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中国四大双枪美女
扩展阅读
美女健身跳河视频 2023-08-31 22:08:21
西方贵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中国四大双枪美女

发布时间: 2023-05-06 22:51:13

❶ 湖北一农妇去世,孙女收拾遗物时发现奶奶曾是双枪女英雄,她是谁

湖北一农妇去世,孙女收拾遗物时发现奶奶曾是双枪女英雄,她就是贾春英,非常善于学习,也在作战中非常勇敢,因为她深知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这个道理,更懂得号召妇女们参加思想解放运动。很快她就在此地建立了威望,影响了不少妇女参加革命。

❷ 女英雄有哪些

刘胡兰
刘胡兰,女,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现改名为刘胡兰村)人,1932年10月8日诞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出生时父母给她起名“刘富兰”,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一个挣扎在苦难与贫困线上的家庭对富裕生活的企盼与追求。然而,在那黑暗笼罩的年代,数不清的苛捐杂税与劳役压得这个家庭连气都喘不过来。父亲刘景谦,虽是种地的一把好手,但是在封建地主与富农的残酷压迫剥削下,加上连年的天灾兵祸,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也难以支撑这日渐贫困的家。由于长期的清贫与劳累,生母王变卿身体虚弱多病,特别是生下其妹爱兰之后,一病不起。刘胡兰4岁时,生母就撒手人间,使刘胡兰过早地失去母爱,倍加体尝到了人生的不幸与苦难。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全面开赴抗日前线。文水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也组织了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不久,八路军来到文水,同人民一道抗战,刘胡兰和云周西村人民一起欢迎子弟兵。

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吕梁山麓,救亡浪潮席卷了汾河两岸。1938年4月中共清(清源县)、太(太原县)、徐(徐沟县)特委文水特别支部成立,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同时成立,年轻的共产党员顾永田同志担任了第一任县长。5月,文水县抗日游击队在离云周西村2.5公里远的大象镇伏击了日本侵略军,战斗结束后,刘胡兰跟父亲一起慰问游击队,祝贺新胜利。

顾永田是文水县人民爱戴的好县长,1938年,他来到云周西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刘胡兰认真听了他的演讲。这年秋天,云周西村成立了抗日民主村公所,广大人民欢欣鼓舞,热烈庆祝。

1939年秋天,云周西村成立了共产党地下组织,党组织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常给刘胡兰他们讲一些革命的道理,也就在这一年云周西村办起了抗日小学,还未入学的刘胡兰就经常和小伙伴们到学校听唱歌、看游戏。

1940年初,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了反顽固斗争的伟大胜利,晋绥边区政府也在兴县成立了,抗日形势进一步发展。那时候,八路军经常在云周西村驻扎,他们出操、训练、学习、做群众工作,刘胡兰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常常模仿八路军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晋绥边区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经常路过这里,县干部们也经常在云周西村活动,刘胡兰常听他们讲革命故事,迟迟不想离去。伟大的革命时代,深刻地影响着刘胡兰,使刘胡兰在抗日战争的暴风雨中度过了童年时代。

同年,也就是刘胡兰生母王变卿撒手人间的4年后,胡文秀从南胡家堡嫁了过来,成了刘胡兰的继母。勤劳善良的胡文秀一家人和睦相处;特别是对胡兰、爱兰姐妹俩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使幼小的刘胡兰重新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幸福。

1941年,9岁的刘胡兰上了冬学,开学那天母亲胡文秀在用废纸订成的小本子上端端正正地给她写下了“刘胡兰”3个字,将“富”字有意改成自己的姓氏“胡”字,这一字之差透出了母女间的深情厚意。

由于连年的战乱,冬学不久就停办了,母亲胡文秀见刘胡兰勤奋好学,便利用在家纺线的机会,用家里盖面缸的石盖片做石板,用石灰块在上面手把手地教刘胡兰认字、写字。

刘胡兰的祖母经常给她和妹妹爱兰讲苦难的家史和村史,父亲刘景谦经常和乡亲们一起去根据地给八路军送粮食、布匹,他常对女儿说:“答应下八路军的事,咱就是拼上命也要完成。”

