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圖片 » 成都博物館美女照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成都博物館美女照片

發布時間: 2022-06-11 01:59:11

⑴ 成都博物館原創大展重磅登場,其中有哪些展品

博物館是一個城市的招牌,可以說博物館里的文物見證著這個城市的興衰。

成都博物館是成都市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博物館,已有五十餘年的歷史。

此外,成都博物館常設展覽有《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影舞萬象·偶戲大千--中國皮影木偶展》,並將不斷推出高水平臨展、特展。成都博物館主要通過文物徵集、保護、研究和展示工作,向公眾傳播成都歷史文化,努力為城市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務。

⑵ 號稱「美女如雲」的成都,除了「美女」之外還有哪些吸引遊客的地方

成都其實是一個比較吸引人去旅遊的地方,主要是它的生活節奏慢,景點比較多比較好玩,然後美食也讓人應接不暇,是一個比較值得去旅遊的城市。


成都美食也是讓人心動的地方,有蛋烘糕、葷燃面、甲比饅頭、怪味面、白家肥腸粉、王婆芥面、糖油果子、棒棒雞、龍抄手等美食等著你。一定讓你吃到滿足,流連忘返。
成都這座城市,它的「人美」只是它的加分項,你仔細去看看,它的氛圍、景點、美食會比人美更想讓你去接近它、了解它。

⑶ 我想來成都,有誰能詳細介紹一下。

地理

成都位於國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東界龍泉山脈,西靠邛崍山。其中,平原面積和周邊丘陵、山地面積幾乎各佔一半。成都市區位於成都平原東部,平均海拔約500米。成都平原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位於岷江幹流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灌溉渠網呈扇形展開在廣闊的成都平原上,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國」。

歷史

成都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往成都,構築城池。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種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秀」,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

經濟

成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加之自古有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之便,因而物產豐饒,是四川糧食和經濟作物的重要生產基地。成都的手工業歷史悠久,許多產品享譽全國,蜀錦、蜀綉、漆器、瓷胎竹編等是傑出的代表。

文化

成都是古蜀國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現今出土的大量古蜀國文物說明,早在商周時期,古蜀國人民就創造了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候

成都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春早、夏熱、秋涼、冬暖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成都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雲霧,日照時間短。民間諺語中的「蜀犬吠日」正是這一氣候特徵的形象描述。成都氣候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空氣潮濕,因此,夏天雖然氣溫不高(最高溫度一般不超過35攝氏度),卻顯得悶熱;冬天氣溫平均在5攝氏度以上,但由於陰天多,空氣潮,卻顯得很陰冷。成都的雨水集中在7、8兩個月,冬春兩季乾旱少雨,極少冰雪。

成都是我國大西南的古城,遠在三千年前在成都平原已有部落聚居,號稱蜀國。公元前316年,秦派張儀、司馬錯入川,並了巴蜀,改蜀國為蜀郡。秦當時治水專家蜀郡守李冰帶領群眾築都江堰,鑿山導河,開渠引水,於是成都平原便有「天府」之稱。王莽末年,成都首次成為封建帝王之都。三國時,蜀漢在此建都,十六國的成漢、五代的前蜀和後蜀均在此建都,秦漢時期,置有錦官和車官,故成都有「錦官城」、「車官城」之名,簡稱「錦城」。五代後蜀孟之祥為加強防禦,繞城築低矮的土牆,稱「羊馬城」,至孟昶時,在城牆上遍種芙蓉樹,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稱,簡稱「蓉城」或「蓉」。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是聞名海內外的三國文化聖地。它位於成都市區,是全國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紀念地和唯一的君臣合祀廟宇,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武侯祠始建於公元223年,主要由惠陵、漢昭烈廟和武侯祠三大部分組成,祠內古柏森森,環境幽雅,殿宇宏偉。系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唐代詩人杜甫成都故宅舊址,位於成都市區,是富有詩情畫意和竹林風光的名園。詩人杜甫於公元759年移居成都,歷時3年9個月,在此作詩240餘首,其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即居草堂之作。主要建築有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少陵草堂等。建築結構布局緊湊,相互呼應,別具一格。草堂博物館內珍藏各種歷史資料3萬余冊,文物2000餘件,是研究「詩聖」杜甫的珍貴資料。杜甫草堂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永陵博物館:

