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民间女道士王熹贞,23岁自称将“羽化”,结局如何
王焘贞,出生于嘉靖年间,是翰林学士王锡爵的次女,她生下来就患有皮肤病,体质十分弱,喜欢哭闹,父母都不是特别喜欢她,王锡爵深知,王焘贞长大之后嫁不出去,就早早给她定了娃娃亲。一些门当户对的官家子弟,在看了王焘贞之后,都纷纷不是很满意,就连王锡爵都自叹:这孩子还不见得能做我家闺女呢,哪里谈得上做别人家媳妇,不过还是将她许配给了一个叫徐景韶的官家子弟。
⑵ 江西龙虎山漂亮女道士是谁
妙妙。江西龙虎山漂亮女道士是妙妙,三天江西龙虎山·圣井山景区凯羡将有龙虎山十大最美道姑、二十位身着清凉比基尼、性感旗袍的美女们助阵圣井山漂缺蔽流,伏孙州一起来"发现圣井山之美"。
⑶ 女道士声称9月9日要成仙飞天,引众人前来见证,结果如何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也是从古代人们一直信奉的,说起道教,大家总能想起佛教,道教在历史上的地位其实并不弱于佛教,但佛教却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非常之大,至今依旧信佛之士非常广泛,佛教善于发展信徒,并且受众面积较大。而相比之下,不那么注重去发展信徒的道教就显得没有那么"出名",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道教依然对中国的民间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长大后的谢自然开始了自己的游历,她走遍大江南北,见识了很多新奇的事物,也提升了自己的内在修为,曾有这么一段话记录过她的经历"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不久离蜀,历经洛,抵江淮,凡有名山洞府灵迹之所,无不辛勤历览。"这种游历,一直到谢自然四十岁才结束,她返回了蜀中。
这时候的谢自然已经非常有名了,许多的老百姓称她为"女神仙",但是当地刺史却不以为然,他甚至不相信谢自然会有如此"神力",于是他邀请谢自然吃饭,想一探究竟,把谢自然关在了一个房间里,一个月没有给谢自然饭吃,一个月后,他以为谢自然肯定活不了了,没想到谢自然不光活着出来了,并且出来的时候依然肤体宛然,声气朗畅,因此,这让大家都十分的叹服。
后来根据记载,谢自然告诉大家,她将在九月九日飞升上天,引得众人议论纷纷。"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谢自然白昼升天,引得数千人瞻仰"朝廷也得知了这件事,自此,谢真人的大名传遍了唐朝,谢自然也成为了道教的经典人物,但是飞升上天这件事到底真相如何呢?
⑷ 那个自称要“飞升”的23岁女道士,吸引了十万群众围观,后来怎样了
道教是我国一个很古老的宗教,它比佛教的历史还要悠久。战国时期的老子就提出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而自古以来就有无数的人为了长生不老而前仆后继,她们相信道教,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得道成仙,像我们所熟知的秦始皇也是一个信奉道教的人,她为了能够长生不老而请很多道士来为她制作仙丹,最终她也是死于仙丹。然而事实上真的存在上天飞升这种结局吗?今天我们真是要讲述一个关于23岁女孩声称可以上天飞升,引得10万全国群众都来围观,那么结果如何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老的时候那是一个人的悲哀,在自己还没出嫁的时候就失去丈夫了,于滑乱是就只能守寡一生了,虽然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她会选择这样的结局,或许这样反而对她是最好的。所以那些宗教只不过是用来让我们得到更好的解脱而已,我们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但是我们一定要理智对待。