在艰苦的日子里,平川坚持斗争的八路军日夜活动在青纱帐里,刘胡兰常随情报员为八路军送干粮,传情报。抗日干部们顽强斗争的精神,给了她深刻的教育。

1942年,刘胡兰当上了儿童团长,经常和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掩护抗日干部。

一天,晋绥专署抗联的米主任,正在云周西村召开干部会,刘胡兰发现日军偷袭,马上报告米主任,使他们安全转移。

1942年中共文水县敌后工作委员会成立了。一天,工委李书记来到云周西村,传达党的指示,刘胡兰听了十分高兴,积极为落实党的政策出力办事,她常随武工队员到敌人据点散传单、贴标语,对敌人展开政治攻势。就在这时,中共文水县委委员张振晋同志,隐蔽在云周西村,秘密领导这一带的抗日工作。刘胡兰经常受到他们的帮助和教育。

在艰苦的斗争中,许多优秀党员和革命战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使刘胡兰深受教育,特别是15岁的通讯员王士信、武占魁为掩护区长脱险,壮烈牺牲的情景,更使她永生难忘。

党的教育,先烈的影响,使刘胡兰更加无畏地在斗争中锻炼成长。这年夏天,刘胡兰和敌工站的刘站长,趁敌人据点唱戏的机会,侦察敌情,顺利完成任务。

1943年,日寇为了维护其日益残败的局面,拼命地抢粮抓丁,党领导农民针锋相对,开展了抗粮斗争。有一天,敌人又来抢粮食,刘胡兰机智地把敌人引向破坏抗粮工作的地主家,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1944年夏天,抗日政府决定除掉汉奸刘子仁(住在保贤村),刘胡兰知道后,经常操心刘子仁的行踪一天,刘胡兰在下地回家的路口,看见刘子仁向保贤村走上,马上报告了区干部,协助武工队处决了汉奸刘子仁。

1945年1月,文水县工委领导全县万余军民打下了西社据点,夺回粮食50多万公斤,刘胡兰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战斗,经受了战火的考验。5月,八路军伏击了偷袭云周西村的日本侵略军,在战斗中,刘胡兰和青年们主动上前线为八路军送弹药,救护伤员。

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1945年9月1日,八路军打下了文水县城。第二天,文水万余群在县城集会,欢庆胜利,文水县人民掀起了拥军热朝。中秋节,刘胡兰和乡亲们一起慰问八路军。刘胡兰像一颗幼松迎着抗日的烽火茁壮成长起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url总统与中共未能按时履行停战协议,国共两党开始了内战。刘胡兰在共产党的培养下,投入了新的战斗。

10月,她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妇训班”的生活很苦,担任小组长的刘胡兰,经常帮助值日的同学拾柴、做饭、和同学谈心。

由于敌人的骚扰,“妇训班”曾几次转移,途中,刘胡兰拿文件、背粮食,帮助体弱的学员扛行李。她常常鼓励大家说:“八路军打仗死都不怕,咱们还能怕困难,怕困难哪能干革命……”

回村后,刘胡兰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积极组织妇女上冬学,宣传革命道理,带领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看护伤员、学习军事技术、参战支前。1946年5月,她被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候补党员。当时她才14岁。刘胡兰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困难面前不低头,敌人面前不屈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不久,她参加了区委组织的土地改革工作组,回云周西村领导土改运动,正确地执行了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刘耀梅
刘耀梅,河北阜平县人。1921年出生。16岁开始从事抗日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罗峪村妇救会主任。她为发展全村妇女参加抗日工作,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妇女解放歌》。1943年初,为粉碎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壮岳区进行的大“扫荡”,不分昼夜地站岗放哨,抬伤员,洗血衣,做军鞋,抢秋运粮,坚壁清野,多次受到表扬与嘉奖。 1943年12月,日寇荒井部队血洗阜平县平阳乡,刘耀梅刚好在那里宣传区武工队的决议,敌人察觉到了这个重要人物的存在,立即包围了村庄。12月10日,刘耀梅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脑羞成怒的荒井暴跳如雷,竟将她绑在树上,用刀子一块一块地割她的肉。刘耀梅一次次昏死,一次次醒来,醒来就痛斥敌人。荒井用刺刀将她身上的肉割下后,当场煮熟吃下去。在折磨了整整三天后,无计可施的敌人将女英雄拖到上平阳村掏心砍头。刘耀梅壮烈牺牲后,抗日军民找到了她的遗体,人们含泪把她侧翻过来,由八路军晋察冀画报摄影记者叶曼之拍摄了后来广为人知的这幅照片《刘耀梅之死》。 现阜平县平阳村树有她的纪念碑。