是五代時期前蜀皇帝王建(公元847——918年)的陵墓。位於成都市區,1942年發掘,出土的重要文物有白玉謚寶、哀冊、玉帶、玉杯、銀缽、鐵豬及鐵牛等。是研究五代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寶貴資料。這里綠樹成蔭、花卉飄香,環境幽靜,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沙遺址:

被譽為二十一世紀中國首項重大考古發現的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市西郊青羊大道,被評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遺址代表了3000多年前的燦爛輝煌的古蜀文化。在出土的3000餘件文物中,大都是工藝精美的金玉印飾品和翡翠飾品以及大量的陪葬陶器、象牙、龜殼和鹿角。栩栩如生的石刻雕塑形態獨特,舉世無雙。該遺址文化與近臨的廣漢三星堆遺址文化一脈相承,前後銜接,是中國考古史上繼三星堆之後又一重大成就。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船棺遺址:

位於成都市中心商業街的古船棺遺址,發掘於2000年7月,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每具船棺均以特大圓木造成船形,其墓葬規模堪稱全國之最。同時出土的文物有製作精美的陪葬陶器。該遺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殊院:

為清代川西「四大叢林」之一。前身是唐代的「妙園塔」,宋時名「信相寺」,明時毀於戰火,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重修之後改稱「文殊院」。寺內藏有自唐宋以來古今名人書畫500餘件,珍藏各類經書12萬余冊,還有自漢代以來的碑刻、雕、刺綉等實物珍品。

青羊宮:

全國著名道教宮觀之一。位於成都市區,始建於唐,現存殿宇建於清代。主要建築有靈祖殿、混元殿、八卦亭、無極殿(即三清殿)、斗姆殿、唐王殿、柴荊台等。宮內文物豐富,環境幽美獨特,是研究我國古代文化和道教文化的重要場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蜀中名女:

卓文君

卓文君夜奔司馬相如當壚沽酒的故事在蜀地家喻戶曉。卓文君是大美女,她出生於富豪之家,是鋼鐵大王卓王孫的掌上明珠,她是移民的後裔,祖居趙國,是當時的大都市邯鄲的城民,在秦滅掉趙國之際才輾轉遷移蜀地的邊僻小邑臨邛,也就是今天成都所轄的邛崍:同時卓文君又是一位才女,一生留下許多名篇,其《白頭吟》、《訣別書》為千古絕唱。

卓文君這樣一位出生名門的知識分子美女,被司馬相如的一曲「鳳求凰」所感動,毅然夜奔前往,一方面說明司馬相如高超的演奏水平和卓越的音樂創作天賦,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卓文君的鑒賞力和果敢的性格。鑒賞力使她具有追求美的強烈願望,果敢又使她不拖泥帶水,敢於採取行動。別地的美女大多除了美就沒有別的什麼東西可以傳世,而蜀中美女不僅相貌美,而且詩文也美,追求美的行為十分大膽和執著。當代的成都美女也繼承了這一傳統。

貂蟬是否也如卓文君或花蕊夫人一樣有大量的美文傳世,筆者未曾考證過 即便有也絕對比蜀中美女的詩文遜色,蜀中美女能詩能唱是一大特點,正如前面論及的是文化美女,沒有文化,但都流傳不下來可見美的傳播早要有載體的。

臨邛自古是酒城,才演

繹出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當壚沽酒的愛情大戲。卓文君是一個符合當代人審美情趣的敢愛敢恨的美女.但凡成都歷史上有名有姓,千古流芳的美女多是卓文君之類。卓文君的貢獻在於她演繹出了一出千古愛情絕唱。她征服的是司馬相如這種風流才子,沒有她為愛情的獻身精神的鼓舞,一個蜀中落魄文人司馬相如也不可能名垂千古。成都歷史上出過無數的文化名人,是與成都歷史上擁有眾多卓文君這樣文采卓著的美女分不開的。

