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抖音最近最火的藏语版女生歌曲用汉语唱的有哪些
西藏藏剧团演员边巴德吉的一曲藏语版《喜欢你》走红,快闪表演视频几天内点击量就破千万次。据悉,《喜欢你》原是香港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的一首经典摇滚情歌,已故主唱黄家驹在歌曲中讲述了自己的爱恋之情。
Ⅱ 美女说唱歌手特别多,可以说几个美女说唱歌手吗
阿达娃,万妮达,VAVA,乃万,刘柏辛,这些都是美女说唱歌,手长得特别漂亮。
Ⅲ 这个美女唱歌好听 谁知道叫什么名字 想查哈她唱的歌
亮声open
Ⅳ 刚才西藏卫视唱歌的那个女的是谁
这.......
Ⅳ 新疆的三个美女唱歌
维吾尔族的人.
Ⅵ 最近才听到的一首西藏风格的歌曲,一个女人唱的
套马杆
Ⅶ 前两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位获得一等奖还是特别奖的藏族女孩叫什么名字呀
中文名字叫索朗旺姆。
2002年5月12日,在“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索朗旺姆以激昂动人的《金色的故乡》,捧走了业余组民族唱法的唯一金奖。5月17日又一举夺得大赛业余组决赛最后一个大奖--观众最喜爱歌手奖。
第十一届“步步高”杯“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藏族姑娘索朗旺姆用她自然清纯的嗓音一举夺得民族唱法第一名。
这颗歌坛冉冉升起的新星,受到歌坛前辈和听众的普遍赞誉。无疑索朗旺姆己成为继才旦卓玛之后,又一位来自雪域的歌坛金凤凰。
草原上欢快的百灵
索朗旺姆是位妙龄少女,家在藏北那曲牧区的一个海拔4400多米的小村庄,离拉萨700多公里。老母亲己经70多岁了,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从有记忆时起,她便跟着家人放牧游荡。云淡天高,牛羊满坡,这便是她美丽辽阔的家乡。
她从小就特别喜欢唱歌,耳濡目染中,听到的全是牧民的歌声,充满着原始的生命激情与悠扬。听过几遍后,乐感极好的索朗旺姆就能学会,并能声情并茂地表现一番。
索朗旺姆说:“小时候,我和姐姐,还有村里的好多朋友在放牧的时候唱歌,唱蓝天、白云、草原。我特别想唱,天天唱,在家里唱,放牧更要唱。”没有歌词,没有乐谱,没有钢琴,没有听众和观众,她就那么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唱着。空旷而美丽的大草原就是她一个人的舞台。冬天,这里很冷,滴水成冰,勤快的索朗旺姆就一边烧火一边哼曲;夏天在无遮无掩的骄阳下,在牛羊撒落的草原上,她的歌声更加欢畅悦耳。
索朗旺姆的父亲也是个歌唱的好手,在母亲的记忆里,谁也没有他唱得好。的确,父亲的歌沧桑、沉郁,听来荡气回肠。索朗旺姆唱的许多山歌、牧歌和情歌都是跟父亲学的,那风格真是与父亲一脉相承,再加上她的理解,那歌更具吸引力,才十来岁时她便在远远近近出了名。14岁那年,父亲突然间从她的生命里永远地消失了,从此她的歌声中又添了几分忧郁低沉。
1991年底,索朗旺姆进入了索县宣传队,1992年初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独唱、独奏、独舞比赛中,15岁的索朗旺姆,以一首朴质、悠扬的《牧歌》,征服了评委的心,获得独唱一等奖。正因为这次的成功,她非常幸运地被那曲地区宣传队选中。从此便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家乡,告别了疼爱她的阿妈和朝夕厮守的兄姊,来到了离家300多公里的那曲地区宣传队。
从此开始了从一个山区到另一个山区,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的下乡演出生活。牧人天性中的豪放、激情与乐天,赋予了她生命的活力。每次下乡演出,他们都一路颠簸,一身风尘,索朗旺姆在汽车的颠簸中依旧要唱歌。唱歌是她生活里最美好的颜色。没有专业的舞台,他们就在平地、草滩上载歌载舞:没有音响设备,他们就用嘹亮的歌喉倾情地演唱。有的牧民们从家里拿来了非常珍惜的录音机,将演出队团团围住,然后把他们的歌声录下来,孩子们更是台上边唱台下边学……这一切令索朗旺姆非常感动。
在宣传队她一干就是10年,索朗旺姆用她那美妙的歌声给终年游牧于辽阔的草原、与蓝天牛羊为伴的人们带去欢声笑语,带去冬天的暖日和夏天的云彩。
走向自治区春节晚会的舞台
是孔雀总要开屏。
索朗旺姆的表姐夫毕业于西藏大学音乐系,时任比如县县长。他将索县牧歌改编成一首歌--《金色的故乡》,并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演唱者。索朗旺姆到他们家第一次拿到谱本,哼上几句眼睛就亮了。那晚她回去后兴奋地唱了一宿。
第一次唱出未是在朋友开的俱乐部里、当台上的歌声飘起,台下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被优美的旋律、美妙的歌声镇住了。歌声刚落全场欢声雷动,叫好声不绝于耳。观众给了她信心,成功给了她勇气。
