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中国美女养蜂技术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中国美女养蜂技术

发布时间: 2022-08-05 05:13:50

❶ 最早养蜂的中国人是那位

姜岐
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进入蜜蜂的人工饲养阶段。公元1世纪初,出现了文献上记载的第一位养蜂专家-姜岐。据《高士传》记载,姜岐隐居山林,“以畜蜂豕为事,教授者满天下,营业者三百人。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当时教授养蜂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清光绪年间,余泽春主编的《秦州直隶州新志·卷之十三·人物》也做了姜岐生活在天水一带并教授养蜂技术的记载。

❷ 蜜源的中国最好蜜源地

神农架产区:北纬31°15′~31°75′;位于秦岭,巫山,大巴山环抱之中,地处中国地理气候南北分界线和地形二三阶梯分界线上;是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原始森林,野人出没之地,世界地质公园,环境原始零污染;神农架也是湖北境内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1980年,神农架成立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保护网成员,受到全球环境基金(GEF)资助,成为“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森林覆盖率高达88%。尤其盛产多花中药一年生老蜜,有神农云蜜之称。
1. 纬度:神农架是北纬31度世界十大奇观之一。神农架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75′,总面积3253平方公里。
2. 温度:神农架的气候随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低1℃左右,季节相差3~4天。随海拔增高渐次迭现暖温带、中温带、寒潮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境内不同地点的温度从冬季最低零下20℃至夏季最高37℃。神农架立体小气候明显,“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常有发生。其气候时空变化较大,有“六月雪,十月霜,一日有四季”之说。非常适合花蜜分泌。
3. 海拔:神农架海拔398──3160米,海拔差大造成神农架形成独特的立体蜜源,花期长、流蜜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
4. 湿度:神农架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海拔每上升100米,季节相差3~4天。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形成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受大气环流控制,气温偏凉且多雨,并随海拔的升高形成低山、中山、亚高山3个气候带。年降水量也由低到高依次分布为761.4~2500毫米不等,相对湿度在70%-90%,雨水适度,利于花朵泌蜜,蜂蜜自然成熟、自然除水。
5. 光照时间长:神农架在3月至10月,晴天多,光照长,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非常有利于多样性植物生长、流蜜、繁衍。
6. 高山生态环境:位于秦岭,巫山,大巴山环抱之中,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人,人口主要集聚在谷地,8%的地区是原始森林;神农架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一个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是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原始森林,野人出没之地,环境原始零污染;无工农业污染,365天空气洁净,河流清澈,蜜源植物和蜜蜂的生长活动环境非常优越。是中华小蜜蜂的避难所。
7. 多山地。神农架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6.4米,神农架集聚了中国华东、华北、西北、华中、西南、东北等地的物种,有很多物种在原生地已经消失,但在神农架还在繁衍,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避难所。这里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树种有39种。有“中草药王国”之称,中草药植物达1800多种;有植物活化石珙桐,有名贵中药材金钗石斛、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支笔、天麻、首乌、人参、五味子等。高海拔地区盛名贵产稀有的一年生中草药多花老蜜,有神农云蜜之称。
天水北依渭水、南傍嘉陵,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暖温带、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润泽了这方神秘瑰丽的水土,她是造化物的神秀,是天地最为挚爱的女儿,她秉持了父亲河的豪放厚重,又传承了母亲河的温柔美丽,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为她成为世界级最好蜜源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富饶资源。
1. 纬度。天水地处北纬34°05′~35°10′、东经104°35′~106°44′之间,中国几何版图的中心,北依黄河,南临长江,属秦岭末端的小陇山森林气候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从春到秋生长着各种蜜源植物:有刺槐、油菜、漆树、椴树、狼牙刺、五味子、黄芪、黄芩、党参、苜蓿、茴香、葵花等。
2. 温度。年均气温10.72℃,无霜期170天左右,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
3. 海拔。海拔1130──2700米,海拔差大造成天水形成独特的立体蜜源,花期长、流蜜时间长,海拔的高度还决定了它的高原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
4. 湿度。年平均降雨量531毫米,相对湿度在60%-80%,降雨周期和降雨量规律,日照充足,雨水适度,利于花朵泌蜜。
5. 光照时间长。在4月至10月,这里晴天多,光照长,气温高,有利于多样性植物生长、流蜜、繁衍。
6. 高原。地处六盘山、陇中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交接处,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天水以西秦岭为分水岭。中北部渭河水系属黄河流域,南部嘉陵江水系属长江流域。渭河东西横贯全境,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下水资源丰富。西北高原属典型的、传统的农业型经济环境。无污染性厂矿企业,长年空气洁净,河流清澈,蜜源植物和蜜蜂的生长活动环境非常优越。
7. 多山地。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适宜于不同温湿度和光照的蜜源植物形成了相对单一的开花和沁蜜的时间层次。从4月至10月,依次有刺槐、油菜、狼牙刺、黄芪、黄芩、党参、山花、五味子、枣花、荞麦等。
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地貌条件,使得天水成为世界级蜂产品蜜源基地和天然的“大蜜库”。部分蜜种产量占我国同品种蜂蜜的80%以上,浓度高于南方蜂蜜。蜂王浆产浆期在其他蜜源区仅有一个月左右,而在天水小转地放养产浆期却长达半年之久,所产蜂王浆中癸烯酸含量达1.8%-2.5%,高于其他蜜源区,是我国最好的蜂王浆产地。
最后需指出,社会文化的巨大优势,也为天水成为世界级蜜源地奠定了基础。中华养蜂鼻祖姜岐的诞生地、中国养蜂业的起源地是天水;我国四大放蜂路线之西线必经之地在天水;中国西部唯一一所国家级养蜂研究所位于天水,养蜂技术发达,行业地位显着。