蜀中才女:薛濤

誰都知道成都有大名鼎鼎的杜甫草堂,杜甫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與李白齊名的大詩人。被稱為詩聖。其實,可以與杜甫相提並論的還有女詩人薛濤。薛濤一生在成都留下了大量的詩作,顯示了她非凡的才華,她沒有被人們充分地研究和供奉,不是因為她的才華有什麼遜色之處,是因為她是一名女子。又是一名歌妓,詩妓,這在封建社會是大忌。但成都人卻對女詩人薛濤頂禮膜拜,成都有杜工部的草堂,亦有薛濤的望江樓和薛濤井,這是兩處同等重要的名勝。

薛濤也是移民,她是」安史之亂」後流亡蜀中的長安小吏鄖與妻子裴氏的女兒。她從小深得其父的悉心栽培,8歲能吟詩,14歲時父亡她就擔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擔。在那種年代,一個弱女子要想謀生除了憑借自己的美貌和歌喉,憑借自己的才學之外別無他途,年輕的薛濤成了歌妓,盡管她賣藝不賣身,但一個「三陪女「哪怕到了今天在人們的眼中也是沒有地位的。

薛濤是憑借一首叫「謁巫山廟」的詩展示才華的。這首詩深得節度使韋皋的器重。一個風塵女子寫的不是風花月夜和清麗凄婉。而是懷古悵今的精深之作,使韋皋大為驚嘆,以至於後來要推薦她擔任校書郎的官職。薛濤雖然因為身份低賤沒有真正成為校書郎,但萬里橋邊女校書「的美名遠播,連盆地之外的名人雅士也都爭相與她唱和。

如今到成都來的外地人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洗眼睛,看美女,薛濤那個年代的外埠客到成都來目的同今天到成都來的人居然一樣,為的是來看一看這位蜀中美女詩人。如今的成都仍有一大批美女文人在川內外聲名顯赫,以至於許多人到成都來就是為了一睹風采。成都自古出詩人,特別出女詩人,恐怕是因為成都這種地方風水好,有詩歌創作的磁場,女文人們在這樣的圍中容易發揮自己的才華。成都不缺少美酒香茶,這兩種液體在人的血液中流動都有助於詩文的創作。

薛濤是當時的大交際花 與她交往過的風流才子舉不勝舉,有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等。她親自製作一種粉紅色的小彩箋 這種箋紙做工特殊,清雅別致 她用這種箋寫上自己的詩作,一時成為人們收藏的珍品。唐朝風行的彩箋題詩都學的是薛濤的做法。以至於這種風氣流傳至今。成都的文人愛把詩寫在明信片上, 寫在書箋上與文友詩友互贈,這是唐朝就流傳下來的遺風。薛濤的許多行為千百年來為成都人效仿。

在成都歷史上曾兩次發生巴人滅蜀的重大事件.

一起是春秋時期的杜宇禪位與開明治蜀,一起是西晉時期李特建立的成漢政權.

這兩次事件,古文獻《後漢書》、《世本》、《史記》、《華陽國志》、《蜀王本記》和《四川通志》均有記載.

西南地方史研究專家和四川大學歷史系對此也進行了大量研究,多名專家為此著書立說,發表研究成果.

徐中舒(西南史泰斗,西南博物院院長,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著《論巴蜀文化》;童恩正(西南史泰斗,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著《古代的巴蜀》;,薛登(西南史專家,成都大學教授)著《杜宇禪位與巴人滅蜀》及《巴人滅蜀與巴人戍蜀》;鄧少琴(川大歷史系教授,重慶博物館付館長)著《巴蜀史跡探索》.

-.杜宇禪位與開明治蜀.

2000年7月29日,成都鬧市中心商業街省辦公廳工地,發現了一處大型的戰國船倌墓葬,這是古蜀開明王朝王族的家族墓地.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帶有神秘色彩的葬具船倌,以及隨葬的青鐧器和陶器、漆器、竹木器都是巴人物品,沒有任何一點蜀文化的遺存.

一個淹沒於歲月雲霧中的歷史事件浮現出來....

古蜀國自出現至公元前316年被秦滅時止,共經歷了蠶從、柏灌、魚鳧、 望帝、開明等五世帝王的統治.《蜀王本記》敘述:「蜀之先稱王者有蠶從、柏灌、魚鳧、開明,是時人萌椎髻左衽....」;《華陽國志.蜀記》:「周失綱紀,蜀先稱主.有蜀候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蠶叢至望帝杜宇均為氏羌蜀國人,而最後一世蜀王開明帝卻是來自另一個邦國氏族--巴人.