赵一曼
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着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夏,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很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的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1962年4月9日,郭沫若为赵一曼题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东北西南齐仰手,珠河亿载漾东风。

成本华
成本华(1914年---1938年),安徽省和县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县,遭到和县人民的武装抵抗,成本华指挥战斗,被日本侵略军俘获,她英勇不屈,视死如归,被残酷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1938年初,山下弘一所在的日军中队侵入安徽和县,遭到中国人的武装抵抗。后来,他们抓住了抵抗的一些中国人,其中一名是个很漂亮的中国女子。鬼子兵很快搞清楚,这个漂亮的中国女子名叫成本华,是和县本地人,24岁,负责指挥这次抵抗。鬼子要成本华投降,成本华轻蔑地看着鬼子,一言不发。随军的日本记者拍下了这一幕。鬼子就把成本华连同其他参与抵抗的中国人关押起来。然后,鬼子们集体强奸了成本华。山下弘一、小林勇也参与了这次野兽般的强暴。几天后,鬼子要撤退,他们再次集体强奸了成本华,并把抓住的中国人全部刺杀、枪杀。在枪杀、刺杀中国人时,鬼子把成本华捆绑着,带到现场,让成本华观看他们的杀人表演。成本华冷冷地看着鬼子们的兽行,强烈的蔑视写在她的脸上、嘴角上。杀完几十名中国人后,鬼子们累了,找来几个板凳,靠在和县古老的城墙脚下休息。惨淡的阳光照着斑驳的城墙,照着狞笑着的鬼子,照着地上血淋淋的尸体,阴森恐怖。鬼子解开成本华身上的绳索,让随军的日本记者给成本华拍照。成本华轻轻活动一下被绑得发麻的双臂,然后,理一理凌乱的头发,面朝太阳,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轻蔑地微笑着,从容面对死亡。拍完照,几个鬼子发疯般地把刺刀刺进了成本华的身体

以上内容转载自网络知道 no58pp 回答.