2002年元月的一天,索朗旺姆来到了拉萨。此行她要打听西藏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导演是哪位、在哪里,她想见他。当她终于找到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时,开口就对导演珠嘎说自己想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唱歌。在场的人们都愣了,心想这个头不高的女孩 口气真不小,便问她哪里毕业,取得过什么成绩。索朗旺姆只说自己喜欢唱,他们那曲的人喜欢听。
求贤若渴的珠嘎导演决定给她一次机会,唱支歌试试。当着一大班人的面,索朗旺姆大大方方地唱起了《金色的故乡》。一曲终了,大伙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索朗旺姆虽未受过什么专业训练,却音质独特、嗓音优美、这首歌处理得舒缓自如,特别是情感真挚,十分投入,完全是用心在唱……
那年的西藏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索朗旺姆第一次站在大舞台上、第一次出现在荧屏前、第一次与全区的人“见面”了。她不负众望,以一曲《金色的故乡》赢得了听众的心,被观众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手奖”。
这太出乎她的意料了,原只希望能在强手如林、大腕众多的晚会上把心中的歌献给广大观众就行,她做到了,而且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终于有一位西藏歌手得了第一名”
不错,索朗旺姆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声乐的培训,她的嗓音没有雕琢,没有修饰,是最纯正的天籁之音。这样的歌喉最能令观众心动,最具感染力。这首《金色的故乡》被她唱得犹如草原般坦荡、慈祥、安宁。
从元月份的西藏春节联欢晚会到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短短5个月时间,索朗旺姆又完成了新一步的人生大跨越。凭着这首《金色的故乡》,评委们不约而同地给她亮出了大奖赛民族唱法的最高分,最后以99.33的平均分成为参加该项赛事的第一位金奖得主。
索朗旺姆参赛时穿的是藏装,加上各种银器和玉石饰物,足有好几十斤。那是一套价值6万多元的水獭皮藏袍,是她妈妈十几岁时就开始穿的,至于流传了几代,谁都说不清楚。索朗旺姆穿上这身服装在演播室里载歌载舞,非常引人注目,她的歌喉和穿着打扮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许多人包括那些“挑剔”的歌坛前辈,大家都说“别的歌手印象不深,那个西藏的小姑娘唱得太棒了”。词界泰斗乔羽老先生说,索朗旺姆的演唱非常富有个性。个性在艺术上就是独创性,就是与众不同。
比赛结束后,70多岁的老歌唱家才旦卓玛兴奋地说:“电视歌手大赛举办十届了,终于有一位西藏歌手得了第一名,真是太令人高兴了。”赛前,才旦卓玛专程从西藏赶到北京,在现场给索朗旺姆打气,私下里拜托乐队和腾矢初指挥:“索朗旺姆是在西藏牧区长大并开始演唱的,以往她只有一支笛子伴奏,没和乐队合作过,请乐队和指挥多多关照、多多帮助。”
西藏大学艺术系的一位老师说:“如果说六七十年代才旦卓玛的《翻身农奴把歌唱》,让世人开始感受藏族音乐天然纯真的质感,那么,今天索朗旺姆的《金色的故乡》,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了藏族音乐。索朗旺姆把藏族音乐带入了更多人的生活当中。”
谈到未来,青春美丽的索朗旺姆说:“我是一个牧女,来自广阔的藏北草原;我的生命中充满了欢乐,我喜欢歌唱,无论是在羊群中,还是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生命来自雪山、来自草原,我永远向着雪山草原歌唱。”质朴的言语、纯净的双眸、得体的举止,犹如她的成名曲——《金色的故乡》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激昂与活力。 文章来源:《中国西藏》 作者:庾晋
Ⅷ 谁知道一个女歌手,是西藏人,但是在日本发展,特好看。
才旦卓玛把
姓名:才旦卓玛
性别:女
民族:藏族
国籍:中国
才旦卓玛(1937.6-),女,中国文联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藏族民歌手,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西藏日喀则人。藏族。大专文化。196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11月至1957年8月,在西藏日喀则文工团当学员。1957年8月至12月,在西藏公学预科学习。1958年底到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从师着名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