《蜀王本記》敘述:「....荊人鱉靈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靈為相治水....自以為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受之而去,如堯之禪讓,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華陽國志.蜀志》:「望帝遂委以政事,法堯舜禪授之義,遂禪位於開明」.

童恩正在《古代的巴蜀》第七章中說:「此段記載明確表明,開明族是從巴國遷徒來的一個民族,熟悉水性,善於治水.《水經注》:昔蜀王鱉靈帝居靈山.後治青衣江會,衿帶二水矣,即蜀王開明鑿治也....最初到達川西時,定居樂雅一帶.以後進入成都平原,在消除水害開鑿玉壘和開發成都平原生產斗爭中,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開明族勢力的壯大,不斷與蜀王杜宇族發生矛盾,經過長達數年的劇烈斗爭,終於在公元前676年滅亡杜宇帝,統治了蜀國.」

開明帝傳位12代,至公元前316年為秦所滅,統治蜀國達360多年.

開明帝治蜀期間,是蜀國國力最強大的時期.

開明族為蜀國作出了三大貢獻:遷都成都、玉壘治水、始建廟宇.

杜宇滅亡後曾多次掙扎反抗,欲奪回王位,但最後以失敗告終.有死後化為杜鵑的傳說.《四川通志》卷二:「望帝自逃以後,欲復位不得,死化為鵑,每春月間,晝夜悲鳴.蜀人聞之曰:我望帝魂也....」

杜宇族失敗,遷徒到了西昌和楚雄一帶.《史記.正義》:「蜀先稱王者蠶叢,國破,子孫居姚、昌、楚、鬻等處....」.姚、昌、楚、鬻,就是現在西昌和雲南楚雄一帶.

薛登從考古方面也對巴滅蜀進行了研究.

他在《杜宇禪位與巴人滅蜀》中說:「蜀文化在春秋中期,即開明帝治蜀後出現斷裂....」

「蜀族是西北高寒山區氏羌人的一個支系,沿岷江向東南遷徒,逐漸擴展到川西地區;而巴人則是起源於清江流域的一個族系,沿長江向西遷徒,西周以後控制峽江及川東,才與蜀鄰接.」

「由於巴與蜀兩個民族在發祥地和遷徒生息地區域自然環境存在巨大差異,所以兩民族的文化差異也很巨大.

巴人善用舟楫,精於漁獵,熟悉制鹽,人死後為船棺葬;而蜀人遠離舟楫,人死後為石棺葬.」

「從新繁觀音墓葬和彭州竹瓦街墓葬中出土的銅簇、銅戈和銅削,是合鑄而成,有蜥賜圖案的闊葉矛,與巴器風格完全不同.

然而春秋中期至戰國末.開明帝王蜀治蜀的400多年時間里,蜀文化中斷了.

從廣漢中興,新津九倒拐,昭化寶輪寺和成都商業街的出土文物和文化遺存中,出現了巴人的劍葉劍,淳於,短鮫矛,無胡戈和虎紋鋮,以及巴人的船倌葬;蜀人特有的闊葉矛,合鑄戟和石倌葬再沒發現.再也未發現戰國中後期有蜀文化遺存.

蜀文化消失了.巴文化取代了蜀文化.

二.李特建立的成漢政權.

303-347年晉代時期,巴人李特在成都建立成漢政權,《華陽國志》、《太平御覽》和《四川通志》均有記載.

《華陽國志.本記》敘曰:李特字玄休,略陽臨謂人也.祖世本巴西宕渠....北上復號曰「巴人」.

《華陽國志.列傳》:....尊曾祖虎曰巴郡公,祖父慕隴西王.

1.巴治蜀的重大意義在於開明帝為蜀國作出的重大貢獻.

開明九世帝將蜀國都城由郫縣遷建至成都,使成都由茅野之地變為都城,並一直繁榮於現在.

開鑿玉壘關,開創了治理都江堰的先河.

始立宗廟,建立禮樂祭祀制度,結束蜀國混沌時代.