⑸ 女道士自称将得道飞升!十万百姓前来观看,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这位自称得道飞升的女子就是王焘贞,她出生于嘉靖年间,众所周知,明朝的嘉靖皇帝是非常崇尚道家学说的,因此在当时的社会中,道家思想也拥有了非常广大的受众群体。虽然说道家的思想与传统统治者所推崇的管理理念并不相似,但是嘉靖皇帝却认为,道家思想才是一个国家真正应该大力宣扬的宗教。
对于王焘贞来说,她的人生过得并不顺利,虽然说她是翰林学士的女儿,家庭背景也是比较好的,但由于她小时候体弱多病,且长相也比较平凡,因此,王焘贞的父母对于这个女儿也是并不宠爱的。在封建社会的体制之下,女孩子一般早早就会被父母定亲,嫁与别人,然而由于王焘贞的个人条件较差,因此,就连王焘贞的父母也并没有对这个女儿的成长有着应有的关心,而就在王焘贞的父母以为她嫁不出去的时候,却有一位官家公子徐景韶与她定了亲。
结语
对于王焘贞来说,得道飞升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一件事情,但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显然是更加完美的。从王焘贞的故事中就能够感受到,在那个封建社会的体制之下,身为女性也是有着许多无奈之处的。如果说当时的王焘贞能够有更好的人生选择的话,或许她也不会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生命。
⑹ 唐代女道士是哪几位她们有什么传奇故事
女道士作为土生土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职业,虽说女道士自古有之,可是到了唐朝才把这个行业推向颠峰。行业代表基本上分两拔,一是公主派。一是才女派。最为着名的才女派是鱼玄机和李季兰。公主派则为玉真公主。
鱼玄机作为才女派的代表,其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她本为唐懿宗年间长安落拓士人家女,原名鱼幼薇,“性聪慧,好读书,尤工韵调,情致繁缛”。然而,因父亲早亡而落个家道衰落。于十五岁时,被世家弟兼状元郎李亿纳为妾,郎情妾意,但不被正室容。于是,在短短几个月后终被遣出家。
她的传奇,便是来自于出家为道的日。鱼玄机极富才情,她的诗作在她十一二岁就已在京城内传开,并引起了当时名满长安的温庭筠的关注。温庭筠曾专程去探望过她,还经常帮衬于鱼家,只是年龄的差距,加之容貌的悬殊,一段才子佳人的美话并没有得以传唱。不过,两人依然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直至鱼玄机遁入道门。接下来,便有了那段更传奇的故事。
时年,遁入道门的鱼玄机邂逅了年轻的才子李亿。只是本以为“郎才女貌”的佳话就此可以唱至不休,谁曾想当她在道观中苦捱了三年后,得到的却是李亿已携夫人远赴外地做官,早把她抛到九霄云外,悲愤的鱼玄机因此而写下尘橡了后世传送千古的诗名:“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至此后,心灰意冷的鱼玄机,就道观中大开艳帜,日日纵情于人间。只可惜,得罪了酷史,而因误杀婢女被处斩刑,死时才26岁,直应了那句“红颜薄命”!
具有“江南佳丽”之美称的李季兰,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名李冶。其因“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而显赫于道教史上。
她十一岁时被送入道观,原因不祥。据传,是因其六岁时写下的一首咏蔷薇的诗惹的祸,其中有这样的两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她父亲认为不祥,见其小小年纪就知待嫁女子的心,长大后恐失妇德,于是将其送入道观以求让其静心。
入道观后,改名为李季兰的她每日野斗做诗、弹琴倒也清净自在。转眼间她已到十六岁的妙龄年纪,对观中生活渐觉寡淡无叶,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当时有许多文人雅士来观中游览,见其清秀无常便常与她逗笑,李季兰每每以秋波暗送。不过仅此而已,直到遇到隐居在剡溪的名士朱入,言谈投机,一见如故。以后便常到溪边与朱放相会,游山玩水。不久朱入去江西为官,两人不得不挥泪而别。