❸ 如果想要养蜂,有什么养蜂最佳的技术推荐的

一、收蜂技术

收蜂是养蜂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在养蜂生产中经常需要用到,尤其是发展中蜂养殖时更为重要,事实上很多人饲养中蜂都是从收捕野生中蜂群开始的,而大多数野生中蜂群都筑巢在树洞、石洞等隐蔽的地方,这就需要养蜂人能将其收捕回来,同时在蜂群自然分蜂时也要求养蜂人能将分出去的蜂群收回来。

二、分蜂技术

分蜂是蜜蜂扩大种群数量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两种,小规模中蜂养殖一般是让蜂群自然分蜂,意蜂养殖和大规模中蜂养殖多采用人工分蜂,采用自然分蜂时养蜂人要知晓分蜂的大致时间也便及时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则需要养蜂人具备一定的分蜂技术,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分蜂失败。

六、防病技术

蜜蜂的疾病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少,但一旦发病处理起来则极为麻烦,稍不留神便可能导致全群覆灭甚至波及全场,很多养蜂新手对蜂病防治不注意导致蜜蜂整箱整箱的死亡,从而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蜜蜂在自然界的天敌也非常多,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胡蜂(马蜂),几只金环胡蜂便能够毁灭一个蜂群。

总结:养蜂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新手建议前期以不超过10群为宜,同时要一步一步的摸索学习,多和专业的养蜂人交流学习,等具备一定的养蜂技术后再进行大规模养殖,切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❹ 中国养蜂第一人是谁

姜岐,字子平,汉阳上邽(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人,是目前有文献记载的第一名中华养蜂者。 如仓颉造字,目前被认为是中国养蜂史上的鼻祖。

❺ 怎样养蜂。

目前,养蜂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它不仅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也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怎样才能养好蜜蜂呢?就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供蜜蜂初养者参考。

一、认识蜂业

(1)投资与收入:初养蜂者要去向周围养蜂前辈了解,养一群蜂要投资多少,又能有多少收入;一个人能养多少群蜂;丰年与次年收入相差多大,风险系数又有多高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蜂业动态:从宏观上了解中国蜂业的现状秘未来,认清中国蜂业的优势与不足,结合自身条件,刻苦钻研,争取为中国蜂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蜂场选择

(1)地理位置及环境:意蜂养殖只适于海拔600m左右,避开污染严重、噪音较多的地方。还要给蜜蜂创造一个空腹上飞、饱肚下飞的采集环境,选择光照充足、清静避北风的优良场所放养。

(2)蜜粉源调查:购蜂之前,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蜂场周围有没有两个以上的主要蜜源,并且要求长年有辅助的蜜粉源,因为只有良好的辅助蜜粉源才能保证蜂群的正常繁养。

三、备好蜂具,购蜂学艺

(1)养蜂用具:养蜂用具大到蜂箱、巢框、继箱等,小到起刮刀、镊子、移虫针,都要在购蜂之前备好,以解用时之急。有关用具及其规格在《养蜂手册》一书上有详述。

(2)购蜂:先要定其品种,是养浆蜂还是糖蜂,然后根据自己的家庭劳力具体情况确定所购群数。

(3)学艺:养蜂关键是技术,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养蜂技术。本人总结的一条捷径就是:在哪家蜂场购蜂,就在哪家蜂场带蜂学艺。因为养蜂技术中的许多环节,不但要知其理论,更要着重实践。带蜂学艺不但可以进行大量而直观的实际操作,更能在养蜂技师的指导下把所购蜂群繁养好,尽量让初养者少走或不走弯路。