1964年毕业,历任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演员、团长,中国音协主席,西藏文联主席,中国文联第五届全委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六届全委会副主席,西藏自治区第四、五、六、七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曾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演唱的主要歌曲有《翻身农奴把歌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阿玛列洪》《酒歌》《我们在相聚》等。录制有唱片《美丽的西藏,可爱的家乡》1980年先后录制了许多独唱专辑磁带和唱片,并于1985年举办了《才旦卓玛演唱音乐会》。曾先后被载入《中国文化艺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音乐家人名录》。
中国最负盛名的藏族女高音歌唱家,她获得了无数的奖项、掌声和赞扬。可以说,在中国,没有人没有听过才旦卓玛的歌,没有人不知道有才旦卓玛其人的。虽然无数荣誉相随,但才旦卓玛的生活道路并不平坦。尤其是解放前,西藏依然是奴隶制社会,幼小的才旦卓玛仅靠放牛牧羊来维持着艰辛的生活。西藏富有灵气的山水赋予才旦卓玛天生的好歌喉,经民间艺人穷布仁次的悉心指导,1957年,她被保送至陕西咸阳西藏公学院学习,后又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学习。中国有句俗话——苦尽甘来。1962年对于才旦卓玛来说,是一生命运的大转折。这一年,也是她苦尽甘来的日子。这年她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演出,并获得大奖而归。从此,圈中人对她刮目相看,不敢小视。
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上演,才旦卓玛参加演出并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一唱,使她受到了全国观众的极度喜爱,从而一炮走红,正式踏入了中国歌坛。苦难的生活经历,使才旦卓玛有更富于常人的生活感受。她将她的这些感受全部溶入了她的歌声当中。才旦卓玛的演唱,高亢、明亮、婉转、动情,《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她的代表曲目,久唱不衰。1993年,正是由于此歌,她的唱片销量竟然在中国大陆地区创造了一个销售奇迹。《北京的金山上》是中国人民最熟悉不过、家喻户晓的名曲。由于专辑销量火爆,流传广泛,又由于歌曲富于舞蹈性,以至于自1993年-2000年,中国大陆大多数中小学校,常用此歌做为各种演出的舞蹈音乐,可见她的影响之广。才旦卓玛与着名的英国乐队EINGEMA的合作极受中国大学生和青年乐迷的推崇。
翻身农奴的女儿才旦卓玛
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成长的才旦卓玛,其歌声给人最深的感受是一个“情”字:饱蘸深情,热情洋溢,声情并茂。她用《翻身农奴把歌唱》表达贫苦农牧民当家做主的喜悦之情,她用《北京的金山上》抒发藏族同胞对党的感激之情,她用《一个妈妈的女儿》讴歌藏汉人民的团结之情。
[编辑本段]人物档案
才旦卓玛,着名藏族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37年8月出生于西藏日喀则,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历任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演员、团长,西藏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西藏政协副主席、西藏文联主席等职。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获全国首届“金唱片”奖、“五洲杯金曲奖”、西藏首届“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基金奖”。“所有的演员都争相和我握手,他们认定我的手上还有主席传递的温度。” 《东方红》对于上了年纪的观众来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承载了太多的记忆。每一个从上世纪60年代走过的人都记得才旦卓玛,她的歌声就像那个时代的血液,流淌在时代的脉搏里,也牢牢地扎根在每位观众的心中。40多年前《东方红》首演的时候,才旦卓玛正当壮年,美妙的歌喉从《东方红》飞向世界。转眼之间,她和当年欣赏演出的观众都两鬓斑白,更加显现了这部作品永恒的魅力。 1963年,国家筹备庆祝国庆15周年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当时才旦卓玛正在参加一个大型歌舞演出,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看了,对才旦卓玛的演唱很是欣赏。周恩来说:《东方红》的演出最好有各民族的演员,在各地的一定要调回来。于是,被选中的才旦卓玛作为从西藏走出来的第一代歌手来到了北京。 1964年10月2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其豪迈磅礴的气势和雄伟壮阔的场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次与观众见面。