就在李季兰难舍旧情的时候,又有一位才华横溢的男子拜访了她,这人就是着名的“茶圣”陆羽。二人亦一见如故,经常“煮雪烹茶”,对坐清谈。只是,因二人碍于身份,不能婚嫁,只能互为知己。当时,陆羽有一个朋友—僧人皎然,也加入到他们中间。于是,三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词,颇为和谐。李季兰也曾钟情于皎然,不过皎然却心如止水不为所动。李季兰最终叹道:“禅心已如沾呢絮,不随东风任意飞。”
后来,随着李季兰的诗名越传越广,加上由她引发的诗友会集活动扩大,所以,在当时李季兰这个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后连唐玄宗也听说了,于是传旨于她上京面圣。这对她而言可是极大的殊荣,只是,此时的她已是四十多岁的“半老徐娘”,这使她不免又悲又喜,作诗道:“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归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漫相峰。”
然而,就在她赴往长安之时,“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西逃,而李季兰也战火中不知所终。真应了那“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诗句。
公主派的代表玉真公主,为唐玄宗的同母妹妹,母亲德妃在其两三岁时被武则天派人杀害并抛尸野外。
玉真公主的童年,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这是因为在她成长的时候,恰好是宫延斗争最错综最血腥的时候,最积极参政最飞扬跋扈的公主,恰好下场最惨。所以,目睹此惨象的她便产生了远离权势中心的想法,并于十一二岁的年纪,开始慕仙学道。
于是,在她二十岁左右便向父亲唐睿提出了出宫做女道士的请愿。父亲唐睿作为当时的皇帝当然不会轻易同意,但因其很坚决并提出“为母亲祈福”的理由,唐睿宗因也感念其母的惨死是需要超度的,便应允了她,并给她修建了一个超豪华的道观,此道观可谓“璇台玉榭,宝象珍龛”。据说,同时入住的还有不少皇家乐团的退休歌跳舞女郎及退休宫女。玉颂兄磨真公主的道观俨然就是一座女子宫殿。此外,还模拟了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修建了人工山水景致。公主的服侍用度,依然按照皇家待遇—甚至更高。此有唐诗为证:“知有持盈玉叶冠,剪云载月照人寒”,持盈就是玉真公主的名字,她有一顶玉叶冠,是无价珍宝,“时人莫计其价”。而且,每到清风朗月之夜,道观里便会传出笙馨的清音,歌舞女郎在人工山水里,上演着仙游的人间戏剧。
如此看来,玉真公主的道观生活,远比出嫁的其他公主的凡人生活自在逍遥得多,俨然就是一个单身女公爵。122
⑺ 1579年,一位23岁的女道士,为何要在10万人面前白日飞升
明嘉靖年间的一天,翰林学士王锡爵家添了喜事,夫人生下来一位女婴。这是王锡爵的第二个女儿,取名为王焘贞。
但欢喜过后,这个女儿却让王锡爵一家都愁眉不展了。因为王焘贞经常闹病 ,所以羸弱不堪,面如黄蜡,还生了一身疥疮,这如何让人喜欢得起来?但偏偏有人就喜欢,总有同僚来王锡爵家定亲。对此王锡爵心知肚明,这哪是看中了自己女儿,分明是看中了自己翰林学士的地位罢了。
王锡爵都一口回绝,并放出话去:“我这次女,还不见得能在我家,当几年的闺女呢,如何敢做别人家媳妇?还是带搭算了吧。”
万历七年(1579年)的九月九日到了,据王世贞所写的《昙阳大师传》记载:有十万人,见证了王焘贞的“白日飞升”,即:坐化而死,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
除了王世贞外,远在浙江从未跟的王焘贞有过啥交集的徐渭,也写了篇《昙大师传略》:梦月轮坠于床而孕……五岁剪纸作画,却是观音……对此,恐怕连王锡爵也只能表示:虽我是她的亲爹,但她耐逗的事,还是你们说了算!