❸ 民国史上的四大美女土匪不为人知的人生结局

1、程莲珍 (1921-1998年),乳名程幺妹,又称“陈大嫂”,布依族,贵州长顺人。她少女时由于长得窈窕高挑,皮肤细嫩白皙,面容清秀,被称为“宜林山国第一美人”;名声在外,被水波龙乡板沟寨大地主陈正明经过多方促合娶为二房。她天生聪明,不但学会了骑马,也学会了打枪。陈正明病死后,陈姓近房为抢夺其千顷良田,纠集一伙人围攻程莲珍的住处,她持双枪和家丁一起还击,击退歹徒,从此“双枪女”的名声远近闻名。>程莲珍为保住财产,与惠水县白日乡乡长、原 *** 第89军的营长罗绍铨攀亲结友。罗绍铨暗地动员随行副官、其弟罗绍凡与她结婚。两人不久过起同居生活,还不断到乡下去收租、处理家务。她丰姿绰约,跃马驰骋在崇山峻岭之中,且双枪神射、胆略过人、心机多端,历经了新旧社会的人间风雨解放初期,在 *** 3年多的剿匪斗争中,这个女匪首屡屡侥幸漏网,并使 *** 战士伤亡,某部司令员为此引咎写下辞呈。1953年2月当女匪首被捕获要枪决时, *** 主席得知后指出她是女的,又是少数民族,“不可杀!应采取七擒七纵办法”。程莲珍由此获释,并被人称为“女孟获”。>后来她积极配合 *** 进行剿匪斗争,屡立战功,进山搜剿,有22名匪徒被她劝降,有3名顽匪被击毙。1957年冬程莲珍被安排进县城当工人,1960年7月成为县政协委员。其故事最早由布依族作家王廷敏伍珍发表在1989年四川《处女地》杂志上,题为《 *** 片言释女匪》。2003年,王廷珍再次以其故事为素材出版长篇小说《一个女匪首的传奇经历》。2005年,王廷珍和周唯一合着的《风雨莲花被 *** 义释的“女孟获”传奇》出版。2008年改编成10集电视剧《女匪首》。2009年拍摄40集连续剧《最高特赦(又名大西南剿匪记)》,由马苏演她。> 2、赵洪文国 (1881 1950年),汉军旗人后裔,夫姓赵,本名洪文国,人称“赵老太”,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小说和电视剧《红巖》里有此形象),辽宁岫巖人抗日战争时期她屡挫屡战,协助其三子赵侗组织创建辽南“少年铁血军”、“抗日铁血军”、河北“国民抗日军”、河南“太行山光复军”以及“晋察冀游击纵队”,当时被国人誉为“游击队之母”、“民族之母”,毁家纾难,转战南北,驰骋沙场,屡挫屡战,前仆后继,英勇杀敌,频创佳绩,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她的三子赵侗、爱女赵理智,均积极投身抗日救亡,都是爱国民族英雄。历经13年的血与火,直至抗战胜利,赵氏家族为国捐躯30余人。>蒋介石与腰插双枪的赵老太太合影留念,并结拜为兄妹。蒋夫人宋美龄在1938年妇女节发表文章,称赵老太太为“全国妇女之楷模”,把她比作孟母、岳母。宋庆龄、何香辩辩凝、宋霭龄、朱光珍、史良等妇女界名流也纷纷题词赞赵老太太为“女中模范”、“母教救国”、“求中华民族解放大道自由平等地位,赵老太太顽强抗敌的精神做领导先锋”。冯玉祥与赵老太太成为挚友,赞她是“女中豪杰”,“句句英雄话,愧死男儿汉”。爱国人士陶行知和着名作家谢冰心共同编着《赵老太太》一书,陶行知还在该书中写《赵老太太》诗赞。>1949年4月,赵洪文国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蒋介石委托,组织冀热辽边区游击第二路绥靖纵队,其四子赵连中任总司令,桥灶或驻扎重庆。他们建立大陆游击区(其实就是潜藏在大陆的匪帮),阻止 *** 第16兵团起义,枪杀 *** 谈判代表,围攻并占领川西的温江、崇庆、郫县、金堂、新都及川东的秀山等多座县城。1950年2月赵洪文国被捕,拒不投降。 *** 西南军区军法处判处其死刑,于1950年“三反五反”运动中执行枪决。赵连中亦同时被处决,时年25岁。> 3、“双枪”驼龙 >后来她积极配合 *** 进行剿匪斗争,屡立战功,进山搜剿,有22名匪徒被她劝降,有3名顽匪被击毙。1957年冬程莲珍被安排进县城当工人,1960年7月成为县政协委员。其故事最早由布依族作家王廷珍发表在1989年四川《处女地》杂志上,题为《 *** 片言释女匪》。2003年,王廷珍再次以其故事为素材出版长篇小说《一个女匪首的传奇经历》。2005年,王廷珍和周唯一合着的《风雨莲花被 *** 义释的“女孟获”传奇》出版。2008年改编成10集电视剧《女匪首》。2009年拍摄40集连续剧《最高特赦(又名大西南剿匪记)》,由马苏演她。> 2、赵洪文国 (1881 1950年),汉军旗人后裔,夫姓赵,本名洪文国,人称“赵老太”,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小说和电视剧《红巖》里有此形象),辽宁岫巖人抗日战争时期她屡挫屡战,协助其三子赵侗组织创建辽南“少年铁血军”、“抗日铁血军”、河北“国民抗日军”、河南“太行山光复军”以及“晋察冀游击纵队”,当时被国人誉为“游击队之母”、“民族之母”,毁家纾难,转战南北,驰骋沙场,屡挫屡战,前仆后继,英勇杀敌,频创佳绩,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她的三子赵侗、爱女赵理智,均积极投身抗日救亡,都是爱国民族英雄。历经13年的血与火,直至抗战胜利,赵氏家族为国捐躯30余人。>蒋介石与腰插双枪的赵老太太合影留念,并结拜为兄妹。蒋夫人宋美龄在1938年妇女节发表文章,称赵老太太为“全国妇女之楷模”,把她比作孟母、岳母。