❻ 传统养蜂有何优缺点呢

如今,养蜂业主要采用现代人居环境技术来养蜂。由于现代生活架养蜂具有管理方便、问题可控、采蜜方便、效率高等优点,现代生活技术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的养蜂技术。中国传统养殖技术真的这么脆弱吗? 事实上,传统的养蜂技术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这项技术还有一些东西需要学习和探索。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中国传统蜜蜂养殖的利弊。

由上可知,传统养蜂有利有弊,如何养蜂取决于养殖户的需求。

❼ 为什么说娶妻不娶养蜂女

俗话说得好家有贤妻夫祸少,结婚是一生的大事,在选择结婚对象之前,一定要慎重,一旦选择错误,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很多人总结出的娶妻不娶三大女的道理,这三种媳妇一旦娶了,以后的日子恐怕很难过,所以大家要擦亮眼睛。



1、贪慕虚荣的女人

如果一个女人,非常的爱慕虚荣,喜欢攀比,贪财懒惰,物质至上,那么在结婚后,你很难满足她对物质的要求。这样她会不停的拿你和别人攀比,而对物质的贪欲是追求不尽的,时间久了。就会对你心生抱怨,将眼前的不如意都发泄到你身上,不利于感情稳定。



最重要的一点,贪慕虚荣的女人更容易出轨,因为对她来说,只要谁能给她好的物质生活,她就会抛弃现在的一切,在她心中物质至上,没有什么道德约束感,也不会去考虑感情,这样就加剧了你们感情的不稳定。



2、不孝顺的女人

如果一个女人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那么这样的女人不能娶,因为她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更不可能对你的父母好。大部分不孝顺的女人,多是因为太过自私冷血,不懂得表达自己的关心,这样的女人也不会真心的爱你,因为她最爱的只有她自己。

试想一下,如果娶了一个不孝顺的女人,在你父母生病的时候他不仅不会去关心,还会反对你去关心,这样两个人在家庭理念上就会发生很多的矛盾,在与一个女人结婚之前,试着了解一下她对父母的态度及家庭的观念。


3、太顾忌娘家

如果一个女人,太顾忌娘家,把娘家的一切放在首位,也是不利于婚后小家庭的维系。尤其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伏弟魔”。即使在结婚后,也要经常操心自己弟弟事,今天要为弟弟买房子凑钱,明天要为弟弟娶媳妇凑彩礼,就像是一个无底洞一样。

至于你说的养蜂女,他们只是比较奔波劳累,要随着花开的季节去追赶花期,所以时常是在外奔波。

❽ 中国历史上第一养蜜蜂的人是谁啊

这个好像没有确切记录,养蜜蜂从远古就开始了,
人类利用和饲养蜜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古代养蜂、活框蜂箱养蜂和现代养蜂3 3 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不同的发展时期。
在原始社会,人们猎取野生蜂巢的蜂蜜和蜂蜡,供食用和作祭祀品;
蜜蜂的蜂蛹和蜂蜜都是人类的优良食品。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和蜂打交道。1953年在中国山东省莱阳市北泊子与临胸县山旺发现的蜜蜂化石,证实2000万年前中国东部温带区存在蜜蜂。公元前16-11世纪殷商甲骨文中就有 “蜜”字的记载,说明中国蜂业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中华蜜蜂的传统养殖特点。
中国古代蜂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人们开始是用原始的方式来猎取野生蜂的产品,逐渐过渡到粗放饲养中华蜜蜂,并对蜂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与利用。