诗人屠隆,也大笔一挥,一口气写了六篇《恭送昙阳大师》的诗歌,其中一篇是这样写的:西天西去指恒沙,东海东头枣似瓜。斜日乍明秋潦尽,万人相送踏层霞。
这就是发生在公元1579年,10万人,见证昙阳子白日飞升的事件。
其实,王焘贞本是一位可怜人,幼时羸弱不被家人疼爱,长大后又是未婚夫死后遭受打击,以至于,应该是精神方面出现了些问题,最终明明绝食而死,却在如此包装下,堂而皇之地变成了奇幻无比的仙人白日飞升……
⑻ 句容茅山道士有女网红
没有。
有网友晒出一组在句容茅山道院传度活动中拍摄的照片,使照片中一名身穿道袍的女亏唯道士走红网络,不是网红。
这位最美女道士就被热心的网友搜索了出来,原来她不仅仅是最美女道士,还是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来自山西太原的她经营着五家连锁咖啡店,与此同时她还一直潜心修行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付出了很多努力,听说她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到了许多需御空袜要帮助的人,为他们指镇激点人生迷津。
⑼ 致敬徐霞客
我国古代的旅行家中,以平民身份闻名于世的,外有汪大渊,内有徐霞客。汪大渊的旅行重在海外,而徐霞客的旅行重在国内,这是一种独特的互补。
和古今中外穗猜所有的旅行家相比,徐霞客最独特的意义在于:他是以性灵游以躯命游,是最纯粹、最专业的旅行家。父亲徐有勉常带家人往来于苏杭之间进行“家庭游”
少年时代的徐霞客和天下读书人一样,也参加科举考试,希望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他15岁首次参加“童子试”,未中,从此便与科举彻底告别,顺应内心的召唤,准备问奇名山大川。难得的是,徐霞客的父母非常开明,他们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徐霞客的父母是有远见的。他们不仅明白自己孩子的天赋所在,而且相信他能闯出一条路来。
在父母的支持下,徐霞客从15岁开始便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的志向中。史料记载,徐霞客从此开始博览古今史籍、地理地方志、山海图经、游记等书籍,尽一切努力为自己的旅行做准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徐霞客从家乡江阴出发,赴浙江宁海旅游。至此,他一生壮游的序幕正式拉开。
氏激 江阴地处长江三角洲出海口南岸区域,是长江中下游的控扼中心、内外窗口,境内河渠纵横,襟江带湖,土地肥沃,是鱼米之乡。应该说,江阴县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少年徐霞客发愿问奇名山大川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徐霞客在晚年着作《溯江纪源》中说:“江河为南北二经流,以其特达于海也。而余邑正当大江如海之冲。邑以江名,亦以江之势,至此大且尽也。生长其地者,望洋击揖,知其大不知其远;溯其源者,亦以为发源岷山而已。”之后,壮阔的旅行不断延展,徐霞客踏访了按现今区划而数的21个省,100多座城市,探过500多个岩洞,游览的桥有1000多处。
中国人论功名富歼族袜贵,首先喜欢讲出身。我们探查徐霞客的身世,发现他的祖上,也就是他的高祖徐经曾是江阴巨富。到其曾祖徐洽这一代,家产也算富裕,曾拥有田产12000多亩。祖父徐衍芳时家道中落,但仍拥有较多田产。至徐霞客父亲徐有勉基本就是普通人家了,但有一样不普通,就是从祖辈传承下来的家训和藏书,这成为徐霞客成长的精神富矿。徐有勉常常带着家人往来于苏杭之间,进行“家庭游”,这样的家风对徐霞客的影响也是必然的。
徐霞客的母亲王孺人是一位见识不凡、胸怀博大的女性,她是徐霞客这位旷古游圣背后的英雄。徐母出生在江阴金凤乡东常村一个书香门第,耕读世家,从小就聪明勤奋。19岁嫁到徐家,生下徐霞客。
少年时的徐霞客是一位“调皮捣蛋鬼”,应试科举的书不好好读,整天沉浸在古今史籍、山海图经等“冷门”书籍中,还动不动就私自爬山、登峰、潜水,喜欢像鹰一样飞在高空,像鱼一样畅游水中,极尽个人所能,而且做得像模像样。徐母对此因势利导,鼓励儿子立天地之志,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母亲的呵护鼓励下,徐霞客一面如饥似渴地阅读历史地理和游记类书籍,一面开始在家乡附近游历。
正当徐霞客踌躇满志为自己的人生壮游做准备时,父亲徐有勉不幸病逝。这一年徐霞客18岁。欲问奇于名山大川,又不能把日益年迈的母亲丢在家里,徐霞客心里矛盾之际,母亲却鼓励他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顾及自己。为了鼓励儿子远游,徐母特意为他制作了一顶帽子,史称“远游冠”。从此,徐霞客带着母亲的激励和叮嘱,一次次出发,“定向而往,如期而返。”这是他与母亲的约定,也是他坚守的孝道。
