,傳給家中的長女。家中的男子,即阿舅負責教育子女、安排家中各項事務等。

摩梭人最神秘的是她們的婚姻制度,即我們所說的「走婚」,

摩梭人的小阿妹長到13歲的時候,都會舉行一個成年禮,從此就會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即花房,從此就可以開始走婚,解放前,摩梭人都是從13歲開始走婚的,解放後,聽取了有關專家的建議,從18歲開始走婚,但小阿妹的成年禮仍然在13歲舉行。摩梭人的男子一生都沒有自己的住房,走婚前,在祖母房間內打地鋪,開始走婚後,在女方家住宿。

現在,摩梭人的婚姻都是公開的,並不會出現一個男子走婚兩家的情況。當一對男女情感相投,准備開始走婚時,會先告訴雙方的父母,只有當雙方父母都同意後,才會開始走婚。外面傳言摩梭人結婚時沒有結婚證,離婚時也沒有離婚證,導游告訴我們,摩梭人走婚時確實沒有結婚證,但離婚證存在,當男女雙方不準備繼續走婚時,會到當地政府辦一張離婚證。

走婚所生的子女,由女方撫養,所有的男人都不撫養自己的小孩,而是撫養外甥。雖然男子不撫養自己的孩子,但現在摩梭人中還是存在一個叫「認子禮」的儀式,當孩子大了的時候,孩子的父親會帶著邙牛、羊等禮品去認子。

現在在摩梭人中的婚姻大概有如下三種形式:

第一種即是普通的走婚,占絕大部分。

第二種是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摩梭婦女並不象以前生許多孩子,一般只生三到四個孩子,當一個家庭中所有阿妹所生的下一代子女全是男性或全是女性時,這樣的話,下一代中就會出現無人當祖母或阿舅的情況,這時需要從其她家庭中招進一個女姟或男孩,以備將來在這個家庭中承擔祖母或阿舅的角色。當下一代子女全是男性時,會招進一個女姟,家中的所有男孩將不再走婚,這樣就形成了一妻多夫制;當下一代子女全是女性時,會招進一個男孩,當中的所有女姟也不再走婚,這樣就形成了一夫多妻制。這樣的婚姻在摩梭人中比例較少,主要是家中所有的阿妹生產全是男孩或女姟的比例太低了。

第三種類似於現代的婚姻制度,即一對小夫妻到外面自立門戶,組建新的家庭。這樣的婚姻在現在的摩梭人中雖然比較少,但已經存在。

Ⅸ 我在國56個民族中為什麼沒有摩梭族

摩梭族不算是56個民族裡的一個
居住於中國的人口:
1991年:40,000 人
2000年:46,000人
2010年 (預計): 53,700人

主要聚居地:四川省的鹽源縣及雲南省的寧蒗縣

官方身分:納西族支系之一

主要信仰:喇嘛教

基督徒:約20人

主要居住地點

1991年的一次調查顯示,在四川省和雲南省邊界兩側,住著4萬摩梭族人,主要集中在美麗的瀘沽湖畔。瀘沽湖是中國最高的內陸湖之一,海拔2,685米,巍峨矗立在瀘沽湖北岸的獅山是摩梭族主要神祗嘎莫女神的住地。1982年以前,沒有公路通往瀘沽湖。

身分與傳統

摩梭族由官方歸入納西民族。這兩個民族有不同的語言、宗教和文化生活。摩梭族對此深感憤怒,不願被稱為納西族人。摩梭族是母系社會,實行母系家長制,孩子跟從母姓。「阿注」婚姻體制意味著所有的財產都由母系遺傳,從母親傳給最小的女兒。摩梭族婦女沒有丈夫,只有幾個「走婚」者。男人只許夜探情人,次晨必須離開女方住屋,回到自己母親的家中。小孩由生母及其兄弟承擔撫養長大。小孩父親的身分根本就無從知曉,摩梭族語言中沒有「父親」這詞彙。雖然政府極力阻止這種制度,但有六成摩梭人仍然以這種方式生活。

生活概況

很多摩梭族人沒有受過教育,仍說摩梭語。他們的生活環境非常差,居住在原始森林、高山峻嶺,除了一個高原湖泊——瀘沽湖之外,就沒有任何可開發的天然資源,因高山裡除了砍伐樹林,沒有平原面積可供耕種。他們的收入除了來自遊客,幾乎沒有任何經濟來源。這里的人口陰盛陽衰,男女比例約4:10,究其原因除了是男人壽命較女人短之外,也有部分男人因生活需要而外流到四川或鄰近省份謀生。