从原始社会到渔猎社会,中华民族的祖先最初是捣毁蜂窝,烧死蜜蜂,掠食巢蜜、蜂子;其后,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蜂群再生产能力,学会用烟雾驱蜂,保留部分蜂窝,获取蜜、蜡和蜂子。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采收蜜、蜡和蜂子的实践中,又学会了用泥草、牛粪等涂抹蜂窝洞口,并留一小孔,让蜜蜂出入,最后在树干上刻痕为记,以示蜂窝有主,按时采收蜜蜂产品。这一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当时已经产生了原始养蜂意识。这种采收蜂产品的方法,在云南部分少数民旅中沿用至今。
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对蜜蜂的习性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对蜂蜜、蜂子等天然产物的利用也不断进步。在《诗经·周颂·小毖》中记载有“莫予井蜂,自求辛蟹”的诗句,即警告人们不要激怒蜜蜂,以免遭蜇。东周时期,人们已开始用蜂蛰治病,在《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蜂蜇疗法。当时对蜂产品的利用主要用于食品。《札记·内则》中记载有“子事父母、枣栗馆蜜以甘之”和“雀、鹅、嫡、蟹皆可供应用,则自古食之矣”以及“嫡、费、鲜之,人君燕食”等的记载。这些事实说明在2300年前,甜美的蜂蜜被用于孝敬老人和长者,营养价值很高的蜂和蝉的幼虫是帝王贵族的珍贵食品。在《楚辞·招魂》中记载有“瑶浆蜜勺”和“柜枚蜜饵”之句,即用蜜调制成蜜槽,用蜜与米、面做成蜜饵等古代蜂蜜食品。西汉时期在岭南今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已有用蜂蜡制作蜡烛的工艺。当时还有工匠利用蜂蜡制作印章和工艺品。除了这些利用外,中国古人于汉代发明了蜡缀 (即蜡染丝织品)技术。此后,蜡染纺织品成为历代皇宫的贡品。
东汉时期,养蜂先驱者为便于采收蜂产品开始了移养蜜蜂,他们砍下附近有野生蜂窝的树干,挂在屋墙下饲养。这一进步,对以后深入地观察蜜蜂生活习性,改进饲养方法,提高养蜂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自生自灭状态下的野生蜜蜂巢穴中采收蜂产品,逐渐转变为将野生蜂收回家中驯化饲养,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养蜂的开端,同时说明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对蜜蜂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从此,为中国养蜂科学的发展和中华蜜蜂传统饲养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张华所着的《博物志》记载了山区养蜂者“以木为器”,“以蜜蜡涂器内外令遍,安糖下或庭柿诱引野生蜂,春月筑桑生育”。还有郑辑之着《永嘉地志》记述了家人“以蜜涂桶”、“举群悉至”的诱引蜂群的技术。
晋代皇甫溢着《高士传》记述了汉代一位养蜂先驱姜吱,传授养蜂技术,教授天下,营业者300余人,民从而居之者数干家。皇甫溢赞他“牧家调蜂,天涯笑傲”。这说明中国古代已经有人注重传授养蜂技术。当时人们对蜂群的筑巢、分蜂等生物学特性的观察都作了记载。276年至324年,郭凑的《蜜蜂赋》首次记述了蜂群中有 “吮琼”、“营堂”、“闸卫”等分工,认识到蜜蜂是社会昆虫。还有 “咀嚼华滋,酿以为蜜”的词句。这个时期养蜂巳由移养的半人工状态,进步为用原木仿制蜂窝诱蜂的家庭养蜂初级阶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察的深入,中国古人对蜜蜂的观察更加仔细。唐代养蜂者段成式,在所着的《酉阳杂姐》一书中记载“相蜂(即雄蜂)生三、四月,黑色”,“相蜂过冬,蜂族必空”等生物学特征。
韩鄂在所着的《四时纂要》中开始把“六月开蜜”列为农家事宜。宋、元时期是中华蜜蜂人工饲养的重要时期。从宋代开始,对防治蜘妹、蚂蚁、蛇、雀、蛹蝎、狐狸等蜜蜂的敌害,就已有了记载。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代养蜂生产技术和科学理论的日趋进步,甚至出现了专业的养蜂场。
元代名士刘基所着的《郁离子·灵丘丈人》一书记载了灵丘丈人父子两代经营一个专业蜂场盛衰演变情况,从而总结出根据蜜源情况建场选址、蜂群四季管理和繁殖、合并蜂群增强群势、取蜜方法和原则。书中还有如何防治蜜蜂敌害等的记载。书中记载有“木以为蜂之宫,不馆不之”的字句,这说明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原始木制蜂箱,而且养蜂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布局。该书还记载“蔫则纵之析之,寡则与之衷之,不便有二王”,意思是群势强就可以进行人工分蜂,群势弱则加强饲喂,以强补此外,在养蜂技术上还有一些重要发明,如两人配合用烟驱、蜜诱的方法收集分蜂群,还有三面撒水扬尘,阻其蜂路和撒土追捕蜂群等方法。
1819年博物学家郝谜行编着的《蜂衙小记》对蜜蜂生物学特性、养蜂技术、养蜂经验等都作了记载,成为中国第一部养蜂专着。当时养蜂生产规模已很可观,一般农户养蜂十多窝(群)。养蜂者在生产实践中,对蜜蜂的生物学特点的观察更为深入细致,同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明清的一些学者对蜜蜂个体发育四个阶段的虫态分别进行了描述。
明代徐光启研究了雨水、花木和蜂蜜的关系,总结了利用物候学预测当年产蜜丰歉的方法。蒲松龄(1640-1715年)在他的《农桑经》中指出“门户清净,来往不繁,经营不勤”是分蜂的预兆。1760年张宗法在《三农记》中记述,分蜂时新蜂王要“另居一所,不得子母对面并肩”这就指明了蜂王是雌蜂,解决了长期以来对蜂王性别的争议。截止清朝末期,中国饲养的中华蜜蜂约有20万群左右。这个时期的养蜂科学技术的发展,为30年代引迸西方蜜蜂和活框养蜂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