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油画中的出浴美人,风情万种!
《出水芙蓉》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
艺术家笔下的浴女身份总是扑朔迷离且又风情万种,他们灵感来源于神话故事或自己身边的女人,沐浴时的女人一举手、一投足在不同艺术家画面上表现的形式与情感也不一样,其共通之处是能瞬间夺住你的眼球,甚至让你驻足于画前流连忘返,不知人间是几何。
《出水芙蓉》 [英国]爱德华·约翰·波因特
《出水芙蓉》表现了两个正在沐浴的青年女子,她们正在嬉闹,展示出胴体的娇美,也流露出天真无邪的品性。浴室内光线柔和,装饰华丽,侧光把侧身斜坐女子的丰满苗条渲染得淋漓尽致,而反光则将正在洗浴的女子丰满的身体突出出来。画面以写实为主,强调了光色、冷暖的关系与对比,营造了一个温馨的世界。
《系头带》[英国]爱德华·约翰·波因特 皇家艾伯特纪念博物馆收藏
古典主义画家常借沐浴情节描绘美丽的女性人体,传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观念。波因特遵循古典主义的原则,继承了自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杰出的艺术大师人体造型传统,塑造了一位维纳斯式的裸女形象。画家以极工丽的装饰造型,细致地描绘周围环境,复杂的纹样组成了富有东方情调的空间。细腻单纯的人体动势呈全开放式地立于画面中间,她在五颜六色的背景衬托下显得鲜明突出。画家创作这类题材的画,真正含义是想让观赏者去欣赏在这个美妙的环境中展现的人体的独特美感。
《浴中的苏珊娜》 雅科波·罗勃斯特(绰号“丁托雷托”,意为染色工)
苏珊娜嫁给巴比伦巨商约基姆为妻,一天在后花园沐浴。两个长老撞见后欲行不轨,被苏珊娜严词拒绝。长老怕丑行败露而先发制人,向宗教法庭指控苏珊娜引诱他们,而致使苏珊娜被判火刑。此事被先知获悉,冤情得以申张,长老终被判烙刑。从此苏珊娜成了民间传说的贞洁女子的象征。丁托雷托描绘苏珊娜,正是为了颂扬这位贞女崇高品质和美好的形象,他以响亮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纯洁、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子,而将丑恶的长老置于阴暗部位,画面形成了强烈的美与丑对比,明亮而突出的苏珊娜形象光彩照人,如同一尊贞洁的纪念碑。丁托雷托很善于运用强烈的光影关系,在画面上构成鲜明的对比,他常在一片暗色调中将主要人物施以明亮夺目的高光,给人以格外强烈的效果。“光”成了他用以帮助表达运动感和加强画面戏剧效果的有力语言。
《芙林达》 1852年[英国] 弗朗斯·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伊丽莎白二世收藏
这是一幅抒情而优美的浪漫主义作品。画家描绘了十几个美丽少女,围坐溪边,似乎欲下水洗浴,有的半*裸,有的欲脱衣。画家把不同性格、气质的少女组织在一起,强调个性,又要找出共性,去体现那种生命之美。在无序中实现有序,繁纷中实现统一,是这幅作品的成功之处。
《草地上的午餐》 爱德华·马奈 法国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1863年,在巴黎展出的《草地上的午餐》,是仿效卢浮宫乔尔乔奈的《乡村音乐会》的构图。画家让裸体女郎坐在林中草地上,与两位穿衣绅士为伴,后面还有一位正在洗浴的女子。这是一种经过精心安排的“午餐”,是画家寻求色彩对比的大胆实验。此画展出后,引起舆论大哗,作为挑战性作品,马奈被推入到印象派阵营。
中国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将人性分为天性与后天习得;北宋张载的性二元论,又把人性划分为气质之性与天命之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不存在先验的人性和先验的善恶之分,任何现实的人性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中,人的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性的建构有决定意义。在西方现代心理学界,有三种典型代表: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强调以人的本能解释人的全部和行为 ,是一种本能决定论或遗传决定论;②行为主义走向另一极端,否则天生本能,主张人的一切行为、本性均由后天习得,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及其系统化,是一种反本能论或环境决定论;③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本能决定论又反对习得论,主张人性是似本能的,即人的欲望或基本需要在某种可以觉察的程度上是先天的,但与此有关的行为或能力、认识或感情不一定是先天的,可能是后天经过学习或引导而获得或表现的。马斯洛认为,人性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括,似本能需要是人性的集中表现。
你是一个太重感情的女人吗?每晚9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伴着你。喜欢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吧,晚安!