宗教概況

喇嘛教強而有力地抓住了摩梭族人,大多數屋子的每個角落和屋外,都有堆放成金字塔形狀的白石祭壇。大部分摩梭族人沒有聽過耶穌的名字。直到幾年前才有摩梭族基督徒,當地有70 多人看過「耶穌傳」影片,現今已約有20位基督徒。

禱告

1.求神捆綁那將摩梭族人陷入罪和死亡之中的魔鬼勢力,耶穌基督必定得勝。

2.為年輕的摩梭族教會禱告,求神幫助信徒全心為主而活。求主保守信徒的心思、意念,堅守信仰,得到神全備的福分。

3.求神恩待摩梭族,使福音早日遍傳那地。

-------------------------------------------------

摩梭族的生活方式

1、居 住

摩梭人依山傍水而居,傳統住宅獨具風格。房屋皆用圓木或方木壘牆,以木板覆頂(現多已蓋瓦),一般由四棟二層樓房經戒四合院,分正房、花樓、經堂、門樓。其建築結構,與宗教信仰、婚姻形態和家庭組織相適應。正房,摩梭語稱"依咪",是家庭集中飲食、議事、祭祀及老人兒童住宿場所,因而其結構較為復雜。屋後設夾壁,直通後院,分隔時里外兩間,里間儲存糧食和肉食,兼作老年人的起居室;外間存放農具雜物,人去世後,屍體停放於此,婦女也在此生育、"坐月子"。正房左側為家庭主婦的居室兼儲藏貴重物品;右側設大灶,用來煮豬食、烤酒,並設置石磨、石破等。在正房的正中間屋內設有高灶台,兩側裝有木板,可供人睡;灶台頂角有一神鑫叫"梭拖",上面放置神像、花瓶和供品。高灶台下方設火塘,設置鍋庄石和平台,壁上供有泥塑或硬紙畫成的圖像,上有日月星辰、火苗、海螺、金銀元寶等,摩梭人稱"冉巴拉",即灶神,一日三餐例行祭祀。火塘兩邊,均鋪木地板,右邊是主位,左邊是客位,不能相混。房中有兩根大柱子,左為男柱,右為女柱。摩梭人在砍這兩根柱子時必須用一棵樹,頂上一節為左柱,根底一節為右柱,象徵男女柱生同根、存同基,團結一體。在舉行成年禮儀時,男的在左柱旁舉行,女的在右柱旁舉行花樓摩梭語稱"尼扎日",供年輕女子居住,以便於單獨接交男阿夏。底樓主要存放雜物,樓上分隔成2至4間小房,每屋設有小火塘,裝飾華麗。樓梯設在底層走廊中段,靠樓梯間的樓板平面上有一橫杠封住上樓進口。經堂,摩梭語稱"嘎拉日",是另外一側廂房,供本家僧侶念經修習也F。樓下住單身男子或客人,樓上專辟一間潔凈的房間作象瓮經堂。經堂神鑫上供奉菩薩造像,板壁上繪蓮花、海螺、火焰等圖像。案桌上供長年油燈和凈水碗,每日清晨換一次。家庭經堂除僧侶和貴賓外,其他人均不得使用。門樓,也稱草樓,以庭院大門相配套。底層正中開有大門,大門隨邊設有畜厥,樓上則放草料等雜物。

2、服 飾

摩梭人在13歲以前,不論男女都穿長衫,少男剃光頭,少女則留小辮、佩戴彩珠。到13歲舉行成年禮後,便開變服飾。成年女子頭上盤繞加以穩牛尾做的粗長假辮,戴交纏式布包頭,雙耳戴金銀銅質耳環為飾。上衣多用黑色或紅色金絲絨布料縫製成大襟右衽短衣,長不過臍,袖口緊小,外翻寸許露紅里為飾,銅銀鈕扣從頸項、右胸、腋下分三組兩副排列。腰間纏繞花紋艷麗的寬布帶子,胸前配戴雙須銀鏈,手上多戴玉石、象牙、銀質鋪子或金銀戒指作飾。下著筒狀百槽長裙,色彩以素白為普遍,僅在裙身中間用紅線彩飾兩圈,走起路來,長裙搖曳擺動,頗為美觀大方。成年男子頭戴寬邊呢氈帽,上穿金邊大襟短衣,系紅花腰帶,配腰刀。富有者外罩一件厚呢及膝長衫,寬衣長袖,俗稱"楚巴"。外配長刀及偌囊作飾,下穿寬腳長褲、長統皮靴。褲腳折放在靴筒內,不穿長統靴的,則裹綁腿,扎綵帶,保有古代牧民遺風。他們走起路來,顯得精神抖擻,瀟灑利落。

