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剧五女拜寿的结局是什么
结局:末场是杨夫人六十大寿,长婿俞子云、次婿丁大富、次女双桃被二老痛斥都是大快人心的,包括陈松年一家六口登门祝寿当面道歉,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最后,高堂之上,张灯结彩,邹士龙也和翠云成婚,五女拜寿变成了六女拜寿,这个结局算是给泪痕未干的观众送上一份暖心的安慰。
《五女拜寿》讲的是杨继康做寿,五个女儿女婿前来祝寿,因养女三春及婿邹应龙礼薄,杨夫人甚不悦。后杨因事获罪,投靠各女均受拒,唯三春夫妇将其收留。后邹中举,杨亦沉册仿毕冤得雪,因前情不认众女而只亲三女的故事。是一部着名的越剧剧目,同时也有秦腔和潮剧等。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州芹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大雀的历史性演变,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2. 谁被称为京剧界的第一美人
中国国家京剧院演员、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李胜素;北京京剧院演员、工梅派青衣窦晓璇;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演员王梦婷;堪称是当代京剧界“老、中、青”三代“美人”的典型代表!
作为中国京剧第一人,李胜素成就斐然获奖无数,1987年获得“首届CCTV全国青京赛获优秀表演奖”;1991年获得“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表演奖”;1996年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7年获“古巴第十四届·杰出青年艺术家”称号等等。
3. 中国五大戏曲都有什么戏曲
京剧、豫剧、评剧、越剧与黄梅戏。
1、京剧被称为东方的“歌剧”。京剧在19世纪中期的都城北平产生,安徽的徽调轮碰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相互统一而形成了京剧。并在清朝年间宫廷内得到空前繁荣。它以西皮和二簧的腔调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认为是中国的国粹。由于京剧在国都的快 速发展,它的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也不断提高,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2、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来的。因河南简称“豫”,所以就称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豫剧成为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 河、淮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3、评剧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形成于唐山,所以又叫“唐山落子”。评剧源于冀东民间歌舞“秧歌”,民间农历新年花会活动中以秧歌为主要表演形式,秧歌由两人对歌对舞,群体为之伴唱伴舞,锣鼓击节,唢呐或丝竹配乐伴奏,歌的内容主要是民间生活故事、历史人物、四季风光。
4、越剧的前身是流行于浙江嵊县一带的“落地唱书”,后逐步发展成为“女子绍兴文戏”, 40年代初女子越剧在上海发展极快,融合了昆剧和话剧的精华,逐渐成熟。以尹桂芳、徐 玉兰、王文娟、袁雪芬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在体制与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新编越剧《祥林嫂》的演出在越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正是这批老艺术家创造了 越剧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
5、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一种民间小戏,18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 毗领地区形成,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结合了当地的民 间艺术,用当地的方言歌唱、说白,独树一帜,被称为“怀腔”或“怀调”。
戏剧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甚至杂技等,这有别于西方的歌剧、舞剧和话剧。
4. 中国五大剧种是什么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分别是指京剧、越亩乎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而在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颂镇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迅樱悉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