宋庆龄、何香凝、宋霭龄、朱光珍、史良等妇女界名流也纷纷题词赞赵老太太为“女中模范”、“母教救国”、“求中华民族解放大道自由平等地位,赵老太太顽强抗敌的精神做领导先锋”。冯玉祥与赵老太太成为挚友,赞她是“女中豪杰”,“句句英雄话,愧死男儿汉”。爱国人士陶行知和着名作家谢冰心共同编着《赵老太太》一书,陶行知还在该书中写《赵老太太》诗赞。>1949年4月,赵洪文国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蒋介石委托,组织冀热辽边区游击第二路绥靖纵队,其四子赵连中任总司令,驻扎重庆。他们建立大陆游击区(其实就是潜藏在大陆的匪帮),阻止 *** 第16兵团起义,枪杀 *** 谈判代表,围攻并占领川西的温江、崇庆、郫县、金堂、新都及川东的秀山等多座县城。1950年2月赵洪文国被捕,拒不投降。 *** 西南军区军法处判处其死刑,于1950年“三反五反”运动中执行枪决。赵连中亦同时被处决,时年25岁。> 3、“双枪”驼龙 (1901-1925年),本名张淑贞(或张素贞),辽宁辽阳人。她出生于农民家庭,但天生漂亮,知书达礼,胆略过人。战乱中母亲过世,与父亲张老好相依为命。16岁跟人私奔至宽城子(即今长春),被骗卖入妓院。后遇常来作客的当地土匪首领王大龙(本名王福橖),由其赎身,两人结为夫妻,很快成为首领之一,号为驼龙;不久大龙战死,她成为首领。>其匪帮活跃于东三省一带,经常出没在五常、榆树、双城等地,将队伍改名为“仁义军”,一度发展至2000人以上,亦正亦邪;后因打死日本驻军,引起奉系东北军围剿。她惯使双枪,骁勇善战,屡次挫败围剿的官兵。但在日本、奉军和当地民团的围剿下,在乱石山全军覆没;只身逃出,无处投奔,遂落脚于公主岭妓院,再次为妓。1925年1月8日在鸿顺班妓院被捕,19日被枪决于长春。驼龙被处决是轰动当时的大事件,其名字传遍白山黑水,报道、故事和传说不翼而飞。一位出生在长春的作家说,他4岁时母亲抱他去看一场热闹,被枪毙的人是一个三十几岁(应该是25岁)的女人,据说是个女土匪。人们并不仇视她,而是以惊羡的口吻传颂她如何勇猛,如何双手使枪。> 4、田玉莲 (? 1965年),湖南省湘西地区张家界市(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桑植县人,号称“中国大陆上最后一个土匪”覃国卿的老婆覃国卿(1919-1965年),桑植隔壁大庸一个恶霸地主之儿。性情乖戾,顽劣异常;因小时出过天花,脸上留有麻点,平日喜欢偷鸡摸狗、打家劫舍,绰号“卿杆子”、“卿麻子”。1934年贺龙率军打下大庸,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覃父在打土豪分田地时被处决。父死母嫁,覃国卿怀着对工农 *** 的一腔深仇,到土着武装义安乡民团当了兵,并练就了一手百步穿杨、左右开弓的好枪法。>1937年,覃国卿杀了时任保安队副的堂叔,霸占了颇有几分姿色的堂婶。有了几条枪,他便扯起大旗自封队长,组织一支独立的土匪队伍。他见邻县女学生田玉莲人才出众,即强拉其为压寨夫人。从此成了当地一霸,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数年间干尽丧尽天良的坏事,死在他枪口下的百姓难以计数, *** 和霸占妇女近百人,百姓怨声载道,忍无可忍。而田玉莲也迅速与他臭味相投、狼狈为奸,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同样作恶多端,为害乡里。>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湖南省军区下令清剿残匪,称决不让一个残匪进入社会主义。翌年1月,我 *** 141师423团奉命进驻大庸剿匪,许多土匪迫于压力,缴械投降。可死心塌地与人民为敌的覃国卿、田玉莲夫妇,根本没把新生政权和剿匪大军放在眼里,竟变本加厉带领匪徒继续作恶,气焰十分嚣张。 *** 大队人马出动,才把覃国卿一伙赶进深山野林,并陆续对其残余进行围剿,只剩下覃国卿和田玉莲两人。自此,他俩因目标小、行动快,像钻地鼠似的这山奔那山、东洞钻西洞,经常往返于大庸、永顺、桑植之间。人们对其防不胜防,称他为活鬼活魔。>1965年1月1日,湖南省军区司令员刘子云下达剿灭覃国卿和田玉莲的命令,部队、公安、民兵一齐出动,同时恢复湘西剿匪指挥部,特设永顺、大庸、桑植三县分指挥部。一时间,在湘西掀起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剿匪 *** ,可以说是“军民齐动员,围打歼灭战”。3月23日,他们藏身在桑植县利福公社棉花大队附近。覃国卿为正在怀孕的田玉莲下山寻找食物时,还把行路的余构良杀害。他的滔天罪行引起民众公愤,男女老少纷纷表示要为剿匪出力。 *** 剿匪分队接到报告,当晚便组织三县部队、民兵、群众近万人,对其形成多层包围圈,大小山头被围得水泄不通。他们藏在永顺公路旁一个小缸钵状巖洞里,决定孤注一掷,把孩子生下后再做打算。>翌日凌晨,大搜山开始了。上午8时,青安坪田家岗大队民兵排已搜到缸钵状洞前,他们迅速向洞口靠拢。已成惊弓之鸟的覃国卿和田玉莲见大势已去,再也不敢挪动身子。但在这大军压境、四面楚歌的情形下,这个顽固的土匪头子仍不投降。公安少尉谢茂双将两枚手榴弹投进洞内,只听“轰隆”一声,手榴弹爆炸,覃国卿当即被炸死。田玉莲被活捉,经审讯后才被处决(一说两人当场双双被击毙)。>