@睡前伴你夜听
《沐浴中的戴安娜与同伴》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科罗法国 波尔多美术馆藏
这是画家以戴安娜洗浴的故事为题而创作的风景画。显示了他对光、色的深刻理解,沐浴的戴安娜及其女伴只是点缀而已,以表现树木的高大繁茂与河岸的空旷辽阔;光、色的运用,使画面处于统一和谐的整体气氛之中,让人感受到空间的丰富层次。
《瓦尔松的浴女》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加国·安格尔
安格尔创作《瓦尔松的浴女》时,才28岁,当时他正在罗马留学。从这个丰满女子微妙的背部,画家找到了使之激动的因素。色调明暗、冷暖的变化,半明半暗的光色,在她柔嫩的背部变化浮动着;他用绿色的帘子、白色的床单、白色带花的头巾……安排在浴女的周围,成为陪衬,空间和浴中等物的装饰,通过色彩关系和素描处理,显得十分和谐,因此,溢出一种特殊的美感。
《狄安娜》 法国 德劳内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如果没有背景里的弓、箭、豹皮,以及人物头上的弯月形的标志,这幅画完全是一幅洋溢着浓郁的新古典主义气息的人体绘画习作,而没有任何神圣的气息。画家追崇安格尔优雅的古典主义线条及略呈S形的人体造型,又以较强的明暗对比,塑造出一种含蓄内敛、古希腊雕像般的美感。
《沐浴的放鹅少女》 [法国]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巴尔的摩沃尔特斯美术馆藏
米勒在这幅作品中,表现了纯真的乡土气息。画面表现了河畔丛林中的牧鹅少女,正欲下水洗浴,少女的裸体,被画家表现得丰满结实,青春健美,浓密的丛林,衬托出少女躯体的优美曲线,远处的鹅群,平添了画面的生机。画家以写实技巧及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丛林的光、影,并将少妇的裸体运用光、影效果加以突出,使画面显得统一和谐。
《大浴女》 [法国]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雷诺阿在这幅画中,描绘出河边洗浴后休憩的裸女。近景三个浴女容光焕发,具有丰腴的官能美特色,她们的身体荡漾着一种青春风韵,又显得健康成熟。玫瑰色的肤色显示了少女的壮实和健美,极细腻的笔触绘制出女性丰满柔嫩的皮肤表面,塑造了她们那富有弹性、充满活力的肉体,赋予她们青春美和生命的欢乐。
《土耳其浴室》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加国·安格尔 法国 巴黎卢浮官藏
《土耳其浴室》这幅画,表现了画家追求的是幻影般的“自然本身”。这幅作品显示出一种艺术的成熟性,他描绘了不同姿态的浴女,既描绘了众多女性裸体,又营造了一种东方阿拉伯式的情调;在这里,安格尔追求的,只有把裸体画成为自然本身,才算是实现了高度完美的境地。因此,这幅作品没有绘画技巧的痕迹。
《沐浴中的戴安娜》 让-巴蒂斯特-卡米耶·科罗 法国
戴安娜站在河畔,体态优雅地正待下水;画家以光、影效果,描绘了戴安娜优美、舒缓的体态,修长苗条的身材,体现出青春女子的生命活力;画家发挥了他对光、影的深刻理解,把祼体的戴安娜表现得脉脉含情,仪态万方。
《白奴》 让·勒扎特·迪·努伊 法国 南特美术馆藏
《白奴》的作者虽然在美术史上名不见经传,但他的这件作品却反映了一种艺术趋势。即尽力描绘令视觉愉快的、富有刺激性色彩表现力的生活画面,让人从画中去联想神秘的东方世界的美感与奥秘。《白奴》描绘的是土耳其宫中浴池内的白人女奴,她在池边休息,边抽烟边喝酒,显得放浪形骸;女奴裸体的色彩描绘,娇艳有余,结构不足,肤色呈粉润之状,解剖虽不合理,细节却一丝不苟,环境渲染十分成功,体现了浓郁的东方特点。
《布尔萨的豪华洗浴》 让-莱昂·热罗姆 法国
近东乡间风情是热罗姆醉心的题材。此画描绘的是乡间豪华游泳池里洗浴的女性,借以展示近东女子窈窕丰满的体态和阿拉伯人沐浴的习俗。作品重明暗对比,以揭示异域隐秘的风情。画家以细节描绘和情绪表现,描绘了豪华游泳池里的诸般风情。
《后宫露台》 让-莱昂·热罗姆 法国 私人藏