有一次,徐霞客在游武当山时,“忽忆日已清明,不胜景物悴情。遂自草店,越二十四日,浴佛后一日抵家。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当时的榔梅树不仅属于珍稀树种,且被奉为武当山“圣树”,其果实也被寺庙列为“禁果”。曾有道士偷偷带出去三四枚,被发现后受到严厉惩罚。徐霞客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孝心,主动向观主索要,在游记中他说:“形状和金橘相同,渗出蜂蜜一样的液汁,金的外表,玉的质地,非凡品也。”这次,他一共得榔梅果8枚,除自己尝一枚外,其余全部带回给母亲做了寿礼。
徐母不仅在教育孩子方面成功,在治家方面也很在行。徐有勉病逝后,徐母在操持家务之余,发挥自己纺纱织布的特长,开设工作坊,带领村民从事纺织业。经她手纺织的布密而细,平整光滑,购买的人都能清晰辨认出“徐家布”,在当地集市上成为抢手货。
徐母还是一位有远见的女性。为了保存先贤的书画、诗文作品,她与儿子商量建立了晴山堂,将94篇诗文墨宝刻于石上留传下来,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
徐母的这种爱,是大爱,她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赞誉为“东海贤母”。而作为儿子的徐霞客,他的孝,是大孝。父母健在时,他孝父母之志,游必有方,定期而往,如期而返,不让父母担心。父母去了,他收起行装,守孝三年。“穷游”的他一点不比今天的“背包客”舒服,曾有学者测算,仅徐霞客最后西行云南三年的旅费,折合人民币就为16万到20万元,这在今天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么徐霞客长年的旅费来源有哪些?他在旅途中的“吃住行游购娱”是怎么进行的?
答案如下:家庭支持。徐母所织的“徐家布”有很好的效益,这应该是徐霞客早期的主要旅费来源。徐母去世后,徐霞客也靠变卖、抵押田产作为支撑。 朋友接济。如在云南受到土司木增的帮助。还有官员朋友送他一块马牌。马牌是古代官员拥有的“公务证件”,有了马牌,徐霞客可在全国任一驿站免费休息,还可以征用民夫为其抬轿,用处很大。 僧人道士的帮助。徐霞客一介布衣,既需要僧人作向导,又需要在寺庙借住,并用斋饭。自己克服困难。“暝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食”。
总体来说,徐霞客是“穷游”,而且一点不比今天的“背包客”舒服。
徐霞客特立独行的旅程,不仅描绘出精彩的山河图景,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崇高而有趣的灵魂。他的旅游是愉悦非凡、充满无限惊奇的:“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他看到的风景是惊心动魄的:“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及若镂雕,形欲飞舞”;更有“龙秋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
“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秾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欲仙也!”就连我们的大文豪鲁迅先生,读此游记后也不禁写下“独鹤与飞”的遐思,他多么想变成一只仙鹤,与徐霞客一起到这奇异的世界里遨游啊!
在游雁荡山时,有时“如行刀背”,而且所经境地,难以容足。徐霞客在山崖上踌躇再三,不敢再由原来的小道返回,只能叫仆人脱下裹脚布接成布绳,依次从悬崖上悬空而下。等下到石级处,仅能容纳双脚,再没有多余的地方。遥望悬壁下面,深有百丈。后来,他们竭尽全力挽布绳腾空跳跃,才攀到上一层的岩石上,得以脱险。
除了自然之险,还有人祸:如衡阳遭遇劫匪,靖州遭遇小偷,到云南,一直跟随多年的旅伴顾仆竟然携款潜逃,卷走了丽江土司送给他的“黑香白镪十两、黄金四两”。他走出洞口对众人说,洞里没有鬼怪,却有奇特壮观的风景。在赴云南的万里遐征中,徐霞客有一位同伴静闻和尚,他曾用指血抄写了一部佛经,他要和徐霞客一起去大理,将这部佛经供奉于鸡足山道场。不幸的是,他们在湘江遭遇劫匪,悲惨逃命,静闻受劫匪刀伤,几天后病死在广西。
“必窆骨鸡足山。”这是与徐霞客萍水相逢的“驴友”静闻留下的遗言。一位日益年迈、在万里孤旅中跋涉的人,要为一位已死的人实现遗言吗?回答是肯定的! 一年后的冬天,徐霞客背着静闻的遗骨和那部经书抵达鸡足山。他抵达的时候,鸡足山古寺中的众僧无不动容。这是徐霞客对诺言的履行,对逝者的告慰。虽然萍水相逢,当事人已逝,我也要跋山涉水,不远千里来完成他的遗愿!