演出取得巨大成功并成为“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红色艺术和时代经典。这台周恩来总理倡导编排的作品,动用了3000多人的宏大阵容,聚集了当年最权威最着名的艺术家,共创作出9部大型舞蹈、18部歌舞表演及6部大合唱。才旦卓玛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演唱了《百万农奴站起来》,以一个翻身农奴儿女的深情和高亢优美的歌声,打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才旦卓玛说:“《东方红》演出结束后,毛主席接见演员代表,我就坐在他老人家的身后。当时,周总理看到了我,就介绍给主席,告诉主席我就是刚才唱《百万农奴站起来》的藏族姑娘。主席回过身,微笑着向我问好,然后把手伸向了我,我一下子握住了主席的大手,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主席的手特别大、特别温暖、特别有力量。主席握着我的手教导我要好好唱歌,要为西藏人民多作贡献,我当时兴奋得眼泪不停地流,根本说不出话来了。后来,所有的演员都争相和我握手,他们认定我的手上还有主席传递的温度。” “是周总理对我说的一些话使我作出了这一抉择。” 回到西藏 当初没有留在北京或者是上海,才旦卓玛说自己从来没有为此后悔过。她知道来内地,生活条件和其他方面都比较好;她也懂得有些人完全是出于爱护她、对她的关心。但是她觉得还是不想离开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壤。“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歌唱演员,就更加应该在自己的家乡扎根,这样会更好一点,为家乡人民服务,为全国人民服务。”才旦卓玛强调,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歌唱演员,为全国人民服务,就是拿自己本民族的东西,来回报全国人民,来为他们演唱。 “是周总理对我说的一些话使我作出了这一抉择。”才旦卓玛说,“演完《东方红》后,亲自抓《东方红》制作的周总理在上海和我见了面。”当时,周总理说:“你要唱歌,就为少数民族而唱吧。你如果要是不回去啊,你这个酥油糌粑的味道就没有了。” “我常常想,自己不过是翻身农奴的女儿,党和国家领导对我的关怀,实际上也倾注了对西藏人民深厚的感情,我要把藏族人民的心声用歌声唱出来。”言语中,才旦卓玛充满了对领袖们的敬意,她表示,一定要为西藏、为人民歌唱一辈子。 才旦卓玛先后担任过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和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务。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她都像在艺术舞台上一样充满热情。她还当过全国人大常委和全国政协常委,都认真履行职责。 温和的阿妈和朴实的阿爸知道,让女儿做自己喜欢的事女儿才会幸福。 让卓玛去飞翔 才旦卓玛的父亲曾是位制作首饰的银匠,在和平解放前的旧西藏,银匠铁匠的社会地位被认为是社会底层的人员。藏族普通老百姓对生日也不重视。才旦卓玛只记得她妈妈说过,她是在割麦子的时候出生的,记得那年是藏历的老虎年,大概是1937年吧。她来内地上学的时候,在填表时就填上了1937年。组织上要求她把出生月日填上,实在是记不住日子了,就选择了8月1日“建军节”作为自己的生日。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才旦卓玛从小就被阿爸、阿妈、兄弟姐妹们细心照顾着。在才旦卓玛的儿时记忆中,虽然物质生活极其贫穷,精神生活却是乐趣无穷。小时候,她最喜欢跟着阿爸放牧、听阿爸唱歌,跟着阿妈种地纺织、听阿妈唱歌,那些古老的曲调伴随着她童年的成长。 才旦卓玛坦率地说,父母不仅给予了她生命,更给予了她自由的天空。可以想象在解放初期,当十几岁的才旦卓玛向阿爸、阿妈提出要参加西藏部队文工团时,家里会产生怎样的震动。在上世纪50年代的西藏,民主改革前夕,封建思想还根深蒂固,小姑娘跑出去唱歌跳舞、抛头露面,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才旦卓玛的不少小姐妹都早早在父母的包办下嫁人了,这几乎是当时所有西藏女孩的命运。然而,才旦卓玛的父母却没有这样做。温和的阿妈和朴实的阿爸知道,让女儿做自己喜欢的事女儿才会幸福。他们让女儿飞了,而且越飞越远,先是到了地区文工团,加入青年联合会,又到了西安西藏公学学习文化,然后又飞到了上海读书,最后飞到了北京的舞台。然而,父母却没有看到女儿歌中唱的“北京的金山”,没有看到女儿被掌声和鲜花包围的场景,就先后离世了。两位老人去世前,才旦卓玛都在准备大型演出,无法为老人送终。才旦卓玛内疚地说:“因为太忙了,很遗憾没有把父母接到大城市看看,没有让他们亲眼见到我在舞台上唱歌的样子,没有在他们床前尽最后的孝心。” 才旦卓玛终于练就了一副优美圆润、洪亮委婉、具有浓郁藏族韵味的好嗓子。 卓玛上学了 西藏解放,西藏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让奴隶一夜之间翻身变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一个普通的藏族女孩,一夜之间成为跨越两个时代的一座桥梁。 