5. 你觉得哪位黄梅戏女演员最美美在哪里
我认为是马兰。她是当年的“女驸马”,她是“唐僧的母亲”。看看她这些照片,你就会发现她当年有多么美。
马兰是黄梅戏演员,演唱过《女驸马》等经典黄梅戏,还出演过《西游记》、《严凤英》等影视剧。马兰的丈夫是文化学者余秋雨。
马兰年轻时。
马兰,1962年生于安徽太湖县,1980年从安徽艺术学院毕业,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工作。1981年,马兰赴香港演出黄梅戏《女驸马》。
马兰出演黄梅戏《红楼梦》。
1980年,马兰出演戏曲电影《李天保娶亲》。
1983年,马兰出演杨洁执导的电视剧《西游记》,扮演唐僧的母亲。马兰在剧中出现的镜头不多,温柔美丽的形象却令人印象深刻。
1984年央视春晚上,马兰短发粉衣上台,表演了一段《女驸马》。马兰的短发打扮,引发了当年的女性发式风潮。
1984年,马兰出演戏曲电影《龙女》。
1988年,马兰出演电视剧《严凤英》,在剧中扮演严凤英。凭借这部剧,马兰获得第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第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主角。
马兰扮演的严凤英。严凤英是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1968年,严凤英不堪凌辱自杀身亡。
1988年,马兰出演戏曲电视剧《劈棺惊梦》。
杂志封面上的马兰。
马兰和余秋雨。两人的年龄相差16岁。
马兰和余秋雨。2000年左右,马兰逐渐离开舞台,淡出公众的视野,夫妻俩目前主要居住在上海。
马兰近照。
短发马兰。
黄梅戏迷来说,杨俊这个名字无人不知。她是着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她俊秀俏丽的扮相,柔美温婉的声线和细腻唯美的表演,与马兰、吴琼、袁玫、吴亚玲并称黄梅戏五朵金花。她生在安徽,她最早成名作是在1987年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孟姜女》而声名鹊起,赢得 社会 各界的广泛好评。1989年,她离开故乡安徽,来到湖北黄冈,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组建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成了那里的当家人。
将黄梅戏扩大区域,表演和推广黄梅戏,是杨俊神圣的使命,永远走在前方的路上。2009年,杨俊辞去了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院长职务及在黄冈苦苦打拼19年的一切,调到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延伸自己的艺术舞台,让黄梅戏从民间走向都市,在荆楚大地上传承发展。引导更多的年轻人去探求寻觅黄梅戏的艺术魅力这就是她的梦想。
作为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肩负着楚剧、汉剧、黄梅戏多剧种的传承和发展,她是荆楚文化的使者,优秀传统戏曲的传播者。作为人大代表,杨俊的每一份建议都与传统戏曲的传播与传承紧密相关。在杨俊等戏曲传承与推广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优秀传统戏曲正浸润着荆楚大地。
有很多人喜欢杨俊,不止因为她是个大美人,如今年过半百的她依旧美丽、善良、率真、阳光、坚强。脸上始终保持着真挚的笑容,为了黄梅戏,她一辈子没有孩子,深感遗憾,但她为了自己心爱的黄梅舞台,她不后悔,只要站在舞台上,一切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黄梅戏就是她的精神支柱。期待她的戏曲艺术人生在未来更加精彩。
黄梅戏演员谁最漂亮,首选韩再芬和马兰。两位在于外表来看,难分伯仲,风采各异,。
韩再芬长相年轻时如出水芙蓉,清新脱俗,秀而不媚,年纪稍大后脸上线条流畅,轮廓分明,仍不失为女人风姿娉婷,蕙心兰质之美。
马兰则是长相甜美,气质高雅,多年以后看到她的出演,仍不失其风韵十足,一颦一笑之间,仿佛仍是十几岁时那翩翩起舞的美少女。
在黄梅戏的舞台上,马兰是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韩再芬年龄比她们要小,属于黄梅戏演员里面的后起之秀,所得奖项很多,论成就她们也不相上下。
再说说她们的唱功都各有什么特点。
韩再芬的黄梅戏婉转温郁,自清不扰,有如一缕空谷里的幽兰,素雅相柔,又有词落青衣般墨香盈室之美。
马兰一首黄梅戏,能把它唱得如小桥流水般流畅自然,优雅信步,也能把它唱成古韵流芳,娓娓而来,仿佛那是一曲来自天籁,妙自天成的靡靡之音。
总之,两个人无论在外表的靓丽,演唱的成就都在一个层次之间,很难区分谁孰强孰弱!
第一马兰、第二韩再芬。马兰长相甜美,气质优雅,应该本人比照片好看。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她的黄梅戏电影和电视剧,电影龙女里很美,劈棺惊梦等等,都很喜欢。因为马兰而喜欢黄梅戏!