画家热罗姆是浪漫派画家德拉罗什的学生,却又极善安格尔严谨的线条。1856年,他曾赴埃及与近东旅行,收集和纪录了大量关于近东的风土人情,创作了一批极富东方情调的作品,轰动了整个法国画坛。热罗姆画的这幅《后宫露台》,描绘了阿拉伯王宫最隐秘的后宫生活,描绘了生活于后宫的王妃、宫女等女眷的闺阁生活,有的在洗浴,有的在清谈,有的在沉思……几乎都流露出一种惆怅与茫然的神情,华丽的露台,冰冷得象囚室,不见天日,只有露台外面才是晴朗的天空与清新的气息。从构图和色彩处理上,都遗留着古典主义原则的严谨性,注重细节的和谐对比,人物、服饰、建筑尤重质感的表现,充满异国情调。
《水烟筒的诱惑》 让-莱昂·热罗姆 法国日内瓦 科普斯美术馆藏
此画中,热罗姆描绘了浴池里的东方女子,体态窈窕,吹着水烟筒,这是东方阿拉伯人的习俗,周围建筑体现了阿拉伯风格。圆柱、细密的图案、喷泉等与洗浴的女子、波斯花纹的地毯,共同构成了阿拉伯情调,表现了“东方主义”的浪漫诗意。
更多女性人物油画沐浴图赏:
need-to-insert-img
《沐浴完的戴安娜》 弗朗索瓦.布歇
need-to-insert-img
《戴安娜和阿戴奥纳》 提香 爱丁堡苏格兰国家美术馆
《女神普赛克的沐浴》 弗雷德里克·莱顿
《海边的年轻女孩》 法国 夏凡诺
《沐浴者》 雷诺阿
《沐浴者》 毕沙罗
《洗澡》 古斯多吉耶夫
《源泉 The Source》,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
《洗浴》 布格罗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⑵ 一幅女孩赤裸打麻将的油画,解读声令画家恐慌
一幅现代画家的油画,据称在互联网上传播量仅次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梵高的《星空》,位居第三位。
关于这幅油画的解读近千种,它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随油画酱一起来看看被错误解读最多的油画——《搓麻将的女人》。
画家刘溢
《搓麻将的女人》是加拿大华人画家刘溢于2008年创作的油画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幅画作之前,刘溢还创作了一幅和这幅作品非常相像的油画《2008—北京》。
《搓麻将的女人》
《2008-北京》
一幅油画作品因评价和争议而从新绘制的情况并不多见,这幅看似简单的油画究竟暗藏什么秘密,为何引无数人为其争议,让画家看完解读后心惊肉跳,又从新绘制,这些解读又都是什么?
油画酱整理出来在网络上受认可程度最高的三个解读:
解读一:女孩们代表四个国家
作品中白衣女孩被解读为美国,画面左边女孩为日本,右边躺下的女孩是俄国,半裸上身坐立的是中国,站在一边红上衣女孩为台湾省。
根据这几个女孩代表的国家人们又展开联想,不仅分析她们穿衣打扮的含义,还有人把亮开的东风比喻为东风火箭,甚至连画中左边挂着的一幅人物肖像也被解读为几个伟人的集合。
细节图
解读二:女孩们代表不同的人群
这一种解读则把女孩们比喻成不同的阶层,躺下的女孩是染头发的年轻人,白衣服的女孩代表着富人,画面左边的女孩则是穷人,离我们最近的则是普通人,穿红衣服的女孩为进农村打工的打工者。
对于这些阶层,人们的解析成,年轻人没有话语权,不看牌局;打工者没有资格上桌;富人则有恃无恐;穷人则到处笑脸巴结人。
细节图
解读三:女孩们代表经济中不同的阶层
这个五个人分别代表了社会中不同阶层,画面左边为经济精英,白衣服的为外资,右边躺着的是政治人物,背冲人们的为民营企业。
对于这种分类人们的解读是,外资要面子,所以看起来光鲜;经济精英最无耻所以没穿衣服;而民营企业虽然弱势但也讲究场面,其中的牌局和人物形象也各有象征。
看完这些解读不得不佩服人们的想象力,对于这些解读画家刘溢说道:“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也非常欣喜可以看到这么多人议论这幅画中的含义,但是有些解读让他也心惊肉跳,远远超出了自己之前的设计,虽然解读众多并不是自己想要传达的。”
不知道各位能看到这幅画中蕴含的秘密了吗?