家乡成立了妇联,才旦卓玛积极参加活动。她爱唱歌,穷人家的孩子没有什么娱乐,三四个小伙伴就在山坡上互相对唱。优美的嗓音在妇联的宣传工作中得到了施展,这一带的父老乡亲都愿意听才旦卓玛的歌声。才旦卓玛唱得更起劲了,没多久她就加入了共青团。 1958年底,才旦卓玛离开家乡来到上海,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学习。从高原乍到黄浦江畔,不但语言不通,气候、水土、饮食都让才旦卓玛感到不适应。她经常偷偷哭泣,也产生过回家的念头。学校对藏族学生非常照顾,让才旦卓玛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她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 她说自己刚到上海时笑话很多。老师上乐理课,在上面写着简谱,看老师写的1、2、3,才旦卓玛不知道是什么,后来问旁边一个从青海来的藏族同学,老师写的1、2是什么意思?同学说那就是简谱。 尤其幸运的是,才旦卓玛在上海音乐学院遇上了几位好老师,最重要的一位就是王品素老师。第一次王品素把才旦卓玛领到了音乐教室听唱片,“我听着那些婉转如流水的花腔女高音,听得入迷,禁不住模仿起来,老师惊讶极了,因为她竟然在钢琴上找不到我的高音区。老师当即决定不让我走传统路数,让我尽量保留藏族民歌的演唱特点,指导我通过科学方法把自然状态发挥到极致。现在想来,老师做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决定。正因为这样,我才没有丢失自己的嗓音特质。” 当时,因为语言的障碍,才旦卓玛学得很困难,老师教得也很困难。老师最后干脆说:“我先当你的学生吧!”于是,才旦卓玛和王品素老师来了个换位教学。才旦卓玛把自己那些独特的唱法唱给王老师听,同时也教王老师说藏语。然后王老师就把这些唱法放到练声曲当中去,“比如说教那个‘太阳出来了’,‘尼、玛、夏、就’,就是这样教”。 王品素老师不仅是才旦卓玛歌唱事业上的恩师,生活中她更像妈妈。“那时买什么都要票,而且我刚到学校的时候,老是感冒,气管也不好,老师就带我去医院。当时在学校里不能熬药,所以老师就在家里给熬好了,第二天上课时带来。没有王老师这样的帮助,我不可能有今天。”藏族歌曲的最大特点是高亢嘹亮,悠扬婉转。但高亢嘹亮往往失之单薄,悠扬婉转常常显得纤弱。经过王品素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艰苦训练,才旦卓玛终于练就了一副优美圆润、洪亮委婉、具有浓郁藏族韵味的好嗓子。 “这支歌的原唱不是我,是我努力从别人那里‘抢’来的。” 《唱支山歌给党听》 回忆最早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时的情景,才旦卓玛真诚地说:“这支歌的原唱不是我,是我努力从别人那里‘抢’来的。”那是1963年,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人们从雷锋的日记中找到《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诗抄,后经过作曲家朱践耳谱曲,才有了这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当时的首唱是任桂珍。 一天早晨,才旦卓玛在校园的广播中听到这首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一字字一句句,分明唱出了才旦卓玛这个翻身解放的农奴女儿的心声,她看到过西藏农奴的辛酸生活,目睹了农奴翻身做主的幸福生活,亲身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自己这个走在大学校园里的农奴的女儿,回想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和幸福,才旦卓玛不禁潸然泪下,激动难耐。一股歌唱的激情在她胸中迸发,她找到王品素,要求唱这首歌。 王品素担心才旦卓玛因此丢掉自己的风格,便说:“你是唱藏民族歌曲的,行吗?不要丢了风格。”才旦卓玛急得快要落泪:“歌里唱的就是和我一样的心声。我一定要唱!”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连汉语都说不利落的才旦卓玛为什么要唱一首汉族创作的歌曲,但是老师懂得她的心思。王品素费了不少周折给才旦卓玛找到了曲谱,又一字一句地给她抠汉语歌词,还请到了这首歌的作曲朱践耳老师来听才旦卓玛的演唱。结果朱践耳和王品素一样被才旦卓玛打动了,他们感觉到了,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是心灵深处的歌唱。到了给学院汇报演出时,才旦卓玛的演唱一鸣惊人。后来,在“上海之春音乐节”上,才旦卓玛演唱了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受到听众喜爱。经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顿时风靡大江南北,才旦卓玛的名字开始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