3、飲 食

摩梭人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兼食青裸、大麥、洋芋等。夏秋季節,以青菜、蘿卡等新鮮蔬菜作佐食,冬春兩季以酸脆菜、干蘿蘿卜絲、腌魚、臘肉等作佐食。肉食中,議豬朦(稱琵琶肉)為貴、還有灌豬腳、香腸、米灌腸等風味食品。正餐前,喜歡喝酥油茶,以精把為佐食。男女老少喜喝蘇理瑪酒。摩梭人的家庭多屬母系大家庭,一般都在一二十人左右,在家庭的飲食上不論男女老幼都是平等的。就餐時分菜共飯,主婦要按每個人的食量以及所承擔的勞動,合理分配菜餚,特別是對肉食或難以吃得上的稀有菜餚,要平均分配,即使外出不在家的也要留上一份。分菜時,先敬長輩,後給晚輩,以示禮貌。平均分食的規矩,只有過春節吃年夜飯時才可例外,主婦在火塘周圍擺上豐富的飯菜,大家團團而坐,各取所需,不再分食。

4、成年禮

摩梭孩子長到13歲時,家人依俗要為之舉行成年禮,女孩叫"穿裙禮",男孩稱"穿褲禮"。成年禮在農歷正月初一清晨舉行。到時男孩站在正房左邊柱下,女孩站在右邊柱下,左腳踩著豬原肉,右腳踩著糧食口袋,象徵今後吃用不盡。女孩由母親為她脫去舊的麻布長衫,穿上美麗穿裙禮的金邊衣、百榴裙,繫上綉有花卉圖案的腰帶,為其盤纏發辮,配上項鏈、耳環、手錫等飾物。男孩則由舅舅為其脫去舊的長衫,穿上新的上衣和長褲,紮上腰帶,佩上腰刀。這時,穿上新裙或新褲的孩子,還要把狗喚進屋來,給狗喂飯團和豬肉,並說:"狗能活60歲,人只能活13歲,咱們換個歲數,我才能長命百歲。"關於這一換歲數的習俗,摩梭人中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A遠古時期,人與動物雜處一起,但都沒有固定的壽命。後來》司已神要給動物規定生命年限了,並告訴人類要在半夜傾聽他的呼聲,也可得到長壽。天神是在大年三十午夜喊歲數的,誰答應了便把這歲數給誰。天神第一次喊1000歲時,動物都在沉睡之中,只有機警的白鶴聽見,它答應一聲,便得了一千歲。第二聲喊100歲,讓水鴨聽見領去了。第三聲喊60歲,讓狗答應領受了。直到天神喊13歲時,人才驚醒應諾。人類覺得壽命太短,求得天神的允許,與內換了歲數。於是,人每天要給狗喂三頓飯,並且每當舉行成年禮時都要喂狗,以示感謝狗的換歲之恩。儀式結束後,大人帶著穿上新裙、新褲的孩子,在村裡轉一圈,接受村民的祝福和賀禮。同時,這也是向眾人宣布,孩子經歷了一生中第一周的十二生肖,已長大成人了,今後可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了。摩梭先民認為,未滿十二歲的孩子還沒有靈魂,既不享了氏族的權利,也不承擔義務,不能參加正式的社交活動,死後也不能葬在氏族公共墓地上。而一旦滿了十二歲時,必須興趣行以拴系靈魂(拴素)為內容的男穿褲女換裙的成年儀式,從此成了氏族的正式成員,便匹敵得了人生的各種權利。

5、禁 忌

禁忌是原始宗教的一個組成部分,反映在生產、飲食、婚姻、妊娠和死亡等各個方面。摩梭人的禁忌主要有:禁忌任何人用腳跨過火塘,禁忌沷水在火塘里,忌用腳在外做活累了,不能進家門就抱嬰兒。不準虐待歧視殘疾人。婦女正在分娩時,忌諱生人進家門。禁食狗、貓、蛙肉,忌捕殺緩帶鳥。忌用刀子砍門檻,忌男客登女榻。清早不能說夢見的事,傍晚不掃地。孕婦不得橫跨馬韁繩,孕婦面前忌談兔、蛇。孕婦天黑後不出門,產前婦女不參加葬禮。正在釀酒時,來人不能提喝酒的話。忌伐水源或墓地上的樹。果樹第一年結的果要讓老人吃。同一母系血統內的人不能結交阿夏(情侶)。小孩的頭一件衣服須用老人的舊衣服改做