⑶ 油画 一个女人,长的很漂亮,抱着一个瓶子,那油画叫什么名字啊。或直接发上来也行
这幅油画名字叫做《泉》。
《泉》(spring),别名《春之仙女》,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于1830年至1856年所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藏于法国奥塞美术馆。
该画运用柔和并且富有变化曲色彩和柔美的曲线,表现出女性人体的古典之美。年轻的裸女手拿陶罐,让里面的水缓缓地倾例出来,微屈的双膝和因举起陶罐所表现出的肌肉曲线营造一种典雅、纯洁的脱俗之美。
在深色的背景下,一个裸体的少女正扛着一个水罐在洗澡。她柔嫩的脚下是质感很坚硬的青灰色岩石。周围零星地点缀着几朵娇小的野花,从而烘托出一种安静、纯洁的氛围。少女的身体以米洛的维纳斯的姿态反立,同样以柔美的曲线变化展现在眼前。
少女用两手扶持着左肩上的水罐,那清澈的流水正流过那玉雕一般的躯体二没有表情的脸上,现出一种纯洁、无邪的神态,尤其是那双美丽的大眼,更充满了童稚,如泉水般宁静、清亮。
(3)中国美女油画裸体大全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在西方古典艺术家的眼里,女性形象是他们普遍钟爱的表现对象,米洛的维纳斯,被奉为永恒的经典,代表爱与美的维纳斯,即使双臂残缺仍不失为一种美;提香塑造了乌尔比诺的维纳斯,达·芬奇塑造了好多女性形象,代表了古典艺术的典型形象。
安格尔的题材并不多,甚至反反复复画同一题材、使用同一造型——女性。
1830年,安格尔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开始为作品《泉》起稿创作,可是迟迟没有完稿。直至1856年,76岁高龄的他才在助手亚历山大·莱格菲和吉恩·保罗艾蒂安·巴尔泽的协助下完成此画。
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的“维纳斯”样式。
⑷ 刘海粟画的祼女是谁
刘海粟油画《裸女》走进春拍
人体模特在如今的美院里并不稀奇,但上世纪初在学堂中公然描绘全裸人体模特,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在刘海粟的艺术生涯中,最有色彩的一页就是震惊中外的模特事件,这一风波前后持续10年,影响了20世纪整个中国美术教育。近日,刘海粟1931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裸女》现身沪上,并将于6月初走进北京匡时春季拍卖会。 1914年春天,上海美专为加强学生造型基本功训练,率先使用女性人体模特。1917年夏天,在校长刘海粟的倡导下,美专学生在上海举办一个画展,其中几幅人体素描作品受到了社会守旧势力的强烈指责。有的人公开谩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并专门上书当时的江苏省教育厅下令制裁。刘海粟毫不妥协,团结志同道合者于1918年展出了人体油画作品。斗争最激烈的1926年,五省联军总司令、军阀孙传芳下令关闭上海美专并逮捕刘海粟。然而,由于孙传芳在当时的军阀混战中节节败退,因而一场长达近10年的人体模特之争偃旗息鼓。从此,女性裸体模特可以坦然走进课堂。
正因为这段故事,为刘海粟的人体作品增加了许多传奇色彩,成为中国人体艺术绘画发展的象征性艺术符号。即将亮相北京匡时春拍的油画《裸女》,尺寸为80×50cm,创作于1931年,是刘海粟第一次去欧洲考察时在巴黎所绘,选用的是西洋模特。作品完成后,1932年在上海北京路贵州路口七号英士纪念堂湖社举办的“刘海粟游欧作品展览会”上首次展出。
众所周知,刘海粟将他一生所创作的绝大部分共计316件油画作品捐赠给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却把这幅《裸女》藏在家里。不过,由于画人体在当时被认为“大逆不道”,《裸女》被涂上了厚厚的糨糊,弄得面目全非。当它被送到境外一家着名拍卖行鉴定时竟没人敢收;于是,主人将她送进上海油画雕塑院进行清洗,在一个半月的清洗过程中,不断有人慕名前往探望。2004年,作为上海某拍卖行的封面作品,《裸女》以286万元成交。
⑸ 以前有一幅着名油画,内容是战争中一个女性裸露上半身,举着步枪领导众人战斗,这画叫什么
《自由引导人民》。
《自由引导人民》(法语: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
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5)中国美女油画裸体大全扩展阅读: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七月革命事件,该画又名“1830年7月27日”,是纪念1830年7月27日巴黎市民为推翻波旁王朝的一次起义。
1815年拿破仑下台后,逃亡国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国当国王,这就是“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封建势力重新猖獗。
1830年7月,路易十八的继承人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增强皇权,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并宣布解散议会。
1830年7月26日,巴黎市民闻讯纷纷起义。他们拿起武器,走向街垒,为推翻这个复辟的波旁王朝浴血奋战,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最后占领了王宫,查理十世逃亡英国。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
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自由引导人民
⑹ 一位裸着上身,抱着一个陶罐儿的少女的油画叫什么名字谁画的谢谢
回答:名字叫做《陶》,它的作者是谢楚余。
1962年生于广东汕头市。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因一副油画“抱陶女”——《陶》而出名。
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研究生班,1992年完成研究生专业课程并任油画系讲师,1993年应美国加州设计学院邀请赴美作学术交流和考察。19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等学历研究生班。1991年参加"依维尔古典油画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当代艺术新材料研习班"学习。现为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
网络:《陶》
⑺ 寻找一副名画和名画的名字,画有一裸女和一个水壶,那女只是裸了上半身的,旁边还拿着一个像似陶瓷做水壶
谢楚余画作《陶》
⑻ 裸着上身的美女抱着个花瓶的画叫什么名子
<<陶>>
谢楚余简介:1962年生于广东汕头市.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研究生班.曾参加"依维尔古典油画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当代艺术新材料研习班"学习.现为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
1989年起,在广州,台湾和新加坡举办五次个人画殿.1993年及2001年分别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交流及专业考察,至今已游历了近三十个国家.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精致而严谨,典雅而洗,洗练的绘画风格.代表作有《中国少女》,《陶》,《木板上的拳套》等.