成都,四川省省會,又稱蓉城。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漢代,成都的織錦業發達,成為朝廷重要貢賦來源,朝廷遂設置錦官管理,並在城西南築「錦官城」,後世因此把錦官城作為成都的別稱,簡稱「錦城」。漢代的成都,經濟已相當繁榮,晉人左思在所著《蜀都賦》中稱「既麗且崇,實號成都」,是西漢時期的著名五都會之一。五代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遍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秀」,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

地理狀況

成都是四川省省轄市,四川省省會。位於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中部。介於東經102°54′~104°53′,北緯30°05′~31°26′之間。東北與德陽市、東南與內江市毗鄰,西南與雅安地區相接,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與眉山地區相連。東西最大橫距19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6公里,轄區總面積1.24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92.2平方公里。現轄成華區、武侯區、青羊區、錦江區、金牛區、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縣、雙流縣、郫縣、溫江縣、大邑縣、金堂縣、蒲江縣、新津縣等7區8縣,代管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總人口980.74萬人,其中城市人口301萬人。境內海拔387~5364米,市域東部為龍泉山脈,西部為縱貫南北的龍門山脈。平原面積佔36.4%,丘陵面積佔30.4%,山區面積佔33.2%。平原地區西北高、東南低,平均坡降0.3%。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日照時數1071小時,年平均降雨量945.6毫米。

歷史沿革

西周、春秋時期為古蜀國領地。公元前4世紀,古蜀國開明五世(一說九世)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太王遷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成都之名即源於此。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秦滅蜀,以蜀王舊都一帶置成都縣。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秦人仿咸陽建制興築成都城。周赧王三十八年(前277),秦人始以蜀國地置蜀郡,成都為郡、縣治所。漢承秦制。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益州刺史部(簡稱益州)。西漢末年,王莽新朝改蜀郡為導江郡,公孫述在成都稱帝。東漢末年為州、郡、縣治所。三國為蜀漢國都,兼郡、縣治所,兩晉為"成漢"都城,南北朝為州、郡治所。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益州為蜀郡,為郡、縣治。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在成都縣之東偏置蜀縣(肅宗乾元元年,即758年,改名華陽縣),始為成都、華陽兩縣治所。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升成都城為"南京"(四年後廢),改蜀郡為成都尹。五代十國時期為前蜀、後蜀都城。兩宋時期,成都府、益州之名雖迭經更易,但治所均設在成都,屬西川路。元朝時為四川行中書省成都府路(後改為西川道)、成都府及成都、華陽二縣治所。明末張獻忠在成都建大西農民政權,改名西京。清朝時設四川省,下設道,為省、道、府、縣治所。1912年,廢府,為省、道、縣治所。1921年,設成都市政公所,初轄城內,後擴展至城之四周,成都、華陽二縣治所仍留城內。1927年廢道,為省、市、縣治所。1928年改市政公所為成都市,直隸四川省,為省轄市。1949年12月後為川西行署所在地,1952年始為四川省省會。

城市特點

成都自古為西南重鎮,三國時為蜀漢國都,五代十國時為前蜀、後蜀都城,文化遺存豐富,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有2300多年建城史。秦漢以來,成都就以農業、手工業興盛和文化發達著稱,歷代都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長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漢代成都與洛陽等並列為五大都會之一。唐代商貿繁榮,與揚州齊名,稱為"揚一益(成都)二"。宋代成都印刷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就是成都。杜甫的著名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生動地描繪了成都當時作為長江上游重鎮和西南經濟文化中心商賈如雲、車水馬龍的繁榮景象。成都生物資源豐富,珍稀植物有銀杏、珙桐等。珍稀動物有大熊貓、小熊貓、金絲猴等。中葯材有860多種,川芎、川鬱金、烏梅、黃連等蜚聲中外。成都市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中外馳名。全市現有人文景觀172處,其中尤以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都江堰、二王廟、青城山最具特色。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處。有世界唯一的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地處由劍門蜀道、九寨溝、峨嵋山、長江三峽等地組成的四川旅遊環和全國旅遊環的聯絡點上,還是內地前往西藏的主要通道,旅遊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飲食文化

四川盆地氣候溫和,物產豐富,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食在四川"的美食文化名貫古今,而成都更把川菜的精華發揚光大。