Ⅹ 摩梭族有什麼習俗

1摩梭人在13歲以前,不論男女都穿長衫,少男剃光頭,少女則留小辮、佩戴彩珠。到13歲舉行成年禮後,便改變服飾。
2摩梭人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兼食青稞、大麥、洋芋等。夏秋季節,以青菜、蘿卜等新鮮蔬菜作佐食,冬春兩季以酸脆菜、干蘿卜絲、腌魚、臘肉等作佐食。肉食中,議豬朦(稱琵琶肉)為貴、還有灌豬腳、香腸、米灌腸等風味食品。

正餐前,喜歡喝酥油茶,以精把為佐食。男女老少喜喝蘇理瑪酒。摩梭人的家庭多屬母系大家庭,一般都在一二十人左右,在家庭的飲食上不論男女老幼都是平等的。就餐時分菜共飯,主婦要按每個人的食量以及所承擔的勞動,合理分配菜餚,特別是對肉食或難以吃得上的稀有菜餚,要平均分配,即使外出不在家的也要留上一份。
分菜時,先敬長輩,後給晚輩,以示禮貌。平均分食的規矩,只有過春節吃年夜飯時才可例外,主婦在火塘周圍擺上豐富的飯菜,大家團團而坐,各取所需,不再分食。
3換歲習俗
摩梭孩子長到13歲時,家人依俗要為之舉行成年禮,女孩叫"穿裙禮",男孩稱"穿褲禮"。成年禮在農歷正月初一清晨舉行。到時男孩站在正房左邊柱下,女孩站在右邊柱下,左腳踩著豬原肉,右腳踩著糧食口袋,象徵今後吃用不盡。女孩由母親為她脫去舊的麻布長衫,穿上美麗穿裙禮的金邊衣、百榴裙,繫上綉有花卉圖案的腰帶,為其盤纏發辮,配上項鏈、耳環、手錫等飾物。男孩則由舅舅為其脫去舊的長衫,穿上新的上衣和長褲,紮上
腰帶,佩上腰刀。
這時,穿上新裙或新褲的孩子,還要把狗喚進屋來,給狗喂飯團和豬肉,並說:"狗能活60歲,人只能活13歲,咱們換個歲數,我才能長命百歲。"
4
春節習俗
摩梭人,把春節叫「庫詩」,即新的一年。摩梭人過春節,意味著祭拜祖先,祭祀天地日月和萬物,這是「女兒國」里婦女最忙碌的時候。
摩梭人保留著的母系社會,至今還實行以感情為唯一基礎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在摩梭人中,母親的權威最高,因此被稱為「女兒國」。在摩梭家庭,由家中年紀最大、最有威信的老祖母或母親主持家政,全家每個人的收入都交給她,由她安排全家人的生活。過年前一個月,主持家政的婦女就要為全家每人買新衣褲,每人至少一套。接著,婦女們開始釀酒、榨油、做米花糖、舂米磨面,春節所需的松明子、柴禾也要准備齊。因為,按照摩梭人習俗,從正月初一到十六,不能動用繩子,否則新的一年會遇到蛇。臘月二十四日,所有摩梭人家的婦女都從屋頂屋角到門縫鋪下,進行徹底清掃。女人給孩子理發洗澡,換上乾乾凈凈的衣服。

正月初一,黎明剛剛來臨,摩梭婦女就背上木桶,到清泉或小溪邊背水,這叫「爭頭水」。誰起得最早並爭到頭水,意味著這家人在新的一年裡人畜興旺,財源茂盛。所以婦女很早就起床梳洗好,等到天邊泛白時候,爭先恐後來到山泉溪流邊。水背回來後,主婦准備好早餐,全家祭鍋庄,向祖宗和老人磕頭。太陽出山,母親帶著孩子,背籮里裝著豬膘、茶葉、酒,到同一「斯日」(同一母系血緣的各個家庭組成一個氏族)的長者家拜年。
禁忌

禁忌是原始宗教的一個組成部分,反映在生產、飲食、婚姻、妊娠和死亡等各個方面。摩梭人的禁忌主要有:禁忌任何人用腳跨過火塘,禁忌沷水在火塘里,在外做活累了,不能進家門就抱嬰兒。不準虐待歧視殘疾人。婦女正在分娩時,忌諱生人進家門。禁食狗、貓、蛙肉,忌捕殺緩帶鳥。忌用刀子砍門檻,忌男客登女榻。清早不能說夢見的事,傍晚不掃地。孕婦不得橫跨馬韁繩,孕婦面前忌談兔、蛇。孕婦天黑後不出門,產前婦女不參加葬禮。正在釀酒時,來人不能提喝酒的話。忌伐水源或墓地上的樹。果樹第一年結的果要讓老人吃。同一母系血統內的人不能結交阿夏(情侶)。小孩的頭一件衣服須用老人的舊衣服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