❹ 隋唐演义中的四大美女,哪一位最适合娶来做老婆

第一位、东方玉梅

那么这个东方玉梅到底有多么漂亮,有记载说东方玉梅长得不高也不矮,脸蛋漂亮,面带桃花有着柳叶眉,有着水汪汪的大眼睛,而且还是北齐有名的将军东方彦的女儿,东方玉梅的师父也是一个将军叫丁延平是用双枪的,这个丁延平的武功很高,罗成都败给了他,丁延平将一身武艺都传授给了东方玉梅,在东方彦战死沙场之后,东方玉梅就来到了霓虹关的战场上,当时守关的大将是新文礼,最后没有办法投奔了他,成为了新文礼的妻子,而新文礼的性格非常的暴躁,经常对东方玉梅大骂。

她与父亲、哥哥弟弟一同前去剿杀瓦岗时,除了一些意外。 裴翠云独身进瓦岗,要求瓦岗之人为裴元庆治好眼睛。程咬金答应,并将好条件,事成之后,裴翠云嫁给程咬金。裴翠云将裴元庆接到瓦岗,魏征为其治病,很快痊愈。裴元庆身在瓦岗,方知瓦岗之人并非自己所认为的草寇,但圣命难违,他拒绝加入瓦岗。而裴翠云则命人接来母亲,要嫁给程咬金。

❺ 近代女英雄人物

1、薛绍徽:中国近代第一个女翻译家。她是近代着名外交官陈寿彭的妻子,1899年,陈寿彭翻译了《江海图志》 ,1900年,夫妻合译了法国科幻小说大师儒勒·凡尔纳的《八十日环游记》,由经世文社出版,首版译者署名是薛绍徽。

5、郑毓秀:中国第一个女博士。祖父郑姚,是同盟会会员,她早年也投身革命,曾参与刺杀袁世凯,为躲避追捕于1914年被迫出国留学。1924年,郑毓秀获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女性第一位博士。

回国后,她在上海创办了律师事务所,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律师。她也是集诸多"第一"于一身的女性——民国政府时期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审检两厅厅长、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第一位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的女性。