川菜作為全國四大著名菜系之一,已歷經千年,迄今已有3000多個品種,數百種名菜。川菜以辣聞名天下,卻不僅僅止於辣味。川菜屬中國四大菜系(川、粵、京、蘇)之一,其強勁的勢力早已滲透到全國各地每個角落。川菜的招牌菜有:麻辣豆腐、八味冷碟、樟茶鴨子、鍋巴肉片、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酸辣蹄筋、抄手肉片、回鍋肉、螞蟻上樹、玉筍鴨舌、水煮牛肉、東坡肘子、粉蒸牛肉、酸菜魚等。"錦城"成都的小吃集中了全川小吃的精華,品類繁多,風味獨特,種類不下200種:龍抄手、賴湯圓、夫妻肺片、鍾水餃、擔擔面、韓包子、龍眼包子、陳麻婆豆腐、樟茶鴨等等。近年來,源於重慶的四川火鍋更是在成都大放異彩,使成都的美食文化錦上添花。

成都火鍋以其包羅萬象、熱情似火、平易近人的特點迅速的、地毯式轟炸般地征服了全中國人民的脾胃。成都火鍋花色品種繁多,鍋底就有數十種,原料更是數不勝數,可以說,凡是可以吃的東西皆能下火鍋涮、煮、燙。

成都的飲食街集中在:羊式街西延線、科華北路、領事館路、望平街等。

城市現狀

成都是內陸開放城市和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1992年被中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評價委員會評為"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第十一位,投資硬環境進入全國40強,在省會城市中第一個榮獲國家衛生城市殊榮。1996年國內生產總值870億元,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7.4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283.6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4.5億美元,順差1.9億美元。財政收入65億元。產業結構漸趨合理,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3.5%、44.4%和42.1%。成都是國務院確定的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樞紐。科技實力雄厚,已成為我國西南地區綜合實力第一強市。全市科技人員44萬多人,每千名職工中有科技人員253名,在全國大城市中名列前茅。全市有5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3個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2500多個科研技術開發機構,20多所高等院校。在電子、生物、新技術、新材料、光學、光纖通訊、核技術應用、激光等高新技術領域中,具有較強的綜合優勢和技術能力。全市現有生產資料市場和消費品市場745個,商業網點21.6萬個,已形成以城市為中心、市區相結合的市場網路,具有很強的輻射力和吸引力,其中荷花池市場、成都生產資料市場年交易額分別達40億元、79億元,聞名全國。全市有國內金融機構2422個,信託投資機構12家,城市信用社52家,農村信用合作社817個。金融機構的存款余額746.3億元,貸款余額599.1億元,基本形成了以成都為中心、川內為依託,輻射西南和全國部分省市的融資網路。國外的新加坡華聯銀行、泰國盤谷銀行、英國標准渣打銀行、日本東京銀行和加拿大宏利保險公司已在蓉設立代表處。成都是成渝、成昆、寶成三大鐵路干線的交匯點,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鐵路編組站。現有公路總里程5300公里,擁有機動車34.2萬輛,形成了以成都為中心,輻射西南的公路營運網路。航空業方面,成都擁有全國航空運輸能力第四位的西南航空公司,經營國際、國內航線140餘條,航線總長16萬公里,運輸能力達9億噸公里,通航國際國內50多個大中城市,1996年完成航空運輸88.6億人公里。成都是西南地區重要的郵政、通信樞紐,是全國7大郵政通信一級處理中心之一。全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3萬門,國際直撥電話通達世界180個國家和地區。