黄梅戏女演员中马兰算是美人了,其他的黄梅戏女演员长的也都不错,在1984年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上,马兰唱了两段黄梅戏选段,尤其是第一段唱的是《女附马》。其甜美的声音,字正腔圆,标准的唱腔,优美的一招一式,年轻美貌的容颜倾倒旡数黄梅戏迷。即使不是戏迷,也被马兰的表演功力和漂亮的外表所折服。感觉上帝的不公,马兰集才气,智慧,美貌于一身,平民百姓有羡慕嫉妒恨的想法。由于84年春晚是央视第一次办,舞台背景也没有,灯光也暗,主持人还使用有线话筒主持晚会,音响灯光舞美及联欢埸地效果和现在比,简直是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过哪次晚会采取的近距离联欢形势,还是很亲切的。
乔治评论:我认为,中国绝佳美女如云。很多都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现代黄梅戏演员中比较突出的当然是韩再芬和马兰等。衡量美女的标准不只是外表长得天姿国色,还要看气质。何为气质,就是有文化功底,“腹中有诗品自华”。内在美的外在显露,才能让人着迷。同性见了羡慕,赞赏。男人见了陶醉,倾倒,回首难忘,像美酒回味无穷。男人如果有才华品行高尚,又有男人的英俊潇洒,有这样的美女相配,一定是优生优育,良好的基因才是多生的根本理由!我就基本具备男人优秀的基因,外貌体魄和品质,但艳福不济,叹息!笑。
对听众来说,演员漂不漂亮,并不重要。严凤英长相一般,王少舫甚至可以用丑陋来形容。但他们的艺术好,唱腔深入人心,所以人们就不会苛求完美,要求演员必须长成什么样子。反倒是现在的很多演员,唱的不咋地,动不动就拿颜值说事儿。黄梅戏的几朵金花中玩,吴琼是最丑的,但唱得好。韩再芬样子不错,可唱腔改动太大,失去了黄梅戏本来的韵味。长得好的人满大街都是,丝毫不稀奇。只有在艺术好的前提下,样子可以锦上添花,否则,说啥都白说!
我认为韩再芬最美,唱腔也美!
你应该问一声:你想让化妆师把那个演员化得最美?
韩再芬没有黄梅戏的韵味,只有马兰才算黄梅戏的领军人物,可惜退早了演艺圈。
6. 戏曲界的五朵金花都是谁
五大戏剧之一黄梅戏,当年红极一时的五朵金花,现在她们都在哪儿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很多表演艺术家,早期有严凤英、王少舫、黄新德等老一辈大师,后有马兰、吴琼、韩再芬、张辉等后起之秀。其中黄梅戏五朵金花尤其引入注目,曾名噪一时,她们分别是马兰、吴琼、吴亚玲、杨俊、袁玫,她们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佼佼者。她们都是安徽艺术学院同届毕业生,一起分配到安徽黄梅戏剧院,以后各奔东西,在各自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她们都取得哪些成就,她们现在的境况如何?
五大戏剧之一的黄梅戏
名气最大的余秋雨夫人马兰
马兰,62年生,安徽太湖县人。说到黄梅戏,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马兰。马兰的名气最大,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有众多的荣誉傍身。第一个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主演了黄梅戏电影《龙女》,主演了电视剧《严凤英》,出演了《西游记》唐僧母亲。1983——1998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87年获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1988年获中国电视金鹰奖、飞天奖最佳女演员,2007年获亚洲最杰出艺人终身成就奖。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马兰还有一个引入注目的身份是:着名文化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的夫人,两人于1992年结婚,相差16岁,没生孩子,两人的结合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式的婚配。
余秋雨和马兰
跨界歌坛又回归舞台的吴琼
吴琼被誉为“五朵金花”中唱功最好的,唱腔有几分严凤英的韵味,但没有其他四朵金花长得漂亮。吴琼是安徽芜湖人,62年生,在80年代初成名,获得过众多奖项。吴琼多才多艺,1990年曾参加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过业余组通俗唱法第二名,91年到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师从着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老师。92年离开黄梅戏舞台转战歌坛,进入中国广播艺术团,改唱流行歌曲。那些年经常看到她在一些大型晚会上演唱流行歌曲,在央视舞台上也经常看到她的身影,还连续5次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2003年,吴琼重回安徽黄梅戏舞台,家乡观众不仅没有忘记她,反而更追捧她。2008年在合肥和北京举办黄梅戏个人演唱会,2012年获得中国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现为国家一级演员。
吴琼在40岁的时候,遇到了比自己小15岁的演员阮巡,这是吴琼的第一次恋爱,婚后因流产再也没生孩子,但夫妻一直非常恩爱。
吴琼饰演江姐
转战黄梅戏故乡湖北的杨俊
1989年杨俊到湖北演出,恰逢湖北省准备成立湖北黄梅戏剧院,因黄梅戏发源于湖北的黄梅县,所以湖北想把黄梅戏请回娘家发扬光大。198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发文,成立湖北黄梅戏剧院,落址黄冈市。湖北有关领导听说杨俊在湖北演出,就和她接洽,力邀其加盟湖北,没想到杨俊欣然同意。因安徽黄梅戏剧院人才济济,资源有限,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到了湖北就可以挑大梁,有大好的发展前景,所以杨俊就毅然地来到湖北,和她一起来的还有优秀青年小生张辉。