多次参加"中国油画艺术展","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中国油画精英邀请展"等大型画展.被《美术》,《中国油画》,《收藏天地》,《艺术家》,《画廊》,《现代画报》等杂志多次介绍并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等学历有专题报道.
⑼ 求:美女手里拿个花瓶往下倒水的油画叫什么
《泉》 1856年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加国·安格尔 法国
参考网络:
《泉》
安格尔从183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开始创作《泉》,但一直没有完稿。二十六年以后,当他已是七十六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这幅画是安格尔的得意之作。“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春活力,是他毕生致力于美的追求的结晶。这虽是他晚年的作品,但所描绘的女性的美姿却超过了他过去所有的同类作品。“泉”也是西欧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由此可见,安格尔的造型力纯粹是对现实的一种感性的占有,在他的构图创作中,只有当他的可能拜倒于女人面前时,他才创造了真正的艺术作品。
此品美在灵透自然,纯真无邪,西方少女的纯美于此一览无余。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不尽的怀思。
安格尔一生中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而且只有当他面对裸体模特儿时,他的现实主义真知灼见才特殊地显现出来。他曾说:“标准的美——这是对美的模特儿不间断观察的产物”,还认为:一幅画的表现力取决于作者的丰富的素描知识;撇开绝对的准确性,就不可能有生动的表现。掌握大概的准确,就等于失去准确。那样,无异于在创造一种本来他们就毫无感受的虚构人物和虚伪的感情。这位古典主义绘画的末代风流画家,吸收文艺复兴时期前辈大师的求实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这里所不同的只是,象马萨卓、米开朗基罗、乔尔乔奈等大师的裸女体现的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时代理想,而安格尔在裸女上所寄予的理想,则是“永恒的美”这一抽象概念。究其实,乃在于寻求以线条、形体、色调相谐和的女性美的表现力。这在他那些描写土耳其宫女的
路易斯·奥松维尔伯爵夫人
裸女画上尤为明显。晚年,安格尔画了这一幅《泉》,则进一步反映了画家对美的一种全新观念,那就是他深深觉得用精细的造型手段创造一种抽象的古典美典范的必要性。76岁高龄的安格尔,终于在这一幅《泉》上,把他心中长期积聚的抽象出来的古典美与具体的写实少女的美,找到了完美结合的形式。
他在这幅画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类普遍赞美的美的恬静、抒情和纯洁性。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 《泉》大概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就开始酝酿了,那是在1820年的事,为什么事隔36年后才最终完成此稿呢?这还得从他的学生保罗·巴尔泽和亚历山大·德戈弗两人说起。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他早在1807年就画过一些草图,后来不满足前人已画过的“维纳斯”样式,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有人认为这幅画最初是由上述两个学生协助完成的。 安格尔经常在同一主题或构思中进行复制,有时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工夫。
《莫特西埃夫人》
1857年,《泉》被迪麦泰尔伯爵收购,成为私人藏画品。后根据这位伯爵的遗嘱,他的家属于1878年将此画赠给国家,终于成为巴黎卢浮宫内又一镇馆之宝。
⑽ 抱罐子的半裸女人的油画叫什么名
你说的肯定是谢楚瑜的《陶》,这幅画好像有两个版本,一个有抹胸,一个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