名城保護與發展規劃

1983年,成都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正式納入新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並上報國務院審批。1997年修訂。名城保護規劃的指導思想是:著眼整體,保護為主,加強管理,合理利用。規劃目標是建立完善兩個體系,即以現行行政管理體制為基礎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和以觀光旅遊系統為依託的歷史文化名城展現體系。1993年開始的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不僅恢復了成都市兩江環抱的歷史特色,還使成都"三城相重"的古城特色和"環古城垣文化風景線"清晰可辨。"三城相重",即以原東、南、西、北4條傳統大街為空間骨架的舊"大城";以原少城(滿城)長順街為"魚脊骨",將軍衙門為"魚頭"的以居住功能為主的街區;以舊皇城(今展覽館)為中心,羊市街、西玉龍街、東城根街、順城街、東西御街為周線構成的正南北向空間框架。這些保留了成都古城空間的核心,又使其煥然一新。"環古城垣文化風景線"即一環(環城公園)、兩個主要入口(南門錦江大橋入口、北門萬福橋入口)、3個文化風景保護區(王建墓、文殊院、浣花溪)、5個重點景觀區(合江亭、王爺廟、游樂園、游泳池、百花潭)、5個大型公園和6個重點文物單位(武侯祠、杜甫草堂、王建墓、青羊宮、文殊院、十二橋商周干欄遺址)、7個古城門遺址、8個重點橋梁。近年又確定寬巷子、大慈寺、文殊院、華西醫科大學近代建築群4個歷史地段保護區,劃定舊城、西郊、鳳凰山等10個地下文物保護區。成都市城市建設總體目標是:發展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現代化的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
2011-6-27 12:09:58我想來成都,有誰能詳細介紹一下。⊙n

⑷ 成都市博物館的介紹

成都博物館新館位於天府廣場西側,與四川省圖書館、四川美術館、四川科技館、錦城藝術宮等建築毗鄰,天府廣場文化中心區域的空間格局進一步得以完善。「這將是一座綜合性、現代化的博物館,肯定會是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文化建築。」市博物院院長王毅信心十足地介紹,新館是成都市最大的文化設施項目,建築體量僅次於新近建成的四川博物院。

⑸ 成都泰迪熊博物館有一位氣質很好,服務很熱情的美女,她叫趙惠娟,她還在那裡嗎

這個你可以再去泰迪熊博物館看看,說不定還在哦,你要抓住機會哦,既然你有想法就得表現出來哦,看好你哦

⑹ 成都博物館是在天府廣場那個嗎

是滴,成都市博物館新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廣場西側

乘坐地鐵2號線,天府廣場站下車,D口出,步行約300米,到達東門

⑺ 成都博物館新館怎麼樣,好不好的默認點評

館址就在天府廣場旁邊,交通非常方便,而且今年5月份才開館,各種配套設施都比較完善。
提前一天晚上在網上預約了一下,第二天去的時候發現人並不多,直接去刷身份證都是可以的。
博物館分為地下一層到樓上5層,最下面兩層一般用來臨展的物品。最近的展覽就是故宮博物院的乾隆皇帝物品展,帶著小朋友走馬觀花了一下。
樓上四層是固定展品,其中二層、三層是按照歷史朝代順序對成都文化的介紹,展品很豐富,而且用了多媒體技術手段,讓人不會覺得枯燥。
第四層是成都民風民俗展,還有1:1的場景重建,很多地道的成都原貌直接展現在面前
第五層是皮影和木偶文化展覽,還有木偶劇滾動播出,吸引了很多小朋友駐足。
總的來說,參觀體驗很棒,適合霧霾天氣時的親子活動。