杨俊来湖北后,湖北的黄梅戏得到了很多的发展,他们创作演出了《孟姜女》、《和氏璧》、《双下山》、《貂蝉》、《妹娃要过河》等一批剧目,在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杨俊曾任湖北黄梅戏剧院院长,现任湖北省戏曲剧院院长,是国家一级演员,国家戏剧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梅戏传承人,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杨俊
坚守安徽黄梅戏舞台的吴亚玲
吴亚玲,1962年生。1980年,吴亚玲和同班的9位同学一起被当时的省黄梅戏剧团选中。1981年,马兰、吴琼、杨俊、吴亚玲、袁枚这5个女孩赴香港演出,引起轰动,并获“五朵金花”称号。当时吴亚玲一人身兼《天仙配》中的五姐、《女驸马》中的公主二角。
在多年的艺术道路上,吴亚玲在舞台上成功扮演了众多角色:《天仙配》中的五姐和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公主、《龙女》中的珍姑、《无事生非》中的李碧翠、《红丝错》中的章榴花、《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秋千架》中的公主、《长恨歌》里的梅妃、《挑女婿》中的张丽英、《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雷雨》中的繁漪。
吴亚玲为黄梅戏付出了自己心血,也收获了众多荣誉。她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安徽省政协常委,国家级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吴亚玲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家庭圆满,丈夫是安徽黄梅戏剧院院长,女儿大学毕业,在北京也有自己的事业。
吴亚玲饰演林黛玉
早年成为影视演员的袁玫
“五朵金花”还有一位,早已离开了黄梅戏舞台,转行做了影视演员和制片人,她就是央视87版《红楼梦》的袭人扮演者袁玫。袁玫演过红楼梦之后,1988年南下广东做职业电视剧演员,主演过《公关小姐》《赵氏孤儿》等影视作品。2004年起任电视连续剧《故乡的云》剧组执行制片人,从此走上了制片人的道路。现为广东省电视台制片人,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表演艺术学会会员。
袁玫之所以也称为五朵金花,是因为1981年和吴琼、马兰、吴亚玲、杨俊一道赴香港演出而获得这一名号的,但她几乎没有留下什么黄梅戏的代表作。
袁玫饰演袭人
三十多年过去,青春俏丽的五朵金花现在都已步入中年,虽然红颜不再,但她们都各自在自己的舞台上成就斐然,成为那一代人不灭的记忆
7.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哪五个一定要准确哦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一般均表述依次为:京剧(有“国剧”之称)、越剧(有“中国第二大剧种”、“第二国剧”之称)、黄梅戏、评剧、豫剧。
亦有表述为“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者,采用如此表述的书籍出版物有数种,即:1997年出版的《文化娱乐通》(郭沫勤主编)、2003年出版的
《戏剧影视文艺学》(刘晔原着)等。
关于中国戏剧: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古典戏曲艺枯氏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派败纳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尘没成。
8. 中国五大戏曲代表作是什么
中国古典戏曲名着主要代表作有五种:
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杂剧。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
明郑烂纳代汤显祖《牡丹亭记》传奇。
清代洪升《长生喊没殿》传奇。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传奇。
另外,还历碧有一部戏曲作品成就较高,那就是:元代高明《琵琶记》。
9. 中国五大戏曲是什么
1、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豫剧
以上内容参考差悔:网络-评剧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黄梅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越剧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京剧
10. 中国五大戏曲都有什么戏曲
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1,京剧,曾称平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2,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做型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哪衫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3,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4,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5,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李胡腔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