一次,徐霞客准备进入湖南的麻叶洞。当地乡民拿着镰刀、木棒守在洞口,其他人则放下手中的劳作,把洞口团团围住。他们担心徐霞客能否活着出来,因为传说洞中有神龙、妖怪,还有蟒蛇,会吃人。徐霞客面带微笑,从容拿起火把进入洞中。在洞中,他亲身感受了洞里的天然奇景。完成探险后,他走出洞口,对守在洞口的一百多人说,洞里没有鬼怪,却有奇特壮观的风景。大家看到徐霞客神清气爽,讲得神采奕奕,无不敬佩。
徐霞客不仅挑战一切,而且从不迷信权威。他痛恨因袭附会,以讹传讹。他说“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藉所蒙。”登顶天都峰,徐霞客感觉“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再爬上莲花峰顶,果真发现“其巅廓然,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因而得出莲花峰是黄山最高峰的结论。这一发现令今天的测绘专家啧啧称奇,因为现代技术测定,莲花峰海拔为1864米,天都峰海拔为1810米,两峰高度相差54米,而两者相距1100米,一般人是很难通过目测发现这一差距的。
53岁的徐霞客准备继续西行进入缅甸时,遭到了土司木增的善意阻拦,木增说,五月的丛林中瘴气甚厉,还有野人出没,随时会有性命之忧。而此时,由于长年奔波,徐霞客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了,最重要的是双脚磨烂,用他自己的话说“两足具废,心力交瘁”,权衡再三后,徐霞客最终放弃了进入缅甸的念头,这是徐霞客旅行30多年来第一次主动放弃。云南,也成了徐霞客人生旅程的终点。
这一年是1640年,徐霞客再也走不动了,而且病情不断加重。看到这种情况,木增果断派遣八个精壮纳西族汉子,将徐霞客用竹椅抬回几千里之外的江阴老家。这些纳西族汉子遵照木增的嘱托,穿山越岭,披风沥雨,历时半年,把徐霞客平安抬回了老家。几个月后,徐霞客在病中与世长辞。
据说,徐霞客临终时对儿子交代,他死后头要朝向云南方向,意在表达对木增的感激之情。徐霞客在丽江期间,对这位木土司热衷中原文化十分钦佩,便“连宵篝灯,丙夜始寝”,完成了木增《云薖淡墨》书稿的整理编校工作,并为木增的《山中逸趣》集写序言等。同时,还指导木增的儿子木宿学习写作。木增对徐霞客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尊重。
今天,当无数的旅游者在丽江木府博物院门前驻足,瞻仰木增和徐霞客的雕像时,仍会被那段高尚的友谊感动。 死不恨矣,他是真正的旅行家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徐霞客客观评价了自己的一生,他说:“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死而无憾,足矣!
作为职业旅行家,徐霞客首先在旅游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因为他卓越的旅行,也使他成为当然的地理学家。“他是中国山岳地理研究的鼻祖。由于徐霞客的卓越贡献,我们应该把他看作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地理学家之一。《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具有世界性的科学文献。”作为一位科学家,他不信鬼神,对地貌、溶洞、水文、动植物、温泉、地质等众多方面都有真实、准确、细致的记录,共记录地貌类型61种、水体类型24种、动植物170多种,名山1259座,岩洞溶洞540多个,50多处文物古迹,网络全书式地提供了地理学方面的史料。为此,我们可以从下面一张表格中对比历代地理名着的考察记录情况(见表)。
此外,徐霞客所考察的喀斯特地貌比西方早200年;他弄清了珠江源,纠正了《大明一统志》的错误;纠正了《禹贡》的错误……因为旅行,他已经将自己铸造成了一位卓越的地理学家!