⑻ 成都市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位於成都市東幹道南側原大慈寺內,佔地1.7萬平方米。館內主要展出成都地區歷年出土的各類文物,反映了古蜀文化概貌及成都歷史上經濟文化發展的過程。
成都市博物館,是中國西南地區一家綜合性博物館,位於四川省省會成都市蜀都大道大慈寺路23號(即著名古剎大慈寺內)。負責全市范圍內的文物徵集、收藏、陳列、宣傳和研究工作。
成都市博物館共收藏舊、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文物萬余件,其中珍貴文物數百件,尤以古代石刻、漢代畫像磚最為有名。該館固定陳列是畫卷似的《成都古代史----歷史文物陳列》,它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成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從新石器時代至鴉片戰爭的宏偉歷史。 成都博物館新館已正式封頂 靜待2016年掀開面紗
「金鑲玉」的立體牆面自上而下,閃爍著金屬的光澤,獨特的幾何立面造型在不規則中帶有韻律感……明年下半年,在天府廣場西側,成都又將增添一座新地標:成都博物館新館。目前,這座建築已經正式封頂,靜待明年掀開面紗。
在城市最繁華的核心區建造一座屬於所有市民的城市博物館,這是成都在建設中西部最具影響力、全國一流和國際知名的「文化之都」過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在去年成功入圍首批國家公共文化示範區創建城市後,成都圍繞振興文化產業、繁榮文化市場、培育文化人才等方面,做出了諸多有益探索。
看重文化價值
把黃金地段留給博物館
完全建成的成都市博物館新館的總建築面積將達64945.87平方米,這將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館,而將這樣的一個博物館安放在城市中心地帶,可謂體現了一個城市的內涵、眼光和遠見。
成都博物院院長王毅,全程參與了成都博物館新館的設計、規劃和建設。他介紹說,「市中心是寸土寸金的黃金地帶,成都不用它來搞開發,而是把這塊地方留給了博物館,足見這座城市對文化的重視。」王毅感嘆說,文化是一座城市活的靈魂,而博物館就是文化的承載平台。據了解,成都博物館新館將與天府廣場地鐵站接通,市民們出了地鐵就能親近家鄉厚重而悠遠的歷史,對於提升市民文化修養也大有裨益。
王毅描述說,博物館新館將是「史詩般的畫卷」,展陳廳里的每一件文物,都經過精心挑選,它們將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串聯起獨特而有韻味的成都故事。這種獨特而有韻味的文化,首先在新館的外表中就有體現。經過了二十次以上的討論,設計方確定了「合金銅加玻璃」的方案。王毅評價道,這有點帶「金玉良緣」的味道,很有底蘊和趣味。同時,新館的外表將呈金銅色,這跟金沙遺址、三星堆出土的很多文物顏色相似,「這也表示,新博物館是一座連接成都的過去和未來的地標性建築。」
獨具文化韻味
5大專題講述成都前世今生
目前,成都博物館新館的展陳內容大綱《花重錦官城———成都歷史文化陳列》幾經調整終於新鮮「出爐」。展品時間跨度設定在遠古到民國時期這個范圍內,空間則主要涉及如今成都9區6縣4市的行政區劃。在5個專題中,將集中講述成都的前世今生和這座城市成長的來龍去脈,成都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將依次登台亮相。
第一專題是「九天開出一成都———遠古家園篇」,鋪敘成都獨特的自然地理風貌,有序展之意;第二專題是「不盡長江滾滾來--古代歷史篇」,通過成都地區出土文物的精美陳列,勾勒從遠古至清代城市文明進程的大線索;第三專題是「玉壘浮雲變古今———近世風雲篇」,以歷史檔案為主,重筆渲染成都波瀾壯闊的近現代歷史;第四專題為「錦城樓下二江流———城市變遷篇」,藉助多媒體展示從古到今成都城市格局的變遷;第五專題為「錦城絲館日紛紛--民俗生活篇」,從市民耳熟能詳的成都民俗入手,展現老成都的生活。
「本次所展陳的文物,絕大多數都未曾和成都市民謀面過。」市文化局相關人士透露,新館將收藏文物20餘萬件,既有4000多年前的陶器、3000多年前的戰國船棺,也有漢代的畫像磚、明清時期的皮影和木偶……同時,新館中還將有三座獨具成都特色的個性博物館:道場畫博物館、中國皮影博物館和木偶博物館。
推進文化發展
探索更有價值的成都做法
拔地而起的成都博物館新館,只是成都在建設「文化之都」歷程中的一個縮影。去年6月,成都市以在基本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保障政策上的突破,得到了文化部和專家組的支持,成功入圍了首批國家公共文化示範區創建城市。
為了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撐產業,成都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扶持文化產業發展。據統計,從2004年到2010年,全市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從65.81億元提高到了257億元,成為我市新興產業中吸納就業能力最強的產業之一。以國際非遺博覽園為核心項目的成都青羊綠舟文化產業園區被命名為一次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
今年以來,成都成功舉行了成都大廟會、都江堰放水節、金沙太陽節、詩歌文化節等一批品牌文化節會。

⑼ 成都博物館的簡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⑽ 成都博物館王毅履歷

王毅,男,漢族,中共黨員,1963年9月生,大學學歷。
現任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研究院)隊長(院長)、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 [1]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黨組成員
2017年6月—2018年11月,任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研究院)隊長(院長)、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 [1]
2018年11月—,任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研究院)隊長(院長)、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黨組成員
由"國家文物局"的"全國文博網路學院"網頁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