在文学方面,徐霞客可以称得上卓越。他“据景直书,模范山水”,形容物态,摹绘图景,不仅文字功夫非同一般,而且“风格”独树一帜。他的游记天趣横生,气象万千,高山大河,源流曲折,喧腾纸上,所记奇景胜迹,灿若繁星,无不让读者称奇赞叹!他现存37首古诗,也证明着其文学方面的实力和才华。
比如他写山峰:我欲倒骑玉龙背,峰巅群鹤共翩翩。 写大海:万壑归同一壑沤,银河遥点九天秋。写瀑布:珠玑错落九天影,冰雪翻成双壁喧。 写积雪:北辰咫尺玉龙眼,粉碎虚空雪万年。写梅花: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写友情: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
在生态学方面,徐霞客不仅综合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洋溢着对大自然的热爱,这种纯粹的“中国的自然之爱”,让我们真切感觉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
同时,徐霞客还详细记录和反映了民族地区的游历情况,涉及瑶族、壮族、苗族、纳西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等,是古代内容丰富的民族学调查实录。他广泛接触明朝末年社会各个阶层,记录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提供了一部明末社会情况的信史。
当然,在励志方面,徐霞客和他的游记也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之源。先不说他遭遇盗贼、战胜饥饿和探险的艰难,单就长期坚持写日记就足以见其恒心。现存63万字的游记,不仅是我国古代游记作品中规模最大的鸿篇巨制,也是对无数写作者专注于一事的励志丰碑。当今天的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书房里,还心存埋怨或懈怠时,不妨想想一千多年前那位“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的大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从22岁开启探险之旅, 51岁作人生的最后一次出发,53岁因“两足俱废”而东归,54岁去世。这一生中,他只做了一件事,旅行,不懈的追求诗与远方。更可贵的是,在那个应举成风的时代,徐霞客选择了一条艰难无比的道路:以生命为代价,以考察大自然为己任,置身风雨寒暑、悬崖峭壁,四处游历,创下众多历史之最,被誉为“旷世游圣”。
徐霞客留给我们的财富是立体的、巨大的,他用最独绝的旅行,最精美的文字,描摹了世间最奇妙的风景,表达了最高洁的情感,追求着最和谐的天人关系,铸造了最真实的科学精神,这不仅是徐霞客成功的根本所在,也是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旅行家?旅行者和旅行家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现在,纵览徐霞客的一生,可以得出这样的“答案”:成为一名旅行家最核心的标准有两条,一要有载入史册的旅行经历,二要有不朽的游记作品。
⑽ 现在比较有名的道士
、吴诚真
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女,1957年年出生,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历。1984年在武汉市长春观出家,拜北京白云观第23代方丈谢宗信大师为师。兼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武汉市道教协会会长、武汉长春观方丈。
吴诚真生于湖北武汉,家里的宗教氛围也很好,始终存有书香门第之气。从小吴诚真便爱读书,熟读西游、水浒、三国,喜欢花木兰、苏武、关公。
2009年,湖北省武汉市长春观住持吴诚真大师正式升座为方丈,这是我国道教历史上首位坤道(女性)方丈。在道教中,
。
4、刘景花
刘景花,俗名是刘美善,1991年出生于哈尔滨,身高173,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舞蹈专业。如今是扶风县聚仙观的主持。她曾卖掉了自己在哈尔滨的房子,在陕西扶风县的乡村建庙。被称为“中国最美女道士”。
刘景花,身材高挑,五官清新脱俗,气质出众,网友都觉得她出家实在是太可惜了!她之所以做了道士,与其家庭影响也离不开关系。她的家庭中,有四个人都出家了,姑姑当了尼姑,伯父也是道士,表弟在寺庙当了和尚。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原来刘景花的父母很小就离婚了,后来刘景花就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家庭条件很好,奶奶信仰神仙,刘景花也因此深受影响。正因为这些原因,让她看破红尘,最终出家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